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题临安邸的想象画面

日期:2021-10-19

这是题临安邸的想象画面,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题临安邸的想象画面

题临安邸的想象画面第1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题临安邸》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题临安邸》读后感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这首懵懂的年代就已经熟记于心的古诗好不容易故地重游。却有着异样的感觉!

  初开始上学便得到了一本《新编千家诗》。当时无意中翻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感觉那种情景被渲染的挺美的。书中速描的图画加上似懂非懂的模糊认识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人影来去晃动。杯盘狼籍罗列。轻歌漫舞频频。如果置身其中就能感受到一派繁忙景象。令人陶醉其中但愿长醉不复醒。可是伴随着认识的逐年加深。明白了很多还不被鲜为人知的史料内幕。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在半壁江山被蒙古骑兵踏在脚下时想到的不是奋起抵抗。而是依旧过着骄奢靡散的沉沦生活。历史是不容欺骗的。伯颜入主中原时期。挥戈难下。且战且进。势如破竹。不可一世。长躯直入可以说没遇到绝对优势的兵力抵抗。这大概也就是世事轮回的自然法则。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新朝代必将接替旧政权。这更是历史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事实。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早有定论。王朝濒临覆灭预示着气数已尽。明君能人将在酝酿中诞生。想宋王朝在外患的挟持下风雨飘摇的隐忍勾存了数百年在世界历史上也算得上是个奇迹。一个个城下之盟使宋颜面无存。凭借着沃野千里。物产富饶。一味的赔偿维持着要不活的统治。辽。西夏。金。几乎肆意侵犯中原大地。尤其北宋时期金俘虏徽宗钦宗。继而南宋建立。历史之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它存在着让人遗憾的谎言。岳飞,岳元帅的出现让许多爱国的志士仁人看到了希望。可风波亭那惨烈的一幕让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渺茫。如果岳飞能一直北上捣毁金人的老巢的话。我们现在的生存境遇就会因为一环扣一环的作用而改变。所有的设想梦想都被十二面金牌搬师令泼灭。秦岭--大散关为界。千里沃土。亿万良田陷入敌手。强中自有强中手。金宋终为蒙古所灭。当蒙古数万铁蹄踏入中土时间宋根本无力抵挡。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忘乎所以。兵败如山倒。不战自溃。可以说蒙古一走一过留下的只是掸起的尘埃。最终南宋流亡小朝庭的彻底覆灭宣告了新旧政权的交接顺利实现。

题临安邸的想象画面第2篇

1、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一、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结合底下注释和创作的背景资料,了解诗句内容和主题思想。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内心强烈的爱国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诗句意思。

②难点:结合关键诗句,体会作者情绪,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说在教学过程前的话:

先看课后习题,结合语文要素,提取试讲内容的方向。如本文习题:

1、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从前两首诗的题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答:《题临安邸》的题目指的是写在临安城一间客栈的墙上。也即全诗是一首墙头诗。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当时的身份、所处的地点。同时,还引发我们的好奇,如为什么要写在墙上?是想让所有人看到吧,那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

3、结合注释,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再想想他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答:这句话表面上是写游人们沉醉在杭州城和煦的暖风里,似乎已经把杭州当做新的都城,乐在其中。但实际上,作者是一语双关,要讽刺为政之人苟且偷安,丝毫不再记起中原故土的汴州都城,还在金人手里,那里的同胞还在饱受苦难,只图暂时的寻欢作乐。它表达了诗人见到此情此景,沉痛、愤怒的内心。

三、教学过程:

1、教学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了解了关于南宋晚期的历史背景,当时金人南下,攻打南宋,南宋统治者逃到杭州,成立临时政府。众多爱国人士纷纷站出来,渴望收复中原失地,实现祖国统一,陆游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诗《题临安邸》的作者他也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诗中写下了什么故事和心情吧!

2、初读课文:

要求:请同学们结合老师讲的背景知识,用深沉的语气,反复朗读古诗。

提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3、精读课文:

提问:结合注释,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提问:诗中有哪处让你感到疑惑吗?说一说

提问:当你看到国家破裂,当官者却苟且偷安,不思家仇国恨时,你是什么心情,你又想对他们说什么?

提问:这首诗,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南宋另一位爱国诗人林升写的《题临安邸》,对南宋晚期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再次被诗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感染,从中明白,要做一个心怀国家和人民的人。

5、作业:请大家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题临安邸的想象画面第3篇

【学习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

  【教学过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一首曾经学过的诗。播放《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谁能告诉我,这首诗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南宋诗人陆游在临终的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

  3、我们来看一看北宋和南宋的对照图,同学们对比一下,就知道宋朝的土地被金兵占领了多少。(出示地图)北宋时期的半壁江山已被金兵占领,包括宋朝的都城汴州。可想而知,那里的老百姓在金国的统治之下过着怎样的悲惨的生活,他们痛失亲人,他们家破人亡,他们流离失所。

  4、自己的国家被别人占领,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板书:权贵)南宋的皇帝都干什么去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又一位南宋爱国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在旅店的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板书诗题)生齐读

