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数学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北师大版

日期:2022-01-29

这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北师大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北师大版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北师大版第 1 篇

学习主题介绍

学习主题名称:《平行线及其判定》教学设计方案

主题内容简介:1、了解平行线的含义。2、了解直线a平行于直线b的写法。3、了解平行公理。4、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学习目标分析

1、理解: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2、掌握:直线a与b互相平行的写法。3、理解平行公理。4、掌握:平行线的3个判定方法。

学情分析

前需知识掌握情况: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已经能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至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能初步理解什么是相交线。但是掌握得还不够熟练。需不断加强。在新知识的讲授中需要关注到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程度。

对微课的认识:在前面的调查了解中,学生对于微课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但是七年级的学生还是保持的不错的好奇心,对于新生事物十分感兴趣。

学生特征分析

学习态度:大部分的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端正的,对于知识的求知欲望还是比较强烈的。对于微课更是有着充足的兴趣和动力去接触。也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通过微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几何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学生更容易接受比较直观的几何知识。在学习几何知识的过程中,他们更喜欢通过自己画图等方式的动手操作去学习新知识。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1、通过微课改变一种学习方式,更全面的展现知识。2、通过微课,使文字说明等抽象的知识更好的转化为具体的知识点。3、通过微课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微课是学习和复习变得更简单,更有效。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时机:1、微课用于课前预习阶段。更好的做好知识准备。2、微课用于课堂的讲授阶段。通过生活案例引入课程,更好的讲授知识点和例题。3、微课用于课后的复习阶段。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方式:1、课前阶段,学生通过微课预习新知识。2、课堂上,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看微课,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课后复习阶段,通过微课进一步扫除认知障碍,巩固知识。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片段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应的教学目标

课前预习 根据微课引导学生学习平行线及其判定的新知识。初步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观看微课,自主预习新知识,并记下疑惑。 预习新知识。

复习前需知识 通过微课对相交线的知识进行复习 总结旧知识,明确学习内容 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相交和平行。

导入新课 通过微课展示生活案例 观看微课并思考。 通过具体案例引出抽象的几何知识,掌握什么是平行线。

讲授新知 通过微课展示平行公理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观看微课并动手演练,掌握新知识。 掌握平行公理。能初步使用判定方法进行判定。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能熟练掌握平行公理和判定方法。

课后复习 通过微课,及时巩固知识。 学生完成练习进行知识巩固。 巩固新知。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组织与管理

如何让学生获得微课资源:1、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进行微课资源的搜集。2、在班级群分享自己的微课资源,在家长的协助下,学生下载资源进行学习。

如何确保学生学习了微课:制作调查问卷,请家长监督并在调查问卷上签名,确保学生学习了微课。

如何评价微课学习效果:1、通过学习问卷进行初步调查。2、通过学习测试了解学生的微课学习效果。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北师大版第 2 篇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2节平行线及其判定的第2课时内容,它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同角”即三线八角和平行线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它判定方法的奠基知识,更是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知识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七~九年级这一学段的数学知识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结合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

因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其它判定方法的重要依据,所以它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是

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有条理地表达说理过程。

二、说目标

(一)知识目标: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并学会运用这一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二)能力目标:通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归纳分析能力。通过这一判定方法的运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三、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1.实验操作,探索新知 。

通过动手画平行线并解答相关问题,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

2交流归纳,揭示新知

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概括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地参与到观察学习对象的关键特征,寻求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探索活动中去,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并把自己观察归纳出的结论与同学交流,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就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

3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要求学生说出条件与结论,使学生准确把握平行线判断方法1,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 用多媒体展示例1、例2,层层设疑 ,启发学生把例题中的已知条件作适当地转化,使其符合平行线的判定方法⑴的题设条件。作这样的启发与分析,使学生逐步掌握这种“执果索因”的分析方法。教师先可以先请一个同学代表叙述说理过程,再请其他同学补充完整,这样逐步培养学生说理的条理性与层次性,进而突破难点。

4注重评价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拓展性和开放性的练习安排,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并根据学生大量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安排教学细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教学,层层深入,始终让学生参与整个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过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巧妙突破重难点。

(二)学法指导

1乐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会:通过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逐步完善其认知结构。

3会学: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更进一步体会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北师大版第 3 篇

本课学习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对例题、练习的分析和讲解,进一步巩固三个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经历平行线判定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思想和研究平行线判定的方法.

教学重点:得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应用

1.梳理旧知,引出新课

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1) 根据定义.

(2) 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

2. 动手操作,归纳方法

你还记得如何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吗?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简单推理,得出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

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能否利用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

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

判定方法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方法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巩固新知,深化理

例1 如图,你能说出木工用图中的角尺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例2 如图, BE是AB的延长线.

(1)由∠CBE=∠A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是什么?

(2)由∠CBE=∠C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根据是什么?

