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数学教案大全200篇

日期:2021-08-1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数学教案大全20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数学教案大全200篇

第1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几何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区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能按标记进行分类。
  2、通过情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能想办法解决问题。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动手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欲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学会了各种图形的特征。
  2、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小篮同幼儿人数。
  3、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标记,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捡石头”,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小朋友,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郊外捡石头!”(随音乐进入活动室)2、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快看!有那么多五彩缤纷的小石头,大家可以挑自己喜欢的捡。”
  3、引导幼儿观察、操作,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
  4、请小朋友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5、游戏:按标记举“石头”。
  二、铺石头:
  1、“大家捡了那么多漂亮的石头,我们用它来铺一条石子路,好吗?”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出现问题:“小石头没有了,但是还有坑没有铺好,该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发现问题:“老师发现这里有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他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互相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地上”的“坑”。
  7、教师小结: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来。
  三、踩石头:
  1、“路铺平了,我们来玩踩石头的游戏!”
  教师介绍玩法:“音乐一响,小朋友就一边念儿歌一边动起来,音乐一停就立即踩到“石头”上,并说说踩的是什么形状、颜色的“石头”。
  2、游戏重复2~3次。
  3、让幼儿找找在幼儿园里有没有这样的图形,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幼儿操作材料放入活动室计算角,让幼儿在自由活动中继续操作。
  2、让幼儿回家找一找、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形状是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及正方形,回园告诉老师,并列出图表。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第2篇、中班数学感知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的“小路”,上面镂刻出大小不同的几何图形;供幼儿操作的图形、小筐若干;小熊头饰、小动物的家;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石头”的不同。
2、引导幼儿捡起自己喜欢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二、创设情境,引发幼儿探索、操作。
1、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境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引导幼儿观察小路,说说小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启发幼儿想办法把坑填好。
3、幼儿思考并尝试操作,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
4、引导幼儿发现,用几个不同形状的图形能变出一个新的图形来。从而理解图形之间存在的转换关系。
三、伴随着音乐,幼儿和教师一同欢快地走出活动室。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在认识了多种几何图形以后,在智力区我们投放了许多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摆,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都会到这儿来利用图形拼摆出各种画面:如火车、汽车、飞机、房子、大树、小鸟等。可是在一次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发生了争吵,原因是自己摆的房子都需要一个大一点的正方形,而当时盒子中只有一个合适的,两人都握着正方形,谁也不愿松开。于是在我的引导下,一名幼儿用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拼出了正方形,其他幼儿看见了觉得很有意思也纷纷来尝试。这时我突然意识到,长期以来幼儿在拼摆过程中都是用图形直接来当作物体某一部分的,如果下次三角形不够了或是长方形不够了,孩子就只会争抢。我想应该让孩子理解图形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就可以用别的图形组合在一起来替换所需要的图形,如果获得了这种经验,孩子们的拼摆活动会更加丰富,思维也会变得灵活起来。因此我设计了今天的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此次教育活动的目标是:1、在认识图形的基础上,使幼儿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点:
一、复习、巩固认识的图形:
活动开始我鼓励幼儿捡一些不同的石头,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自己的小石头是什么形状的,这样对每个图形的外形特征加深印象,为他之后的填坑活动奠定基础。
二、在玩儿中学
为了使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在引导幼儿捡图形的环节上我设计成捡石头要去建房子,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以小熊摔跤的故事情景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萌发他们助人为乐的情感;创设小动物的家这样温馨的背景环境,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活动氛围;直接利用小路作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边玩儿填坑的游戏中边感知图形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提供幼儿充分探索、尝试、思考的空间和条件。
1、在填坑之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路上的坑是什么样子的,如:是什么形状的、有大又有小。为的是让孩子明白要想办法来获得这些图形。同时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坐在小路的两边,把身边的坑填满,不能漏洞,也不能让石头叠放在一起,这些提示语会引导着他们不断尝试、思考把坑填好。
2、路面上我所设计的坑多数都大于幼儿手中现有的图形或是没有这样的图形,一块石头不可能直接填满,这就给孩子创设了难题,促使他们想办法用多个图形拼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可是哪些图形更合适呢?这就激发了幼儿思考——操作——再思考——再操作的过程。
3、考虑到难易程度的不同,有的坑用2—4个图形就可以拼成,而有的坑就需要更多的图形,这让能力强的和能力较弱一些的孩子都能获得成功,愿意参与活动。
四、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鼓励。重在启发、引导幼儿尝试操作:
在幼儿尝试、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看到好的做法及时鼓励、肯定;看到幼儿遇到困难时,启发全体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并不断地归纳、总结,引导幼儿感知图形间的转换关系。

第3篇、中班数学快乐的小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认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2、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重点:
复习认识以上三种图形;
活动难点:
掌握以上三种图形的特征;
活动准备:
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鱼图片,场地上画三个大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后进行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名称。
2、通过提问复习三种图形的特征。
3、出示正方形,让幼儿想一想,正方形如何才能变成三角形。提升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和探究。
4、游戏“快乐的小鱼”。老师和孩子们扮演小鱼,让幼儿听指令游到相应的池塘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4篇、中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9教案

活动目标:
●认识数字9,感知9的形成和实际意义。
●能将数字9与相应的实物进行匹配。
活动准备:
●教具:主题图两幅,操作图两幅,5--9的数字卡片。
●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探究活动
1、感知9的形成。出示主题图一:"图上有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教师再添上一匹,"现在是几匹马?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字9,"看9像什么?它跟几长的像?"引导幼儿比较9和6的区别。说说9还可以表示什么?
2、出示主题图二。"图上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出来的?各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8个三角形,8个圆形,8个长方形。用数字8表示。)教师再添上一棵树,一只蝴蝶,"现在图上的实物能用8表示吗?为什么?说说9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幼儿说出8添上1是9。
3、出示5--9的数卡请幼儿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边排边讲述,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让5排在最前面?
●幼儿操作练习。
1数数小鸡有几只,把表示小鸡数量的数字圈起来。
2将数字与相应数量的实物画线连起来。
●评议活动●幼儿讲讲自己操作中的发现。

第5篇、中班数学冰糖葫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7张。
  2、数字卡片1-7每人一套。各种数量不同水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
  (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
  (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注意:从左到右排。)2、幼儿分组操作,给水果卡片排队。
  (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2)经验分享。
  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有什么规律?
  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
  (1)幼儿每人一套1-7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1-7或从7-1排列好。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7以内物体数量。
  2、能按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1-7数量不同的冰糖葫芦卡片7张。
  2、数字卡片1-7每人一套。各种数量不同水果卡片七张每组一套。
  3、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1、目测数群,按顺序给卡片排队。
  (1)出示七张冰糖葫芦卡片,请幼儿数数看数量各是多少,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数数。
  (2)启发幼儿给冰糖葫芦卡片排队,并引导幼儿寻找规律。(注意:从左到右排。)2、幼儿分组操作,给水果卡片排队。
  (1)启发幼儿按规律给水果卡片排队。(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排列。)(2)经验分享。
  让正逆排序的两组选出代表分别说一说他们是怎样排的饿?有什么规律?
  3、按数字的大小排列。
  (1)幼儿每人一套1-7的数字卡片,请幼儿根据数字卡片表示的数量多少,将数字卡片从1-7或从7-1排列好。
  (2)请幼儿自由结伴,互相检查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延伸:
  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一册第12-13页,按要求完成活动内容。
教学反思
1、该活动设计比较合理,整个过程体现了在玩中学,学中乐的教育思想。
2、活动过程中,幼儿基本处于一种认真学习的状态,基本实现了预定的教育目标。
3、活动后指导幼儿收拾整理好游戏材料,养成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第6篇、幼儿园中班数学优图形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区分这几种图形。
  2、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操作的快乐,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能用各种图形拼搭出不同的图案造型,发展幼儿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活动准备:
  1、知识的准备:幼儿已经认识几何图形。
  2、物质资料准备:奇妙箱,主题画一幅,幼儿操作用的六种几何图形若干。
  3、各种图形卡片、记号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奇妙箱"里找图形说特征--拼画、添画游戏"图形变变变"-- 出示主题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延伸:让幼儿自己寻找其他图形(一)游戏:"奇妙箱"里找图形娃娃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奇妙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啊?"1、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说她是长方形的啊?" 问:"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东西是长方形的?"(引导幼儿讨论)2、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出图形后,要求说出图形名称和特征,并讲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
  ……游戏反复进行。
  3、老师总结:奇妙箱里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椭圆形。(一边说一边出示相应的物品)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而且四个角一样大,对面的二条边一样长;梯形也有四条边,上下对面的二条边是平行边,旁边是两条斜边;圆形和椭圆形都是圆圆的没有角的,边摸上去是光滑的,只是椭圆形是扁的。
  (二)拼画、添画:游戏"图形变变变"老师:"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所以图形娃娃们想和我们做个游戏。盘子里放着许多图形宝宝,等一下请你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图形,在这些图形上添画几笔变成其他有趣的物品。也可以用几个图形拼成其他各种物品。让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让幼儿大胆想象,在几何图形上添画成另一物品)1、出示(教师用几何图形贴好的蔬菜图形)师:看,今天啊,老师把蔬菜宝宝呀为了一个样,你们看像不像?(幼儿答:象)那你们看像什么蔬菜呢?(象萝卜、青椒、黄瓜等)2、师:你们想不想也来用图形变成别的物品吗?(想)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集中分享交流:你用什么图形宝宝来变的?变成了什么?
  (三)出示主题画,引导幼儿丰富画面师:请你们用盘子里的几何图形,给小鸟造一间漂亮的小房子,小房子旁边要有树,比一比谁设计的小房子最漂亮。
  1、幼儿分组操作。
  2、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说自己设计的房子用了哪些图形?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第7篇、中班数学家里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了解“家”的基础上,尝试用寻找、记录的方法,了解家中各种物品的数量。
  2、进一步理解6以内的数字的实际意义,并能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记录卡;家里的数字。
  2、课件制作:我的家课件一:家里的各种物品(鞋-4、桌子-6、椅子-5、茶杯-3、玩具-2、电视机-1)。
  课件二:厨房、客厅、卧室。
  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理解6以内数字的实际意义:
  1、幼儿交流记录卡,说说在家中发现了哪些数字?
  A、直观的数字(数序):如、电话上的数字、钟上的数字、电器上的数字;B、数量:如家中有6把椅子、3只沙发等小结:小朋友记录了很多数字符号,这些数字有的在家中直接就能找到,而且排列是有顺序的。而有的数字是我们数出来的;如家里有2张桌子、3双鞋等;2、家里有很多物品可以用数字表示,现在请说说家里还有哪些物品也可用1――6的数字来表示。(教师出示数字,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如:家里有2台电视机可用数字来表示、家中有6只杯子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此时教师还要注意幼儿量词使用的正确性)二、继续理解6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将数字从大到小排列。
  1、出示图一:说说都有哪些物品,(鞋、桌子、椅子、茶杯、玩具、电视机等)这些物品各有几样?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出示图二:物品归类;1)画面上是家里的什么地方?(厨房、客厅、卧室)2)想一想刚才我们看到的物品都放在哪里?为什么?(如:碗和匙我们可以放在厨房,玩具可以放在客厅,也可以放在卧室里等)3)数一数每个房间共有几样?哪个多哪个少?
  4)引导幼儿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交流了家中很多物品可以用数字表示,也知道家中的物品要分类摆放。这样家里才能既美丽又整洁。
  三、延伸活动:记录班级里的数字。
  注:幼儿可以运用操作卡,继续如课件二将各种物品分类摆放,并用数字表示。具体见我爱我家的操作材料。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第8篇、中班数学动物运动会教案反思

活动内容:动物运动会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用序数词准确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尝试记录。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课件,记录表人手一份、笔。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师:今天森林里举办运动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到了草地上准备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所有小动物都到齐了。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认识跑道。
  跑步比赛要在跑道上进行,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跑道,跑道上有什么?(数字)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个跑道?(6个)
  2、出示课件第三、四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师: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都被安排在了哪个跑道上?请你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谁在第几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
  3、猜猜谁会得第一。
  师:“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4、点击课件第五、六幅,进行跑步比赛后展示比赛结果,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师:小朋友都有不同的想法,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就知道了。小朋友注意看哦,跑步比赛要开始了,为你喜爱的动物加油吧,预备,开始!
  师:激烈的跑步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都到达了终点,到底是谁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呢?我们来看一看比赛结果,谁得了第一?(豹子)第二名的是?第三名的是?刚才猜是豹子得第一的小朋友真厉害,你们都猜对了,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动物回家。
  师:比赛结束了,小动物们都开心地回家了,他们的家在草地上的一间大房子里。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房子!
  出示课件第七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小动物住在第几层第几间?” 例如:小兔在第一层第一间。
  师:这间房子有几层,我们从下往上数。(1层、2层、3层)每一层又有几个房间,我们从左往右数。(1间、2间),我们看一看小兔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呢?
  四、操作活动。
  1、出示课件第八幅和操作图,送小动物回家。
  师:小动物们说欢迎小朋友去他们家里做客,你们记住他们的房间位置了吗?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小任务,把小动物送回他们自己的家,我们可以一起看着第七幅图来完成。
  2、师评价幼儿作业情况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把小动物都正确地送回了家,小动物们都很开心又有这么多的好朋友要去他们家做客了。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学会了5之内的单向序数,初步建立了序数的概念,并且能按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的顺序进行点数,为今后学习不同的方位序数奠定了基础,也为幼儿在生活中自己的位置找准了坐标。整节活动环节安排比较合理,,思路也比较清楚,幼儿所学效果较好。具体体现在:
1、关注幼儿对序数词的掌握。序数词的掌握是序数教学的重点,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关注幼儿是否已经正确掌握序数词,借助直观教具进行讲解演示,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
2、渗透物体排列位置的相对性问题。相对性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在序数判定中,即物体排列的位置不变,但对其所处位置的判定会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在本次活动活动中,教师能用很自然的问题“为什么小猪的位置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二,而有的小朋友说是第四呢?”引发幼儿思考、讨论,让幼儿初步理解从不同的方向点数,其结果是不同的。
3、注重通过操作和游戏进行学习与巩固。学习序数不仅要让幼儿掌握序数词,而且应注重让幼儿在积极操作的过程中,构建初步的数概念,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情节,先出示五只小动物,在幼儿点数数量的基础上说说“什么小动物排在哪里?”让幼儿学习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说出某个动物在整排动物中的序数;接着出示动物比赛的图片,让幼儿说说哪只动物站在哪条跑道,帮助幼儿利用刚学的有关对序数的认识解决新的问题;最后让幼儿操作练习,按幼儿能力不同分成三组,投放难度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巩固对序数的认识。
4、应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的、深奥的序数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软件,整个活动以小动物运动会的形式,贯穿始终。每当电脑显示小动物参加比赛的画面,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的欲望,同时电脑又以不同的声音来判断幼儿回答的正确与错误,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优化了教学情境
不足之处:
1.生活即课堂,可以将幼儿学到的知识经验应用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如可增加幼儿排队的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排列的位置。
2.整个活动的信息量不是很饱满,活动时间偏短,可以增加幼儿操作练习的机会,让每个幼儿尝试做各种难度的练习。
3.注意避免活动中的无效提问。在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很重要,通过提问可以激发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但是在活动一开始,教师的导入就显得有点走过场,“你们知道什么是运动会吗?”,属于与目标无关的无效提问,没有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

第9篇、中班数学哪个多 哪个少教案反思

 目的:
  1.初步感知6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准备: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过程:
  一.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二.小动物去商店买气球,它们都买几只呀?(请幼儿扮演商店售货员,幼儿戴头饰扮演小动物买气球。5以内数字自由说)在黑板上摆出来小动物买的气球,让小朋友数,"每个动物各有几个气球?看颜色,说一说,几里面有几个1?
  三、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 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分。 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 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第10篇、中班数学有趣的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两种颜色的花片按一定规律排序,初步掌握两种物品的不同排序规律和方法。
  2.感受多种有趣的排序现象,体验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人手一面镜子、一张已经折叠好的餐巾纸、水彩笔,两面镜子不同组合方式的标志贴在展示板上。
  2.花片、皇冠若干。
  活动过程:
  (一)学习排序1.第一次排序:
  (1)指导语:小朋友看看桌上有什么?请你找到这个红宝石做为起点,让这些小花片有规律地在这上面排一排队。幼儿操作后交流:你是如何排的?
  (2)请你再次设计花边,最好和别人不一样。幼儿操作后出示一个个排列方法,并小结:原来两种花片就可以有这么多不同的排法。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真棒!请你让小花片回到小篮中休息一下。
  2.第二次排序:
  (1)指导语:有个小朋友要过生日了,邀请我们一起参加生日会,我们来做个生日皇冠,去参加生日会吧!请你先在这上面有规律地排上花,要和刚才排得不一样,再把它围起来,变成个皇冠,请你试试吧!
  (2)幼儿操作后:你成功了吗?有什么问题?谁来帮助他。
  (3)纠正幼儿封闭形曲线的排序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一个圆,我们排的时候要是按这个特征排的话,就要注意这一组的完整性,这样会更美。
  (4)请幼儿把生日皇冠上有规律的排列进行一下调整,注意一组的完整性。
  (5)幼儿操作,并把生日皇冠戴上头上。
  (二)镜子里的排序,体验排列方式的不同1.制作生日礼物:花手帕。做花手帕也有一个要求:上面的图案也要有规律地排列。
  2.指导语:这儿有张餐巾纸,请你用笔在这上面添画一下,我们来请这两面镜子帮忙变戏法,把礼物变出来。幼儿画完后,看看我们的画在小镜子手拉手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幼儿用两面镜子,探索,观察镜中的变化。
  3.交流发现:镜子里的图案排列得有没有规律?象什么?这么多图案是怎么排列的呢?
  4.我们从镜子里把礼物请出来,好吗?打开餐巾纸。
  5.指导语:其实,生活中很多东西都会用到这些有规律的排列,瞧!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秘密!
  6.现在,我们戴上皇冠,捧好礼物,准备去参加生日会吧!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11篇、中班数学瓶子宝宝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能够按照瓶子的某一特征进行排序。
  2、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能按数取物。
  3、能够积极、愉快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高矮、材料不同的透明瓶子每人10个,1——10 数字卡片每人一套;黄豆、蚕豆每组一盆;大箩筐10个,贴上1——10数字。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
  1、上放的是什么?
  2、这些瓶子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二、操作排序
  1、第一次操作,幼儿自由将瓶子排成一排。
  你有几个瓶子?
  2、二次有规律的排序。
  你是按照什么规律把瓶子宝宝排成一排的
  3、三次操作,引导幼儿将瓶子排列成中间低两边高的“V”字形。
  三、给瓶子宝宝编号
  1、请幼儿取出信封里的卡片,看看有哪些数字。
  2、请幼儿将1——10数字分别粘贴到10个瓶子上。
  四、给瓶子宝宝喂豆子
  1、教师提出要求:请幼儿给每个瓶子喂和它身上贴的数字一样数量的豆子。
  2、幼儿操作,按数取物。
  3、验证,请幼儿把瓶子给客人老师看一看是否正确。
  五、分类
  请幼儿将瓶子送到和它数字一样的箩筐里。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2篇、中班数学区分左和右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判断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手环人手一个,竞赛用的物品——星星、气球、贴纸等,活动场地布置左右边上挂东西。
  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
  谜语:一棵小树五个杈,不长树叶不开花。从早到晚不讲话,写字画画不离它。
  二、区别自己身体的左右。
  1、区别左右手。
  (1)请小朋友举起拿笔的那支手,招招手。
  (2)交流做哪些事情需要右手。
  (3)请伸出左手摇一摇。
  (4)竞赛游戏:“听口令”。(选择自己喜欢的手环颜色,然后找同样颜色的队坐下。)A、把手环戴在右手。
  游戏规则:听口令举手,(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手,你举右手等。)B、全部都对了,得一颗星,有错不得星。
  2、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3)小结:知道左和右,左手这边是左边,右手这边是右边。
  三、感知左边、右边。
  1、交流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A、你的左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左边有什么?
  B、你的右边是谁?在活动室里你的右边有什么?
  2、改变方位再交流左右边有什么?
  四、总结评出冠军队和亚军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师幼互动较好,大部分幼儿通过游戏以能识别左右,并能较迅速地做出判断,只有三四个幼儿反应比较迟缓,应在日常活动中督促他们多加练习。

第13篇、中班数字我们的好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用英语认读数字1—10,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数字的用处大
2、从周围生活中发现多种有趣的数字,初步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物品;
2、电脑课件(打电话的情景)
3、英语儿歌
活动过程:
一、英语儿歌引出。
提问:说说这首儿歌里有哪些数字?
二、介绍生活中有数字的物品。
你收集的材料上有哪些数字,它们有什么作用?
(在此进行提升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如:食品袋上的数字代表生产日期、保质期;药瓶上不仅有保质期,而且还有剂量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字,数字用处很大。它可以表示顺序、日期、时间等。如果没有数字,生活就会变得乱糟糟,甚至还会出事故呢!)。
三、给“哆啦A梦”打电话,引出不同数字的排列方式。
(出示三组数字相同但排列不同的电话号码,说说它们有什么秘密吗?怎么知道哪个是“哆啦A梦”的?)
四、和“哆啦A梦”交朋友。
写下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大声告诉“哆啦A梦”(人机互动)。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14篇、中班数学1和许多教案反思

【活动意图】
  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数与量的概念理解很少,孩子们能区别1个物体,但对于许多的认识就很少,为了让孩子们从感官和事物上正确区分1和许多,我准备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初步学会辨别1个和许多个物体,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学会用语言表达1个XX,许多个XX。
小班数学教案反思《认识1和许多》
【活动准备】
  游戏宫门左右各一扇,左门有一个红色的圆,右门有许多个绿色的圆;门票若干(分别画有一个圆和许多个圆);《木偶剧场》门牌一个,木偶兔头饰一个,积木搭建的菜地一片,萝卜卡片若干,篮子一个,纸飞机若干,音乐磁带;鼓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这个地方就是游戏宫,小朋友们请做好,开动我们的小汽车,出发吧!嘀?(教师同幼儿随音乐做开车状)
  师:游戏宫到了,不过这游戏宫不能随便进去,要有票才行,小朋友请等一会,老师去给你们买票。
  二、认识“1”和“许多”
  1、发门票:师问:“看老师手中的门票有多少?”(引导幼儿多说几遍“许多”),那小朋友手中有票吗?将教师手中的门票发给幼儿人手一张。师提问:老师手中还有票吗?那刚才许多的票哪去了呢?
  师小结:原先老师手里许多的门票现在变成一张一张的分给了小朋友。
  2、看门票:那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你们手上的票一样吗(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一个红色圆点、许多个绿色圆点。
  3、对比游戏宫门上的标记
  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中票上的标记对应进入相应的门。
  4、进游戏宫
  提醒幼儿进入时不拥挤。两位老师分别在门内收票,等小朋友进入后,教师收齐门票,提问幼儿:你们还有门票吗?老师这里有票吗?有多少?
  师小结:老师把你们手中一张一张的票收起来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的票。所以说:“一个一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三、和木偶兔做游戏
  到达《木偶剧场》出示木偶兔,和木偶兔做游戏,教师扮兔妈妈,幼儿扮兔宝宝,请幼儿观察兔妈妈和兔宝宝的数量,引导说出“1”个和“许多”。请幼儿听鼓声,一声跳一下,许多声跳许多下,集体练习原地跳。帮妈妈拔萝卜,幼儿一人拔一个,放到篮子里观察篮子里萝卜的数量。
  师小结:许多个萝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萝卜,一个一个的萝卜放在一起又变成了许多个萝卜。
  四、游戏结束
  师总结:一个一个放在一起就变成许多,我们还可以把许多变成一个一个的。教师将纸飞机送给幼儿人手一架,到游戏宫外的草地上投飞机。
【活动反思】
  孩子们能较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活动正确的区分了1和很多,有个别幼儿在第三节游戏活动中表现很随意,没有按照游戏规则来玩,但总体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第15篇、中班数学赶走怪兽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按样式规律进行直线、圆形排列,尝试多种变化的样式。
  2、通过讨论,集体或小组解决故事中遇到的问题。
  3、充分发挥孩子喜欢故事的天性,把故事中有用的办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圆形底盘、故事情节中涉及到的人物、建筑造型、彩色积木块。
  活动过程:
  一、铺设直线:城堡前的小路
  1、引言:美丽的城堡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城堡对面的小王子,深爱着这位公主。
  2、王子想要见到公主,可是城堡前的小路还没铺好,怎么办(讨论)
  3、根据已给的样式提示,继续铺小路(直线样式)
  4、铺设多条小路,尝试其他的样式
  二、圆形排列:花园舞会
  1、王子终于见到了公主,决定举行盛大的花园舞会,可小花园还没建好,尝试。利用样式进行圆形排列,小组合作建造小花园
  2、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随着音乐声与王子公主一起跳舞。
  三、高矮排列:怪兽入侵
  1、就在大家快乐的舞动着的时候,城堡对面来了个大怪兽,要把公主带走。
  2、城堡里的高个子矮个子士兵们要排队保护公主了。
  (讨论:怪兽可以从任何一条小路进城堡,士兵应该怎么排队形呢?)
  四、赶走怪兽:小朋友真棒,把怪兽赶走了,王子和公主说谢谢你们,现在王子和公主在城堡继续快乐的跳舞。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怪兽有着莫名的激动与兴奋,因此本次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着手,激发孩子的潜能,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整个活动幼儿的参与性积极性都非常高,也基本达到了本次活动的预设目标,因此总体效果较好。

第16篇、中班数学做饼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活动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块也有的说7块,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第17篇、中班数学认识高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 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 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 红、黄、蓝三块积木。
4、 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为什么?”
2、 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 探究活动
① 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 x x 小朋友比高了跟 x x 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 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 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 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 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 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 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活动反思:
生活中大部分幼儿对“大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幼儿分辨高和矮的区别,和‘大小”也有相似之处,因而有了先前的基础,并且涉及的知识面不是太广,再次实施起来就有些经验了。可万万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幼儿所表露出来的现象却是比较笼统、模糊的。

