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21
这是四则运算如何教学,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11页,例3和例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两头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的算法,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总结完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2、借助线段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头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混合运算的知识,谁还记得,混合运算都有哪些运算规则?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大家最喜欢干什么?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如果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同学们喜欢参加吗?为了更好的组织开展活动,我们要了解一下每个年级活动的项目、参加的人数以及分组的情况。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理解、掌握“两边乘除、中间加减”类型题目的计算方法
1出示信息:一、二年级组织堆雪人比赛,一年级有3组参加,每组8人,二年级由2组参加,每组10人,两个年级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师: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请你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交流。
生1:我们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的看出,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必须先求出一、二年级分别有多少人。
生2:一年级每组8人,有3组;二年级每组10人有2组,所以要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列式为:8×3+10×2。
师: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我们也是这样列式的。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你们列出的是一个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可这样的算式我们以前没有解答过,你们会算吗?在练习本上试着计算一下。
(指两名学生板书)
①8×3+10×2②8×3+10×2
=24+10×2=24+20
=24+20=44(人)
=44(人)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在小组里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1:我们组觉着第一位同学做的对,即符合题的.意思,也符合运算顺序每一步都是先算乘、后算加,第二位同学两个乘法一起算,不合适。
生2:我们觉着第二位同学的做法是对的,先同时求出一、二年级分别有多少人,再求两个年级一共多少人,同样既符合题意也符合“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规则啊。
生3:我们也觉着第二种做法是正确的,它不仅符合题的意思和运算规则,结果正确,写起来还简便,我们觉着第二种方法是对的。
师:现在大家能不能达成共识?第二种方法行不行?
生齐:行!
师:我也赞同大家的意见,两边的乘法可以同时计算。
3小练习
(1)板书:15÷3+16÷26×4-18÷9。
师:这两道题表示什么?在小组里说说。
(交流。)
生1:第一题表示15除以3的商加16除以2的商得多少?
生2:表示2个商加起来是多少。
生3:第二个算式表示4个6的积减去18除以9的商得多少?
师:大家说的很好,应该怎样算呢?试着做做。
(生独立计算、集体反馈,略。)
(2)指名口答运算顺序。
9×3+25÷560÷5-3×375+5×8+23
师:仔细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只有两边是乘除法、中间是加减法的算式,我们才可以将两边乘除法同时计算。
(二)理解、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规则
1?出示信息:三、四年级同学准备举行扔雪球比赛,三年级的有24人参加,四年级有36人参加,如果每6人分一组,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几组?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请你先画图,再列式解答。
2?反馈学生作业。
36÷6-24÷6
=6-4
=2(组)
师:他的想法大家能看懂吗?要求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分几组?必须先求什么?
(生答,略。)
师:仔细看看分析图,这道题你还有别的解法吗?
生:还可以这样算“(36-24)÷6”。
师:能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从图上可以看出:四年级的前半部分跟三年级的人数一样多,所以我们可以不用管,只看看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多出的人数中有几个6就行了。
师:他的想法对吗?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生:我们必须先求出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才能再除以6,所以要加小括号。
师:如果不加小括号36―24÷6行不行?
生:这样不行,这样就不符合我们刚才的想法了,只有加上括号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才能四年级比三年级多几人,也就是先求差。
师:我们在低年级就知道加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板书:3+2×4)这道题应先算什么?要想先算加法怎么办?(红笔加上括号。)
3?完善法则。
师:看看我们前边归纳的运算规则,只有这两条够吗?还需要补充什么吗?
生1:应该加上“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生2:前边两条也应该加上“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三、练习
四、全课总结
师: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试题时,都有哪些运算规则?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而教师的导,学生的学,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职知识。而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运算顺序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1 从规律出发,让学生理解四则运算
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旧拓新。课的开始,我经常出示一道口算题和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巧妙过渡到新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并善于提出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因而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出示尝试题后,说:“谁能不通过老师的讲解就能做题?”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做的过程中提出:“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很快会根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理解四则运算,是学习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在四则运算教学中,应主要从感性认识上说明加、减、乘、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个初步的理解,还不能从理论上给出它们的定义。而在经过大量的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师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因此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在四则运算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够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 理解运算定律是学习简便运算的前提
许多简便运算都是充分合理地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的结果。如果学生没有理解运算定律、性质,简便运算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在题目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时才简算,题目没有明确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即使算式有简算条件,也不会自觉地采用简便方法计算。因此,教材在每次教学简便运算前都有计划地安排运算定律、性质的教学。一种是把运算性质安排在习题中,让学生通过解答习题,了解运算性质。如练习题中填写下表,说一说:什么数没变?什么数变化了?怎么变化的?加数280 280 280 280 280 280 ,加数10 40 70 100 130 160和被减数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250 ,减数10 40 70 100 130 160 190,学生通过填一填、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几,和也增加几;被减数不变 ,减数增加几,差反而减少几。对和、差变化规律直观的、初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一个数加上(减去)另一个接近整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创造了条件。另外是把运算定律、性质安排在应用题复习中,让学生在重温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感知运算定律、性质。如用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三年级同学参加春季植树,把90人分成2队,每队分成3组,每组有多少人?”这道题的两种解法结果相同,所以90÷2÷3=90÷(3×2),这个等式表示:“一个数连续用两个数除,每次都能除尽的时候,可以先把两个除数相乘,再用它们的积去除被除数,结果不变。”教材对这条除法性质的直观描述,成为教学390÷5÷6、420÷35的简便算法的基础。还有一种是为运算定律的教学安排例题,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对运算定律的理性认识。简便运算是在特殊条件下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的快速计算。运算定律、性质本身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如只要是三个数连乘都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面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只要是连减,都可以先把各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各个减数的和。但在应用运算定律、性质简便计算时,需要根据算式所具备的特殊条件灵活运用。思维的灵活性是简便运算的灵魂。简便运算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算式原来的运算顺序,根据运算定律、性质重组运算顺序。因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在教学中加强有针对性的口算练习。第二,要使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同步发展,能正向也能逆向应用运算定律。如39×25×4=39 ×100=3900是正向应用乘法结合律,25×24=25×4×6=600是逆向应用乘法结合律; 9×37+9×63=9×100=900是逆向应用乘法分配律。在应用的同时让学生正向、逆向表述运算定律、性质。如表述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各个减数的和”,“一个数减去几个数的和,可以从这个数里连续减去各个加数。”第三,要使学生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同步发展。有些简算虽然方法相同,但可以用不同的原理来解释,如637+102=637+100+2=737+2=739,可以看作是应用和的变化规律,也可以看作应用加法结合律。在教学中不宜把简算方法教得过死,也不要把一道题可能用的简算方法教得很全,要鼓励学生动脑筋,自己寻找简算方法。
