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狮子和鹿语言实践

日期:2021-06-03

这是狮子和鹿语言实践,是优秀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狮子和鹿语言实践

狮子和鹿语言实践第1篇

【设计思路】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共同确定探究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合作研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打开思路,放开谈,说出自己的见解,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

  3、语言训练的设计既启发学生运用语言,又引导从另一角度看问题。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要求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合作探究

  1、读这篇课文,你们想研究些什么呢?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想研究的问题。

  3、梳理学生的问题,确定探究的主要目标。

  4、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个人自学之后,集体交流,一名学生负责填写表格。

  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看法

“匀称”“别致”“犹豫”等词的意思。

  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找出重点词句读读议议。 你们从故事中领悟到什么道理? 《陶罐和铁罐》与本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5、讨论整理记录:或删或补充,组员之间达成共识。

  6、全班交流。

  7、指导全班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词句。

  8、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读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还懂得了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知道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对我们看问题、想问题很有启发。

三、语言实践

  学习语文,除了读,还可以想,请你把狮子的内心独白写出来。

  1、一只鹿对着池水欣赏着自己的美丽,又抱怨起自己的腿来,一只狮子悄悄地走来,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狮子不得不佩服鹿,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狮子和鹿语言实践第2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指导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设计思路】

  1、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朗读说话、感悟体验,从字里行间体会鹿前后认识的变化和课文的深刻内涵。

  2、联系《陶罐和铁罐》一文,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所蕴涵的道理,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想请两位朋友来到我们的教室,大家认识它们吗?狮子被人们称为“森林大王”,你能说说它有哪些本领吗?鹿又有什么本领呢?

  2、课文想通过狮子和狼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下面就看谁会读书。

  二、合作读书,初步感悟

  1、学生自由地、轻声地朗读课文,勾画生字、生词。

  2、同桌互听,互教:互相抽读课文,注意检查生字是否读准音。

  3、同桌一起想办法理解本课的生词。

  (如查字典理解“别致、犹豫”,联系人的样子理解“匀称”,用换词法理解“抱怨”等。)

  4、开展“朗读接力赛”:以同桌齐读的方式轮流读全文。

  三、感情练读,加深理解

  1、练习朗读,比一比谁能有感情地把课文读出来。

  2、把你读得的一段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读得好?

  3、指名读。引导评价。

  4、抓住重点句指导朗读,出示句子: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他机灵地支起耳朵,不错,正是脚步声!鹿猛一回头,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指名读,评一评:

  第一句是对角是喜爱、赞美,要读出自我欣赏、自我赞美的感情。

  第二句是对腿的不满和抱怨,要读出叹息、抱怨的语气。

  第三句写出了情节的紧张、变化的快,“忽然听到”“猛一回头”“哎呀”“正在逼近”

  朗读时要语速加快,读出形势的危急。

  第四句要读出叹息、诚恳的语气。

  5、说一说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6、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四、联系比较,拓宽视野

  1、回忆《陶罐和铁罐》一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两课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两篇课文都告诉我们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在表达方法上都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

  五、语言积累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狮子和鹿》选自伊索寓言,课外再去找几篇读一读。

狮子和鹿语言实践第3篇

策划人语:

当我们要在杂志上查找某位专家或名师的文章时,是否会因其散见于各个杂志而无从查起呢?当我们为研究某位专家或名师的主张而搜集资料时,是否会因其观点零散而无从整理呢?……基于这些问题,我刊特设“专栏”栏目,拟每次约请一位专家或名师围绕一个主题著文,每位做3~6期。从而集中地、系统地展示他们的理论主张或实践经验,以便于老师们查找与搜集、学习与研究。

今年的第一个专栏为“吴教授看课”。吴忠豪教授的理论与研究都非常接地气,得到了小语一线教师的喜爱与认可。2012年,他提出“教课文,还是教语文”的命题;2013年,他第一次提出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概念;2015年,他针对现代语文教学偏重语言的“理解”,严重忽视语言积累的现象,又提出了“积累语言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这些观点都在小语界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次专栏刊载吴忠豪教授和名师磨课的课例,通过名师教学设计的研讨,展示吴教授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见解。

我们期望“专栏”中的文章对老师们的研究与教学有所启发!