第18篇、中班数学认识厚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6以内的数。
  2、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认识和区分物体的高矮和厚薄,能将物体按高矮和厚薄排序。
  3、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厚薄不一的书5本。
  学具:幼儿用书第32页,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巩固认识高矮,按高矮排队。
  请三位高矮不同的幼儿站到前面来,让大家观察比较,可以由高到矮或由矮到高有序地排队。
  再请5——6位高矮不同的幼儿上来,让他们目测比较高矮排序。
  (2)    认识厚薄。
  出示厚薄不一样的书本,提问:这里有什么?有多少?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用比较和目测的方法认识书本的厚薄,再请幼儿上来比一比排一排,学习按厚薄给书本排序。(从薄到厚、从厚到薄。)2、操作活动。
  (1)    引导幼儿看图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哪个厚?哪个薄?并认读汉字:厚薄,并在厚书旁边的圆圈里图上黄颜色。
  (2)    观察比较彩色格子的长短,说说:哪个颜色的格子最长?哪一种最短?并按从长到短的顺序在右边的格子里写上写上数序。
  (3)    启发幼儿按数序提示给格子涂色。
  3、活动评价。
  让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材料,教师表扬正确排序并大声讲述的幼儿。
活动反思:
《比较厚薄》是中班的数学活动,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语表达出来,知道比较物体的厚薄是具有相对性的。让幼儿通过进行物体和物体之间的比较发现问题,了解一些逻辑知识,根据中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简单的逻辑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觉得选这个活动让幼儿知道物体厚薄的比较是具有相对性的是很有必要。

第19篇、中班数学红枣馒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表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卡纸做的大馒头、小馒头、大红枣、小红枣若干,数字卡片8。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点数7。
  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如:"过年的时候,妈妈用面粉做了一些大馒头。我们一起来卡看,妈妈做了多少个大馒头呢?"2、学习8的形成。
  (1)7添1是8。
  再出示一个大馒头,让幼儿说说大馒头有几个,并引导哟而说出7个大馒头添上1个大馒头是8个大馒头。
  (2)8去1是7。
  引导幼儿比比现在大馒头和小馒头谁多谁少,怎样使他们变成一样多,从而知道7添1是8,8去1是7。
  3、幼儿动手操作。
  (1)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向幼儿提出操作的目的要求。
  如:"妈妈还准备了好吃的红枣,准备把红枣放在馒头上一起蒸,这样馒头会变得更好吃。妈妈决定给每个馒头上放上8个红枣,请你们帮帮她吧……"(2)幼儿分组操作,给"馒头"贴"红枣"。
  幼儿每人一张卡纸做的大馒头和一张卡纸做的小馒头,分别给大馒头上放上8个大红枣,给小馒头上放上8个小红枣。
  (3)交流验证操作结果。
  请幼儿相互点数,看看是不是放了8个红枣,多了就拿掉,少了就增加。
  (4)巩固对8的认识。
  4活动延伸:
  请幼儿园的厨房给幼儿做红枣馒头吃,请幼儿数一数上面的红枣个数。
教学反思
  能按计划完成活动,通过联想让小朋友认识8的意义,活动过程中,掌控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幼儿的学习能力。

第20篇、中班数学公开课听声音数糖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通过“听声音”默数10以内的数,并能找出相应的数字,尝试着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
  2、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参加活动。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供幼儿踩的板板6~8块,上面写有数字。
  2、糖罐一只(最好是铁罐):糖果若干。
  活动过程玩法一: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糖罐和许多糖果,我们一起来玩‘听声音数糖果’的游戏。小朋友分成两组:南南组和西西组,比一比哪组的孩子最棒。”
  2、小朋友用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老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告诉大家。(听到放进了几颗糖果,并要及时验证)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2、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待教师请到后才能站起来大声回答。
  玩法二:
  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许多板板,上面有数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是几呀?”(教师一边放板板,一边让幼儿认认板板上的数字)2、“这次游戏的玩法和刚才的不一样。小朋友蒙住眼睛,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不能马上说出答案。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有这个数字的板板。”
  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2、每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3、踩板板时不能拥挤,用脚碰到板板就行了。
  玩法三:
  1、“接下来我们再玩一个更有难度的游戏,也要竖起耳朵仔细听,老师往糖罐里放了几颗糖果。听完后等老师说开始,小朋友就去踩比这个数字多1的板板。踩对的孩子老师要来抱一抱他,还有好吃的糖果奖励。”
  2、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玩“少1”的游戏。(“多1”或“少1”的环节教师可以依据幼儿的游戏水平及时调整)规则:
  1、一定要蒙住眼睛,不能看。
  2、教师说“开始”,幼儿才能离开座位去踩板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能积极投入,高潮迭起。分析原因,其一是游戏中的规则简单,幼儿非常容易理解和操作。其二是游戏具有趣味性,默数是中班上学期不常用的一种数数方法,所以幼儿很喜欢。听完声音后不能马上回答,而是要捂住嘴巴听到命令后才能报出答案或去踩相应的板板,小小的一个动作既帮助幼儿遵守了游戏规则,又让他们沉浸在游戏情节中。
  对于教师来说,我也非常喜欢这则活动。其一这个活动教具少,便于操作。其二是规则简单,便于教师交待清楚。其三是整个活动层层递进,幼儿在活动中练习了默数、手口一致点数、尝试理解“多1”或“少1”的数概念等。整个活动贯穿了“形式不变内容变”的设计原则,让幼儿反复练习,却不感到枯燥乏味。
  在整个活动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教师一定要交代清楚游戏规则,游戏后要有验证环节,因为验证就是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也是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数数时最后一个数词代表集合的总数这一数概念。

第21篇、中班数学认识123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2、3,理解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数字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认识数字1——3》
活动过程:
  一、感知3以内的数量并按相应数量排列图片。
  1、播放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图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有几只?
  2、引导幼儿按序排图片。
  师:请小朋友按动物数量的多少给它们排队,最少的排在最前,最多的排在最后。
  3、师幼集体验证是否按数序排列卡片,并引导幼儿说一说卡片是怎样排列的。(1只猫、2只兔、3只鸡)
二、认识数字1、2、3。
  1、师: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只猫呢?(出示相应的数字)这是数字几?它像什么?
  2、逐一引导幼儿为2只兔、3只鸡匹配数字,并引导幼儿观察数字2、3的字形。(方法同上)
三、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师:数字1除了可以表示1只猫,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2除了可以表示2只兔,还可以表示什么?数字3呢?
四、游戏练习。
  1、用手指表示数字(我们的小手都有哪些本领,你会用小手表示数字1、2、3吗?)
  2、我出手指你来说。
  3、我来说,你来比。
  4、看实物出手指。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数字1、2、3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数字1、2、3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第22篇、中班数学维尼的生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周围环境的排列顺序,并能用语言表达
2、在理解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有规律的图案
3、培养幼儿对规律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套、实物投影仪
2、环境:创设生日Party情景,并配有相应的规律记录卡
3、材料:彩色图形针、几何图形片、彩色小花朵等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发现规律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生日蜡烛的排列规律
(二)、寻找规律,学习记录
1、幼儿观察、比较环境中的排列规律
2、学习记录所发现的规律
3、相互交流
(三)、应用规律,设计创作
1、  幼儿分组进行创作
①  花环组:按规律接着排
②  项链组:看标志用彩色回形针制作
③  服装组:找规律按意愿设计花边,并记录
2、  幼儿相互欣赏、交流作品
(四)、游戏“表演秀”
让幼儿表演有规律的动作或声音

第23篇、中班数学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已进行过3以内的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小鸭小鸡、小猫图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活动过程:
  (一)拍球,引出高矮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怕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
(二)了解比高矮的条件
  师:我听到了小动物的叫声,原来是小鸭小鸡(拿出篮子),小鸭和小鸡也要来比高矮了,看看,小鸭和小鸡谁高谁矮呀?
  师: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小鸡站在高高的积木上,而小鸭呀站在桌子上,这样能比吗?,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小猫是高还是矮呀?
  师:原来小猫一个人,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原来比高矮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三)与同伴比高矮
  师:小朋友,我们知道了比高矮要两个以上,而且要站在同一高度上才能正确比较。那现在你们想不想跟好朋友比比高矮呀?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高谁矮?
(四)给娃娃排队
  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
  师: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瞧,娃娃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排排队。我呢要从红旗开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时候要从矮到高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四个娃娃、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娃娃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两个娃娃,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娃娃放进篮子里,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把这两个娃娃也排进去。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中增加了社会领域的内容: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意识。这主要针对我班部分幼儿缺乏合作意识的问题而提出。另外,知识的难度有所提高,表现在:让幼儿不仅发现规律并按规律延伸序列,不仅尝试自己设计规律,还要用“多种方式”表现规律。“多种方式”,其实是把艺术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渗透到数学活动中。结果表明,这样的目标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所有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除个别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稍滞后及少数幼儿合作意识弱以外,其余幼儿均能达到目标。

第24篇、中班数学彩虹糖果屋教案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运用各种感官感知5以内的数量,提高幼儿点数、计数、匹配等数学操作能力。
  2、训练幼儿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提高手的灵活性、协调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糖(幼儿每人15颗)、小篮子20只、保鲜袋幼儿每人5只(里面装有数量为1-5的点卡),数字卡片1—5。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参观彩虹糖果屋,通过自己的感官,调动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好,欢迎你们参观彩虹糖果屋,我是彩虹姐姐。我们糖果屋的糖果多不多啊?你们可以用鼻子凑上去闻一闻,都有什么味道?你们喜欢糖吗?好,那我们先来玩一个糖果小游戏。
  二、 猜糖、夹糖游戏1、猜糖:
  看看我的手里有糖吗?(没有)请你闭上眼睛,我要变糖了。(教师拿一粒糖放在手心里后)好,把睁开眼睛,请你猜一猜我的手里有几粒糖?你们可以在1、2、 3、4、5这5个数里猜一个数)。(幼儿猜对后请全体幼儿都拿出和教师一样多的糖)(把糖送给猜对的那位小朋友。)(幼儿游戏数次)2、手指夹糖:
  来,把手做成夹子(幼儿用两只手指头做“剪刀”状),伸到篮子里去夹一夹糖,能夹住吗?好,下面,我们来玩夹糖游戏,我来数“1、2、3”,你来把糖一粒粒夹到桌子上,彩虹姐姐数到“3”你马上停下来,然后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准备好了吗?好,开始------停!数一数,你夹了几粒糖?(幼儿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提问:谁也夹了X粒糖?;站起来去数一数别的小朋友的糖,找一找谁的糖和你一样多?)(幼儿玩夹糖游戏3-4次,每次停让幼儿先自己点数,并讲述结果“我夹了X粒糖一边操作一边讲述。”教师每次都要改变数数的速度)三、装糖游戏:
  (目的是通过幼儿积极的、主动的操作,让幼儿将圆点与实物(糖)正确匹配起来,提高幼儿匹配能力,并为今后学习数物匹配打下基础。)请小朋友把椅子下面的小篮子拿起来。篮子里是什么呀?抓住袋袋的口,把塑料袋倒过来,数一数有几只塑料袋?(幼儿点数塑料袋一共5只),每只塑料袋里都有一张圆点卡片,等一下请小朋友来装糖,先数数口袋里的卡片上有几个圆点,然后往口袋里装和圆点一样多的糖,听清楚了吗?
  幼儿装糖,教师观察与指导)。
  四、买糖、品糖游戏:
  教师扮演彩虹姐姐买糖,幼儿卖糖。幼儿检查糖装得是否正确,再次点数5以内的数量,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可以反复进行,每一名幼儿都要买糖并数出数量,数对的奖励一块糖果,尽量帮住能力较差的幼儿完成得到奖励,使孩子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第25篇、中班数学公开课小狗造新房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区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尝试用组合图形的方法拼搭房子。
  2、能在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添画,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培养幼儿帮助小动物的情感。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教学准备:
  玩具小猪一只,各类正方形、长方形、半圆形、三角形模板及固体胶、白纸、油画棒每组若干,教师示范用具一套,课前观察各种房子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以故事情节导入:“呼呼呼”一阵大风把两只小狗家的房子给吹倒了,那怎么办呢?引导想办法:造一间既漂亮又牢固的房子。
  2、引发观察兴趣:你们看,小猪找到了什么?
  二、拼拼贴贴,创造房子1、观察认识材料1)小狗找到了哪些形状的材料?(出示四种形状模板)2)分别辨认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让我们试试用这些材料能不能造出新房子:老师示范模板拼搭新房,并启发幼儿来尝试设计不同的造型,一起来想想如何来添置窗、烟囱和门。
  三、激发创作,共同参与(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多造新房。
  (2)启发幼儿寻找可以做烟囱、门、窗的图形。
  四、欣赏活动请幼儿相互欣赏拼搭的房子,激发下次活动的兴趣。结束语:“小狗很高兴,请你们一起到外面玩玩吧!”
  教学反思:
  小班后期的幼儿已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将这些图形的组合起来拼搭还尝试得不多,经常可以看见孩子们用积木积塑塑造房子的形象,所以这一内容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不陌生的。为激起幼儿的兴趣,我采用“小狗造新房”的故事情景,鼓励幼儿帮助小动物,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来拼搭房子的平面造型,并尝试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添置烟囱、窗、门等,发展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创造力。在引导幼儿讨论的时候,注重孩子们的想法,示范后故意不添置门窗,而是请幼儿观察,发现问题,一同来解决;又如有幼儿想到“门上还有一个把手”,当即就对他表示了肯定,并引导幼儿考虑可以用添画的方法;活动指导时也尽量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进行拼搭、添画。总的说来,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兴致都十分高,在拼贴作画中体验了动手乐趣,目标基本完成。
 

第26篇、中班数学公开课花儿与蝴蝶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花儿与蝴蝶
活动设计:
       花儿与蝴蝶
设计说明: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字,孩子们对数字也有着浓厚的兴趣,由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的欠缺,因此对数序以及相邻两数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不熟练,而相邻数的学习可以使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本节活动主要是使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合作,表演,游戏等活动,生动地学习相邻数,在玩中学,进一步认识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使孩子们同过观察,比较,表演,游戏等活动认识1——9各数的相邻数。
  2、通过学习相邻数,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
  3、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表演的乐趣,对美的欣赏,对数的兴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录音机,磁带,有打雷声、下雨声的音乐。
  4、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活动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铺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给每个小朋友脸上贴一个数字(1——9),进入数字王国,T型舞台前面的地上坐下来。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 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 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1、交代游戏规则:大家一起随音乐自由表演,蝴蝶到处飞舞,唱到一半的时候,每只蝴蝶做一个花心,身上的数字和花心的数字是相邻数的小朋友,数字娃娃就做花瓣,手牵手把花心围起来。音乐完了,就从头再玩。
  2、大家玩游戏。
七、结束。
  1、放打雷的音乐。
  师:呀,要下雨了,我们到蘑菇下躲雨吧。免的挤在一起,你身上的数字和蘑菇上的数字是相邻数,你就进去躲。
  2、大家都躲在蘑菇的下面。(放下雨的音乐声)。
  3、关掉音乐。
  师:看,雨停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蝴蝶、数字娃娃再见吧!
  4、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蝴蝶说再见,自由走出数字王国。
活动分析:
  本节活动能够把科学、艺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有利于实施主体性教育的环境,并且能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去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学反思:
        在优美乐曲的熏陶下,孩子们大胆用自己想象的动作表现蝴蝶飞、蝴蝶闻花香等不同情景下的动态,孩子们将两种角色表现的非常准确,两两合作比较融洽,也很开心。但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上,不够准确。

第27篇、中班数学教案按规律排序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通过观察、推理发现物品、图形或数字的排序规律。
  2、 能按照已有规律继续排序。
  3、 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之愿意并喜欢参加数学活动 。
  4、 了解排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学习将排序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5、 初步了解按规律排序的小技巧。
  6、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发现并按规律进行排序。
  2、 自己创造规律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 材料准备:动物图片若干,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卡若干。
  2、 经验准备:认识几种平面图形。
活动过程
  一、 找一找
  今天大森林里开联欢会,许多小动物都来参加,我们也去看看吧!
  问题: (1)大森林里真热闹,谁来参加联欢会?
  (2)它们排队有规律吗?什么规律?
二、排一排
  1、有些小动物来晚了,我们来按照规律给它们排好队吧。
  2、引导幼儿排列出”ABCABCABC” “AABBAABB” “AABAABAAB”“ AABCAABC”等不同模式。
三、 说一说
  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是有规律的?(桌子、椅子、衣服的花纹)
四、 摆一摆
  1、 操作材料练习
  问题:(1)你能看出来这些图形(数字)是怎样排列的吗?
  (2)你来试试接着往下排吧?
  (3)说说你是怎样排的?
  2、我们看了许多排列图案,你能不能用手中的材料排出一些图案,然后让自己的伙伴接着往下排?
  五、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和经验。
六、谈谈排序跟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的操作为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活动过程首先让幼儿找到小动物的排队规律,然后让孩子排一排,说一说身边什么是有规律的,最后让孩子们摆一摆,让孩子们在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活动的目的基本达到,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按规律排序。活动的过程能兼顾全体幼儿的需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有成功和进步的体验。
  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是“摆一摆”,在此环节幼儿可以自己动手把想的规律摆出来,体现了手脑互动,然后说出自己是按照什么规律摆的,在说时注意要说完整话,用“我是按照……规律排序的”句式完成。最后请小伙伴接着自己的作品往下排,小朋友来做小老师检查是否正确。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是缺少小组活动,下次设计时加小组活动,让小朋友们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

第28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用眼看一看、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幼儿小朋友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幼儿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教  学 准  备:
  实物若干。图片、天平秤教 学 重 点:
  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 学 步 骤:
  一、创设情境师:星期天,动物乐园可热闹了,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1、动物乐园来了哪些小动物?它们都在干什么?(噢,有马、大象、小兔,还有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呢!)2、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轻重。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1、看一看,比一比(1)在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你还知道谁轻谁重呢?课件出示几种动物比轻重?
  (2)你们又是怎么知道它们的轻重的呢?
  2、掂一掂,比一比(1)数学书和文具盒你们能看出它们谁轻谁重吗?(你们都认为不能用眼睛看出来)那么,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呢?
  (2)幼儿操作,掂一掂。(现在请一幼儿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数学书和文具盒的轻重,以及其它你感兴趣的物体的轻重)(4)有幼儿说,他反复掂了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它们的轻重不是很明确,你们想一想,该怎么办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秤这种工具称一称,现在,我们用天平这种秤称一称。
  3、称一称,比一比(1)教师示范称一称,课件出示称苹果和梨的图画。问:谁轻谁重呢?你怎么看出来的?(很多同学都看出来了,放苹果的这边矮,说明苹果重,放梨的这边高,说明梨轻。而且,有的同学还发现,天平秤的指针会偏向重的那边呢,可见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2)幼儿操作,秤物体,比轻重。(现在你们可以自己来称一称,比一比轻重。
  四、总结:
  师:小朋友们回顾一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一般用哪些方法?在哪种情况下用哪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活动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省领域中下《比较轻重》。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幼儿的实践体验为主线,通过体验生成,方法引入,推理,来展示幼儿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使幼儿获得数学思考的方法。由此我设计了:情境中体验、活动中探索、操作中提升这三个环节来构架起本课的教学过程。
情境中体验:老师和幼儿抱一抱比较轻重,一个生活化人情化的真实情境导入让全班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孩子们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小孩比大人轻,大人比小孩重。”’孩子马上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找到了问题的关键。至此,至此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玩比轻重的游戏。’
活动中探索比较物体的轻重的多种方法:
(1)先出示两个袋子, “雷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个袋子,小朋友猜猜,这两个袋子哪个轻?哪个重?”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此时认知矛盾的设计,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单用眼睛看经验估计这样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准确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这时请孩子将带着提进来,这时孩子发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准确,这时你可以用手提一提,大袋子比小袋子轻,小袋子比大袋子重。
(2)再出示大小差不多的苹果和梨子各一个,“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和一个梨”你能猜出它们谁轻谁重吗?这时单用眼睛看估计轻重的判断方式已经不够用了,必须要想出另外一种解决办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一个孩子左手拿苹果和右手梨在手上掂一掂时,其他的孩子开始了关注开始了模仿,“人类文明不断向前推进源动力来自模仿与创新”我想我的孩子们已经成功的迈出了第一步!尽管如此,可是问题还是出现了,一部分孩子的说苹果比较重,一部分说梨比较重,矛盾再一次出现。“小朋友,你们除了用手掂一掂还能想到其他办法吗?”天平——这个测量物体质量的计量工具被顺理成章的引入了课堂,当我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时,答案昭然若揭。此时的孩子已然体会到,当我们无法用双手很准确的感受出轻重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从而完成预设目标中的通过实践,让孩子体验具体比较轻重的方法。
操作中提升:我为幼儿提供了三组操作材料,第一组:乒乓球和实心球,第二组:花片和积木,第三组:实心球和绿球,请小朋友比一比它们谁重,谁轻?并说出你是用什么方法判断的?让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接下来比较和讨论这三个物体轻重,初步理解轻重的相对性,并进行3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最后延伸活动进行5个物体重量的正、逆排序练习。
在整个活动中我极力引导孩子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质疑,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幼儿正处在好奇又好动的年龄,课中我极力鼓励他们多动手,多表达,多思考,引导幼儿利用生活和游戏的实际情景感知和理解事物的轻重特征,并用相应的词语描述。我认为本次活动的不足是活动时间较长,下次活动各环节应更紧凑。