3 分清运算顺序
在混合运算初步教学阶段,教学由百以内加减法组成的两步式题、由表内乘除法组成的两步式题、很简单的乘加(减)与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在这一环节中,四则混合运算教学有三个特点:一是,以 口算为主;二是,解题时只要求写出两步式题的结果;三是,辅助相关知识的教学,如乘加(减)两步式题能帮助学生了解相邻两句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第二个环节是各种运算顺序的教学,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用四句话概括表述了常用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都要先算乘法”,“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 ,都要先算除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教材中暂时把“先乘除、后加减”分成两句话表述,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第二个特点是,解题时要写出每步计算的结果,以表明运算顺序。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是在学生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教学三步计算的式题。它也有两个特点:一是,由易到难,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如16×4+6×3,74+100÷5×3;二是,式题中有乘、除数是两、三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比较复杂,容易出现错误 。教师要在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和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基础上,把同级运算扩展到不同级运算,掌握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在混合运算式题计算中,要看它是含有同级运算还是含有不同级运算,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演算;不同级运算的,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总之,上好一堂四则混合运算课,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以旧拓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探讨知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联系。
教学目标
1. 掌握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式题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能在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归纳只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
情境导入
1. 用多媒体展示主题图,说说图中描绘的是哪儿?人们都在做什么?
2.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么解决?
二、 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 只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学习
多媒体展示“滑冰场”情境图和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师:求“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该怎样列式计算?
(学生列式计算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综合算式:72-44+85=113(人)
说说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是表示什么意义?
方法2: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72+85=157(人)
157-44=113(人)
综合算式:72+85-44=113(人)
师:谁能说说,在这两个综合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再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小结得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知识巩固
1、 水果店运来95千克苹果,卖出56千克后,又运来70千克,水果店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法一:
解法二:
2、 计算:
79+58-24
79-58+24
四、技能大比拼
58+26-33+45-57
五、回顾整理 反思提升
师:归纳一下,今天所学的算式有什么特点?它们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感觉如何?
125-45-27 125+45+27
教学目标
1.归纳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2.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和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3.总结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4.总结验算方法.
教学重点
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法则.
教学难点
对四则运算算理本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归纳知识结构.
(一)四则运算的意义.【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举例说明四则运算的意义.
根据下面算式,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四则运算的意义.
2+30.6-0.42×36÷2
100-152×0.30.6÷0.2
0.2+0.32×1.3
2.观察图片.
教师提问:看一看,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
(加法、减法和除法意义相同,乘法意义在小数和分数中有所扩展.)
3.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吗?
(二)四则运算的法则.【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加法和减法的法则.
(1)出示三道题,请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错误分别是:数位没有对齐,小数点没有对齐,没有通分.
(2)三条法则分别是怎样要求的?
整数: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小数点对齐
分数:分母相同时才能直接相加减
思考:三条法则的要求反映了一条什么样的共同的规律?
(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或相减)
2.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1)出示两道题:
口述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改编成小数乘除法计算:1.42×2.34.182÷1.23
(要求:学生在整数计算的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2)教师提问.
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小数乘法和除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小数乘除法都先按整数乘除法法则计算)
有什么不同?
(小数乘、除法还要在计算结果上确定小数点的位置.)
(3)根据,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法则.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较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相似:分数除法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
不同:分数除法转化后乘的是除数的倒数.
(三)练习.【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计算后说一说各题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73.06-3.96(差的百分位是0,可以不写)
37.5×1.03(积是三位小数)
8.7÷0.03(商是整数)
3.13÷15(得数保留三位小数)
(要除到小数点后第四位)
(要先通分)
(四)法则中的特殊情况.【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请同学们根据a与0,a与1和a与a的运算分类.(a作除数时不等于0)
分类如下:
第一组:a+0=aa-0=aa×0=00÷a=0
第二组:a×1=aa÷1=a
第三组:a-a=0a÷a=1
(五)验算.【继续演示课件“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1.根据四则运算的关系,完成下面等式.
2.思考:怎样应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或乘、除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加法可用减法验算;减法可以用加法或减法验算;乘法可以用除法验算;除法可以用乘法或除法验算.)
3.练习:先说出下面各算式的意义,再计算,并进行验算.
4325+37947.5-7.6518.4×75
84×587.1÷0.57÷
二、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总结了在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及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细心、认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三、随堂练习.
1.根据43×78=3354,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复习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性质)
43×0.78=0.43×7.8=
33.54÷0.78=3354÷0.43=
2.在○里填上“>”“<”或“=”.
○12×○12÷3×2
÷○12÷○12÷2×3
3.思考:7.6÷0.25的商与7.6×4的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1624÷56-
×4.5×5.02
五、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