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

红楼梦教学反思简短

日期:2021-12-24

这是红楼梦教学反思简短,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红楼梦教学反思简短

红楼梦教学反思简短第 1 篇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它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及大观园中点滴琐事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展现了穷途末路的封建社会终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并以其曲折隐晦的表现手法、凄凉深切的情感格调、强烈高远的思想底蕴,在我国古代民俗、封建制度、社会图景、建筑金石等各领域皆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达到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被誉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在通过阅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所以这部作品的阅读教学,可以说是对之前几部名著教学指导方法的一次总结概括,也因为这部名著初中生理解能力水平有限,所以需要指导相对全面细致些。

这部名著的指导我还是采用激趣导入的方式,通过对作品的成就和魅力的介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因为课前已经布置了阅读任务,所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和前三部名著阅读指导课的基础上,归纳出阅读长篇小说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掌握阅读《红楼梦》的方法,并将方法指导贯穿于作品内容的导读中。第一步——了解曹雪芹,了解《红楼梦》的书名和版本。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关于版本无需深入介绍,学生知道80回本和120回本就行。第二步——探究《红楼梦》的主题。学生在阅读及预习的基础上讨论作答,教师引导点拨。第三步——全书大致内容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将全书内容分为五大段落,分别归纳每一段落的主要内容及结构作用,便于学生快速了解全书主要内容。第四步——探究《红楼梦》的艺术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结构多线叙事、精妙伏笔、巧妙衔接的艺术特点,体会作品构思之精妙。第五步——探究《红楼梦》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语言特点,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作品所蕴含诗词曲赋、琴棋书画、联额、酒令、灯谜、建筑等传统文化知识。第六步——探究《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和描写手法。引导学生梳理主要人物关系,分析理解主要人物形象。课前布置了制作人物卡片的任务,通过分组展示交流,引入对主要人物的分析。最后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导读过程中学生反映较好,特别是部分女生兴趣浓厚。通过本节导读课,学生从简单的认为作品描写了宝黛爱情的悲剧故事,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思想主题、结构特点、语言艺术,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所折服,同时,也通过这部作品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知识,并共同归纳出了阅读长篇名著的方法。但由于时间所限,课堂的引导还很有限,还需要在课后督促学生认真阅读作品,特别是主要人物、主要情节、重要篇章的研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部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的无穷魅力,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作品的博大精深。

红楼梦教学反思简短第 2 篇

●教学目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比较、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重点、难点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是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是难点。

●教学思考

1.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内容,教师可简介《红楼梦》开头1-5回的内容。

2.作者介绍最好简要些,切勿把学生引入对作者家世的考证中去。

3.讲授中应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

4.如有条件,让学生看一次《红楼梦》影视剧中的有关部分,或阅读《红楼梦》全书。

●教学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可用ppt课件及有关《红楼梦》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感受。

二、导入

播放《枉凝眉》歌曲: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珠穆朗玛峰。今天,我们随林黛玉一起进贾府,去见见贾府的人物,去看看贾府繁盛,并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林黛玉的心境。

三、铺垫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ppt)

(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也可以由学生介绍,教师再作些补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五回的内容。(ppt)

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贾敷

宁国公 贾演-贾代化 贾珍--贾蓉

贾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赦 贾琏 巧姐

(邢夫人) (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 贾兰

荣国公 贾源-贾代善 贾政 (李纨)

(贾母) (王夫人)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赵姨娘所生)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注:画线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四、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chì)造 阜(fù)盛 绾(wǎn)着 内帏(wéi)

盥(guàn)沐 两靥(yè) 忖(cǔn)度 宫绦(tāo) 嗔视(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宜祷啊⑵磷『粑。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绔:wán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三

态度──神态

便宜──方便

偏僻──偏激,不端正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五、理清情节,把握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五、布置作业

红楼梦教学反思简短第 3 篇

一、导入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景,社会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得到了生动的描写。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不知多少次打动了我们的心,每一次阅读都会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牵动着。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节选自《红楼梦》的四篇课文,走进贾府,走进大观园,走进宝玉,走进黛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四篇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弄清众多出场人物。

