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1-02
这是初一数学优秀教学案例,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通过学生的观察、猜想、类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类比思想经历探索同分母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过程。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会利用事物之间的类比性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学情分析
本节是在分式和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分式的运算的学习,上一节已经学习了分式的乘除运算,本节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数运算的知识基础和运算能力。类比学习归纳结论可以完成。
3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
难点:准确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5.2.2分式的加减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上课:自我介绍鼓励学生。
出示问题1
(问题1 )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 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解:甲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乙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问题2)
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km2)分别是 s1 s2 s3,20011年和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
2011年森林面积增长率是
2010年森林面积增长率是
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
预习教材140页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2【讲授】15.2.2分式的加减
二观察类比 探究新知
1.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式子
想一想:以上运算用到什么运算法则?请你写出。
2.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猜一猜,下列分式的运算结果等于什么?
3通过上述的运算你能否归纳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组织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探究。)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4做游戏
八张卡片上分别写着 分式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你能找出与自己运算结果相同的好朋友吗?
活动3【活动】15.2.2分式的加减
三典例学习 提高认知
典型例题
活动4【测试】15.2.2分式的加减
四本节检测 达成目标
本节检测题(注重基础训练)
一判断题:(细心看一看)
二选择题(精心选一选)
活动5【活动】15.2.2分式的加减
五本课小结 强化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组织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来说。)
活动6【作业】15.2.2分式的加减
六课外巩固 深化目标
1必做题 (1) (2 )
2选做题 (1)
(2)
15.2 分式的运算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5.2 分式的运算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5.2.2分式的加减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组织上课:自我介绍鼓励学生。
出示问题1
(问题1 )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 天,乙工程队要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解:甲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乙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问题2)
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单位:km2)分别是 s1 s2 s3,20011年和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
2011年森林面积增长率是
2010年森林面积增长率是
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
预习教材140页回答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活动2【讲授】15.2.2分式的加减
二观察类比 探究新知
1.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式子
想一想:以上运算用到什么运算法则?请你写出。
2.类比分数的加减运算,猜一猜,下列分式的运算结果等于什么?
3通过上述的运算你能否归纳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组织学生积极探索,小组合作探究。)
同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异分母分式加减法法则:
4做游戏
八张卡片上分别写着 分式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⑺ ⑻
你能找出与自己运算结果相同的好朋友吗?
活动3【活动】15.2.2分式的加减
三典例学习 提高认知
典型例题
活动4【测试】15.2.2分式的加减
四本节检测 达成目标
本节检测题(注重基础训练)
一判断题:(细心看一看)
二选择题(精心选一选)
活动5【活动】15.2.2分式的加减
五本课小结 强化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组织学生从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来说。)
活动6【作业】15.2.2分式的加减
六课外巩固 深化目标
【考点透视】
1.了解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值为零时字母的值,知道分式无意义的条件
2.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式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与分式的化简求值。 3.能正确求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根,能结合实例解释解分式时产生增根的原因,能结合现实情境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梳理】
1.分式的概念:分式: 2.弄清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和值为零的条件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无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为零;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弄懂这几个条件是做分式题很重要的一点.
3.分式基本性质的.灵活应用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约分: 分式的通分: 最简公分母: (注意: 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进行约分和通分,这是分式运算的基础,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要注意分子、分母同乘以和除以不为零的整式.) 4.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3)分式的乘方
(4)分式的混合运算
分式的四则运算主要出现在化简中,与通分、约分、分式的基本性质联合,要保证最后结果为最简分式.
5. 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步骤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6. 条件分式求值的常用技巧 (1)参数法:当已知条件形如化简的分式时,通常设代入所求代数式。 (2)整体代换法 像已知把1x?
1x?1y?3,求
2x?3xy?2yx?2xy?y
xa?yb?xazc?yb?zc
,所要求值的代数式是一个含x、y、z、a、b、c而又不易
?k(k就是我们常说的参数),然后将其变形为x?ka,y?kb,z?kc
的值这样的问题, 合化
简
所求
代
数式
?