(阮美好:文学学士,教育硕士,广东省特级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培养对象,现任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常务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曾获东莞市课程改革实验先进教师、东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教坛新秀)”、广东省首批教育系统名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称号,曾任省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先后任教中小学语文,主要研究方向是小学语文教育,参与撰写《名师谈高效课堂》《名师教学风格的多维度解读》等书籍,主编名师工作室研究成果专著《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

《狮子和鹿》教学

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做到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简要复述故事。

2.能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获得“物各有长短”的启示。

3.在读书中发现拟人、想象等讲故事的秘诀,学会编童话故事。(核心目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故事主人公的语言体会其内心世界,获得“物各有长短”的启示。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拟人、想象等讲故事的秘诀,学会编童话故事。

【讨论1:将表达方法作为教学课文的核心目标,说明教师的语文课程意识很强,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认识深刻,把握准确。教学目标中有两个问题可以研究:1. 重点和难点调换。学习表达方法既然是核心目标,就应该作为教学重点;将理解寓意作为教学难点,这样更加合适。2.“发现拟人、想象等讲故事的秘诀,学会编童话故事”这一目标内涵过大,编写寓言故事可学的内容很多;而这堂课主要是学习“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只涉及其中的一点。因此在目标中明确这个教学目标,可以使教学重点更加明确,突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整体把握

1.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一个新的故事《狮子和鹿》,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课前读书的情况。

(1)开火车读两组词语(加拼音):

忽然、欣赏、匀称、撅起了嘴、抱怨

撒开、凶猛、甩在后面、使劲一扯、挣脱

(2)完成填空,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关于狮子和鹿的什么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 )遇到( )而奋力奔跑脱险的故事。这只鹿原来十分( )自己美丽的( ),而( )四条( )长得难看。后来当狮子向他扑来时,两只美丽的角却让他( ),而难看的腿帮他( )。

(师边听边板书:鹿角、美丽——差点儿丧命;鹿腿、难看——狮口逃生。)“美丽”与“难看”是一对什么词?

(3)指导方法:第一句是概说故事大意,第二句是第1~4自然段讲的内容,第三句是第5~7自然段讲的内容,这样加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讨论2:这一环节主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一是预习词语效果;二是学生是否读懂了故事内容。教师设计了填空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故事主要内容的把握,降低难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问题与建议:1.将口头填空改为书面填空,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检查每个学生的新词掌握情况,一举两得。2.最后提出的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先说故事大意,再讲故事内容,加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了。教师意图很好,但总结出的这个“公式”不一定有普遍性,须仔细斟酌。】

二、声音还原,读好故事

1.这是一个童话故事,故事里的小动物也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明白道理。我们就先从这些句子入手,把这个故事读好。(逐句出示句子,请4位学生接龙朗读。)

①“咦,这是我吗?”

②“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③“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④“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点评:这四句话抓得很好:一是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故事要说明的道理;二是呼应这堂课的重点目标“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可以为后面的写话练习做好铺垫。】

2.这四句话分别在课文哪里呢?请快速默读课文,用“ ”画出这些句子,再读读,看你有什么发现。(都是鹿说的话)鹿是怎么说的呢?看老师增加了什么?(第①句增加了说话的提示语)请你们跟老师合作读第①句,老师读鹿说的话,大家一起读提示语,你们可要好好提示老师读哦!

(1)出示第①句: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2)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好关键词和标点符号。(忽然、咦、?)(鹿忽然发现了自己美丽的样子,十分惊讶、喜悦。)

(3)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其余三个说话的提示语。(生汇报,师出示提示语。)

(4)先跟同桌合作读第②句、第③句,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生同桌合作读,汇报: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他停下来欣赏自己的美丽,非常喜爱自己的角,为之感到自豪。)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他觉得自己的腿太细、太难看,就抱怨起来,嫌弃它们。)

(6)我们看见了一只怎样的鹿?(出示第④句)我们读读鹿说的这一句,这句话的意思跟前面的不一样,他改变了对自己的角和腿的什么看法呢?

他叹了口气,说:“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鹿从狮口逃生后,非常感慨,他改变了对角和腿的看法,觉得角美丽却差点儿让自己丧命,腿难看却能救自己的命。)

【讨论3: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从关注故事内容转移到关注故事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提示语,朗读好人物的语言,体会故事中包含的寓意。教师反复突出了提示语教学,尽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寓意,但在原来的教学目标之外似乎又增加了一个“通过提示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个新的目标。如果确定要保留这个环节,那么在教学目标中应该明确提出,作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如果教师不准备将感情朗读指导作为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是随意添加的,那么建议淡化“提示语”教学,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偏移教学重点,得不偿失。】

三、结合情境,读出寓意

1.到底是谁让鹿改变了对自己的角和腿的看法的?请快速浏览课文,看哪几个自然段讲出了原因。

2.现在,让我们进入故事情境,用我们的声音还原故事。请一位同学讲故事,老师读狮子追捕句,你读鹿逃生句。(师生合作读。配“紧张、害怕”的音乐。)

(1)引导角色体验:鹿,你终于明白了什么?