第29篇、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能用自然物正确地测量线段及图形边的长度,并比较长短。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1、两名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运动员跳出的线段长度是2的倍数),2厘米长的短棒若干。
  2、幼儿用书,形针若干,小木棒若干。
  3、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1、学习测量的方法。
  提问:图上的运动员在干什么?我们来做小裁判,评一评他们谁跳得远?(启发幼儿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测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线段一一排列,使小棒头尾相接,没有空隙。在线段下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请一位幼儿上来,分别尝试测量另外一个运动员跳的线段的长度,教师帮助幼儿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比一比谁跳得远,并说一说为什么。
  2、讨论并尝试测量另一幅图。(方法同测量图一)
  3、幼儿用小棒或回形针测量幼儿用书上运动员跳高、跳远、投掷的线段长度,并给跳得远、投得远、跑得高的那名运动员贴上小红花。
 教学反思
  一环又一环的情境创设抓住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兴趣中学会了能按从大到小排序或从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学。
  本节课幼儿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儿有的操作没能完成,这需要教师课下帮助幼儿完成,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第30篇、中班数学学习5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愉快地参加数学操作游戏,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能正确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图片5张: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贴有双面胶),画有5节车厢的火车的图卡。
活动过程及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用手指不同的楼房层数,让幼儿说一说分别是第几层。)
  2、教师帮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请幼儿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小朋友帮小动物分房子(教师将小动物图片取下后,请个别幼儿上前重新为小动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说一说什么小动物住在第几层。
  4、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5、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能按给出的序数词找到它所表示的相应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车:小动物们要出去旅游了,我们一起送小动物上火车好吗?
  --教师说出每个小动物的位置,幼儿为小动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说一说哪个小动物坐的第几节车厢。(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小动物换车厢,换好后再说一说小动物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戏"排队"。
  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 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 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 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 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 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第31篇、中班数学优质课小动物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将两种实物进行A-或AA-B的方式排序,并能讲述排列的规律。
2.初步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地排序,喜欢排序活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蝴蝶、蜜蜂磁性教具。
2.每个幼儿一份动物图片学具。
活动过程:
1.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A-B方式的排序规律,为动物排队。
(1)出示图,教师:蝴蝶和蜜蜂出来排队了,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怎么排队的?
(引导幼儿说出谁站在前面,谁站后面的A―B的排序规律)
(2)师:谁能来接着排啊?
(幼儿操作)
2.学习A-或AA-B排序的规律为动物对应排队。
(1)(出示A--A-形式排序)让幼儿感知并发现规律,引导幼儿用语言说出排序的规律。
师:谁排在前面,有几只?谁排在后面,又有几只呢?它后面是谁啊,有几只?
(2)与A-B对齐排,并引导幼儿比较
(点数1,2)
(3)让幼儿接着排
3.启发幼儿想出另一种排序方式。
(1)(请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上来操作)
师:小蝴蝶和小蜜蜂还想用一种新的方法排队,谁来帮帮它们啊,还能怎么排呢?
(2)教师小结,“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并引导幼儿与AA-B的规律比较。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
(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教师:大家看看现在又是怎么排的啦?
(让幼儿发现并说出规律)
(3)请幼儿接着排。
4.幼儿操作学具,教师指导。
师:碟子里的小动物也要按照刚才的排队方法排队,每一队从小红旗开始,你们去帮助小动物们正确的排队,好吗?
5.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32篇、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按规律排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胶水
  2、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1、老师:"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想)
  "好,我么一起来看,是什么礼物?"
  ①出示一个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一饰物,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
  ②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
  "好看吗?这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颜色的图形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红旗: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③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哇!也是漂亮的头饰。但是它还没做完,图形国王请你们来帮忙呢!你们愿意吗?"
  ①小红旗:黄三角形 蓝圆形 黄三角形 蓝圆形……
  ②小红旗:黄圆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黄圆形 绿三角形绿三角形……
  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排队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动:(装饰头饰)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一张请柬)
  "上面写得是什么?我来读一下。"老师读请柬,"小朋友今天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每个小朋友要按照图形有规律的装饰自己的头饰。戴上头饰才能进去参加舞会。"
  "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舞会吗?"(想)
  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好,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
  4、幼儿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③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
  6、老师:"好,舞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第33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有趣的小东西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活动《有趣的小东西》来自我班国庆节后--11月底开展的主题活动《秋天多么美》。在广西区编教材中秋天主题可选择的内容很多,有“昆虫音乐会”,“有趣的螃蟹”、“雁南飞”等。经过仔细的阅读和分析教材后,我感觉大雁这一北方常见的鸟类,我们南宁市的孩子极少见到。活动不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就很难激发,因此我放弃了这一小主题。如果只选择昆虫来开展,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又不能讲得太深,局限了主题发展生成的空间。而螃蟹是南方小朋友常见又喜欢的秋天小生物,在南方,秋季的螃蟹是最肥壮的,螃蟹有怪异的体态、独特的行走姿势,加之肥美可口,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小主题活动--《可爱的小东西》,昆虫是小小的、可爱的、有趣的小东西,螃蟹是小东西,小动物也是可爱的小东西,简单的一句话,可以包罗较多的点开展活动,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探索、发现的空间。这样的活动安排既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又切实可行的,还注重了本地区的地域特色,是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原则的。
  我们班的幼儿好奇心、探究欲望强烈,对所接触的新事物有尝试的愿望。有一定的求异思维,但创造力不算强。幼儿观察力的特点,仍属于具体而不是整体的,零星而不全面的。所以,他们还不会有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的特征,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现代课程整合的原则,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统一的基础上,将知识课程与情意课程整合,将游戏、教学、娱乐等活动相互配合,把对幼儿的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而不是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活动本身的乐趣,积极参与,展示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了观察、操作、表达与表演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创造力思维活动的发展及提高幼儿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这是活动的根本目的。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体会探索的乐趣,激发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点数的能力和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3.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大胆尝试,用语言、艺术等形式表达自己获取的知识经验和想法。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有关昆虫、动物等小东西的一些常识。
  2.教材的准备:
  A.较大的螃蟹两、三只B.图画纸、彩笔C.录音机、伴奏带D.昆虫、动物的图片、头饰、标本E.数字卡片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教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东西交上了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2.出示螃蟹,让幼儿认识新的小东西,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地与螃蟹“交朋友”,观察螃蟹怪异的体态,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等探索活动感知螃蟹的特征和习性。(重点在数一数有几只螃蟹、每只螃蟹有几只脚。)4.模仿螃蟹独特的行走姿态,在探索活动中随着音乐艺术地再现小螃蟹的动态特征。
  5.让幼儿自由观察,比较一下螃蟹的脚和小朋友知道的其他小东西的脚有什么不同。
  6.延伸活动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观察活动,对几只脚的小东西进行简单的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在活动中一边指导,一边寻找幼儿新的兴趣点。
  五、活动建议1.为了安全,螃蟹可用绳子绑住蟹壳,方便教幼儿观察。
  2.活动建议采取分组的形式,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有利于教师指导,帮助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充分发展。
  3.有条件的话可提供一些活的昆虫和小动物给幼儿观察。、
活动反思:
《有趣的小东西》活动实质是一个促进幼儿语言、艺术、认知和情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活动。活动选材投幼儿所好,把握住幼儿喜欢“小东西”的兴趣点,给幼儿提供探索与发现的平台。组织活动的过程坚持《纲要》中所提出的在教育与发展之间“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原则。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使幼儿尽情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第34篇、中班数学感知图形的特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感知形状的主要特征。
  2、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标记,并学习按照图形标记制作相应的形状。
  3、能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书面整洁,乐意边操作边讲述。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饼干(均未拆封)若干。
  2、三只毛绒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胸口有一个形状标记。
  3、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图片。
  4、幼儿用书(P10—11)人手一册5、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印章(或小图片),颜料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饼干的形状,了解形状的主要特征。
  1、出示饼干,请幼儿说说:这是什么?它有哪些形状?你喜欢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教师(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折叠图形,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图形的特征呢感,使幼儿知道:圆形是圆圆的,没有尖尖的角;正方形有四个一样大的角,一样长的边;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
  二、认识形状标记,给小动物送饼干。
  1、教师(出示三只小动物):三只小动物也想吃饼干,你知道它想吃什么形状的饼干?
  2、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推测每个小动物喜欢吃的饼干形状。
  3、请幼儿给小动物送饼干,鼓励幼儿边送边讲述:“小动物,送给你XX形状的饼干。”
  三、操作活动:制作饼干。
  1、引导幼儿打开并阅读幼儿用书,理解操作要求后,取出印章,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身上的形状标记,在小动物的旁边印制出相应形状的饼干送给小动物,提醒幼儿在指定的地方印图形,注意保持书面整洁,鼓励幼儿边印饼干边说:“XX给你XX形状的饼干。”
  2、观察幼儿用书上面各种形状的彩色饼干,启发幼儿帮小动物划线给彩色饼干找家。
  四、交流评价活动。
  1、师幼共同检查小动物面前盘子里的饼干是否正确。
  2、表扬操作正确的幼儿,以及边做边讲述的幼儿。  活动中的操作饼干我改为用墙塑纸剪的各种形状做饼干进行。
  活动反思:
  按以往的教学经验,幼儿对图形的认识,他们会区别出外形,但难点是在特征的把握上。比如这次正方形的认识重点和难点就是在感知它的四条边一样长和四个角一样大。为了让他们明白正方形的“四”上,我让他们与三角形相比,并在示范纸的四个角上贴不同颜色的自贴纸,这样幼儿看得更清楚。
 

第35篇、中班数学公开课复习7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6、7,感知4、5、6、7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2、学习按一定数量操作,能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2、学具:印章、牙签、雪花片、珠子、皱纹纸、小盒、穿珠线、橡皮泥做的蛋糕、卡纸等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放课件,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动物,请看它们是谁?请你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今天这4只小动物一起过生日,你知道它们都过几岁生日吗?
  (2)分别出示每个小动物过生日的画面,引导幼儿通过点数蜡烛,了解小动物的岁数,认识数字4、5、6、7,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数的意义。
  2、制作生日礼物。
  (1)"小朋友,咱们都知道小动物过几岁生日了,你看,他们只有生日蛋糕,你们想不想送给它们生日礼物?"让幼儿说出想给谁送礼物,送给它的礼物数量应和小动物的岁数相等。
  (2)教师介绍现有材料,引导幼儿说说能做成哪些礼物?
  (3)介绍小动物的礼盒。
  (4)交代制作生日礼物的要求:你想给哪个小动物送礼物,用的材料数必须和这个小动物的岁数一样多;每一组必须给每个小动物做一种礼物;选择材料之前,小朋友之间要互相谦让,不能争抢;做礼物时,小朋友要保持安静,快速地做礼物;做完礼物小朋友之间可以互相检查数量对不对;每组做完后,要把礼物送到每个小动物的礼盒里。
  (5)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内容,教师观察幼儿活动并进行个别指导。
  3、给小动物送礼物。让幼儿分组把礼物送到礼盒里。
  4、师幼一起检查幼儿送的礼物是否正确。
  5、师:"咱们一起把礼盒给小动物送回家吧。"引导幼儿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6、7 这三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教学软件,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第36篇、中班数学学习7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感知7的组成
2初步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教具:每名幼儿人手一份数量为7的棋子,记录纸,数字粘贴,
活动过程:一 设计情景:“有一只小猪做事不专心,有一天妈妈确定考考小猪,让小猪分一分7能分成几种小猪低下头难为情的说妈妈我不会”请幼儿来帮助
二 幼儿动手操作:分棋子
边分边记录
三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请幼儿来说一说是怎样分的,教师在黑板上记录(记录时要找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是有规律的,一种是无规律的)请幼儿对比一下,哪种方法更容易记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感知数的分合有序性
四 幼和相互检查并改正记录纸上的错误,改过后自已奖力自已数字粘贴,贴于胸前
游戏:找朋友。
玩法:跟椐胸前的数字粘贴进游戏,要求两个好朋友胸前的数字合起来是7
活动反思
经过之前对数学数字的练习,我班的幼儿对数字组合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开始,我们对5、6的组成进行了复习,这样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先做了一个简单的铺垫,对幼儿接下来的学习也打下了基础,让幼儿在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更轻松。
本课活动完成后,幼儿对7之内数字组合还是有了一定的掌握,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第37篇、中班数学玩具有多少教案反思

目标
  1、正确感知6、7的数量,认识数字6和7。
  2、能清楚的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准备教具
  :玩具图片(汽车、兔子、娃娃、图书),6、7的数卡各两张。
  学具:印有数字的操作卡片,彩色皱纹纸,糨糊,动物印章,幼儿用书3――7的操作卡片,21页,数字印章,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1,引导幼儿按物体名称分类。
  教师出示玩具卡片,幼儿给玩具分类,分完以后数一数。
  2、引导幼儿认识数字6和7。
  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各种玩具的数量。理解7的实际意义。
  3、小组活动。
  第一组:看数字贴纸球第二组:看数字印点子。
  第三组:看数字印小动物。
  第四组:给数卡排队。排好后送回形针。
  第五、六组:看图印数字,画点子或画短竖线。
  三,集体进行评价教师展示幼儿作业,引导幼儿集体检查数字与物品数量是否一致。
活动反思:
1.由于为孩子们预先准备了数量颜色不均等的九盘实物玩具,带给孩子们的是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和快捷的数数速度。
2.对实物进行按群数数时,"2个2个"地数幼儿比较容易掌握;"5个5个"地数,对于幼儿 较难掌握。但只要掌握规律多练,数数时还是比较容易的,如:2、4、6、8、10、12、14、16、18、20;或5、10、15、20、25、30……3.下次作业时需改进: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学习"按群圈数",这样数起来更清楚。

第38篇、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梯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梯形,能按图形特征进行归类。
2.探索用不同形状的纸变出梯形的多种方法。
3.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教学挂图(一)中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和等腰梯形各一个,不同大小的四边形和等腰梯形。
2.学具:幼儿用书第14页《认识梯形》的操作材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纸,剪刀、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梯形。
1. 教师提供各种各样的图形,让幼儿进行分类,并说出图形名称。
教师:这里有几个图形,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教师:梯形和长方形相比,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3.教师在幼儿讲述时,可将长方形和梯形重叠起来,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然后请幼儿回答。
教师:梯形有两条平平的边,还是两条斜斜的边?
(二)运用已知经验正确判断图形。
1.教师出示倒放、斜放的梯形和四边形,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这里有没有梯形?哪一个是梯形?你从哪里看出它是梯形的?哪个图形不是梯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从哪里看出它不是梯形的?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刚才得出的经验进行判断。
(三)幼儿操作。
1.教师:今天我们要玩“变梯形”的游戏。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形状的纸,请小朋友们看看有哪些形状的纸,我们要把这些形状的纸变成梯形的纸。用什么方法来变呢?
2.教师:小朋友可以拿一张图形纸先折一折,让它变成梯形后再沿着折痕把多余的部分剪掉,变完之后还要将你变梯形的方法记录在相应的图形标记上。变一次记一次,看看谁变的方法多。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你是怎么做的?怎样记录的?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方法?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数学区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索如何用各种小图形拼成梯形。
活动反思:
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39篇、中班数学填一填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4+2=62+4=66-4=2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7+3=103+7=1010-7=3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7+3=10
  苹果是7个梨了是3个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4+2=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10-3=7
  水果有10个苹果有3个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64=26-2=4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45+()=7()+2=5()+6=10
  7-()=3()-2=85-()=1()-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第40篇、中班数学活动饮料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点数15以物体的数量,分享不同的数数方法。
  2、理解并遵守规则,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饮料60瓶(矿泉水、酸奶)、0-9数字卡片若干、不同形状的整理箱四只。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提问:有些什么饮料?
  小结:饮料的品种不同,装饮料的瓶子也不相同。
二、玩玩游戏:开商店。
  1、玩法与规则。
  玩法: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开商店”的游戏!这里有6个饮料店,每个饮料店需要2个营业员。饮料仓库里有很多饮料,营业员听到口令到饮料仓库来进货,每次每人取1瓶,送回商店后再去仓库进货,听到“时间到”的口令马上回到饮料店。
  规则:听到口令出发取饮料,听到“时间到”马上回到饮料店;每次每人取1瓶饮料。
  提问:听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
  2、第一次游戏:取饮料。
  重点关注:
  (1)幼儿理解并遵守规则的情况(是否每次每人取一瓶;是否根据口令游戏)
  (2)幼儿数饮料的各种方法
  游戏后分享
  提问:饮料店进了“几瓶饮料”?哪家取的饮料多,哪家取的饮料少?
  小结:当饮料的数量很少的时候,眼睛一看就知道;饮料数量很多的时候,排列整齐能帮我们数清楚。
  3、第二次游戏:交换饮料
  提问:什么叫交换?
  玩法规则同第一次游戏
  重点关注:
  (1)幼儿交换饮料的情况
  (2)幼儿数交换后饮料的方法,并放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重点分享:
  提问:饮料店的饮料有什么变化?饮料的数量有变化吗?
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第41篇、中班数学优质课有趣的小东西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活动《有趣的小东西》来自我班国庆节后--11月底开展的主题活动《秋天多么美》。在广西区编教材中秋天主题可选择的内容很多,有“昆虫音乐会”,“有趣的螃蟹”、“雁南飞”等。经过仔细的阅读和分析教材后,我感觉大雁这一北方常见的鸟类,我们南宁市的孩子极少见到。活动不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础,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就很难激发,因此我放弃了这一小主题。如果只选择昆虫来开展,中班孩子的认知特点又不能讲得太深,局限了主题发展生成的空间。而螃蟹是南方小朋友常见又喜欢的秋天小生物,在南方,秋季的螃蟹是最肥壮的,螃蟹有怪异的体态、独特的行走姿势,加之肥美可口,幼儿非常感兴趣,抓住幼儿的兴趣点生成了小主题活动--《可爱的小东西》,昆虫是小小的、可爱的、有趣的小东西,螃蟹是小东西,小动物也是可爱的小东西,简单的一句话,可以包罗较多的点开展活动,可以给孩子提供更多探索、发现的空间。这样的活动安排既符合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又切实可行的,还注重了本地区的地域特色,是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求“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的原则的。
我们班的幼儿好奇心、探究欲望强烈,对所接触的新事物有尝试的愿望。有一定的求异思维,但创造力不算强。幼儿观察力的特点,仍属于具体而不是整体的,零星而不全面的。所以,他们还不会有序地,细致地观察事物的特征,因此我设计的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强调现代课程整合的原则,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三者统一的基础上,将知识课程与情意课程整合,将游戏、教学、娱乐等活动相互配合,把对幼儿的情感、认知、行为、能力的培养统一起来,以幼儿积极体验为中心,  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对活动的过程感兴趣,而不是对活动的结果感兴趣。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充分感受活动本身的乐趣,积极参与,展示自我,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促进了观察、操作、表达与表演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创造力思维活动的发展及提高幼儿参与创造性活动的兴趣。这是活动的根本目的。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体会探索的乐趣,激发幼儿表现力和创造力。
2.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点数的能力和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3.鼓励幼儿发挥创造力,大胆尝试,用语言、艺术等形式表达自己获取的知识经验和想法。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丰富幼儿有关昆虫、动物等小东西的一些常识。
2.教材的准备:
A.较大的螃蟹两、三只
B.图画纸、彩笔
C.录音机、伴奏带
D.昆虫、动物的图片、头饰、标本
E.数字卡片
四、活动过程:
1.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中,教师:小朋友们,在美丽的秋天里我们和许多可爱的小东西交上了朋友,你们还记得它们是谁吗?(让幼儿回忆已有的知识经验。)
2.出示螃蟹,让幼儿认识新的小东西,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地与螃蟹“交朋友”,观察螃蟹怪异的体态,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等探索活动感知螃蟹的特征和习性。(重点在数一数有几只螃蟹、每只螃蟹有几只脚。)
4.模仿螃蟹独特的行走姿态,在探索活动中随着音乐艺术地再现小螃蟹的动态特征。
5.让幼儿自由观察,比较一下螃蟹的脚和小朋友知道的其他小东西的脚有什么不同。
6.延伸活动
幼儿自主选择进行观察活动,对几只脚的小东西进行简单的分类,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教师在活动中一边指导,一边寻找幼儿新的兴趣点。
五、活动建议
1.为了安全,螃蟹可用绳子绑住蟹壳,方便教幼儿观察。
2.活动建议采取分组的形式,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有利于教师指导,帮助不同需要和不同层次的幼儿充分发展。
3.有条件的话可提供一些活的昆虫和小动物给幼儿观察。
六、活动记录与反思
《有趣的小东西》活动实质是一个促进幼儿语言、艺术、认知和情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活动。活动选材投幼儿所好,把握住幼儿喜欢“小东西”的兴趣点,给幼儿提供探索与发现的平台。组织活动的过程坚持《纲要》中所提出的在教育与发展之间“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原则。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使幼儿尽情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一开始请出螃蟹让孩子们“交朋友”时,孩子们的反应是兴奋而又带着害怕的。虽然螃蟹是小朋友们经常看到的,但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对孩子来说还是第一次。孩子们一边高兴地尖叫着,一边吓得往后躲,设计活动时我并没有预料到的会有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时我没有端着老师的架子教训那些尖叫的小朋友,而是笑着说:“你们叫什么呀!会把小螃蟹吓坏的,小螃蟹想和大家做朋友,只要你不碰它的大钳子,它就不会伤害你,愿意和你交朋友的”。简单的几句话,消除了孩子害怕的心理,孩子们不再尖叫了,小心翼翼地走近了螃蟹。这时,我让孩子们自己牵着绳子看螃蟹走路,与螃蟹“交朋友”,一边观察,一边让孩子们议论和模仿,再自然、巧妙的把小朋友的观察结果编成一首趣怪的儿歌--“一只螃蟹这么大呀,八只脚呀爬呀爬,两支钳子像剪刀,咔嚓咔嚓真吓人!”简练的几句话勾画出螃蟹趣怪的外形特征,让幼儿感受到了中国语言的形象性。这一环节中,我又自然的渗透了认知领域中的数学,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寻找儿歌中出现的数字。轻松、欢快的气氛,激起了    <BR><P></P>幼儿的表演欲望,伴着活泼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模仿起螃蟹独特的行走姿态,这样又巧妙地整合了音乐技能。活动的过程安排精巧,孩子们完全是在一种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我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幼儿不仅在教师的组织下学习,而且也是在自己的兴趣下组织自己探索的学习。
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对几只脚的小东西进行分类、记录。这一设想来自小主题活动“益虫与害虫”中,孩子们对不同昆虫的小脚丫产生了兴趣,我让孩子们点数时又让孩子们进行数字配对的操作认知活动。会写数字的孩子自己数清楚后就直接写上了数字,不会写数字的小朋友有的也聪明的把小数字卡片放在旁边。孩子们到底还有什么方法来记录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呢?这一要求对中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在设计《有趣的小东西》这个活动时,就不断地思考如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让孩子们进行积极的探索。果然,孩子们又有更多的惊喜送给我:陈澳小朋友在记录牛有四条腿时,他不会画牛,但是他画了一个牛角来表示;寻思淇小朋友干脆就拿着小动物的头饰印在画纸上,我有意放在桌子上的放大镜,没有人提醒,就有孩子拿起来观察小昆虫标本;没有脚的“小东西”,经过幼儿自己的发现探索后找出了“鱼”、“蛇”等,他们会在旁边用数字“0”来表示。
教师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想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可以使表象活跃起来,调动幼儿的表象,丰富想象内容。如果缺乏生动、浅显的语言描述或提示,幼儿的再造相象就不能充分展开。组织活动启发幼儿时,我注意运用开放性提问,利用生动性、浅显而有趣的语言提示,激发幼儿想象兴趣。在幼儿记录的时候我一边指导,一边寻找幼儿新的兴趣点。天宁小朋友画了一个维妙维俏的小猫,我问他:小猫有几只脚?我以为他会用肯定的答案告诉我:四只脚。谁知道,他回答“我不知道”,哎呀,我没有准备小猫的实物、标本、仿真玩具和图片,如果直接告诉他,怎么能达到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呢?周围还围观了许多幼教同行看着我怎么解决呢?情急之下,我发现他的旁边有一个牛的玩具,灵机一动,对孩子说:“黄教师仔细观察过了,小猫的脚和小牛的脚是一样的,请你想想怎样才能知道小猫有几只脚呢?”在我的启发下,孩子很快找到了答案。提问方式的不同,就会有极为不同的效果,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孩子更广东阔的思考空间,诱导孩子积极尝试探索。孩子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自主探索的答案。幼儿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孩子是最开心的。他的探究欲望才会更强烈。
活动后最大的感触是,深深感受到自身对知识获取的强烈需要。因为幼儿在通过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活动进行时,观摩的老师问一个孩子:有没有一只脚的动物。孩子很聪明,他回答:我知道的还没有。确实是一只脚的动物大家都没有见过,要是见过的一只脚的动物一般都是生病的。那位老师又问他:你想知道什么是一只脚的,请你去问黄老师,她把问题丢给了我,我是这样回答的:一只脚的小东西是有的,请你去找一找,看一看、问问爸爸、妈妈,再回来告诉大家好吗?其实,一只脚的小东西,动物中没有,植物中有,现在时兴吃的健康食品--“蘑菇”不就是吗?
活动过程是一个让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活动真正引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引发了幼儿自主操作、探究和体验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并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这是一次由语言、艺术、观察、实践等几方面交叉、综合来完成教学活动。对于一个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    <BR><P></P>子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活动。也许孩子最终探索没有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如何去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七、活动点评:
教师对教育资源的运用上有她的独到之处,能注意开发和利用那些可利用的教育因素为幼儿教育服务。较好地掌握了幼儿园课程整合性原则,即活动目标、内容、手段、组织形式等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益。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幼儿乐活动过程,同时幼儿在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有一定的敏感性,对有关的知识及时地更新,对有关的信息、资料及时地收集,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和探究欲望,给予相应的信息反馈。对幼儿的行为、语言能灵活、及时的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幼儿适度的回应,作为组织者,能让幼儿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为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快乐的情感沟通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这些无不体现了组织者的教育思想已由陈旧的老师带着幼儿活动、老师教幼儿学习向引导幼儿自由、自主 活动的转变;由传统的老师是权威、课堂严肃的教育观念向与幼儿平等相处、给幼儿充分的自主、轻松的气氛中探索学习的观念转变。教师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对新《纲要》的理解。善于吸取新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创新且富有实效。
 反思
  《有趣的小东西》活动实质是一个促进幼儿语言、艺术、认知和情感发展为目标的综合活动。活动选材投幼儿所好,把握住幼儿喜欢“小东西”的兴趣点,给幼儿提供探索与发现的平台。组织活动的过程坚持《纲要》中所提出的在教育与发展之间“既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点,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的原则。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人,我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他们的同伴朋友,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亲切的氛围,使幼儿尽情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达到了活动的预期效果。
  一开始请出螃蟹让孩子们“交朋友”时,孩子们的反应是兴奋而又带着害怕的。虽然螃蟹是小朋友们经常看到的,但这样近距离的接触,对孩子来说还是第一次。孩子们一边高兴地尖叫着,一边吓得往后躲,设计活动时我并没有预料到的会有这样的情景出现,这时我没有端着老师的架子教训那些尖叫的小朋友,而是笑着说:“你们叫什么呀!会把小螃蟹吓坏的,小螃蟹想和大家做朋友,只要你不碰它的大钳子,它就不会伤害你,愿意和你交朋友的”。简单的几句话,消除了孩子害怕的心理,孩子们不再尖叫了,小心翼翼地走近了螃蟹。这时,我让孩子们自己牵着绳子看螃蟹走路,与螃蟹“交朋友”,一边观察,一边让孩子们议论和模仿,再自然、巧妙的把小朋友的观察结果编成一首趣怪的儿歌--“一只螃蟹这么大呀,八只脚呀爬呀爬,两支钳子像剪刀,咔嚓咔嚓真吓人!”简练的几句话勾画出螃蟹趣怪的外形特征,让幼儿感受到了中国语言的形象性。这一环节中,我又自然的渗透了认知领域中的数学,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寻找儿歌中出现的数字。轻松、欢快的气氛,激起了<BR><P></P>幼儿的表演欲望,伴着活泼欢快的音乐,孩子们模仿起螃蟹独特的行走姿态,这样又巧妙地整合了音乐技能。活动的过程安排精巧,孩子们完全是在一种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我并不强调幼儿对某些特定知识技能的习得,而是将知识与概念隐含于幼儿乐于参与的情境中,引导幼儿在情境中探索与实践,主动地习得知识和技能。幼儿不仅在教师的组织下学习,而且也是在自己的兴趣下组织自己探索的学习。
  活动的最大特点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对几只脚的小东西进行分类、记录。这一设想来自小主题活动“益虫与害虫”中,孩子们对不同昆虫的小脚丫产生了兴趣,我让孩子们点数时又让孩子们进行数字配对的操作认知活动。会写数字的孩子自己数清楚后就直接写上了数字,不会写数字的小朋友有的也聪明的把小数字卡片放在旁边。孩子们到底还有什么方法来记录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呢?这一要求对中班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在设计《有趣的小东西》这个活动时,就不断地思考如何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空间,让孩子们进行积极的探索。果然,孩子们又有更多的惊喜送给我:陈澳小朋友在记录牛有四条腿时,他不会画牛,但是他画了一个牛角来表示;寻思淇小朋友干脆就拿着小动物的头饰印在画纸上,我有意放在桌子上的放大镜,没有人提醒,就有孩子拿起来观察小昆虫标本;没有脚的“小东西”,经过幼儿自己的发现探索后找出了“鱼”、“蛇”等,他们会在旁边用数字“0”来表示。
  教师的语言提示,对幼儿想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可以使表象活跃起来,调动幼儿的表象,丰富想象内容。如果缺乏生动、浅显的语言描述或提示,幼儿的再造相象就不能充分展开。组织活动启发幼儿时,我注意运用开放性提问,利用生动性、浅显而有趣的语言提示,激发幼儿想象兴趣。在幼儿记录的时候我一边指导,一边寻找幼儿新的兴趣点。天宁小朋友画了一个维妙维俏的小猫,我问他:小猫有几只脚?我以为他会用肯定的答案告诉我:四只脚。谁知道,他回答“我不知道”,哎呀,我没有准备小猫的实物、标本、仿真玩具和图片,如果直接告诉他,怎么能达到引导幼儿自主学习的教育目的呢?周围还围观了许多幼教同行看着我怎么解决呢?情急之下,我发现他的旁边有一个牛的玩具,灵机一动,对孩子说:“黄教师仔细观察过了,小猫的脚和小牛的脚是一样的,请你想想怎样才能知道小猫有几只脚呢?”在我的启发下,孩子很快找到了答案。提问方式的不同,就会有极为不同的效果,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孩子更广东阔的思考空间,诱导孩子积极尝试探索。孩子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自主探索的答案。幼儿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努力得来的结果孩子是最开心的。他的探究欲望才会更强烈。
  活动后最大的感触是,深深感受到自身对知识获取的强烈需要。因为幼儿在通过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活动进行时,观摩的老师问一个孩子:有没有一只脚的动物。孩子很聪明,他回答:我知道的还没有。确实是一只脚的动物大家都没有见过,要是见过的一只脚的动物一般都是生病的。那位老师又问他:你想知道什么是一只脚的,请你去问黄老师,她把问题丢给了我,我是这样回答的:一只脚的小东西是有的,请你去找一找,看一看、问问爸爸、妈妈,再回来告诉大家好吗?其实,一只脚的小东西,动物中没有,植物中有,现在时兴吃的健康食品--“蘑菇”不就是吗?
  活动过程是一个让幼儿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幼儿在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活动真正引发了幼儿参与的兴趣,引发了幼儿自主操作、探究和体验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真正符合幼儿的需要,并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一定的联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这是一次由语言、艺术、观察、实践等几方面交叉、综合来完成教学活动。对于一个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活动。也许孩子最终探索没有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如何去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
七、活动点评:
  教师对教育资源的运用上有她的独到之处,能注意开发和利用那些可利用的教育因素为幼儿教育服务。较好地掌握了幼儿园课程整合性原则,即活动目标、内容、手段、组织形式等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发挥其最大的教育效益。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和归宿,让幼儿乐活动过程,同时幼儿在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兴趣。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有一定的敏感性,对有关的知识及时地更新,对有关的信息、资料及时地收集,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和探究欲望,给予相应的信息反馈。对幼儿的行为、语言能灵活、及时的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幼儿适度的回应,作为组织者,能让幼儿大胆、自主地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情感。为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快乐的情感沟通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这些无不体现了组织者的教育思想已由陈旧的老师带着幼儿活动、老师教幼儿学习向引导幼儿自由、自主活动的转变;由传统的老师是权威、课堂严肃的教育观念向与幼儿平等相处、给幼儿充分的自主、轻松的气氛中探索学习的观念转变。教师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开拓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对幼儿的认识和对新《纲要》的理解。善于吸取新的理念,并有效的指导实践,使师生间的合作学习活动创新且富有实效。

