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大全200篇

日期:2021-08-13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大全20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大全200篇

第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夏天的雷雨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思路:
  随着轰隆隆的雷声,夏天的脚步渐渐朝我们走来。虽然夏天是炎热的,但对孩子们来说,一切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惊叹不已。为此我们开展了《热闹的夏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知、欣赏夏天里的一切,让他们过一个快乐的夏天,从中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歌曲《夏天的雷雨》是主题背景下的一个音乐活动,这个内容来源于生活,为幼儿所熟悉,这为幼儿结合经验理解歌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歌词生动、形象,采用了问答形式描述夏天雷雨的特征,第一段为问句,第二段是答句,问句结构相同为幼儿学习、记忆歌词提供了可能;歌词中的拟声词“一闪闪”、“轰隆隆”、“哗啦啦”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雷雨声在音乐中的震撼力。中班幼儿对歌唱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唱自己熟悉的歌曲,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教师提示下也能尝试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2.能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两两结伴演唱。
  3.了解夏天的雷雨和闪电。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有闪电、雷、雨声的磁带、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用书《夏天的雷雨》
  2.在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过雷雨前后的自然现象。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播放雷、闪电、雨声, 引起幼儿对夏天雷雨的回忆。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发生了什么事?
  3.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看到过的雷雨现象。
  (帮助幼儿回忆再现夏天雷雨的现象,为下面学习歌词做好铺垫。)

  二、欣赏、熟悉歌曲
  1.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欣赏歌曲。
  2.再次播放音乐录音后,用“教师问一问,幼儿答一答”的句式,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如:教师问:天空中一闪闪,什么光发亮?幼儿答:一闪闪,一闪闪,闪电光发亮。
  3.幼儿 以问答方式朗诵歌词。

  三、演唱歌曲
  1.教师跟随音乐朗诵歌词,并示范演唱。
  2.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录音磁带,幼儿跟唱,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注意:(1)唱“一闪闪”“哗啦啦”时,用响亮的跳音。
  (2)唱“轰隆隆”时,声音要大而有力。
  (3)幼儿演唱歌曲2——3遍。

  四、表演歌曲
  1.请幼儿尝试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简单的“闪电、打雷、下雨”的动作。
  2.幼儿尝试两两结伴,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演唱。
  3.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
   (两两结伴演唱,有表情地演唱,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夏天的雷雨,使每个孩子有了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在幼儿园的音乐歌曲选择上我们应该依据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节奏节拍适合的的歌曲。当然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的,有规律性的歌词的歌曲。具有一定教育价值的,孩子们兴趣性高的歌曲等等。我们的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更多的会关注。幼儿的兴趣、乐曲的音域以及歌词要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夏天的雷雨》是一首问答歌,它以设问作答形式表达内容,可以一问一答,也可以多问多答。形式活泼、问者自由,答者也无拘无束,句式简单,对于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辨别、联想能力大有裨益。在音乐活动中我总是以自己的积极情感感染幼儿,和幼儿一同活动,和幼儿一起念、唱、奏、跳,以感性来带动幼儿,避免了纯理性的传授,使幼儿能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不是枯燥、机械地模仿。幼儿在25分钟欢快的音乐活动中用唱、跳、奏等不同形式多次地感受音乐,他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自觉地投入到活动中去,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和幼儿的互动有所加强,更加注重幼儿的学习效果,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把舞台让给了幼儿,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我的宗旨是能让幼儿在快乐、轻松地氛围中学习音乐。让幼儿能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心灵的陶冶。我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要不断摸索,不断前行。
 

第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粉刷匠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活泼快乐及诙谐情趣。
  2.能大胆地根据歌词内容与同伴合作表演,体验协调一致的和谐感。
  3.知道要从小就做个勤劳的孩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动画《粉刷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粉刷匠。
  1.教师:看!这个新朋友是谁呀?他在干什么?
  2.小结:粉刷匠在把新房子刷得很漂亮。

  二、在游戏中学唱歌曲。
  1.教师:粉刷匠一边刷一边还唱着好听的歌曲呢。
  2.教师范唱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和夸张的表情)
  3.教师:粉刷匠刷了房子的哪里?粉刷的时候刷子像什么?最后粉刷匠的鼻子怎样了?
  4.教师可以用歌词来对幼儿的回答做个总结。
  5.重点引领孩子做一做“哎呦!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一句的幽默与开心、可爱。
  6.教师:现在老师做粉刷匠,你们做新房子,我们开始刷房子喽。(幼儿一人做房子造型,教师表演唱)
  7.幼儿两两做房子,教师表演唱,提醒幼儿注意倾听。
  8.邀请部分幼儿做粉刷匠,和教师一起表演。
  9.分角色表演唱。(一半幼儿做房子,一半幼儿做粉刷匠,第二次交换角色。)

  三、完整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幽默、可爱。
  1.教师:今天我们玩了小小粉刷匠的游戏,粉刷匠的歌曲你们会唱了吗?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吧。
  2.幼儿跟随琴声演唱歌曲。
  3.幼儿戴上“粉刷匠帽”进行表演唱。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粉刷匠》是一首波兰儿童歌曲,她以活泼、风趣的曲调和轻松、幽默的歌词相结合,描绘了小小粉刷匠愉快劳动的情景。韵律清晰明快,歌词浅显易懂,适合中班孩子的年龄和心里特征。为了使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我这样组织了教学:首先利用粉刷匠的图片来吸引幼儿,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参与的欲望。然后,在“小小粉刷匠”的游戏中,引导幼儿学做房子或粉刷匠,在教师一遍遍的范唱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内容,从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这首歌曲。最后让孩子随着音乐一起挥动手中的小刷子,给房子进行粉刷。从一个小房子到一个大房子,在游戏中感知音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通过这次活动,我得到以下启示:
  1.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在活动中,为了让孩子学会这首歌,我多次让孩子唱,激发不同的情感去唱,来体验这首歌中的滑稽,轻快的情景。但是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带着孩子们唱,我的声音一直非常的大,其实孩子们都已经学会了,我可以声音轻一点,让孩子声音大一点,主动权交给他们。
  2.评价单一
  一个活动的好坏,还缺不了多元化的评价。而在活动中,我也针对孩子的回答进行了评价,但大多是集体评价,也比较单一。在活动中多一点个别评价,比如在孩子刷墙壁时,对他们进行不一样的评价,如:你的房子刷的真漂亮,啊,你里面都刷了……相信这样的评价,幼儿的兴趣会更高.
  3.教学动作再夸张一点
  好的教学活动,也需要教师的教态.教态也包括语言和肢体。而粉刷匠,需要用动作来表现粉刷匠的滑稽幽默的风格。课堂上我还是放不开,如果我放的更开得话,可能活动的效果还会更好。

第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树叶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有一次,我带孩子们到幼儿园后面的小山坡去玩,刚走出校门不远,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吹得路边银杏树的叶子沙沙作响,有的叶子飘落到地上,有的叶子在空中飞舞,有的叶子在地上打转转,孩子们一下被这里的情境吸引住了。 “老师,你看那空中的叶子好漂亮,像黄蝴蝶在飞舞;老师,你看那些叶子飞的好远哟,他们要飞到哪里去?”孩子们议论开了。我看孩子们对秋风吹树叶飘落这一情景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设计了“小树叶”这个活动。这个活动是大班的唱歌活动,通过这次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产生联想,体会小树叶秋天离开妈妈时的心情:伤心,难过与无赖,春天要回到妈妈怀抱时欢快与喜悦的心情,让孩子的情感与小树叶产生情感共鸣,体验用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中不同的情感。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孩子对父母的爱。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能用同样的情感表达对父母的爱。
  2.能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情绪。
  3.进行拟人情境的联想,产生与树叶宝宝的心情共鸣,用有情绪变化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用不同声音演唱歌曲情绪的变化体现出小树叶对树妈妈的依恋和乐观表现。
  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情绪的表现和不同情绪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1)秋天落叶图片(2)春天长新叶图片
  2.《小树叶》音乐磁带
  3.知道落叶树到了春天会长出新叶的有关知识。
  4.具有了解歌唱中的轻柔、舒缓、断顿、跳跃的含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导入,情景感受
  孩子们,昨天我们看过了秋风吹落叶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幼儿闭目联想)出示图片,让孩子们看看与你们刚才想像的一样吗?幼儿自由讨论鼓励不同说法,你们猜猜小树叶片片飘落的状态,引导幼儿说出连贯、缓慢、柔软等状态,并模仿小树叶的这些状态。孩子们,再猜猜小树叶离开妈妈时心情是怎样的?(伤心、难过、害怕)出示图片(2)让孩子猜猜这是什么季节,小树叶又回到树妈妈的怀抱?这时他们的心情又会怎样?(高兴、欢喜)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带来一首的歌,名字叫《小树叶》,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这首歌,体会小树叶不同的心情吧!

  二、基本部分:
  (一)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景,了解歌曲内容
  1.完整播放第一遍音乐,了解歌曲内容。
  欣赏完后提问 :你们听到这首歌唱的是谁呀?(小树叶)小树叶在秋天时候要要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来?猜想小树叶离开妈妈和回到妈妈的怀抱心情一样吗?为什么?引导孩子进行拟人情景的联想:孩子们,如果你们离开了妈妈,到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去,你愿意吗?心里有什么感受?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妈妈的身边,你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幼儿自由回答。接下来请孩子们欣赏第二遍音乐。
  2.完整播放第二遍音乐,尝试用不同的动作来表达不同的心情。
  欣赏完后提问:孩子们,秋天到了,小树叶要离开妈妈,它们离开时的情景是怎样的?(慢慢飘落,落下的时候很缓慢,轻轻地飘下来。)引导幼儿说出这个过程是连贯的,缓慢的。那我们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呢?请孩子们自由表现一下吧。请表现好的孩子示范一下。提问:小树叶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好像是在说什么?(好像在说、、、)它们说话时心情怎样?引导幼儿感受说出当时的心情状态(勇敢、欢快、愉悦、高兴、、、)请孩子们也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当时的心情。请表现好的示范一下。师小结:对比小树叶不同心情的动作表现。现在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分两组,一组孩子用动作表现小树叶飘落时候的情景,另一组用动作表现小树叶回到妈妈怀抱的情景。(幼儿表现)

  (二)分段欣赏歌曲,感受歌曲里两段歌词的不同吐字的方法: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
  1.听歌曲第一段,然后提问: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秋风起来了,小树叶怎么了?你听到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唱出伤心、害怕的心情?可以怎样唱才能让别人听起来感到伤心害怕?引导幼儿用连贯、缓慢、低沉的的声音,轻轻地表达害怕、难过的情绪。
  2. 听歌曲第二段,启发性提问:第二段和第一段一样吗?那点不一样?你听到歌里唱了一片怎样的小树叶?你怎么听出来的?你听出歌里是用怎样的声音听出快乐、勇敢的心情的?怎样唱出沙沙声表现快乐勇敢的心情?引导幼儿用断顿、清脆的声音,跳跃地表达勇敢、快乐的情绪。示范用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演唱。

  (三)学唱歌曲,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来表达歌曲不同情绪,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
  1.播放音乐,师幼一起跟唱,熟悉歌词与旋律。
  2.集体分段练习,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学唱歌曲。
  3.集体分段演唱,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4.小组扮演角色演唱,练习不同的吐字方法和表情。
  5.集体演唱,用连贯、缓慢与断顿、跳跃的吐字方法,用有变化的情绪、表情唱歌,表现小树叶对妈妈的依恋、亲密之情和快乐勇敢的情绪。

  延伸活动:
  带孩子到外面去拾落叶 制作落叶粘贴

  教学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郊游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歌曲《郊游》,感受歌曲的ABA结构,初步学习用跳跃和连贯两种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
  2.迁移以往的歌唱经验,尝试做跳跃和连贯的动作来帮助理解和表现歌词内容。
  3.通过演唱《郊游》使学生喜爱秋天,从而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有郊游的生活经验。
  2.幼儿用书:《郊游》(活动前指导幼儿看画面,引起有关郊游的回忆)。
  3. 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关于“郊游”的美好回忆。
  教师:小班的时候老师、爸爸妈妈带你们去粱丰生态园玩了你们还记得吗?玩了些什么?
  教师:在生态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你玩的开心吗?

  二、创设情境——导入歌曲。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美丽的野外去做什么呢?你们听!
  教师:我们要去做什么呀?(学生回答去郊游,揭示了歌曲题目。)
  教师:你们想去郊游吗?
  教师:要去郊游了,你们现在的心情怎样?(学生回答高兴、兴奋等。)

  三、幼儿学习歌曲《郊游》。
  1.出示歌片挂图,幼儿用好听的词语赞美、夸耀秋天的变化。
  2.教师范唱歌曲。
  3.教师带领幼儿跟琴歌唱,并引导幼儿理解B段歌词。
  教师:歌里唱到白云和阳光怎么样?青山和绿水怎么样?你们还想去郊游吗?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歌曲中间部分和前后部分两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教师:你们发现我唱的时候中间和前后重复的地方有什么不同吗?
  5.教师当导游,创设游戏的情境,带领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1~2遍。
  教师:刚才我们郊游是去××地方了,现在你们还想去哪里郊游?各位游客,下面我将带大家去××地方游玩,请做好准备。
  6.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彩云飘的动作,教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唱歌。根据幼儿创编情况决定唱2~3遍。
  教师:谁能做和别人不同的彩云飘动作?(个别幼儿示范动作,教师提升并反馈幼儿动作,再带领大家集体练习。)

  四、选择打击乐器,配伴奏类型。
  教师: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歌曲呢?
  教师:第二大乐句优美、柔和,应用什么打击乐器伴奏,请把你选择的打击乐器举起来,互相看看谁的乐器不适合为这一大乐句伴奏?
  教师:让我们边唱边用自制地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吧!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音乐角提供《郊游》音乐供幼儿唱歌表演,也可进行乐器演奏活动。在美工角设立“郊游”主题作品区,张贴幼儿关于郊游或旅游主题的作品。
  2.领域渗透:在本次活动中变化郊游地点,渗透了科学、社会领域方面的内容,这样既开阔幼儿视野,也使幼儿兴趣始终保持在适宜状态。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是一个歌唱活动。《郊游》这首曲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ABA结构,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活泼欢快,中间第二段比较柔和,唱了郊游的风景。活动开始我以谈话导入,引导幼儿说说郊游地的风景,根据幼儿的回答我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了下来,从而引出第二段歌词。接着我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了第一、第三段的歌词。歌词理解后,让幼儿通过听教师清唱初步熟悉歌曲旋律,然后再用钢琴伴奏,一句句学习歌唱。等唱了两到三遍后请幼儿编动作,边表演边唱,这样比较能帮助幼儿记住歌词。虽然大多数幼儿能大概将歌曲唱出来,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觉得兴趣缺缺;而且后面边表演边唱,孩子们会分散注意力,反而唱的更少更轻,应该在幼儿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再加动作比较好。

第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春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曲调,并学会演唱。
  2、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重难点:
  学会演唱并能感受三拍子音乐的节奏。

  活动准备:
  图片、黑板、彩色粉笔、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做律动进入教室。

  二、 新授歌曲《春天》。
  1、引导幼儿谈谈春天的特征,并欣赏歌曲《春天》。
  提问:春天来了,我们身边都有哪些变化?(燕子从南方飞来,小草发芽了,太阳温暖了,柳树长叶了等。)
  2、学习歌词。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一边朗诵歌词,一边用图画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记忆。幼儿随音乐节奏说歌词。
  3、学唱歌曲。
  唱歌时突出唱“啦”时的强弱表现。
  师生共同演唱2—3遍。幼儿分组:一组表演动作,一组唱歌,一组幼儿拍手打节奏。三组轮换。

  活动反思
  歌曲《春天》是一首旋律优美舒展的三拍子歌曲。作为中班幼儿的学习内容来说,歌词形象,旋律优美,应该是十分适合的。
  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能否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成为好课,关键还是要真正认真的备好课。自己反思今天的教学活动,我想,我的失败原因关键还是在于缺失了以下的“三备”。
  一、备孩子
  孩子是活动的主体,也是课堂的主人。作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而言,对孩子的已有经验了解、已有能力掌握可以更好地驾驭课堂,提升幼儿的能力。在今天的活动中,显然幼儿对三拍子歌曲并没有接触过,也没有演唱三拍子歌曲的经验。一下子就要求幼儿能有模有样地唱好三拍子的节奏,唱出三拍子歌曲优美动听的效果确实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因为给孩子的要求高,并且我高估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活动中给孩子反复提出要求,最终也没有达到我所期望的效果。

  二、备教具
  当然,还有一个失败的原因就是教具的准备。本次活动我虽然准备了优美的PPT,但是没有针对歌唱环节进行图谱的绘制。从本次教学活动的情况分析,我们发现幼儿虽然能说出每一句的歌词,就是在演唱的时候老是不能清晰的唱出歌词。我想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要把歌曲画成有节奏的图谱,这样既能让幼儿看到图片显示的歌词内容,又能让幼儿清楚的看到三拍子节奏。因为中班的幼儿还是处在直觉形象思维阶段,光凭老师带幼儿打三拍子的节奏,是不能很快地接受信息的。图片色彩鲜艳,既能刺激幼儿的视觉,又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节奏如果能用三个不同大小的圆圈表示强弱弱,幼儿一定能自己看懂三拍子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可以轻松地掌握。

  三、备教法
  为什么孩子学不会?我想,老师的教法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正确有效也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无论是什么活动,一定不能敷衍处理,必须认真分析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相应的教法组织活动,才能把握教材,驾驭课堂,让孩子轻松快乐的学习,让老师感受到教学的幸福。在今天的活动中,因为教具的没有针对性,教学过程练习的不到位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对于我来说,这次的音乐活动让我感知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我一定吸取教训,认真的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第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蝴蝶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歌曲,熟悉旋律,学习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
  2、初步学习创编动作来表现对歌曲的感受,体验表演的乐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蝴蝶花的挂图,歌曲内容相匹配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教师组织幼儿到草地,引导幼儿边欣赏歌曲边观察蝴蝶花。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和小蝴蝶交朋友吗?你们和小蝴蝶交朋友的时候,小蝴蝶会飞走吗?
  幼:会。
  师:今天老师就要介绍一种不怕人的长得可漂亮的小蝴蝶给你们认识。(出示蝴蝶花挂图)

  二、集中幼儿坐在蝴蝶花旁,结合歌词进行谈话。
  师:你们知道小蝴蝶为什么不害怕吗?
  幼:因为它是一盆花。
  师:那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幼:蝴蝶花。

  三、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真聪明,今天老师就把好看的蝴蝶花,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听,歌里都唱了什么?

