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02
这是行路难其一教案公开课,是优秀的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教学导入富于诗意,略有创意。我把个人对李白的理解与解读作为切入点,制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向往和激情。
2、教学环节简明流畅,清晰适用。我用课堂生成提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和理性精神,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3、运用“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古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信息输入,先从大体上感知,然后运用在课堂上得到的阅读经验去阅读李白的其他诗歌,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能更深入地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
4、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在导入之后没有照顾到学生已经具有的阅读热情,没有给机会展示、交流他们在预习时自己获得的阅读体验。在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也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在被任务驱使,为环节所困,过多考虑教学的形式,因而学生的活动甚少,这是新课堂之大忌。总之,“联读”是一种尝试,理论支撑不够,实践经验也缺乏,课堂就显得力不从心。
对于引读环节我原来的设置是繁琐的讲解,结果占用了学生朗读和赏析的时间。后来我采用引读的方式,设置问题导入想讲的诗句,然后采用追问和感情朗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人情感。如这首诗的教学中我主要提了如下几个问题“朋友为李白饯行的酒宴是否丰盛,从哪两句诗可以看出来?”“面对酒宴,李白有何举动,从中可看出李白的心情如何?”“苦闷彷徨之余诗人想起了两个历史故事,哪两句诗引用了这两个历史故事?故事中的两个人物有什么共同点?李白为什么引用这两个故事?”教师简洁引读、“乘胜”追问,学生或脱口而出,或短暂思考,或自行商量,课堂呈现出自然、活泼、节奏明快,我似乎听到学生的思维在拔节长高。
《行路难》描述的是诗人被“赐金放还”之后,京城好友为其设宴饯行时的场景。廿年颠沛,赢得天下诗名,终于得近天颜;理想近在咫尺时,却因不甘献媚于权贵而黯然被逐,其间的心理落差何啻天渊!面对着“金樽清酒”、“玉盘珍馐”,诗人食不甘味,酒难入喉,这是他此时忧闷茫然的心理直接在生理上的表现。理想破碎的痛苦幻灭和内心深处的孤傲自许纠结、挣扎,刹那间心灵的丝丝颤动,体贴入微的捕捉和解读,正是走近诗人的不二捷径。
教学过程中,故设疑问、巧妙追问、还原解读,各种方法的巧妙运用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捕捉诗人刹那间的心灵颤动,一步步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诗人茫然中仍藏希望,绝望中依旧昂扬的浪漫主义形象。还原本真,从字里行间寻求诗人的心灵颤动,解读诗人的心灵密码,这,才是读诗的正道啊。
“诗缘情”、“情动而辞发”。如何去轻叩诗歌们,让诗人汹涌澎湃的情感激流汩汩地流淌进读者的心灵呢?其秘诀就是朗读,在反复的浅斟低唱中进入了诗歌的氛围与美好的意境。
在本课的教学中,朗读的设计和展示是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最有效渠道之一。朗读的指导亦是随机应变,巧妙多样。或通过学生自评理解,或通过朗读展示直观体会,或通过字词赏析细细落实,或通过聆听教师范读揣摩模仿,不同的指导却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体验为出发点的,注重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心灵来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以自己的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所以,诵读不是让学生在别人的作品里机械地抒情,而是要让诗歌成为引发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源泉,“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与筋肉里”(朱光潜语)。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情味。 2、了解诗歌的常识和朗读技巧。3、学会群文阅读。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2学情分析
1、学生手中的资料上有林林总总的背景介绍,然而许多夹有三言两语且晦涩难懂的文言用语,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为此我多方查阅资料,力求找到形象化、感情化的背景介绍。2、因学生已学过李白晚年时写的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笔者从该诗导入本课,便于学生体会感情,与本课在感情上引起共鸣。
3重点难点
1、背诵诗歌。(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内涵。(重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第30课
诗五首之《行路难》
教学步骤:
导入:
我们这个学期已学过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歌,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生齐背。
这首诗可以看出李白怎样的内心世界?(烦忧)
追问:他为何烦忧?介入李白生平简介,并导入李白中年时写的诗歌《行路难》,问:“题目中的路是指地面上的路吗?”
附:
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他到处游历,拜谒社会名流。因为李白不愿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直到742年,才因他人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他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因为他始终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所以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朋友为他饯行,李白由此写下了《行路难》。
读:先让一生读,后师读,再齐读。
解释个别字义和理解大意
诗歌可分几层?(请根据段意来划分)
第一层:美食难下咽,拔剑心茫然。
第二层:仕途受阻,望得重用。
第三层:叹行路难,述信念追求。
研读第一层。
朋友为他饯行时的酒宴丰盛吗?如何丰盛?
