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蜀相教案教学设计

日期:2021-10-29

这是蜀相教案教学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蜀相教案教学设计

蜀相教案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

  《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自主赏析模块的第三首诗歌。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杜甫被誉为“诗圣”,他为我们留下大量诗篇。《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对杜甫其人及其诗歌风格已经有所了解,因此学生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以及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并不陌生。根据课堂“三讲”和“三不原则”:学生会的没必要讲。高二的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都有提高,且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也非常强,那么再次学习杜甫的经典诗歌就不能简单的停留在“诗歌表达了什么”这一层面上,而应积极探讨“诗歌通过什么表情达意”,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主体地位。此外,高二六班部分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所以不仅要注意学生成长的大方向,还要留意个别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的辅助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自主学习,了解杜甫其人及其诗歌创作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分析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情感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知人论世,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寻”、“自”和“空”在诗中的情感

  【教学方法】

  1、教法:本着新课标的精神和诗歌教学的特点,结合我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学情。主要采用启发式、探讨法、导学法、朗读法和教授法。其中以朗诵法、探讨法为主,启发式、导学法和讲授法为辅,结合导学案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自主学习法、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以杜甫和诸葛亮的画像导入:一位是一代贤相,他用至诚开创了蜀汉三分天下的辉煌;一个是大唐诗人,他用带血的喉咙嘶哑地吼出了盛唐气象破灭的哀伤,忠心也好,至诚也罢。都抵不过人生长恨水长东,南阳卧龙终成梦,少陵野老泪满襟。当这两位圣贤相识时,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认真聆听,走入文本引起学生兴趣,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新课做好准备,学生初步感知杜甫对武侯的崇敬之情。

  以诗话的语言营造课堂文学的氛围。

  集体朗读1

  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诗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让我们一起把诗歌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诗歌

  初次诵读诗歌,正音正字,初步把握情感。

  学生示范诵读请一个学生评价集体朗读,并示范诵读。

  学生评价,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诵读一次。

  学生评价,使得评价机制多元化。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用欣赏的眼光去寻找他人的长处与优点,并用恰当而巧妙的语言让他人愉快地接受自己的建议。

  思1如果让你把诗歌的情感用一个字概括,你会用哪个字?用原文回答。

  学生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关键字词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通过讨论前的自学,为小组讨论奠定基础。

  集体诵读2如果诗歌情感基调是哀伤的,那么诵读的语调应该是低沉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让我们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再一次感受诗歌的情感。学生在之前诵读和分析诗歌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诗歌。进一步通过诵读感悟诗歌感伤之情。

  议诗歌通过一个“寻”表达了杜甫拜谒诸葛武侯的迫切心情,请问在《蜀相》中,杜甫分别找寻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结合导学案在小组之内讨论自主学习,重在主动性,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渴望获得知识的个性心理特点,学生可以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绪状态。这时对学生而言,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和体验。

  通过对祠堂外部氛围的营造、内部景象的描写和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表达了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倾慕之情和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学生在自学中进一步了解作者蕴藏在字词中的情感。

  展经过合作探究,学生展示作者寻到了什么,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其中着重体会“柏森森”、“自”和“空”表达的情感,以及颈联以乐景写哀情的表达方式。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补充表达自己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当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时,才说明自己真正理解到位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方式是判断其对知识是否真正掌握的重要尺度。

  在诗歌学习中,应有文本意识,紧扣字词体会情感,从而做到读者、文本和作者的多重对话。

  集体诵读3在充分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再一次诵读,感受作者的悲情。学生集体诵读。在诵读中达到和作者心灵沟通的目的。

  思2诗的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流泪,请问这里的英雄指的是谁?根据出句可明确是诸葛亮,根据前文的分析也可知是杜甫本人。诗人写古人古事,常常会将自己与古人相对照,从而生发感慨。

  议2和同桌互相说一说,杜甫诗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并说说原因

  知人论世了解作家的思想、生平和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提炼归纳信息的能力。

  诵读4总结课堂,结尾诵读有感情的在诵读中结束课堂。

  在已学习的基础上再次以诵读感知怀才不遇之士的悲情。

  评根据学生展示的成果,教师以干练简洁、一针见血、有推进型的语言进行评价;或者采用生生互相评价的方式对展示的讨论成果予以评价。学生展示讨论成果,认真聆听他人的回答,并思考提出问题。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深入问题的思考,对他人的评价实际是对问题的二次思考,不仅有利于建立竞争模式,也可以推动思维的深化,避免自学流于形式化。