  四、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师:蝴蝶花听了小朋友的歌声非常开心,如果小朋友能用动作表演出来,蝴蝶花会开得更鲜艳。(幼儿表演)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虽然这是一个艺术(唱歌)活动,但是活动得导入却是选择了介绍蝴蝶花的形式来吸引的注意力,挂图的形象生动大大地提高了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这也是将科学领域和艺术领域有机的整合。体现了纲要里提到的整合性原则。活动中教师还能运用如:“看看谁坐的最好”“找找漂亮的小眼睛”“看谁和我一样“等多种不同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这样的常规培养方式显得比较丰富,也能够更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果在幼儿创编动作后,教师能够和幼儿一起表演,就更能体现在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第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在农场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孩子都是农牧民的孩子,家里都有动物孩子们也基本上听见过他们的叫声。《纲要 》中指出幼儿教育要本土化,利用当地的资源,对孩子进行教育更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因此我选择了这个中班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育幼儿学会领唱和齐唱方法演唱歌曲。
  难点:教育幼儿创编新歌词。

  活动准备
  1、对农场(村)的动物及叫声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经验)
  2、幼儿已学过歌曲《小猪睡觉》(经验)。
  3、农场背景图一张,以及小鸡、小鸭、小猪等小动物的实物图片,和节奏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幼儿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提问:小猪住在那里?(引出歌词:小猪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农场背景图,以及小猪)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叫声:噜噜。

  二、学唱新歌。
  (1)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出示节奏卡)
  1、小猪吃饱了就睡,睡着了还要打呼噜,问:打呼噜时的叫声应该怎么样?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
  2、用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猪找食吃时的叫声,同时出示节奏卡(×××—),幼儿学念噜噜噜。
  3、幼儿跟随教师学说其中的歌词,注意掌握休止节奏。
  (2)通过领唱齐唱等方式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用领唱齐唱方法幼儿学唱歌曲,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3、引出歌曲名称《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在农场里”四个字宝宝。

  三、创编新歌词。
  1、幼儿迁移经验,说出在农场的其他动物及其叫声,并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2、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歌词唱出来,大家跟着学唱。
  3、用新编的歌词进行领唱、齐唱。

  四、结束谈话。
  表扬幼儿能积极动脑,能用汉语表达歌曲。并给创编歌曲的幼儿奖一朵小红花,鼓励幼儿回家把歌曲编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第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摇篮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根据图片、动作的提示,理解歌词并填词演唱。
  3、体会恬静、优美的合唱效果给人带来的享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背景图 、音乐《摇篮》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请小朋友随着音乐的弦律入场。

  二、练声《农场里》 起立-(演唱要求)坐下--评价

  三、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A,出示小娃娃:小娃娃玩累了。想睡觉,怎么办?
  B,怎样来哄小娃娃睡觉?
  C,你们听,老师是怎么样来哄娃娃睡觉的,嘘 .......?(老师深情的哄娃娃睡觉,示范歌曲一遍)

  四、根据图片、动作,理解歌词A,歌曲哪些是摇篮?(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B,他们摇着哪些宝宝呢?(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C,还有谁呢?
  D,白云\浪花\风儿是在干什么?(引导幼儿分别做飘.翻,吹的动作)

  五、完整地演唱歌曲。
  A欣赏旋律一遍,感受旋律恬静、优美的意境。
  B用动作。图片提示,尝试把歌词填入,完整地演唱这首歌曲。
  C第三遍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轻柔的声音演唱。
  (讨论: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都睡着了。不能把他们吵醒,要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呢?)D第四遍合作演唱。两位幼儿结伴。用手搭成摇篮。深情地演唱歌曲。

  六、分角色合唱衬词。
  A、老师唱歌词,幼儿哼唱衬词。
  B、男女分角色合唱2遍。

  七、.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仿编歌曲。
  A、教师示范作一幅以蓝天与月亮为背景的画,引导幼儿仿编。
  提问:"蓝天除了是星星的摇篮,还可以是谁的摇篮。
  "大海又可以是谁的摇篮呢?

  八、活动延伸:
  还有哪些是摇篮,摇着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编一编,唱一唱好吗?

  教学反思:
  唱歌、跳舞,歌表演幼儿是非常喜欢的。对于欣赏美音乐,却一定需要老师的精心引导和欣赏意境的刻意布置,才能使幼儿真正学会感受到其中的含义。
  在《摇篮曲》音乐欣赏活动中,要达到的活动目标有两个,一是尝试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摇篮曲》柔和、宁静的音乐特点,二是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浓浓爱意。
  在活动过程中,我精心导入活动,创设睡觉意境,自然进入活动主题,以游戏方式让幼儿静息,以谈话的方式引导幼儿说说妈妈使宝宝快快入睡的方法,讲故事、唱歌等。
  我一边歌唱《摇篮曲》,一边做哄宝宝入睡的动作,头和身体也随之轻微摆动。孩子们表现的都很好。好像真的睡着了。
  然后师幼一起表演爸爸妈妈唱《摇篮曲》哄宝宝入睡。
  然而,当我播放音乐时,却引起了不少孩子的惊呼声、欢笑声,哪里是哄宝宝睡觉啊!分明就是冲锋号吹响了一般。
  原来,因为《摇篮曲》是美声唱法,声音音色饱满,底气十足,加上初始时音量涉嫌稍大,孩子们乍然一听,很震撼,后来,在我的再三示意下,把音量调得稍小一些,引导孩子们再次欣赏,才慢慢达到了目标。反复欣赏时效果就比较理想了。
  感情的表达有时美声唱法是最丰富的。经过反复探索,把握好音量调的高低,老师的引导、意境的创设,幼儿还是能基本达到活动目标,这次美声唱法欣赏活动使我初步积累了有关方面的经验和感觉。我深刻的体会到,对于此类音乐的欣赏教学我还很缺乏专业水准和经验,尤其是教学活动中美声唱法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加强。

第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朋友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根据中班幼儿音乐教育的活动目标,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首很适合培养幼儿感知和大胆表现自己情感和情绪的歌曲。特别是在歌曲创编表演的环节,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已有的经验,满足幼儿的需要,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而,我设计了此活动,即以歌唱为主的活动和以歌表演为主的活动,以培养幼儿感知和表现歌曲变化的能力,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情感。
  2、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3、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朗诵诗歌,
  难点: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活动准备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录音机;磁性黑板一块
  3、幻灯片、歌曲录音

  活动过程
  师:小朋友们好!
  幼:老师好!
  一、激发幼儿活动兴趣,谈话导入主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3.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 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教师先朗诵儿歌。提问: 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师: 你觉得他们是好朋友吗?你听到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互相帮忙 ?从哪里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呢? 你 的?
 
  三、学习儿歌 (给幼儿播放歌曲,听一听) 师:“这首儿歌好不好听呀?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好吗?。”那先跟着我读一遍吧。。。好,都学会了吧 。我们现在来加上一些简单的动作,一起演唱歌曲吧。
  请幼儿进行集体郎诵
  个别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最后老师弹琴,你们按节奏来演唱好吗?真好听,小朋友们唱的很棒。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附:儿歌
  好朋友
  两只小狗见了面,
  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
  尾巴摇摇头点点;
  两个娃娃见了面,
  亲亲热热把手牵

  教学反思
  这 不仅仅是一次音乐活动,通过孩子对歌词的深入理解,让孩子意识到:和朋友在一起游玩的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性教育素材,让孩子在唱一唱、跳一跳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萌发和同伴积极交往的良好社会性。在教学时还可以配上一定的肢体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如还是没有掌握,那么在平时的安静时间,老师带着多唱几遍。或者在平时吃饭、游戏时打开录音,让幼儿多听听。

第1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过新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打节奏,给歌曲《过新年》配上打击乐。
  2.体验过新年时的喜悦之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相关图片。
  2.打击乐器:双响筒、小铃、铃鼓(数量各三分之一)、锣,乐器放在椅子下。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过新年》。
  1.幼儿跟着音乐边拍手边唱歌,把过新年时高兴的心情表现出来。
  2.幼儿尝试用拍手、跺脚等身体动作为歌曲配伴奏。

  二、学习打击乐。
  过新年敲锣打鼓真热闹,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好听的乐器来敲敲打打,把这首《过新年》的歌曲表演得更快乐。
  1.徒手练习
  幼儿跟着教师听音乐做动作(动作见书本),练习1—2遍。
  2.尝试配乐器演奏。
  提示:刚才我们一共用了两个动作(幼儿的动作)。拍腿代表两种乐器一起演奏,拍手表示铃鼓演奏。
  3.幼儿使用乐器尝试演奏相应的节奏(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知道幼儿熟悉的演奏方法)。
  幼儿跟着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练习1—2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4.幼儿交换座位(打击乐器)演奏。

  三、收拾乐器。
  幼儿听打击乐“过新年”,边踏步边把乐器轻轻放入指定的筐中。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的音乐曲调活泼、欢畅,节奏轻快。从活动的效果来看,预设的教学内容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整个过程以幼儿为主,一点一点推着进行,知道这首音乐的节奏规律是强、弱、强、弱,并让幼儿学会看图谱进行演奏。活动中是选用了形象具体的图谱和乐器,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音乐中,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提升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的明确、层次分明。

第1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蜜蜂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对孩子来说,小蜜蜂是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欢的小昆虫,他们一天到晚辛勤劳动,不知疲倦。他们还是“天才建筑师”。《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童歌曲,生动地刻画出小蜜蜂为采蜜而繁忙飞舞的形象。 “蜜蜂” 是孩子比较熟悉和喜欢小动物,日常生活中已通过实物、电视、画片等不同渠道贮存了对“蜜蜂”的一些了解 。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小蜜蜂》。用音乐来表现“蜜蜂”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科学求索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
  2、喜欢春天里的小动物,乐意用肢体表现蜜蜂的勤劳、可爱。
  3、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课件(加密狗)。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用愉快的声音、活泼欢快的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
  用肢体表现蜜蜂的勤劳、可爱。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歌曲:蒲公英
  要求: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蒲公英飞舞的优美和小朋友追逐的快乐。
  过渡语:春天里,蒲公英飞起来了,你们看还有谁也飞来了呢?
  幼儿观看图片。“原来是小蜜蜂,他们来干什么呀?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学唱歌曲《小蜜蜂》
  1、欣赏歌曲
  教师弹唱,幼儿倾听。
  过渡语:歌里唱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再来听听仔细。
  2、教师分段清唱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啊?小蜜蜂怎么飞的,发出什么样的声音?飞到花园里干什么呢?
  采蜜真开心,开心了会怎么样?(唱歌)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把歌词唱出来,加深幼儿对歌词的了解。
  小结 :嗡嗡嗡,小蜜蜂,飞到西,飞到东,飞到花园里,花园里去采蜜。
  大家唱着歌,唱着歌去做工。
  3、幼儿学唱
  (1)边拍节奏边念歌词。
  (2)幼儿在老师的弹奏下跟唱歌曲。
  (3)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提出再次演唱的要求。(要求:是用活泼、欢快的歌声进行演唱)教师引导:小蜜蜂可勤劳了,他们出来采蜜,做工,把甜甜的蜜让大家分享是很快乐的,所以我们唱的时候也是很开心、快乐的
  (4)分组演唱。
  (5)幼儿继续学唱。
  (教师可根据孩子的学唱情况,有针对性的重复练习)

  三、尝试表演
  过渡语:小蜜蜂真可爱,我们也来学学小蜜蜂,为大家采蜜吧 。
  (1)、一起学习蜜蜂飞的动作(双手叉腰,手肘前后快速煽动),小脚脚尖踮起做碎步。
  (2)、请几位幼儿扮演花朵,几位幼儿表演小蜜蜂采蜜。
  花朵蹲下,双手作花开状,跟着音乐节奏点头,小蜜蜂在花朵之间飞舞,采蜜。

  活动结束:
  这节活动小朋友们表现的都特别好,我们不仅学会了歌曲小蜜蜂,还知道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懂得了要热爱自然,保护身边的小动物,相信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美的。让我们再唱起来,跳起来吧,跟着音乐,飞出教室吧!

  活动延伸:
  播放歌曲《小蜜蜂》教师和幼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小蜜蜂》这首歌曲非常简单,因此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这首歌曲。 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孩子音乐学习行为的动力,兴趣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我将激发孩子的兴趣作为主线。对于激发孩子兴趣,采用了歌唱、游戏表演、等各种方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用角色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去熟悉音乐,感知音乐,并通过肢体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音乐的理解。在角色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可随着音乐举手投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流露真情,在动中感受体验、表现美。活动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

第1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昆虫音乐会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是世界的语言。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音乐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乐的美,产生愉悦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音乐能力。

  活动目标:
  1、用乐器进行合奏表演,体验乐趣。
  2、引发对昆虫鸣叫声的兴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蜜蜂、知了、螳螂等昆虫图片;音乐cd。
  2、部分节奏卡片,木鱼、碰铃、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猜猜谁会来。
  1、森林里要开昆虫音乐。谁来了?
  2、逐一出示昆虫图片,如蜜蜂、螳螂、知了,分别学一学它们的叫声?

  (二)昆虫唱歌。
  1、你们想先看谁的表演?
  2、蜜蜂是怎么唱歌的?教师范唱第一段,出示最后两小节的节奏卡片: x x x x / x - - - / 引导幼儿拍打节奏。
  3、出示螳螂,有几只?它是怎么来的?歌声是怎样的?学一学螳螂表演 xx x xx x / x - - - /。
  4、 出示知了,有几只?它在什么地方?声音是怎么样的?学一学 x. x x. x / xx - - - /
  5、跟老师边唱边拍节奏。

  (三)昆虫音乐会。
  1、分三组,分别扮演蜜蜂、螳螂、知了,看节奏卡片拍打节奏(蜜蜂—木鱼;螳螂—碰铃;知了—串铃)。
  2、教师弹奏歌曲,幼儿齐声合唱,每段最后两小节根据歌词分角色演奏相应乐器。
  3、好朋友在一起表演,昆虫音乐会肯定会更精彩。
  4、用两种乐器合奏。
  5、尝试多声部合奏。

  (四)好听的音乐会
  跟着音乐cd,配上乐器将歌曲完整表演。

  活动反思:
  虽然有三个声部,但每一个声部都是固定的节奏,只是在最后两小节有些变化,这样的合奏并不难。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1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红帽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谱用打击乐器为乐器伴奏。
  2.认识木鱼,同时探索快速演奏铃鼓的方法。
  3.自己演奏的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演奏,努力使自己演奏的节奏和音量与同伴保持一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乐曲《小红帽》,能较为熟悉地随乐曲有节奏地说语音总谱。
  2.动作图谱一张;乐器:响板、碰铃、铃鼓若干;乐器声音卡四张。
  3.  幼儿分三组,座位为马蹄形,乐器先放在幼儿椅子底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看教师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难点:
  借助语言总谱,为乐曲匹配合适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小红帽图片导入
  师:小朋友都听过小红帽的故事,小红帽在去外婆家上了大灰狼的当,好不容易才被猎人救回来。今天小红帽又要去外婆家了,这次在森林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根据故事,出示节奏谱,学习节奏型。
  1.完整的听音乐想象故事情节。
  播放歌曲《小红帽》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后,想象故事是什么样的。
  2.教师分段播放音乐,讲述故事,并出示节奏谱。
  播放第一节音乐后,提问幼儿故事会是什么样的?教师说出快乐的走走、跑跑。引出节奏型X一X一X X X一。幼儿学习打出节奏。
  播放第二段音乐后,提问幼儿故事会是什么样的?教师说出遇到大灰狼了,很紧张。引出节奏型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幼儿学习。
  播放第三段音乐后,教师讲述故事的结尾,大灰狼掉进陷阱里了,小红帽得救了。引出节奏型X一 X一 X一 X一 X X X X X X X X ,幼儿学习。
  3.听音乐、看节奏谱,完整拍打节奏。
  师:请小朋友们听音乐,看节奏把小红帽在森林里发生的事情用小手拍出来吧!
  除了拍手,我们还可以身体的其他什么地方呢?现在我听音乐,看节奏,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吧!

  三、初步学习看图谱和指挥,打击乐曲。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为乐曲配制乐器。
  幼儿分别讨论三小节用什么乐器,可以说几种配器方案。
  2.教师选择一种配器方案,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做好,看指挥分乐器打击来练习。
  3.教师:小红帽一个人在森林里走走跑跑,我们可以用声音比较轻的乐器来伴奏,小红帽见到外婆,高兴地笑起来,我们可以选择声音比较响亮的乐器来伴奏。
  4.教师哼唱,幼儿尝试打击。
  5.听音乐,看指挥,一起合奏。
  6.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四、情景讲述,一起欢唱。
  师:小红帽把大灰狼送进了陷阱,她很高兴。我们小朋友把她的故事打了出来,你们高兴吗?

  活动反思:
  进入中班后孩子们首次进行打击乐器演奏,本次活动原来准备用小铃、圆舞板、铃鼓,但受学校已有的乐器数量影响改为铃鼓、串铃、木鱼,这些乐器的使用方法就花了不少时间,然后看指挥演奏又是一个难点,好在小红帽乐曲比较熟悉,因此孩子们还是打击乐活动有了一个较好的了解,这节课比我预期的时间要长,因为中间有很多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例如对之前学习的乐器使用方法掌握不牢固,个别幼儿需要重新指导幼儿太多。另外活动内容有点多,以至于课堂节奏有点快没有留出给孩子们消化的时间。授课效果比较满意的是找男女幼儿分别表演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男女分别表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要是能在区域中组织幼儿演奏那就更好了。

第1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青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节奏游戏中,初步感知节奏中的休止停顿(休止符),对音乐中的休止产生了解的兴趣。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多媒体 电子琴音乐 小青蛙图片 休止符图片

  活动过程:
  一、逍遥的小青蛙
  T:夏天到了,谁开开心心的到池塘边来玩啦?(小青蛙)
  T:小青蛙们,你们想不想一起来唱歌啊?(两遍:一遍分声部,一遍齐唱,中间无间奏两遍)

  二、参加森林音乐会
  1、四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T:小青蛙在池塘边玩得真开心啊,于是他们组织了一次聚会,看看来了几只小青蛙?
  T:他们聚会的时候想排一个节目,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你们想不想也来参加排练呀?
  T:小青蛙住在方方的格子里,每个格子表示一拍,我们看见一个小青蛙就要唱一拍。
  2、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
  T:又来了两只小青蛙,他们是两个好朋友,他们说:我们要住在一个房间里面。这个时候小青蛙应该怎么唱?
  3、节奏中的休止
  T:有的小青蛙唱得累了,他们就先回家了,那这个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唱?
  T:音乐里面让小音符休息的记号,有一个专门的名字叫休止符。“休”(休息)“止”(停止)像刚才我们停一格,停一拍的这个休止符叫四分休止符。
  T:我们再来猜猜看,哪个是四分休止符?(出示多媒体,第几行的第几个)
  T:我们一起来请它出来(叫名字)
  T:四分休止符跟我们学过的一个小音符是好朋友呢。猜猜看是哪个小音符呢?
  T:当四分音符要去休息,他就请四分休止符来帮他站岗。四分音符唱一拍,四分休止符休息一拍。
  T:哪个小青蛙愿意到前面来把这个四分休止符放在里面请房子里的小青蛙休息去。(跟音乐练习)
  4、小乐器来试一试
  T:你们可真棒,小乐器们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表演了呢,请你选择一种小乐器,坐在它的后面。
  T:小乐器遇到休止符应该怎么演奏呢?