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介入:李白嗜酒如命的个性和精湛的剑术资料。
研读第二、三层。
串词:找出交代心茫然原因的原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其中“渡黄河”和”登太行”比喻什么?“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
明确:“渡黄河”和”登太行”比喻建功立业。 “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奸佞当道,仕途艰难。这两句现在比喻前进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
3、面对奸佞当道、仕途艰难,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悲叹?怎样读好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再介入资料: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串词:在悲叹声中,作者绝望了吗?
4、作者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读好这两句。
七、再次朗读诗歌,读出感情,读出一个不同寻常的李白。
八、再回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比较欣赏。
你能看出此诗与《行路难》有何异同吗?
九、与李白对话
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与李白面对面,那你想对李白说什么?
十、总结:
生命不息,进取不止。
板书
行路难
面对现实——迷惘、苦闷、悲愤
人生之路 李白的精神家园
展望未来——积极进取,自信乐观
行路难(其一)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行路难(其一)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第30课
诗五首之《行路难》
教学步骤:
导入:
我们这个学期已学过李白晚年写的一首诗歌,叫《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生齐背。
这首诗可以看出李白怎样的内心世界?(烦忧)
追问:他为何烦忧?介入李白生平简介,并导入李白中年时写的诗歌《行路难》,问:“题目中的路是指地面上的路吗?”
附:
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他到处游历,拜谒社会名流。因为李白不愿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直到742年,才因他人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他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因为他始终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所以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朋友为他饯行,李白由此写下了《行路难》。
读:先让一生读,后师读,再齐读。
解释个别字义和理解大意
诗歌可分几层?(请根据段意来划分)
第一层:美食难下咽,拔剑心茫然。
第二层:仕途受阻,望得重用。
第三层:叹行路难,述信念追求。
研读第一层。
朋友为他饯行时的酒宴丰盛吗?如何丰盛?
为何“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介入:李白嗜酒如命的个性和精湛的剑术资料。
研读第二、三层。
串词:找出交代心茫然原因的原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其中“渡黄河”和”登太行”比喻什么?“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什么?
明确:“渡黄河”和”登太行”比喻建功立业。 “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奸佞当道,仕途艰难。这两句现在比喻前进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
3、面对奸佞当道、仕途艰难,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悲叹?怎样读好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再介入资料:
行路难(其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
串词:在悲叹声中,作者绝望了吗?
4、作者引用吕尚、伊尹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如何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诗人相信自己总会有一天高挂云帆,乘风破浪,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追求理想的奋斗精神和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读好这两句。
七、再次朗读诗歌,读出感情,读出一个不同寻常的李白。
八、再回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比较欣赏。
你能看出此诗与《行路难》有何异同吗?
九、与李白对话
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与李白面对面,那你想对李白说什么?
十、总结:
生命不息,进取不止。
板书
行路难
面对现实——迷惘、苦闷、悲愤
人生之路 李白的精神家园
展望未来——积极进取,自信乐观
1、临场发挥,教学机智。由于今天是期中考试的第二天,所以,我首先问同学们,“你们认为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大家异口同声地认为不好。所以,在讲解完《行路难》的时候,我对大家说“尽管大家这次考试没有考好,但是,我相信大家一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感同身受。《饮酒》中表达的是“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这句话原出自诸葛亮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说我曾经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讲述的是在大三考研的时候,很多人都在找工作,花前月下,而我,能将考研坚持到底,就是因为心里想着这句话,让自己有一颗平静的心,静下心来学习。
3、情景教学。在背诵这两首诗的时候,带领大家一起体悟这首诗的结构,即创作情境。举例说来,《饮酒》中,我对大家说:“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这首诗的先说生活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但是却感受不到车马的喧闹,为什么会这样呢?文章提出思考:‘问君何能尔’,接下来作答‘心远地自偏’,因为的是什么?是闲适的心境。接下来文章用一句话具体表达了恬淡闲适的情怀,这句话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最后,作者说出了体会到人生真谛的一句话,那就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体会了文章的情境,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背。
4、小组比赛的形式。采取多种方式的小组竞赛。如《饮酒》比较简单,就让各个小组中的下等生来背诵,为小组赢得更多的分数,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整体成绩很高。《行路难》比较难背,时间又比较短,就发挥各个小组组长的优势。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注:分组细则:把全班学生按照小组蛇形排列分为六个小组。1号为各组的组长,采取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个小组的一号回答问题加一分,二号加二分,依次类推,这样,简单的问题就可以让差生来回答。或者说,这个问题由各个小组的6号来回答。这样,就使得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是个不错的想法)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