  检学生5分钟时间完成课堂练习,夯实基础、加深理解。

  对所学知识是否掌握的检测,有利于巩固课堂所学。

  布置作业记录作业通过作业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略)

蜀相教案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

2、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3、掌握诗歌借景抒情等表达情感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生平:学生先介绍,教师再补充。

三、写作背景介绍

四、课文诵读:(1)示范朗读(2)诵读指导(3)学生齐读

五、整体感知

1、首联——深切地表达出缅怀、追思诸葛亮的情意。

“丞相”这一称呼,表示尊仰之意。

“何处寻”的设问,饱含诗人对诸葛亮无限钦慕的心情。

“柏森森”三字意味深长,高大茂密的柏树是丞相祠的标志,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按我国传统文化心理,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

诗的开头两句一问一答,有什么好处?

【明确】诗的首句中有一“寻”字,用得好,它把开头两句连起来,表达了诗人急欲瞻仰武侯祠、追慕诸葛亮的心情,为后面颂扬诸葛亮埋下伏笔,使全诗和谐统一。

小结:首联深切地表达出缅怀、追思诸葛亮的情意。

2、颔联

思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明确】三、四两句中,“自”、“空”二字与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这两句的关键字。“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春色固然好,祠庙却如此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地来拜谒。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草色越青,鸟音越美,这种感受越强烈。这两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运用。这两句通过对祠堂内的景物的描写,更深刻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小结:颔联写祠堂内的景物。

3、颈联

这两句是议论,但这议论富有情韵,因此使诗的抒情气氛更为浓重,形象更为饱满。

思考:杜甫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

【明确】用这两句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十分准确。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统一天下的大计,辅助刘备开创基业、建立蜀汉,又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般来说,人们最崇敬和佩服诸葛亮的,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以及他的神机妙算,大智大慧。

小结:颈联写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和精神品格。

4、尾联

思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中的“英雄”指什么人?

【明确】“英雄”指那些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诗人自己,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七、八两句紧接五、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有人说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诗眼。千百年来,这两句使多少志士仁人流下了眼泪。清人邵子湘评论这首诗的后四句说:“自始至终,一生功业心理,只用四语括尽,是如椽之笔。”

小结:尾联表达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痛惜之情。

5、此诗写诗人在诸葛亮祠吊古,但题为“蜀相”而非“诸葛亮”,有何深意?

【明确】诗人写这首诗,是为了追思、仰慕、钦敬诸葛亮。写武侯祠,是因为“盖千古人物,莫可亲承;庙貌数楹,临风结想”,可以由祠写到诸葛亮,写祠是为了写人,因此题为“蜀相”。

6、内容小结:

《蜀相》表达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7、表现手法:

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全诗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从全诗看来,无论写景、叙事,还是议论,都交融着一种深沉笃至的追寻、凭吊的感情。写景是在忆念蜀相留在今日的踪迹,论事则是赞颂蜀相当年功勋。这一切都互相关联,自然融成一体,构成一种“骨气端翔,音情顿挫”的崇高境界。在这里,诗人的情感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六、延伸拓展

1、比较阅读:本诗与杨慎的《武侯庙》在表现内容、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

2、推荐阅读:李白的《越中览古》

七、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蜀相》

蜀相教案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

  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

  (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3)(看诗眼,明感情。)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补充诗眼的作用。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老师概说。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

  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

  (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四、自主赏析《蜀相》

  (一)知人论世

  (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

  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

  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

  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5、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五、总结

  千秋诗圣惟子美,亘古男儿一放翁。倡导读其诗,品其文,怀其人!

  六、作业

  (一)课余熟读《书愤》,背诵《蜀相》。

  (二)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内容和主旨,并比较《临》和《书》在表达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后两题见“巩固练习”。)

蜀相教案教学设计第4篇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

  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

  (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3)(看诗眼,明感情。)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补充诗眼的作用。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老师概说。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

  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

  (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

  (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四、自主赏析《蜀相》

  (一)知人论世

  (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

  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

  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

  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5、把握内容主旨

  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五、总结

  千秋诗圣惟子美,亘古男儿一放翁。倡导读其诗,品其文,怀其人!

  六、作业

  (一)课余熟读《书愤》,背诵《蜀相》。

  (二)通过比较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三)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赏析《临安春雨初霁》的内容和主旨,并比较《临》和《书》在表达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后两题见“巩固练习”。)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