  2.介绍与四篇课文有关的《红楼梦》第31回、32回、33回、34回、48回和第74回故事梗概。

  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概括要点

  《诉肺腑》

  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经历了初恋、热恋和成熟三个阶段。黛玉从她孤苦无依的身世与处境和高洁的思想品格出发,执著而强烈地要求宝玉严肃专一的爱情。她或喜或怒,变尽法子反复试探宝玉的真心,直到史湘云这回远来探亲,黛玉偷听到宝玉的“肺腑”之言,不觉又惊又喜,又悲又叹,确认宝玉为“我之知己”,从此他们的爱情进入了一个成熟阶段。

  《宝玉挨打》

  在封建家庭里,家长责打子弟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足为奇,但贾政此番毒打宝玉,恨不能置他于死地,却显得极不寻常。从当时的情形来看,似乎是结交伶人和所谓“逼*母婢”这两件事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究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两种思想的矛盾冲突上。贾政是封建统治者的忠实奴才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一心想按封建道德的标准来培养宝玉,希望他走科举的路以博取高官厚禄,维持自己的家声;而宝玉却鄙视功名富贵,厌谈“仕途经济”,对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若干方面表示怀疑乃至否定。父子间的这种矛盾是无法调和的,而宝玉挨打正是这种矛盾发展到对抗地步的鲜明而集中的表现。

  《香菱学诗》

  香菱本来就爱读诗,也想学着作诗,但苦于无人指点;来到大观园以后,有了黛玉这样的老师,她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诗的境界中了,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作诗。

  《抄检大观园》

  大观园里住着“金陵十二钗”中的六位青年女子,只有宝玉是惟一的男子,此外,还有为这些人服务的大群婢女。

  抄检大观园的起因是,贾母的丫头傻大姐在园内山石背后抢到了一个“绣春囊”——这是当时男女青年表示爱情的一种信物,其实并不足怪,但在持有双重道德标准的荣国府当家人的眼里却如同洪水猛兽,深恐因此而败坏自己的家声,必欲查个水落五出而后已,这是就事情的表象而言。如果往深处追究,还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着荣国府内大房和二房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王夫人清除宝玉身边“妖艳”丫头的意图——从王夫人拒绝凤姐“平心静气暗暗察访”的办法,而采取王善保家的抄检之策,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来。

  这场旨在整肃荣国府内部秩序、改善人际关系的闹剧,其结果恰恰走向了自身愿望的反面,它使府内的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从此,不仅大观园失去了往日的平静和安乐,连荣国府也日见其衰颓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探春“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番话,可说是给这场闹剧做了一个精辟的总结,揭示了它的悲剧实质。

  作为这场闹剧的牺牲品的只能是奴才,有些受迫害而死,有些被逐出府,连充当抄检急先锋的邢夫人陪房王善保家的也挨了耳光,成了现世报。

  四、品读鉴赏

  《诉肺腑》提示:

  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重点朗读人物对话部分和心理描写部分,仔细体味其思想感情。

  方法;点评法

   1.课文第三段,史湘云以及袭人对宝玉规劝的一段对话描写:

  湘云笑道:“还是这个情性改不了。如今大了,你就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也好将来应酬世务,日后也有个朋友。没见你成年家只在我们队里搅些什么!”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道:“云姑娘快别说这话。上回也是宝姑娘也说过一回,他也不管人脸上过的去过不去,他就咳了一声,拿起脚来走了。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得脸通红,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这段对话,充分表现了宝玉厌恶仕途,不愿与士大夫交接,蔑视封建道德伦常规范,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史湘云劝说宝玉要热心仕途,多结交官宦,讲谈经济学问。但封建礼教对她的影响不及宝钗那样深。史湘云的言词表现了她的娇憨活泼、开朗豪爽的性格特征。袭人与湘云一起规劝宝玉,表明了袭人与宝钗所遵奉的行为规范是一致的。显然,湘云、宝钗对宝玉的规劝是善意的、真诚的;宝玉的反感,是自然的、真实的,都是无可指责的。

  2.课文第三段,湘云因劝宝玉留心“仕途经济”而被宝玉斥为说“混账话”,并当众颂扬黛玉不讲这些混话:

  袭人道:“……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自己讪了一会子去了。……谁知这一个反倒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你得赔多少不是呢。”宝玉道:“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不曾?若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宝玉视黛王从来不讲“混账话”,显然,这是宝黛爱情的根本。

  3.课文第四段描写了黛玉听了宝玉的知心之语后的内心状态:

  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烧,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

  “又喜又惊,又悲又叹”这八个字,极其准确地概括了黛玉此刻复杂的心理状态。黛王幼年间也曾受过封建教育,但并不严格,封建礼教和功名利禄观念对她的影响微乎其微,因而保持了纯真的天性;又因父母早逝,生活孤单,她只能从寻求知己中获取感情的慰藉。来到贾府以后,她和宝玉很快就达成了感情上的默契,并发展成了爱情;而与此同时,她又不能不想到,宝玉作为荣国府的继承人,身边有那么多的女性,他能唯独钟情于自己吗?现在,她听到宝玉亲口说出“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而且是当众说的,怎能不“又喜又惊”呢?但理想终归是理想,它能否变成现实呢?在当时的婚姻制度下,没有“父母之命,媒约之言”,自由相恋的情人是很难结合的,更何况在这诗礼簪缨的大家族里,“金玉之论”似乎已成定局!瞻念前途,不寒而栗。这也是寄人篱下的黛玉所特有的一种心态。

  4.课文第五段,宝玉对黛玉诉说的肺腑之言。

   ①宝玉乃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见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②“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这是宝玉对黛玉从内心中吐露的真实之言。

  《宝玉挨打》提示:

  《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是封建卫道者贾政和封建叛逆者贾宝玉之间,第一次以剧烈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一场面对面的冲突。品赏的重点放在:①在宝玉挨打这一事件中,贾政、宝玉、王夫人及贾母的表现,如何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②宝玉挨打后,宝钗、黛玉先后去探伤,两个人的言行不同,表现了各自什么样的内心活动。

  品赏一:众多人物在宝玉挨打事件中的表现,显示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1.“宝玉挨打”是怎样引起的

  宝玉为了丫鬟金钏儿跳井自杀,正在徘徊懊恨而弄得精神错乱时,恰巧碰到贾政走来,和他“撞了一个满怀”!如此莽撞,足使贾政恼怒,何况,贾政因为宝玉没有和封建官僚贾雨村好好应酬,本来就不高兴;喝问之下,见宝玉神经不够正常,气更加惹大了。恰恰又在这时,忠顺亲王府派人来查问名艺人蒋王菡的下落,暴露了宝玉在外结交艺人,在贾政看来是“流荡”行为;偏巧又碰上贾环乘机进谗,把金钏儿投井的事加以夸大歪曲,说成是宝玉“强*不遂”,在宝玉的“不肖种种”上又加了一条“大逆不道”;这就把贾政“气得目瞪口呆”“气得面如金纸”……情节的层层推展,把贾政和宝玉之间所存在的种种矛盾,一齐集中起来、交织起来。贾政凶恶地大叫:“拿宝玉来!”

  2.贾政的忧虑

  宝玉被贾政的仆人逼着走来。“贾政一见:眼都红了,也不暇问他……只喝命堵起嘴来,着实打死。”在贾政看来,封建主义的一套“诗书礼教”已在宝玉身上失效,只有毒打才能改变宝玉。表面上看,这场毒打含有金钏儿投井的因素,好像贾政也十分看重这个婢女的人命。其实并非如此。在“打”的过程中,支配着贾政的思想动机是:

  众门客见打的不祥了,忙上前夺劝,贾政哪里肯听,说道:“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弑君杀父”,一语道破天机。原来贾政是在担心宝玉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

  3.宝玉的不“悔改”

  在贾政的*威紧逼下,宝玉始终没有求饶,也没有“悔改”的表示,表现出他不屈服于封建势力;但是,他也没有作出正面的反抗。此时的宝玉,虽然是封建贵族家庭的“逆子”,但毕竟是在“温柔富贵之乡”长大的,免不了出身阶级和时代历史的局限,狭窄而温饱的生活,使他还不能冲破荣国府这个封建牢笼。

