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神奇的数字教案40篇

日期:2021-08-1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数学神奇的数字教案4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数学神奇的数字教案40篇

第1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几何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第2篇、中班数学感知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第3篇、中班数学快乐的小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9教案

活动目标:
●认识数字9,感知9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能将数字9与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
活动准备:
●教具:主题图两幅,操作图两幅,5--9的数字卡片。
●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
1、感知9的形成。出示主题图一:"图上有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再添上一匹,"现在是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字9,"看9像什么?它跟几长的像?"引导幼儿比较9和6的区别。说说9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主题图二。"图上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出来的?各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8个三角形,8个圆形,8个长方形。用数字8表示。)教师再添上一棵树,一只蝴蝶,"现在图上的实物能用8表示吗?为什么?说说9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幼儿说出8添上1是9。
3、出示5--9的数卡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讲述,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让5排在最前面?
●幼儿操作练习。
1数数小鸡有几只,把表示小鸡数量的数字圈起来。
2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画线连起来。
●评议活动●幼儿讲讲自己操作中的发现。

第5篇、中班数学冰糖葫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7张。
  2、数字卡片1-7每人一套。各种数量不同水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
  (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
  (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注意:从左到右排。)2、幼儿分组操作,给水果卡片排队。
  (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2)经验分享。
  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有什么规律?
  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
  (1)幼儿每人一套1-7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1-7或从7-1排列好。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7张。
  2、数字卡片1-7每人一套。各种数量不同水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
  (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
  (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注意:从左到右排。)2、幼儿分组操作,给水果卡片排队。
  (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2)经验分享。
  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有什么规律?
  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
  (1)幼儿每人一套1-7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1-7或从7-1排列好。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教学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第6篇、幼儿园中班数学优图形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图形。
  2、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何图形。
  2、物质资料准备:奇妙箱,主题画一幅,幼儿操作用的六种几何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拼画、添画游戏"图形变变变"-- 出示主题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延伸:让幼儿自己寻找其他图形(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1、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问:"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2、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3、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拼画、添画:游戏"图形变变变"老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让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1、出示(教师用几何图形贴好的蔬菜图形)师:看,今天啊,老师把蔬菜宝宝呀为了一个样,你们看像不像?(幼儿答:象)那你们看像什么蔬菜呢?(象萝卜、青椒、黄瓜等)2、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用图形变成别的物品吗?(想)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交流: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三)出示主题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师:请你们用盘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比一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1、幼儿分组操作。
  2、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7篇、中班数学家里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家”的基础上,尝试用寻找、记录的方法,了解家中各种物品的数量。
  2、进一步理解6以内的数字的实际意义,并能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记录卡;家里的数字。
  2、课件制作:我的家课件一:家里的各种物品(鞋-4、桌子-6、椅子-5、茶杯-3、玩具-2、电视机-1)。
  课件二:厨房、客厅、卧室。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理解6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
  1、幼儿交流记录卡,说说在家中发现了哪些数字?
  A、直观的数字(数序):如、电话上的数字、钟上的数字、电器上的数字;B、数量:如家中有6把椅子、3只沙发等小结:小朋友记录了很多数字符号,这些数字有的在家中直接就能找到,而且排列是有顺序的。而有的数字是我们数出来的;如家里有2张桌子、3双鞋等;2、家里有很多物品可以用数字表示,现在请说说家里还有哪些物品也可用1――6的数字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如:家里有2台电视机可用数字来表示、家中有6只杯子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此时教师还要注意幼儿量词使用的正确性)二、继续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将数字从大到小排列。
  1、出示图一:说说都有哪些物品,(鞋、桌子、椅子、茶杯、玩具、电视机等)这些物品各有几样?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出示图二:物品归类;1)画面上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厨房、客厅、卧室)2)想一想刚才我们看到的物品都放在哪里?为什么?(如:碗和匙我们可以放在厨房,玩具可以放在客厅,也可以放在卧室里等)3)数一数每个房间共有几样?哪个多哪个少?
  4)引导幼儿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交流了家中很多物品可以用数字表示,也知道家中的物品要分类摆放。这样家里才能既美丽又整洁。
  三、延伸活动:记录班级里的数字。
  注:幼儿可以运用操作卡,继续如课件二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并用数字表示。具体见我爱我家的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第8篇、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案反思