第42篇、中班数学小鱼一样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的基础上学习比较7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变成一样多;
  3.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会辨认1-7的数字;会正确区分红色和蓝色。
  2.物质准备:教具:1——7的数字卡;多媒体课件;游戏音乐。学具:红、黄、蓝、紫色小鱼若干包装错误的小鱼若干份(卡纸中间写有1——7中的任意一个数字,卡纸边上贴上与中间数字不一样多的小鱼);篮子8个。
活动流程:
  一、出示钓鱼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T:你们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有没有钓过鱼?
  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钓鱼吧!
二、游戏一:钓小鱼(红色),会准确说出小鱼总数(数量尽量控制在7以内)
  1.老师讲解“钓鱼”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T:我们的篮子里有红色和蓝色的小鱼,我们一边跟着音乐一边钓红色的小鱼,红色小鱼的头和尾巴连在一起,音乐停止后,我们的小朋友就停止钓鱼。
  2.幼儿数数自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请你们数数自己一共钓了几条红色小鱼?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钓的小鱼数量。
  T:请你来说说你钓了几条鱼。
  4.老师举1——7的数卡,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T:老师这里有1-7张数字卡片,我每举一个数卡,请钓了相应数量小鱼的幼儿站起来展示一下。
  5.教师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都知道自己钓了多少条红色小鱼。
三、游戏二:变小鱼,学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幼儿尝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一串红色小鱼(数量为5),请幼儿一起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T:老师和你们一起钓了几条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钓了几条红鱼?
  (2)比一比
  T:请你们比一比自己钓的小鱼数量和老师钓的小鱼数量,谁多?谁少?
  (3)幼儿操作,老师个别指导。
  T: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怎样把你的红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添上”) ,幼儿回答巩固知识。
  T:你钓了3条小鱼,添上2条就有5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2.师生钓蓝色小鱼
  (1)师生在音乐声中比赛“钓鱼”,(游戏规则同上面钓红鱼的规则)。
  T:刚刚我们钓了红色小鱼,现在请你们把小鱼放在桌面上。但是我们的篮子里还有蓝色的小鱼,我们再一起钓蓝色的小鱼吧!
  (2)音乐停的时候,停止“钓鱼”,请幼儿轻声、快速地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T:音乐停止了,我们快速的数数自己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3.幼儿尝试把自己的蓝色小鱼变成和老师的一样多
  (1)老师出示自己钓的蓝色小鱼,数量为3。
  T:我们再一起来数数老师钓了几条蓝色小鱼?
  (2)引导幼儿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把自己钓的蓝色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T: 怎样把你的蓝色小鱼数量和老师的一样?
  (3)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4)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把蓝鱼变得跟老师一样多?
  T:你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办法把小鱼变得跟老师的一样多?
  (5)老师小结。(丰富词“去掉”)
  T:你钓了5条小鱼,去掉2条就变成3条小鱼了。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把小鱼变的和我一样多的?
  4.幼儿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自己的红色小鱼和蓝色小鱼变得一样多
  (1)请幼儿比一比老师的红鱼和蓝鱼,谁多?谁少?
  T: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钓的红鱼和蓝鱼数量一样吗?谁多?谁少?
  (2)引导幼儿想一想能用几种方法把红鱼和蓝鱼变得一样多。
  T: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能把小鱼数量变得一样多?
  (3)幼儿上台操作,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老师个别指导。
  T:请你来给我们看看你用的什么办法。请你说一说。
  5.出示图片,教师总结“添上”或“去掉”的方法。
  T:我们钓完了小鱼,请把你钓的小鱼送回篮子里。
四、游戏三:包装小鱼,练习用“添上”、“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变成一样多
  1.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T:食品加工厂有一批小鱼不符合包装要求,每一份小鱼数量与包装纸上的数字不一样多,要求把每一份小鱼数量变得和包装纸上的数一样多。包装对了就放到盒子里。
  2 . 教师示范并讲解游戏注意事项。
  T:包装上的数字要和小鱼的数量一样多。我们怎么样才能帮助食品加工厂呢,试试我们刚学到的办法把!
  3.幼儿按“包装纸”上的数字进行纠错操作。
  4 . 组织幼儿集体纠错。
  T:我们一起来看看,有没有哪个小鱼和包装数量错误的,请你指出来。
活动延伸:
  我们把“小鱼”放回篮子里,老师带它们回教室,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起来钓鱼。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我出示图片,引出钓鱼主题,由“钓鱼”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情境,进入了活动。首先,我让孩子们钓篮子里的红色小鱼,感知小鱼数量。孩子们能够听着音乐的口令,开始一边数一边钓鱼,当音乐结束,孩子们马上停止钓鱼。但是由于我在游戏前没有把规则讲清楚,让小朋友钓红色小鱼,以至于有些小朋友钓了篮子里蓝色的小鱼。在各个游戏中,我还让幼儿比一比,把自己钓的与和老师钓的鱼变一变,变成一样多。孩子们的思维比较活跃,能够想到用“去掉”几个或者“添上”几个把自己钓的鱼变得和我钓的鱼一样多。通过变小鱼游戏,为下面的包装小鱼环节做铺垫。但是在环节后,我应该再添加一个环节,带领小朋友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包装小鱼前,我应该指导幼儿整理一下桌面,如:请把你们钓的小鱼放回篮子里。这样才能连接下一个环节。在包装小鱼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够独自完成包装,把里面的小鱼变得和包装袋上的数字一样多。最后通过让小朋友自己纠正错误的包装袋进一步巩固“添加”和“去掉”的方法。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循序递进,从而学会了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数物变成一样多。
  反思本节教学,课前我准备不充分,语言组织不严谨,在环节上衔接不好,以至于活动层次有点不分明。这个活动的教具太多,摆放的问题我考虑的不周到。针对这个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课后我深入地反思,希望在下一次活动中,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第43篇、中班数学送货员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经验巩固10以内正确数呈封闭状排列的物体,提高数数能力。
  2、在生活化的情境中体验数数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座位卡:贴有呈封闭状排列的图形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座位上有数字卡7、8、9、10;
  人手一份:靓汤馆的订货单,篮子;
  学具:贴有10以内呈封闭状排列的各种花纹的一次性盘子、碗、杯子若干,蛋糕两个,辅助物(水彩笔、双面胶、宝贴、粘纸等);
  三个有盘子、碗、杯子标记的货架。
活动过程:
  一、找座位
  1、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这里来做游戏,平时都是随便坐的,今天可不一样哦,这里有许多的座位卡,这些座位卡上的图形娃娃都排成了各种形状,每个小朋友拿一张,座位卡上有几个图形就找几号图形座位,不过要看仔细哦,先看看是什么图形,然后再数一数有几个?要想出好的方法才能数得对有快,找到自己的座位。(如有7个圆形就找座位上有数字7的圆形卡坐下)。
  2、幼儿相互交流。
  师:你数得这么快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幼儿1:找到一个特别的图形,从它开始数。数到这个特别的图形还要数吗?找到特别的图形从这个图形开始数,知道数到哪里,有头有尾,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幼儿2:你的座位卡上有没有特别的图形呀?(没有)那你是怎么数的呢?(用手按住一个图形,从它开始数。)原来用手按住一个图形,从它开始数,就会数正确了。
  二、看订单
  1、我们班级里有一个靓汤馆,生意好不好呀?菠萝班也想开一个靓汤馆,需要很多的盘子、碗、杯子,他们来不及选购,我们来帮帮他们的忙,好吗?
  2、出示订货单,共同讲解订单,他们需要的东西都在订单上,可是我有些看不懂哦,你们看的懂吗?订单上画了盘子,旁边为什么还有数字和花纹呢?是什么意思呢?经过讨论,让幼儿知道:原来看订单选购货物,先看需要什么货物,如:先看盘子,然后看数字,还要看花纹,需要几个什么花纹的盘子?如:订单上需要有10个苹果花纹的盘子,9朵花的碗,8个五角星花纹的杯子。
  三、用多种方法数盘子、碗、杯子
  1、这里有很多的盘子、碗、杯子,这些东西都混在一起了,我们要用好办法,把订单上需要的东西找出来,看谁又快又对地选好这些物品。
  2、我们每个小篮子都有一份订货单,请你根据订单上的要求,选好货物,放在篮子里。(幼儿人手一份订单,一个篮子,幼儿根据订单上的要求,从桌子上取相应的盘子、碗、杯子,尝试用多种方法来数这些货物,选好货物放进篮子里,教师观察幼儿的好方法。)
  3、你选好货物了吗?用了什么好方法,和你身边的朋友说一说?(幼儿相互交流),谁来告诉大家你用了什么方法,将订单上的货物都选好了?(幼儿介绍)。
  为了帮我们记住从哪里数起,可以找特别的花纹开始数,没有特别的花纹时,可以用手捏住或按住一个图形,从它开始数。
  4、将选好的货物放到相应的货物架上,归类。轻轻地将选好的货物放到相应的货架上。
  5、盘子,碗,杯子都选好了,但是我们还不知道这些货物是不是和订单上一样呢?圆形组的小朋友去看看碗上都是9朵花吗?三角形组的小朋友去看看盘子,盘子上是不是都是10个苹果花纹呢?还有正方形组的朋友去看看杯子上的花纹都是8个五角星吗?看谁的眼睛亮哦。
  6、教师小结:想要数清楚圆圆的盘子、碗、杯子的话,先找到一个花纹,从它开始数,或者从它旁边的花纹开始数,不能重复,这样就能帮助我们数正确了。找到这个花纹的方法真多呀,可以用眼睛来找找有没有特别的花纹,从它开始数;没有特别花纹的时候可以用手按住一个花纹,从它开始数;这样就不容易数错,还特别快呢!
  四、运用做标记的方法数蛋糕(找不到特别花纹时,也按不住时)
  1、咦,这里还有一张订单,哦,菠萝班的靓汤馆新开张,他们还需要一个蛋糕来庆贺一下,订单上说呀,要送一个在蛋糕旁贴有10个米老鼠的蛋糕,哎,这里有两个蛋糕,都贴着相同的米老鼠,到底是哪一个呢?
  2、请两位幼儿一起上来数。 [中国教案频道www.dieuthu.com/jiaoan]
  两个蛋糕旁边贴的米老鼠是一样大的,颜色也一样,从哪里开始数呢?到底是这个还是那个呢?
  盒子里还有许多小工具(教师提供宝贴、笔、双面胶、粘纸等辅助物品),你需要可以请它帮帮忙。
  蛋糕很大,一个人用手按根本按不住,数不过来,怎么办?可以请一个朋友来帮忙,合作。(集体检验)五、小结:
  帮我们记住从哪里数起的好办法有很多,可以用眼睛来找特别的花纹;没有特别花纹的时候可以用手按住;当我们手按不住花纹时还可以做标记;当货物很大的时候,还可以找朋友一起帮忙来数;这些方法我们都可以学一学,用一用,以后我们送货员在选别的货物时再来比较一下,用哪个方法最快最方便,好吗?
  现在送货员将我们选好的货物和蛋糕送到菠萝班的靓汤馆去咯!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44篇、大班数学智救小白兔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复习十以内的数。
2、并能够正确的点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理解数字表示的意义,能准确的点数十以内的物品数量。
2、能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教室里一些物品。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复习1~10的数字,并能按数取物,
1、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把卡片放到小朋友的桌子上,然后请有卡片的小朋友按从1~10的顺序站到讲台上面,全班小朋友数一次,
2、叫个别小朋友拿着他的卡片去取物,并让全部一起数看是否对。
二、参加森林舞会。
1、告诉幼儿一起去参加森林聚会,(放去郊游歌)
2、到森林公园了我们看都有哪些动物,他们都怎么来的并数清动物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
3、看课件,,一次数清每种动物,并找出那个数字,(请个别小朋友上台找数字卡片)
4、看课件水果图片并再次复习一次
5、一起坐车回家、
活动延伸:
提供1~10的数字卡片、请幼儿继续玩数物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能正确的进行点数,并能按照数去取物。

第45篇、中班数学公开课破译密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且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本人设计这节以破译密码为游戏情节贯穿整个活动来认识数字“5”的中班数学活动《破译密码》。
机器猫小叮当是幼儿平时接触较多的卡通形象,也是幼儿较喜欢的一个卡通角色,幼儿对机器猫的认识也是它有许多神奇的宝贝,所以整个活动就以机器猫为幼儿带来了神密的保险箱,请幼儿帮忙打开为主线,通过三个神奇盒子的逐个展示,最终破译了密码,获得了礼物为游戏环节,使幼儿认识了数字5。本活动让幼儿体会到了逐步突破难关的乐趣,不仅学习内容有着循序渐进的关系,整个活动也更加生动有趣,也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乐于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个活动中,能够使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探究精神、主动性、自尊自信、交往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与发展,真正让幼儿做到 “玩中学,学中乐”。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2、初步感受用不同方法来数数,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数。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的意识。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保险箱一个,神奇的盒子3个。
2、在信封的正反两面分别贴有图案和圆点个数一致的和不一致的各若干个,5个信封当中装有数字1、2、3、4、5,其他都是小小的数字5。
3、若干个小箩筐和一个大箩筐,若干糖果。
4、机器猫胸饰一个,《机器猫》的主题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机器猫胸饰贴在黑板上)原来是机器猫小叮当。今天它给我们小朋友出了个难题,这儿有个漂亮的保险箱,里面装着许多好东西,它让我们来想办法打开这个保险箱,可这个保险箱需要用密码打开,而密码藏在了这三个神奇的盒子里。”(出示箱子与三个神奇的盒子)二、回忆旧知——复习巩固数字1、2、3、4。
1、教师打开第一个盒子,寻找实物图与圆点图一致的信封。
2、请全体幼儿拿出信封,观察实物图和圆点图的对应情况。
3、请图案和圆点一致的幼儿打开信封查看密码。(图案和圆点是多少,里面就有数字几)找到数字:1、2、3、4。
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多种数数的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双数双数地数;目测。
三、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数字数字5。
1、教师打开第二个盒子,请全体幼儿寻找实物图和圆点图都是5的信封。
2、教师与幼儿一同出示数字5。
3、理解5的概念:5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4、尝试打开保险箱,了解1-5的排列顺序。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5的数量。
打开保险箱,请每位幼儿拿对5颗糖果。
五、结束部分:随音乐跳舞庆祝。
活动反思:
活动都在情境中进行,幼儿在老好似出示的密码箱时,能主动观察发现图片实物的数量,并在出示的钥匙上找到匹配的数字,掌握开解密码箱的正确方法,然后逐步提升要求,密码箱的图片分几组出示,幼儿能马上找到相应的多个数字的密码钥匙,最后是幼儿攻破密码取得礼物。
整个活动幼儿都积极的参与,对于老师抛出的问题能争这回答。并幼儿能自己产生问题:“看到钥匙上多个数字时,一位幼儿说这数字要排队吗?”边上的另一幼儿马上接着回答:“当然要,密码箱上的图片也是排着队的,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呀。”幼儿在问题的互动中自己初步了解了匹配的规律,活动有效,积极性高涨。并在最后赢得礼物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竖立解决困难的信心。

第46篇、中班数学优质课5以内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导读: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目的:
1、用讲故事、演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1或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比较的能力和思维的活性灵。
活动重点: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难点: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森林背景图,6张蘑菇房子图片。
2、1-6的大点卡和数卡一套。
3、小猴、小熊头饰各一个和老虎的图片一张
4、幼儿数学操作板1个/人,1-6的点卡一套/人。
5、标有1—6的数字卡片,每个小朋友一张
6、故事《住宾馆》。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初步理解“邻居”关系。
1、拍手游戏:“嘿嘿,ⅹⅹⅹ(小朋友名),我问你,你的朋友在哪里?”“嘿嘿嘿,在这里!”(被问的小朋友举起旁边小朋友的手。)
2、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午休的小床,请你说一说自己的邻居都有谁,让幼儿理解什么是邻居。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师讲述并表演故事(助理教师配合故事表演)
1、讲述并表演故事后提问:
(1)熊猫说2号有两个邻居,它们都是谁呢?小猴子的家应该是几号呢?
(2)小熊说它的家是5号的邻居,5号的邻居是谁呢?
(3)小熊的家不是6号,那应该是几号呢?
2、在回忆故事的过程中,在蘑菇房子上贴数字卡片,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告诉幼儿相邻数的定义。
(1)2的邻居是谁呀?(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得出结论:2有两个相邻数是1和3;5有两个相邻数,是4和6。
(2)提问:a、那么3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b、4有没有相邻数,它们是谁?
得出结论:每一个数都有两个相邻数。
3、幼儿自主探索3、4、5的相邻数(部分幼儿上前操作,集体验证),进一步推理说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第47篇、大班数学数一数橘子有几瓣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2、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教学准备】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都数了橘子,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数的那个橘子有几瓣?可以分给几个人吃?你是怎样数的?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教学反思】
  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第48篇、中班数学神奇的数学游戏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2、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一、选材贴近生活,《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王老师选取的这个内容是来源于生活的。另外,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生活经验,利用孩子平时经常玩拼图这个经验来展开活动,一方面贴近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更激发起了孩子学习、发现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比较全面,基本上涵盖了情感、知识和能力,符合《纲要》要求。
三、教师的准备很充分,在材料的提供上体现了目的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在活动中教师比较注重孩子探索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了便于研究的操作材料,鼓励幼儿通过操作材料,去观察、去发现、、去记录、去思考、满足了幼儿好奇、探索、希望尝试的欲望。
四、教师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很好地展示了活动的每个环节,即认识图形,激发兴趣—拼拼图形,记录结果—二次操作、多种组合—交流分享,总结延伸。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紧扣教学目标,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很好的注意力和探索兴趣。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体现数学教学特色,如演示法、操作法和记录法等。
六、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能较好地采用个别、集体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
建议:
1、在二次操作中,教师是要求让幼儿在选定一块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组合,幼儿操作后,教师也可以作一下简单的记录,以便幼儿能更清楚的掌握其中的规律。
2、在幼儿操作拼图过程中,教师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幼儿在快乐的拼图中感到轻松感。
3、两张记录表的制作上,是二合一的。第一次操作之后,让幼儿自己把记录表1撕下来。在活动中,发现有些幼儿撕的比较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忙,这就间接的造成了时间的浪费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49篇、中班数学表情娃娃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8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二、重点及难点:
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数量;通过触摸感知数量。
三、活动准备:
屏风一个,纸箱制操作人手一个,上有魔法书(红、黄、绿、黑)4本及圆点卡片(2-8)一套,内藏一串珠子(4颗)、录音机、磁带。
四、活动过程:
(一)、 语言引导、激发兴趣 表情娃娃和我们一起玩游戏,动动脑筋把它们找出来。
(二)、 感官练习、感知数量
1、运用视觉感知数量。
(1)、打开红色魔法书:6只苹果,找出6号房间的娃娃:鬼脸娃娃。
(2)、打开绿灯魔法书:8条鱼,找出8号房间的娃娃:惊讶娃娃。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 说明:注意幼儿点数习惯的培养,巩固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运用听觉感知数量。
打开黄色魔法书,请小耳朵帮忙一起找娃娃。
(1)5下鼓声,举起5点卡片,找出5号房间的娃娃:开心娃娃。
(2)7下鼓声,举起7点卡片,找出7号房间的娃娃:生气娃娃。 说明:听、默数对大部分幼儿来说尚有困难,老师予以适当指导并提醒幼儿数在心里。
3、运用触摸觉感知数量。
打开黑色魔法书,请小手帮忙一起找娃娃,摸出箱子内的珠子数(4颗),举起4点卡片,找出4号房间的娃娃:伤心娃娃。
说明:通过触摸感知数量是幼儿从来未尝试过的形式,教师可提醒幼儿摸一颗、数一颗,使幼儿能获得成功体验并了解方法。
4、请宝宝们学做各种表情,随着音乐欢快起舞。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采用变魔术的形式,能让幼儿在神奇、魔幻的快乐体验中,积极参与到游戏之中,首先让幼儿打开魔法之书,谁也不知道魔法之书里藏着什么,当出现物体时,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开展剩下的游戏,本次活动重点是在游戏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7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实际意义,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点一点等多种形式,能达到更好地学习效果。

第50篇、中班数学帮助兔妈妈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物品的形状或颜色有规律的进行排序,感知数学中的规律美。
  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初步学会相互合作。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硬纸制作的大房子一幢、正方形、圆形若干2、红色、黄色、蓝色的彩色长方形若干、胶棒若干3、硬纸和彩纸做的规律物品若干(如:栅栏、各色花朵、串彩环、串珠)活动过程:
  1、以地震为话题,引出主题。
  教师:“我是兔妈妈,今天我可伤心啦,地震把我家的房子菜园都毁坏啦,小朋友我们一起帮助兔妈妈重建家园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地上路面并发现排列规律。
  提问:
  ①去往兔妈妈家要经过一条路,可是小路也在地震中毁坏了,请小朋友和兔妈妈一起把路修好,请小朋友先观察一下,脚下的路是由什么形状铺成的?
  ②这条路是按一定规律铺成的,小朋友看一看有什么规律?请你按照规律帮兔妈妈铺路。(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帮助兔妈妈修建家园①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规律,请小朋友按照规律操作。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A:按规律进行操作。
  B:小朋友要共同使用材料。
  ②幼儿分组操作第一组:修补栅栏——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栅栏,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二组:种花——为幼儿准备两种颜色的花,请幼儿按颜色有规律排列。
  第三组:粘彩砖——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长方形彩砖,请幼儿分别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四组:串彩环——为幼儿准备2—3种颜色彩纸,请幼儿根据提示按不同难度进行操作。
  第五组:串项链——为幼儿准备2种形状的彩珠,请幼儿按形状进行操作。
  第六组:修补窗帘——为幼儿准备2种颜色的材料,请幼儿按颜色进行操作。
  重点指导:重点指导粘彩砖的幼儿能按要求有规律的进行操作。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提示,并按能力进行分组,能力弱的幼儿按两种颜色(红—黄—红—黄),能力强的幼儿按三种颜色(红—黄—蓝—红—黄)。
  4、教师小结,师幼合影留念。
  “兔妈妈今天真开心呀,感谢小朋友们对兔妈妈的帮助,把我的家按照我喜欢的规律修建,让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以前的样子,兔妈妈的家刚刚修建好,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小朋友的,那我们就在重建的家园前合影留念吧。”
  活动延伸:
  1、美工区:提供彩环及操作卡片,让幼儿按照颜色规律制作。
  2、益智区:按提示有规律的串项链、串彩环。
  3、建筑区: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插塑。
  4、户外活动时或回家后观察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与小伙伴们一同分享。
  《帮助兔妈妈》课后反思1、 情境创设更适合小班幼儿活动除执教教师外,又出现兔妈妈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帮助兔妈妈的情感。
  2、 验证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验证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凸现。本次活动老师能给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张扬本次活动的情感主线是帮助兔妈妈,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帮助别人的欲望,在整理房间、收拾玩具、请兔妈妈坐上汽车上医院等情景中孩子们那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获得了满足。
  有待研究问题:
  1、 情景创设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觉、氛围还不够,家中的摆设、衣服的摆放与真实家庭中的具体情况更接近的话则更好。
  2、 活动中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渗透数活动中的方位概念(上下、里外等);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配对等要求,给予孩子更高的挑战目标。
活动反思:
1、 情境创设更适合小班幼儿活动除执教教师外,又出现兔妈妈的角色,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了孩子帮助兔妈妈的情感。
2、 验证过程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验证过程幼儿的自主性凸现。本次活动老师能给予孩子自己查看,利用同伴的力量共同改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判断能力、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3、 孩子的情感充分得到了张扬本次活动的情感主线是帮助兔妈妈,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帮助别人的欲望,在整理房间、收拾玩具、请兔妈妈坐上汽车上医院等情景中孩子们那帮助别人的快乐情感获得了满足。
有待研究问题:
1、 情景创设了小兔的家,但是家的感觉、氛围还不够,家中的摆设、衣服的摆放与真实家庭中的具体情况更接近的话则更好。
2、 活动中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还可以渗透数活动中的方位概念(上下、里外等);在整理物品的过程中还可以出现配对等要求,给予孩子更高的挑战目标。

