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

日期:2021-09-07

这是《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第1篇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通过诵读训练,进一步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帮助学生理解“鸢飞戾天”两句。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准备

  让学生通过查《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设计思路

  本文虽是书信可与一般书信不同,人们往往把它看作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小品文。因此在教学时,应当使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一要教学生读懂文本并能顺畅地朗读;二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意境。要注意停顿,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教师要做示范朗读,也可以让学生中读得好的示范。教学时由眼前的风景引入。启发想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假定某些情节,然后设问。例如,作者这次是特意选择一个“风烟俱净”的日子并且自雇小船出游;作者说“猛浪若奔”不是从旁看到的,而是小船在浪尖上行驶时亲自感受到的;“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是作者的幻觉,如此等等。根据这些情节设问,可能引起争论,但更有可能出现教师意想不到的好答案。

  学情分析

  对富春江山水的陌生,可能会减弱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致。然而文章优美的语言会第一时间打动学生,我们不妨从朗读、品味语言下手。对于文章的难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恐怕是勉为其难。我们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主要任务

  (一)知识与能力

  1.弄清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培养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实施方法

  一、激趣导入

  学生对富春江山水可能是陌生的,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课前不妨让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查找有关富春江的介绍,得到初步的认识,并用一两句话概括其山水特点。教师也可利用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引入课文的学习。

  二、初步感知

  (一) 初步感知课文的前提是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

  1. 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积累文言语汇,反复诵读,做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出口成章,培养文言语感能力。

  3.体会文章的“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志趣之美”,获得美的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带动课文内容的学习,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积累—感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1. 初读课文,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师生合作解决。

  2. 再读课文,弄清课文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如“俱”“绝”“息”“犹”等的含义,采用沟通古今文言词语的方法,请学生查找工具书,找出现代汉语中依然保留这些文言实词意义用法的成语,感受文言词语的生命力。

  3. 根据课文,请学生填写结构图中的缺省部分,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4. 在整体感知大意的基础上,探究文章结构之美。倡导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如: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思考提示:“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篇,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5. 三读课文,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要学生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在读的同时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6. 再次熟读课文,达到成诵的地步,较好的学生要达到给出上句,能够对出下句的程度。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把全文背诵下来,最好能选择自己喜爱的片段默写下来。

  三、深入探究

  在基本成诵的基础上,学生再度默读课文,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梳理课文内容。方法可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1. 探究文章意境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

  思考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首先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

  ②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

  思考提示: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颂歌,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

  2. 探究文章志趣之美,可提出如下问题:

  ①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思考提示: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在描绘山景时,“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②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如果对上述问题①把握不够,则此题不做要求。)

  思考提示: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了一份常人的心态,也 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

  四、拓展延伸: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改造自然,美化自然,使之成为适于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另一方面,美的自然环境也能美化人,即人类受教育和陶冶而变得更完美、更高尚。请结合这段话谈谈对“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理解。

  思考提示:这句话中虽然流露出作者奋发图强,但因终未显达,有些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但所蕴含的自然美的审美情趣,教育意义是不容忽视的。你看,那些汲汲于追求个人名利,四处奔走,苦心经营的人,面对“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的奇峰,聆听“泠泠作响,嘤嘤成韵”的美声,不禁心旷神怡,移情于山水而淡漠了功名利禄之心。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第2篇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指导学生积累课文中常见词语的用法,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体会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把握课文的主旨。

引导学生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的写景的方法。

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中的常用词语尤其是词类活用。

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进行探求。

[教学方法]

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帮助学生背诵。

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教学器具]: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可爱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更是数不胜数,同学们知道有哪些有名的山水呢?有哪位同学愿意为我们大家讲一讲?

今天呢,老师带来几副浙江富春江山水的图片,请大家一同来欣赏一下,要求欣赏完图片以后请同学来谈谈感受。

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写给他朋友朱元思的信中就描绘了美丽的富春江,这封信由此还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欣赏完了富春江的图片,让我们再一同翻开书,再来领略一番吴均笔下的富春江。

反复诵读:

1、听录音,注意其中的字音,停顿,节奏和所包含的感情。

2、来放录音,请同学们跟着录音轻声的跟读,体会其中的意境。

3、请两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4、请全班同学集体朗读课文,读得时候注意把自己的感情一起投入进去。

三、疏通文意“

1、课前,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解和工具书集体讨论这篇文章的意思。

2、上课请几位组长代表各组将讨论结果展示给大家看。其他同学指正。(明确:古文翻译要注意逐字翻译,3、灵活成句;字字正确,语句通顺;句意要与文意一致。)

3、翻译完后,出示重点字词

任意东西 一百许里 急湍甚箭 孟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鸢飞戾天者 横柯上蔽

四、1、从文中找出概括富春江景色的句子

2、找出下文中描写水,山景色的句子?请同学来读一读,品一品。

3、作者怎样写“异水”,写了水的什么特点?