  三、森林音乐会演出喽
  T: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演奏吧。

  四、活动延伸:合奏
  T:这个演出真精彩,小乐器们用齐奏的方式演奏出了好听的节目。可是小乐器们很顽皮,它们想出了新的演奏方法,我们来看看,看得懂吗?

  活动反思:
  《纲要》中曾指出“儿童是在主动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具有个性特点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和表现方式。”在日常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在学唱歌曲的时候,对于节奏的把握有时比较模糊。这让我想到,其实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仅局限于歌曲的教唱、律动表现、乐器演奏等等内容,节奏在音乐教育中同样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掌握一些简单的音乐符号,一方面帮助幼儿解决自身的音乐表现能力,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更进一步的欣赏感受音乐作好基础。于是,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次以节奏为基础,渗透简单的音乐常识的教学活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能围绕感知休止符到实践体验运用休止符这两个重点内容展开,通过几个不同的环节,层层递进,帮助孩子们感受休止。

第1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拉拉勾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熟悉歌曲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2.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3.体验与朋友和睦相处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情景表演。

  活动过程
  1.导入(1)情景表演"拉拉勾",引起幼儿兴趣。
  提问:"他们怎么了?拉拉勾表示什么意思?"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知道拉拉勾的意思。

  2.幼儿第一次操作(2)学习歌曲,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了解歌曲旋律。

   3.分享经验(3)集体讨论,体验与朋友和好,和睦相处的快乐。
  提问:①"假如你真的生气了,你的好朋友也生气了,你们会怎么样?"②"你现在和朋友和好了,一开始有点儿不好意思,该怎样唱?后来已经和好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这时应该怎样唱?"教师重点指导幼儿体验与朋友和好,和睦相处的快乐。

  4.幼儿再次操作(4)幼儿创编,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提问:"这句歌词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根据歌词创编相应的动作进行歌表演。
  (5)歌表演:拉拉勾,体验由生气到重新成为好朋友的情感转化过程。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用自然、生动地表情,体验由生气到重新成为好朋友的情感转化过程。

  活动延伸
  (1)表演区中可提供机会让幼儿表演。
  (2)日常生活中注意提醒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第1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健康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这是一首生动活泼的台湾儿童歌曲,歌曲以爷爷与孙女一起晨练为情景,通过平易如口语似的形象化的歌词,道出了健康的真谛。
  歌曲的音调平稳如叙,以大量的同音进行为其特点,偶辅以突然七度大跳,既配合了词语的声调,又突出了词义,再加上插入的说白,使这首歌曲犹如说唱,充满着动感和活力。
  这首歌曲看来较长,其实只是一个由两个乐句组成的乐段多次变化反复而构成,乐段的结构图式为4+4。这也是这首歌曲易记、易唱的原因之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动感的旋律,理解歌词的意思。
  2.在音乐中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热爱体育运动,知道有关健康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演唱教学中的前半拍休止符的节奏。
  2.重点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磁带、录音机、电子琴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动起来。
  1、 播放《健康歌》的音乐,引导幼儿边听边大胆做动作。教师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引导幼儿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2 歌曲的节奏你觉得这首歌曲节奏是怎样的?”(欢快的还是缓慢的?)
  3、 引导幼儿讨论: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这首歌讲的是什么事情?歌曲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运动的?

  二、
  1、再次播放《健康歌》,引导幼儿注意歌词描绘的运动部位和动作要领。
  师:刚才小朋友又听了一遍,你们听清楚歌词里唱了哪些动作啊,你能够把它做出来吗?
  2、回忆歌词描述的运动部位,教师用简笔画简单记录,以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如幼儿说歌中唱到“抖抖手啊”,教师就画一只手,并在旁边用波浪线表示抖动的样子。
  师:看今天老师给你们画了一张图,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张图上都说了什么,谁能看出他的意思?
  3、将简笔画的记录图示当作歌谱,幼儿学唱2~3遍。提醒幼儿:休止符的地方应唱出空拍。
  师:我们有个“0”的地方叫做休止符,我们看到这个标志,就要停顿了,就用拍手来表示!

  三、跟着音乐动一动
  1、听了这首歌,有的小朋友已经忍不住了,也想和歌曲中的小朋友一起做运动了,那大家一起来吧。
  2、分句创编动作,鼓励幼儿根据歌词大胆创编,只要运动的部位与歌词相符就行。
  师:请小朋友根据歌词自己编一下动作,并把你的动作展示给大家看,好吗?
  3、播放磁带,幼儿跟着歌二二三四……”的歌词用数字写在黑板上,幼儿先按节奏念歌词,才根据节奏把歌词及动作连贯起来。
  曲边唱边跳自己独创的“健康舞”
  4、把歌曲中“一二三四,四、我们一起来运动
  加入召唤同伴一起运动的情景。如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向另一组的好朋友打招呼:“***,快来运动咯!”另一组喊:“唉,我来了!”然后迅速找到好朋友手拉手随着“健康歌”一起做运动。

  教学反思
  《健康歌》是一首活泼、欢快,富有动感的歌曲。歌曲节奏较简单,歌词较生活化,适合中班学习。所以,在制定目标时,结合班里情况,我定了两个目标: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能较清楚的演唱歌曲。2、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表演,感受运动身体的快乐。
  开始部分,我先请幼儿完整的欣赏了一遍歌曲。因为歌曲比较出名,很多幼儿都听过。所以,在第一遍欣赏时,大部分幼儿都能跟着录音一起演唱歌曲。正因如此,在我的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节奏是怎样的?”(欢快的还是缓慢的?)“你听到这首歌曲时,小朋友在干什么?”这些问题时,幼儿很快就能较准确的回答我。第二部分,请幼儿说说你在歌曲里都听到了什么?这里,我再次播放了歌曲,听完之后,幼儿都能清楚地回答歌曲内容。结合幼儿的回答,我将准确的歌词念给了幼儿听,并画出部位的图画。在休止符地方我特别提示,让幼儿知道有的地方要停顿,不能发出声音的。第三部分,学做动作。在第二部的基础下,幼儿基本上都能学会歌曲,这时,我请幼儿根据歌词内容,模仿动作。
  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是很活跃的。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因为《健康歌》幼儿平日生活中也接触过,所以学习歌曲非常的快,一节课下来,都能记住歌词并能完整的演唱下来。目标也基本达成。在表演环节,幼儿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编出各种可爱的且符合歌词内容的动作,并能通过身体把它表现出来。不足的地方就是歌曲表演时,时间不是很长,很多幼儿很爱表演,让所有幼儿都能参加到活动中来。

第1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买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平时幼儿喜欢模仿大人的一些生活动作,如“买菜”等,根据幼儿对买菜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生活经验 ,结合主题活动“逛菜市”,设计了中班《买菜》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会唱歌曲,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
  2、根据歌曲,尝试简单的创编歌词。
  3、知道各种菜都有丰富的营养。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歌曲,尝试简单的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1、课前和家人逛过菜市场,知道各种菜的名称。
  2、音乐磁带。
  3、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一谈:我最喜欢吃的菜。
  1.教师:你最喜欢吃什么菜?在哪买的?是谁买的?
  2.你字菜市场看到了什么菜?
  3.教师小结,教育幼儿不挑食。

  二、学唱歌曲《买菜》
  1.介绍歌曲的名称《买菜》。
  2.放音乐磁带《买菜》让幼儿欣赏。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要求幼儿用歌词回答问题)
  (1)今天的天气怎么呀?我和谁去买菜呀?
  (2)买了什么菜呀?
  4.利用电脑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5丰富词汇:圆溜溜\绿油油
  6.教幼儿有节奏的念歌词。
  7.教幼儿唱歌曲。
  (1)用整体法教唱。
  (2)分句教唱,重点练习说白部分。

  三、创编歌词
  1.如:我和爸爸去买菜。南瓜大又大等
  2.让幼儿跟着音乐《买菜》的旋律进行改编歌词的演唱。

  四、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我喜欢吃的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孩子积极参与活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帮助幼儿记忆理解时,利用电脑这个生动的图像帮助幼儿很快就记住了歌词。并能大胆进行自编动作进行表演,体验了歌曲中欢快的情绪。在改编歌词时,幼儿也能进行简单的改编歌词。但幼儿很少去菜市场,对菜市场的很多菜并不是很熟悉,如果先在课前开展 “逛菜市”的游戏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

第1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我的好妈妈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合适的动作,并初步尝试分角色合作表演。
  3、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会关心、体贴妈妈。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问好歌》,宝宝、妈妈木偶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发声练习
  《问好歌》:小朋友你好!王老师你好!

  二、谈话活动,导入课题
  师:妈妈工作了一天,辛苦吗?回到家,我们应该怎样关心、照顾妈妈?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三、欣赏歌曲,初步感知
  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首和妈妈有关的歌曲《我的好妈妈》。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欣赏歌曲。

  四、回答问题,理解内容
  1、回答问题
  提问: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哪儿?妈妈回家累吗?为什么?小朋友应为妈妈做些什么?幼儿根据歌词回答。
  2、学念歌词
  教师以儿歌的形式念出歌词,幼儿学习歌词。
  3、记清歌词
  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欣赏,记清歌词。

  五、熟悉歌词,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演唱歌曲

  六、创编动作,表演歌曲
  1、大胆创编
  大胆学习创编动作,并请创编好的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表演。
  2、自由表演
  幼儿自由结组,表演歌曲
  3、随乐表演
  教师扮演妈 妈,请一名幼儿扮演孩子,拉妈妈坐下,帮妈妈倒茶。或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演妈 妈、一组演孩子,进行表演,体验亲自间情感。

  活动反思:
  《我的好妈妈》这堂课主要是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增进关心妈妈、爱**的情感,并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能大的那表演歌曲所反映的情景。在课的一开始,我首先出示了几张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来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然后教师试唱歌曲并出示一张张图片让幼儿了解歌曲的内容,引导幼儿回想自己帮妈妈所做过的事情,让幼儿知道**的平时工作的辛苦。最后,我让幼儿表演歌曲的内容,进一步加深歌曲的内容。在整堂课进行到表演的阶段的时候,小朋友显得非常的主动,都很愿意来参与表演活动。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集宠爱于一身,不会感恩、不会关心、不会去爱,因此,我借学习歌曲《我的好妈妈》,激发孩子爱的情感,并让孩子在快乐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关爱他人的快乐。活动前我和幼儿进行谈话,让幼儿知道“三八”妇女节是**的节日。活动中我利用课件、游戏、布偶操作等手段,让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请幼儿自己用动作进行创编加表演来体验活动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爱妈 妈的情感。活动后我又和幼儿谈话,了解幼儿心中的体验。整节活动幼儿积极、主动,完成了目标。

第1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夏天到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活动反思:
  在新《纲要》中提出,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观察者。而事实上老师常常是将自己预先设计好的东西去教授给幼儿,幼儿会了就算达成目标了。就像刚开始我只一味的要求幼儿学唱歌,而忽视了幼儿是不是对这首歌感不感兴趣,忽视了唱歌的形式幼儿是不是感兴趣。此次活动,我能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充分的发挥了观察者的作用,当我发现幼儿对单一的唱歌不感兴趣时,我就及时调整,通过音乐游戏,调动孩子的运动觉,让孩子们在感兴趣的形式中,在动作的过程中自然的学唱歌。结果孩子不但很快掌握了这首歌,而且唱歌的时候还特别开心。

第2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堆雪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冬天来了,在我们北方,这个季节最好的礼物是雪花。而堆雪人是大人和孩子都喜欢做的游戏。结合这个季节特点,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而且这个活动可以延续一个季节。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堆雪人》,感受3/4节拍的特点。
  2、鼓励幼儿根据词意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唱。
  3、使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使之体验在集体活动中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根据词意大胆地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创造性的进行表演唱;
  2、难点:感受3/4节拍的特点。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歌曲《堆雪人》雪人头饰、小雪花
  2、情境准备:布置一个用于做音乐游戏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导入):小朋友们,现在是冬天,看,冬爷爷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教师给幼儿展示剪纸图案小雪花)现在,冬爷爷让我把它们送给你们。(大屏幕展示下雪的情景)下雪了,我们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生答略)现在我们欣赏一首《堆雪人》的歌曲,看看歌曲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呢。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歌曲《堆雪人》
  1、播放歌曲第一段。
  问题:(1)下雪天,小朋友们在玩什么?(堆雪人,做游戏)
  (2)雪人长得什么样?
  2、播放歌曲第二段。
  问题:(1)都有谁在堆雪人啊?
  (2)他们是怎么和雪人一起玩的?心情怎么样?
  3、幼儿和教师一起学唱歌曲,边唱边打拍子。
  教师要注意观察,要引导幼儿唱准节拍,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

  (二)音乐游戏:玩一玩
  1、请一名幼儿扮演雪人,其他幼儿和教师边唱歌曲边做动作。
  动作设计
  (1)“下雪天,真有趣,堆雪人,做游戏”:按照节拍拍手。
  (2)“圆脑袋大肚皮,白胖的脸笑嘻嘻”:跟着歌曲摸摸脑袋和肚子,手捧着脸笑嘻嘻;
  (3)“小弟弟,小妹妹,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围着雪人做游戏”:围着中间的“雪人”按一个方向转圈。
  (4)“多么欢喜”幼儿随意摆出一个“雪人”造型。
  2、教师要注意:要观察幼儿的表现,要鼓励幼儿用不同动作表现雪人的造型,体验做游戏的欢乐情绪。
  3、雪人的角色可由幼儿自愿轮流担当,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部分:
  教师讲评小结,表扬认真幼儿,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
  1、如果下雪,可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领幼儿去雪人。
  2、让幼儿根据这节课的内容,画一个雪人。

  教学反思
  一、为了能够更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尽快的融入到本节的教学之中,在开始部分,我给幼儿发了小雪花的剪纸图案,结果,有的孩子就不专心欣赏歌曲了,注意力转移到玩雪花上去了。在音乐中, 我感受到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再次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但活动的开始部分尽量少用或不用辅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制定欣赏的目标。支持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二、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在运用辅助手段前教师必须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研究各种手段在理解作品时应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运用辅助通道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仍要强调以听为主,不要让过多的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把音乐成为“辅助”的“背景”。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时要注意以他们已掌握的运动觉参与为主。

  三、在活动中,由于孩子比较多,有多个孩子要争着当雪人,由于开始考虑不周,因此,在中间环节有点混乱,有的幼儿因为没有当上雪人而不高兴。因此,在今后的活动设计中,仔细研究本班的实际情况,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快乐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深入的学习有关的知识,以尽快的提升自己,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第2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打电话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进行有节奏的打电话,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卡、音乐、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价值取向:用音乐游戏引起幼儿兴趣,带领幼儿进入角色)
  1、幼儿听音乐进行音乐游戏。

  二、欣赏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价值取向:在打电话的情景中熟悉歌词、掌握打电话的节奏)
  提问:这么多朋友在一起唱歌跳舞真开心,可小老鼠一个人在家真没劲,怎么办呢?
  1、完整欣赏一遍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提问:小老鼠想的是什么办法?
  2、学习歌曲中的新节奏
  (1)幼儿学习拨号的音乐节奏
  提问:小老鼠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小老鼠是怎样有节奏地按电话号码的?
  幼儿欣赏歌曲前半部分
  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学习小老鼠按电话号码的节奏
  (2)幼儿学习对白节奏
  提问:电话通了,小老鼠会对好朋友说什么呢?
  (3)个别练习拨号码、打电话

  三、学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价值取向:完整学唱歌曲,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
  1、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2、幼儿有表情地跟唱歌曲,表现出小老鼠的开心和害怕。小
  小结:拨打电话号码时一定要看仔细,但是小朋友在家不能随便玩电话。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第2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走路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
  2、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
  3、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4、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头饰各六个;花仙子服饰一套;创设森林音乐会的情景;小袋鼠、小企鹅、小蜗牛、小朋友图片各一张、节奏图卡。
  知识准备:熟悉歌词并会分角色边说歌词边表演作为入场词。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引出歌词,导入课题。
  幼儿分角色带好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头饰进入活动室,每一类小动物站一队。教师扮演森林音乐会主持人花仙子开始活动:
  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小动物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本届音乐会的主持人花仙子姐姐,欢迎大家来到森林音乐会的现场,今年的音乐会我们有请到了许多小动物朋友们,下面有请他们闪亮登场!
  花仙子按歌词顺序一一介绍小动物们,小动物随花仙子介绍边说入场词边做相应动作进入活动范围。
  小兔入场词——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小鸭入场词——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
  小乌龟入场词——小乌龟走路慢吞吞
  小花猫入场词——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花仙子:你们边走边说的是什么呀?真好听,快教教我吧!
  分别请小兔、小鸭、小乌龟、小花猫复述自己的入场词,帮助幼儿复习歌词。
  2、体验音乐(再次理解歌词、审美愉悦),引导幼儿学习歌曲并进行歌表演《走路》。
  (1)花仙子:真好听,真好听,说的我都想唱出来了!
  教师弹琴,示范唱歌曲《走路》,连唱两遍。幼儿欣赏。
  (2)提问:花仙子姐姐唱的好不好?(好)你们想学吗?(想)
  教师分句演唱,幼儿跟唱两遍。
  (3) 师幼合唱
  花仙子:大家学得真认真,唱的真好听。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幼儿与教师一起合唱歌曲两遍。
  (4)出示节奏卡图片:请幼儿跟老师边念歌词边打节奏,引导幼儿发现歌曲的节奏特点:
  小兔和小鸭的节奏都是┃ⅹ 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
  小乌龟的节奏是┃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
  小花猫的节奏是┃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5)边唱边打节奏。请小动物跟花仙子一起来唱《走路》,提醒幼儿唱歌的时候要用最好听的声音去歌唱。
  第一句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 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要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
  第二句小鸭走路“摇啊摇啊摇”要用连贯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
  第三句小乌龟走路“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
  最后一句小花猫走路“静悄悄”要唱出渐弱的声音,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
  (6)表现音乐:看指挥表演唱《走路》
  现在,花仙子姐姐正式宣布,本届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请欣赏节目:歌表演《走路》
  幼儿看指挥分角色表演《走路》两遍。
  3、创编歌曲。
  花仙子:大家唱的真好听,跳的真开心啊,瞧,大家欢乐的笑声吸引来了谁?
  出示小袋鼠、小企鹅、小蜗牛、小朋友图片,并讨论他们的走路特点。
  小袋鼠走路蹦蹦蹦蹦跳,小企鹅走路摇呀摇呀摇,小蜗牛走路慢吞吞,小朋友走路静悄悄。
  教师带领幼儿用《走路》的节奏唱出创编的歌词。
  教师弹琴,幼儿随伴奏进行歌表演。

