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夜书所见古诗教案设计

日期:2021-09-23

这是夜书所见古诗教案设计,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夜书所见古诗教案设计

夜书所见古诗教案设计第1篇

一、导入

  1、复习:秋天来了(板书:秋)。你们还记得学过描写秋天的诗吗?同样是秋天,杜牧感受到了它枫叶似火的美,苏轼感受到了它橙黄橘绿的丰收,但叶绍翁感受到了它的秋风扫落叶的凋零,而心中生愁(板:心)是离人心上秋。

  2、解题:今天学习一首诗,诗人有什么感受呢?

  夜书所见:见:看见;书:写(书: 我们学过两种意思:(1)出示书本;(2)做动作——写

  3、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诗人夜晚看见了什么?请读读古诗

  1、按要求自读三遍

  2、结合注释再读古诗

  3、出示生字带读,挑(tiǎo) 促(cù) 深(shēn)

  4、齐读两遍 出示图片

  5、出示词语

  萧萧 促织 篱落 夜深

  6、书写

  促 深

  7、生写两遍

  三、解读古诗

  1、指名读古诗(2名)

  2、齐读1遍

  3、师配乐读,生边听边想:见到了哪些景物。

  4、交流、板画:我们一起来画一画

  看到:梧叶被风吹响了,被风吹落下来了。梧叶飘飞

  江:吹来带有寒意风,这是冷冷的江。江面清冷

  听到:秋风;萧萧。它们在风中瑟瑟发抖

  没有白天的热闹,现在只

  此时江水感到这寒不就是作者此时的心境写照吗?

  第一句,该画什么,该如何画

  第二句,该画什么

  (树叶被吹落了,离开了哺育它的大树,失去依靠。诗人看着看着不禁想起自己也如这东里一样孤苦无依)画上梧桐树,没有树哪来叶。江水在秋风中静静地躺着,没有了白天的热闹,现在是冷冷清清的。

  (1)诗人在本诗中称自己为(客)(2)秋风动客情,其实有一个典故。

  这萧萧的秋风送来了阵阵寒气。寒(感到寒冷)

  这飘落的梧桐树叶送来了无依无靠。寒(感到孤苦)

  这静卧的江面送来了冷冷清清。寒(感到寂寞)

  这寒气袭人的秋风,这枯萎的梧叶,这冷清的江面评价的心里如这秋风一样寒,如这梧叶一样伤,如这江面一样冷。

  (3)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身在他乡的诗人看到了什么?

  一.二句

  (4)梧叶(比较夏天)

  江面(比较白天)

  三、四句

  (1)篱落,灯

  四、品读

  1、指导读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引读

  3、赞读

  五、拓展《静夜思》

  身在他乡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想家,秋天的秋容秋貌

  秋天的一草一木

  本课我们要学习一首秋天思念家乡的诗,板书《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古诗教案设计第2篇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⑴ 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⑵ 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夜书所见古诗教案设计第3篇

 分析教材:

  《夜书所见》是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第九课中的一首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一首诗篇。诗人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诗中两个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的内容。

  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人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情感,并背诵古诗。

  2、在“诗言”——“诗意”——“诗韵”间走一个来回,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有效策略。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境,积累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古诗《回乡偶书》,说说诗中的思乡之情。

  2、引入古诗学习:

  二、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学习古诗中的生字。

  三、学习古诗,体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1、教师:大家读得很好了,那么怎么来学习古诗呢?(黑板出示)

  1、解诗题

  2。、知作者

  3、明诗义(1)理解词语(2)明白句意

  4、悟诗情

  (二)解诗题

  1、学生读诗题,看看它是什么意思?

  2、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三)知作者

  因学生没有其它的途径了解作者,这一部分就由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诗人。让学生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

  (四)明诗义

  1、理解词义

  (1)学生读诗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语。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中词语的理解。

  (3)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理解词语。

  3、明白句义

  (1)现在我们把这些词语的意思放到古诗里,一边读一边想,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2)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句子,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

  (3)为什么诗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导学生调换诗句的顺序,用因为……所以……来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3)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看第一、二行诗。

  (4)引导学生学习一、二行诗句,说说诗句意思。

  (五)悟诗情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回想诗人写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五、板书

  夜书所见

  南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思乡之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回忆童年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古诗教案设计第4篇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课文朗读磁带。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

  (1)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2、听课文朗读磁带。

  (1)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再听录音,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1)把握诗的节奏。

  (2)教师范读、领读。

  (3)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

  (4)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五、作业

  1、练习写生字。

  2、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