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1-11-30

这是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修辞及短句在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综合运用其他语言品味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过程

  一、听读,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这是一个___的安塞腰鼓(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的感知,并为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同时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对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用文中的词语回答更是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美读,赏析品味

  1、通过听读,学生已经知道了这是个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师提问这篇应该用什么样的基调来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总结是豪迈、激昂的基调。接着就请学生带着这种基调,放声、纵情地朗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是怎样来写出这壮阔、豪放、火烈的腰鼓的?要求: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提示:可从修辞、句式、字词、结构、写法等考虑。

  (这个环节我只设计了一个能牵动全文的的主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简化教学头绪,更好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避免传统教学中的碎问碎答,一问到底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以下几个句子: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改成“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效果有何不一样?(原句是短句,使语言铿锵,节奏急促,气势强劲;原句喻体提前,起强调作用,突出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2.“……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这几个句子采用反复的修辞,使形成回环往复的气势,在结构上又是层次的分界点,能使脉络清晰,同时推动情节和感情达到高潮。)

  3.“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句话采用排比的修辞使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指导学生品读这段话时可采用想象法,让学生想象“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的情景,从而让学生体会打腰鼓时的场景。

  指导学生朗读时可采用两重读,即把学生分成三大组,当第一组的同学读到第一句话最后两个字的时候第二组的同学开始读第二句,当第二组的同学读到第二句的末两个字的时候第三组的同学开始读第三句,这样就能产生此起彼伏的效果,犹如一个个念头在脑海浮现。

  (在这一环节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个别读、齐读、两重读、叠加读等不同的朗读方法,并综合运用句式比较法、字词替换法等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让学生掌握排比、反复、短句的运用使显得气势非凡,从而使学生明白安塞腰鼓的内容与语言相一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圈点勾画法。我在这里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真正体现了新课标中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个环节具有很强的不可预见性。)

  三、默读,探究主题

  1.默读后,请生回答作者借安塞腰鼓想要表达什么?

  (的主题可以多角度去理解,如:“歌颂阳刚之美”;“歌颂民族艺术”;“表现西北人想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2.那么这篇对你有什么启示呢?

  交流后师打出自己对此文的感悟:

  人,活得要有一股劲!

  这劲,是生命力,是上进心,是坚忍不拔的意志,是不屈不挠的精神!

  学习上,要有一股猛劲;

  事业上,要有一股牛劲!

  有劲的生活,才是最有希望的生活!

  四、延伸课外,创意展示

  一起来看新浪网上的一则消息:

  “安塞腰鼓”将成注册保护品牌。

  闻名国内外的腰鼓之乡安塞县,近日向有关部门申报注册“安塞腰鼓”的知识产权。

  届时,“安塞腰鼓”将成为安塞县新的经济产业。安塞县是全国有名的文化大县,安塞腰鼓更是闻名天下。全县有5万多农民会打腰鼓,有2000多农民靠外出打腰鼓赚了钱,年创收入百万余元。为了将这项民间产业做强,安塞县政府投资将腰鼓这项艺术在国际互联网上滚动宣传,提高知名度。目前该县已准备好有关材料,近日内将上北京申报注册知识产权。

  (看后)为了提高安塞腰鼓的知名度,能成功注册知识产权,请同学们为“安塞腰鼓”拟一则广告词为其做宣传,如果你的创意被采纳,我想,安塞县文化局将会发给你请柬,特邀你亲临黄土高原,现场观看安塞腰鼓的表演。要求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再把本小组内最有实力的一则作品在全班交流。)

  五.作业设计

  1、收集有关描写声音的文字。

  2、调查一下本地具有特色、具有文化内涵的民间艺术,写一篇。(选做,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发表见解。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3、学习本文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1、理解排比的修辞手法的类型及其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安塞腰鼓是我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民间舞蹈之一。有人这样形容道:“安塞腰鼓表演起来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跳跃有股虎劲,转身有股猛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看了叫人带劲,听了给人鼓劲,实实在在足劲!”今天我们学习陕北作家刘成章写的《安塞腰鼓》这篇文章,借助作者的生动描摹,跟着安塞腰鼓的节奏,体会它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三、研习课文

  (一)首先请大家欣赏全文朗读,在整体感知的同时,根据板书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1、看表演片断,听全文朗读(配乐、配画面)。