红楼梦教学反思简短第 4 篇

一、知识和能力

1.了解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讨论、比较、鉴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重点、难点

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是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是难点。

●教学思考

1.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文内容,教师可简介《红楼梦》开头1-5回的内容。

2.作者介绍最好简要些,切勿把学生引入对作者家世的考证中去。

3.讲授中应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及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重点,体会《红楼梦》一书的反封建意义。

4.如有条件,让学生看一次《红楼梦》影视剧中的有关部分,或阅读《红楼梦》全书。

●教学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可用ppt课件及有关《红楼梦》音像资料。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预习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读课文,初步感受。

二、导入

播放《枉凝眉》歌曲: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珠穆朗玛峰。今天,我们随林黛玉一起进贾府,去见见贾府的人物,去看看贾府繁盛,并设身处地的去感受林黛玉的心境。

三、铺垫

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ppt)

(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也可以由学生介绍,教师再作些补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就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要介绍《红楼梦》开头五回的内容。(ppt)

介绍时,无需细述情节。只讲梗概,重要的是讲清楚与课文有关的地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五回构成,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因此,为了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有必要对前五回的内容做一概要的了解。

第一回是开篇。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贾府中上上下下的人物关系,大致可列表图示如下:

贾敷

宁国公 贾演-贾代化 贾珍--贾蓉

贾敬 (秦可卿)

贾惜春

贾赦 贾琏 巧姐

(邢夫人) (王熙凤)

贾迎春

贾珠 贾兰

荣国公 贾源-贾代善 贾政 (李纨)

(贾母) (王夫人)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赵姨娘所生)

贾敏

(林如海) 林黛玉

(注:画线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世,括号内的人物,是上一个人物的配偶。)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红楼梦》只流传下80回,遗失了结尾,因此,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四、认字解词

认字解词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古典小说中的一些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应当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课文中有些不常用的偏僻字词,可以不作为教学重点。

字词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利用工具书查音、注释,教师检查订正;也可以由教师利用卡片、投影片出示一些字词,学生拼读讲解。

字词教学要利用课本的注解,还要注意解决课后练习中的有关问题。

字词举例:

(1)给字正音

敕(chì)造 阜(fù)盛 绾(wǎn)着 内帏(wéi)

盥(guàn)沐 两靥(yè) 忖(cǔn)度 宫绦(tāo) 嗔视(chēn)

(2)解释词语

小厮:未成年的男仆人。厮,古代剥削阶级对服杂役的人轻蔑的称呼。

厮认:互相认识。厮,互相。

纳罕:感到奇怪。

<宜祷啊⑵磷『粑。敛,liǎn,收拢;屏,bǐng,抑制呼吸。

茗碗:茶碗。茗,míng,泛指各种茶。

憨顽:天真顽皮。憨,hān,朴实天真。

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懵,měng。

草莽:指野草、杂草。“腹内原来草莽”,意思是说贾宝玉腹中只有杂草,没有当时一般人所说的才学。

潦倒:对自己的举止行为不加约束检点。

纨绔:wánkù,原指富贵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引申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膏粱:指富贵子弟。

劳什子:北方方言,如同说“东西”。

(3)课后练习题三

态度──神态

便宜──方便

偏僻──偏激,不端正

像这样的词语,课文中还有,例如:

不经之谈:不合常理。

体格风骚:姿容俏丽。

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红楼梦》的“可怜”有时作“可爱”讲。)

惫懒人物:涎皮赖脸。

五、理清情节,把握结构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为线索展开情节,大体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故事的开端,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这部分着重描写环境。

第二部分(2-14自然段):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所见所闻,介绍贾府的环境和府中的众多人物。其中:

2-4段是第1层,写林黛玉拜见贾母与王夫人、邢夫人等。

5-6段写林黛玉见王熙凤,是第2层。

7-11段写林黛玉见贾赦、贾政,王夫人介绍贾宝玉。这是第3层。

12-14段写林黛玉初次见到贾宝玉,是第4层。

第三部分(15-16自然段),故事的结尾,为林黛玉安排住处。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以一定的事件为中心,沿着一条线索,一步步开展故事情节,条理层次十分清楚。

五、布置作业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