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物理教案

浙教版电与磁

日期:2022-01-21

这是浙教版电与磁,是优秀的物理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浙教版电与磁

浙教版电与磁第 1 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磁现象和电现象的基础上初步揭示电和磁之间的联系的,可使学生了解直线电流和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及它们周围磁场的状态和性质,使学生初步认识磁现象的本质,不但为学习电动机和发电机打下基础,还为以后学习电学等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2、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实验的基础上介绍电流的磁场。通过奥斯特实验和通电螺线管的实验来概括磁场的存在及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探索价值,因此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奥斯特实验及其结论。难点是直线电流变环形电流时磁场的变化及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简单的电现象和磁现象的有关知识,对磁极、磁场、磁感线有了初步知识,对学习电流的磁场这一新知识已有了认知基础。从对磁体周围的磁场的了解到了解电流周围的磁场,学生会有一种强烈的心理愿望,可望了解究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直线电流周围磁场分情况,知道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分布情况并能用磁感线表述。

  2、技能目标:会用实验探究问题,用科学方法总结规律,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和螺线管磁极。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问题启发、点拨引导学法:实验探究、讨论归纳

  五、教学设计: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给同学播放电磁起重机工作的视频材料,让学生指出其中运用的物理知识:电和磁,引导学生思考电和磁之间的联系.介绍1820年奥斯特的发现,并指出今天我们利用前人的启示,在课堂上凭借自己的能力来探求究竟:电流周围是否有磁场存在。

  2、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问(1)我们怎样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怎样判断磁场方向?

  利用那些工具来设计实验判断电流周围是否存在磁场?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根据现象总结结论。

  (2)既然电流周围存在磁场,那么磁场情况又怎样呢?教师借助实物投影让学生认识直线电流周围的磁场。

  (3)把导线弯成环形,环形电流周围的磁场又是怎样的呢?利用自制教具,使学生了解环形电流周围磁场与条形磁体磁场类似,学生用铁屑和通电螺线管做实验进行验证。

  (4)改变螺线管中所通电流的方向,用小磁针检验极性是否变化,总结螺线管极性与电流方向有关。

  (5)课件介绍安培定则后,每两人一组,用软导线和笔绕制螺线管,并用安培定则判断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六、课堂小结

  总结探究结果,体验成功。

浙教版电与磁第 2 篇

 教学目标:

《电和磁》教学设计范文

  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获取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结论需要证据的支持。

  教学重点:通电直导线与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实验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的解释

  教学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条形磁铁、铁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唤醒原有认知

  1.猜一猜:影响指南针的.可能是什么物品?

  二、通电,分析现象本质

  1.要是给它通上电流呢?

  2.学生观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现象。他想:磁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呢?

  三、自主探究更多奥秘

  1.既然磁针的偏转和电流是有关系的,那么如果电流改变,磁针的偏转是否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呢?

  2.我们可以改变电流的什么?可能会引起磁针的什么现象?

  3.学生实验,记录发现。

  4.汇报:哪些现象说明磁针偏转与电流有关?

  5.讨论:现有的证据支持或反驳哪种观点?

  6.奥斯特在实验室呆了3个月,进行了60多个实验,终于确认“电流能产生磁性”,引起了世界轰动。

  7.这个发现重要吗?说说你的想法。

浙教版电与磁第 3 篇

学习目标描述:1、科学概念: 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改变电池正负极的连接方法或改变线圈缠绕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2、过程与方法: 制作铁钉电磁铁; 做研究电磁铁南北极的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认真细致、合作研究的品质。

学习内容分析:《电磁铁》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节课。如何使他们在整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主动的探究是我设计本节课的目标。就学习内容分析如下: 1、学生实验中是否能给每个小组确定一下分工,记录员,操作员,组长,观察员。 2.学生虽然在实验讨论、交流实验方案的时候很清楚,但是等到真正动手实验时有的小组就无从下手了。这是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我想学生多接触这类型的课就能熟悉了。 3.有的小组甚至出现了和自己制定的实验方案相反的情况,我想我是疏忽了没有强调各自小组的实验方案。以至于他们看到别的小组多领了几节电池自己小组也跟着上来领的局面。 4、学生的知识面不是很广,对于电磁铁在生活中的现象不是很清楚,所以导致学生对这堂课既感兴趣但又陌生。是否能够在导入电磁铁这段后提前插入介绍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呢?课后好多学生都上来要求我把他们制作的电磁铁送给他们,这个现象我觉得很好,说明我们的学生主动要求去探索这里的秘密了。