明确:写水,突出“异”。水清、水急。

4、作者如何来写“奇山“的,写了哪几个方面?

明确:(1)写了山的形态,非常赋有生命的活力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非常和谐宁静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小散文,我们欣赏了这么多描写优美山水的景色,那么到底哪一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呢?

明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

有什么作用?你觉得从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侧面烘托了山水的巨大魅力。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五,品味语言,学习作者多样的写作手法。

吴均的这篇简练精彩的山水游记小品文,宛如一首韵味昂然的诗,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作者的文笔清新流畅,语言生动,又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从各种角度精细地刻画富春江上的山水。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同来品味一下文章的语言,找出课文中具体的例子,说说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有什么好的地方?

写水的清澈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用比喻,夸张写出了水流的迅急

描写水的时候动静结合

描写山的形态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化静为动。

写山中景色时用了反衬,以闹显静

写山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多角度的描写山的奇。

六、背诵课文

第一段: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第二段:水 水清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急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山 两岸山的形态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中声音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泉,鸟,蝉,猿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山中感受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

山林景色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第3篇

【教材分析】省公开课一等奖《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

  本文从题目看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没有问候的套语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作者描绘了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是一篇写景美文。文章形声兼备,虚实相间,动静互见,骈散相间,艺术上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朗读训练:读中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读出本文生动形象、优美传神而富于意蕴的特点并背诵。

  2、能力训练:调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拓延本文的意境,品味作者景物描写的艺术处理方法和优美的语言,提高审美能力。

  3、学习积累文言词汇。

  4、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难点】

  对“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

  【教学建议】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述说行旅所见的信,寥寥百余字,将富春江山光水色描绘得生动逼真。阅读此文令人悠然神往,仿佛也置身于其中领略山水之美。故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美,通过读去品味文中的美的意境,要做好读的指导。其次,就是要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意境美及作者写景的心境与写作特色。至于文中的难点讲清字面意思即可,不必刻意求深。

  本文可用一课时指导学生自读。

  【教案设计】

  一、导入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数不胜数。 谁要有仁智之人的修养,谁就会醉于山水。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

  (学生回答)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拍摄于浙江富春江的风景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欣赏。要求看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谈感受)

  富春江的景色真美啊。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题目中“与”是“给”的意思。“书”是“书信”。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是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二、赏读

  1、仿例读:

  教师引入:先请同学们听配乐示读课文,听读时注意字词的读音,听清句子的停顿。听完请同学们仿照示读放声自由朗读。(配乐示读)(仿例朗读)

  2、美读:

  教师引入:本文是一篇美文,朗读时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美的意境。一定要以“乐山水”之心去读,吐字清晰,音韵和谐。要注意停顿,节奏要随情随景而易。每读完一小层都可以作稍长的停顿,这样才有鲜明的层次感,不至于将两个不同的画面交错在一起。还要注意确定重音,例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中,重音当落在“箭”“奔”二字上,才会使人感到形象鲜明。这样,才能读其文,感其美,会其情。(美读。可配乐进行)(读后学生互评)。

  三、入境

  1、感知文意:

  教师引入:通过美读,我们初步感受了文章的美感。但要进入其佳境,还必须深入理解文意。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将文中的景物用现代汉语描述出来。

  (学生描述并展示)

  2、进入佳境:

  教师引入:请同学们随大屏幕的景色,听着音乐,再请一位同学作导游,带我们进入作者为我们描绘的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雄奇秀丽佳境吧。

  (学生导游讲述:“天高云淡,神清气爽。让我们乘坐小船,穿行于奇山异水间。水是青的,天是蓝的。鱼儿在水石间戏耍,船儿在急流中风行。夹岸寒树顿生秋之气,两壁猿声送轻舟万山。泉水叮咚叮咚地响,鸟儿在林间歌唱,蝉儿在枝头鸣叫……)

  四、述美

  教师引入:同学们,随着这位同学的导游,我们在品味了这一份美感后,下面四人小组在一起交流感受。之后小组代表采用“我读 ,感到 ”或“ 字词甚妙,写出了 ”的模式,向全班进行交流。

  (讨论、交流)

  五、体情

  教师引入:“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那么作者寓于山水间的感情是怎样的呢?

  (学生如不能理解则结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启发:本文抒写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六、品辞章

  教师引入:本文情景兼美,辞章俱佳,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我们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语言功底,他还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写就了这篇至文?