  2、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

  (1)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二)品读,重点突破。

  过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承的。

  1、精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

  ①播放范读片断(配乐、配画面)。

  ②指导朗读,结合具体语境感受分析排比修辞的表达效果。

  问:本文段突出地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有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请同学朗读本文段的排比句,要求读准重音,读出节奏、气势。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增强气势)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节奏感强,渲染动感形象)

  C、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感情充沛,富有感染力)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层层推进,一气呵成)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排山倒海,气势磅礴)

  小结:本文段使用排比,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推到极致。

  ③配合音乐、画面齐声朗读。

  ④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

  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

  “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2、小结:作者利用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再现“安塞腰鼓”的恢弘气势,又运用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揭示了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现在请大家快读文章其他部分,品味精彩语句,说说自己对安塞腰鼓的感受。

  3、仿写(可让同学按此句式仿写,并让他们互猜自己所写的事物)

  4、感受后请写一句话: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四、结束语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品味理解文中有关语句表达的深刻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安塞腰鼓表现出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情绪,能认识到高原人民豪迈奔放的生命激情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蓬勃向上的精神。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内容和过程】

  课时1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并配以相关图片。

  二、走进陕北,把握背景:

  1、走近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刘成章“出道”很早:还在上高一时,他的一束新诗(共九首)就被选入了省青年作者的“诗选”之中──就这样,他戴着“诗人”的桂冠而初涉文坛。以后他又由“诗人”变为“词人”,迷上了歌词写作;再后来他成了专业剧作者。他转向写“散文”乃是“新时期”以后的事,都到了1982年(此时他已满45岁),正所谓“人到中年”了,他却开始“中年变法”:从此“专写散文”了!他这种自“诗”起步,而“歌词”,而“戏剧”,最后落脚于“散文”的创作轨迹,铸就和成全了他。“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他写陕北,追求“土”(即民族化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攫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文的“精气神儿”!(多媒体显示)

  2、走近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象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1996年,安塞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多媒体显示,并欣赏安塞腰鼓片段)

  三、整体感知(先听课文录音)。

  (一)字音词义

  旋(xuàn)风瞳(tóng)仁恬(tián)静亢(kàng)奋

  晦(huì)暗羁(jī)绊烧灼(zhuó)冗(rǒng)杂

  蓦(mò)然戛(jiá)然而止磅礴(pángbó)

  大彻大悟:彻底领悟。

  惊心动魄:形容感染力极强,动人心弦。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二)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用“的安塞腰鼓”对其进行评价。

  (中心句:好一个安塞腰鼓评价: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剽悍威武的安塞腰鼓;刚劲激昂的安塞腰鼓;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铿锵有力的安塞腰鼓。)

  2、文章分别从哪几个角度来展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多媒体显示)

  3、文中的安塞腰鼓经历了哪三种变化?

  4、通过这篇文章,作者是为了写安塞腰鼓,还是其它的什么?试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18、19、21、22自然段。)

  5、你觉得读哪些句子的时候感情最强烈,为什么?(排比、反复——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在文中,作者通过排比和反复表现了“安塞腰鼓”气吞河山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6、把握文章结构。

  四、朗读指导。

  1-4自然段:语速较慢,语调沉稳有力,表现腰鼓表演前安静中蓄积力量的特点。

  5-27自然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自然段:舒缓,语调轻柔,表现腰鼓表演结束后场面寂静的特点。

  五、欣赏图片及安塞腰鼓演出场面。

  ◎看了几段场面,相信同学们都有许多感触,请你谈论一下,这几段场面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请用一些形容词加以描述。(激动亢奋、惊心动魄、震撼都可以。这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三。

  课时2

  一、问题思考。

  1、你认为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2、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是怎样的?(朴实、粗犷、开朗。)

  3、安塞腰鼓的舞姿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语概括。(壮阔、豪放、火热。)

  4、那段用的反义词最多?找出来,并谈谈它们的作用。(冰冷——燥热、恬静——飞溅、困倦——亢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安塞腰鼓奇伟磅礴,雷霆万钧的能量。)

  5、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的场面(5—13)、雄壮的响声(14—17)、击鼓的后生(18—22)、奇丽的舞姿(23—27)。}

  二、合作探究学习。

  A、当你朗读第二部分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可否用文中的—个词概括?(亢奋、惊心动魄、震憾都可。)

  B、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C、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试分别举例说明这种写法,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起什么作用。

  D、“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有何表达作用?