第51篇、中班数学小矮人教案反思

小矮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迅速地点数10 以内的点子和认读10 以内阿拉伯数字。
2、能将点子和数字进行配对。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1、能正确将点子与数字进行配对。
教学形式:小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1、  教师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告诉小朋友一个好消息,小蜜蜂门明天要过生日,他们想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生日晚会,你们想不想去?(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送小蜜蜂什么生日礼物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我们大家一起去采花,明天送给小蜜蜂,好不好?(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们看,花园里开了这么多花(教师把花洒在桌面上),你们观察一下五颜六色的花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说)。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小篮子,大家仔细看一看,小篮子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师:下面小朋友们就去给小蜜蜂采花好不好?(幼儿回答)
师:在采花时小朋友们要让花上的数字(点子)与花篮上的点子(数字)一样,听音乐开始采花,音乐停了采花结束。
2、  幼儿开始游戏(采花)
3、  采花结束后,教师要找幼儿说一说:“你们采了几朵花?采花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只要能说出点子和数字一样或数字和点子一样就可以了?
4、  游戏:小矮人找朋友
1)    <BR><P></P>导语:小朋友们喜欢听小矮人的故事吗?(幼儿回答),小矮人今年天要和点子娃娃做游戏,可是小矮人找不到哪个点子娃娃是自己的朋友,想请小朋友们帮忙。你们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幼儿回答)。今天老师就把小矮人和点子娃娃都请到了我们幼儿园里,你们想不想见到他们呀?(教师把卡片分放在幼儿面前)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小矮人和点子娃娃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回答)。好现在咱们就来帮助小矮人找朋友。
2)  幼儿帮助小矮人找朋友,找完后,找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幼儿自由回答)数一数你找了几对朋友。(幼儿回答)
3)  小朋友们看一看(出示挂图)这又来了几位小矮人。冬天来了,它们到外面去烤火、做游戏,它们也想找几个朋友和它们一起玩耍,咱们帮助他们找到它的朋友好不好?(找个别幼儿到前边来帮助小矮人找朋友)。指着图问幼儿:“说说为什么他们两个是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幼儿回答)
4)  小结:今天,小朋友们为小蜜蜂准备了生日礼物,又帮助小矮人找到了朋友,你们真能干,小蜜蜂和小矮人都非常感谢你们,并让我代他们谢谢你们。好了,今天游戏就玩到这里,咱们一起到户外去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52篇、中班数学复习6的组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6的组成,学习有规律地将一个数分成若干不同结果的两份。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6的分合卡片,分类图一张。
记录单、记号笔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1) 游戏:碰球
游戏前,由教师确定碰几球,如碰5球。教师问:“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答:“嗨,嗨,我的1球碰4球?”速度可随着幼儿的熟练程度逐渐加快。游戏先集体后个人。
(2) 手指游戏
例如4的手指游戏。教师出3个手指,说:“4可以分成3和几?”幼儿伸出1个手指,说:“4可以分成3和1。” 游戏先集体后个人。
2、集体活动:看图分类复习6的组成
(1) 出示分类图,请幼儿边观察边分类。引导幼儿将6朵花分成2份,并用数字做相应的记录。
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有多少?
这6朵花有什么不一样?
请你把这6朵花分一分,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请写在你的记录单上。
(2) 出示放大的幼儿记录单,请幼儿回答: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强调记录的先后顺序。)
(3) 请幼儿按顺序排列分合式。
请你把按顺序排列的分合式写下来。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4)尝试交换位置排列分合式。
小朋友找一找,这分合式里还有什么小秘密?幼儿讨论。
幼儿讲述讨论结果,教师出示相应分合式。
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今天又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合式不仅能按顺  序排列,还能交换位置排列,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3、游戏:开火车。巩固分合式的交换位置排列。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游戏《开火车》,第一个小朋友说6的分合
式,第二个小朋友用交换的方法把他说出来。
4、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去试一下,用交换位置的方法排列4和5的分合式,看看你学会了没有,好吗?
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着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第53篇、中班数学公开课糖果店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给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硬币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展示大润发商场的购物宣传单。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大润发商场有哪些商品?
教师: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二、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钱: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2、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硬币,森林里的动物们也认识这些硬币,还会用它们来买东西呢!不信,你们看------3、教师展示故事《小狗糖果店》
画面1:买巧克力豆。
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我们来帮助小猴,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画面2:买牛奶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画面3:买棒棒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画面4:买巧克力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怎么办呀?谁来帮助小猴?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刚才,故事里的小猴学会了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相加。
2、啊,讲了故事陈老师现在有点饿了,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教师:小朋友看看这八宝粥需要多少钱?
幼儿:需要1元2角钱。
教师:我要付哪些硬币呢?老师这里有一些代替硬币的圆点,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一个幼儿购物的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3、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游戏:预设数学区: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探索区:准备磁铁、硬币、螺丝等幼儿尝试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制作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进行拓印商场、娃娃家:商场进行糖果的制作活动,娃娃家进行与商场的串联游戏,提供硬币材料。
方案:
游戏引出:讲述幼儿探索区、制作区的各游戏活动内容。重点介绍拓印游戏和商场的游戏的活动中钱币的使用情况。
指导:陈老师指导教室内的区域游戏,重点指导幼儿的购物活动,并相应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进行重点辅导。胡老师指导教室外的区域游戏。
评讲:1、让幼儿介绍数学区的活动情况,请个别幼儿讲出思路。
看看幼儿拓印钱币的情况和请幼儿讲讲探索区的实验情况。
2、请胡老师讲讲室外幼儿游戏情况。
反思:
1、丰富幼儿对蔬菜的经验,在幼儿操作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蔬菜的部位,及它们能吃什么部位,让幼儿了解之后再进行操作。
2、加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在平时活动中,多创设幼儿合作的机会,让幼儿学会商量,合作。
3、在蔬菜营养的方面,知识还不够全面,应了解更多的蔬菜的不同营养,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理解,从而更好的激发幼儿喜欢吃蔬菜,多吃蔬菜的情感。

第54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漂亮的花环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活动《按规律排序》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图形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初步的观察与比较能力,提高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图形若干,胶水
2、幼儿操作纸
活动过程:
1、老师:"今天我收到了图形王国送来的礼物,你们想看吗?"(想)
"好,我么一起来看,是什么礼物?"
①出示一个自制头饰,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一饰物,从而激发他们自制头饰的兴趣。
②老师打开第一个礼物盒:"哇!是一个漂亮的头饰。"(老师戴在头上)
"好看吗?这漂亮的头饰是用什么颜色的图形做的?我们一起来看看。"
小红旗: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红色正方形 黄色圆形……
③小结:图形王国送来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的排队的。
2、引导幼儿根据图形排列规律接着排图形。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哇!也是漂亮的头饰。但是它还没做完,图形国王请你们来帮忙呢!你们愿意吗?"
①小红旗:黄三角形 蓝圆形 黄三角形 蓝圆形……
②小红旗:黄圆形 绿三角形 绿三角形 黄圆形 绿三角形绿三角形……
小结:原来图形王国的头饰是用图形有规律排队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动:(装饰头饰)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给图形排序。
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盒子里的礼物是什么?(一张请柬)
"上面写得是什么?我来读一下。"老师读请柬,"小朋友今天图形国王邀请你们去参加一个舞会,但是你们要打扮一下自己。每个小朋友要按照图形有规律的装饰自己的头饰。戴上头饰才能进去参加舞会。"
"小朋友,你们想去参加舞会吗?"(想)
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操作材料,有头带、各种图形,请幼儿按照图形规律依样接着有规律的排序。
老师:"好,我们开始做好,做好了,请双面胶帮忙。"
4、幼儿操作活动。
5、活动评价。
①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②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③带领幼儿一起去参加舞会。
6、老师:"好,舞会开始了,我们一起去参加吧!"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按规律排序》,目的在于训练幼儿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整个活动以收到礼物贯穿主线。分三个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通过让幼儿自己观察去发现图形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图形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队的基本特征。这是对幼儿进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的训练。第二个环节让幼儿在发现规律的基础上采用启发法、提示法,引导幼儿进一步掌握并概括图形的排列特征。让幼儿感受了不同颜色,不同图形按规律排序的乐趣,也训练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在活动中还设置一些分难易层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第55篇、中班数学感知6以内的数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图书的活动,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量的认识,并学会按数匹配实。
  2、按数量的多少排序。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认识图书,知道什么是封面,封底,什么叫每一页。
  2、各种事物形象的贴纸若干,封面印有数字和标有页码的图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兔开了一家图书店,生意特别好,这几天书店里的图书全卖完了,可还有许多小动物想来买书,小兔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每人帮他设计制作一本图书,你们愿意吗?
二、认识图书
  1、出示封面印有数字的书。
  师:我们知道每一本书都有封面、封底和每一页组成。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什么?大家猜猜看这个数字3是什么意思呢?这本书和什么有关系呢?(一本有关数字3的图书,每一页都有3个小动物?)
  2、出示标有页码的图书。
  师:这儿还有一本书,和刚才那本有点不一样,你们看封面上有没有数字?这是一本什么书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内容。(一本有关兔子的书)每一页上的兔子一样多吗?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排列的?(每页上都贴有兔子,但每页上的兔子数量都不一样多,排列有序。)
三、亲手制作,巩固知识。
  下面就要请小朋友来帮小兔制作图书了,你可以选择做一本数字图书,记住每一页上的小动物和封面上的数字是一样多的,你也可以做一本小动物图书,做法和小兔书一样,排列一定要有序。
四、活动评价。
  (1)展示一本数字书,一本实物书,幼儿检查是否正确。
  (2)请个别幼儿讲述作业,集体检查。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用游戏开始,调动了幼儿的活动积极性。这节课的活动气氛也很好,达到了本节课的目标。这节课在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时,我没能全面的关注每一位幼儿的操作,下次教学时在这上面我会多关注反应较慢,及时给予他们指导。

第56篇、中班数学买鞋教案反思

 目标:
  .对鞋子的不同种类和用途感兴趣,尝试按特征配对。并乐意说出自己的认识和发现。
  .初步积累根据不同场合、不同季节及脚的大小穿不同鞋子的生活经验。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准备:
  .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布置成"丁丁鞋城"。
  .介绍鞋的课件(芭蕾鞋、钉鞋、绝缘鞋等特殊用途的鞋)。
  .不同大小的鞋盒、记号笔、贴有双而胶的铅画纸若干。
  过程:
  一、参观鞋城.说说我的鞋。
  ①师(伸出自己的脚):今天我穿了一双运动鞋。你们都穿了什么鞋②依次请穿相同鞋子的幼儿伸出脚,大家一起数数共有几双鞋。总共有几种鞋。
  .参观鞋城。
  师:除了我们脚上穿的这几种鞋.还有没有别的鞋呢?我们一起去新开张的"丁丁鞋城"看看,为自己挑一双喜欢的鞋。大家一定要找对相同的两只鞋哟!(教师了解幼儿选鞋情况,选择幼儿没选的一至两种鞋。
  二、交流讨论.认识鞋的种类。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买了什么鞋?(请买相同种类鞋子的幼儿把鞋放在一起。
  师:你为什么买这双鞋?你认为什么时候穿这双鞋最好?为什么师:我刚才也买了一双鞋。知道这叫什么鞋,我为什么买它吗.发现鞋子的不同特征、用途、适用季节。
  师:刚才我们都介绍了自己买的鞋,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一共有多少种鞋。
  尝试目测点数。
  师:这些鞋除了种类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发现有的用拉链,有的系带子;有的高跟,有的平跟;有的硬底,有的软底.了解买鞋的常识。
  师:这些鞋子不但漂亮而且用途也不同,我们换上试试吧师:为什么小朋友都穿进新鞋了,我却穿不进呢?(引导幼儿认识买鞋时要试穿,一看大小是否合适,二看穿着是否舒适、便于行动。
  三、拓展延伸.了解特殊的鞋。
  师:除了我们买的这些鞋,"丁丁鞋城"还有哪些鞋?它们有什么用你还看见过什么鞋?它有什么用交流之后播放课件。帮助幼儿认识芭蕾鞋、钉鞋、绝缘鞋等特殊用途的鞋。
  .鞋、盒配对。
  师:大家都知道鞋子不穿时应放进鞋盒。那么,怎么才能分清自己的哪双鞋子放在哪个盒子里,想穿时一下子就能找到呢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我也想了一个办法。给鞋子画了一张"像"贴在盒子侧面。这样就能很快找到想穿的鞋子了。你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办法?去试试吧。(幼儿尝试给鞋盒做相应的记号。丰富生活经验。
  .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号表示方法。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57篇、中班数学公开课纽扣分类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纽扣分类
活动名称:
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58篇、中班数学复习认识78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  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8以内物体的数量。
●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  地上画上圆圈,里面写上数字。
●  教具:图片(数量为8以内的物体,大小、颜色、排列形式不同)。
●  学具:操作材料,人手一张数卡。
活动过程:
●  探究活动。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目测数群,说出图片中物体的数量,并给每种物体匹配相应的数字。
●  幼儿操作练习。
请将表示物体数量的数字涂上颜色,看看是不是一样多。
●  游戏活动:站圆圈。
玩法:幼儿人手一张数卡,音乐响,幼儿随意走动,音乐停,幼儿迅速找到写有相应数字的圆圈站好。
活动拓展:
●  教具里的图片可画:6棵树(散开摆放)、7朵花、8只蜜蜂(密集摆放)。
●  在日常活动中请幼儿看数字拍手、跺脚、跳等,复习8以内的数。
教学反思: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6、7 这三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 幼儿的思维有着直观、形象性的特点,而数却是抽象的概念,由于受幼儿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单一的图片加上老师的讲解等,往往不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理解和掌握会比较困难。为此,我们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制作了教学软件,优美的动画配以轻快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观,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的学习。

第59篇、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圆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圆形,运用圆形创作造型。
2、发展幼儿想象力及操作能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将各色色纸剪成大大小小的圆,贴在磁铁黑板上。剪刀、糨糊、圆形贴纸、画纸、磁铁、彩色等。
2、幼儿数学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讲《爱画画的波波的故事》的形式引起兴趣
随着故事情节让幼儿猜猜波波画的是什么?“小猪波波画了好多大大小小的圆,哥哥姐姐看了好久,不知道波波的圆圈是什么,就问波波:“你画的圆圈是什么呀?”波波说:“这个圆圈里有两只手,一只长,一只短,从早到晚绕着转。”哥哥说:“啊,我知道了,是时钟”,姐姐说:“那这个是什么?”波波说:“它下面还有一条长长的线,要抓好,才不会跑掉”。(.教案来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姐姐说:“喔,是气球”哥哥姐姐终于知道波波画什么了。波波又画了许多圆圈,连肚脐眼的圆都有呢?妈妈说:“波波真是个很棒的画家”。
(二)运用操作法让幼儿拼图
幼儿也当波波,用圆形色纸拼拼贴贴,看可以拼贴出什么造型。完成后请幼儿欣赏作品,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用圆形拼贴出了什么
(三)带领幼儿打开《我的数学》第一页,启发幼儿观察画面内容,让幼儿给圆形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说图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活动,幼儿能够从众多物体中区分出圆形,能够通过观察,寻找到生活中的圆形物体。

第60篇、中班数学伞朋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两次做伞,探究伞的结构,知道伞有伞面、伞柄、伞骨。
  2.能积极主动探究、动手动脑,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3.增强关爱小动物的社会性情感。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制作伞的材料: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实物伞若干,多媒体PPT课件(小鸡淋雨的情景),各种各样的伞,《伞舞》音乐磁带。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伞的构造;
  难点:尝试自制小伞。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做伞的愿望
  1.师:小朋友请仔细听一听,你昕到了什么?打雷了,下雨了。快看,一群小鸡在干什么?(欣赏多媒体画面:小鸡淋雨并尖叫着四处逃窜。)
  2.师:天很冷,淋雨的小鸡会怎样呢?我们赶快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它们吧!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想出许多帮助小鸡的办法,许多小朋友想做把小伞送给小鸡,这个办法真不错!
二、幼儿第一次探索制作小伞
  1.出示做伞的材料,有小棒、吸水海绵、布、牙签、橡皮泥、火柴棒等。逐一向孩子介绍。
  师:桌上有许多材料,想一想,你可以用什么材料做伞?
  师:现在我们就来动手为小鸡做小伞吧。
  2.展示幼儿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将做好的小伞插在吸水海绵上的小鸡旁)师:请你将伞送给小鸡,并对小鸡说句有礼貌的话。
  3.幼儿交流,了解伞的结构。
  (1)引导幼儿认识伞面、伞柄。
  师:你用什么材料做伞?
  幼:我把布和小棒固定住。
  幼:我是用布和牙签,先找块圆形的布,然后用牙签撑在下面。
  师:听听小鸡说什么?(出示PPT画面:小鸡说,小朋友做的伞不能挡雨。)问题出在哪儿?
  (2)每人一把实物小伞与自制伞比较,认识伞骨。
  师:刚才大家自己做的伞与手里的伞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幼:我做的小伞撑不开。
  小结:伞都有伞骨,伞骨就像人的骨架,没有伞骨,伞面就撑不开。
三、幼儿第二次探索制作小伞
  1.幼儿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
  师:刚才我们做的伞因为没有伞骨,所以还不能帮小鸡挡雨,怎么办?拿什么材料做伞骨呢?(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做伞骨)师:第二把伞做好后赶快送给小鸡,仍然要对小鸡说句好听的话。
  2.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
  师: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
  幼:用牙签、火柴棒都可以做伞骨。
  师:这次小朋友做的伞都有伞骨,小鸡能撑开小伞遮雨了,小鸡真开心。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能撑开的伞,并知道伞不仅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四、了解伞的作用
  1.师:你们平时用过或看到过什么样的伞?
  2.播放PPT,欣赏多种有趣的伞。
  小结:伞不仅能挡雨、遮阳,还能装饰和表演,伞,的用处很多。
  3.幼儿与老师一起跳《伞舞》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能做的事。"确实,这是实现"幼儿为本"教学理念的正确方法。在追求幼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今天,有效教学引领我们在教育中实践智慧,在教育中体验世界,在教育中开启新的行程。通过有效教学,来促进幼儿可持续的、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的发展。实践中,我这样让有效教学行动起来。
  1.关注兴趣,有效组织。
  杜威说过"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科学探究活动大多数比较抽象,以游戏化的方式来组织科学探究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使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之中,感受活动的乐趣。
  上面活动的开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体动画课件,巧用小鸡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强烈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看着雨中四处躲避、冻得瑟瑟发抖的小鸡,为小鸡做小伞的欲望一下被激发了。他们利用废旧材料探究制作小伞,并边做伞边安慰小鸡:"小鸡、小鸡别着急,马上就有小花伞啦。"要想吸引幼儿全身心投入活动,教学所呈现的情景除了能激发幼儿兴趣,还要能唤醒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或知识,让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释放出来,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究活动中。
  幼儿的情感总是处于变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灭"。为使幼儿在导入活动时被激发出来的热情保持不减,我将情境性贯穿活动的始终。虽然是科学探究活动,但孩子们在认知、语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发展区"挑战的机会。
  2.关注能力,有效体验。
  认识伞,传统教法往往是教师让孩子从观察入手,而此活动一开始就遵循皮亚杰的建构理论,即通过情景导入,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伞,让孩子在主动探究、主动建构中获取知识。
  第一次探索制作后,幼儿交流,再与实物伞比较,了解伞的结构。通过尝试,孩子们发现伞不仅要有伞面、伞柄,还要有伞骨。
  幼儿第二次探索,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伞骨,然后交流制作小伞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学习与探究之间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这种体验式学习使教学更有效。
  3.关注问题,有效引导。
  为保证活动的有效、高质,教师要运用智慧把要幼儿学的内容转化成幼儿愿意学的内容,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方式贴近生活,联系生活,表现生活。教师要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导航,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去追求实效性。在科学活动"伞"中,我实施了这样几个策略:
  (1)让幼儿主动提出问题。问题是产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因此活动中我注意营造幼儿主动探索的氛围,让幼儿带着疑问去探索,比如:"为什么我做的小伞撑不起来?""拿什么样的材料做伞骨更合适?"鼓励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比如:"和实物伞比比,哪里不一样?"发展幼儿的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
  (2)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合理运用指导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幼儿发现学习为主,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只是教师的作用由直接指导变为间接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活动中,幼儿第一次做伞送给小鸡后,我设置了小鸡仍然急声高叫的情境,启发孩子思考:小鸡为什么拿到了伞还是急得叽叽叫?此时,再出现实物伞让孩子撑一撑、转一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找出原因:没有伞骨的伞,小鸡是撑不开的。于是,孩子们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为小鸡做伞。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很自然地间接指导了孩子,让孩子发现问题后主动解决问题。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不限制幼儿的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对于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如:用哪些材料做伞骨能撑开伞面?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比较、分析、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幼儿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另外随时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现和发现,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促进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
  整个活动过程都是让幼儿自己思考所能解决的问题。幼儿知道"学什么"和"怎么学",从愿意学、喜欢学到主动学,自然会将自己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也就变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门读懂幼儿心灵、创造教学奇迹、共享教育幸福的艺术。让我们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钻研,为平淡增添光彩,将了无生趣引导得生机盎然,让师生都能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彼此受益!

