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10
这是十几加几的加减混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学生能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3)知道加减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
(1)利用数的组成帮助学生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加减法算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细心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材分析: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学习凑十法计算和用加法计算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做准备,实现数与计算的有机结合。
教材通过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3+10、13-3、13-10,这样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是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的逻辑之美。例5通过计数器计算11+2和13-2这样简单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与此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教学加法和减法的个部分的名称,是让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因此,从例4、例5到“做一做”,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即从结合实物、计数器等直观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进行计算,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数出10,再数出几,就是十几”的数数经验,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节口算课虽然是新授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前有一定的口算基础。
教材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复习旧知到探究新知,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10加几是十几等算理,然后通过拨一拨、摆一摆办法进一步来熟练,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慢慢抽象出计算过程,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得出得数打下基础,最后达到能熟练准确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遵从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1、重视复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复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简单的口算及一图四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首先用学生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列出一图四式,一一说明各个算式的算法,在交流汇报中,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算法也有很多种。接着通过拨一拨,摆一摆等活动巩固算法。
3、重视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看图列式、摘苹果、排一排、思考题等练习设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数学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措施:
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并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定位于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其目标定位与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而非进行运算方法的教学。
2、关注于操作的过程。在教学时,课先复习11~20各数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并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进行口算,不必进行法则教学,更不必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法则进行计算。
3、了解加减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在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这些专有名称有一个初步了解即可,不必要求识记。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使用这些术语,让学生在慢慢接触的过程中渐渐熟悉,逐步掌握即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激发兴趣
1、复习数数。
师:数字宝宝想知道小朋友们是不是还记得它们,谁能从0数到20就有机会夺得今天的冠军哟,小朋友们愿意试一试吗?一起数。(学生齐数0-20)
2、复习数的.组成。
师:数的真熟练,可数字宝宝还不服气,它们说,数数不稀奇,如果你们能说出数的组成,那才厉害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师说数,生口头回答)
如:师:13。
生: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
(分别说出13、19、20、17、15的组成)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为新课的设计理念做铺垫。)
3、复习口算。
师:像图中一样,男生出题考考女生。(请一名男生读题,请一名女生答题)
4+4= 7+2= 10-2= 9-6= 4+3=
4、复习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由10以内的“一图四式” 引入20以内的“一图四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模板,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4
1、摆小棒
(1)10加几。
师:聪聪在摆小棒时遇到了难题,你愿意帮帮他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帮助聪聪,先摆1捆,再摆3根。
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进行板书:10+3=
师:10+3表示什么意思?(把一捆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
师提问:你知道10+3等于多少吗?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3+10=13
师:那3+10表示什么意思?(把3根小棒和一捆小棒合起来)
师:3+10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3个一和1个十还是组成13,所以3加10等于13.
生2:相加的数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2)10加几相应的减法。
师:你能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3= 13-10=
师:你知道13-3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从13根小棒里面拿走3根)
师:13-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突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去掉3个一,还剩下1个十的想法。)
师:13-10表示什么意思?13-1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1: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1个十,还剩下3个一,所以等于3。
生2:因为13-3=10,所以想到13-10等于3。
师:算法有多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总有新发现。
2、拨计数器。
师:你能将这几个算式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3、小结。
师:对比这几道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里面都有10。)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我们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法,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例5。
1、拨珠列式。
师拿出计数器,先拨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请同学们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2=
师:11+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1。)
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请同学们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2=
师:13-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里面去掉2个一,还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
2、介绍个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认真观察,我们可以把黑板上的算式分一分,可以怎样分?
生:左边的都是加法算式,右边的都是减法算式。
师:说的真棒,我们先一起来看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法算式都有几个成员,数学家给他们都起了名字呢,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师边介绍边板书)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请学生介绍。
(设计意图: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中知道加法个部分的名称。)
师:减法算式里的内个成员也有自己的名字,谁来试一试给他们取个名字?