  (学生品读,边读边圈点批注)

  1、可启发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品味:

  ⑴ 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以“奇山异水”总起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 和”“奇山”两方面。

  ⑵ 动静结合摇曳多姿。写山水动静结合而又有变化。写“水”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详写动态略写静态。

  ⑶ 兼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激发人们的感受。

  ①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写了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

  ⑷ 巧用修辞。比喻、夸张、对偶句式的运用使读者陶醉于奇山异水之中。

  七、总结

  教师引入:这篇文章我们就学习到这里。谁来说一说这节课学习有哪些收获?

  (学生总结)

  八、拓读

  教师引入:课下如有兴趣再阅读一下陶宏景的《答谢中书》,看看两文有什么异同。

  答谢中书

  陶宏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沈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朱元思书》优质课一等奖第4篇

 【学习目标】

课文《与朱元思书》优秀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能熟练正确诵读全文;理解文意,并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整体把握全文结构,理解作者行文思路,

  3、能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变成生动的图景,感受大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

  1、熟练诵读全文,感受语言之美、自然之美,培养想象力是学习重点。

  2、把握行为思路,理解“鸢飞戾天……”两句的深意是导学的难点。

  【学生学习活动概要】

  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自主学习,整体感知──互助学习,理解文意──学习提问,理清思路──自由朗读,感受语言──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学习过程】

  一、了解作者,诵读全文

  过程及要求:激兴入课──教师范读──明示目标──学生对照课下注解给生字注音──教师提示其它生字的读音(由学生提出)──齐读。 (矫正读法)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快速默看课文,思考回答两个问题

  ⑴ 本文可谓写景小品文,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这里的景物有何特色,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 ?作者对这里的美景怎么评价称赞的?

  ⑵ 所写之景属于哪个季节?你怎么看出来的'?

  2、集体交流学习情况。

  三、互助学习,理解文意

  1、分四人小组边读边疏通文意;

  2、检查解疑

  小组代表发言,其余组员补正。

  四、思路探讨,感受语言

  1、依次探讨以下问题

  (若前“整体感知”②未完成,则先从此切入)

  ⑴ 全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先探讨此问)

  ⑵ 第一段总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⑶ 第二段分写“水”、富春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清碧”与“湍急”矛盾吗?为什么?)

  ⑷ 本文写景重在写山,文中直接写山的句子有哪些?请概括山的特点。

  ⑸ 第三段分写“山”,除直接写山的特点外,还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

  ⑹ 你怎样理解“鸢飞……”两句?

  2、自由朗读,感受语言。

  五、创新思维,激发想象

  独立思考后,创新复述:

  1、教师示范复述第一段。

  2、学生分四组分别重点准备复述二、三段的部分内容。

  3、学生复述、教师点评。

  六、归纳小结、结束学习

  (教师帮助活动)

  1、激兴导入: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文化。比如,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给友人写书信就很讲究----他们往往通过对某事的叙述或某景的描写来间接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者是对友人的规箴、互勉之意。不信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古代文人的短信,即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给好友朱元思的信一一《与朱元思书》。(板书文题,简介作者)

  2、指导诵读,读对读顺:范读时注意停顿、语感,读出层次,读出画面;“齐读”时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不要求“划一”。

  3、用小黑出示问题

  4、

  问①不难回答,学生自由发言即可。(若需要,可提示学生注意课文第一段内容)

  板书“奇山异水”

  问②可能会出现争论。若如此,可暂置讨论,提示待后理解 (以激发深入学习),自然过度到下一学习环节。

  说明:将课文内容分成四份(第三段分两份),指明各组重点理解的部分。

  要求:结合下注,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小组发言完毕,其它组同学自由补充,教师时适引导评价(学生的理解意对句顺即可)。

  5、析读结合。

  通过上面的理解,学生会明白本文所写为“秋景”。

  由“秋景”过度到本文写景顺序的探讨,以引起学生进入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的探讨。

  通过探讨,让学生明白:本文写景的基本格局是“先总后分”;并明确先分写“异水”,再分写“奇山”。

  (以下问题用小黑板出示,要求学生快速自由作答,提倡争论。)

  快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析读结合。形成板书(参考):

  清碧(缓慢处)

  奇山

  湍急(急流处)

  异水

  水、鸟、蟑、猿 (听觉)

  挺拔高峻 人──息心忘返(视觉)

  树──茂密 感悟

  总写 分述

  6、对“鸢飞”句的理解要灵活,同时以此句的理解为契机,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志趣。

  要求:充分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教师示范要求:进入角色,感情投入;吟咏描绘,生动情切;用语丰富,追求意境。

  学生自荐复述,要求学生给优秀复述者以掌声鼓励。

  结课语: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这段优美的写景小品文,你可曾记得这是约1500年前的古人给好友书信中的一段文字哟,作者如实写来,不事雕凿,音韵和谐,结构严谨,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含蓄地表达出多种深意,你不妨以后在给与自己同龄的亲朋好友写信时也试试!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