(2)同学们,告诉你的同伴:读了这个故事,你也明白了什么?(感悟寓意)

填空:《陶罐和铁罐》(图片形式)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狮子和鹿》(图片形式)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 。

【讨论4:通过四句话的朗读体验,引导学生感悟故事的寓意,水到渠成,设计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效率也高。采用图片和填空的方式可以降低概括的难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讨论与建议:1.填空导语“告诉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会限制学生的思路,因为学生对故事寓意的理解是多元的:漂亮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难看的东西不一定是不好的;不能以表面样子来判断一样事物。教师备课时概括的“获得‘物各有长短’的启示”也是其中的一种理解。去掉引导语中的“正确对待”,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感受,效果更好。2.《狮子和鹿》与《陶罐和铁罐》故事中人物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前一个故事中鹿是主角,狮子仅是配角;后一个故事中两个人物都是故事的主人公,是并列的。因此,借助《陶罐和铁罐》这个寓言故事来认识本故事的寓意,反而会对学生的思路产生误导。】

四、发现秘诀,学讲故事

1.这个故事可真有趣!读到这儿,会读书的同学不禁要思考:作者是怎么讲好这个故事的?他到底有哪些秘诀?

2. 同学们看,老师会变!(出示前四个自然段,继而去掉对话。)看老师把什么变没了?(预设:把鹿说的话变没了。)读读,会读书的同学,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故事没那么生动了,不知道他说了什么话,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3.(出示末段,继而去掉对话)不仅如此,还有什么也不知道?(预设:他明白了什么道理。)用同样的手法,去掉《陶罐和铁罐》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比读,说发现。(预设:去掉了对话,故事不生动了,不吸引人了,甚至不知道故事讲了些什么……)

4.会读书的同学就是会发现!《狮子和鹿》这篇课文跟我们前面读过的故事一样,(回顾课前故事)讲的都是动植物或物品的故事,有的是童话故事,有的是寓言故事。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出示:“大胆想象”“让动植物主人公会说话”)

5.读到这里,我们就有了第一个发现——故事之所以这样有趣、有吸引力,是因为作者太会想象了!不仅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了,还把故事主人公“说的话”也写得如此精彩![出示讲好寓言故事的两个秘诀:(1)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2)把主人公说的话写具体(提示语+人物语言)。]

【讨论5:读懂寓意并不是这篇课文最终的学习目的,本课学习的核心目标在于“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这个讲故事的方法。因此教师特意设计了“发现秘诀,学讲故事”,很有必要。

教学中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变戏法”把人物对话变没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继而发现寓言故事一旦没有了人物对话所产生的缺陷,设想很好,只是这里简单地删去人物语言,会破坏故事内容的完整性。其实更合适的方法应该是将人物语言改成直接叙述,比如:

第一组: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第二组: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美丽的身段和鹿角。

这样的改变,故事仍然是完整的,但是表达的效果却相差很多。让学生通过对比,具体体会讲故事时适当的人物语言描写与直接叙述的不同效果,从而认识到讲故事时“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这个写作方法及其重要作用。可见简单删去人物语言的做法不是很合适。】

五、悟法迁移,学编故事

总结:这个故事教会了我们:写好童话故事要“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要大胆想象编童话。今天我们就来练习编编童话故事。

1.出示图片:你想编谁和谁的故事?请从中选出两个小动物,发挥想象,定好题目:“ 和 ”。

2.合编童话,汇报展示。

【讨论6:理解写作方法与运用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是两回事。对学生而言,运用比理解困难得多。只有会运用了,才是真正的理解。因此这里设计的“学编故事”环节显得非常必要,可以让学生在编故事的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的写作方法的理解,通过运用实践,将学到的方法转化为技能。这一环节凸显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反映出设计者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的深刻。

倒是这一环节如何设计练习值得商榷。选出两个小动物,发挥想象,编写“ 和 ”的故事,对学生来说会遇到两个难点:先要思考写谁和谁的什么故事,然后才是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前一个难点是第一位的,是前提;而后一个难点才是这堂课需要运用的重点。这个练习设计会牵引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编故事上,反而会淹没这堂课的重点目标。因此建议增加一次动笔练习:给学生一段没有人物语言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添加人物语言,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因为不需要重新编写故事情节,所以可以降低难度,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上,为学生后面合作编写故事搭一级台阶。】

六、拓展阅读

(出示封面)这个故事选自《伊索寓言》,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寓言故事集,故事生动有趣,想象非常丰富,让我们懂得道理,变得越来越聪明。(出示目录)这本书里面还有好多好多的故事:《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北风与太阳》……想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的同学就赶紧去读吧!