请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把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师边介绍边板书)
(设计意图:起名字的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拥有空间去创造。)
师: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谁能将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介绍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渗透统一思想,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知识运用
师:今天,加法和减法家庭的成员们要向我们小朋友发出挑战邀请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设计意图: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练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看图列式。
师:谁愿意说说图意?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请同学回答,并鼓励,给小组加分。)
(二)摘苹果。
1、
师:谁看明白了题意?谁愿意来摘苹果?
(请学生摘苹果,并在黑板上给小组加分,准备好苹果贴纸,奖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并说“这个苹果送给你。”)
2、
师:谁能看明白题意?谁愿意来摘苹果?
(请学生摘苹果,并在黑板上给小组加分,准备好苹果贴纸,奖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并说“这个苹果送给你。”)
(设计意图:摘苹果这一练习调动了课堂气氛,首先让孩子们先看懂题意,然后再摘苹果,学生兴趣浓,又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
(三)按顺序排一排。
师:你能把下面的 放在合适的位置吗?
(出示PPT题目)
师: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我想要提醒大家看清楚加减符号。
生2:我想要提醒大家在算式下面画一条线,算出结果。
生3:我想要提醒大家看清楚下面的大于符号,把结果最大的算式排在第一空。
(设计意图:在这个练习中,让学生在提醒别人的时候,也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能够看题以后先想好要注意什么,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四)思考题:猜一猜
出示PPT:思考题:猜一猜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看懂题目意思?(请同学说一说)
师: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是具有拓展延伸的练习,学生可以尽情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们都各抒己见,使一堂课活跃起来。)
四、总结回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再这节课都有收获,你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运用11~20各数组成正确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过程。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组成的基础上。学生完全能通过知识的迁移、比较和推理,自主探究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脱离直观借助数的组成,理解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填一填。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12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2.看计数器写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写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及根据计数器写数的活动,为学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做好铺垫,唤起学生的旧知,帮助学生架起新知和旧知之间的桥梁。
(二)探究新知,交流算法
1.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小棒图。
这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根据小棒图列出加法算式。
10+3=13或者3+10=13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的方法。
(3)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13-10=3和13-3=10
由学生介绍算式表示的意义,并说出计算方法。
(4)观察对比
师:观察这3道题有什么相同的?有什么不同的?交流算法。
在学生交流之后,教师总结:
①解决问题的方法用到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13减个位上的数,就是10;13减十位上的数,就是个位上的数;
③10加3就把3写在个位上。
(5)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借助小棒图及数的组成,帮助学生自主探究10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探究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计数器:
师:看着计数器你能列一道加法算是吗?
(2)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13
(3)引导学生思考。
师:2与那位上的数相加?为什么要加在个位上?