  活动延伸:
  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这么多小动物,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幼儿积极思考,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说的完整、合理。激发幼儿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反思:
  优点:我设计的是中班音乐活动歌曲《走路》,《走路》描绘出四种小动物走路姿态的幼儿歌曲,曲调简短、精练、形象,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运用“蹦蹦跳”、“摇啊摇”、“慢吞吞”、“静悄悄”生动的表现出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四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对这首歌曲进行感情处理,歌唱的时候 “蹦蹦蹦蹦跳”要用跳音的歌唱方法,表现出小兔的活泼好动,“摇啊摇啊摇”要用连音的方法歌唱来表现小鸭一步一步稳稳地走路形象。“慢吞吞”要放慢速度歌唱来表现小乌龟的慢性格。“静悄悄”则要用弱音的方法去歌唱表现小花猫走路的特点。我先创设出浓厚的森林音乐会的情景,用引导、鼓励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幼儿特别喜欢这首歌,因此活动中很积极,情绪愉悦,活动气氛特别好。
  活动的目标定位恰当:1、知识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把握好节奏。2、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用跳音、连音、渐慢、渐弱演唱歌曲。学会演唱歌曲并能听指挥团结协作的分角色进行歌表演。3、情感目标:萌发喜爱小动物的情感。为达到目标我活动之前给幼儿看了直观形象的小兔、小鸭、小乌龟和小花猫走路姿态的视频资料,并带领幼儿学会了歌词及动作。本节活动我准备了节奏卡图片,开始及结束走路的钢琴伴奏,帮助幼儿很快的熟悉节奏、学会演唱歌曲。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在歌表演时表情不是很好,动作不太标准。

  改进措施:
  多鼓励幼儿进行韵律活动或歌表演,教师多示范多强调表演时的表情运用,动作进行分解慢练,练习时提醒幼儿动作要规范。

第2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雪花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
  2.能运用肢体动作表演雪花情景。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图谱、雪花飘落的视频。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能理解歌曲内容,学会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
  能大胆表现雪花飘落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雪儿飘,沙沙沙
  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来玩一个“雪儿飘”的游戏。教师念“雪儿飘”,幼儿接念“沙沙沙沙沙”。
  2.跟随钢琴《小雪花》的伴奏,教师唱“雪儿飘”,幼儿接唱“沙沙沙沙”。

  二、天空飘来小雪花
  1.冬天到了,小雪花从天空中落下来,教师出示雪花,做雪花飘落的样子。
  2.教师播放视频,幼儿观察小雪花飘落的样子,引发幼儿兴趣。
  3.教师有节奏地念对白,帮助幼儿感知歌词的韵律美。
  4.教师一边念歌词一边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
  5.师幼一起看图谱,有节奏地念歌词。

  三、好听的歌曲《小雪花》
  1.教师播放《小雪花》音乐,指着图谱仔细倾听歌曲内容。
  2.教师完整范唱歌曲一遍。
  3.师幼以问答的方式演唱歌曲。
  4.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

  四、北风和小雪花
  幼儿扮演小雪花,集体演唱歌曲,唱完歌曲教师弹奏舒缓音乐时,“小雪花”做自由飘散的动作;若弹奏急促的音乐时“小雪花”抱成一团,做飘落动作。

  课后反思:
  音乐《小雪花》是我们教研组的音乐课,由邵老师执教。这首歌又简单又好听,孩子们非常的喜欢。其实孩子们很喜欢雪花,只是南方下雪的机会很少,孩子们对于雪的美好的记忆不是很多。但是邵老师配上了带有动画效果的雪景视频,一下子激活了孩子的灵感。特别是让孩子表演下雪的情景时,孩子们做得都是有模有样,他们很喜欢做下雪时的动作,双手往下滑落时各个手指翘翘的,很有节奏感。同时,邵老师也请了一部分幼儿让他们在前面表演。当最后一句歌词“告诉你,告诉他,冬天来到了”时,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冬天终于来临了的喜悦之情。
  对于音乐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孩子们大胆的去表演,有些孩子会在表演的同时,会跟着老师不由自主一起唱歌。这充分说明了孩子的喜爱之情。邵老师整节课上的都比较顺利,唯一不足的是最后的游戏环节,第一次游戏时,孩子们只是跟着老师,没有放开来玩,邵老师意识到可能是自己没有交代清楚,于是又进行了补充,第二次游戏时,孩子们就比较活跃。

第2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毛驴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春天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小朋友也需要经常到外面晒晒太阳,不信,你们看,小毛驴和他的主人正在草地上嗮太阳呢。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与风格,学习歌唱乐曲《小毛驴》。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3体验乐曲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用动作表现出来。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学会这首歌,理解小毛驴的心情 用身体语言表现小毛驴主人被摔的样子

  活动准备
  1 手工制作小毛驴一个
  2 创设“小毛驴出去吃草”的游戏环境。
  3风琴 乐普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
  “春天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暖和,小朋友也需要经常到外面晒晒太阳,不信,你们看,小毛驴和他的主人正在草地上嗮太阳呢。

  二、熟悉歌词,学说歌词。
  1、教师念歌词,幼儿熟悉。 “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小毛驴的故事吧!”
  2、幼儿集体跟念歌词。
  “我们小朋友也把小毛驴的故事学一学,说一说吧,听听谁说得最好听!”(幼儿跟说歌词2-3次,教师适时鼓励)

  三、熟悉旋律。
  1、“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2、“想学就和我一起来吧!”(幼儿慢唱旋律一遍)
  3、“我是只可爱的小毛驴,主人对我有意见,说我跑得太慢了,我觉得自己应该加油,看我现在跑得快吗?你们可以和我一起来!”(教师和幼儿一起快速哼唱旋律)
  4、“主人又说我跑得太快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让我跑得不快也不慢,成为人人喜欢的小毛驴呢?”(中速哼唱旋律一次)

  四、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
  “真高兴,我现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一只可爱的小毛驴的主人,我高兴的一边拿着皮鞭一边唱起歌来!”(教师清唱歌曲)。
  “草地上小毛驴真的啊,我哈哈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你们也来帮帮我吧,高兴吗?高兴就一边赶毛驴一边唱歌吧!”(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数次,教师适时鼓励,并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演唱)
  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出示毛驴操作:“听,见到发出什么声音,用小嘴巴来学学!”(啪嗒啪嗒) “我们一起来说说,啪嗒啪嗒……”
  教师慢速哼唱旋律,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最后,结合我班的角色游戏,请幼儿自选道具,分角色表演。

  教学反思
  《小毛驴》是一首活泼的乐曲。我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快节奏旋律时,让幼儿想象小毛驴的主人是怎么对它的,让幼儿感受到小毛驴在外面吃草的快乐。音乐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到幼儿的心田,使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虽然小毛驴和他的主人都只有一个,形象不是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迸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

第2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花伞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春天是多雨的季节,雨伞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日用品,根据孩子通常对伞的兴趣。为了让孩子感受到雨天里也能找到快乐,所以设计了此次音乐活动《小花伞》。让孩子通过音乐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在美丽的情境中,体验对歌曲的喜爱之情,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音乐经验。

  活动目标:
  1、学用快慢不同节奏演唱歌曲。
  2、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小花伞一个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1、欣赏歌曲录音:谁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教师用道具小花伞表演)
  2、歌里唱些什么?

  二、 在欣赏中,体验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1、多媒体展示傣族泼水节的情境,了解傣族风俗习惯。
  2、倾听歌曲,发现歌曲中的复合节奏,好像有两个村子的人们一起在雨中跟着小雨点跳舞。

  三、 学唱歌曲,用不同节奏的方式演唱歌曲。
  1、雨声(沙沙沙)
  2、用欢快的感觉哼唱歌曲旋律。
  3、在伴奏下尝试用轻快和缓慢唱出两种雨点落下的节奏合起来,唱出复合节奏体验雨点落下时急时缓的情景。
  4、在歌曲后半段,老师唱第一声部,幼儿唱第二声部。

  四、表演中体验音乐的快乐。
  1、由男女两位幼儿戴上头巾,分别领唱第一、第二段前两句歌词,其他幼儿分成两部分,用复合节奏演唱歌曲。
  2、歌曲结束时,模拟相互泼水。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是在音乐的伴随下通过人体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生动的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对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小花伞》是一个让孩子音乐体验的教学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音乐能力选择了这个音乐活动。让孩子能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富有情感的音乐活动。在游戏化和情境化的教学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探索与创造。本次活动围绕小花伞来展开活动,让幼儿对探索和创造活动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使活动变得更富有童真、童趣,让幼儿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从中收获了快乐和自信。活动满足了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参与对音乐进行探究的需要,想象、联想,思维的需要及创造性表现。

第2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树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主题活动了解树的种类及树的用途(如遮阴、挡风沙、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等)。
  2、幼儿能背诵儿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幼儿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flash动画
  2、拟人小树图片、背景图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问好:奥尔夫问好方式集中注意力
  师:宝宝好——!
  幼:老师好——!
  师:宝宝,宝宝,早上好——!
  幼:老师,老师,早上好——!

  二、小朋友欣赏flash,了解一些常见的树
  师:今天有好朋友来我们班来做客,看看它们是谁啊?
  幼儿:树
  师:这都是什么树呢?(柳树、杨树、苹果树、松树、芙蓉树)
  幼儿同老师一起看flash说出树的名称。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身边还有一些我们不认识的树,你们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或小区里看一看还有什么树,然后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三、情境创设,引出儿歌:
  师扮小树苗:“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小朋友听这是什么声音呀?我们一起来找找看!
  师:原来是小树苗在哭。
  师:我们一起来问问小树苗为什么哭,好吗?
  幼:“小树苗、小树苗,你为什么哭呀?”
  教师(以小树苗的身份)讲故事:“我们树家族被人类破坏了,现在就剩下了我自己,在这里我好孤独啊,北风都快要把我给吹倒了,我好冷啊,呜呜呜……”(引出儿歌:一棵小树好孤独,北风吹来呜呜哭。)
  师:孩子们我们怎么帮助小树呢?
  幼:孩子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小朋友自己一个人玩是不是也特别孤独啊,那你们会怎么办呢?
  幼:找小朋友玩。
  师:好!我们给小树找朋友在它的身边种上树吧!
  师:这样它们手拉着手再也不怕大风了,看!小树笑了。(引出儿歌:千棵小树手拉手,大风见了也认输。)
  师:小朋友们帮助了小树,太了不起了,老师就把这件事儿编成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引导幼儿学儿歌:
  1、听录音提要求。
  师:close your eyes小朋友们认真听,
  2、看幻灯片图片,教师交代儿歌名称,带领幼儿分句读儿歌。
  3、学习儿歌:师带领幼儿随节奏拍手(拍腿等)说儿歌。(变换节奏型);
  4、手指律动,集中幼儿注意力。
  5、分角色说儿歌:一名幼儿说儿歌的前两句,后两句大家一起说。男女孩交替说;加动作说儿歌。
  6、幻灯片儿歌:幼儿空中点读儿歌。

  五、师幼谈话,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师:提问:树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朋友呢,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
  幼:树能长苹果……
  师:对,能结果子的树是果树。
  幼:下雨的时候可以躲在大树下。
  师:老师告诉你们,下雨的时候,特别是雷雨天千万不能在大树底下避雨,因为大树能导电,这样会出危险的。
  师:树荫可以为我们遮挡火辣辣的太阳;树可以绿化环境净化空气;树可以挡风沙、防洪。(师边放幻灯片边讲解大树的作用)
  师:小朋友们树(大屏出示字——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它们。

  六、学唱歌曲《小白兔和小树苗》:看flash动画:
  师:看小白兔在小树林里玩呢!小树林青又青,小白兔多开心,你来逃呀我来追……呀!小白兔跑来跑去的会碰到小树的,我们快用歌声来告诉小白兔要爱护小树苗吧!
  幼:拍手有感情的唱歌《小白兔和小树苗》。

  七、游戏《运小树苗》:
  师:幼儿开小火车说儿歌,运树苗。幼儿说儿歌开出教室。
  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休息日带幼儿认识一些树。

  教学反思:
  这次语言开放活动,我组织了儿歌《小树》主题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根据中班的年龄特点,利用幻灯片、图片来吸引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理解儿歌内容。语言活动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想说、敢说。这次活动尝试用拍节奏型的形式学儿歌,孩子不仅对儿歌有兴趣,也能感受节奏的魅力。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让孩子多动手,大胆的玩起来。

第2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夏天到教案

  设计意图
  歌曲《夏天到》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非常适合中班的小朋友演唱。
  中班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形象与情绪的感知必须借助于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多通道感知、情境对唱等方式,引导幼儿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情绪,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并能够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演唱。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
  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四)活动延伸
  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是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第2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找朋友教案

  活动目标
  1.能完整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间奏。
  2.大胆用动作表现歌曲,掌握节奏型X X X X ¦ X - ¦。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找朋友》,大灰狼胸饰。

  活动过程
  一、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
  1.学习第一段歌曲,初步了解歌曲旋律。
  2.熟悉第二段歌曲,练习节奏 X X X X ¦ X - ¦。
  3.学唱第三段歌曲,大胆用动作表现歌曲。

  二、完整演唱歌曲,掌握歌曲的间奏。
  1.教师完整示范,了解歌曲间奏。
  教师:三层楼的小动物都找到了好朋友。我们把它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每段唱完以后还有一个敲门的节奏,这是歌曲的间奏,等会儿你们唱的时候不要忘记哦!
  2.幼儿学唱歌曲,掌握间奏。
  3.个别幼儿演唱歌曲,了解幼儿掌握情况。
  教师:这首歌曲你最喜欢唱哪一段?你能来试试吗?
  教师:你在演唱时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吗?

  三、游戏“找朋友”,遵守游戏规则。
  1.和幼儿一起游戏,了解游戏玩法。
  教师:我们在3楼都找到好朋友啦,还有4楼没有去呢,想到四楼去吗?
  2.再次游戏,提出相关游戏规则。
  教师:小朋友逃回去的时候不能碰到小朋友,也不能碰到小椅子。
  3.完整游戏,能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出示大灰狼胸饰)等会儿大灰狼挂在谁的脖子里,谁就是大灰狼了。等小动物敲好门,大灰狼就要去抓小动物啦!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音乐区投放动物头饰,幼儿尝试创编歌曲,进行表演唱。

第2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划船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具有劳动号子的音乐风格,学习用雄壮有力的歌声、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内容。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尝试创编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自制图片、图谱、划船比赛的VCD、一面小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划船比赛VCD,感受划船比赛时你追我赶的气氛。
  1、教师提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是怎样划船的?(引导幼儿学做划船动作)2、结合练声,气息练习,引导幼儿用 “嘿呦!嘿呦!嘿嘿!”“加油!”的助威声为划船比赛鼓劲儿,同时感受劳动号子的作用。

  二、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学唱歌曲的兴趣。
  1、教师有感情地清唱歌曲。
  提问:在歌曲中你听到了些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第一段。
  提问: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这首歌?(引导幼儿用雄壮有力的声音唱歌)3、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尝试创编动作。
  4、初步学唱歌曲第二段,尝试创编动作。
  (1)提问:哎呀!不好,起风了,风浪越来越大,小船摇摇晃晃的,怎么办?
  (2)引导幼儿创编多人合作划船的动作。
  (3)幼儿跟着老师学唱歌曲第二段。

  三、进行勇敢、团结的品德教育。

  四、完整学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1、分组进行表演。
  2、教师敲小鼓,幼儿听鼓点进行表演。

  五、 幼儿做划船动作出活动室。
 

第3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海军教案(附教学反思)

   幼儿对自己熟悉的音乐材料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变化,尤其喜爱与敏感。《小再军》以其雄壮有力的旋律、生动易懂的歌词与动作提示性极强等特点,深受中班幼儿的喜爱。为此,我们尝试根据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在保持《小海军》原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改变其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引导幼儿通过倾听,感受其音乐性质的变化,并结合海军生活录像、教师诗化的语言及幼儿自身的节奏动作、体态表现等,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变化,体验音乐的美妙,进而提高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欣赏及感悟能力。

  活动目标
  1.感受<小海军》原曲的坚定、雄壮、有力以及变速后音乐的轻柔与优美.体验音乐变化美的神奇。
  2.尝试运用语言、节奏、动作等方式表现《小海军》原曲与变速后曲子的异同,重点感受与表现变速曲中所体现的小海军操练归来的各种生活情景。
  3.萌发对小海军的热爱,增强幼儿大胆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初步能演唱歌曲《小海军》;海军生活VCD;海军帽、彩旗等。