活动内容:动物运动会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尝试记录。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手一份、笔。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师:今天森林里举办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了草地上准备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所有小动物都到齐了。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认识跑道。
  跑步比赛要在跑道上进行,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跑道,跑道上有什么?(数字)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跑道?(6个)
  2、出示课件第三、四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师: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都被安排在了哪个跑道上?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谁在第几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
  3、猜猜谁会得第一。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4、点击课件第五、六幅,进行跑步比赛后展示比赛结果,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师: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就知道了。小朋友注意看哦,跑步比赛要开始了,为你喜爱的动物加油吧,预备,开始!
  师:激烈的跑步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都到达了终点,到底是谁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呢?我们来看一看比赛结果,谁得了第一?(豹子)第二名的是?第三名的是?刚才猜是豹子得第一的小朋友真厉害,你们都猜对了,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动物回家。
  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都开心地回家了,他们的家在草地上的一间大房子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房子!
  出示课件第七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例如:小兔在第一层第一间。
  师:这间房子有几层,我们从下往上数。(1层、2层、3层)每一层又有几个房间,我们从左往右数。(1间、2间),我们看一看小兔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呢?
  四、操作活动。
  1、出示课件第八幅和操作图,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动物们说欢迎小朋友去他们家里做客,你们记住他们的房间位置了吗?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小任务,把小动物送回他们自己的家,我们可以一起看着第七幅图来完成。
  2、师评价幼儿作业情况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小动物都正确地送回了家,小动物们都很开心又有这么多的好朋友要去他们家做客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5之内的单向序数,初步建立了序数的概念,并且能按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点数,为今后学习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具体体现在:
1、关注幼儿对序数词的掌握。序数词的掌握是序数教学的重点,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幼儿是否已经正确掌握序数词,借助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2、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小猪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二,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四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初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
3、注重通过操作和游戏进行学习与巩固。学习序数不仅要让幼儿掌握序数词,而且应注重让幼儿在积极操作的过程中,构建初步的数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节,先出示五只小动物,在幼儿点数数量的基础上说说“什么小动物排在哪里?”让幼儿学习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说出某个动物在整排动物中的序数;接着出示动物比赛的图片,让幼儿说说哪只动物站在哪条跑道,帮助幼儿利用刚学的有关对序数的认识解决新的问题;最后让幼儿操作练习,按幼儿能力不同分成三组,投放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4、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动物运动会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动物参加比赛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不同的声音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
不足之处:
1.生活即课堂,可以将幼儿学到的知识经验应用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如可增加幼儿排队的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排列的位置。
2.整个活动的信息量不是很饱满,活动时间偏短,可以增加幼儿操作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幼儿尝试做各种难度的练习。
3.注意避免活动中的无效提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重要,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一开始,教师的导入就显得有点走过场,“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属于与目标无关的无效提问,没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

第9篇、中班数学哪个多 哪个少教案反思

 目的:
  1.初步感知6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准备: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过程:
  一.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二.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三、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分。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第10篇、中班数学有趣的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1.第一次排序:
  (1)指导语: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请你找到这个红宝石做为起点,让这些小花片有规律地在这上面排一排队。幼儿操作后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请你再次设计花边,最好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操作后出示一个个排列方法,并小结:原来两种花片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排法。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请你让小花片回到小篮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导语:有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邀请我们一起参加生日会,我们来做个生日皇冠,去参加生日会吧!请你先在这上面有规律地排上花,要和刚才排得不一样,再把它围起来,变成个皇冠,请你试试吧!
  (2)幼儿操作后:你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帮助他。
  (3)纠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注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注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2.指导语:这儿有张餐巾纸,请你用笔在这上面添画一下,我们来请这两面镜子帮忙变戏法,把礼物变出来。幼儿画完后,看看我们的画在小镜子手拉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用两面镜子,探索,观察镜中的变化。
  3.交流发现: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5.指导语: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用到这些有规律的排列,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准备去参加生日会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1篇、中班数学瓶子宝宝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瓶子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取物。
  3、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高矮、材料不同的透明瓶子每人10个,1——10 数字卡片每人一套;黄豆、蚕豆每组一盆;大箩筐10个,贴上1——10数字。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
  1、上放的是什么?
  2、这些瓶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操作排序
  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将瓶子排成一排。
  你有几个瓶子?
  2、二次有规律的排序。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把瓶子宝宝排成一排的
  3、三次操作,引导幼儿将瓶子排列成中间低两边高的“V”字形。
  三、给瓶子宝宝编号
  1、请幼儿取出信封里的卡片,看看有哪些数字。
  2、请幼儿将1——10数字分别粘贴到10个瓶子上。
  四、给瓶子宝宝喂豆子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给每个瓶子喂和它身上贴的数字一样数量的豆子。
  2、幼儿操作,按数取物。
  3、验证,请幼儿把瓶子给客人老师看一看是否正确。
  五、分类
  请幼儿将瓶子送到和它数字一样的箩筐里。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2篇、中班数学区分左和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手环人手一个,竞赛用的物品——星星、气球、贴纸等,活动场地布置左右边上挂东西。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
  (2)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3)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4)竞赛游戏:“听口令”。(选择自己喜欢的手环颜色,然后找同样颜色的队坐下。)A、把手环戴在右手。
  游戏规则: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B、全部都对了,得一颗星,有错不得星。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边、右边。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总结评出冠军队和亚军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互动较好,大部分幼儿通过游戏以能识别左右,并能较迅速地做出判断,只有三四个幼儿反应比较迟缓,应在日常活动中督促他们多加练习。