  二、品悟:走进诗文。

  1、出示《题临安邸》,师介绍当时背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升写出了这首《题临安邸》。

  2、同学们,听了这段介绍,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首诗?指名答。

  师:那么我们就用愤怒、责问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吧!对照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自由读诗。

  3、诗人把那些“王师”“权贵”“皇帝”们都看成了什么人?你如何理解“游人”?(游山玩水的人)

  这里的游人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不一样,我们平时是出去旅游,不是天天都玩,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游人却是天天如此,不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眼里。)

  我觉得这些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权贵们不配做人,说他们是“家伙”更为确切,大家说好不好?(对,游山玩水的家伙,寻欢作乐的家伙)

  4、他们玩得都怎么样了?(醉了)

  这里的“醉“和“喝醉酒”的“醉”是不是一样?(不一样。“喝醉酒”是醉了还会醒过来,只是偶尔的,而这里的“醉”却是天天如此,永远也醒不过来的。)(xjlet.com)

  5、读着这一句“暖风熏得游人醉”(想象说话)小精灵儿童

  (1)透过这个“醉”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是啊,他们只知道吃喝玩乐,歌舞升平,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下面我们来看看当时这些权贵们吃喝玩乐的一幅图画。(课件出示)

  (2)通过这个“醉”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他们在那里高谈阔论,却什么也不去做。仿佛听到了被金兵占领地区的老百姓在说:“南宋什么时候能把领土收回去,让我们不再受苦啊!”)

  6、师:可是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在他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老家汴州。

  7、谁能解释一下,“直把杭州作汴州”

  杭州只是他们逃难的地方,是不是他们真正的家?那些家伙简直把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了老家汴州。他们还想要他们的家吗?

  师:也就是说那些家伙早已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金兵占领的半壁江山。

  教师解说: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的人口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请大家看一看画中的部分景象。

  三、诵读想象,体悟诗情。

  1、出示《清明上河图》,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的确是这样,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景象啊!但是这一切的一切,从金兵攻破城门起,从两个皇帝沦为金人的阶下囚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山河破碎,百姓遭殃,美丽的河山就断送在这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家伙手中。

  汴州的繁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们再来看看杭州,这些权贵们逃到杭州后,杭州又成了什么样子呢?谁能用一句诗来回答。(山外青山楼外楼)

  2、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西湖周围的青山楼阁重重叠叠,风光极其美丽。)

  3、这些楼是谁建的?(皇帝,大官们)他们建了作什么?(为自己享乐)

  师:是啊,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多美啊!他们已经断送了一个美丽的汴州难道就不会再断送一个锦绣如画的杭州吗?(出示课件)

  4、看到这么美丽的杭州,面对这群只知道享受,而不顾老百姓死活的酒囊饭袋,你们着急不着急?

  你着急什么?(着急他们这样吃喝玩乐,金兵会把杭州又占领了。)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担忧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想到这里,我们愤怒不愤怒?我们和诗人再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问一问他们——西湖歌舞几时休?

  是啊!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这种寻欢作乐的生活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出示全诗课件)

  四、拓展学习,激情练笔。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无论在汴州还是杭州,那些权贵们不都是日日饮酒、朝朝作乐吗?汴州已经沦陷了,杭州的命运又会怎样呢?那些昏昏度日的当朝统治者断送了一个汴州,难道不会再断送一个杭州吗?

  2、练笔。

  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这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①自由选择,自由练笔。

  ②交流。

题临安邸的想象画面第4篇

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是义务教育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二首》中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生,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一首诗。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诵读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诵、悟诗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陆游的《示儿》这首诗。谁还记得?请你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际,陆游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没有盼到,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指板书),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齐读课题。理解“邸”。

  二、品悟:走进诗文。

  (一)由题入手,读懂古诗。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①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②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③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①学生自读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③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诗句“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是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 “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时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资源整合,深刻领悟。

  1、了解汴州。

  同学们,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样子呢? 想知道吗?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大家请看:出示《清明上河图》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说)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此时,你心情如何?

  祖国的锦绣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2、拓展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学们,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南方的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们的境况又如何?爱国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①理解“遗民”、“胡尘”,体会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样,你们听出来了吗?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这里的“遗民”指什么? “胡尘”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眼泪都哭干了。请你们再用心听听——(课件出示古代战争画面)

  透过这漫天飞扬的“胡尘”,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体会等待时间之长。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你们知道吗?据资料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学们,整整23739个日日夜夜呀!同学们,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泪的遗民在盼,陆游在盼,林升在盼,他们盼到了吗?(没有)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生读)他读得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悲愤,愤怒)你想读吗?(生读)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愤怒的心情,齐读《题临安邸》

  三、拓展:升华诗情。

  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个又一个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林升愤怒的质问着;陆游悲伤的呼喊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更是为实现他精忠报国的志向,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着……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课件)来,让我们一起高声诵读《满江红》!(师生齐声诵读)

  附: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