已1y
知条件变换成适的形式
?
,如35
把
?3化为x?y??3xy,代入
2x?3xy?2yx?2xy?y
中,得
(2x?y)?3xy(x?y)?2xy
?6xy?3xy?3xy?2xy
,这样就
达到整体代入、化简求值的目的。 7.裂项法
裂项法即把一项化为两项,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常用裂项有:
1n?(n?1)
?1n?
1
;
1
?1(
1
?
12n?1
).
n?1(2n?1)(2n?1)22n?1
【考题例析】
1.识别分式的概念
例1. ( 2011重庆江津)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 A.
x2
B.
xx?1
C.
x2
?y D.
x3
例2、如果分式
|x|-1x?3x?2
2
的值为零,那么x等于( )
A.-1 B.1 C.-1或1 D.1或2 例3. (2011浙江杭州)已知分式
x?3x?5x?a
2
,当x=2时,分式无意义,则a= ,当a
时,使分式无意义的x的值共有 个. 2.分式的基本性质的识别 例2、下列各式与
x?yx?y
相等的是( )
A.
(x?y)?5(x?y)?5
; B.
2x?y2x?y
; C.
(x?y)x?y
2
2
2
(x?y) D.
x?yx?y
2
222
点评:分式的基本性质是一切分式运算的基础,分子与分母只能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而不能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
3.化简求值题 例3、(1)已知a+
1a
=5, (2)已知
x?4x?3x?1
x
2
2
=0,
则
a?a?1
a
2
42
=________. 先化简后求
m?nmn
2
2
x?3
?
93?x
的值.
例4. (2011 江苏南通,)设m>n>0,m+n=4mn,则A.
1m
22
的值等于
D. 3
2
例5. (2011 四川乐山)若m为正实数,且m?4.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解下列分式方程: 例1.(1)
xx?2
?
6x?2
?3,则m?
1m
2
?1 (2)
2x?1
?
3x?1
?
6x?1
2
例2.用换元法解方程x2?
1x
2
?x?
1x
?4,可设y?x?
1x
,则原方程可化为关于y的方程
是 .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函数y=
1x?1
2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x≠-1 B.x>-1 C.x≠1 D.x≠0
2、若分式
x?9x?4x?3a
b
2
2
的值为零,则x的值为( ).A.3 B.3或-3 C.-3 D.0
3、化简
a?b
?
a(a?b)
的结果是( ).A.
a?ba
B.
a?ba
C.
b?aa
D.a+b
4、当分式
|x|?3x?3
2
的值为零时,x的值为( ).A.0 B.3 C.-3 D.±3
mm?3
mm?3
mm?3
m3?m
5、化简
m?3m9?m
2
的结果是( )A. B.- C. D.
6、 将分式
xyx?y
中的x,y都扩大2倍,分式的值 ( )
A.扩大4倍 B.扩大2倍 C.不变 D.缩小2 7、化简 A.
12m?9
2
2
+
2m?3
的结果是( )
2m?3
m?6m?9
B. C.
2m?3
D.
2m?9m?9
2
二.解答题 1.计算:
3.化简:(
4.(2011重庆江津)先化简,再求值:
【中考链接】
11?x
?
x1?x
. .先化简,再求值:
x?1x?1
2
+x(1+
1x
),其中
-1.
aa?1
?
2a?1
1
)÷(1-
1a?1
). 4.化简:m+n-
(m?n)m?n
2
.
x?1x?2
2
?(
1x?2
?1),其中x?
13
·
1.(2010.潍坊中考)分式方程
xx?5
?
x?4x?6
的解是_________.
2.(2011江苏泰州)(a﹣b﹢
b
2
a?ba?ba
)?
a?ba
2ab?b
a
2
3. ((2011山东济宁)计算:
?(a?)
ab
ba
4.(2011·山西)已知a-6a+9与│b-1│互为相反数,则式子(
1x
1y
66x?3
2
?)÷(a+b)的值为____.