第13篇、中班数字我们的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英语认读数字1—10,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数字的用处大
2、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物品;
2、电脑课件(打电话的情景)
3、英语儿歌
活动过程:
一、英语儿歌引出。
提问:说说这首儿歌里有哪些数字?
二、介绍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
你收集的材料上有哪些数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此进行提升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药瓶上不仅有保质期,而且还有剂量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用处很大。它可以表示顺序、日期、时间等。如果没有数字,生活就会变得乱糟糟,甚至还会出事故呢!)。
三、给“哆啦A梦”打电话,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出示三组数字相同但排列不同的电话号码,说说它们有什么秘密吗?怎么知道哪个是“哆啦A梦”的?)
四、和“哆啦A梦”交朋友。
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大声告诉“哆啦A梦”(人机互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4篇、中班数学1和许多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中班幼儿年龄小,对于数与量的概念理解很少,孩子们能区别1个物体,但对于许多的认识就很少,为了让孩子们从感官和事物上正确区分1和许多,我准备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初步学会辨别1个和许多个物体,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会用语言表达1个XX,许多个XX。
中班数学教案反思《认识1和许多》
【活动准备】
  游戏宫门左右各一扇,左门有一个红色的圆,右门有许多个绿色的圆;门票若干(分别画有一个圆和许多个圆);《木偶剧场》门牌一个,木偶兔头饰一个,积木搭建的菜地一片,萝卜卡片若干,篮子一个,纸飞机若干,音乐磁带;鼓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这个地方就是游戏宫,小朋友们请做好,开动我们的小汽车,出发吧!嘀?(教师同幼儿随音乐做开车状)
  师:游戏宫到了,不过这游戏宫不能随便进去,要有票才行,小朋友请等一会,老师去给你们买票。
  二、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师问:“看老师手中的门票有多少?”(引导幼儿多说几遍“许多”),那小朋友手中有票吗?将教师手中的门票发给幼儿人手一张。师提问:老师手中还有票吗?那刚才许多的票哪去了呢?
  师小结:原先老师手里许多的门票现在变成一张一张的分给了小朋友。
  2、看门票:那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你们手上的票一样吗(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一个红色圆点、许多个绿色圆点。
  3、对比游戏宫门上的标记
  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票上的标记对应进入相应的门。
  4、进游戏宫
  提醒幼儿进入时不拥挤。两位老师分别在门内收票,等小朋友进入后,教师收齐门票,提问幼儿:你们还有门票吗?老师这里有票吗?有多少?
  师小结:老师把你们手中一张一张的票收起来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的票。所以说:“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和木偶兔做游戏
  到达《木偶剧场》出示木偶兔,和木偶兔做游戏,教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兔宝宝,请幼儿观察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数量,引导说出“1”个和“许多”。请幼儿听鼓声,一声跳一下,许多声跳许多下,集体练习原地跳。帮妈妈拔萝卜,幼儿一人拔一个,放到篮子里观察篮子里萝卜的数量。
  师小结:许多个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个萝卜。
  四、游戏结束
  师总结:一个一个放在一起就变成许多,我们还可以把许多变成一个一个的。教师将纸飞机送给幼儿人手一架,到游戏宫外的草地上投飞机。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较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正确的区分了1和很多,有个别幼儿在第三节游戏活动中表现很随意,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但总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15篇、中班数学赶走怪兽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按样式规律进行直线、圆形排列,尝试多种变化的样式。
  2、通过讨论,集体或小组解决故事中遇到的问题。
  3、充分发挥孩子喜欢故事的天性,把故事中有用的办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圆形底盘、故事情节中涉及到的人物、建筑造型、彩色积木块。
  活动过程:
  一、铺设直线:城堡前的小路
  1、引言:美丽的城堡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城堡对面的小王子,深爱着这位公主。
  2、王子想要见到公主,可是城堡前的小路还没铺好,怎么办(讨论)
  3、根据已给的样式提示,继续铺小路(直线样式)
  4、铺设多条小路,尝试其他的样式
  二、圆形排列:花园舞会
  1、王子终于见到了公主,决定举行盛大的花园舞会,可小花园还没建好,尝试。利用样式进行圆形排列,小组合作建造小花园
  2、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随着音乐声与王子公主一起跳舞。
  三、高矮排列:怪兽入侵
  1、就在大家快乐的舞动着的时候,城堡对面来了个大怪兽,要把公主带走。
  2、城堡里的高个子矮个子士兵们要排队保护公主了。
  (讨论:怪兽可以从任何一条小路进城堡,士兵应该怎么排队形呢?)
  四、赶走怪兽:小朋友真棒,把怪兽赶走了,王子和公主说谢谢你们,现在王子和公主在城堡继续快乐的跳舞。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怪兽有着莫名的激动与兴奋,因此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孩子的潜能,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都非常高,也基本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因此总体效果较好。

