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9
这是望岳杜甫,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朗读,思景物。
朗读虽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把它应用于诗歌教学之中,就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感悟诗歌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教学本首诗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读,抓住重音、节奏、感情几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读出赞美、激昂、豪迈之情,从而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绘的神奇世界。
二、抓字眼,挖掘诗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每句都有重点字,如开头以设问开篇,用“如何”发问,提挈全篇,在此我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意的欲望。第二联中“钟”“割”炼得好,引导学生品析二字的妙处,感受诗人对深入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第三联中“荡”“决 ”体现了作者由望岳触发他登岳的愿望。抓住字眼,深入诗中景,悟诗中情,水到渠成。
三、引导想像,体会诗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句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感悟、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本课教学我以读明景,以讲煽情,以写悟理。
教学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诗歌内涵的理解,古诗的诵读指导可能不到位;在课堂中也应进行拓展阅读,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我将会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改进。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2.能饱满情感的朗读古诗。
3.运用对比,找出本诗与《春望》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学习借景抒情表现手法,了解诗人青年中年时期风格变化,体会诗人情感与情怀。
2
学习环节
环节一:朗读古诗
环节二:体悟情感
环节三:小结(谈收获)。
3
学法
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体悟法。
二
教学过程反思
1
导入
化用孔子语“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想以此导入,让学生对《望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但效果不够好,在用语上需再积极一些。
2
学习环节
1.朗读古诗
朗读古诗这一环节萌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关注了学生全体,但学习热情不够,教师自身的引导与点拨不到位。教师放弃了示范朗读指导。有个读,有齐读,缺范读。提出了要读出节奏、感情,但缺具体方法指导。
2.体悟情感
通过本诗与《春望》的对比,学习借景抒情手法,体悟作者诗风变化与情感变化。在这一环节设计插入诗歌写作背景介绍,起初本设计为课件,后改成纸质资料,直接让学生看。
这一环节学生思考较为充足,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但教师对诗人诗风和情感变化的强调与突出还不够,对诗人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也不够。
werwer
3.小结(谈收获)
在小结环节意在有一个总结,让学生谈收获,加深印象,加强巩固,做到课标“一课一得”。由于时间把控不好,这一环节匆促结束,没有完成收获预设。
3
课件运用
另外,在这两个环节之前,教师为了PPT的精简,舍去了学习目标PPT的展示,以至于学生课前不清楚学习目标,不知方向,不明目的。
4
板书设计
只有标题板书,忘了内容设计板书。
三
存在问题反思
1
导入用语需再改进
2
第一学习环节“朗读古诗”
1.教师应示范怎样读,给出具体朗读的方式方法。
2.应用PPT展示出诗歌节奏,示范给学生。
这要做到三读步骤清晰、分明:
一读读准字音
二读读出节奏
三读读出情感
3.应在“朗读古诗”开始时,就展示出另一诗歌《春望》,让学生与《望岳》同步朗读读,然后再插入背景,让学生更透读,更能读出语气、情感。
4.对学生关注与尊重不够。
如:一学生说喉咙痛不能读,教师就因马上sorry,请他坐下。可是教师“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喉咙痛学生是因为害羞,不知怎样读,教师便自作多情,鼓励学生大胆读出来,并自作聪明叫另一学生帮他范读。师真羞也。
5.这一环节的学习氛围不浓,没有能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教师因给予充分的调动。
6.课堂较为随意,时间把握严重欠缺。
7.衔接过渡粗糙,没有自然巧妙地过渡到第二学习环节。
3
第二学习环节“体悟情感”
通过“说说这两首诗之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一步领悟诗歌情感,学习借景抒情写作手法。
1.找异同点的方向提示过多。
教师给出八点,过多,本想让学生多有选择,实则干扰了学生选择,应进行合理压缩。
2.找异同点这一环节,教师没有给出具体范例,如果有展示学习范例更好。
3.应撇开一切“旁逸斜出”,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4.对诗人生平背景的穿插,不巧妙。
5.对《春望》的朗读没有考虑周全。
6.过于担心学生思考时间不够。
7.课前对学情关注与了解没到位。
8.学生找异同点时,没有巧妙引导做批注。
9.忘记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纵向拓展,而且也没有能巧妙的拓展。
10.没有自然巧妙的展示出内容的板书。
四
改进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提高教学水平,磨练教学技巧。多看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书,加强教学实践,多反思,多总结。
2.课前深入研读文本,充分掌握学情。课中把握课堂,尊重学生,关注学情,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
3.敢于解剖,虚心接受意见。不给落后找借口,只找原因和方法。
4.踏实学习,努力做到教学环节的科学、简洁、灵活、巧妙。
5.熟悉各种文体教学架构,精细朗读环节。
6.尽量善于学习,自觉成长。
7.在本次教学设计上,认为可改进为:
第一学习环节,教师给方法,给示范,插入背景,充分朗读两首古诗。第二学习环节抓住两点“表现手法与主旨”展开,自然引入杜甫诗风变化与情感变化及其原因,达到学习借景抒情手法运用与体会诗人个人壮志与家国情怀的教学目标。当然,这个设计是否合理,还待定。
古诗词很好的体现了汉语的音乐美,有双重叠韵,有平仄相对,通过演唱,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汉语的那种节奏感、韵律感,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诗歌诗歌,诗与歌是密不可分的。诗歌从产生到现在,一直与音乐有不解之缘。
从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有节奏的呼声,到两汉时期的汉乐府,再到唐宋时期宫廷教坊和乐而歌的诗词,都说明诗与歌有着很深的渊源 今年暑假我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基本理念对我触动很大,学生学习古诗词除了品析语言就是反反复复的诵读,从三岁开始一直背到高学习已经倦怠了,再美的诗句也成了顺口溜式的打油诗。
如果古诗词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咬文嚼字上,把完整的诗句弄得肢离破碎,那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能否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唤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能否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古诗词?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国家山河秀丽,景色优美,名胜古迹数不胜数.单说山,就有很多,但在群山之中,谁最有名呢?那当然是“五岳”,因为有语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那在五岳之中谁的名气最大呢?泰山――五岳之首,“泰山归来不看岳”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杜甫笔下的泰山是如何一番景色!