答:(1) AD∥BC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AE∥C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练习题

(1) 如图,当∠1=∠2时,

AB 与CD平行吗?

为什么?

(2)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3)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

AC平分∠BAD,∠1=∠2,

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6.布置作业

教科书 习题5.2 第1、4、7题

7.归纳小结及反思

(1)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得到平行线判定方法的过程吗?(3)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是通过简单推理得到的,在推理论证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结合例题,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解决与平行线的判定有关的问题的思路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案北师大版第 4 篇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第1课时).教科书要求学生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如平行线的判定)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整套教科书是按照“说点儿理”“说理”“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的.

本章的重点是垂线的概念与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因为这些知识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将会影响后续内容的学习.

1.关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

(1)学生们已经学过了平行线的概念,但是,平行线是用“不相交”这种否定方式来定义的,这种否定的方式包含了对空间的想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平行线段的形象,学生理解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着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相交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如果有第三条直线存在的情况下,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对于画平行线,用直尺和三角板辅助画平行线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画相等的同位角,因为直尺和三角板靠着的角度是不变的.让学生多做几遍,找到这个过程中的不变量,这样学生就欣然地接受这样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接受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在进行简单说理训练过程中引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2)结合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基本图形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这是学生本节课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进行几何推理的基础.

2.关于简单说理训练

整套教科书是按照“说点儿理”“说理”“推理”“用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逐步加深地安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2、3,逐步向推理和用符号表示推理过渡,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几何推理的能力,为后面学生进行几何证明做好准备.

教学重点: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2、3;

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 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3.在观察、操作、想象、说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和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4.能初步应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二)目标解析

1.使学生能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通过用直尺和三角板辅助画平行线,找到这个过程中的不变量,给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在进行简单说理训练过程中引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2.根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基本图形,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 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空间观念;在观察、操作、想象、说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和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兴趣.

4.能初步应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符合“数学教学应从生活经验出发”的新课程标准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几何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画平行线实际就是画相等的同位角,因为直尺和三角板靠着的角度是不变的.让学生多做几遍,找到这个过程中的不变量.这样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也为后面学习判定方法1作铺垫.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与猜想,都是一些视错觉的问题,这时学生观察得到的结论,由于视错觉原因经常不正确,安排这些观察与猜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提醒学生观察要认真、仔细,有时观察得到的猜想不一定正确,还要借助于实验进行检验;观察、实验、猜想是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问题,再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通过说理、推理去证明假设和猜想,也是本章教学呈现内容的一个重要方式.

安排学生动手实验检验四边形小纸板对边是否平行的数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同学们分组检验并作详细的记录,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亲身感受结论的真实性,让学生通过度量(或测量)四边形小纸板相对的两条边是否平行,探索发现几何结论,然后再对结论进行说明、解释或论证,为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做好铺垫;几何图形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都是比较抽象的,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在教学安排时,注意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加强了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

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利用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这样分析和思考,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推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对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学会将陌生的转化为熟悉的,将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包括后面的例题的设计都是要求学生能进行一些简单推理,而不仅仅是观察、实验、探究得出一些结论,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研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不作严格的形式化的要求.由于内容较多,因此,教学时都要突出这个重点,课堂活动也要围绕这个重点进行.在课堂上识图、画图、几何语言表述训练、例题、练习,都主要围绕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来进行,反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教学难点

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 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运用几何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采用以观察发现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组织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软件,并结合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复习

1.直线AB、CD与EF相交,构成八个角,

(1)∠1与∠3是对顶角,图中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 ;

(2)∠1与∠2是邻补角,图中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 ;

(3)∠1与∠5是同位角,图中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 ;

(4)∠3与∠5是内错角,图中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 ;

(5)∠3与∠6是同旁内角,图中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还有 .

2.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除了相交之外还有其他位置关系吗?

3.什么叫做平行线?请你用三角板和直尺辅助画出两条平行的直线.

(教师用电脑展示,学生观察和思考)

【设计意图】复习三线八角,为课上由角去推得直线平行做好准备;平行线是学生已有的概念,一般地,平行线是用“不相交”这种否定方式来定义的,这种否定的方式包含了对空间的想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只有平行线段的形象,学生理解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着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会相交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用直尺和三角板辅助画出平行线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画相等的同位角,因为直尺和三角板靠着的角度是不变的.让学生多做几遍,找到这个过程中的不变量.学生欣然接受这样画出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也为学习平行线判定方法1作好了铺垫.

活动二:引入

(老师用计算机辅助)

1.你看到的图1中的六条红色线段是否平行?

2.你看到的图2,图3中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

图1 图2 图3

3.你看到的图4中的十条线段是否平行?

图4

【设计意图】教学时用一些实物或计算机进行演示,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再回答问题,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而引出课题,也为课上通过测量检验直线平行作好了铺垫.

