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4
这是乘方怎么计算,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主要内容是幂的乘方性质和积的乘方性质,到现在为止,我们共学习了幂的三个运算性质.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是整式乘法的基础,也是整式乘法的主要依据,进行幂的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深刻理解每种运算的意义,避免互相混淆,有时逆用幂的三个运算性质,还可简化运算.教学运算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计算和归纳概括,经历探索过程,体会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重要作用。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进一步理解本节的主要内容,练习时设计错例辨析和练习,通过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公式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的计算和归纳概括得到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性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相结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媒体
多媒体
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掌握幂的乘方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的综合应用.
突破: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理解公式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幂的乘方法则的应用关键是判断准其适用的条件和形式.
(一)复习引入
(1)叙述同底数幂乘法法则并用字母表示.
(2)计算:①a?a?a②a?a?a
mnm+n25n444大家已经会进行两个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a?a?a(m,n是正整数),那么幂的
乘方运算又该如何进行呢?今天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一起探究
(a)=___________(m,n都是正整数) mn
1.思考:
根据乘方的意义及同底数幂的乘法填空,看看计算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1)(32)3=32×32×32=3();
(2)(a2)3=a2·a2·a2=a().
(3)(a)=a·a·a=a(m是正整数)。
2.小组讨论
对正整数n,你认为(a)等于什么?能对你的猜想给出验证过程吗?
学生活动:小组互相探索、交流,积极思考,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相互点评,补充得出关于幂的乘方法则。
n个a???????
幂的乘方(am)n?am?am??am mm3mmn()mn
n个m?????
m?m????m?a
?amn
字母表示:?a?mn?amn.(m,n都是正整数)
语言叙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注意:
1.幂的乘方不能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相混淆,例如不能把(a)的结果错误地写成a,也不能把a?a的计算结果写成a. 5252710
2.幂的乘方是变乘方为(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的)乘法,如(a3)2?a3?2?a6;而同底数幂的乘法是变(同底数的幂)乘为(幂指数)加,如a3?a2?a3?2?a5.
(三)例题
例2计算
(1)(103)5;
(2)(a4)4;
(3)(a);
(4)-(x).
解:(1)(10)=10353×543m2=10。 15
(2)(a4)4=a4×4=a16。
(3)(am)2=am×2=a2m.
(4)-(x)=-x434×3=-x。 12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及书写步骤和格式,引导学习归纳解题注意事项,明确法则使用的条件。
(四)练习
1.课本171页的练习。
2.错例辨析:下列各式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A.?x?32?xB.?x532??x
3266C.?x?n?12?x2n?1D.x?x?x
学生活动:各小组选派代表回答,学生集体评议。
(五)总结、扩展
同底数幂的乘法与幂的乘方性质比较:
(六)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掌握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难点:用数学语言概括运算性质.
突破:增强对三种运算性质的理解,并运用对比的方法强化训练以达到准确地区分.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
通过对积的乘方运算性质的推导,加深对该性质的理解.掌握该性质的关键仍在于正确判断使用公式的条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这两个幂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两个性质: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我们知道a表示n个a相乘,那么 n
?ab?3
表示什么呢?(注意:an中a具有广泛性)
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
?ab?3?ab?ab?ab
??a?a?a???b?b?b?这又根据什么呢?(学生回答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ab
3??ab也就是3333?ab
4b45n??????????abxyabcmnpqab请同学们回答、、、的结果怎样?那么(n是正整数)
如何计算呢?
?ab?n?ab?ab?ab?ab;____________个ab
??a?a?a?a???b?b?b?b?运用了________律和________律
________个a________个b
?______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填空.
?ab?n?ab(n是正整数) nn
3n????abab刚才我们计算的、是什么运算?(答:乘方运算)什么的乘方?(积的乘
方)
通过刚才的推导,我们已经得到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
请同学们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把它概括出来.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并要求同桌相互交流,互相纠正补充.达成一致后,举手回答,其他学生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训练了他们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运算形式运算方法运算结果
n??abc提出问题:这个性质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因式的积的乘方适用吗?如
1.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了解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学心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学习教学的兴趣,培养学习教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内在美。 教学难点:
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相结合。
教师由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探索幂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以上资料由网络上收集整理而来
参考练习: 1、填空:
(1)化简?x)
??
2
?3?(2)化简(x
3
2
)?x?4
(3)x
10
?x?( )?
55
44
33
22
( )2(4)若an?3,则a3n?,数值最的一个是
(5)在2,3,4,5这四个幂中
。
2、选择题:
[1]等式?an?(?a)n(a≠0)成立的条件是
( )。
A、n是奇数B、n是偶数 C、n是正整数 D、n是整数 [2]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有( )。
(1)x?x?2x
3
3
3
(2)x3?x3?x3?3?x6 (3)(x3)3?x3?3?x6
3
2
(4)?(?x)
3
?2
?(?x)
9
?(?x)
A、0个 B、1个 C、2个 D、4个 [3]若644?83?2n,则n的值是( )。 A、11 B、18 C、30 D、33 3、计算:
((1)(?1)
2
35
???3?2?2 ?2?(?a)2?(a2)3?(?a)
3
2
(3)[(x)?(?x)]
(4)(x2)3?[(?x)3]2
4、解答:
若2
a
?3,2?6,2?12,求证:2b?a?c
教学 目
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
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探究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语言、符号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重 点
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及其应用.