第16篇、中班数学做饼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活动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块也有的说7块,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17篇、中班数学认识高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 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 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 红、黄、蓝三块积木。
4、 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
2、 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 探究活动
① 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 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 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 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 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 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 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 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 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活动反思:
生活中大部分幼儿对“大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幼儿分辨高和矮的区别,和‘大小”也有相似之处,因而有了先前的基础,并且涉及的知识面不是太广,再次实施起来就有些经验了。可万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幼儿所表露出来的现象却是比较笼统、模糊的。

第18篇、中班数学认识厚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    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2、操作活动。
  (1)    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    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    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活动反思:
《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第19篇、中班数学红枣馒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表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卡纸做的大馒头、小馒头、大红枣、小红枣若干,数字卡片8。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点数7。
  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如:"过年的时候,妈妈用面粉做了一些大馒头。我们一起来卡看,妈妈做了多少个大馒头呢?"2、学习8的形成。
  (1)7添1是8。
  再出示一个大馒头,让幼儿说说大馒头有几个,并引导哟而说出7个大馒头添上1个大馒头是8个大馒头。
  (2)8去1是7。
  引导幼儿比比现在大馒头和小馒头谁多谁少,怎样使他们变成一样多,从而知道7添1是8,8去1是7。
  3、幼儿动手操作。
  (1)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向幼儿提出操作的目的要求。
  如:"妈妈还准备了好吃的红枣,准备把红枣放在馒头上一起蒸,这样馒头会变得更好吃。妈妈决定给每个馒头上放上8个红枣,请你们帮帮她吧……"(2)幼儿分组操作,给"馒头"贴"红枣"。
  幼儿每人一张卡纸做的大馒头和一张卡纸做的小馒头,分别给大馒头上放上8个大红枣,给小馒头上放上8个小红枣。
  (3)交流验证操作结果。
  请幼儿相互点数,看看是不是放了8个红枣,多了就拿掉,少了就增加。
  (4)巩固对8的认识。
  4活动延伸:
  请幼儿园的厨房给幼儿做红枣馒头吃,请幼儿数一数上面的红枣个数。
教学反思
  能按计划完成活动,通过联想让小朋友认识8的意义,活动过程中,掌控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幼儿的学习能力。

第20篇、中班数学公开课听声音数糖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2、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3、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2、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积极投入,高潮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戏中的规则简单,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戏具有趣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一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喜欢。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对于教师来说,我也非常喜欢这则活动。其一这个活动教具少,便于操作。其二是规则简单,便于教师交待清楚。其三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了默数、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等。整个活动贯穿了“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后要有验证环节,因为验证就是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一数概念。

第21篇、中班数学认识123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理解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认识数字1——3》
活动过程:
  一、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相应数量排列图片。
  1、播放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图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2、引导幼儿按序排图片。
  师:请小朋友按动物数量的多少给它们排队,最少的排在最前,最多的排在最后。
  3、师幼集体验证是否按数序排列卡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列的。(1只猫、2只兔、3只鸡)
二、认识数字1、2、3。
  1、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只猫呢?(出示相应的数字)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
  2、逐一引导幼儿为2只兔、3只鸡匹配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数字2、3的字形。(方法同上)
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师:数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猫,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2除了可以表示2只兔,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3呢?
四、游戏练习。
  1、用手指表示数字(我们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你会用小手表示数字1、2、3吗?)
  2、我出手指你来说。
  3、我来说,你来比。
  4、看实物出手指。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数字1、2、3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数字1、2、3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第22篇、中班数学维尼的生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周围环境的排列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
2、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有规律的图案
3、培养幼儿对规律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实物投影仪
2、环境:创设生日Party情景,并配有相应的规律记录卡
3、材料:彩色图形针、几何图形片、彩色小花朵等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发现规律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日蜡烛的排列规律
(二)、寻找规律,学习记录
1、幼儿观察、比较环境中的排列规律
2、学习记录所发现的规律
3、相互交流
(三)、应用规律,设计创作
1、  幼儿分组进行创作
①  花环组:按规律接着排
②  项链组:看标志用彩色回形针制作
③  服装组:找规律按意愿设计花边,并记录
2、  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作品
(四)、游戏“表演秀”
让幼儿表演有规律的动作或声音

第23篇、中班数学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进行过3以内的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小鸭小鸡、小猫图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活动过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怕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
(二)了解比高矮的条件
  师:我听到了小动物的叫声,原来是小鸭小鸡(拿出篮子),小鸭和小鸡也要来比高矮了,看看,小鸭和小鸡谁高谁矮呀?
  师: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小鸡站在高高的积木上,而小鸭呀站在桌子上,这样能比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小猫是高还是矮呀?
  师:原来小猫一个人,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原来比高矮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与同伴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比高矮要两个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确比较。那现在你们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高谁矮?
(四)给娃娃排队
  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
  师: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瞧,娃娃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排排队。我呢要从红旗开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时候要从矮到高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四个娃娃、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娃娃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两个娃娃,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娃娃放进篮子里,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把这两个娃娃也排进去。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中增加了社会领域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意识。这主要针对我班部分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而提出。另外,知识的难度有所提高,表现在:让幼儿不仅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延伸序列,不仅尝试自己设计规律,还要用“多种方式”表现规律。“多种方式”,其实是把艺术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渗透到数学活动中。结果表明,这样的目标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所有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除个别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稍滞后及少数幼儿合作意识弱以外,其余幼儿均能达到目标。