【点评:结合课文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很值得提倡。】

【修改建议】

整堂课的设计反映出教师语文课程意识非常明确,有四个亮点可圈可点。

其一是教学目标设计。教师没有仅仅将理解课文所隐含的道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围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设定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理解“要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这样一个编写童话故事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当堂运用这种方法动笔写童话,这是教学重点;二是读懂童话,理解寓意,并且试图让学生学会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这是教学难点。

其二是整堂课紧紧围绕这两项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前三个环节主要是围绕读懂故事,理解寓意展开教学设计,试图教会学生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方法;后两个环节主要围绕体会并运用童话写作方法展开设计,先利用课文让学生体会“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的写作方法,再跟进设计了编写童话故事的练习。教学环节步步紧扣,较好地处理了读懂课文内容与学习表达方法这两项教学内容的关系。

其三是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值得关注的是第三个环节“发现秘诀,学讲故事”的设计独具匠心:先通过删去《狮子和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让学生比较发现“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可以将童话故事写得吸引人的秘诀。再通过已经学过的《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来强化这一方法在表达中的作用。两次比较,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写作方法认识更加深刻,可以为后面的编写故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四是引导学生当堂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可以确定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一种是理解表达方法,一种是迁移运用表达方法。当下不少教师比较关注的是“理解”表达方法。其实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主要是为了学生在习作时能举一反三,学会运用。阮老师的这堂课在学生发现课文写作秘诀之后,不失时机地设计了“学编故事”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故事,在实践过程中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这是值得肯定的。

几点建议:

1.这堂课的教学目标3“在读书中发现拟人、想象等讲故事的秘诀,学会编童话故事”涵盖面过大,过泛。从这堂课的设计看,拟人、想象不是教学重点,主要是学习“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只涉及编写故事诸多方法中的一小点。因此教学目标可以再集中些,明确将学习“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的写作方法作为核心目标,突出重点。

2.第二环节中“画出提示语”,让学生说出“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注意联系上下文,抓好关键词和标点符号”,然后“请同学们用波浪线画出其余三个说话的提示语”,“跟同桌合作读第②句、第③句,你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这些环节会占用不少课堂教学时间,与教学目标无关,是否可以删去?最后写话时又提出了“提示语+人物语言”,无意之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要求,加大了写作的难度,而这一要求在教学目标中并没有提出。建议整堂课教学设计淡化提示语教学内容,甚至干脆删去。

3.建议将二、三两个教学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改为“读好故事,读出寓意”。教学可通过学生对四句话的朗读和故事后半部分的理解,直接让学生说出“读了这个故事,你也明白了什么”,这样可以大大简化教学步骤,不会将宝贵的教学时间花在“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有什么感受”这些效率不高、与目标关系不大的讨论上,留出更多的时间花在本课的重点目标的落实上,这样学生可能更有收获。

4. 教师通过“变戏法”删去了课文中的人物对话,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发现寓言故事中人物对话的作用。设想不错,但简单地删去人物语言,会破坏故事内容的完整性。因此教师在改动课文时,一是要考虑如何保持内容完整,二是能够让学生认识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更好的做法是将人物语言改成直接叙述。

5.第四个环节合作编写以“两个小动物”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设想很好,问题是编写故事学生遇到的是两个难点,首先是如何合理地创编故事内容,然后才是在故事中合理添加人物的语言。而对学生来说第一个难点很有难度,因此学生的注意力会很自然地集中到如何将故事内容想象合理上,导致重点的转移。不如给学生一个现成的故事,比如《农夫和蛇》《葡萄是酸的》之类,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如何在故事中“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这一点上,然后再进行交流评价,这样是否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二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懂故事内容,获得“物各有长短”的启示。

2.体会故事寓意,初步学习理解寓意的方法。

3.发现“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这一讲故事的秘诀,学习运用学到的方法编童话故事。