5.(2011·天津)已知
?,则分式
60x
2x?3xy?2yx?2xy?y
的值为________.
6. (2012.潍坊)方程?
a
2
?0的根是 .
7、(2012吴中区一模)化简 (A)
1a?1
a?1
?a?1的结果是( )
(B)-
1a?1
(C)
3a?1
2a?1a?1
(D)
2
a?a?1a?1
2
8. (2012.辽宁营口市)先化简: 作为a的值代入求值.
9.(2011.呼和浩特)若
Ax?5
?
Bx?2
(?a?1)?
a?4a?4
a?1
,并从0,?1,2中选一个合适的数
?
5x?4x?3x?10
2
,试求A、B的值.
10.(2011·广东)如图1-16-1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师家的路程为3km,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km,由于小明的父母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照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min,问王老师的步行速度及骑自行车速度各是多少?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会按一般步骤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使学生检验解的原因,知道解分式方程须验根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了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的原因; 2.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小明和小亮进行百米赛跑,当小明达到终点时,小亮离终点还有5米,如果小明比小亮每秒多跑0.35米,你知道小明百米跑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吗? 轮船在水中顺水航行80千米所需的时间和逆水航行60千米所需时间相同,已知水流速度是3千米/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 分析:设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千米/时, (1)轮船顺流航行速度为
千米/时,逆流航行速度为 千米/时。 (2)顺流航行80千米所用时间为
小时。 (3)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为
小时, (4)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议一议:方程 特征: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分式方程。 想一想: 是不是分式方程?
归纳:确定是不是分式方程,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分式方程的概念,方程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才属于分式方程。 做一做:在方程:(1) (2) (3) (4) 中,是分式方程的有
。 讨论:怎样解方程 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得出去分母,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解方程: (1) +1 分析: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去分母,首先要找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再在方程左右两边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解:方程两边同乘 -1,得 +1=-( -3)+( -1)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1 当 =1时,原分式方程的分母为0.这说明 =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根(或解)。我们把这样的'根叫做方程的增根此时原分式方程无解。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验根。 (2) 解:方程两边同乘 +2,得 2-(2- )=3( +2)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 =-3 检验:当 =-3时, +2≠0. 所以 =-3是原方程的根。
想一想:增根:两个因素必须同时满足:(1)使得分式分母中有因式为0 (2)增根一定是分式方程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解。 例2: 已知关于x的方程 有增根,求m。 分析:若有增根肯定是 =3,所以,去分母后,把 =3代入所得的整式方程,就求出m的值了。详解略 例3:如果分式方程 无解,求m。 分析:若方程无解,只能是有增根 =-1,所以,去分母后,把 =-1代入所得的整式方程,就求出m的值了。详解略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五、课堂跟踪反馈: 106页练习1、2 六、作业: . 106页习题1、(2)(3)(4),2 修改建议 教学反思
一、学习内容分析
分式是在整式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是对分数的进一步抽象.这是本章的起始课,是整章的理论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整式的运算以及因式分解等知识,而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来学习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解分式方程奠定基础.
二、教材的处理
本节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分式约分”之间的密切关系,本节课没有讲授“分式的基本性质”,而是将其与“约分”相结合,放在了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以“分式表示两个整式的商”这条主线,添加了分式的值为正(负)数这部分内容,使对于分式值的研究完整化,使学生初步形成对分式值的认知体系.
三、学情分析
在数的范畴内,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在代数式中,学习了“整式”,在本节课学生将类比数的学习历程,理解和认识分式的相关性质.学生已经了解了除法运算及其相关性质,以除法相关知识为抓手,研究分式问题。
四、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的概念,能够分辨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
2. 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和值为0、正数、负数的条件,并能够运用;
3. 通过探究分式的相关性质,把除法的、有理数和除法法则等知识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
教学重点: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0的条件;
教学难点:分式的值为正数、负数的条件以及建立所学知识之间关联.