第24篇、中班数学彩虹糖果屋教案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参观彩虹糖果屋,通过自己的感官,调动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参观彩虹糖果屋,我是彩虹姐姐。我们糖果屋的糖果多不多啊?你们可以用鼻子凑上去闻一闻,都有什么味道?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一个糖果小游戏。
  二、 猜糖、夹糖游戏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 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彩虹姐姐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教师每次都要改变数数的速度)三、装糖游戏:
  (目的是通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操作,让幼儿将圆点与实物(糖)正确匹配起来,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并为今后学习数物匹配打下基础。)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教师扮演彩虹姐姐买糖,幼儿卖糖。幼儿检查糖装得是否正确,再次点数5以内的数量,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可以反复进行,每一名幼儿都要买糖并数出数量,数对的奖励一块糖果,尽量帮住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得到奖励,使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25篇、中班数学公开课小狗造新房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能在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教学准备:
  玩具小猪一只,各类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模板及固体胶、白纸、油画棒每组若干,教师示范用具一套,课前观察各种房子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以故事情节导入:“呼呼呼”一阵大风把两只小狗家的房子给吹倒了,那怎么办呢?引导想办法:造一间既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2、引发观察兴趣:你们看,小猪找到了什么?
  二、拼拼贴贴,创造房子1、观察认识材料1)小狗找到了哪些形状的材料?(出示四种形状模板)2)分别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让我们试试用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师示范模板拼搭新房,并启发幼儿来尝试设计不同的造型,一起来想想如何来添置窗、烟囱和门。
  三、激发创作,共同参与(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多造新房。
  (2)启发幼儿寻找可以做烟囱、门、窗的图形。
  四、欣赏活动请幼儿相互欣赏拼搭的房子,激发下次活动的兴趣。结束语:“小狗很高兴,请你们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教学反思:
  中班后期的幼儿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将这些图形的组合起来拼搭还尝试得不多,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们用积木积塑塑造房子的形象,所以这一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为激起幼儿的兴趣,我采用“小狗造新房”的故事情景,鼓励幼儿帮助小动物,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来拼搭房子的平面造型,并尝试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添置烟囱、窗、门等,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创造力。在引导幼儿讨论的时候,注重孩子们的想法,示范后故意不添置门窗,而是请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一同来解决;又如有幼儿想到“门上还有一个把手”,当即就对他表示了肯定,并引导幼儿考虑可以用添画的方法;活动指导时也尽量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拼搭、添画。总的说来,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兴致都十分高,在拼贴作画中体验了动手乐趣,目标基本完成。
 

第26篇、中班数学公开课花儿与蝴蝶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花儿与蝴蝶
活动设计:
       花儿与蝴蝶
设计说明: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字,孩子们对数字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的欠缺,因此对数序以及相邻两数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不熟练,而相邻数的学习可以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本节活动主要是使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合作,表演,游戏等活动,生动地学习相邻数,在玩中学,进一步认识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同过观察,比较,表演,游戏等活动认识1——9各数的相邻数。
  2、通过学习相邻数,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表演的乐趣,对美的欣赏,对数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录音机,磁带,有打雷声、下雨声的音乐。
  4、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铺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数字(1——9),进入数字王国,T型舞台前面的地上坐下来。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 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 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1、交代游戏规则:大家一起随音乐自由表演,蝴蝶到处飞舞,唱到一半的时候,每只蝴蝶做一个花心,身上的数字和花心的数字是相邻数的小朋友,数字娃娃就做花瓣,手牵手把花心围起来。音乐完了,就从头再玩。
  2、大家玩游戏。
七、结束。
  1、放打雷的音乐。
  师:呀,要下雨了,我们到蘑菇下躲雨吧。免的挤在一起,你身上的数字和蘑菇上的数字是相邻数,你就进去躲。
  2、大家都躲在蘑菇的下面。(放下雨的音乐声)。
  3、关掉音乐。
  师:看,雨停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蝴蝶、数字娃娃再见吧!
  4、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蝴蝶说再见,自由走出数字王国。
活动分析:
  本节活动能够把科学、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有利于实施主体性教育的环境,并且能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去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学反思:
        在优美乐曲的熏陶下,孩子们大胆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表现蝴蝶飞、蝴蝶闻花香等不同情景下的动态,孩子们将两种角色表现的非常准确,两两合作比较融洽,也很开心。但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准确。