教学重点:以实验操作,让学生理解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

教学难点:影响磁性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进行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所使用的电池由于学生一直和导线连着以至于出现短路现象,使得这个电池一会儿就没电了,从而也得不出预设的实验结果来。结果使得整堂课只能停留在那一刻,而科学课与其他课的区别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实验的结论就是一定要从实验中来,老师又不能直接把实验结论告诉给学生,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一种办法就是老师将错就错这个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来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不是哪个因素上面出现了问题。科学家们也并不是做了一次实验就成功的,有时为了一个实验甚至要做上百次的试验。可是一堂课40分钟时间不允许,那就另一种办法提醒学生不要长时间的把电磁铁连在电池上,不过这种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所以也会导致学生得出错误的实验结论来。所以最好还是在实验室里的学生实验桌上配备学生电源,这要比用干电池来的好多了。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学生谈学习了《电和磁》一课的收获。 2、提出任务:利用前一课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装置吸引小铁钉。 (二)制作电磁铁 1、学生说方法并演示把导线绕到铁钉上。 2、出示课件并提出要求:朝一个方向均匀绕导线,两端打结固定(示范方法) 3、取材料,比一比哪些组绕得又快又好! 4、用绕好的装置吸小铁钉,发现不能将铁钉吸起来。 5、领取电池实验并交流发现。(提醒:由于导线较短,只能接触很短一段时间。) 6、归纳: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 7、请学生给这样一个装置命名,引出“电磁铁”概念及其组成。 8、引导学生思考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三)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 1、学生猜测电磁铁有无南北极并请说说如何判断。 2、学生交流方法、补充。(如果学生没有补充完整则设问:钉尖如果和指 南针南极吸引是不是一定能证明这端是北极) 3、学生领取指南针实验并记录。 4、各组依次反馈汇总,确定电磁铁有南北极并引发新的探究问题——电磁铁的南北极跟什么因素有关? 5、分组研究是否真的和这些因素有关。 6、交流实验结果。 7、小组讨论实验结果不一致的原因。 8、再次实验验证(控制条件)。 9、形成研究结论:电磁铁有南北极,电磁铁南北极跟电池正负极连接方法或线圈缠绕方向都有关。 (四)总结拓展 1、看到一大堆杂乱的钢铁,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比较方便地搬运到卡车上? 2、课件演示电磁起重机工作场景,思考如何做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

信息技术运用说明

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方面,在辅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方面,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体现了其传导、输出、设计等它物无法比拟的高效作用,走出了单一、枯燥的课堂形式,创造了具体形象丰富多彩的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形式。 比如:视频演示磁铁在实际生活的现象,体现科学来源于生活;视频演示电磁铁的应用,体现科学运用于生活。 但是过度的在科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很容易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丧失主动性,使学生过分依赖于电脑,而自己不主动去思考理解问题,也不动手操作。所以我们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适时、适度,切不可运用过度。

浙教版电与磁第 4 篇

 教学目标

  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二、过程和方法

  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和磁之间的相互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科学方法。

  2.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索概括出电磁感应。

  教学难点:

  1.由实验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电磁感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从生活中离不开电谈起电从何而来。

  再回忆奥斯特实验,请同学们回答:

  它揭示了一个什么现象?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电流的磁场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

  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我们先设计实验,从实验需要器材、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入手。

  二、新课学习

  (一)什么情况下磁能生电

  1.实验器材

  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

  根据实验目的,本实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必须有开关。

  让学生弄清蹄形磁铁的N、S极和磁感线的方向,然后按书上的装置安装好(直导线先不要放在磁场内)。

  实验器材:蹄形磁体、电流表、导线、直导线、铁架台、细线。

  2.实验步骤

  如何做实验?其步骤又怎样呢?

  我们先做如下设想:电能生磁,反过来,我们可以把导体放在磁场里观察是否产生电流。那么,导体应怎样放在磁场中呢?是平放?竖放?斜放?导体在磁场中是静止?还是运动?怎样运动?另外:磁场的强弱对实验有没有影响?

  下面我们依次对这几种情况逐一进行实验,探索在什么条件下导体在磁场中产生电流。播放flaf课件:磁生电(由于实验室无器材)

  1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开关断开,导体在磁场中上下左右运动

  2置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于磁场中,且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3更换强磁体,增强磁场,仍保持导体与磁场相对静止

  4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上下运动

  5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运动

  6使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斜着运动

  教师按实验步骤进行演示,学生仔细观察,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后,请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上面表格里。实验完毕,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上述实验说明磁能生电吗?(能)

  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产生磁生电现象?(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或斜着运动时)

  为什么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者静止时却不能呢?如果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把导线想象成一把刀,表达起来会方便些,讨论一下如何表达?

  讨论分析:导体在磁场中左右、斜着运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而上下运动或静止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流。)

  通过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概括后,教师板书:

  1.磁场产生感应电流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具有闭合电路;

  ②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

  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为什么一定要强调“闭合电路”?如果电路不闭合,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就不能产生感应电流,只能产生感应电压。

  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的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的。他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发现了这一现象。这种热爱科学、坚持探索真理的可贵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导致了发电机的发明,开辟了电的时代,所以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出示思考题)

  我们知道,电流是有方向的,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它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演示实验(播放flaf课件):保持上述实验装置不变,反复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

  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把你观察到的事实归纳总结出来。由此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磁场方向、导体运动方向变化时,指针偏转的方向也发生变化,即电流的方向也随着变化)。

  3.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研究电磁感应现象中能的转化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注意是导体作切割磁感线“运动”:

  它消耗了什么能?(机械能)得到了什么能?(电能)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实现了什么能与什么能之间的转化?(机械能与电能的转化)

  4.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人们利用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这一原理做成了发电机,世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气化时代开始了,其意义和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发电机的一些知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