  三、品味并说明下列语句的意义。

  ①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十分陌生了。(人们已经被生命的力量所折服所感动所沸腾,当腰鼓“戛然而止”时,人们已经不习惯这样寂静、冷清的世界了。)

  ②请把第12、16、19、21、24自然段置于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里进行思考,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我们的民族显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和磨难,太多的束缚和挫折,但我们总能神奇般地重新崛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祖国、走进了一个令人振奋和自豪的新时代,只要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大胆创新,勇于开拓,我们就一定能够再造辉煌。)

  ③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④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也许很多人认为,黄土地的农民已经被岁月的风霜、上地的贫瘠折磨得丧失了生气。其实不然,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⑤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为什么“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她已经蚀消了生命的“元气”。已经没有承载这样原始生命力量的“厚土”了。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这样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也可认为这是实写)。}

  四、本文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

  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例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在本文中,它常常是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的。例如“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试从课文中找出一段单用排比的和一段综合运用排比和反复的文字,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排比: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个被强震不断激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脚步;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间隔反复:感情最炽烈、音调最高亢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比喻手法的运用

  1、“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运用排比和比喻,用层出不穷的美好想像和联想,来描绘鼓声,思维大开大合。气势恢弘。)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碰撞”化无形为有形。写出了鼓声的力度。“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运用比喻,写出了沉重的鼓声清楚地回响在山崖之间,似乎山崖也被敲出了强烈的鼓点。三个“隆隆”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音的效果)

  3、“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遗落”表现观众在这鼓点中不自觉地遗忘和放弃了一切繁杂的思绪,情不自禁地与之产生共鸣;运用比喻,形象传神。)

  ◎总结语言特点:A、铿锵的短句。B、激昂的排比。C、疾猛的节奏。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五、总结全文。

  ◎本文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表达出作者赞美了安塞腰鼓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震撼人心的力量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赞美陕北高原人们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特征。

  六、结束新课,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安塞腰鼓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激情与气势。背诵课文第十二至十六自然段。

  2、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3、感受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了解比喻、排比及反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特点,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生命力。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走进安塞腰鼓

  1、60周年国庆大典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喝彩,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象征。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一定有许多的猜想和疑问,说说看!

  二、自主学习,感知安塞腰鼓

  1、这篇课文围绕安塞腰鼓写了哪些内容?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民间艺术?同学们是不是很想读课文了?打开课文,根据学案“自主预习”要求自学课文。(具体内容见学案“自主预习”部分)

  2、学生自学预习课文,教师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3、小组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4、全班交流展示学生自学成果。

  ★交流课文的表达顺序,教师相机板书: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加点字的读音:高粱、、骤、雨、枣、树、战栗、、陌、生、蓦、然;相机理解词语的意思:恬静、威逼、渺远、奇伟磅礴、元气淋漓)

  ★再读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内容,“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出现几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安塞腰鼓的?

  ★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方法是把段意连起来说,注意衔接与连贯)

  ★说说安塞腰鼓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壮阔、豪放、火烈、惊心动魄、奇伟磅礴等)设计点评:学案中“自主预习”部分的设计,要求清楚,层次分明,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扫除阅读的障碍;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重点段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三读课文,整体感知安塞腰鼓的特点。围绕这样的要求自学课文,学生学有路子,学有层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给足学生自学的时间,并为学生营造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全班交流展示的时候,教师把握要点,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互动探究,品味安塞腰鼓

  1、“好一个安塞腰鼓!”“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反复出现,这是作者对安塞腰鼓的由衷赞美,请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安塞腰鼓到底好在哪儿。学法指导:读课文5~17自然段,画出描写安塞腰鼓的句子,学会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小组交流,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2、学生研读课文。

  3、小组进行交流,老师走进小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四、交流展示,感悟安塞腰鼓

  感受豪放火烈的场面

  1、“这是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这是一句总结句,写出了舞蹈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

  2、品读第六自然段。

  ◆“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你感受到了这群后生击鼓时的力度,这样的力量才有这般豪放的场面)

  ◆“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这哪里是百十个后生,分明就是百十块强而硬的石头,就把后生们那种发狠、忘情、没命写得更具体了)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①作者把鼓点比作像骤雨一样急促,非常具体,让我们感觉到场面的壮阔、豪放、火烈。同学们见过骤雨吗?听到什么?雨点急促有力,读出这急促来,读书就要像这样,抓住关键词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读。我们在打比方时往往是说“鼓点像骤雨一样急促”,可作者为什么把“骤雨一样”放在前面呢?(突出腰鼓特点,增加语势)

  ②作者还用了排比的方法,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弘磅礴的气势。作者借助比喻和短句式的排比,把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写得具体、形象,别致感人,使我们如临其境。读出这种气势。