第27篇、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 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
  4、 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 初步了解按规律排序的小技巧。
  6、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 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 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活动过程
  一、 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 (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 “AABBAABB” “AABAABAAB”“ 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 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 摆一摆
  1、 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第28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眼看一看、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小朋友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  学 准  备:
  实物若干。图片、天平秤教 学 重 点:
  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 学 步 骤:
  一、创设情境师:星期天,动物乐园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1、动物乐园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噢,有马、大象、小兔,还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呢!)2、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轻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1、看一看,比一比(1)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你还知道谁轻谁重呢?课件出示几种动物比轻重?
  (2)你们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呢?
  2、掂一掂,比一比(1)数学书和文具盒你们能看出它们谁轻谁重吗?(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幼儿操作,掂一掂。(现在请一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数学书和文具盒的轻重,以及其它你感兴趣的物体的轻重)(4)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3、称一称,比一比(1)教师示范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和梨的图画。问: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天平秤的指针会偏向重的那边呢,可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2)幼儿操作,秤物体,比轻重。(现在你们可以自己来称一称,比一比轻重。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情境中体验: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
(1)先出示两个袋子, “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第29篇、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物正确地测量线段及图形边的长度,并比较长短。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1、两名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运动员跳出的线段长度是2的倍数),2厘米长的短棒若干。
  2、幼儿用书,形针若干,小木棒若干。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学习测量的方法。
  提问:图上的运动员在干什么?我们来做小裁判,评一评他们谁跳得远?(启发幼儿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测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线段一一排列,使小棒头尾相接,没有空隙。在线段下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请一位幼儿上来,分别尝试测量另外一个运动员跳的线段的长度,教师帮助幼儿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比一比谁跳得远,并说一说为什么。
  2、讨论并尝试测量另一幅图。(方法同测量图一)
  3、幼儿用小棒或回形针测量幼儿用书上运动员跳高、跳远、投掷的线段长度,并给跳得远、投得远、跑得高的那名运动员贴上小红花。
 教学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30篇、中班数学学习5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图片5张: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贴有双面胶),画有5节车厢的火车的图卡。
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用手指不同的楼房层数,让幼儿说一说分别是第几层。)
  2、教师帮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请幼儿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小朋友帮小动物分房子(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取下后,请个别幼儿上前重新为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住在第几层。
  4、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5、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小动物们要出去旅游了,我们一起送小动物上火车好吗?
  --教师说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幼儿为小动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说一说哪个小动物坐的第几节车厢。(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小动物换车厢,换好后再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戏"排队"。
  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 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 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第31篇、中班数学优质课小动物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个幼儿一份动物图片学具。
活动过程: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示图,教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
(幼儿操作)
2.学习A-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A-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儿比较
(点数1,2)
(3)让幼儿接着排
3.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教师小结,“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并引导幼儿与AA-B的规律比较。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
(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
(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32篇、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胶水
  2、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1、老师:"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想)
  "好,我么一起来看,是什么礼物?"
  ①出示一个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一饰物,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
  ②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
  "好看吗?这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颜色的图形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红旗: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③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哇!也是漂亮的头饰。但是它还没做完,图形国王请你们来帮忙呢!你们愿意吗?"
  ①小红旗:黄三角形 蓝圆形 黄三角形 蓝圆形……
  ②小红旗:黄圆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黄圆形 绿三角形绿三角形……
  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排队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动:(装饰头饰)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一张请柬)
  "上面写得是什么?我来读一下。"老师读请柬,"小朋友今天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每个小朋友要按照图形有规律的装饰自己的头饰。戴上头饰才能进去参加舞会。"
  "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舞会吗?"(想)
  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好,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
  4、幼儿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③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
  6、老师:"好,舞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第33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小东西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活动《有趣的小东西》来自我班国庆节后--11月底开展的主题活动《秋天多么美》。在广西区编教材中秋天主题可选择的内容很多,有“昆虫音乐会”,“有趣的螃蟹”、“雁南飞”等。经过仔细的阅读和分析教材后,我感觉大雁这一北方常见的鸟类,我们南宁市的孩子极少见到。活动不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就很难激发,因此我放弃了这一小主题。如果只选择昆虫来开展,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又不能讲得太深,局限了主题发展生成的空间。而螃蟹是南方小朋友常见又喜欢的秋天小生物,在南方,秋季的螃蟹是最肥壮的,螃蟹有怪异的体态、独特的行走姿势,加之肥美可口,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小主题活动--《可爱的小东西》,昆虫是小小的、可爱的、有趣的小东西,螃蟹是小东西,小动物也是可爱的小东西,简单的一句话,可以包罗较多的点开展活动,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探索、发现的空间。这样的活动安排既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又切实可行的,还注重了本地区的地域特色,是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原则的。
  我们班的幼儿好奇心、探究欲望强烈,对所接触的新事物有尝试的愿望。有一定的求异思维,但创造力不算强。幼儿观察力的特点,仍属于具体而不是整体的,零星而不全面的。所以,他们还不会有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的特征,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现代课程整合的原则,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统一的基础上,将知识课程与情意课程整合,将游戏、教学、娱乐等活动相互配合,把对幼儿的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而不是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活动本身的乐趣,积极参与,展示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了观察、操作、表达与表演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创造力思维活动的发展及提高幼儿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这是活动的根本目的。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体会探索的乐趣,激发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点数的能力和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3.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大胆尝试,用语言、艺术等形式表达自己获取的知识经验和想法。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有关昆虫、动物等小东西的一些常识。
  2.教材的准备:
  A.较大的螃蟹两、三只B.图画纸、彩笔C.录音机、伴奏带D.昆虫、动物的图片、头饰、标本E.数字卡片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教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东西交上了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2.出示螃蟹,让幼儿认识新的小东西,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地与螃蟹“交朋友”,观察螃蟹怪异的体态,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等探索活动感知螃蟹的特征和习性。(重点在数一数有几只螃蟹、每只螃蟹有几只脚。)4.模仿螃蟹独特的行走姿态,在探索活动中随着音乐艺术地再现小螃蟹的动态特征。
  5.让幼儿自由观察,比较一下螃蟹的脚和小朋友知道的其他小东西的脚有什么不同。
  6.延伸活动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观察活动,对几只脚的小东西进行简单的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在活动中一边指导,一边寻找幼儿新的兴趣点。
  五、活动建议1.为了安全,螃蟹可用绳子绑住蟹壳,方便教幼儿观察。
  2.活动建议采取分组的形式,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有利于教师指导,帮助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充分发展。
  3.有条件的话可提供一些活的昆虫和小动物给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有趣的小东西》活动实质是一个促进幼儿语言、艺术、认知和情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活动。活动选材投幼儿所好,把握住幼儿喜欢“小东西”的兴趣点,给幼儿提供探索与发现的平台。组织活动的过程坚持《纲要》中所提出的在教育与发展之间“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原则。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使幼儿尽情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第34篇、中班数学感知图形的特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感知形状的主要特征。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标记,并学习按照图形标记制作相应的形状。
  3、能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书面整洁,乐意边操作边讲述。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饼干(均未拆封)若干。
  2、三只毛绒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胸口有一个形状标记。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图片。
  4、幼儿用书(P10—11)人手一册5、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印章(或小图片),颜料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饼干的形状,了解形状的主要特征。
  1、出示饼干,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它有哪些形状?你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折叠图形,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图形的特征呢感,使幼儿知道:圆形是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个一样大的角,一样长的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二、认识形状标记,给小动物送饼干。
  1、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三只小动物也想吃饼干,你知道它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推测每个小动物喜欢吃的饼干形状。
  3、请幼儿给小动物送饼干,鼓励幼儿边送边讲述:“小动物,送给你XX形状的饼干。”
  三、操作活动:制作饼干。
  1、引导幼儿打开并阅读幼儿用书,理解操作要求后,取出印章,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在小动物的旁边印制出相应形状的饼干送给小动物,提醒幼儿在指定的地方印图形,注意保持书面整洁,鼓励幼儿边印饼干边说:“XX给你XX形状的饼干。”
  2、观察幼儿用书上面各种形状的彩色饼干,启发幼儿帮小动物划线给彩色饼干找家。
  四、交流评价活动。
  1、师幼共同检查小动物面前盘子里的饼干是否正确。
  2、表扬操作正确的幼儿,以及边做边讲述的幼儿。  活动中的操作饼干我改为用墙塑纸剪的各种形状做饼干进行。
  活动反思:
  按以往的教学经验,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他们会区别出外形,但难点是在特征的把握上。比如这次正方形的认识重点和难点就是在感知它的四条边一样长和四个角一样大。为了让他们明白正方形的“四”上,我让他们与三角形相比,并在示范纸的四个角上贴不同颜色的自贴纸,这样幼儿看得更清楚。
 