  活动过程:
  一、演唱《小海军》,进一步感受与表现原曲雄壮有力的性质
  1.幼儿随进行曲入场。
  2.师幼共同表演《小海军》
  3.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表达对原曲雄壮有力性质的体验。
  提出问题: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音乐中的小海军们正在做什么?
  (幼儿纷纷用“雄壮、有力量、神气、有精神”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且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和描述音乐中的小海军正在开炮艇、格斗、射击、瞄准、操练……由此可见幼儿对原曲音乐性质的理解比较到位,有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二、观看表现海军生活的VCD,同时欣赏《小海军》变速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变速后轻柔、优美的性质
  1.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提出问题:同样是《小海军》的歌曲,现在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和原来有什么不同?音乐中操练归来的小海军们在做什么?
  (幼儿能运用“优美、安静、很慢、很轻、轻柔"等词汇来表达自己听完小海军的变速曲后的感觉。
  刚开始他们只感受到和原来相比音乐速度变慢了,并没有发现音乐强弱的改变。教师将原曲和变速曲再次对比,并通过手势变化引导幼儿感受两曲之间力度的不同。幼儿感受到同样是《小海军》的歌曲,音乐的强弱、快慢改变了,听起来的也就感觉不一样了
由于幼儿对海军的日常生活情景比较陌生,因此他们只能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迁移到海军身上,认为操练归来后海军会做吃饭、洗衣服、睡觉等事情。)
  2.引导幼儿运用身体节奏等方式表现对原曲与变速曲的理解。
  (头、肩、手、腿、膝、脚等身体部位都成了幼儿表现的道具,他们富有创造性地运用身体节奏较准确地表现音乐的快慢、强弱,不难看出他们对原曲与变速曲的理解进一步深入了)
  3.观看海军生活VCD后,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变速曲中小海军的生活情景。
  (1)师幼共同表现。
  (表现海军生活的VCD是帮助幼儿了解海军操练归来后的生活情景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通过观看VCD,幼儿能用动作表现弹吉他、拉小提琴、写信、看书、打电脑等小海军操练归来后的生活。但是在初次的表现中,幼儿的动作比较单一,如有的幼儿一直做看书的动作,没有变化。)
  (2)教师伴随音乐有表情地朗诵散文诗,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和表现变速曲所表达的情景。
  (在散文诗的启发下,有些幼儿能边听音乐边根据诗的内容相应地变化动作。)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小海军》原曲与变速曲的区别。并表现小海军操练与生活的情节
  1。幼儿在原曲的伴奏下表现小海军操练的情景。
  2。幼儿登上“军舰”;完整地表现原曲与变速曲中小海军的不同生活。
  (活动至此,幼儿能较自主地、完整地运用体态表现原曲与变速曲中小海军的不同生活。尤其对原曲的表现从动作与力度上都十分到位,但是幼儿运用体态表现变速曲时动作的美感有待进一步提升。)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一曲多用”的形式在中班上期的初次尝试,因此我们选择幼儿们熟悉、喜欢的歌曲《小海军》作为活动的载体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罘。在活动中我们运用听听、看看、说说、身体节奏、体态表现等方法逐步引导幼儿感受、体验并表达原曲与变速曲之间的不同感觉。同时,通过教师的语言、动作、神态和环境创设,营造相应的氛围,不断推进幼儿的感受和体验。总的来说,这次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教学策略得当。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下一步进行解决: (1)在幼儿听完第一遍变速曲后就请他们说出原曲与变速曲之间不同的原因还早了些,放在身体节奏之后幼儿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2)幼儿在运用体态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的美感还不够,在下阶段的活动中应引导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第3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春天教案

   教材分析:
  《春天》这首歌曲,流畅的旋律塑造了美丽多彩的春天形象。幼儿通过学习这首歌,充分感受到了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也突出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春天的勃勃生机,使幼儿进一步萌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小动物,幼儿天生喜欢,但是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怎么样了?出来了没有,它们又在干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吸引着幼儿去求知、去探索。《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地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通过这一活动的组织,不仅能进一步增进幼儿对动物与季节变化的认识,还能使幼儿通过演唱歌曲,增加对动物的情感认识,从而在趣味性活动中学习,幼儿感到很轻松。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
  2.能够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歌词。
  3.能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唱歌的快乐,感受春天的美丽,热爱祖国大自然。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春季特征的知识经验。
  2.自制与歌词相匹配的课件图片。
  3.《春天》、《郊游》的音乐。

  活动过程
  1.以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温暖而又美丽的春天来了,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分别做柳树迎风飘,小燕子飞等动作来引导幼儿猜一猜。通过师生互动,让幼儿知道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天的阳光很温暖等,让幼儿感知春天的美好。充分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引出歌词。
  2.依次出示课件画面,每个画面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幼儿思考。例如:画面一,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谁能看出这是哪个季节的画面?为什么?” 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讲出春季的主要特征。画面二,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春天来了,谁飞回来了?小燕子是一只什么鸟?(报春鸟)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有话说。在充分调动幼儿回答问题后,点出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歌词。对每一个幼儿的回答,都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给予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肯定,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中,幼儿想说、敢说,也帮助幼儿借助图片的排列顺序,理解记忆了歌词。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3.让幼儿范听歌曲。
  (通过欣赏示范曲,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引起幼儿想学唱歌的兴趣。)
  4.幼儿自我发现。结合课件图片,师范读歌词,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引导幼儿思考:“歌词里说到了谁?”本环节主要是借助图片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幼儿了解记忆歌词。
  5.进行集体唱,分组唱,个别唱。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天的歌,小朋友表现得非常好,谁愿意到前面来演唱一下呢?(通过演唱,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兴趣,体验唱歌的快乐,巩固重难点。让幼儿自己表演,教师不仅检测了自己所教的效果,更展示了幼儿这节的所学效果,真正让幼儿收益,学有所感,学有所用,鼓励幼儿都敢大胆演唱。)
  6.歌曲舞蹈创编。
  教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那我们今天一起来给《春天》这首歌曲伴伴舞好吗?(歌曲表演,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引导幼儿发现美,使幼儿更加喜欢唱歌。)
  7.活动延伸:
  最后,听着《郊游》乐曲,带领幼儿到室外继续演唱美丽的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幼儿创编歌词,如:小蝴蝶飞来了,小青蛙醒来了等等。)

第3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冬天到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2、幼儿能够联系实际,更加深刻地理解感受冬天。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
  理解儿歌的内容,联系实际,理解冬天、感受冬天。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趁着下雪天,让小宝宝们穿好棉衣戴好棉帽等冬日的新装去户外欣赏雪景,玩雪,引起幼儿对雪花的兴趣,切身感受冬天:
  2、冬天下雪、堆雪人的图片;
  3、儿歌挂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天气状况。
  教师:“宝宝们,看看外面的天气怎么样?”(冷了!下雪啦!)
  教师:“是啊,大家的穿着有何变化呢?”(穿棉衣了!戴棉帽啦!)

  二、展开部分
  1、通过谈话,引起幼儿对冬天及其雪花的好奇。
  教师:“冬天到了,小朋友们见过雪花吗?想不想看下雪的情景啊?”(想……)
  老师和幼儿一起观赏有关下雪的图片。
  2、通过观察画面内容,切身理解感受冬天的氛围。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画面里的小朋友们穿者打扮怎么样呢?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打扮呢?”
  老师引导,围绕上述几个问题展开互动,从而导出《冬天到》儿歌学习。
  3、幼儿学念儿歌。
  (1)教师边做动作,边带领全班幼儿朗诵。
  (2)请能力强的幼儿带上动作朗读儿歌。
  (3)实行班级带领式学教儿歌,(即能力强的充当老师带领几个相对滞后生带上动作朗读儿歌。实行小组学习,进行小组讲评。)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唱读书儿歌《冬天到》,指导儿歌中小朋友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注意戴棉帽、穿棉衣等习惯,防止生病感冒。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老师主要抓住幼儿贪玩这一本性,利用幼儿这一特点,进行活动,从活动中发现并强调冬天这一季节时小朋友的着装特点,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习惯。

第3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秋天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歌词的意味,有感情的学唱歌。
  2、乐意自己创编动作表现歌曲的意境,模仿秋天落叶飞舞的景象。
  3、感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秋天的图片、三种类落叶若干、三棵不同种类的树布置在墙上、大树妈妈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一、 欣赏秋景、感受秋天。
  1、出示图片,请幼儿观看后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带来了几张让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这都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季节来了?”

  二、幼儿倾听歌曲。
  老师也有一首关于秋天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1、播放音乐。
  “刚才歌词里说了什么?”(树叶)
  “树叶怎么样?”(在飞)
  2、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树叶飞的样子。并及时给予表扬。

  三、播放PPT
  秋天来了,大树妈妈的身上有了变化,它的树叶宝宝怎么样了?
  1、出示PPT。
  “你看到了什么?”(树叶都掉下来了,都掉到地上了。)
  “叶子是怎样掉下来的”
  2、让幼儿自由创编树叶飘落的动作。
  3、邀请幼儿示范,全体幼儿一起学一学。
  (教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四、播放第二遍音乐。
  “你们刚才跳的真棒,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当小树叶为美丽的秋天跳舞呢?”
  1、变树叶
  “请你们把小手拿出来,轻轻地放到椅子下变出一片叶子来”
  2、比较叶子的形状、颜色,讲解都是什么树的叶子。
  3、播放第三遍音乐。
  幼儿一起拿着手中的叶子跳舞。
  “这么多的树叶宝宝,我们一起来跳舞吧!”
  (引导幼儿边唱边跳)

  五、打扮树妈妈
  1、情境表演
  秋天到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豆离开了妈妈。咦,听一听,谁在哭呀?
  一名教师扮演树妈妈“呜呜,我是树妈妈,大风把我的树叶宝宝都吹走了,我很伤心,你们能我把树叶宝宝找回来吗?”
  2、出示三棵没有叶子的树,请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树叶送他们回家。
  “你们今天玩的开心吗?现在树叶宝宝都找到了家,我们也回家吧!”

  活动反思:
  音乐活动不像语言那样有非常具体和含义明确的句子,但它有时却能胜过及超越任何一种语言,成为一种人类都能理解的,无需翻译的,可直接交流思想感情的。这就是音乐独有的特殊表现手段。在这节课中,我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环扣一环来进行,孩子们的表现也很积极,特别是在变树叶、认识树叶的环节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我尽量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充分满足幼儿的表现欲望和活动欲望,我觉得他们学的很快乐,玩的也很快乐。不过,可能是我将歌曲想的太过于简单,着重于创编。反而在歌词上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此的反思也会为我下次的活动有新的思路。

第3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毛毛虫啃苹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受并掌握歌曲中啃苹果的节奏(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能够快乐的演唱。
  2. 尝试随着节奏用肢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苹果被啃的动态。
  3. 在毛毛虫啃苹果的游戏中中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4.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节奏图谱、贴有苹果的广告布4块、黑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魔术(变出毛毛虫)
  2、师:哦,原来是一只毛毛虫呀?这只毛毛虫很喜欢吃一种水果大家来听听吃的什么? (播放啃苹果音效,倾听后猜测)毛毛虫吃的什么呀?(幼儿举手回答,例如葡萄 香蕉 苹果)
  3、小朋友们猜了这么多水果,可毛毛虫到底喜欢吃什么?我们一起看看!
  4、哇,毛毛虫喜欢吃苹果呀!看看它在那使劲的啃了一大口苹果!

  二、感受啃苹果的节奏
  我们来听听它是怎么啃苹果的?(播放节奏1)它是怎么啃苹果的?(幼儿自由回答并模仿)教师出示图谱1(在教念一遍)嗯,毛毛虫在咔嗞咔嗞咔嗞咔嗞咔嗞的啃苹果,可毛毛虫觉得吃了还不过瘾,我们再来听听它又是怎么啃苹果的?播放节奏2)它是怎么啃苹果的?(幼儿自由回答模仿)教师出示图谱2

  三、毛毛虫啃苹果
  (一)感知歌曲
  1、幼儿初次欣赏歌曲
  2、提问:毛毛虫不仅喜欢啃红苹果?我们一起看看动画它还啃了什么苹果?(播放音乐 幼儿自由回答按幼儿说的出示苹果卡片)

  (二)分段学唱歌曲
  1、分段欣赏:引出毛毛虫和图谱
  那~~苹果毛毛虫是怎么啃的?毛毛虫发出了什么声音?我们一句一句来听!(分段播放歌曲)按幼儿说的出示毛毛虫啃苹果和节奏图谱
  2、幼儿模仿、学唱

  (三)完整学唱歌曲
  1、播放《毛毛虫啃苹果动画版》幼儿欣赏并学唱
  2、幼儿随图谱集体演唱
  现在我们当毛毛虫一起来啃苹果吧!从小苹果啃到绿苹果!(播放音乐幼儿自带动作跟唱)

  四、苹果变变变
  1、刘老师也忍不住想变成苹果送给毛毛虫吃了,谁想来当毛毛虫?(请幼儿扮演毛毛虫)教师示范苹果被啃变成苹果核的动态
  2、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苹果造型
  小朋友想不想变成苹果送给毛毛吃?(幼儿回答)每个小朋友要变成不同的苹果哟!全体起立,教师做毛毛虫,咔嗞咔嗞的啃苹果,幼儿尝试按节奏表现苹果被啃,变成苹果核的动态。
  3、请幼儿分组自选苹果变,唱到啃什么苹果,变什么苹果的幼儿就表现被啃动态。(出示苹果垫)
  四、结束活动——毛毛虫变蝴蝶
  毛毛虫吃了这么多苹果,开始要休息了。毛毛虫睡了美美的一觉醒来,呀!变成什么啦?毛毛虫变蝴蝶喽!(一起学蝴蝶飞)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可爱的毛毛虫是中班孩子们非常熟悉和喜爱的小动物。《毛毛虫啃苹果》 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其音乐流畅、节奏鲜明,具有动作性和故事性,它以毛毛虫啃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苹果时发出的不同节奏声音为贯穿的主线,蕴含感受节奏不同、声音高低等音乐要素,内容浅显而有趣。本活动意在通过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音乐图谱,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这首歌的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内容浅显生动,是幼儿学习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第3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打击乐《小看戏》教案

   设计意图
  《小看戏》是一首具有浓郁东北秧歌风格的曲子,曲调欢快、热烈,节奏感强。适合幼儿用动作表现出来,同时配上打击乐器演奏,更能让幼儿感受新年的欢乐气氛。我想到《纲要》中提到“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所以我抓住孩子这一兴趣点,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打棒的奏法,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打击乐器演奏乐曲《小看戏》,表现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根据创编的节奏型,为乐曲配上合适的动作并尝试配器。
  3、知道既要注意看指挥手势,又要认真倾听音乐,才能整齐合一地进行合作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小看戏》音乐磁带。
  2、幼儿已经学会舞蹈《小看戏》。
  3、乐器:小铃、铃鼓、打棒各是幼儿人数的1/3。
  4、戏曲视频。

  活动过程:
  1、教师与幼儿共同舞蹈,熟悉乐曲旋律。
  引导语:妞妞、东子我们一起去看戏咯。(舞蹈《小看戏》)
  2、幼儿在舞蹈的基础上,创编身势。
  幼儿随音乐创编身势。
  引导语:刚才我们跳的舞蹈叫什么名字?(小看戏)
  引导语:我们刚才用舞蹈表现了这首乐器的节奏,你会用身体节奏来表现这首乐曲的节奏吗?
  幼儿创编部分身势。
  3、教师指导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总谱”。
  幼儿尝试对教师身体动作的暗示做出节奏动作反应。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打击乐器方案进行乐器演奏。
  幼儿演奏乐器。
  交换乐器演奏。
  5、观看戏曲。
  结束部分
  表扬认真演奏的幼儿,使幼儿知道我们都是小演奏家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小结活动情况,下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欢快的音乐对于幼儿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幼儿很是喜欢,而且本次活动又要让幼儿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让从来没见过的幼儿们目不暇接,兴奋不已,恨不得马上一展身手。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觉得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节奏活动的内容和进度一定要适合幼儿的水平和需要,不能落后,也不能远远超过幼儿的现有水平,最好是在幼儿原有能力的基础上再加大课程难度。如:××∣××∣幼儿已会拍,但小看戏中的“××∣× ××∣ 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挑战,所以在节奏教学中,要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步步推进,巩固之后再加大难度。其次,要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及时做出应变。活动中教师要随时观察幼儿的情况,并对课程安排做出相应的调整很重要。
  对于所有的打击乐课,我们大家有个共同的困惑,就是“规则与幼儿自主选择权该怎样有效地结合起来。”对于这个困惑,专家和大家的意见是,一开始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规则意识,等规则意识建立起来后,再让其自主选择。

第3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有只小燕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歌曲并注意唱好附点节奏和休止符。
  2.尝试自己创编歌曲,感受创编的乐趣。
  3.感受助人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学会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创编歌词。

  活动准备:
  音乐及图谱。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一起来猜猜谜底是什么?
  (身穿黑缎袍,尾巴象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二、讲述故事内容,理解歌曲。
  1.师:春天到了,许多小动物都冬眠醒了,小燕子也从南方飞来了。燕子妈妈在屋檐下筑好了窝,生下了一窝蛋,过了几天,小燕子从蛋壳里钻出来了,燕子妈妈辛勤的抚育着燕子宝宝。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是什么事情呢?听一听歌曲《有只小燕子》就知道了。(播放音乐)
  2.欣赏、理解歌曲内容
  (1)第一遍欣赏。师: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一共有几段?歌曲唱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教师清唱)
  (2)第二遍欣赏。师:歌曲里面唱了什么?去年小燕子发生了什么事情?今年小燕子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小结:原来歌曲唱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去年春天,有一只刚出生的小燕子从窝里跌到了地上,可是它还不会飞,真着急呀。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抱起小燕子,把它送回屋檐下的窝里,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今年春天,小燕子长大了,已经做了妈妈,它带着自己的宝宝回到了原来的窝,唱着歌向帮助过它的人们表示感谢。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段:有节奏地跟念第一段歌词(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来念第一段歌词)跟唱歌曲第一段(师:轻轻地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自唱歌曲第一段(师:小朋友自己把歌曲唱一遍)
  (2)学唱歌曲第二段:有节奏地跟念第二段歌词(跟老师一起有节奏的来念第二段歌词)跟唱歌曲第二段,重点跟唱结束句(师:轻轻地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自唱歌曲第二段(师:小朋友自己把歌曲唱一遍)
  (3)完整演唱歌曲把两段歌词连起来唱。

  四、表演歌曲
  师:歌曲中的小朋友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小燕子是一个懂得感恩的燕子,我们来表演这首歌曲,可以用自己的动作来表演!