二.讲授新课:
1.板书课题,指名简介作者.
我们学过很多杜甫的诗篇,下面我首先请一位同学将杜甫介绍一下.师板书: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范读课文,强调字音、字形.
这首诗有一些字的注音和字形,同学们要注意一下.如:岱宗、夫如何、决眦;同学们一齐读两遍.
3.初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文中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阅读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提问词句的含义.然后老师将点名抽查掌握情况.
4.精读课文,体会诗句所表现的情感.
下面同学们将课文一齐朗读一遍.缺乏感情.第一、二两句,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读呢?为什么?讨论一下,再试着读读.
同学们再一起将这首诗朗读一遍.首联远望泰山,表现了作者惊叹之情;那么颔联、颈联、尾联又分别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泰山的景色的,又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讨论一下,然后我请同学来读.诗人由远望到近望,由细望到想象将来登岳远望之景,全诗以“望”字贯穿全诗,“望”字成了全诗的线索.在望岳的过程中表现了作者惊叹、赞美、陶醉、豪迈之情.
5.品读课文,理解景色的特点,感悟诗人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好,读得很好,比开始有很大的进步.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产生如此的情感呢?他惊叹什么,又赞美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因景而生情,这是客观因素;有没有作者的主观因素在里面呢?当时诗人二十几岁,这也是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诗中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两句诗中还蕴含了一番哲理,即: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就能俯视万物.
齐读.联系自己的社会生活实际,谈谈感受.古今中外名人,有很多表达雄心壮志和远大的`抱负的名言名句.哪个同学能说两句.小学时我们学过一首诗《登鹳雀楼》,哪个同学将它背一下?其中有两句诗和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意境相似.哪两句?“
同学们一齐将这首诗再朗读一遍,领略诗中美景,感悟诗人的豪情.
这首诗写得很美,下面我请同学来谈一谈自己学了这首的感受.按照“我最欣赏诗中这一句
,是因为
.”格式说一说.
说得都不错,课后将这首感情背诵.课前,我让同学们找一关于泰山的资料,有没有找到?下面我请同学拿出来读一读.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我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教学反思:
1.小结:很好,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东西,我请同学来总结一下.好,下课.
2.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教学这首古诗,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抓朗读,思景物。
朗读虽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把它应用于诗歌教学之中,就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让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感悟诗歌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教学本首诗歌时,我采用多种形式读,抓住重音、节奏、感情几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读出赞美、激昂、豪迈之情,从而引领学生走进诗所描绘的神奇世界。
二、抓字眼,挖掘诗内涵。
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围绕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本首诗歌每句都有重点字,如开头以设问开篇,用“如何”发问,提挈全篇,在此我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意的欲望。第二联中“钟”“割”炼得好,引导学生品析二字的妙处,感受诗人对深入眼前景色的由衷赞美,乃至惊叹之情。第三联中“荡”“决 ”体现了作者由望岳触发他登岳的愿望。抓住字眼,深入诗中景,悟诗中情,水到渠成。
三、引导想像,体会诗意境。
古诗中的思想感情一般表现得比较含蓄。教学时,我启发学生逐句逐句地进入诗中所描写的意象中去感受,去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我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体验、感受、感悟、联想和想像,从而拉近古代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本课教学我以读明景,以讲煽情,以写悟理。
教学本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诗歌内涵的理解,古诗的诵读指导可能不到位;在课堂中也应进行拓展阅读,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我将会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改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