第35篇、中班数学公开课复习7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6、7,感知4、5、6、7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2、学习按一定数量操作,能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学具:印章、牙签、雪花片、珠子、皱纹纸、小盒、穿珠线、橡皮泥做的蛋糕、卡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放课件,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动物,请看它们是谁?请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今天这4只小动物一起过生日,你知道它们都过几岁生日吗?
  (2)分别出示每个小动物过生日的画面,引导幼儿通过点数蜡烛,了解小动物的岁数,认识数字4、5、6、7,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2、制作生日礼物。
  (1)"小朋友,咱们都知道小动物过几岁生日了,你看,他们只有生日蛋糕,你们想不想送给它们生日礼物?"让幼儿说出想给谁送礼物,送给它的礼物数量应和小动物的岁数相等。
  (2)教师介绍现有材料,引导幼儿说说能做成哪些礼物?
  (3)介绍小动物的礼盒。
  (4)交代制作生日礼物的要求:你想给哪个小动物送礼物,用的材料数必须和这个小动物的岁数一样多;每一组必须给每个小动物做一种礼物;选择材料之前,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能争抢;做礼物时,小朋友要保持安静,快速地做礼物;做完礼物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检查数量对不对;每组做完后,要把礼物送到每个小动物的礼盒里。
  (5)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教师观察幼儿活动并进行个别指导。
  3、给小动物送礼物。让幼儿分组把礼物送到礼盒里。
  4、师幼一起检查幼儿送的礼物是否正确。
  5、师:"咱们一起把礼盒给小动物送回家吧。"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6、7 这三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教学软件,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第36篇、中班数学学习7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活动过程:一 设计情景:“有一只小猪做事不专心,有一天妈妈确定考考小猪,让小猪分一分7能分成几种小猪低下头难为情的说妈妈我不会”请幼儿来帮助
二 幼儿动手操作:分棋子
边分边记录
三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请幼儿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记录时要找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有规律的,一种是无规律的)请幼儿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容易记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四 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第37篇、中班数学玩具有多少教案反思