  活动反思:
  我以谜语形式导入,当我念出谜面时,小朋友很快就能根据燕子的外貌特征和本领猜出是燕子,接着我又出示了燕子的图片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并结合谜语使幼儿对燕子有感官上的多重体验,增加对燕子的认识。接着我根据歌词的内容,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幼儿对故事内容很感兴趣,也很受感动。然后,我利用了图谱教学,把歌词用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几乎每个孩子都能够大胆讲述歌词的内容,虽然有的小朋友还不能正确的说出,但大概的意思也能说出来,此时,我只稍微做了点提示,孩子就会了。而且当我的音乐一响起,孩子纷纷唱了起来,歌曲很快就学会了。幼儿学会主歌后,后再出示副歌的图谱,以燕子头的形式出现,以大小来确定拍数,简单易懂。弱起的节奏幼儿接触得不多,因此先让幼儿学习副歌很有必要,在接下来的过程中也证明了这一点。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很浓,气氛很活跃。在教学中,前面几个环节都还不错,特别是在学唱两段歌词环节时,由于图片的出示,幼儿记忆歌词问题不大。但是在学副歌“噜噜噜~”时,幼儿对空拍的掌握不佳,歌唱时容易混乱。总结原因在于让幼儿唱的时间太短,没有把歌曲唱熟;歌曲学会了,也了解了燕子飞回春天的秘密,最后我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只要你帮助了别人,别人就会真心感谢你。

第3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娃娃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词内容,学会较准确地唱歌。
  2. 培养音乐节奏感及表现力,能用简单的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
  3. 通过歌词旋律,激发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用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1.提问:
  (1)小朋友帮爷爷、奶奶做了什么?(2)他为什么要帮大人做事?
  (3)爸爸妈妈是怎么夸奖他的?
  2.教师将幼儿的回答整理,加工成歌词,朗诵给幼儿听。

  二、教唱歌曲《好娃娃》。

  三、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创编动作。
  1.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动作,表扬能边唱歌曲边做动作的幼儿。
  2.在幼儿表演时,教师注意观察,请表演出色的幼儿上前利用道具做表演。
  3.教师提取幼儿的精彩动作创编成一套完整的动作。

  四、组织幼儿进行合作表演。
  师:“学会了歌曲,那你们愿意和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来演唱这首好听的歌曲吗?”

  活动反思:
  在问小朋友们他们是否是好娃娃的时候,他们都认真的回答自己是个好娃娃,并会做一些好娃娃才会做的事,询问他们能为爷爷奶奶做什么的时候,他们回答的都很好,也有小朋友回答出了歌曲里的歌词,我们便顺水推舟的念起了歌词,在熟悉歌词之后,幼儿能够轻轻的跟着我哼唱出歌词和旋律的内容,在之后的演唱里也能做到唱的很好。后来在下午的复习中,小朋友们也唱的很棒,不仅记住了歌词,还唱对了旋律。

第3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蚂蚁搬豆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邀请舞《蚂蚁搬豆》,能随乐曲合拍地做出蚂蚁走路的动作。
  2、根据《蚂蚁搬豆》的故事情节,想象并表现与同伴互挠对方、搬豆等动作。
  3、愿意与同伴交流,享受舞蹈交流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不倒翁诙谐曲》。
  2、经验准备:已有蚂蚁的简单知识经验。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蚂蚁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到草地上去玩玩吧。
  幼儿听音乐跟着妈妈走路。

  二、学习基本动作。
  1、听音乐合拍地走路。
  ——刚刚有个蚂蚁宝宝差点迷路了。怎么会的呢?哦,原来我们没有把触角竖起来。让妈妈看看你们的触角都竖起来了吗?
  ——我们的触角有什么用?
  教师哼唱,幼儿跟着节奏做探路的动作。
  ——我的宝宝真可爱,妈妈想带你们去公园里玩玩。这次要跟好妈妈哦。听好妈妈的脚步声。
  幼儿听A段音乐练习走路。
  2、学习结伴表演动作。
  ——我的宝宝真能干,我真想抱抱你们,我要来抱抱你咯。
  教师在A段第一遍结尾处找到一个宝宝抱一抱。
  3、创编蚂蚁触角打招呼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进行结伴表演。

  三、幼儿回到半圆形座位上,听故事“蚂蚁搬豆”。
  1、妈妈刚刚在路上发现了一粒大豆子,想把它搬回家去,可是怎么也搬不动,我想请大家一起帮忙搬豆子。我要用触角告诉大家路上有豆子,去邀请更多的蚂蚁来搬豆子。
  ——做个什么样的动作大家就能明白呢?
  教师根据幼儿动作邀请朋友。
  请幼儿创编“搬豆”和“想个办法”的动作。

  四、学习邀请舞。
  1、教师扮演邀请者,进行游戏。
  2、教师和几名幼儿同时做邀请者,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属于韵律活动中的集体舞,是本班幼儿第一次尝试新的学习形式,对于我自己来说也是很新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没有多少经验和把握。因此我在事先准备时对备课和备音乐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对于幼儿来说这样的集体舞学习很新奇,新奇之余会有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因此我将这一活动调整到本周二进行,使“蚂蚁搬豆”这样的经验生在主题活动《蔬菜派》中,扎根在不断探索的土壤中。
  在“找个朋友抱抱”的环节中,两次碰到了幼儿宁愿没有朋友也不找陈熙做朋友的场面,这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虽然在我的参与下,我们三个抱在一起,却使学习要求出现了变化,原来幼儿两两结伴,最后变成很多幼儿抱在一块,没办法进行后面的活动。而且挠痒痒容易分散幼儿倾听音乐的注意力。

第3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理发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与风格,学习歌唱乐曲《理发店》,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教师启发下,根据乐曲抽取整套节奏型,并将乐曲与乐器匹配。
  3、体验乐曲的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用演奏乐器表现出来。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收集理发用的剪刀、推子、刷子等用具。
  2、创设“理发店”的游戏环境。
  3、袜子一只。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引题。
  “夏天到了,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小朋友也需要经常到理发店里去理发,你们知道理发店里是谁帮我们理发的?”(叔叔阿姨)“他们用什么来理发?”

  二、熟悉歌词,学说歌词。
  1、教师念歌词,幼儿熟悉。 “现在就让我来说说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吧!”
  2、幼儿集体跟念歌词。
  “我们小朋友也把发生在理发店的故事学一学,说一说吧,听听谁说得最好听!”(幼儿跟说歌词2-3次,教师适时鼓励)

  三、熟悉旋律。
  1、“我是理发店的哈哈理发师,瞧一瞧,我是怎么给顾客理发的!”
  2、“想学就和我一起来吧!”(幼儿慢唱旋律一遍)
  3、“我是个慢性的哈哈理发师,顾客都对我有意见,说我剪得太慢了,我觉得自己应该改正,看我现在剪得怎么样,你们可以和我一起来!”(教师和幼儿一起快速哼唱旋律)
  4、“顾客又说我剪得太快了,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让剪得不快也不慢,成为人人喜欢的理发师?”(中速哼唱旋律一次)

  四、引导幼儿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
  “真高兴,我现在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成为一名称职的理发师了,我高兴的一边理发一边唱起歌来!”(教师清唱歌曲)。
  “理发店的生意非常好,我哈哈理发师一个人都忙不过来了,你们也来帮帮我吧,高兴吗?高兴就一边理发一边唱歌吧!”(幼儿集体演唱歌曲数次,教师适时鼓励,并请个别幼儿上来带领演唱)
  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出示剪刀操作:“听,见到发出什么声音,用小嘴巴来学学!”(咔嚓咔嚓) “我们一起来说说,咔嚓咔嚓……”
  教师慢速哼唱旋律,让幼儿初步感知歌曲内容。
  最后,结合我班的角色游戏,请幼儿自选道具,分角色表演。

  活动反思:
  《理发店》是一首贴近幼儿生活的乐曲。我从作品本身的意境出发,在引子引出的一段快节奏旋律时,让幼儿想象理发店叔叔、阿姨工作十分繁忙,理发的工具推子、剪刀不停地交换使用,以及头发剪好后用刷子刷、刷、刷的自豪之情。音乐牵动了他们的心,注入到幼儿的心田,使幼儿情不自禁地跟着快乐起来,兴奋起来。虽然理发店叔叔、阿姨的形象不是很明显,但是音乐已经引起了他们的心理共鸣,迸发了幼儿的快乐情绪。

第4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汽车上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背景:
  公共汽车是幼儿熟悉的交通工具,他们有乘车的生活经验。自由活动中,幼儿特别喜欢玩“公共汽车”的游戏,总是争着当“小司机”。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公共汽车各部件的功能和乘客的不同表现,在轮流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扮演“乘客”的快乐,懂得合作的重要,我设计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回忆汽车部件及车上各种人物的形态和动作,进行想象创编。
  2.在标记的提示下,主动探索游戏规则。
  3.感受扮演不同角色、按规则进行游戏的乐趣,喜欢玩音乐游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观察过汽车上人物的各种状态,已学会唱第一段歌曲。
  物质准备:图谱(节奏谱)、操作卡片若干张(图片:喇叭、雨刮器、方向盘等;人物头像画: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和宝宝等)、钢琴等。幼儿左手带腕花,坐成四路竖排。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认识图谱
  1.出示图谱,复习歌曲《汽车上》。
  2.跟着音乐,边唱边跟着节奏学做绕线等身体动作来表示轮子转动。
  3.跟着音乐,边唱边看着图谱拍节奏。
  (析:活动开始,通过复习歌曲和做身体动作,熟悉歌曲的节奏,为下面的环节作铺垫。)

  二、理解图谱,创编歌曲
  1.提问:汽车上有轮子转转转,还有什么可以动起来?响起来的?
  2.幼儿自由讨论(雨刮器、方向盘、喇叭等)。
  (析: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积极表达,为创编活动做准备。)
  3.会把刚才想到的都编到歌曲里吗?
  先按照图谱上的节奏说一说,再跟着音乐唱一唱。
  (析:此环节既让幼儿再次练习了节奏,也让他们理解了图谱与歌曲的关系。)
  4.汽车上有哪些乘客?他们在汽车上做些什么?你能把这些人和他们的动作也编到歌曲里吗?
  (析:让幼儿结合平时的观察,选择自己熟悉的人物和情景进行创编,既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又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曲。)
  5.幼儿跟着音乐模仿汽车上各种人物的动作。

  三、集体讨论,构建规则
  1.介绍游戏玩法:交换座位。
  (1)在音乐间奏时,每个幼儿向前移动一个座位。
  (2)幼儿集体练习一遍。提问:你遇到什么问题?怎么办?(发现每组排头的小朋友没有座位,可以让他移到最后一个座位。)
  (析: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自主性。)
  2.讨论游戏规则,解决相互碰撞的问题。
  (1)幼儿再次练习后,发现了相互碰撞的问题。
  (2)幼儿讨论:怎么才能避免互相碰撞呢?(幼儿积极讨论、尝试,发现每组排头的幼儿从带腕花的方向转身后向后顺延移动,其他幼儿从另一侧向前移动一个座位,就能避免相互碰撞。)
  (析:幼儿多次讨论、尝试,建构游戏规则,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让幼儿真正成为规则的主人。)

  四、完整游戏,体验规则
  幼儿根据图谱上的顺序,边唱边完整地玩游戏。
  (析:幼儿自觉遵守规则,与同伴互相配合,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教师运用形象的图谱,在引导幼儿复习和创编歌曲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将幼儿的视、听、运动觉充分调动起来,使原本比较机械的创编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富有创意。在讨论和制定游戏规则时,注意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反复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通过分解、分步骤的练习,充分利用腕花这个标记,帮助幼儿解决交换座位、相互碰撞两大难点,使游戏得以顺利进行。幼儿在自行建构规则、理解规则,与同伴积极配合中,充分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附歌词:
  汽车上
  汽车上的轮子,转呀转,转呀转,转转转转转。
  (幼儿创编): 汽车上的雨刮器,刷呀刷,刷呀刷,刷刷刷刷刷。
  汽车上的喇叭,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
  汽车上的娃娃,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汽车上的爸爸,呼噜噜,呼噜噜,呼噜噜噜噜。

第4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我家有几口人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现在的幼儿都是家里的公主、王子,很多幼儿不知道自己家里有几口人、爸爸妈妈叫什么、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工作等等,为此开展了此次活动《我家有几口人》,让幼儿对自己家及家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在爸爸妈妈的身边是幸福的、开心的,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别人。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习演唱歌曲表达一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2、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感受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张全家福照片,背面写上爸爸妈妈对幼儿祝愿。
  2、《我家有几口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教师拿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进行讲述。
  “你知道这是谁家的照片吗?你怎么知道的?”教师边指着照片边介绍家人:“这是我爸爸,这是我妈妈,这是我自己,我家有三口人。”
  2、幼儿手拿照片介绍自己的家人。
  (1)分别请4-5名幼儿向大家介绍照片上的家人,教师随时注意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2)鼓励幼儿向旁边的同伴介绍自己的家人。
  3、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
  (1)教师范唱,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2)引导幼儿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这首歌和我们唱的其它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在学唱最后一句时要配合肢体动作,并掌握说的节奏。
  4、教师给幼儿读一读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祝愿,引导幼儿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孩子们表现的都非常积极和配合,都能按照我的预设思路顺利的进行,在讲出家人外形特征时,观察的非常仔细,讲的也很清楚、完整。通过活动发现每一个孩子对家人的概念都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表现,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给孩子提供、创设发展求异思维的空间,鼓励孩子有不同于他人的思维方式。这次活动非常贴近生活,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有很多人在爱着他们。

第4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开火车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跳火车舞,根据音乐的想象内容做招手、叉腰、上举的动作。
  2、观察画面,感受人物的不同舞蹈动作,尝试看图学习舞蹈。
  3、在舞蹈的过程中,注意与同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CD。

  活动过程
  一、播放火车的录音,激发兴趣
  你们听一听是什么声音?你们坐过火车吗?坐火车先要干什么?(买车票)

  二、节奏练习

  三、学唱歌曲《开火车》
  1、现在我们先听一首歌曲吧!歌曲的名字叫《开火车》,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2、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歌曲里唱了什么?现在请小朋友在听一遍。
  3、朗诵歌词并配上节奏。
  4、学唱歌曲《开火车》。
  教师:小火车司机在开火车的时候心情怎么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呢?
  幼儿:应该用高兴的、欢快的声音来演唱。
  教师:我们来试一试,做一个快乐的小司机。

  四、歌表演《火车快飞》
  1、教师:你们会开火车吗?你是怎样开火车的?引导幼儿根据歌词创编动作。
  2、学习游戏中开火车的动作。
  3、学习听音乐开火车。
  教师:我们试着听音乐开火车,注意车轮要一下一下地转。
  4、学习小组合作开火车。
  教师:刚才,你们每个入都是小火车头,现在我们要变成一列小火车,怎么办?
  幼儿:几个小朋友接在一起就可以了。
  教师:小火车怎样才能不断开?
  幼儿:把手搭紧一点。
  教师:我们现在变成一列长长的火车,一边开火车一边唱歌。

  五、音乐游戏《火车快飞》,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延伸
  在家里,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开火车",让幼儿尝试做火车头,带领家长一起游戏。

第4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懒惰虫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复习并巩固固定节奏。
  2.音乐游戏:以律动、身体节奏等方式带入歌曲《懒惰虫》。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歌曲《懒惰虫》,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1. 固定节奏问答
  (1)教师先排出一组节奏,再帮助幼儿排另一组有所变化的节奏。
  (2)先引导幼儿如何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
  (3)鼓励幼儿自己创作并回答节奏(要会排也要会念),幼儿排节奏卡教师念出节奏。
  (4)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 音乐游戏
  (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
  (2)第二段唱到肚子痛时就摸肚子。
  (3)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幼儿园教案频道
  (4)教师拍"哒哒 空"的节奏,让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
  (5)幼儿拍"哒哒 空" ,"哒哒 空"的节奏,边拍边唱歌曲。
  (6)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歌曲敲奏。

第4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数高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根据乐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高楼。
  2.激发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3.以说唱结合的形式体验歌唱的快乐,并能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和念白部分。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发音练习,学唱并用动作表现“哩哩哩哩、恰恰恰”的乐句。
  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感知并熟悉歌曲的前半部分的旋律。
  师:你们看,草地上小弟弟小妹妹在玩什么游戏呢?想不想和他们一起到草地上玩玩呢?
  弟弟妹妹在草地上玩的时候唱了一首好听的歌,刚才你们听到我唱了吗? 她们怎么唱的呢?你们听这两句一样吗?小朋友们看,这个和前面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二、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学习完整演唱并表现搭高楼的方法。
  1.请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来数高楼。
  师:看,小弟弟小妹妹发现了什么?(高楼)
  小弟弟小妹妹呀想请他们的好朋友一起来数高楼,他们会怎么邀请呢?
  教师示范:老师还会把它用好听的声音唱出来呢,听!
  (来来来,小弟弟,来来来,小妹妹,我们一起数高楼,哩哩哩哩,恰恰恰,哩哩哩哩,恰,恰恰恰)
  你们想不想请你们的好朋友一起来玩呢?(师幼共同演唱。)
  2.在说唱变化中体验节奏型变化的不同韵律。
  看,这座高楼一共有几层啊?那你们猜猜,高楼里都住着谁呢?
  启发联想。总结:“一层楼,住着谁?一只小猫喵。”
  听听声音。总结:“二层楼,住着谁?两只小狗汪!汪!。”
  看看图形。总结 “三层楼,住着谁?三只老鼠,吱吱吱。”
  猜猜谜语。总结:“四层楼,住着谁?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数数念念。总结:“五层楼,住着谁?五只小鸡,叽叽叽叽叽。
  完整练习A歌唱与B说唱。
  3.引导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教师进行前示范,用优美的声音、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
  启发幼儿用恰当的语气表现乐曲中的衬词,引导幼儿唱衬词的时候,声音要象小皮球一样跳起来。
  用对唱的形式让幼儿充分感受歌曲,提醒幼儿注意看教师指挥演唱歌曲。

  三、鼓励幼儿一起合作表演歌曲。
  引导幼儿用身体来搭高楼,用歌声来数高楼,让幼儿在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同时,用自然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1.分角色演唱:男孩子歌唱,女孩子说唱
  2.角色交换进行表演唱。

  课后反思:
  《数高楼》是一首叙事性歌曲,歌词富有情境性,描述了我教小弟弟数高楼的有趣情景。歌曲本身特点鲜明,表现为歌词简单,多重复,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歌曲中蕴含的象声词“哩哩哩、恰恰恰”节奏鲜明、跳跃,变化丰富,增添了歌曲演唱的幽默感和趣味性的念白节奏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整首歌曲说唱结合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并为幼儿创编适宜的动作表现“哩哩哩、恰恰恰”、两人合作用手势表现“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是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因素。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因为有几句后面加了个 “哟”字,小朋友初步会唱的时候,每句后面都加了个“哟”字,我通过语言提醒幼儿好几次,都没有效果,当时我想,这样下去不行,要是唱的时间长了,就更难改过来了,所以我必须马上纠正过来。我想用语言不行,就用手势提醒法试试看,我和小朋友说好了,唱过去这一句后面有“哟”字的时候,我就提前用手臂交叉在胸前,要是没有,我就不做动作。一试之后,效果真不错,就这样在多次用手势的提醒下,幼儿终于正确的演唱歌曲了。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主动地学习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通过团体的情感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