(4)课件出示计数器:
把看到的用算式表示出来。
学生列式:13-2=11
师:为什么要从个位减3?十位和个位都是1了,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5)教师介绍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6)尝试练习,内化方法。
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发现10加一位数就得十几;十几减几(个位上的数相同)就得10,十几减十就得几;十几加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十几减一位数要减在个位上。
【设计意图】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十几加几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渗透位值制,为后面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
(三)及时巩固,强化算法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78页“做一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2)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实际应用。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二十八第5题。
(1)理解“推迟3天”的意思。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想法。
【设计意图】练习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练习脱离了直观图的支撑,帮助学生强化算法。第二层次安排了解决问题,意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全课小结,提升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计算问题,请用温馨的话提示大家在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学生能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3)知道加减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初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
(1)利用数的组成帮助学生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利用相关的加减法算式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类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细心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2、难点: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材分析:
《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完11~20各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它的计算过程,不但巩固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一知识,而且还为以后学生学习凑十法计算和用加法计算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做准备,实现数与计算的有机结合。
教材通过1捆小棒和3根小棒来说明10+3、3+10、13-3、13-10,这样既学了加、减法,也看到了加减法的关系,是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的逻辑之美。例5通过计数器计算11+2和13-2这样简单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20以内的数,也为以后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做准备。与此同时,教材还安排了教学加法和减法的个部分的名称,是让学生对这些名称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因此,从例4、例5到“做一做”,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层次,即从结合实物、计数器等直观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与结果,到脱离直观进行计算,让学生经历研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运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并从中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步加深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数数活动中,学生已经有了“数出10,再数出几,就是十几”的数数经验,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这节口算课虽然是新授内容,但大多数学生在学前有一定的口算基础。
教材设计思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由复习旧知到探究新知,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10加几是十几等算理,然后通过拨一拨、摆一摆办法进一步来熟练,从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慢慢抽象出计算过程,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得出得数打下基础,最后达到能熟练准确地计算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遵从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1、重视复习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复习了11~20各数的组成,简单的口算及一图四式,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首先用学生乐于帮助他人的思想列出一图四式,一一说明各个算式的算法,在交流汇报中,学生的思维是灵活的,算法也有很多种。接着通过拨一拨,摆一摆等活动巩固算法。
3、重视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通过看图列式、摘苹果、排一排、思考题等练习设计,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数学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措施:
在教学时,以儿童熟悉的复习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观察、去思考、去讨论;再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从具体的情景当中抽象出计算过程,把具体的操作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帮助学生从实物中脱离出来;并教学算式的个部分名称。最后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练习,达到熟练准确计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体验,培养因题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观察收集数据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定位于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教学,其目标定位与通过运算深化学生对11~20各数的认识,而非进行运算方法的教学。
2、关注于操作的过程。在教学时,课先复习11~20各数以及10以内的加、减法,并注重引导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以数的组成为基础进行口算,不必进行法则教学,更不必要求学生按照相关法则进行计算。
3、了解加减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在十几加几和相应减法的教学中,教师介绍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使学生对这些专有名称有一个初步了解即可,不必要求识记。在以后的教学中会经常使用这些术语,让学生在慢慢接触的过程中渐渐熟悉,逐步掌握即可。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激发兴趣
1、复习数数。
师:数字宝宝想知道小朋友们是不是还记得它们,谁能从0数到20就有机会夺得今天的冠军哟,小朋友们愿意试一试吗?一起数。(学生齐数0-20)
2、复习数的.组成。
师:数的真熟练,可数字宝宝还不服气,它们说,数数不稀奇,如果你们能说出数的组成,那才厉害呢。小朋友们愿意接受挑战吗?(师说数,生口头回答)
如:师:13。
生: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13。
(分别说出13、19、20、17、15的组成)
(设计意图:数的组成是为新课的设计理念做铺垫。)
3、复习口算。
师:像图中一样,男生出题考考女生。(请一名男生读题,请一名女生答题)
4+4= 7+2= 10-2= 9-6= 4+3=
4、复习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设计意图:由10以内的“一图四式” 引入20以内的“一图四式”。)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新知识做准备,让学生通过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提供一个学习的模板,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4
1、摆小棒
(1)10加几。
师:聪聪在摆小棒时遇到了难题,你愿意帮帮他吗?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摆小棒帮助聪聪,先摆1捆,再摆3根。
师提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用什么方法解决?怎样列式?
根据回答进行板书:10+3=
师:10+3表示什么意思?(把一捆小棒和3根小棒合起来)
师提问:你知道10+3等于多少吗?
引导学生回答:因为1个十和3个一组成13,所以10加3等于13。
师提问:谁能根据算式10+3=13写另一道加法算式?
学生回答,师板书:3+10=13
师:那3+10表示什么意思?(把3根小棒和一捆小棒合起来)
师:3+10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3个一和1个十还是组成13,所以3加10等于13.