第61篇、中班数学公开课聪明的玩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数字,并乐意用目测数群的方法进行数数活动。
  2、物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聪明的玩家(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3、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活动反思:
  因刚接班不久对幼儿掌握数学方面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我设计一节以游戏形式为主的课,以此来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我以捉迷藏导入课题,小朋友积极性很高,对数字也很有兴趣。在后面的操作过程中,我选了个别幼儿操作,让其他幼儿的等待的时间过长,假如我把它改成每人操作,也许小朋友对数字就更感兴趣了。在生活中找数字时,准备材料不够充足,没能很好的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第62篇、中班数学买6赠1乐陶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数的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正确性。
  3、引导幼儿学习7的形成,能手口一致地点数7个物体,以达真正理解7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7。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通过交谈让幼儿初步了解“买6赠1”的含义。
  2、布置超市“玩具商品”,有关7的形成的课件。
  3、数字“6”、“7”及镰刀图片各一,幼儿操作用学具若干套。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感知7的形成(带礼物)联系实际,以新老师“带礼物”为由给幼儿观看课件1。
  (1)新老师一口气把树叶从大树上吹落下来。
  师:有几片树叶落到地上了?咱们一起来数一数:1、2、3......6,有6片树叶落到地上了,同时出示数字“6”。
  (2)(继续看课件)新老师带孩子们一起吹树叶,又有一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
  师:刚才地上有6片树叶,又落下1片树叶,现在地上有几片树叶?师幼一起点数共有7片树叶,启发幼儿说“6片树叶添上1片树叶是7片树叶”,同时出示数字“7”。
  观看课件2,苹果树变魔术(3)第一次从树上落下6个苹果,请幼儿点数后出示数字“6”。
  (4)第二次又有1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来,启发幼儿理解6个苹果添上1个苹果是7个苹果,6添上1是7,同时出示数字“7”。
  2、操作实物,理解7的形成(送礼物)(1)送花生每个幼儿一盘花生(内装6颗),等幼儿正确点数后新老师再作为奖品送给幼儿1颗,请幼儿回答现在自己有几颗花生?初步理解6添上1是7。
  (2)送红枣每组一筐红枣。第一次请幼儿取6个枣,第二次再请幼儿添上1个枣。问:现在有几个枣?讲解6个枣添上1个枣是7个枣,即6添上1是7。
  3、做游戏,复习7的形成,理解7的实际意义(游戏:买红果)(1)讲解“买6赠1”的含义。超市里的红果今天特别便宜,只要小朋友买够6个,售货员阿姨还会再赠送给小朋友1个。
  (2)买完红果后,请小朋友们互相检查,如果买够了6个,就去阿姨处领1个赠品,进一步理解巩固“6添上1是7”。
  4、教师小结,结束教学活动。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第63篇、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活动。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感知数与物的关系,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活动难点: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以及物体卡片若干套。
3、录象资料:如汽车牌照、居民住宅楼、红绿灯。
活动过程:
(一)参观数字展览区1、通过参观展览,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你发现哪些物品上有哪些数字?(组织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3、请你们猜猜:如果这些物品没有了数字会怎么样?
(二)了解数字的用途1、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
2、你觉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那些用处呢?(请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3、观看录象,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字。
(三)数字游戏(找座位)——要求找到比手里的数字多1的座位号坐下。
(四)延伸活动:你能用这些数字组合成一个有意义的编码吗?(比如:1、1、0、组合成110)(五)小结:原来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字,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的世界中,而且,数字对我们又是那么重要。
 活动反思
  数字是无处不在的,它们的存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

第64篇、大班数学量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在此以前幼儿已进行过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的活动,积累了一些运用感官比较物体量差异的经验,因此在本活动中可以启发幼儿自己想出比较物体粗细、厚薄的各种方法,提高幼儿认识周围环境的能力。
幼儿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可能会遇到二个困难。第一是不能准确地将比较结果与相应的词匹配。这是因为在幼儿阶段词与某些概念建立联系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应该先让幼儿通过非正式的教育活动积累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然后在琥式的教育活动中指认和命名活动完成词与概念的匹配。
第二是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由于幼儿思维不可逆,他们不易理解相对概念。因此活动中要采用变换比较对象和设问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思考,帮助幼儿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该内容是幼儿以后学习相邻数和进行排序活动的基础。如果幼儿真正理解了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那么他们的逆向思维和推理能力也将得到相应的发展。
这一内容除了组织正式的教育活动,还应安排非正式的教育活动,如在数学角放置各种有关的材料,让幼儿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的感性经验。
教学目标:
1、学习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粗细、厚薄2、知道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对的。
2、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2、难点:词与概念的匹配。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教具: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若干;厚薄不同的书、纸、布若干。
学具:每个幼儿一份厚薄不同的纸、布。粗细不同的毛线、小棒笔。每个幼儿的物品不必完全相同,以便交换使用。彩色的篮子若干只。数学角内放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和分类盒。(分类盒上用形象的图画表示物体的粗细、厚薄。)教学过程:
1、通过分类活动使幼儿积累有关粗细、厚薄的感性经验。
(1)在来园活动区域活动时让幼儿用数学角里的材料进行分类活动。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分类水平,如:“为什么把这支笔放在这个盒子里?”等。
(2)该分类活动是个别进行的,教师应尽可能了解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
2、通过指认活动帮助幼儿在词和有关概念之间建立联系。
(1)幼儿每人一份粗细、厚薄不同的物品。
(2)听指令取出相应的物品。如“找出一张厚的纸。”“把粗的毛线举起来。”指令可由教师发出,也可让幼儿发指令,以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并向命名过渡。
(3)要求幼儿说出完成指令的方法(即采用什么方法比较出物体的粗细、厚薄的)。
3、通过命名活动使幼儿完成概念与词的匹配。
(1)让幼儿说出教师出示的物体的粗细、厚薄。
(2)让幼儿按指令介绍自己盒子里的物品的特征。如:“请说说你盒子两根小棒的不同”。
4、通过分类活动让幼儿体验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让幼儿根据语言标记分类。如:“请把粗的小棒放在红的篮子里。”
(2)向幼儿展示分类结果,让幼儿思考分得对不对。
5、通过讨论使幼儿理解物体的粗细、厚薄是相比较而言的。
(1)检查分类结果。如:“红篮子里的小棒是否都是粗的?”
(2)讨论:为什么大家都把自己盒子里粗的小棒放进去,现在却是有的粗有的细。
6、通过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活动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物体量差异的相对性。
(1) 让幼儿按指令作变化粗细、厚薄的操作,如:“请你让盒子里的毛线变细”。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如可以用分解的方法使毛线变细,也可找出比它粗的毛线作比较。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反思:
  由于选择的教学内容——《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第一环节
  适宜行为:在第一个环节中,让幼儿进行探索性测量,并根据自己的测量经验进行讨论,让幼儿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说出来,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而且个别幼儿的演示、教师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对正确的测量方法有了初步地了解。
不足之处:
  1、幼儿人数较多,而空间有限,选择椅子的高度来测量,让孩子的视线受阻,活动不方便。
  2、在我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时,选择了和幼儿一样的测量对象——椅子,由于空间受阻,因此做在后面及旁边的幼儿观察地比较不清楚。

第65篇、中班数学花灯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从不同方向辨别7以内的序数。
2、能准确运用序数词表示物体的排列次序。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7种小动物头饰;
2、装饰漂亮的7层大楼(每层大楼一种小动物);
3、7种花灯;   
4、新年音乐;
5、正月十五扭秧歌及赏花灯的图片;
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新年音乐
“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音乐呀?(过新年的音乐),大家喜欢过新年吗?为什么?”
(幼儿凭借已有经验自由回答,如可以穿新衣、放鞭炮等)
2、一起欣赏有关正月十五的课件
“哪位小朋友知道这是在什么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引导幼儿说出正月十五元宵节。
二、基本部分
 大家是不是都喜欢过新年呀?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特别喜欢过新年,而且今年它们还搬进了新楼房,把新房子打扮的可漂亮了,大家想不想一起去看一下啊?
1、出示森林楼房挂图
“楼房漂亮吗?这里面都住着哪些小动物呀?”
(幼儿可根据自己看到的随意回答各种小动物的名字)
2、教师提问
“小动物们刚刚搬进新房,还不知道自己住在哪一层呢,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一下好吗?
大家看一下:从下面数住在第二层的是谁呀?住在第四层的是谁呀?”或者“从上面数小猪住在第几层啊?”(提问可反复进行几次,待幼儿熟练后用比赛的形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小动物们住进了新楼房可高兴了,它们要举行一个花灯会庆祝一下还要请小朋友一起去参观,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出示花灯请小朋友欣赏,并互相讨论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盏。与小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花灯从左边数排在第几个,从右边数排在第几个,请好朋友猜一下自己喜欢的到底是哪一盏?
4、游戏:帮小动物找花灯
请7个小朋友戴7种小动物的头饰,按要求(如:从左边数第几盏等)取下相对应的花灯。(可分组反复进行或进行比赛)
三、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可让幼儿反复进行此类游戏,如你的座位从前面数排在第几个?从后面数排在第几个?站队的时候,你的位置从前、后数分别是第几个等,让幼儿能更加准确的辨别序数并用序数词表达。
反思:
为让孩子了解积累生活经验的重要性,在每次活动的开始部分我结合本次活动内容尽量以一种自由的形式,在孩子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谈话,帮孩子积累并运用这些相关的经验。
从基本部分开始,正式进入主题教育活动,从孩子喜欢看,喜欢帮助别人的特点出发,让孩子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形式了解序数的含义,并大胆的表达出来,用比赛的形式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

第66篇、中班数学小套娃教案反思

活动准备:
1、套箱,纸偶,数字卡,套娃玩具,镶嵌玩具等
  2、礼物袋,操作版(幼儿人手一套)
  3、白板
  4、音乐磁带一盒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明显的三个物体。
  2、引导幼儿对三个以内的物体进行排序。
  3、引发幼儿体验操作学具的快乐。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进行介绍——与幼儿拉近距离。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见过面了,我是什么老师呢?”(宋老师)
  “我来自威海,你们是哪里的小朋友呢?”
  “对,你们是青岛**幼儿园的小朋友!威海和青岛都是海滨城市,都很美,小朋友以后啊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到威海去旅游。”
  “宋老师从威海来,还给小朋友们带来礼物呢.”
  二、基本部分
  1、变“礼物”引出课题(教师出示套箱,以“变魔术”的方式一次变出三个箱子。引导幼儿感知大,中,小不同的箱子个体。)
  教师提问:
  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数量
  ——“老师变了几个箱子呢,我们来数数看。”(师幼一起点数,引导幼儿说出一共有三个箱子)
  ——“三只箱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出示数字卡“3”)
  引导幼儿关注箱子的颜色和大小
  ——“小朋友看看,这几个箱子有什么不一样的?”
  引导幼儿观察并简单表述:
  箱子的颜色不同: 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
  箱子的大小不同:绿色的箱子最大,黄色的箱子不大不小,红色的箱子最小。
  ——“小朋友我们再一起看看,开始是一个箱子,现在是三个箱子,你们猜猜从哪儿变出来的?”
  教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三只箱子,有1个最大的、1个不大不小的、1个最小的;因为他们大小不一样,所以小的箱子都可以装到大的箱子里面,一个一个套起来,就变成一个了。”教师把箱子重新叠置到一起。
  “我们看看礼物袋里都装的什么礼物呢?”
  2、 幼儿操作,具体感知大,中,小 的物体。
  幼儿自选自己喜欢的礼物。
  ——“你选什么颜色的礼物袋?”(提醒幼儿说自己选择的礼物袋的颜色!)
  ——“快打开看看,里面是什么东西?”
  ——“数一数,有几个?”(请个别幼儿说)
  ——“摆一摆,它们什么地方不一样?”
  ——“有的小朋友纸袋里面是床,有的是碗,这些是谁的床呢?是谁的碗呢?听了老师的故事,你就知道了。”
  教师用手偶讲故事。(故事略)
  出示挂图,幼儿操作,帮助小熊一家。
  ——“小朋友都摆一摆床和碗,从最大的到最小的摆成一排,看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是熊爸爸的、哪个是熊妈妈的、哪个是熊宝宝的。”(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小熊一家着急死了,我们快帮他们送回去吧!送碗的时候你可以告诉熊爸爸,最大的床是你的,最大的碗是你的……”
  ——“我们都来检查一下,大家都送对了没有。”
  ——“小熊一家非常感谢小朋友,他们谢谢小朋友,我们应该怎么说呢?”(不客气)
  ——“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一个很好的礼物呢!”
  3、套娃排序
  教师出示套娃(3个)
  ——“这是什么?”(套娃)“你们见过套娃吗?”
  ——“小套娃有什么小秘密呢?”(里面有好多个,教师一层层打开,随意放在桌子上。)
  ——“我们给小娃娃排排队吧!”
  给套娃排序。(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4、拓展游戏
  游戏一:给四个小套娃排队(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求)
  教师出示一个小套娃(第四个小套娃)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套娃,他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
  ——“那么现在谁会给他们排排队?”(要求: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游戏二:给小木柱找家
  教师出示成品玩具
  ——“这是什么?”(小木柱)
  ——“我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5个),他们一样大吗?”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67篇、中班数学7和6的关系教案反思

教学目的:
1、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2、继续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7,知道7的实际意义。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贴绒教具,吹泡泡的熊猫1个,大泡泡7个(红5个,绿2个),小泡泡6个(红2个,绿4个)不同动作的小熊猫7个。
2、每人一份玩具小熊猫、小皮球(将画好的熊猫头和皮球贴在青霉素瓶盖上)各7只,每人一袋拼图材料(圆形、七巧板、小棍、积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全体小朋友围在黑板前,出示贴绒教具组成的熊猫吹泡泡图。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小朋友看是谁?在干什么?(小熊猫在吹泡泡)教师:它吹的泡泡有大的,还有小的,都什么颜色啊?(红的、绿的)它吹的泡泡真好看。现在,请小朋友坐下来听小熊猫要请你们做什么?
二、基本部分1、点数小熊猫吹出的大小泡泡。(复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教师:小熊猫请你们数数它吹了几个大泡泡,几个小泡泡?
大泡泡和小泡泡哪个多?哪个少?(大泡泡比小泡泡多1,小泡泡比大泡泡少1)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让大泡泡和小泡泡一样多?(引导幼儿说出添上或去掉1个)2、请幼儿用视觉、听觉、触觉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再次学习7的形成,并知道7比6多1,6比7少1。
教师:老师给小朋友也准备了许多小熊猫图片,请小朋友猜猜比6多1只是几只?请把小盒里的小熊猫图片取出来,数一数是不是7只。
小熊猫很喜欢玩皮球,老师敲几下,请小朋友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几个皮球。
教师:小熊猫多还是小皮球多?用什么办法使每只小熊猫都能玩到一个皮球?(藏一只熊猫或再拿出一只皮球)请小朋友把小熊猫和小皮球全部放在盒里。
3、出示不同动作的7只贴绒小熊猫。让幼儿理解7里面有7个1。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活泼可爱的小熊猫,请小朋友数数看是几只(7只),出示数字“7”。
教师:有几只小熊猫拿着飞机玩?(1只)请它排在下面,老师同时出示数字“1”。有几只小熊猫拿着手绢?(1只)依次类推。
1只小熊猫在爬杆,1只小熊猫在写大字,1只小熊猫在跳舞,1只小熊猫在提小篮,一只小熊猫在举红旗(将它们依次排列整齐并同时出示相应的数字1。让幼儿数数,7里面有几个1)4、用数字游戏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幼儿可能集体或分组回答。
教师:比6 多1的数是几?比7少1的数是几?6添上1是几?7去掉1是几?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打开自己的小袋取出拼图材料数一数,说出总数。要求幼儿用7个材料,拼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并讲给老师听。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活动的设计思路来源最近我们学的《树的名片》、《树妈妈写信》两首诗歌,孩子们知道秋天到了,树妈妈忙着写着信,树妈妈告诉小动物们要做好过冬的准备,结合诗歌的内容,本次活动以尝试为小动物分房子,幼儿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感知6 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5种分法,在感知数的分解组成的基础上,掌握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  活动围绕着给小动物分房子进行,每个幼儿都分到6只小动物,小动物各不相同,有的是6只小狗、有的是6只小猫、还有的是6只犀牛、6只大象、6只狮子等。每个幼儿还一张画有两座房子的图。形象可爱的教具,再加上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分房子的喜悦心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第一次给小动物分房子并记录的过程中,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在展示幼儿分房记录时,有的孩子没有找出了“6”的五种分法,还有的分出的一组数字合起来不是“6”,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记录,对没有掌握好的在下一个环节中我会多给予关注。接下来引导观察幼儿无序的分法,教师并演示给6只熊猫分房子,一边分一边和幼儿点数两座房子里小动物的数量,并记录下分的结果,“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4和2、5和1,引导学习有序进行“6”的分解组成,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初步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了解数组成的递增、递减规律、互相交换的规律。幼儿在第二次为小动物分房子时,掌握了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记录每次分房的结果。活动在游戏《找朋友》的欢快气氛中结束,幼儿通过探索、操作、交流、在玩中学,学中玩,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第68篇、中班数学有趣的二等分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份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材料: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
第二组:毛线、彩带、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活动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四等份、五等份注意事项:
1.教师事先应将天平调试好,在幼儿操作天平称量物体时,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称量物体时,要使天平保持平衡。
2.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对乐园里的物品进行了四等份,教师可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鼓励幼儿的创新,自然引深到四等份。
知识背景的材料:
幼儿在园吃苹果、蛋糕等点心时,有的幼儿常要求吃一半,我说:“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想想平时在生活中还对哪些东西进行过分块?幼儿纷纷从家中找来了吸管、毛线、硬币、纸、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讨着具体的分割法,有时还争论不休,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便产生了二等份的课题。
教学反思:
  理解二等分概念,真正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经意地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69篇、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6以内的序数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将数学知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及教学形式、操作材料的适当改变能给枯燥的数学游戏活动带来勃勃生机。为此,我设计了这节以带幼儿去参加生日餐会为主线的数学游戏活动,其中还融入了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人物“美羊羊”。从而引导幼儿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索,真正感知6以内的序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序数,理解序数的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来表示6以内物体的排列顺序。
  2、能清楚表述序列的顺序。
  3、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学习从不同方向(从左—右、从右—左、从上—下、从下到上)确定物体的排列位置。

  活动难点:
       尝试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物体排列的位置。
活动方法:
       游戏法、讲解法、引导法。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操作材料:6种写有数字1—6的食物卡片,操作纸人手一份
  3、“生日歌”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情境导入,破译羊村大门密码数字1-6。
  1、“今天是羊村美羊羊小姐的生日,她要邀请小动物们去她家聚餐,小朋友想不想也一起去看看啊?”
  2、“要进入森林,得先把羊村大门打开,我们来试试。(按门铃)哎呀,怎么打不开?原来羊村的大门上有一把五彩锁,里面藏着许多数字宝宝,小朋友只要猜出数字宝宝,就可以打开这把五彩锁了,桔黄色后面藏着谁呢?小朋友猜的对不对?看一看。以此类推,出示数字宝宝,(1、2、3、4、5、6)。羊村大门打开了,欢迎小朋友的到来。”
(二)以“羊羊的生日餐会”活动,学习6以内的序数。
  1、出示ppt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有那些小动物接受了羊羊小姐的邀请,准备去去她家呢?”
  “羊羊小姐邀请了几个小动物呀?一起来数。”
  引导幼儿说一说从左往右和从右往左数“xx小动物排在第x个”。
  教师小结: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红旗在哪边,我们就从红旗的那边往后数,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
  2、到羊村超市选购食物。
  出示装有食物的货架,“今天小动物要带上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去聚餐,小朋友看一看,它们要买的最爱吃的食物在第几层”?
  交流讨论:为什么买同样的东西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引导幼儿认识货架有高有低,可以从上往下数,也可以从下往上数。
  教师小结:序数可以从不同的方向数,从不同的方向数得出的结论会不同。
(三)寻找羊羊的家。
  出示四幢楼房,让幼儿找一找羊羊住在第几幢楼房的第几层。
  “小动物们高高兴兴去羊羊家了,这里有四幢楼房,美羊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帮忙喊一下。”(美羊羊)“她的家在第几幢第几层?”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我们数房子楼层的时候是从下往上数的,不可以从上往下数。
二、幼儿操作
  帮助小动物用序数方式将食物依箭头方向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装盘。
  “小动物们终于找到羊羊家了,他们要把好吃的东西装进盘子,你们能不能帮帮忙?红旗在前面就从前面开始往后排,红旗在后面就从后面开始往前排,一定要按照顺序排。”
  幼儿回桌子旁操作。
三、评价活动
  放“生日歌”幼儿端着完成得作品回到椅子上坐好。
  “这个小朋友排的对吗?”
  “小动物们可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餐会了,我们一起祝美羊羊小姐生日快乐。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游戏贯穿,环节安排层次清晰、过渡自然,幼儿参与积极性较高。从学习从左到右的方向送小动物上火车旅行,再到小动物回家时调转方向,学习从不同的方向来说出“第几节车厢”,第三个环节则是送小动物回家,将难度提高,让幼儿学习从两个方向同时确认次序。
  第三个环节是难点,由于担心幼儿不明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用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和示范,导致了幼儿的注意力有一些分散,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教学活动要注意教师语言的简洁、精炼,让幼儿多动手进行操作,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70篇、中班数学感知数字5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2、初步感受用不同方法来数数,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排列数。
3、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活动,初步理解5的概念,认识数字5。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5的概念。
教学准备:
1、 自制保险箱一个,神奇的盒子3个。
2、 在信封的正反两面分别贴有图案和圆点个数一致的和不一致的各若干个,5个信封当中装有数字1、2、3、4、5,其他都是小小的数字5。
3、 若干个小箩筐和一个大箩筐,若干糖果。
4、 机器猫胸饰一个,《机器猫》的主题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谁呀?(出示机器猫胸饰贴在黑板上)原来是机器猫小叮当。今天它给我们小朋友出了个难题,这儿有个漂亮的保险箱,里面装着许多好东西,它让我们来想办法打开这个保险箱,可这个保险箱需要用密码打开,而密码藏在了这三个神奇的盒子里。”(出示箱子与三个神奇的盒子)
二、回忆旧知——复习巩固数字1、2、3、4。
1、教师打开第一个盒子,寻找实物图与圆点图一致的信封。
2、请全体幼儿拿出信封,观察实物图和圆点图的对应情况。
3、请图案和圆点一致的幼儿打开信封查看密码。(图案和圆点是多少,里面就有数字几)找到数字:1、2、3、4。
教师提示幼儿可以用多种数数的方法: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双数双数地数;目测。
三、探究新知——初步感知数字数字5。
1、教师打开第二个盒子,请全体幼儿寻找实物图和圆点图都是5的信封。
2、 教师与幼儿一同出示数字5。
3、 理解5的概念:5可以表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5、尝试打开保险箱,了解1-5的排列顺序。
四、巩固练习——进一步感知5的数量。
1、打开保险箱,请每位幼儿拿对5颗糖果。
五、结束部分:随音乐跳舞庆祝。

第71篇、中班数学分花伞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分花伞
活动目标
  1、在了解伞的不同特征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分类的经验。
  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简单清楚地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记录结果。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
       继续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简单清楚。
难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清楚地表述自己的记录结果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前一段时间,一直是阴雨绵绵的天气,我班的孩子都带来了伞,并且议论着伞。我们知道,伞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来历,发展过程、功能等都具有一定的探索价值和教育价值。因此我们根据纲要精神,及时利用这一资源,开展了主题“伞的秘密”的探索活动。果然,活动很快激发了孩子强烈的探索欲望。随后,他们的兴趣点集中在伞的特征上,他们发现了伞的许多不同,如:颜色、形状、图案、大小不同,伞的布料也不同等等。我想,在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经验、需要以及现阶段非正式活动进行的分类内容,可以结合主题活动整合一些数方面的内容,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正式活动——分花伞,帮助幼儿提升归纳分类的经验,发展幼儿的思维抽象能力。通过两次非正式活动和一次正式活动,幼儿已经初步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尽量简单,让自己和别人都看得清楚),在本次活动中将继续提高使用表征符号的能力;另外,幼儿具有了一些分类的经验,在多重分类的基础上,开始向按物体的某一明显特征作肯定与否定的分类过渡。
  其次,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幼儿自己动手去电脑操作,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其课件画面色彩美丽,又可让幼儿自己操作,更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幼儿在动眼、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掌握分类的知识,巩固记忆。同时通过幼儿自己介绍的方式,引导幼儿较清楚地表述,真正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学习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花伞》Flash课件、画板、记录纸、笔
活动流程:
        看看说说——想想分分——讲讲听听——延伸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春天来了,小雨嘀嗒嘀嗒下个不停。伞店里又进了许多的伞。
  1、点击画面:有多少把伞呢?(引导幼儿默数)
  2、你最喜欢哪把伞?幼儿介绍,让其他幼儿猜。
二、想想分分
  这些伞放的乱乱的,营业员阿姨把它们放放好,可是这些伞吵架了,它们说我们要一样的住一个家。阿姨很着急,我们小朋友快来帮帮忙,好吗。
  2、这两只箱子是谁的家?(伞的家)我们把伞送到这两只箱子里,怎么分呢?
  3、谁愿意来试试看?
  4、个别幼儿电脑操作记录,师引导幼儿观察。(分出一种,如:按颜色,启发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讲)
  5、师:你们还有其他的分法吗,看看谁分得又快又多?
  6、幼儿操作要求:a、分法太多,要记录下来。
  b、怎样记录地简单,让别人看得清楚、明白。
  7、幼儿个别操作,师观察启发
三、讲讲听听
  提升幼儿经验:
  1、说说自己分伞的方法和记录的结果。(对一样的分法不一样的记录或一种分法两种说法归纳)
  2、引导幼儿用清楚的语言表述。
四、延伸
  今天我们想了许多给伞分家家的办法,伞还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回去再找找。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72篇、中班数学公开课瓶子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认识各种各样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各种特征和不同用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各种特征和不同用途。
  2、尝试根据瓶子的材质、用途进行分类,体验合作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瓶子,了解瓶子的各种特征和不同用途。
  活动准备
  教具:各类瓶子(人手一个),各类废旧瓶子做的玩具。
  学具:分类操作板,各类瓶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瓶子
  1、以游戏导入课题。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瓶子并进行介绍。
  师:你拿到的是什么瓶子?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瓶子。
  3、引导幼儿相互比较瓶子,说说瓶子不一样的地方。
  4、教师小结二、尝试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讨论各种瓶子的分类。
  师:你们逛超市时,超市里的瓶子是怎么放的?今天也要请小朋友将手里的瓶子放回超市里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放呢?
  2、幼儿操作,尝试用实物瓶子按照瓶子的不同用途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都说的非常好。现在呢请小朋友按照瓶子的不同用途将瓶子放回超市里去。
二、拓展幼儿生活经验,知道各种瓶子可以废物再利用。
  1、出示各类废旧瓶子做成的玩具,请幼儿观察。
  师:在生活中我们用完的这些瓶子还可以做成很多东西,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东西。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第73篇、中班数学7以内的多少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教幼儿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的多少。
2、要求幼儿听清老师的问题,并在集体面前大声地回答。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贴绒蓝色大圆片5个,红色圆片从大到小6个,桔黄色小圆片7个(图一),贴绒数字5、6、7,实物卡(图二~八)。
学具第一、二组:3排点图卡(图九)若干张,数字印章,印泥,幼儿用书画面25;第三组:看标记贴图形纸卡,糨糊,各种图形纸片;第四组:填空格图卡,点子印章;第五组:添、去点作业纸,铅笔;第六组:印比6、6少的点子纸,印章。
教学过程:
1、集体活动。
(1)逐一出示图二~八,“请小朋友仔细看,说说卡片上有几个什么?”
(2)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
出示图一,“黑板上有什么?”“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多?哪种颜色的圆片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我看时觉得红圆片最多,橘黄圆片最少?谁能想个办法,换一种排法让我们一看就清楚,谁的数目最多,谁的数目最少。”启发幼儿将每种颜色片片排成一行,“现在看看谁最多、谁最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幼儿将三排圆片一一对应比较)请小朋友说说每一排有几个圆片,谁来给每排圆片送数字朋友。
(3)小结。
“要想知道谁多谁少,不能看物体大、小,也不能看排队长、短。而是要数一数每排有几个,才能比出谁多谁少。”
2、小组活动。
一、二组,给最多的点子印数字。三组,看标记贴图形。
四组,按序填空格。五组,添、去点子。
六组,印比6、7少的点子。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二组的活动小组。
3、活动评价。
表扬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并提醒幼儿将游戏材料整理好。
活动反思:
正确感知7以内的数是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的内容,这一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复习巩固5、6、7 这三个数,而且要引导幼儿逐步能够不受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和判断7以内的数量。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幼儿逐步建立数的守恒的观念。