【教学重点】

1.初步学习理解寓意的方法。

2.体会并学习运用“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的习作方法。

【点评: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明确将“初步学习理解寓意的方法”和初步学习“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这一习作方法作为教学核心目标,目标具体,且更加集中,重点更加突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整体把握

1.同学们,今天我们读一个新的故事,叫——《狮子和鹿》,这个故事讲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2.现在来检查一下你们课前读书的情况。

(1)开火车读词语(加拼音):

忽然、欣赏、匀称、撅起了嘴、抱怨

撒开、凶猛、甩在后面、使劲一扯、挣脱、送命、狮口逃生

(2)书面填空: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鹿原来十分 自己美丽的角,而 四条腿长得难看。后来当狮子向他扑来时,两只美丽的角却让他 ,而难看的腿帮他 。

(生板书填空:欣赏、抱怨、差点儿送命、狮口逃生。)

【点评:通过书面填空的方式,一是可以检查每一个学生是否能默写词语,以及对词义的理解;二是可以利用填空的方法检查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不要求独立概括,可以降低概括难度,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删去了第一稿中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指导,表面看似乎淡化了方法指导,其实避免了教学中的低级错误。】

二、朗读课文,读出寓意

1.同学们真会读书,很快就把这个故事内容读懂了!读寓言故事,除了读懂故事内容,还要明白故事里要说明的道理。在寓言故事中,小动物也像人一样会思考,会说话,会明白道理。我们就先从这些句子入手,来读读这个故事要说明什么道理。

(逐句出示句子,请4名学生接龙朗读。)

2.四句话分别在课文哪里呢?请快速默读课文,用“ ”画出这些句子。

3.指导朗读,读懂寓意。(略)

4.说出寓意。

(1)读了这四句话,我们知道这只小鹿最后懂得了什么道理?

出示填空:小鹿明白的道理是 。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小鹿从狮口逃生后,改变了对角和腿的看法,鹿角美丽却差点儿让自己送命,鹿腿难看却能救自己的命。”“这只小鹿明白了自己欣赏的美丽鹿角却差点儿让自己送命,而难看的腿却能在关键时刻救自己的命。”)

(2)小朋友读了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感悟寓意)

小朋友明白的道理是 。

(“漂亮的东西不一定是好的,难看的东西不一定是不好的”或者“不能以表面样子来判断一样事物”等等。若学生回答其他的答案,教师视情况适当给予评价。)

(3)小结,小鹿只是就事论事地明白了“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同学们明白的道理才是这个寓言真正想说明的道理,比小鹿的理解深刻得多。读寓言故事,不仅要读懂故事内容,还要思考这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这样才是真正读懂了这个故事。

【点评:第二稿将初稿中二、三两个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删去了不少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简洁,直奔主题,值得肯定。这个环节的设计还有三点值得肯定:1.有机地将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读懂读熟了课文,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了故事的寓意。一箭双雕,毫不拖泥带水,简洁有效。2.如何理解故事的寓意是难点,三年级小学生理解寓意时其实都和小鹿一样,是非常感性的、具体的。如何训练学生思维的理性水平,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呢?教师采用了比较的方法,小鹿懂得了什么道理,聪明的小朋友又懂得了什么道理。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体会怎样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地概括出故事的寓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当然,如果学生就事论事地说“漂亮的鹿角差点儿让鹿送命,难看的细腿却救了鹿的命”,或“鹿角很漂亮,但不一定有用,四条细腿很难看,但是很管用”等,教师也不要去简单否定,而是应该在这一基础上因势利导地加以概括、提升,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学生的认识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教师不能操之过急,重点是让学生感性地认识体会什么是寓意,怎样正确地从故事内容中抽象概括出寓意。部分优等生能够直接抽象出故事的寓意,教师应该多加肯定、表扬,以牵引学生思维从具体到抽象去发展。3.渗透并实践阅读寓言的方法: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去思考故事要说明的道理。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按照这个过程设计的,步步深入,让学生明白阅读寓言的方法。当然这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这样的经验对学生以后阅读寓言是有益的。

三、发现秘诀,学讲故事

1.这个故事可真有趣!读到这儿,会读书的同学不禁会思考:作者是怎么讲好这个故事的?写好故事到底有哪些秘诀?