生2:相加的数位置调换了,得数还是一样的。
(2)10加几相应的减法。
师:你能根据小棒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3= 13-10=
师:你知道13-3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从13根小棒里面拿走3根)
师:13-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突出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去掉3个一,还剩下1个十的想法。)
师:13-10表示什么意思?13-1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生1: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去掉1个十,还剩下3个一,所以等于3。
生2:因为13-3=10,所以想到13-10等于3。
师:算法有多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总有新发现。
2、拨计数器。
师:你能将这几个算式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吗?
3、小结。
师:对比这几道算式,都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算式里面都有10。)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我们可以根据11~20各数的组成进行计算,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道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算法,学会总结规律。)
(二)教学例5。
1、拨珠列式。
师拿出计数器,先拨11,再在个位添上2颗珠子。请同学们根据拨珠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2=
师:11+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再添上2个一就是1个十和3个一,也就是11。)
师在表示13的计数器的个位上拨去2颗珠子。请同学们根据拨的过程说出一道减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3-2=
师:13-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回答:13里面有1个十和3个一,从里面去掉2个一,还剩下1个十和1个一,也就是11。)
2、介绍个部分名称。
师:小朋友认真观察,我们可以把黑板上的算式分一分,可以怎样分?
生:左边的都是加法算式,右边的都是减法算式。
师:说的真棒,我们先一起来看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法算式都有几个成员,数学家给他们都起了名字呢,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师边介绍边板书)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
请学生介绍。
(设计意图:体现教学形式的开放性,保护了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形式中知道加法个部分的名称。)
师:减法算式里的内个成员也有自己的名字,谁来试一试给他们取个名字?
请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聪明,和数学家们想的一样,数学家们把减号前面的数叫做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做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师边介绍边板书)
(设计意图:起名字的环节,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拥有空间去创造。)
师:谁再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师:谁能将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介绍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渗透统一思想,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知识运用
师:今天,加法和减法家庭的成员们要向我们小朋友发出挑战邀请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生:愿意。
(设计意图: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练习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一)看图列式。
师:谁愿意说说图意?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怎样列式?
(请同学回答,并鼓励,给小组加分。)
(二)摘苹果。
1、
师:谁看明白了题意?谁愿意来摘苹果?
(请学生摘苹果,并在黑板上给小组加分,准备好苹果贴纸,奖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并说“这个苹果送给你。”)
2、
师:谁能看明白题意?谁愿意来摘苹果?
(请学生摘苹果,并在黑板上给小组加分,准备好苹果贴纸,奖给回答问题的小朋友,并说“这个苹果送给你。”)
(设计意图:摘苹果这一练习调动了课堂气氛,首先让孩子们先看懂题意,然后再摘苹果,学生兴趣浓,又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
(三)按顺序排一排。
师:你能把下面的 放在合适的位置吗?
(出示PPT题目)
师: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我想要提醒大家看清楚加减符号。
生2:我想要提醒大家在算式下面画一条线,算出结果。
生3:我想要提醒大家看清楚下面的大于符号,把结果最大的算式排在第一空。
(设计意图:在这个练习中,让学生在提醒别人的时候,也是自己成长的一个过程,能够看题以后先想好要注意什么,养成细心的好习惯。)
(四)思考题:猜一猜
出示PPT:思考题:猜一猜
师:哪个聪明的孩子看懂题目意思?(请同学说一说)
师: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这是具有拓展延伸的练习,学生可以尽情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们都各抒己见,使一堂课活跃起来。)
四、总结回顾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学生说一说)
师:小朋友们再这节课都有收获,你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教学内容
9加几的进位加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字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堂非常关键的课,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安排了一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学生的计算方法就会有所不同,因此,要鼓励学生有个性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童话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师:动物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是小羊嘟嘟在过生日。小羊嘟嘟特意安排了一个庆祝会。小羊嘟嘟的好朋友来了。它们有的送来了蛋糕,有的送来了鲜花。小兔白白把家里的所有的牛奶都带来了。小狐狸点点看到其他小动物都带来了礼物,而自己却两手穿空空,觉得不好意思,也赶紧跑回家去把家里剩下的牛奶全都拿来了,不好意思地说:“小羊嘟嘟,我没有准备礼物,这几瓶牛奶送级你。”小羊嘟嘟开心地笑了:“谢谢!”看着小兔白白和小狐狸点点送的牛奶,小羊嘟嘟想:现在我有几瓶牛奶呢?