活动三:新课

1.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已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利用同位角相等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是结合平行线的画法给出的,在画平行线时,三角板在移动时紧靠直尺,显然,三角板的角的大小不变,也就是同位角相等,进而引出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1.

图5

2.解决引入的视错觉问题(老师用几何画板辅助解决问题)

图6

【设计意图】在这个观察与猜想中,都是一些视错觉的问题,这时学生观察得到的结论,由于视错觉原因经常不正确.安排这些观察与猜想,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外,提醒学生观察要认真、仔细,不能粗枝大叶、马马虎虎,有时观察得到的猜想不一定正确,还要借助于实验进行检验;第三,观察、实验、猜想是科学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提出问题,再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运用说理、推理去证明假设和猜想,也是本章教学呈现内容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后续学习,学生还将认识到,观察、实验得出的结论都不一定正确,还要经过推理来证明结论,使推理证明成为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的自然延续,逐步培养学生在观察、实验得出结论后还要问个为什么,自然而然地引入证明).

3.根据图7中标注的角练习填空,

图7

∵∠ =∠ (已知),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答:∠1=∠5;∠2=∠6;∠3=∠7;∠4=∠8.

(计算机辅助进行说理训练)

【设计意图】练习题的答案不唯一,强调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通过此练习对平行线判定方法1进行复习巩固.

4.学生每2~4人一组,每人发一个四边形小纸板,检验四边形的小纸板相对的两条边是否平行,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并做记录,得出结论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5.最后利用实物投影分组展示学生的活动成果.

【设计意图】在这个数学活动中,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能亲身感受结论的真实性;动手实验,动脑思索,是我们探索图形世界的关键.若他们放弃了自己动手,轻易地接受别人给出的结论,那么就会慢慢的放弃了珍贵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渐渐的舍弃了质疑研究的品质;动手实验为观察思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没有思考,观察的各种现象都是孤立的,动手不动脑,数学学习就成了盲目的游戏;另外,通过分组活动可以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又要学会倾听、欣赏,理解他人好的见解,从中获益.上述学习活动的设计,一方面在内容呈现上充分体现认知过程,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几何图形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几何图形的定义、性质都是比较抽象的,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在教学安排时,我注意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加强了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第三,论证几何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实验几何则是发现几何命题和定理的有效工具,在培养人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度量(或测量)四边形小纸板相对的两条边是否平行,探索发现几何结论,然后再对结论进行说明、解释或论证,为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做好铺垫.

6.问题:如图8,如果∠1=∠3,那么直线a∥b吗?

图8

∵∠1=∠3(已知),

∠2=∠3(对顶角相等),

∴∠1=∠2.

〖∵∠1=∠2(已证),〗

(这一步是上一步刚刚得到的,可以省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3(已知),

∴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8.问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

图9

方法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4=180°(已知),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设计意图】采用探讨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利用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课堂上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这样分析和思考,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推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对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包括后面的例题的设计都是要求学生能进行一些简单推理,而不仅仅是观察、实验、探究得出一些结论.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

活动四:举例

例题、如图10,已知∠1=∠ABC=∠ADC,∠3=∠5,∠2=∠4,

图10

填空:

⑴∵∠1=∠ABC(已知),

∴AD∥ ( ).

⑵∵∠3=∠5(已知),

∴AB∥ ( ).

⑶∵∠2=∠4(已知),

∴ ∥ ( ).

⑷∵∠1=∠ADC(已知),

∴ ∥ ( ).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要研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不作严格的形式化的要求.由于内容较多,因此,教学时都要突出这个重点,课堂活动也要围绕这个重点进行.在课堂上识图、画图、几何语言表述训练、例题、练习,都主要围绕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来进行,反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

活动五:小结,布置作业

1.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学会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判定方法2、判定方法3;

2.能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方法2、方法3进行一些说理、简单的推理;

3.观察要认真、仔细,有时观察得到的猜想不一定正确,还要借助于实验进行检验,利用几何推理进行严谨的证明.

布置作业:

1.在本节最后,教科书安排了一个练习,判断英语抄写纸的横格线是否平行.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学生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就很多了.这里还可以结合课前的“看图时的错觉”,应用你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教科书第16页,第1、2、4、5、7题.

【设计意图】师生讨论、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通过习题,总结回顾本节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并巩固知识、提高发展.

六、目标检测设计

1.根据图11中标注的角练习填空

图11

(1)∵∠ =∠ (已知),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 +∠ =180°(已知),

∴AB∥CD( ).

【设计意图】练习1.(!)题答案不唯一,强调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有一组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练习1.(2)题是对平行线判定方法3进行复习巩固.

2.根据图12中标注的角和字母填空

图12

∵_____________ (已知),

∴BC∥AD (_________________ ).

【设计意图】再次强化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培养学生的说理习惯,发展符号感,逐步培养学生用几何语言交流的能力.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