第4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红帽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学习看教师指挥演奏打击乐器。
  2、认识木鱼,同时探索快速演奏铃鼓的方法。
  3、自己演奏的同时,注意倾听同伴的演奏,努力使自己演奏的节奏和音量与同伴保持一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乐曲《小红帽》,能较为熟悉地随乐曲有节奏地说语音总谱。
  2、幼儿做成马蹄形。
  3、小铃、木鱼、铃鼓若干事先放在幼儿座位底下。

  活动过程:
  1、在钢琴的伴奏下,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有节奏地说语音总谱。
  教师:《小红帽》的故事小朋友都听过吧,她走到森林时,一会儿轻轻地走,一会儿跑一跑,见到外婆,她高兴地嘻稀哈哈笑。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红帽出发吧。
  2、教师出示木鱼,引导幼儿认识木鱼,了解木鱼分得打击方法及其特有的音色。
  3、引导幼儿依据语音总谱,为乐曲编配打击乐演奏方案。
  教师:小红帽一个人在森林里走走跑跑,我们可以用声音比较轻的乐器来伴奏,小红帽见到外婆,高兴地笑起来,我们可以选择声音比较响亮的乐器来伴奏。
  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椅子底下的乐器,然后空手做这种乐器的演奏动作。我来指挥大家演奏一下。
  教师引导幼儿重点练习演奏铃鼓以及三种乐器的齐奏部分。
  4、教师指挥幼儿跟随音乐用乐器完整地演奏乐曲。
  5、指导幼儿不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教师:下面我们要交换乐曲演奏。请小朋友先把自己的乐器放在椅子上,然后站起来去找空位子坐下来。如果你想去的地方已经坐了小朋友了,你赶快找别的空围子坐下。
  6、指导幼儿再次交换乐器演奏。
  7、指导幼儿有序地收拾乐器。

第4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猪睡觉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领唱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词的格式和内容创编新歌词。
  3、体验与同伴合作歌唱的乐趣。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对农场(村)的动物及叫声有一定的认知经验(经验)。
  2、幼儿已学过歌曲《小猪睡觉》(经验)。
  3、农场背景图一张,以及小鸡、小鸭、小猪等小动物的实物图片,和节奏卡两张(×○×○,×××—)。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1、幼儿复习歌表演《小猪睡觉》。
  提问:小猪住在那里?(引出歌词:小猪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农场背景图,以及小猪)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小猪的叫声:噜噜。

  二、学唱新歌。
  (1)幼儿学唱小猪的叫声。(出示节奏卡)
  1、小猪吃饱了就睡,睡着了还要打呼噜,问:打呼噜时的叫声应该怎么样?引出节奏卡(×○×○),让幼儿学念其中的歌词:噜噜。
  2、用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猪找食吃时的叫声,同时出示节奏卡(×××—),幼儿学念噜噜噜。
  3、幼儿跟随教师学说其中的歌词,注意掌握休止节奏。
  (2)通过领唱齐唱等方式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1、幼儿边看图,边听教师完整范唱歌曲。
  2、用领唱齐唱方法幼儿学唱歌曲,并模仿相应的动作。
  3、引出歌曲名称《在农场里》,同时出示“在农场里”四个字宝宝。

  三、创编新歌词。
  1、幼儿迁移经验,说出在农场的其他动物及其叫声,并编进歌曲里唱一唱。
  2、请个别幼儿将自己编的歌词唱出来,大家跟着学唱。
  3、用新编的歌词进行领唱、齐唱。

  四、结束谈话。
  表扬幼儿能积极动脑,并给创编歌曲的幼儿将一朵小红花,鼓励幼儿回家把歌曲编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
  《在农场里》这节歌唱活动,其活动目标是在学习歌曲的基础上,结合歌曲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编创的歌词,并结合歌词进行即兴动作表演。我改变以往的图谱,换成了生动的背景图,以及相应小动物的图片和节奏卡,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各种动物在这里悠然自得地生活,同时我将歌唱、体态律动、创编歌词等幼儿喜爱的活动融入《在农场里》。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农场里各种声音的模仿、想像与创造歌唱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还能使幼儿拉近幼儿与小动物的距离。首先在创编歌曲《在农场里》根据歌曲内容,我以游戏的口吻告诉幼儿:“农场里还有那些动物朋友没有来,我们把他们也请到《在农场里》?”然后出示相应的小羊、小狗、公鸡等动物图片,并让幼儿讨论:如果小羊、小狗、公鸡在农场里,歌曲应该怎么唱?
  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本环节幼儿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并且幼儿创编的也很好。本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力所能及的事情。最后是创编的练习阶段,请几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到前面指着图片分别领唱。此环节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最后活动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进行、结束。
  此次活动唯一不足的就是有一小部分幼儿对歌曲的最后一句有些混淆,虽然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并不很好,这也许是我班幼儿语言能力弱,又是全班幼儿一起上课的原因吧,我相信只要稍微个别辅导一下,那几个幼儿一定能改过来的。不过我觉得整个活动效果还好。

第4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鸭子教案

  活动目标:
  1. 在游戏情境中,充分感受旋律的特点,乐意听着音乐表现可爱的小鸭子,有初步学唱新歌的愿望。
  2. 喜欢亲近小动物。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PPT、小鸭子玩具及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向小鸭子问好
  1. 教师提问:你知道什么动物喜欢和水做朋友?(引出鸭子)
  2. 出示小鸭子玩具,幼儿与小鸭子问好。
  3. 用不同的节奏与幼儿对话

  二、学小鸭子走路
  1.“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
  2. 幼儿模仿小鸭子走路。

  三、看小鸭子游泳
  1.“小鸭子走呀走,来到了哪里?”(听小河水的声音)
  2. “小鸭子是怎么在水里玩耍的?”
  3. 看一看小鸭子在水里玩耍。(欣赏视频)
  (1)丰富:拍拍翅膀、甩甩头
  (2)幼儿模仿小鸭子在水里玩耍

  四、学小鸭子唱歌
  1. 教师表演歌曲
  请幼儿说说小鸭子唱了什么?
  2. 请幼儿跟着老师表演歌曲
  小鸭子好像在说什么?
  3. 再次表演歌曲

第4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好爸爸,坏爸爸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家的浓浓的亲情,会使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也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玩耍。在一个家庭中妈妈爸爸是相辅相成的,为了强化爸爸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会感激,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父爱是深沉的,但是深沉的爱却难以被年幼的孩子察觉。因此设计了这个音乐活动《好爸爸,坏爸爸》。

  教学目标:
  1、尝试根据歌词内容运用动作、表情展现爸爸的神态。
  2、理解“好爸爸”、“坏爸爸”对自己的爱。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音乐CD,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完整欣赏歌曲。
  请你仔细听一听,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一会儿说有个好爸爸,一会儿又说有个坏爸爸?
  儿歌《好爸爸、坏爸爸》
  我有一个好爸爸
  做起饭来,锵铛铛 锵铛铛
  洗起衣服,嚓嚓嚓 嚓嚓嚓
  高兴起来,哈哈哈 哈哈哈
  打起屁股,啪 啪 啪啪啪啪
  嗯 真是稀里哗啦
  爸爸 爸爸 爸爸 爸爸 好爸爸 好爸爸
  我有一个好爸爸
  哪个爸爸不骂人
  哪个孩子不害怕
  打是亲来骂是爱
  哪个不是好爸爸

  二、根据歌词意思创编A段动作,进行表演。
  1、学爸爸做饭、洗衣服
  2、学爸爸高兴时的样子
  (1)这个小破鞥有为什么说他有一个好爸爸?
  (2)巴巴爸爸高兴时,是怎么笑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你爸爸笑的时候,还会有哪些动作?
  3、学学爸爸生气的样子
  (1)小朋友做错事情时,爸爸会怎么样呢?他是怎么做的?
  (2)爸爸打过你吗?爸爸为什么打你?被爸爸打了,你心里会觉得怎么样呢?
  4、完整表演A段
  你觉得这是一个好爸爸还是一个坏爸爸?为什么?

  三、根绝歌词创编B段动作,进行表演。
  (1)这段音乐听起来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呢?
  (2)你想用怎样的动作来表现这段音乐呢?

  四、完整表现歌曲
  1、分角色表演(老师做爸爸,小朋友做孩子)
  提出要求:在爸爸打孩子的时候,孩子把屁股伸出,爸爸用手狠狠的打。
  2、男孩做爸爸,女孩做孩子再次表演。

  五、情感教育
  我们都有一个好爸爸,所以我们也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能让爸爸生气,好吗?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虽然孩子 们的兴趣 很浓,在课堂 上发言也比较热烈,但是总体感觉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在“感受 和爸爸在一起愉快、甜蜜、安全 的感觉。”这一点上,孩子们似乎没有贴切的表达。
  可能有几个原因造成了上述情况:
  1、前期的经验准备不足,很多小朋友都没有和爸爸一起玩相关游戏 的经验。
  2、父亲的爱往往是比较含蓄的,甚至会用一种比较严厉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且在家庭中,很多母亲并不注重培养孩子对父亲的崇敬,往往会在孩子面前数落父亲。

第4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兔乖乖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年龄小,无辨别是非好坏能力,无防范意识,很容易上当。针对这个事实,我决定培养幼儿初浅的自我保护能力。因为它浅显的内容,贴近孩子的生活,易于幼儿接受和理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能大胆的模仿游戏角色中的不同声音进行演唱,并能通过动作随乐动作。
  2、能较完整的根据游戏随乐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小兔乖乖》的故事情节
  物质准备:(1)狼、 兔子头饰若干(2)音乐《小兔子乖乖》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内容,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小兔乖乖》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好玩的音乐游戏,它的名字就叫做"小兔乖乖"。
  2、幼儿欣赏歌曲提问歌曲唱了什么?
  再次欣赏,引导幼儿说说狼、兔妈妈和小兔子唱歌时声音的不同,并尝试模仿粗、细和可爱的声音。
  3、介绍玩法引导语:请小朋友围坐成一个圈做小兔子的家,圈上空一个缺口做小兔的家门。现在,小朋友来当小兔子,面向圆心坐着。请个小朋友来当兔妈妈,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当狼在兔屋子后面躲好。
  介绍玩法:
  1、游戏开始时,兔妈妈说:"孩子们,你们在家好好玩,妈妈出去拔萝卜,一会儿妈妈回来时唱歌叫你们来开门(唱兔妈妈的第一段,就开就开我就开。。。。)。你们听见兔妈妈的声音就开门,如果不是妈妈的声音,可别开门,别让恶狼进来。"说完兔妈妈和小兔们告别而去。
  2、小兔子跟兔妈妈的对话被躲在屋后的狼听见了,就跑到兔屋门前学兔妈妈的样子,边敲门边用粗粗的声音说:"小兔们,妈妈给你们带萝卜回来了。"接着唱狼的那一段。小兔们听见不是妈妈的声音,就回答狼(唱小兔的那一段"不开不开我不开。。。。")表示不开门。
  3、就在这时,兔妈妈拔了很多萝卜回来了,狼看见兔妈妈回来就溜走了。兔妈妈边敲门边高兴地唱歌(妈妈的那一段),小兔子听见是妈妈的声音,就高兴的站起来(唱小兔的第二段),同时做开门动作。小兔子把妈妈迎进屋,告诉妈妈狼来过,他们没有开门。兔妈妈称赞小兔们:"你们真是我的好孩子呀!"。
  4、播放音乐,和幼儿一同随乐游戏。
  活动延伸把狼、 兔子头饰放到表演区让小朋友可以自由表演。

第5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象和蚊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 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3. 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教师自制的图谱。
  2. 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第5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下雨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下雨天时伞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捉到这个兴趣后,我们开始中有目的的观察孩子们的反映,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对于伞的用途显得比较的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考者,而非被动授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的目标区发展。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 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
  (3) 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及掌握雨伞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难度: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尝试能力。

  活动准备
  (1) 音乐DO RE MI:《下雨歌》
  (2) CD《下雨歌》
  (3) 打击乐器:小玲、沙球、鼓及雨伞。

  教学反思
  活动前就让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时:所听到的一些声音,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声音后,我也留了些悬念让孩子课后去大胆联想,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声音,也就是让孩子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时的不同乐趣。
  在本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曲。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同时,幼儿不仅认识了伞的各种特征及尝试伞的其他用途,也能够模仿雨打在伞面上的声音,从而得到了快乐,孩子的表现欲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整节课下来,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尝试伞的其他用途的时候,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大胆、自信心不够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培养孩子探索大胆尝试的能力这一块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会有更深的进步的。

第5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理发师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感受歌曲,引导幼儿用跳跃、轻快的歌声表现出来。
  2、学习借助图谱、节奏创编,合作表现等形式,提升幼儿音乐的操作性水平,促成幼儿快乐的学习。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掌握歌曲旋律及歌词
  活动难点:
  掌握跳音及连音的唱法

  活动准备:
  1、布置理发店场景,课前排练好一段理发的情景表演。
  2、图谱、与歌词内容对应的图片、节奏图
  3、音乐vcd、录音机

  活动步骤: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今天大街上可热闹了,我们一块去看看吧!律动《小朋友散布》

  二、感知、学习歌曲
  1、观看情景表演,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理发店音乐响起)师:听,理发店里传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瞧瞧去。(带领幼儿随《理发师》音乐走至场景处。)
  幼儿观看情景表演(理发师边唱歌曲边表演)
  2、运用图谱记忆歌词
  (1)出示图谱,通过提问呈现歌词内容
  师:刚才理发阿姨在理发时唱了一首歌,你们听见歌曲里唱了谁?(将叔叔、阿姨图片放入图谱中相应的位置上)
  师:他们理发时用了什么工具?(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剪刀、刷子。说到剪刀时,引导学习歌词“灵巧的呀推着剪刀”)理发师理发时动作非常熟练、灵活,我们可以说:灵巧的呀推着剪刀。(幼儿学说)
  师:瞧,已剪好了,多漂亮,怎样才能看到自己漂亮的样子?理发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会感觉怎么样?(启发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回答,丰富相应的歌词。引导幼儿用连贯的声音表达理发师的成功感:一边模仿动作一边念歌曲“哎,已剪好了呀!”)
  (2)教师范唱,幼儿进一步熟悉歌词
  师:理发师在理发时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仔细听我唱一唱。(教师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演唱)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
  师:理发师灵巧的推着剪刀,那发出的声音应该是连贯的还是跳跃的?(引导幼儿用跳跃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的节奏“咔嚓咔嚓”)
  (3)根据图谱朗诵歌词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那我们看着图谱来把歌词说一说。(带领幼儿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3、完整演唱歌曲
  (1)教师看图谱范唱
  (2)请个别幼儿点图谱,其他幼儿整首跟唱

  三、创编节奏,巩固歌曲
  1、师:刚才理发师理发时发出了“咔嚓咔嚓”的声音,如果你来理发,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运用幼儿创编的节奏型再次表演歌曲
  师:如果把这些好听的节奏放到歌曲中,你们觉得会怎么样?我们来试试吧!

  四、游戏互动,提升幼儿的表现力
  师:你们理发的本领都很棒,现在我们就来玩玩“理发店”的游戏吧!请你们找一个小伙伴商量商量,看看谁先当理发师,谁先当顾客。
  讨论:当顾客的小朋友应该注意什么?(丰富幼儿日常生活常识:理发时不乱动。)
  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第5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颠倒歌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歌曲的幽黙,风趣的特点,并对音乐活动感兴趣。
  2、丰富词汇:颠倒。
  3、学会演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图谱,背景图一张,老鼠,狮子,大象,蚂蚁,小鱼,小鸟,公鸡,母鸡卡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律动做好

  二、练声:《小动物怎样叫》

  三、幼儿学唱歌曲
  1、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1)   幼儿带着问题欣赏歌曲。
  今天动物园里来了很多小动物,小朋友认真听一听它们都是谁?
  (2)教师出示挂图操作,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小朋友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教师讲故事内容,解释"颠倒"的意思。引出歌曲《颠倒歌》
  2、幼儿看图谱跟教师诵读歌词。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图谱的内容。
  3、教师弹琴教幼儿唱3遍。要求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歌曲。
  4、教师与幼儿看图谱完整唱一遍。
  5、幼儿听录音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创编动作。

第5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蜜蜂做工教案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歌曲《蜜蜂做工》。
  2. 能够根据歌曲内容大胆创编动作。
  3. 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听音乐进场
  2. 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请你们闭上眼:一、二、三,变变变,睁开眼睛看看我变成了谁?(小蜜蜂)哦,我是蜜蜂妈妈,小朋友们想不想变呀?请你们闭上眼睛吧!一二三,变变变,睁开眼睛看看,都互相看看有什么变化?你们现在已经是蜜蜂宝宝了。
  师:宝宝们好!
  幼:妈妈好!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小儿歌,我们先来听一听吧。播放音乐《蜜蜂做工》。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谁想说说?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蜜蜂做工》。提问:它们在做什么?请幼儿回答。
  3. 师示范歌曲。
  4. 请幼儿跟着老师学一学儿歌《蜜蜂做工》。
  5. 请幼儿跟着音乐唱一遍歌曲《蜜蜂做工》。

  二、采蜂蜜。
  1.今天天气可真好,我们唱着歌跳着舞一起去采蜜吧!大家要排好队,不能掉队哦。(好) 那你们先跳跳舞,让妈妈看看你们是怎样跳的?让幼儿自由做动作,找几个幼儿来示范一下,让宝宝们都学学,并及时表扬。(真棒)
  2.宝宝们,我们出发吧!
  3.听音乐,一起去采蜂蜜。在教室里自由做动作,一边跳舞一边采蜂蜜。哦,材料这么多蜂蜜,闻一闻,香不香,尝尝什么味道的?宝宝们累了吧?那我们就休息一下吧。(坐地上)
  4.勤劳的蜜蜂宝宝每天都要飞到花园里采蜜,这样打咯冬天,它们就可以吃到蜂蜜了,我们一要采很多的蜂蜜,这样才好过冬。那我们现在就去花园里采蜜吧?(好)

  三、听音乐
  带着蜜蜂宝宝去花园采蜂蜜,围着花朵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把我们采到的蜂蜜送给客人老师尝尝吧!跳着舞唱着歌结束。

第5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天鹅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及感受两种乐器共同演奏所产生的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2、能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课前给幼儿观看天鹅在湖中游玩的情景。
  2、材料准备:《天鹅课件》、录音机、磁带、头饰及衣饰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感受钢琴、大提琴的音色特点。
  师:今天有两位好朋友想和大家一起学本领,我们来看看,他们到底是谁呢?
  1、点击钢琴。
  提问:这是谁呀?怎样能让它发出声音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钢琴美妙的声音吧。
  2、点击大提琴
  提问:这是谁呀?它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大提琴的声音吧。
  师:刚才钢琴的声音和大提琴的声音我们都听到了,那么他们<BR><P></P>要是合起来演奏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吧。

  (二)、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感受乐曲优美、高雅的旋律特点。
  师:待会儿请你来说说,你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这段音乐是怎么样的?你想到了什么?
  1、点击课件,提问:这段音乐比较适合哪个小动物在跳舞?为什么?
  2、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听的这段音乐名字就是《天鹅》,这段音乐听起来非常优美、舒展、高雅,就象美丽的天鹅在湖中跳舞一样。

  (三)、让幼儿通过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对乐曲的理解。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听的时候想一想,天鹅在湖中干什么?可以做一些什么动作?
  1、请个别幼儿来做动作,大家一起模仿。
  2、启发幼儿做一些互动的动作,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

  (四)、欣赏乐曲MTV,增进幼儿对乐曲特点的理解。  

  活动反思
  《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

第5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刷牙歌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2.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健康卫士穿白衣,上下两排真整齐,口中饭菜它磨碎,早晚用刷把澡洗。
  小朋友们,你们猜出这个谜语的答案了吗?