活动二:组织手操作,小组讨论反馈
1、看画面说图意。
指导学生根据画面复述图意:
小兔白白送来9瓶牛奶,小狐狸点点送来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左边有9瓶牛奶,右边有5瓶牛奶,一共有几瓶牛奶?
(学生可发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办要能表达出图意就行。培养学生提问的肥力,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2、根据复述的图意,引导学生列出等式:9+5=
3、探讨算法。
师:你用什么办法来帮助小羊嘟嘟算一算到底有几瓶牛奶呢?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可以通过直接看算式用凑十的方法,也可以用学具(小棒、纽扣等)代替牛奶瓶进行操作。
先自己说一说、摆一摆,再小组合作,汇报自己的想法。小组汇报时要求学生做到:
(1)仔细听其他同学的算法,如果不同的意见可以提出来。
(2)在汇报时如果用到小棒,最好能边摆边说,而且要认真听取同学们的意见。
集体汇报后,与以前学的不进位加法进行比较。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解题策略:
(1)逐个数数。如从9开始一个一个地数,一直数到14。
(2)半按群数数。如从9开始数,接着10、12、14跳到数数。
(3)用凑十法计算。这部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较好,数感比较强。
(4)圈十按群计数:
①把5根小棒分成1根和4根,1根和9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②把9根小棒分成4根和5根,5根和5根凑成10,10根加4根合起来是14根。
活动三:故事延伸,方法迁移
刚才小朋友们帮助小羊嘟嘟解决了问题,小动物们都很高兴。长颈鹿哥哥还想请你们帮帮忙,算一算:9+3=、7+9=。
分小组活动,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一说或摆一摆,做好后再小组汇报交流。教师要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特别地逐个数数的同学通过练习是否掌握了凑十法。
活动四:实践运用
1、圈一圈、算一算。
师:长颈鹿哥哥的问题没有难倒我们。小鸟姐姐又送来了一封信,里面有四道题,要求四人小组合作,每个人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选做一题,并把你的算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四人全部完成后算顺利通过。
2、小猫钓鱼。
师:猫妈妈带着小猫到河边去钓鱼,这一次小猫钓鱼可认真了。猫妈妈钓的鱼放在大鱼缸里,小猫钓的鱼放在小鱼缸里。小猫心里可高兴了,它在想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说大鱼缸里有几条鱼,小鱼缸里有几条鱼。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说法:
①猫妈妈和小猫一共钓了几条鱼?
②猫妈妈比小猫多钓了几条鱼?
③小猫比猫妈妈少钓了几条鱼?
④小猫再钓几条鱼就和猫妈妈同样多?
活动五:游戏活动
事先准备1~10的卡片,游戏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示范做,然后再分小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考虑到有些班级学生比较多,集体做这个游戏的效果也许不太理想,也可以把这个游戏改变成其他方式。
参考游戏:“比比谁算的多”(小组活动)
先在小纸片上分别写1、2、3、4、5、6、7、8、9、10这十个数。然后折起来,用抓阄的方式,抓到几就把它与9相加,4人小组在一分钟里比比谁算得又对又多。
课后么思
1、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保护并激发其学习愿望和兴趣,学生回答得地否正确,语言是否完整,教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要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训练学生。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听、说、想的能力,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差异性和活动性,达到“人人求进步、人人求发展、人人求成功”的境界。
3、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在本堂中。教师对课本中出现的几种方法不一定要逐一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