第74篇、中班数学公开课编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启发幼儿学习正逆排序并说出序号,体会量与序数的关系。
       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一套1~5的数字卡片。让幼儿自愿结合,每组5人,要高矮不同。
  2.周围环境中有适于幼儿按大小排序的物体。每人一套l~5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活动(一)小朋友排队编号
  1.排队编号。请幼儿从矮到高排队编号。教师交代:每组幼儿从矮到高排队后,报数编号,每人按编号领取相应的数字卡片。幼儿分组排队编号并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这队小朋友是怎么排的队?自己排在第几?其他人排在第几?”
  2.从高到矮排队编号,方法同上。
  3.幼儿讨论。教师提问:“两次排队有什么不同?你都排在第几个?为什么?如:从矮到高排,明明排第1,从高到矮排,明明排第5。明明两次排队位置不同,这是为什么?”
活动(二)给物品编号
  1.幼儿操作
  教师请每个幼儿自由选5件同一种大小不同的物品。根据教师的要求,给自己所选物品按大小进行正逆排队编号。每次排队后,按编号给每个物品对应一张数字卡片。
  2.讨论交流
教师提问:
       你找的是什么物品?它的编号是几?排在第几个?你是怎么给它们排队编号的?经过正逆两次排队,同一件物品都排在第几?为什么?
建议:
  教师可根据本班情况,让幼儿按量的不同属性给物品排队编号。如找长短不同的物品,也可以找高矮、宽窄、厚薄、粗细等不同的物品,按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编号。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第75篇、中班数学公开课认识一周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动动、玩玩中了解一星期的排列顺序,并能正确应用昨天、今天和明天。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具、课件。
2、幼儿操作材料:星期娃娃头饰。
活动过程:
1、认识一周日及排列的顺序。
多媒体画面(一)  (1)、认识一周日
(1)星期妈妈  教师导语:星期妈妈有几个宝宝,他们都叫什么名字?
(幼儿讲述)
(2)星期宝宝  “星期宝宝们来了,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个星期宝宝?”
小结:这七个星期宝宝就组成了一个星期,也叫一周。
(2)、学习正确排列一周日
a、教师导语:星期宝宝可调皮了,他们老是排错队。小朋友,你们谁会帮
他们排队呢?谁排第一个?  幼儿讨论)
多媒体画面(二)  b、多媒体演示一周日的排列
(1)传说故事  教师导语: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哪一天应该排在第一天了吗?接下来怎
“一周日的由来”  么排呢?星期一排在第几天?(幼儿讲述)
小结:一星期有七天,第一天是星期日,第二天是星期一,第三天是星期
二......
(2)星期宝宝们  c、幼儿为星期宝宝们排队
d、游戏“开火车”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请星期日宝宝当火车头,然后去邀请其他的星期宝宝,最后按照一周日的顺序排好成一列“火车”。
延伸:“你是星期几?”(星期六)
“星期六后面是星期几?”(星期日)
(小结:星期是循环的。)
2、认识今天、昨天和明天。
多媒体画面(三)  (1)、教师导语:谁来告诉大家,今天是星期几?(幼儿讲述)
按顺序排好的星  “再请小朋友想一想,昨天是星期几?明天是星期几?”
期宝宝们  (多媒体演示——相应的星期宝宝会向前走出来)
(2)、小结:今天在中间,今天的前面一天是昨天,今天的后面一天是明
天。
(3)、游戏“找朋友”
幼儿带上“星期”头饰。
玩法:先选出代表“今天”的星期宝宝,请他来找出自己的两个好朋友—— 昨天和明天。
(延伸:“今天”的内容可假设。如:假如今天是星期五.......假如今天是星期一..... )
3、小结幼儿活动。  
课后反思:
在新纲要中提出让幼儿从操作中思考,这节活动课很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幼儿通过课件、多媒体、从不同角度来了解了一周日的概念,并能正确的知道昨天、今天、明天的意义。

第76篇、中班数学优质课有趣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
对幼儿的教学,首先课程的目标要明确,重难点要突出。在这节课中,可能我的重难点不是很突出,所以对幼儿来说挑战性缺少了。其次在老师介绍操作要求的时候,语言虽然说很简练,但是还需要更明确和更全面一点。这样孩子在操作的时候,就更有秩序了。还有一方面是,老师在请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只是让幼儿说出了问题的答案,老师只注重了答案的对错,没有注重让幼儿把话说完整,缺少了语言的渗透。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这些方面的经验积累还是需要不断努力。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字的丰富变化,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并区分6与9。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几何图形组合画三幅(还有小动物)。
2、幼儿每人一份数字卡片
3、每组提供白色纸条、浆糊、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看图编电话号码。
(1) 我们将要去春游了,我想邀请小动物一起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 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猴、小熊、小兔)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3) 引导幼儿看图数数编号码。(三家全部观察后,人人翻译号码)(人手一份操作用具。可以用数字贴号码,也可用笔写号码)
请各组派代表在黑板上贴数字
集体念号码 583469 583496 582734
验证号码的正确性,老师拨打电话。
二、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思考:这些号码都有6个数字,为什么电话号码是不一样的?
(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
(2) 观察:在三个电话号码中有哪些是不一样的?
(小猴家的号码是有9、6,小熊家是6、9;小兔家没有这两个数子,有的是2、7)
相同的是什么?
(三个号码都是六位数,前两位数都有5、8)
(3)区分6和9
问:老师也常把6和9搞错,请你们帮助我记住它。
( 让幼儿说出6的圆圈在下面,9的圆圈在上面。)
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数字23456789
三、交流所收集的电话号码
增强幼儿有关电话方面的知识
(1) 请幼儿大声地读自己带来的电话号码。
了解电话号码是多位数的。
(2) 你们知道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
(上海地区的家庭电话是8位数的,手机是11位数的;常用的较特殊的电话是3位数的。)
四、给小动物编电话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还没有电话,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提示:可以用贴数字的方法,也可以用笔写。
有意识地请几个孩子上来念所编的号码。
(2)教师巡视后提出新的要求。提示幼儿是否每个数字都用了,数一
你编的电话是几位数的。
5延伸活动: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课后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第77篇、中班数学公开课动物运动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知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2、尝试用序数词表述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课件,幼儿学具人手一份,幼儿的个人相片。  
活动过程:  
一、动物排第几。  
出示课件第一幅,请幼儿观察排成横排的动物。  
“今天小动物们要到草地上来参加运动会,看看谁第一个到?第二个是谁?某某动物是第几个到的呀?……”  
(让幼儿说说动物排的位置,尝试用序数词来表述。)  
二、动物运动会。  
1、出示课件第二幅,确定小动物在跑道上的位置。  
“跑步比赛马上要开始了,看看小动物们现在在哪个跑道上?”(让幼儿说说××动物在第几条跑道上)  
2、猜猜谁会得第一。  
“小朋友,你们认为谁会在跑步比赛中得第一名呢?”让幼儿说说。  
3、点击课件第三幅,进行跑步比赛,再让幼儿说说动物跑步比赛的名次。  
“到底谁会得第一名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的过程,好吗?”表扬猜对的幼儿。  
三、乘汽车回家。  
“比赛结束了,我们乘汽车回家好吗?”  
出示课件第四幅,让幼儿初步意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让幼儿一起来看看、说说“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四、操作活动。  
“一起乘坐汽车,并用序数词说出一句话,我坐在几号汽车的第几位”。
活动反思:
数学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第78篇、中班数学采花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  学习将相等数量的物体放在一起,初步建立等量观念。
●  准确感知8以内物体的数量。
●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  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  教具:卡片5张,7、8的数卡。
●  学具;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  探究活动。
教师出示卡片,请幼儿数数每张卡片上有几个图形。启发幼儿将数量一样多的卡片放在一起,并送上相应数量的数卡。
●  幼儿操作练习。
请将相同数量的物体画线连起来。
●  游戏活动:采花。
玩法:将场地布置成草地,草地上有许多鲜花的卡片(正面花形,反面8以内的圆点),卡片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跑到草地上采花,每人采一朵,数数卡片背面圆点的数量,然后看老师手中的数卡,老师举起数卡7,拿有7个圆点的幼儿立即将卡片举起来,小朋友互相检查是否正确,换数卡游戏重新开始。
活动拓展:
●  在小组活动时间教幼儿玩游戏:配对。
玩法:为幼儿提供1――7的点卡3套;1――7的实物卡3套。幼儿每两人一组玩游戏。将点卡背面朝上,无规则散放在桌子上,将实物卡片打乱反扣在桌子另一边,两人轮流拿牌(点卡),将牌拿完后,第一个幼儿先翻一张实物卡,如果实物卡的数量与自己手中的某一张点卡数量相同,则出掉这一对牌,如果不同,就将实物卡放回原处。然后由第二个幼儿拿牌,玩法同第一个幼儿。
 

第79篇、中班数学6以内的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复习6以内数数及认数,能手口一致点数,学习按数取物。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能手口一致点数;知道数字代表的实际数量。
2、活动难点:会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教具:小动物5只;礼物图5份;6以内数字卡;大口袋6只;蛋糕一只。
2、学具:印有数字、点子的篮子每人一只;糖、西瓜、苹果等图片若干;已塑封的蘑菇、桃子、骨头等图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感知1、出示小猪图片,这是谁呀?今天小猪特别的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今天是小猪的生日。妈妈给他准备了一只大蛋糕。(出示蛋糕)2、小猪要过几岁生日了?6支蜡烛,过6岁生日。小动物们给小猪过生日了,送了许多礼物给小猪。
1) “喵喵”是谁来了?小猫。小猫送给小猪的是什么礼物?有几个?可用数字几来表示?小猫送小猪礼物的时候会说些什么话?祝你生日快乐小猪说“:谢谢”。
2) “汪汪汪”是小狗来了,小狗送了什么礼物呢?数量是多少?找相应数字。请幼儿扮演小狗,给小猪送生日礼物。
3、小猴、小羊、小兔也来了,幼儿观察送了什么礼物?数量是多少?
二、操作探索1、小动物给小猪送了许多礼物,我们也给小猪送礼物。我们把礼物放在小篮子里,篮子上有数字和点子,请小朋友根据数字和点子放进相同数量的礼物。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提醒幼儿认清数字和点子,能手口一致点数;能力弱的幼儿多给予帮助和指导。
4、请个别幼儿讲解操作情况给小猪送了什么礼物,送了多少。
5、小猪请老师把小朋友送的礼物先收一下,师生整理好篮子。
三、游戏巩固1、小猪他在想什么呢?让我来问问他,他想请小朋友帮助他招待小动物。他为小动物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小动物胸前有个大口袋,口袋上有个数字宝宝,怎么给小动物送食物呢?每次只能拿一份食物,看看是什么,该送给谁吃。如果这个小动物口袋上的数字和食物数量一样,就放进大口袋中。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3、检查幼儿操作情况。
四、活动延伸1、小猪谢谢小朋友帮他招待了小动物,他也要送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印有漂亮印章的小卡片,你们看看自己的卡片上有几个印章。
2、为小猪庆祝生日,唱生日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把数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生活活动,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在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6以内的数,对能力弱的孩子给予适当的提示。

第80篇、中班数学圆外有7个小朋友教案反思

目标:
1、有益的学习经验。
2、区别里外,增加空间知识。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准备:
1、1个菜盘,7个杯子。
2、纸盒一个,里面装一个玩具小狗。
3、地上画圆圈、梯形各一个。
活动与指导:
1、出示纸盒,把盒盖打开,使幼儿能看到里面的小狗,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里。把小狗拿出来,放在纸盒的旁边,启发幼儿说出小狗在盒子的外面。告诉幼儿纸盒里也叫纸盒内。幼儿跟着说:小狗在纸盒里(外)面。
2、出示盘子和杯子,盘子里摆4个杯子,盘子外面摆3个杯子,让幼儿说出里外各有几个杯子。
3、指地上的圆圈向幼儿解释,圆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圆内,圆外和圆上。请5、6、7个幼儿分别站在圆内、圆外和圆上,请幼儿说出圆内、圆外和圆上个有几人,注意说出里外。按口令,幼儿站到梯形内、梯形外和梯形上,请幼儿说出梯形内、梯形外和梯形上各有几人。
关上房门,引导幼儿说出我们在房子里面玩,让三个幼儿站到外面,引导幼儿说出外面有3个小朋友。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81篇、中班数学公开课给春天的信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能不受物体的影响,正确感知5~10的数。
  2.能理解数的意义,有良好的操作习惯,并积极与材料互动。
  3.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数卡、实物卡若干,信封若干(其中的大信封上贴有动物头像和数字5一10)。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活动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公园里的小动物想请我们去玩,你们高兴不高兴?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带什么礼物给它们呢?
  春姐姐手捧信封来到活动室:小朋友.前天我在动物园听动物们说,它们最想看你们把数与实物配对的本领,瞧,我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
  师:那我们先来看看,准备的是什么礼物(信封)。
  二、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数与实物的配对1.这个信封上有几个三角形?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信封上是几个三角形就放数卡几)请一幼儿到前面来操作。
  2.我们再来看这个信封,上面是数字.里面放了许多实物,它要我们做什么呢?请小朋友动脑想一想,幼儿相互讨论。(数字是几就放几个实物)3.哟.这个信封上有数字,里面放了笔和纸,要我们做什么呢?(要我们看数在纸上画上相应数量的自己喜欢的东西)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操作。
  三、幼儿分组操作1.介绍做法及要求:幼儿每人拿一封信,先看清信封上是几个图形就放几的数卡,是数字几就放几个实物卡。
  2.教师个别辅导。(教师可用抽卡片形式帮助幼儿将数与实物配对)3.幼儿互相交流、检查。(说说信封上是数字几或是几个实物卡,里面就放几个实物卡片或数字几。)4.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测。(请几个幼儿到前面来讲讲为什么这样放,其他幼儿帮助检测操作得对不对,如不对帮助纠正。)5.奖励每人一颗五角星。
  四、游戏:送信1.教师讲解游戏的玩法及要求:全体幼儿带上自己准备好的礼物坐“火车”去动物园。
  2.幼儿根据要求送信(小朋友送的信要和动物身上的数一样多)。
  3.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信送得是否正确。
  4.全体幼儿随音乐《逛公园》,和小动物一起做游戏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反思:
  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对周围的一切环境和物品都充满着好奇,都想去探索研究一下。尤其是小班的幼儿,喜欢一些零碎的小东西,比如一张彩色的小纸片,掉在桌子上的橡皮泥屑,就连一根短短毛线头也会成为他们喜欢玩的物品。总喜欢拿在手中捏捏,在嘴巴旁吹吹,甚至还要与同伴分享一下。有的小朋友羡慕,也想玩,拿不到,他就会跑到老师的跟前告状:某某小朋友他有什么?小班小朋友告状是经常性的行为,他们会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反复几次的来到老师的面前,直到老师出面解决,没收小朋友的东西为止。
  在操场上活动或者是课上,他们会将看到的东西,如整理时丢落的小积木,玩具,纽扣,小朋友家中带来的东西等物品捡起来交到老师手里。作为老师,把小朋友拿过来的东西不理睬,幼儿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来跟老师说,马上处理的话就防碍活动的开展,直接扔在垃圾筒让幼儿觉得老师太不当回事,那只能课后或者活动接束时再做处理。而我平常最多的做法就是把小朋友捡回的物品放在口袋中,等到了教室或者活动完后再进一步的处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不会把口袋里的东西全扔掉,而是和小朋友一起将他们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找出有价值的东西,处理没有用的物品,这样既让小朋友感受到老师对其的重视又不会打扰到正常教学活动。
  我的口袋就成为了专装幼儿小东西的场所,如果哪天不穿有口袋的衣服就觉得特不顺,好象缺了什么。
  当然我的口袋也不是专门装小朋友捡到的物品,里面也会放一些有用的物品。例如在幼儿感冒的多发季节,孩子们的鼻涕不断,我就会从口袋中拿出柔软的纸巾,让孩子们把鼻涕擦干净;做数学练习时当一组上橡皮正好有人在使用,有其他孩子需要时,我就会递上橡皮,让小朋友及时改正错误;教学活动中,为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我把一些小的操作卡片或者小玩偶放在口袋中,操作时突然的跳出来,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在利用自己口袋的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孩子们口袋中的物品。有的宝宝会将家中的物品带到幼儿园,有的从家中带了食品,乘老师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的拿出来品尝,带得多的会给好朋友分享。口袋中还有好多。有的会带一些危险的物品,如弹珠、夹针等,我们发现立即处理。还有的会带钱,曾在小皓小朋友的口袋中发现一块带硬币等,一经发现我们都会没收,暂时由老师保管,来接送的时候给他们的父母,提醒家长来幼儿园的时候检查孩子的口袋,不要让危险物品带来幼儿园。有的小朋友会把幼儿园中自己喜欢的物品带回家,碰到此类事情,我们会和家长进行沟通,并告诉小朋友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玩的,如果拿回家后就会越来越少了到没有,大家以后就没有玩具可玩了。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事事处处做个有心人,注重观察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关注每一个细节。俗话说:“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幼儿间的个性和品质也各不相同,要使幼儿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就应以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从细微处关注孩子的成长,细微处才能见真情,更多地要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幼儿的不足。在教师宽容、欣赏、微笑里,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发展。

第82篇、中班数学恬恬和小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感知图形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根据物体特征(封闭、开放)给图形分类。
3.培养幼儿辨别图形的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幼儿操作卡、分类盒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趣导入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图形,这些图形有各种形状,里面还有许多秘密呢,大家想不想来玩一玩这些图形呀?(幼儿操作图片,自由说说图片形状:三角形、圆形、五角星。)二.基本部分:认识图形(一)认识开放图形1.故事激疑(1)师:小朋友能说这么多的图形名称,真了不起!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图形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恬恬和小鸡》。2)老师边讲故事边演示电脑动画。
故事:恬恬在草地上养了许多的小鸡,这些小鸡非常可爱,恬恬很喜欢它们。可是这些小鸡又很调皮,在草地上东蹦西跑的,累得恬恬满头大汗;于是恬恬想了个办法:用木棍做了一圈栅栏,把小鸡围起来。小鸡在栅栏里玩得很高兴。玩了一会儿,小鸡又跑出了栅栏。小鸡怎么会跑掉的呢?(栅栏有缺口,栅栏没围好。)2.探索解疑电脑出示图形。提问:围在这样的栅栏里,小鸡能不能跑出去,为什么?(小鸡能跑出去,这个图形有缺口。)3.认识开放图形(1)电脑出示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去?(能)(2)师:这些图形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开放的图形。
4.实践操作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开放的图形。(幼儿找到开放图形,展示给小伙伴、老师看。)(二)认识封闭图形1.激疑、解疑(1)师:刚才,我们帮恬恬找到了小鸡跑出去的原因:现在我们再来开动小脑筋,帮恬恬想个办法:恬恬应该怎么做,小鸡才不会从栅栏里跑出来呢?(把栅栏围围好,不要有缺口)。
(2)师演示电脑提问:现在栅栏围好了,小鸡还会不会跑出来呢?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栅栏没有缺口。)2.认识封闭图形(1)电脑出示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小鸡跑不出来了,这个图形没有缺口。)(2)电脑出示图形。提问:这样的图形小鸡能不能跑出来?为什么?(不能跑出来,没有缺口。)(3)师:栅栏做成这样的形状能把小鸡围起来,这些图形也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封闭的图形。
3.操作实践师:请小朋友从图形中找出封闭的图形。(找到的幼儿把图形展示给老师、小伙伴看。)(三)归纳巩固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图形中有一种叫开放图形,还有一种叫封闭图形。请小朋友把图形分分类,开放图形分在一边,封闭图形分在另一边。(幼儿操作分类)(四)扩展延伸1.师演示电脑提问:小鸡在栅栏里饿了,叽叽直叫,恬恬很想进去喂食,可进不去。小朋友帮恬恬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进去喂食呢?(开扇小门)电脑演示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也是开放图形。)2.师演示电脑、提问:夜深了,狐狸把栅栏弄坏了。出示图形。
提问:这样的图形是开放图形还是封<BR><P></P>闭图形?(开放图形)(五)小结: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缺口还是两个缺口,这些都是开放图形。
师:小朋友检查刚才分好的图形,放错的纠正过来。(幼儿自行检查、纠正,并给客人老师展示。)(六)游戏:给图形找家。(电脑游戏)5.师:下面我们来做个给图形找家的游戏。指点屏幕:红颜色的是开放图形的家,篮颜色的是封闭图形的家。找对了恬恬就会表扬你,找错了图形就回不了家。现在我们来给图形找家。比一比:谁找得又准又快。(幼儿和电脑玩游戏)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真聪明,图形都快活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恬恬可高兴了!她邀请小朋友和她一起跳小鸡舞,你们愿意吗?(师、幼跳舞。)(注: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先后在深圳、上海、常州等地幼儿园开展现场示范交流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83篇、中班数学小王子历险记教案反思

作者:上海市闸北区安庆幼儿园  文微微
活动背景:
  中班幼儿对于样式的排列规律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能掌握或者创编一定的样式排练。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样式,如递进样式(ababbabbb……)、环形样式的认知与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的。
本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或者其他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中,去了解、认知这些样式。但是认知样式似乎对孩子来说有些枯燥,怎样才能很投入的参与到活动中呢?融入情境,有趣的情境故事应该是不错的办法
。童话故事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利用童话的生动故事穿插数的问题在其中,这样的设计思路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以小王子这个主人公的历险经历为线索,将不同的样式排练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在帮
助王子渡过重重难关的过程中创编、续编样式。这便是《小王子历险记》诞生的初衷。
活动目标:
  (一)按样式规律进行直线、圆形排列,尝试多种变化的样式。
  (二)通过讨论,集体或小组解决故事中遇到的问题。
  (三)充分发挥孩子喜欢故事的天性,把故事中有用的办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五)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圆形底盘、故事情节中涉及到的人物、建筑造型、彩色积木块。
活动过程:
  一、铺设直线:城堡前的小路
  1、引言:美丽的城堡里,住着一位漂亮的公主,城堡对面的小王子,深爱着这位公主。
  2、王子想要见到公主,可是城堡前的小路还没铺好,怎么办(讨论)
  3、根据已给的样式提示,继续铺小路(直线样式)
  4、铺设多条小路,尝试其他的样式
  二、圆形排列:花园舞会
  1、王子终于见到了公主,决定举行盛大的花园舞会,可小花园还没建好,尝试。利用样式进行圆形排列,小组合作建造小花园
  2、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随着音乐声与王子公主一起跳舞。
  三、高矮排列:怪兽入侵
  1、就在大家快乐的舞动着的时候,城堡对面来了个大怪兽,要把公主带走。
  2、城堡里的高个子矮个子士兵们要排队保护公主了。
   (讨论:怪兽可以从任何一条小路进城堡,士兵应该怎么排队形呢?)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84篇、中班数学造高楼教案反思

上海冰厂田幼儿园碧云部   姚小舟
目标: 
1、用自己的方法搭建高楼,尝试用目测、比较等方法比出高矮。 
2、积极参与,体验造高楼的乐趣。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准备:软垫、纸砖、遮挡物、3只高矮不等的小猴、测量长度用的圆筒、橡皮筋、小铃、工地数字号码牌 
流程: 
一、小猴比高矮(理解物体要在同一水平面上才能比高矮。) 
1、第一次比较:遮挡物下比高矮 
导语:有几只调皮的猴子要来比高矮了,看一看,有几只小猴子?它们谁最高? 
2、 第二次比较:无遮挡物下比高矮 
过渡:真得是这样吗?我们再来看一看。(拿去遮挡物) 
提问:现在谁长得最高? 
C:穿红衣服/蓝衣服的猴子最高。 
T:有的猴子站在砖头上,有的没有站在砖头上,这样不能比。到底谁最高?谁有好办法来比一比?谁能从高到矮帮它们排一排位置? 
小结: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样高的平地上面比,否则比出来的结果就会不准确。 
二、高楼比高矮 
1、第一次搭建(尝试搭建高楼,知道可以用目测、比较等方法来比高矮,体验造高楼的乐趣。) 
过渡:3只小猴谢谢你们帮它们排好了队。现在3只小猴要来看你们造又高又稳的楼房了。它们的楼房要造在工地上。你们看看这里有几块工地? 
C:10块。/我看到最后一个数字就知道了。 
T: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一共有10块,有的小朋友一眼就看出它们是按照顺序排列的。 
要求:每人选1块工地,用8块砖头在工地上造又高又稳的楼房。先把砖头搬到工地旁放整齐。听到小铃第一次响的时候开始造楼;第二次响的时候回到座位。 
重点观察与指导: 
1、幼儿搬运的砖头数是否准确。 
2、幼儿是否先把砖头整齐地放在工地旁。 
提问1:几号工地上的楼房最高?剩下的楼房,谁最高? 
T:你是用数一数/比较的方法。放在一起也看不清楚的时候,我们可以请工具来帮忙。请工具站在工地上,然后靠着房子站直,用一根橡皮筋来表示高矮。 
小结:原来高矮差很多的时候我们眼睛一看就知道谁最高,高矮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可以请工具帮忙。 
提问2:你们刚才都用了8块砖,为什么有的楼房高又的楼房矮呢?(请个别幼儿示范) 
T:可以横着放、竖着放、侧着放。 
小结:原来同样的8块砖头,搭得方法不一样,造的楼房也有高又矮。 
2、第二次搭建(用自己的方法搭建高楼,尝试用比较等方法比出高矮,体验造高楼的乐趣。) 
要求:请你们再回到工地去,用刚才介绍的好方法再造一次楼房。这次的楼房要比上次更高更更稳哦!
重点观察与指导:[教案频道 www.dieuthu.com/jiaoan] 
1、每个工地上的砖头数是否依旧准确。 
2、幼儿能否用刚才分享的方法造出更高更稳的楼房。 
提问:几号工地的楼房最高? 
T:你是怎么知道的?可以请谁帮忙? 
请幼儿用工具测量(提醒测量要求) 
T:蓝衣服的猴子说,它最高,我就住这了。 
T:工人们真辛苦,帮小猴子们造了又高又稳的楼房,现在去休息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采用了直观可操作的教具,符合幼儿思维特征,充分调动起了幼儿参与学习的主动性。整个活动设计很完整,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得出结论。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索三块砖如何摆放就可以是最高、不高不矮、最矮时,孩子们在不高不矮的摆放上遇到了困难,教师能随机应变,先让幼儿把最高的和最矮的摆放好,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摆放不高不矮时,孩子们显然很快就得出了结论。但在每次小结时,应语气放慢,重点强调。