  ③欣赏录像:一起欣赏这气势磅礴的舞蹈场景,读出这种气势。(齐读第六节)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如果说第六节是对舞蹈场面的具体描写,那第七节是写的是作者感受。这腰鼓舞太热烈奔放了,让我们感觉到周围的一切都受它感染,阳光活力四射,整个世界都极度地兴奋。所以说这里的飞溅并不是真的飞溅起来,而是被着火烈、豪放的腰鼓感染的。

  △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节,你还发现什么了吗?(几组词语对比着写,冰冷对燥热,恬静对飞溅,困倦对亢奋)又让你感觉到了什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作者用这样三组对比的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雄浑、激越,激动人心。难怪作者会发出强烈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设计点评:紧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找出有关语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的场面。设计非常关注文章的语言表达,把语言表达与感悟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感悟后又回到文章的中心句,收放自如。

  感受撼人心弦的鼓声

  1、文中第二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呢?(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好在鼓声的响亮)

  2、这是怎样的鼓声呀?作者为什么为鼓声而赞叹?(鼓声很大,整个山崖和观众的心都浸润在这鼓声里,也都变成牛皮鼓面了,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3、读出这种震撼,隆隆的鼓声感染了山崖,震撼了观众,就连你们的朗读也与这鼓声、山崖、观众的心融为一体了,真不愧是“好一个安塞腰鼓!”设计点评:阅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文字的内蕴。在设计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地追问,不断地启发,再加上预设跟进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这憾人心弦的鼓声。

  感受元气淋漓的后生

  1、豪放火烈的舞蹈场面,沉重响亮的鼓声强烈震撼着我们,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看看这一部分安塞腰鼓又好在哪儿?(好在这群冒腾腾的后生们充满活力,元气淋漓)

  2、“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促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鼓用敲击就好,为什么要用搏击?第一层次感受,后生们在用力量、用生命敲击。请你读出这种用生命敲击的力量。

  ☆老师建议同学们再小声读读这一节后面的几个句子,你也许会对搏击有新的感受?细细谈谈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后生们与恶劣的环境在搏击,与艰苦的生活条件搏击,与自己的命运搏击。他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韧性和坚强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从“居然”一词,要体会出惊奇,震撼!)

  3、播放黄土高原画面,配上解说词:这就是常年风沙肆虐,干旱无雨的黄土高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无法生存土地的黄土高原,这群土生土长的后生们就在这片黄土地上搏击着腰鼓,每一个鼓点,每一个舞姿都在倾诉着他们的心声。

  4、句式训练:每一个鼓点,都在倾诉:;,都在呐喊:;都在

  5、“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从这烧灼、威逼中你体会到什么?你觉得这几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震撼、烧灼、威逼我们的不仅仅是舞蹈的场面、鼓声,更是后生们搏击的精神、顽强地与生命抗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读出你的感觉)怎能不赞叹:好一个黄土高原,指读板书“好一个安塞腰鼓!”设计点评:应该说这部分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抓住“搏击”这个词语进行玩味,联系后生们生存的环境,再加上播放黄土高原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这搏击的含义。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语言训练,让学生倾诉与呐喊,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感受变幻莫测的舞姿

  1、急促的鼓点倾诉着他们的心声,飞扬的流苏展现着他们的希望,变幻的舞姿也是一种语言,师引读: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每一个舞姿

  2、引读完课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继续说下去。确如作者所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3、体会反复句的妙用:课文完全可以用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作总结,而这句话却是反复出现了四次,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火烈的舞蹈场景到声音的震撼,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激荡人心的力量)

  五、拓展延伸,升华安塞腰鼓

  1、同学们听,(师范读)“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2、同学们读读,联系上文的内容看看你能读出什么?(他们努力摆脱的是沉重的负担、贫困的生活追求富裕、美好的新生活三组对比的词语写出了这里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只要生命还在,他们就不会停止搏击)

  3、师简述背景:“安塞腰鼓”是西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后来,这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而这片土地上的汉子们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他们顽强地与命运搏击着,20世纪80年代祖国改革开放,处处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刘成章先生为之怦然心动,他以安塞腰鼓为题,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4、看这每个词语的后面都是感叹号,标点符号可是会说话的,你是怎么理解这四个感叹号的?(四个感叹号表达了强烈的情感,用在这递进的词语后面,情感层层递升)

  5、体会首尾的表达效果:课文写到这儿应该是完整具体了,可文章的开头结尾都写了“静态”的腰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