难 点
幂的运算法则的灵活运用.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施教时间
2007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还是就上节课开课提出的问题:若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1.1×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
[生]它的体积应是V=(1.1×103)3cm3.
[师]这个结果是幂的乘方形式吗?
[生]不是,底数是1.1和103的乘积,虽然103是幂,但总体来看,我认为应是积的乘方才有道理.
[师]你分析得很有道理,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运算法则?有前两节课的探究经验,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秒.
Ⅱ.导入新课
老师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尝试、归纳.
出示投影片
学生探究的经过:
1.(1)(ab)2 =(ab)·(ab)= (a·a)·(b·b)= a2b2,其中第①步是用乘方的意义;第②步是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第③步是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同样的方法可以算出(2)、(3)题.
(2)(ab)3=(ab)·(ab)·(ab)=(a·a·a)·(b·b·b)=a3b3;
(3)(ab)n==·=anbn
2.积的乘方的结果是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也就是说积的乘方等于幂的乘积.
用符号语言叙述便是:
(ab)n=an·bn(n是正整数)
3.正方体的体积V=(1.1×103)3它不是最简形式,根据发现的规律可作如下运算:
V=(1.1×103)3=1.13×(103)3=1.13×103×3=1.13×109=1.331×109(cm3)
通过上述探究,我们可以发现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
(ab)n=an·bn(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4.积的乘方法则可以进行逆运算.即:
an·bn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的乘方的意义,学会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2.通过法则的推导过程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过程,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严谨、认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渗透数学公式的结构美、和谐美. 教学重点: 掌握积的乘方法则;正确区分积的乘方、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相乘等多种运算. 教学难点: 用数学语言概括运算性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探究、讲和练相结合. 教学流程设计: 提出一个需要用积的乘方法则来方便解决的问题。这样,就给学生设置了疑难 通过具体实例1,让学生对“积的乘方”有一感性认识。 当学生们掌握住积的乘方法则之后,再回过头来解决本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 1、问题:你能心算出 吗?(引出课题]§9.9 积的乘方) 二、概念分析 1、实例1 已知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是2a,求这个立方体的体积。(请一位学生口述回答。) 解:体积= = = (根据乘方的意义)= (单项式的乘法法则) 答:立方体的体积是 。 由实例1得到等式 = 。 阐明:何为积的乘方?——从底数的运算关系入手——底数2a中,2与a的运算关系是乘法。 提问:由等式 = ,你能发现积的乘方的结果有什么特别之处? (2与a都进行了3次方。) 师:对。2与a的积进行3次方就等于2的3次方与a的3次方的积。 实例2 计算 ——推广到积里的因式是抽象的字母的情况。 解: = = 。 指明:字母可表示数、单项式或多项式。 2、继续推广到指数为n(n为正整数)时的情况,即推导积的乘方法则: = 。 如果n是正整数,那么 = = = 。 师:这个公式表明的就是积的乘方法则。 请一位学生用数学语言口述此公式: 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3、研讨: 师:当3个或3个以上因式乘方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即 = 。 生:有。师:对。而且推导过程是一样的。(推导省略) 师:这说明积里有3个因式时,积的乘方法则仍然成立。那么,积里有3个以上因式时法则也成立吗? 生:也成立。师:积的乘方法则对积里的因式的个数没有限制。 给出一反例来强调积的乘方法则中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 对吗? 生:不对,因为3也要进行3次方。 三、例题讲解 【例1】计算:① ; ② ; ③ ; ④ ; 解:① = ; ② = ; ③ = = ; ④ = = ; 课本练习9.9 ex1;ex2 【例2】计算:(1) ; (2) ; (3) 分析:混合运算时,运算顺序如何? 生:先乘方,再乘除,最后算加减。对(2)题,说明对第一个因式进行符号变换,还是对第二个因式进行符号变换都是可行的。强调:①对于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单项式或多项式时,应给它添上括号;② 课本练习9.9 ex3;ex4; 解决:计算 ; 课本练习9.9 ex5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 2.运用积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应注意些什么? (1、运用积的乘方法则时,先要弄清积是由哪些因式构成,然后每个因式再乘方,并注意公式可逆用;2、一个式子中包含多种运算时,应区别对待,运算顺序是先乘方再相乘;3、要注意积的乘方只适用于底数是积的形式,防止出现 的错误,当底数的积的形式中含有“-”号时,可将“-”号看成“- 1”作为一个因式,避免漏乘。) 五、作业:.课课练9.9; 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节主要学习积的乘方,到现在为止,我们共学习了幂的三个运算性质.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是整式乘法的基础,也是整式乘法的主要依据,进行幂的`运算,关键是熟练掌握幂的三个运算性质,深刻理解每种运算的意义,避免互相混淆,有时逆用幂的三个运算性质,还可简化运算.通过学生自己概括总结,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训练了他们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生“说”,教师“写”的过程中,教师可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如题中“-”号的处理,并强调解题程序以及幂的乘方性质的运用.学生已具备综合运用性质的能力,让学生尝试解题,目的是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此时学生已能运用幂的三种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但在计算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在学生板演时,师生共同订正,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出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请同学们谈一下你对本节课学习的体会.课堂归纳总结由学生来说,可以使学生上课听讲精神集中,还可以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节奏有点快,练习难了一点。今后将会不断改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