第85篇、中班数学公开课逛动物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逛动物园”的游戏情境中,初步感知和运用序数。
2.喜欢动物,并愿意表达自己的已有经验。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PPT、幼儿人手一个挂牌、1~16的数字卡若干套、椅子16把(分成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上数字1~4,颜色和数字与幼儿的挂牌保持一致)。
活动过程
一、乘汽车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每人胸口挂着颜色和数字不同的挂牌,代表“车票”。)
师:看一看,停车场的汽车是怎么样的? (有四辆不同颜色的汽车)
师:让我们根据车票的颜色和数字,在不同颜色的汽车上寻找相应的座位。
(分析:由于中班幼儿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在这一环节还无法将“车票”上的颜色和数字与“汽车”的颜色、“座位”上的数字之间建立联系,这时教师可以通过PPT呈现停车场的平面图,帮助幼儿在观察和互动中初步感知序数的概念。)
师:开始检票了。(让幼儿将座位上的数字揭下后贴于车票上,并放入检票箱里)
师:我们一起给汽车编序号吧。红色的汽车是第1号车,那黄色的是第几号车,第3号车是什么颜色的……(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再次巩固关于序数的概念)
二.、逛逛动物园
师:我们一起开着汽车去逛动物园吧!(快速播放PPT,幼儿观察看到的动物)
师: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是第几个出现的。
(分析:教师帮助幼儿一起回忆看到了哪些动物,同时用PPT加以验证。)
师:(再次播放PPT)这次你们还看到了谁?它又是第几个出现的?
师:小汽车又要开了,这次会看到谁呢?这一排小鸡都一样吗?第几只小鸡和其他小鸡不一样?
(分析:教师通过PPT同时呈现许多动物,并让幼儿找出不同的动物,这时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幼儿,而是可以通过集体讨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分组看动物
师:动物园里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我们可以分成三个小组去昆虫馆、水族馆和百兽园(出示三个地方的图示牌),请你们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地方,搬着小椅子在图示牌子前面排队。
师:现在变成几辆汽车了?你们的座位也发生变化了,现在你坐在这辆车的第几个座位呢?
(分析:分组之后,幼儿发现汽车已经从4辆变成了3辆,他们的座位也发生了变化,这时可以引导幼儿运用数数的方法,从第一个小朋友开始数起,按照次序,数一数“我是第几个”。)
师:大家都已经数好了,那我们给汽车座位重新贴上新座位号吧。
师:大家前后看看,还可以看看旁边的汽车,座位号是否都贴对了。
(分析: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对前面已经形成的序数概念再次进行验证和运用,有的幼儿还是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多提供几套数字卡,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之间发现问题,或者让出错的幼儿自己再从头数一遍,数数自己是第几个。
活动反思:
成功之处:
1、选材符合幼儿当下的兴趣。
整个活动都围绕着动物展开,针对不同的动物孩子们的兴趣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能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2、导入游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在导入的环节中,孩子们先看清楚动物园里的动物数量后,默默地记在了心里,然后通过举数字卡片的小游戏来验证自己数的数量是否正确,这样一个小小的游戏很好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下面的环节做好了铺垫。
不足之处:
1、幼儿的操作材料缺乏适宜性。
首先,人手一份数字卡片在第一环节操作好后,没有适合的位置摆放。孩子们纷纷将卡片推至桌子中间,导致成套卡片混乱,当进行第四环节前,孩子们还需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整理自己的卡片,使整个活动现场出现争抢、混乱的现象。
改进措施:
将1——10数字卡片采用插排的形式分发给每位幼儿,这样幼儿在使用好卡片后,将10个数字从小到大插好,这样就会出现活动争抢混乱的现象,使整个活动井然有序。
其次,操作比较环节中动物园图片不便于现场观察比较。因为活动中只有一张大动物园图呈现在黑板上,当孩子们要操作“比一比”记录表时,需要时不时的观察动物园图片中不同动物的数量,这样的材料从活动现场来看是不便捷的。
改进措施:
将动物园图片成列在比一比记录表的下面做成一份操作材料,这样孩子们在上面记录比较动物多少的时候,可以直接参照下方动物园中不同动物的数量,同时,也便于能力较弱的孩子手口一致数数得出总数后进行比较。
2、讲评环节,追求操作结果。
在每位孩子操作好记录表后,我追求孩子们的操作结果,看到有不正确的地方就一句话带过“这张好像不对了,哪里不对了。为什么?”随后,就急匆匆地进行了小结。
改进措施:
让幼儿发现问题,然后一起解决,说明理由。并且,多请几名正确的孩子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选择,选择的理由是什么。从而让幼儿通过语言的表述来激发他们的思考,真正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第86篇、中班数学小狗糖果店教案反思

目标:
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准备:给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硬币等物品。
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展示大润发商场的购物宣传单。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大润发商场有哪些商品?
教师: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二、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2、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硬币,森林里的动物们也认识这些硬币,还会用它们来买东西呢!不信,你们看------3、教师展示故事《小狗糖果店》
画面1:买巧克力豆。
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我们来帮助小猴,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画面2:买牛奶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画面3:买棒棒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画面4:买巧克力糖出现三种硬币,教师:怎么办呀?谁来帮助小猴?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刚才,故事里的小猴学会了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重点: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相加。
2、啊,讲了故事陈老师现在有点饿了,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教师:小朋友看看这八宝粥需要多少钱?
幼儿:需要1元2角钱。
教师:我要付哪些硬币呢?老师这里有一些代替硬币的圆点,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创设一个幼儿购物的情景,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3、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游戏:预设数学区: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
探索区:准备磁铁、硬币、螺丝等幼儿尝试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
制作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进行拓印商场、娃娃家:商场进行糖果的制作活动,娃娃家进行与商场的串联游戏,提供硬币材料。
方案:
游戏引出:讲述幼儿探索区、制作区的各游戏活动内容。重点介绍拓印游戏和商场的游戏的活动中钱币的使用情况。
指导:陈老师指导教室内的区域游戏,重点指导幼儿的购物活动,并相应增加了游戏的难度,进行重点辅导。胡老师指导教室外的区域游戏。
评讲:1、让幼儿介绍数学区的活动情况,请个别幼儿讲出思路。
看看幼儿拓印钱币的情况和请幼儿讲讲探索区的实验情况。
2、请胡老师讲讲室外幼儿游戏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87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比较高矮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教学过程: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教学延伸: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三个活动环节,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比较高矮;学会运用高高的、矮矮的、比较高、比较矮、最高、最矮等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第88篇、中班数学认识数量8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8的形成,并认识数字“8”。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1——8数字卡片、图片一幅、录音机、歌曲磁带、多媒体课件
2、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3、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数字娃娃的游戏,你们想不想变个数字娃娃?你们想做个数学娃娃几?你们就戴上几的头饰。
2、现在你们都变成数字娃娃了,你告诉我,你是数字几?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看谁说的又对又快,幼儿回答。
3、孩子们,你们变的数字娃娃真可爱,我也想变成数字娃娃,老师想变成数字几呢?看完老师变的魔术就知道了。
4、操作课件:
飞出7只蜜蜂,后来又飞出一只蜜蜂,现在一共是几只蜜蜂?7只蜜蜂后来又飞来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来的(7添上1是8)老师肯定并请全体幼儿说一遍。依次播放花,苹果,汽车,飞机等让幼儿说。
5、老师刚才变的蜜蜂是几?老师想变成数字几?(8)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篮、8还能表示8颗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个的物品。
7、闯关拜见黑猫警长,正确判断“8”以内的数量。!出自:快思老.师!
(1)、第一关,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有8个礼物的卡片送给黑猫警长比一比,谁找得礼物又对又多。(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们的数量是几,
(2)、第二关,说出数字“8”像什么?请小朋友从数字卡片中找出数字“8”,念一念。
(3)、第三关,考考你们的眼力,(出示图片)。请根据老师的问题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戏《捉老鼠》,巩固对8数量的正确判断。
活动室里藏了许多老鼠,请大家去捉身上有8个圆点的或者有数字“8”的妖精,比一比,谁的本领大,捉的老鼠又对又多。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播放歌曲《黑猫警长》)
(三)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捉了这么多老鼠,现在我们和黑猫警长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89篇、中班数学亲密家庭大聚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复习十以内的数。
2、并能够正确的点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理解数字表示的意义,能准确的点数十以内的物品数量。
2、能用数字记录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片,教室里一些物品。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复习1~10的数字,并能按数取物,
1、让小朋友闭上眼睛,把卡片放到小朋友的桌子上,然后请有卡片的小朋友按从1~10的顺序站到讲台上面,全班小朋友数一次,
2、叫个别小朋友拿着他的卡片去取物,并让全部一起数看是否对。
二、参加森林舞会。
1、告诉幼儿一起去参加森林聚会,(放去郊游歌)
2、到森林公园了我们看都有哪些动物,他们都怎么来的并数清动物的数量,用数字来表示。
3、看课件,,一次数清每种动物,并找出那个数字,(请个别小朋友上台找数字卡片)
4、看课件水果图片并再次复习一次
5、一起坐车回家、
活动延伸:
提供1~10的数字卡片、请幼儿继续玩数物找朋友的游戏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幼儿能正确的进行点数,并能按照数去取物。

第90篇、中班数学铺小路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教案《铺小路》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正确地说出总数,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发展幼儿地观察力,空间想像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铺小路》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铺小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2、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正确地说出总数。
3、发展幼儿地观察力,空间想像能力。
4、探索数量的物体匹配相应地点卡。
5、欣赏图片。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课件、字卡、操作材料。
经验准备:幼儿已在上节课感知过6以内的数量。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引导幼儿理解数字的含义。
活动难点:如何用数字去代表物体地数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PPT课件(小朋友们都见过家里的厨房)
今天,妈妈有事不能收拾厨房,我们的小朋友可以帮妈妈吗?
二、基本部分。
整理娃娃家。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家”的场景中。
中班数学教案《干净的厨房》含PPT课件
(4)认识数字卡,教师出示卡片。请幼儿说出卡片上的数字是几,告诉幼儿有几个东西就可以用几的数字卡表示。
(5)请幼儿为娃娃家的每种物品送相应的数字卡,鼓励幼儿边送边说六个碗可以用数字6的卡片表示,两个杯子可以用2的数字卡表示等。
活动延伸:
1、数一数圈一圈:引导幼儿观察幼儿操作材料,请幼儿观察并找出6个的物品,把它圈出来。
2、交流活动:请幼儿介绍数数圈圈活动,说一说为什么要圈6个物体,进一步了解数字6的含义,并知道数字可以代表物体与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第91篇、中班数学动物楼房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序数1~10,理解序数的方向性,正确使用序数词表述物体的排列次序。
  2.培养幼儿序数的兴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准备】
  准备贴绒教具:10个不同的小动物,有10层10个房间的楼房图片一幅。10只企鹅图片,10条小鱼图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教学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
  咱们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了,小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也来了,不信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来了。
二、小动物们多神气,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左向右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右向左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左向右排第5个小动物是谁?
  b.从右向左排第3个小动物是谁?
  2.看小动物们变成纵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说说从上向下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说说从下向上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上向下排小猪排第几?
  b.从下向上排第5的小动物是谁?
三、小动物们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图片)
  (1)我们先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
  (2)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将小动物送回家。
  a.小猫住在第4层,从左边数第5间房子;
  b.小兔住在第10层,从右边数第9间房子;
  c.小猪住在第6层,从左边数第10间房子;
四、刚才小动物们的队排得太好了。有一种小动物,它们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走路总是摇摇摆摆排成一队,你们猜它们是谁?瞧!它们来了。唉!由于小企鹅走得太急,有的排错了队,有的掉了队
  a.我们一起看看第几号企鹅派错了队?
  b.第几号小企鹅掉了队?找一找,它在哪儿?
  5.小企鹅饿了,它们要下海捉鱼吃。看!吓得小鱼争先逃命,冲散了队。看一看,第几条鱼没编号?它应该排第几?
  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玩个游戏——乘火车。
  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火车开开》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1.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
  2.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第92篇、中班数学公开课会变的图形教案反思

中班教案《会变的图形》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发展幼儿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会变的图形》含反思教案吧。
幼儿园中班教案《会变的图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形象地感知空气的存在。
  2、让幼儿体验在游戏探究中的快乐。
  3、发展幼儿空间知觉和动手动脑能力。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各种彩色的纸和小剪刀。
活动过程
  1.让幼儿猜想正方形能不能变成三角形、小正方形、长方形。然后将纸折叠,剪开变为各种图形。
  将剪开的图形再拼成正方形。
  2.让.幼儿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正方形,比比谁变得快,再将4个小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样子。再将正方形变成4个小三角形,然后还原。最后将正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正方形,然后还原。
  3.将剪出来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进行各种组合,变成新的图形。并鼓励幼儿用语言进行表述。如:四个三角形可拼成风车;一个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可拼成一座房子等。
教学反思:
  整节活动,孩子在游戏中感知,在情境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经验,有效整合提升孩子已有的经验,活动简单,真实,自然,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快乐的情绪,让我在一次体验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生活中各种多边形无处不在,各种形状的多边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尤其是中班的孩子来说,图形是非常抽象的的概念,孩子们的生活给了我智慧和灵感。

第93篇、中班数学认识23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没有增加难度,没考虑个别差异,对好的孩子来说就缺少一点挑战性,因此我可以再准备多点操作材料,提供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我认为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也很重要的学科,在每个活动中教师都应有对以前知识的复习,然后引导幼儿迁移经验来进行学习,这样对幼儿的学习应该会有更大的帮助。

第94篇、中班数学夹夹子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夹子》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通过游戏进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有趣的夹子》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夹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行6以内的数数,学习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2.学习按卡片上的圆点数匹配相应数量的夹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乐意表达操作成果。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夹子若干(大小、颜色不同),大统计表一张,小统计表1张,音乐磁带,录音机,自制小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这是什么?)今天,我们用夹子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二、幼儿第一遍玩夹夹子游戏,感知6以内的数量。
  1.幼儿听音乐夹绿颜色的夹子,并进行数数。
  2.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并在统计表的相应数量边贴上标志。
三、幼儿第二遍游戏,引导幼儿进行颜色的分类并进行数量的统计。
  1.幼儿听音乐夹夹子,并进行数数。
  2.教师关注幼儿夹夹子的情况。你夹了几个夹子?两种颜色混在一起,数起来方便吗?
  3.鼓励幼儿按颜色进行分类。
  4.教师介绍统计表,请幼儿统计夹子的数量。
四、游戏:摸摸乐,引导幼儿按照卡片内容并进行夹子匹配。
  1.出示摸箱,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了解卡片上的相关信息(圆点数量、颜色),请幼儿一一对应夹。
  2.幼儿操作,教师个别指导。
  3.互相交流,验证。
  4.请客人老师帮助检查幼儿的统计情况,获得小红花。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投放夹子,进一步感知数量,进行颜色大小的分类统计。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第95篇、中班数学剥花生教案反思

上海崇明县江口幼儿园:倪进英
设计思路:
  “有用的植物”这一主题活动的开展,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许多秘密,特别在“绿色菜篮子”这个小主题中,正值秋季,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作为农村的孩子,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近,孩子们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除了蔬菜,在菜地里孩子们也对其它农作物发生兴趣。花生就其中的一样,孩子们既熟悉又爱吃,于是我将这现成的实物教材牵引到本次主题活动中。
  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去探索、发现花生的秘密,因此我预设了本次“剥花生”的活动。目的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尝试学习用数字、符号来记录花生的数量,感知发现花生果里花生仁数量的不同。老师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操作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通过活动更让幼儿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感知花生的特征,知道花生中花生仁的数量是不同的。
  2、学习用数字、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3、尝试有计划、有条理地进行多次剥花生、做记录的活动。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组一盘(提供的花生仁的数量不等)、每组一盒彩笔,两只空盘、小碗;记录纸人手一份。
  2、活动前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www.dieuthu.com/jiaoan]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花生”。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2、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选一颗花生,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3、讨论记录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
  怎样记录?(师生共同讨论)
  4、探索体验[www.dieuthu.com/jiaoan]
  幼儿剥花生并作记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5、交流分享
  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与同伴共同分享、品尝花生。
课后反思
这节作文课紧紧围绕剥花生活动指导学生记叙作文。
导入新课时,我选入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百胖子,学生兴趣高涨,热情第齐答出了谜底。通过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学生从这个谜语中思考花生的特点,潜移默化第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回答出谜底以后,我及时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并交代这节作文课的目的和要求,这节作文课以记叙剥花生活动为目的,要求学生通过剥花生的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团结协作和准确表达能力。学会记叙活动类作文。
活动开始前,学生观察活动中的物品——花生的外形。用准确、生动的词语形容。学生们仔细观察后各抒己见,从颜色、形状、大小、外壳的纹理等特点入手,准确、生动地说出了花生的外形。为写作文时积累了丰富的词句。
活动开始时,活动第一个环节——双手剥花生。我先提出活动要求,从生活中常见的活动双手剥花生入手,注意双手的配合,看清晰两只手是怎样剥花生壳的?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常做这类活动,感觉很熟悉、轻松、气氛活跃,许多学生仔细地观察了剥花生过程中同学们的方法,神态、动作等。当我请同学上台演示时,台上的同学语言组织得很好,每一个动作分解得很到位。而台下的同学听得认真,并积极参与到补充讨论中来,学生只见互相补充,将双手剥花生的过程更加准确、生动地叙述出来,我也在黑板上将重点的动词摘录出来,为学生写作文积累材料。
活动第二个环节——单手剥花生,我提出要求后,重点强调剥花生的过程只能利用一只手。学生和第一个环节对比,马上发现了两个环节的不同之处,学生更加兴趣盎然,学生剥花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学生之间互相借鉴,气氛热烈,在展示环节中,台上、台下讨论更加热烈,学生总结出的词句更加丰富,又许多学生甚至能通过活动联想到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意见。
活动第三个环节——不用手剥花生,同样是先提出活动要求,学生开始感到新奇,不用手课怎样剥呢?学生之间先自己想办法试验,也又写学生观察别人,总结经验后再试,各种各样的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学生们各显神通,都想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别人观看,学生们边展示边准确、生动的讲述,当然,别的同学也不断地提示和补充。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浓厚。当时还有很多同学联系生活谈了自己的感受。
通过三个环节,使简单的活动更加层次清晰、有条理,学生记叙时也更能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边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边总结概括作文内容,气氛轻松、自然。学生自己参加了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开放性。学生之间互评互议、总结概括,学生觉得这堂作文课又内容写,想写,也写得好。

第96篇、中班数学线的世界教案

活动目标:
1、认识线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线,初步了解各种线的作用。
2、能找出各种线的差异并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3、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重点:找出各种线的特点
活动难点:根据线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各种线,丰富相关知识。(如毛线、中国结线、棉线、钓鱼线、电线、尼龙线)
2、幼儿操作材料:分类卡、笔、各种各样的线。
3、电视机、视频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展示事先收集的各式各样的线。
1、师:找出你认识的线,和同伴交流,说说它是什么线?有什么用?什么样子的?
2、教师和幼儿分享各自喜欢的线,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 指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线的特点。
1、教师:我们收集的这些线都是一样的吗?(不是)什么地方不同呢?(粗细、长短、颜色、软硬等都不同)
2、让幼儿带着问题看一看、摸一摸、拉一拉、比一比,说说各种线的特点。
他们的样子怎样?有哪些颜色?有哪些形状?它象什么?不同的线摸上去分别有什么感觉?拉一拉有没有变化?哪一种线最容易断?哪一种线最不容易断?你是怎么知道哪根线硬、哪根线软的?
幼儿自由结伴去观察、探索和发现。幼儿观察时,教师可参与幼儿的活动,并给予指导,同时鼓励幼儿边观察边互相讨论商议,提醒幼儿观察电线时注意安全。
3、教师小结:这些线真有趣,长短、颜色、粗细、作用都不一样。
三、 指导幼儿分类
1、分类前指导。要先想好按什么特征进行分类,再找出分类标记进行分类。(长短、颜色、粗细、用途、形状、等等)
2、幼儿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时,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分类情况。先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是怎么分的,再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分法。
四、 讨论线的作用:
刚才小朋友说到线可以玩游戏,那么我们就用最粗的线——绳子,来玩游戏。可以  玩哪些游戏呢?我们休息一下再来尝试,好吗?
五、结束活动
我们一起去外面和好朋友商量玩什么游戏,怎么玩?
六、活动延伸
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里寻找并记录一件有线的物品,说说物品上的线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有什么作用。

第97篇、中班数学小裁判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能用自然物正确地测量线段及图形边的长度,并比较长短。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两名运动员比赛跳远的图片(运动员跳出的线段长度是2的倍数),2厘米长的短棒若干。
2、幼儿用书,形针若干,小木棒若干。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学习测量的方法。
提问:图上的运动员在干什么?我们来做小裁判,评一评他们谁跳得远?(启发幼儿用测量的方法来比较)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测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线段一一排列,使小棒头尾相接,没有空隙。在线段下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请一位幼儿上来,分别尝试测量另外一个运动员跳的线段的长度,教师帮助幼儿写下所用小棒的数量。
比一比谁跳得远,并说一说为什么。
2、讨论并尝试测量另一幅图。(方法同测量图一)3、幼儿用小棒或回形针测量幼儿用书上运动员跳高、跳远、投掷的线段长度,并给跳得远、投得远、跑得高的那名运动员贴上小红花。
教学反思:
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社会经验,鼓励幼儿动手尝试操作活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活动设计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开始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到有两位幼儿测量不积极,因为不知道测量的方法。教师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环节作铺垫。让幼儿知道通过我们的数学活动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幼儿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更高的兴趣。所以,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第98篇、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数字8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3、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难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活动延伸: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99篇、中班数学动物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感知此6少的数量,理解数的意义。
2.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材料互动,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学具:空塑料瓶若干,黄豆若干,1-7不同数量的实物纸条,1-6的数字一组一份。
教  具:1-6的数字卡、1-6的加点卡、动物图卡、大瓶子、背景图、头饰(火车头)、磁带。
活动过程:
1、以开火车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老师拿点子、数卡、动物图卡和孩子们进行问答游戏。
师: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师随机出示6以内的点卡、数卡)幼:嘿嘿,我的火车几点开。
师: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出示动物卡片)幼:嘿嘿,来了几位小客人。(反复进行几次)2、通过看看说说理解数字"6"来迎接我们了,6可以表示什么?(幼儿先讲述,再示大瓶子)6还可以表示这个动物瓶上的6只小白兔。6只小白兔可以用几个圆点来表示?请幼儿上前选一张。
3、制作动物瓶感知此6少的数量。先让幼儿找出比6少的动物图卡片贴在瓶身上,再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将探索的结果用圆点表示出来。
师幼总结:此6个圆点少的有5个、4个、3个、2个、1个。
再次操作,鼓励幼儿小组交流,介绍自己每个瓶身上贴了几个小动物?请小朋友检查是否正确,为什么?动物瓶上的数量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小朋友到数字城找一找贴在6的下边。
4、将数字、实物、图卡对应匹配请小朋友帮豆宝宝搬家,要仔细看好动物瓶上有几只小动物就往瓶里放几个豆宝宝,不能多也不能少,天冷了,赶快给它关好门,并在瓶盖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幼儿操作后,集体检查个别幼儿。
5、游戏:数字宝宝找朋友每个小朋友拿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挂在头上,记住自己的数字是几,由数字6开始按比自己小1的顺序找朋友,找到的新朋友排在前面,按6、5、4、3、2、1的顺序组成几列长长的小车箱。
师:呜-我的火车要开了,小小车箱快快来。音乐响起,师幼开火车走出活动室,结束本次 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100篇、中班数学公开课拼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由于本班幼儿爱好玩机器人,结合幼儿发展年龄特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展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对学过的图形特征的理解。
2.在图形搭拼中引导幼儿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激发幼儿的爱好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巩固幼儿对各种图形特征的理解。
2.利用各种图形搭拼出各种可爱有趣的图形。
活动准备
若干小棒,图形卡片,由图形组成的机器人,圆.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半圆形.椭圆
活动过程
1.玩游戏“看谁拿得有快又准” 。通过游戏使幼儿进一步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够正确区分它们。
(1)教师任意说出一张图形的名称,幼儿迅速拿出该图形卡片举起来。
(2)教师任意拿出一张图形卡片,幼儿迅速说出它的名称。
2.教师拿出机器人辨认,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 。
(1)请幼儿说出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2)引导幼儿仔细辨认,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3)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不同图形搭拼在一起,可以变化出那些东西。
3.操作活动:“拼一拼”。引导幼儿在图形搭拼中巩固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图形搭拼的乐趣。
(1)教师拿出若干小棒拼成小屋子给幼儿看。
(2)教师用圆,椭圆.长方形拼出一枝花给又看。
(3)幼儿自己拿出图形卡片自由搭拼,看看能拼出个什么东西来。
(4)教师观察指导和交流。
教学反思
1. 通过这次图形的搭拼,大部分幼儿对这次活动很感兴趣,但不能 又快又好的搭拼出各种可爱有趣的图形,以后将继续多开展这样得活动,激发幼儿动脑的思维能力,提供大量的图形卡片供幼儿进行各种搭拼活动。
2.多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和形容物体的外形。

相关文章

《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小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科学大班教案大全10篇》:第1篇、大班优秀教案:动物的天敌和朋友幼儿园大班优秀教案:动物的天敌和朋友 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动物之间存在的互相制约、互相依存的关系。2、通过活动、知识经验的积累和经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1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马路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马路上的一些交通设施和标志,如红绿灯、停车场、人行横道(斑马线)等。  2、能遵守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行人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养成遵守交通规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