五、教学过程
(一) 温故知新,揭示概念
1. “温故”——根据实际意义列代数式,
(1)已知A车的速度为n km/h,B车比A车每小时多行20km,
①A车2小时行驶 km,B车2小时行驶 km.
②如果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为m km.那么从甲地到乙地,A车和B车所用的时间各 、 .
(2)期中考试,小明语、数、英三科的成绩分别为80分,a分,则他两科的平均分为 .
*(3)圆的周长为C,则圆的直径为 .
(3)把上面所得的式子按“已学”和“未学”进行分类,指出其中所含有“整式”.
设计意图:课本“做一做”中所列出的式子可以清楚地表明分式的特征——表示整式之间的除法运算,且分母当中含有字母,所以本环节选用“做一做”并进行了适当地改动,以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操作注意事项:学生按已学和未学分类时,回顾关于“式”的知识体系,紧抓式是用运算来描述这一特征,并板书。回忆代数式、整式、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1)代数式是用运算符号把数字和字母连接起来所得的式子;
(2)单项式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
(3)多项式是单项式的和.
对比“整数”和“分数”,指出本节课所学代数式的名称与“整式”相对,与“分数”类似,叫做“分式”.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前后关联性,学习任何一个知识点,要首先让学生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他的知识框架中处于什么地位,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何联系,所以本节课设计了这个环节,让学生明晰“分式”这一节的地位,使学生更加系统地完善“代数式”的概念.
2. “知新”——揭示“分式”的概念;
从运算的角度分析上面所得的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它们表示两个整式相 (填“加、减、乘、除”),这样的代数式就称为分式.
归纳总结: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的代数式称为分式,其中A、B表示两个整式,且B中必须含有字母。由此可见,分式是两个整式的 (填“和、差、积或商”).
预习自测:判断下列分式是整式还是分式(填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
整式: ,分式
设计意图:抓住“代数式”概念中用“运算符号”连接数字和字母这是关键点,提示分式的本质是“除法”运算,为学习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的各类情况埋下伏笔.
(二) 自主探究——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和值为0
开放性问题:分式就是整式与整式之间做除法运算,那么,关于除法运算,你有哪些记忆犹新的知识呢?说一说,跟同学交流一下。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回忆起,除数不为0,0除以任何一个非零数都等于0,整除,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等等。
设计意图:寻找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让新知识生长于旧知识之上。
以 为例,
1.依据“除数不能为0”,分别讨论这些分式什么时候有意义?什么时候没有意义?
总结归纳:对于分式 ,当 时,分式有意义;当 时,分式没有意义.
2. 依据“0除以任何一个非零数都等于0”,讨论“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0”。
总结归纳:对于分式 ,当 时,分式的值为0.
设计意图:抓住“分式表示两个整式相除”,根据除法的意义——除数不能为0,得到分式有意义和没有意义的条件,再根据“0除以任何非0数都得0”推导出分式值为0的条件,这样把新知识完全植根于旧知识当中,让学生找到了自己知识的生长点,以旧推新,体会数学学习的内存规律性.
操作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以及时间进度,对以上题目适当变式,如:改变分子,让学生观察对分式有(无)意义是否有影响;改变分母中的数字或符号,再次让学生解答;改变最后一个分式分母中的符号,变为x2+1,让学生讨论等等。
(三) 拓展提升——分式的值为正数或负数
1. 依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讨论“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正数”和“当x取什么值时,分式的值为负数”。
归纳总结:对于分式 ,当 时,分式的值为正数;当 时值为负数.
设计意图:继续以“分式表示两个整式的商”为线索,结合有理数除法的法则,较为容易地解决本节课的难点,运用不等式组解决此类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
操作注意事项:所给的四个例子中,不存在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类型,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对题目进行变式,增强学生对题目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填写思维导图,完成本节课的小结:
(五)布置作业:根据除法的相关知识,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自己试着写一写,并解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