目标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和7。
  2、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准备教具
  :玩具图片(汽车、兔子、娃娃、图书),6、7的数卡各两张。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彩色皱纹纸,糨糊,动物印章,幼儿用书3――7的操作卡片,21页,数字印章,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1,引导幼儿按物体名称分类。
  教师出示玩具卡片,幼儿给玩具分类,分完以后数一数。
  2、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和7。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各种玩具的数量。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数字贴纸球第二组:看数字印点子。
  第三组:看数字印小动物。
  第四组:给数卡排队。排好后送回形针。
  第五、六组:看图印数字,画点子或画短竖线。
  三,集体进行评价教师展示幼儿作业,引导幼儿集体检查数字与物品数量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1.由于为孩子们预先准备了数量颜色不均等的九盘实物玩具,带给孩子们的是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和快捷的数数速度。
2.对实物进行按群数数时,"2个2个"地数幼儿比较容易掌握;"5个5个"地数,对于幼儿 较难掌握。但只要掌握规律多练,数数时还是比较容易的,如:2、4、6、8、10、12、14、16、18、20;或5、10、15、20、25、30……3.下次作业时需改进: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学习"按群圈数",这样数起来更清楚。

第38篇、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梯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2.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 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是两条斜斜的边?
(二)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图形。
1.教师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边形,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一个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梯形的?哪个图形不是梯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刚才得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三)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变梯形”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形状的纸,我们要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2.教师:小朋友可以拿一张图形纸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变完之后还要将你变梯形的方法记录在相应的图形标记上。变一次记一次,看看谁变的方法多。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做的?怎样记录的?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种小图形拼成梯形。
活动反思: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39篇、中班数学填一填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4+2=62+4=66-4=2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7+3=10
  苹果是7个梨了是3个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10-3=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45+()=7()+2=5()+6=10
  7-()=3()-2=85-()=1()-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第40篇、中班数学活动饮料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15以物体的数量,分享不同的数数方法。
  2、理解并遵守规则,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饮料60瓶(矿泉水、酸奶)、0-9数字卡片若干、不同形状的整理箱四只。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提问:有些什么饮料?
  小结:饮料的品种不同,装饮料的瓶子也不相同。
二、玩玩游戏:开商店。
  1、玩法与规则。
  玩法: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开商店”的游戏!这里有6个饮料店,每个饮料店需要2个营业员。饮料仓库里有很多饮料,营业员听到口令到饮料仓库来进货,每次每人取1瓶,送回商店后再去仓库进货,听到“时间到”的口令马上回到饮料店。
  规则:听到口令出发取饮料,听到“时间到”马上回到饮料店;每次每人取1瓶饮料。
  提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2、第一次游戏:取饮料。
  重点关注:
  (1)幼儿理解并遵守规则的情况(是否每次每人取一瓶;是否根据口令游戏)
  (2)幼儿数饮料的各种方法
  游戏后分享
  提问:饮料店进了“几瓶饮料”?哪家取的饮料多,哪家取的饮料少?
  小结:当饮料的数量很少的时候,眼睛一看就知道;饮料数量很多的时候,排列整齐能帮我们数清楚。
  3、第二次游戏:交换饮料
  提问:什么叫交换?
  玩法规则同第一次游戏
  重点关注:
  (1)幼儿交换饮料的情况
  (2)幼儿数交换后饮料的方法,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重点分享:
  提问:饮料店的饮料有什么变化?饮料的数量有变化吗?
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相关文章

《大班健康教案优质20篇》:《大班健康教案优质2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健康教案优质20篇,欢迎收藏学习!

《小班科学教案20篇及反思》:《小班科学教案20篇及反思》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科学教案20篇及反思,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音乐区域活动教案30篇》:第1篇、大班音乐新年的笑声教案反思活动目标:1、能说出春节里感兴趣的事,并根据歌曲的结构创编歌词。2、能唱准跨度较大的音,掌握好切分音。3、感受新年的热闹,体验欢快的情绪。活动准备:钹、鼓、鞭炮等。活动过程:1、 谈话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