2. 同学们看,老师会变!(出示前四个自然段,将小鹿说的话改成叙述句。)看这段话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小鹿说的话没了。)读一读,会读书的同学,你又有什么发现?(预设:如果故事中的人物不会说话,故事就没那么生动了,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3.将《陶罐和铁罐》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描写改成叙述,对比读,说发现。(去掉了对话,故事不生动了,不吸引人了……)

4.会读书的同学就是会发现!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发现,写好童话故事的一个秘诀就是——(出示:通过大胆想象,让故事中的主人公会说话。)

【点评:通过比较,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能够使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里教师设计了两个案例的比较,先体会《狮子和鹿》,再体会不久前学过的《陶罐和铁罐》,这样就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对学生而言,一次比较获得的仅仅是一个案例的体会,而两次比较则更容易使学生上升为对一种写作规律的理解。这样的设计颇具匠心。】

四、悟法迁移,学编故事

1.大胆想象编童话:今天我们就来练习编编童话故事。

(1)请同学们读读这个故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出示)

龟兔赛跑

乌龟与兔为他们俩谁跑得快而争论不休。于是,他们定好了比赛的时间和地点。比赛一开始,兔觉得自己是天生的飞毛腿,跑得快,对比赛掉以轻心,躺在路旁睡着了。乌龟深知自己走得慢,毫不气馁,不停地朝前奔跑。结果,乌龟超过了睡熟了的兔子,夺得了胜利的奖品。

(2)你能根据故事,给人物添加对话吗?

(3)练习讲话,展示故事。

2.与同桌合作编童话故事。

(1)出示图片:你想编谁和谁的故事?请从中选出两个小动物,发挥想象,定好题目:“ 和 ”。

(2)合编童话,汇报展示。(汇报交流时重点评价故事中的人物是否会说话)

【点评:修改后的设计将编故事的练习分解为两步:第一步设计了阶梯练习——让学生给一个没有人物语言描写的寓言故事添加人物语言描写,让学生在写故事的实践中运用“让故事主人公会说话”的写作方法,由于故事是现成给出的,学生要做的仅仅是添加故事中人物说的话,这样就降低了编写故事的难度;第二步让学生合作编写一个故事,并且要求编写故事的时候要“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有了前一个练习的铺垫,学生迁移运用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五、以读引读,拓展阅读(略)

【磨课小结】

通过磨课研讨,第二次教学设计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

1.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教师的指导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阅读方法的学习,通过体会故事寓意,并初步领会概括寓意的方法;二是习作方法的学习,发现“让故事中的人物会说话”这一讲故事的秘诀,学习运用学到的方法编童话故事。整堂课就是围绕这两个目标设计,重点非常突出。并且在学习习作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语文课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语文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应该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教学和语文技能训练的过程中,这样处理教学目标较妥当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性质,真正将语文课上成了语文课。

2.学习方法的指导更加合理

修改的第二稿教学设计,将重点放在“体会寓意”的指导上,让学生认识小鹿懂得的道理和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的区别,力求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第一稿将重点落在主要内容概括的方法上相比,这样的设计更加合理、更有创意。“发现秘诀,学讲故事”这个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对落实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关系重大,教师设计也独具匠心:先通过将《狮子和鹿》故事中人物的语言删去,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发现写好童话故事的秘诀,就是“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这样才能将童话故事写得吸引人。再通过已经学过的《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强化认识“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在表达中的作用。两次实例比较,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的写作方法认识更加深刻,从而为后面的编写故事奠定坚实的基础。

3.迁移写作方法的设计从扶到放

第四环节“悟法迁移,学编故事”安排了两次动笔实践练习:先是给出一则寓言,让学生添加人物语言,这一步很有必要,因为不需要另外编写故事情节,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语言描写上,为学生独立编写故事搭了一级台阶,极大地降低了难度;再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故事,“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就有了基础。

4.压缩、精简了与教学目标无关的教学内容

第二稿的设计大量缩减了冗余的教学内容,比如认识提示语的作用,利用提示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比如抓住关键语句,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比如认识童话寓言故事多采用拟人、想象的特点,编写故事要把动植物当成人来写,等等。这些内容固然也是基于课文进行设计的,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的理解,但是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直接联系。删去这些环节,可以使整堂课重点更加突出,环节更加简洁,更重要的是可以将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花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比如学生在创造性地编写故事之前先尝试着给《龟兔赛跑》这个故事加上语言描写等。毫无疑问,这些练习对落实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更加有效。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就是应该紧紧扣住教学目标,大胆删去那些看似合理,其实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环节。这是这次磨课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东城虎英小学/上海师范大学)

(原文载于《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7年1-2期合刊“吴教授看课”栏目)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