  二、复习第一段歌曲。
  1.教师播放录音,请小朋友小声的跟着音乐唱第一段歌曲,合着音乐拍手,掌握乐曲节奏。
  2.教师弹琴,小朋友跟着钢琴演唱第一段歌曲。

  三、学唱第二段歌曲。
  1.教师演唱第二段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2.教师弹琴,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1-2遍。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哈哈大笑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咕噜噜,哈哈哈哈哈。
  3.跟着音乐,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创编刷牙动作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第一段刷牙时的动作,并把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
  2.创编漱口的声音,如"咕噜咕噜噜",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如"啦啦啦啦啦,哈哈哈哈哈"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表演,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哈哈大笑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咕噜噜,哈哈哈哈哈。
  4.请表现好的孩子表演歌曲。

  五、参加牙膏舞会。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这首好听的歌的名字是什么?我们唱着歌曲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那品是你们刷牙的时候,还要用到谁呢?(牙膏),今天,班级里的小朋友们为我们准备了一场"牙膏舞会",你们想参加吗?让我们出发吧!

第5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加油干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劳动风格,学习边唱歌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拍出节奏型。
  3.体验用"嗬嗨"的语言表现歌曲的力度。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加油干》和《瑶族舞曲》A段的音乐磁带各一盘、录音机。
  2.幼儿用书:《加油干》 。

  活动过程:
  (一)对比欣赏乐曲《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
  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抬桌子的图片。幼儿倾听《加油干》和《瑶族舞曲》的A段,将图片与乐曲进行匹配。
  教师: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听听老师放的两段音乐,觉得哪一段音乐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较像?
  2.带领幼儿在《加油干》中的重音处匹配上语音节奏。
  教师:你们听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需要我们使很大的劲呢? 、3.教师和幼儿共同在《加油干》的重音处口呼语音节奏。教师反馈幼儿的语音节奏,例如"嘿嘿""嘿哟"等。
  教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最用劲的地方说"嘿嘿"。

  (二)学唱歌曲《加油干》。
  1.教师范唱歌曲《加油干》。
  教师:听听我是怎么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师和幼儿共同学唱歌曲2到3遍。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和力度。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我们用拍手的动作为他们加油!请大家边唱歌边拍手。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拍手的节奏。
  教师:音乐慢的地方,我们拍手的速度怎么样?音乐快的地方,欧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样呢?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4.幼儿边听音乐边练习身体动作。
  5.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第5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瓶子音乐会教案

  学习目标:
  1.利用废旧瓶子和其他材料自制乐器,发展创造力。
  2.尝试与同伴合作用自制乐器表演节奏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塑料瓶。
  2.老师自制的瓶子乐器。
  3.各种美工材料,例如不同大小的豆子、小沙粒、小木棍、彩色橡皮圈、彩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出示带到幼儿园的塑料瓶,利用各种美工材料,例如不同大小的豆子、小沙粒、小木棍、彩色橡皮圈等,制作一件乐器。
  2. 制作完成后,请幼儿轮流示范怎样操作自制的乐器。
  3. 老师提议大家组成一个乐队,利用自制的乐器进行表演。请他们选一首最喜欢的歌或儿歌来排练。
  4. 老师帮助幼儿写下歌词,与幼儿商量在歌词哪一部分加入节奏乐。
  5. 确定加入节奏乐的位置后,老师先用自制的乐器敲打拍子,幼儿用心听,跟着拍子敲打自己的乐器。
  6. 待幼儿熟悉后,请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歌曲中敲打拍子的次数和速度。老师向幼儿提问:怎样才能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可引导他们用符号表示。
  7. 经过几次探索和实践后,可请幼儿合作表演。

  活动评价:
  1.能利用废旧瓶子制作乐器。
  2.能跟随节奏打拍子。
  3.能与同伴合作表演节奏乐。

第5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下雨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下雨天时伞成为了孩子的宝贝,捉到这个兴趣后,我们开始中有目的的观察孩子们的反映,在后来的活动中孩子对于伞的用途显得比较的局限,但是兴趣依旧浓厚。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考者,而非被动授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的目标区发展。

  活动目标
  (1) 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
  (2) 用歌声、动作表现出下雨的乐趣。
  (3) 体验与同伴共同学习的快乐。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歌曲及掌握雨伞的更多有趣的玩法。
  难度: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探索尝试能力。

  活动准备
  (1) 音乐DO RE MI:《下雨歌》
  (2) CD《下雨歌》
  (3) 打击乐器:小玲、沙球、鼓及雨伞。

  教学反思
  活动前就让孩子感受了一下,下雨时:所听到的一些声音,在掌握了这些基本的声音后,我也留了些悬念让孩子课后去大胆联想,并思考想象如何用自己的形体动作来表现这些声音,也就是让孩子尝试用声音、动作、节奏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力,感受下雨时的不同乐趣。
  在本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音乐活动中的唱歌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唱歌曲,使幼儿在玩玩唱唱、不知不觉中学会唱歌曲。所以整个活动幼儿的积极性高,同时,幼儿不仅认识了伞的各种特征及尝试伞的其他用途,也能够模仿雨打在伞面上的声音,从而得到了快乐,孩子的表现欲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当然,整节课下来,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有些孩子尝试伞的其他用途的时候,表现的不是那么的大胆、自信心不够强,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加培养孩子探索大胆尝试的能力这一块的想象力,找到了改善不足的方向,相信今后孩子们的探索能力会有更深的进步的。

第6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泼水歌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情绪,能以活泼有趣的歌声和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
  2、巩固"矮人走路"等基本动作,初步能根据情绪体验,创编"生气"和"笑嘻嘻"的动作。
  3、教育幼儿要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方面:幼儿已学会唱歌曲《泼水歌》,并理解歌曲内容。
  2、物质方面:人手一顶小丑帽,一件成人的t恤衫,一个纸鼻贴,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泼水歌》,进一步感受歌曲情绪,理解歌词的内容。
  1、第一遍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慢速度有表情的演唱。
  师:小朋友,你们想想,我们如果不小心把水泼到别人身上,应该怎么做?……对了,应该行个礼,说声对不起,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我们学过的哪首歌就是讲了这件事?哦,对了,是《泼水歌》,下面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
  2、第二遍要求幼儿带上活泼有趣的声音,集体演唱。

  二、基本部分.
  (一) 欣赏教师示范表演,初步感受动作特点,激发幼儿学习欲望。(教师扮演小丑为大家表演节目)
  1、第一遍欣赏后提问:你看完之后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第二遍欣赏后提问:你喜欢哪个动作?这个动作表示什么意思?并把这个动作表现出来。

  (二)教师表演动作
  1、带领幼儿集体复习巩固基本动作:"矮人走路"。
  动作要领:上身自然挺直,下身半蹲着踏步,双手自然摆动。
  2、以分解的形式练习新动作,并引导幼儿创编"生气"、"笑嘻嘻"的动作。

  (三)随音乐进行完整练习
  1、教师口哼曲子,放慢速度,带领幼儿完整练习一遍(结合部分创编动作)。
  2、让幼儿穿戴上服饰,完整跟学两遍,鼓励幼儿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要求幼儿做动作时带上形象、可爱的表情。
  3、鼓励每位幼儿邀请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共舞,并要幼儿大胆地运用动作,表情表现歌曲情绪。

  三、活动结束:
  活动在音乐声中自然结束

第6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毛毛虫和蝴蝶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ab段缓慢与欢快的不同曲风,体验伤心和快乐两种情绪。
  2、尝试进行即兴的动作创编,体验创造的快乐。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毛毛虫和蝴蝶图片、幼儿已了解毛毛虫和蝴蝶的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一、律动《蝴蝶蝴蝶真美丽》入室。
  师:今天天气真好,蝴蝶妈妈带小蝴蝶一起去花园玩吧!

  二、出示毛毛激发幼儿兴趣,导入活动。
  毛毛虫故事。
  森林里要举办一次昆虫选美大赛,毛毛虫也想参加,可是每个人都觉得它太丑了,毛毛虫很伤心,他的好朋友告诉他不要泄气,并为毛毛虫精心打扮,采了好多花带在毛毛虫的头上身上,还为毛毛虫的每个脚都做了彩色的鞋,打扮后让他到河边去照镜子,所有看到毛毛虫的小动物都哈哈大笑:“哈哈!这是谁呀?真难看,这要是去参加选美大赛,非得笑死人了,哈哈哈!”毛毛虫伤心极了,他只想一个人躲起来,不想见任何人!

  三、欣赏音乐进行创编毛毛虫动作。
  1、幼儿欣赏A段音乐。
  2、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创编毛毛虫的动作。
  3、幼儿跟音乐学做毛毛虫。

  四、情景蝴蝶破茧而出,引入蝴蝶和B段音乐。
  1、师:咦,毛毛虫怎么变样了呢?原来这啊、毛毛虫是一只蝴蝶来的。它变得那么漂亮,最后去参加选美大赛,当然会获得冠军啦,小蝴蝶真高兴。
  2、播放B段音乐,让幼儿创编蝴蝶的动作。

  五、表演《毛毛虫和蝴蝶》。

  六、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活动内容幼儿非常感兴趣,积极开心地参与活动,各个环节也比较连贯、清晰,但在创编动作环节,幼儿的创编的动作比较少和单一,老师并没及时指导,应该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作。

第6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燕子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2.感受音区域中低的位置,分辨音的高低。
  3.能按音乐的节拍协调地做动作,学会听音乐做跑跳步。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手偶小燕子一只,公鸡、老牛的教具各一只,燕子图—张。

  活动与指导:
  1.在音乐的伴随下,上身挺直动作与音乐合拍做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感知音的高中低。
  (1)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出示公鸡,每天早晨大公鸡很早的就起床了,高声叫着:
  大公鸡真勤快!请幼儿学会公鸡、老牛的叫声并回答:准的声音高,准的声音低,辨别声音的高低。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幼儿随音乐合拍的拍手。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手,听到中音区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手,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手。
  3.歌曲:《小燕子》
  (1)“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燕子从暖和的南方飞回来了”出示手偶小燕子, “它高兴得唱起歌来了,老师范唱全曲《小燕子》,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2)出示“小燕子”图片,图片上画有红红的大阳、绿草地、天空飞着小燕子,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幼儿范唱,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
  (3)请幼儿随教师的琴声一起练习节奏说白:
  ②和暖的太阳照大地,花儿开放,小草绿。
  (4)学唱歌曲,重点唱好一词两音和像声词,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5)复习歌曲:《多愉快》。
  提示幼儿大家要听前奏整齐的开始和结束,唱叫要合音乐的节拍做动作。用自然欢快的情绪演唱。可利用领唱,分组唱的形式练习。
  4.律动:《翘翘板》
  (1)幼儿听乐曲感受三拍子的特点,柔和舒缓:强弱弱,先用自己的两个胳膊按节奏左右上下动,幼儿已有玩翘翘板的生活体验。
  (2)幼儿自由结合分二人一组按音乐的节奏上下的动。
  (3)启发幼儿两人要:互相配合做动作,膝关节屈伸运动,体验身体升起降落的感受。
  5.舞蹈:《快乐舞》
  幼儿听音乐信号迅速成圆圈站好。
  “小朋友在玩翘翘板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非常快乐”“好,那咱们一起来跳个快乐舞吧!”音乐响起幼儿随之舞蹈。
  提示幼儿按音乐合拍的跳,动作要自然协调,尤其是跑跳步,要抬头挺胸。
  结束部分:在音乐声中幼儿自由的做跑跳步出教室。 

第6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水果恰恰恰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乐曲的曲末能随音乐节奏表现“XX X”并创编该节奏型的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音乐火车”
  师:“看看谁来了?”(鸭妈妈来了)“我告诉你们哦,她想开一家水果店,叫鸭妈妈水果店可是进货的时候她碰到了一个难题,她不知道该进些什么水果,她想问问我们小朋友最喜欢什么水果?
  师:“你们都想告诉鸭妈妈是不是啊?那我们开着音乐火车,一个个轮着告诉鸭妈妈,好吗?我来当火车,第一个告诉鸭妈妈,XXX你要跟着我哦!”

  二、基本部分,欣赏“水果恰恰恰”
  1.熟悉旋律,在乐曲末会用拍手来表现XX X的节奏型。
  (1)师:“在你们的帮助下,鸭妈妈的水果店顺利开张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水果店里都进了些什么水果?
  (2)师:“一会儿我们来玩个听音乐找水果的游戏,比比谁的眼睛最亮,谁的耳朵最灵。
  (3)师:“我找到了水果了吗?”“你们怎么知道的啊?” “那我高兴时做了什么?” “拍了几下?” “对了,我找到水果把它说在心里,就拍三下手就表示我找到了。
  (4)师:“现在你们都知道在音乐的时候拍手,我们就可以一起来玩听音乐找水果的游戏了,现在找你喜欢的水果,找到了在心里说,听好音乐拍手,不能拍早也不能拍玩哦。
  2. 走楼梯,在乐曲末会用跺脚来表现XX X的节奏型。
  (1)师:“有我们这么多小朋友的捧场,鸭妈妈的水果店 越开越红火啦!一楼不够现在开到二楼,我们一起上二楼看看,好不好?(好)
  师:“这个楼梯很窄的,我们这么多人要怎么走?(慢慢走,不能挤,扶好走……)这个楼梯有台阶的,我们要一阶阶的走。我们现在要请2个小朋友跟我来走走看。
  (2)师:“你们发现我们是怎么走的吗?什么什么才可以上台阶啊?那我们现在来走走看。
  (3)师:“现在你们都会走了吗?那我们现在要上二楼了哦,小耳朵要听好在音乐的什么时候可以上台阶哦!你们准备好吗?出发了!”
  3.二楼进水果,随音乐创编XX X节奏型的水果。
  (1)师:“二楼到啦!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师:“可是还是有很多顾客不知道,请你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帮鸭妈妈宣传一下,好吗?(好)那好,一会儿电脑里的那只小手点到哪个水果,你们就听好音乐,一边拍手一边说出水果的名称。”
  (3)师:“你们这些宣传员真棒。二楼还有这么多空的地方,鸭妈妈还想再进一些水果,你们再来帮她出出主义还可以进一些什么新的水果呐?”
  (4)师:“鸭妈妈要说话了”,(教师模仿鸭妈妈说话、动作)“呷呷呷,我只想在二楼放名字是三个字的水果。”“真的吗?我还没发现那!那才我们看到的(青柠檬、水蜜桃、西红柿、猕猴桃)名字里都是三个字的哦。二楼都只要放名字是三个字的水果,那还可以进些什么呀?(有哪些是3个字的呀?)
  (5)师:“原来有这么多三个字的水果呀,我们快跟着音乐告诉鸭妈妈。”
  4. 开心表现。随音乐创遍XX X节奏型的动作
  (1)师:“鸭妈妈听了你们的话进水果去了,她特地关照我要谢谢你们。能帮上鸭妈妈的忙,你们高兴吗?”“那高兴的时候可以做一些什么好看的动作呢?
  (2)师:“我们来听着音乐做给客人老师看看。”
  (3)师:“我们在来表演一次好不好,看看谁的动作每一次都不一样,而且还很漂亮呢,让客人老师也来帮我看看水谁的动作最漂亮。”

第6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种瓜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轻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劳动的快乐情绪,并唱准重音及休止拍。
  2、初步懂得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收的道理,萌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种瓜》歌曲磁带。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歌曲,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愿望。
  --我们是怎样种植的?种植时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2、学唱歌曲《种瓜》,感受歌曲欢乐的情绪。
  --教师范唱歌曲,引导幼儿了解歌曲内容,激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
  --西瓜怎么才能长得又好又大?种瓜人要做哪些事情?
  --你们在劳动时快乐不快乐?应该怎样唱这首歌曲?
  3、复习一段幼儿熟悉并喜爱的律动或舞蹈,结束活动。

第6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乌龟上山坡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感受优美、活泼的音乐旋律,知道名称、了解内容。
  2.理解词:远足、乐悠悠。
  3.愉快的参加音乐游戏活动。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扮演角色体验远足的乐趣

  活动准备:
  环境布置——春天、小背包、乌龟头饰、音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春天》

  二.发声练习<走路>
  看看哪些小动物也来了?
  过渡:哎呀,小乌龟有什么话要说呢?(老师听小乌龟说),告诉大家,原来小乌龟说天气这么好,它想出去远足,问:有谁知道什么是远足?(理解远足:外出游玩的意思)

  三.老师先跟着小乌龟出去瞧一瞧,等会儿在来接你们好吗?老师示范(放音乐)
  1.你们听清楚了吗,小乌龟到哪儿去远足?
  2.上山坡时为什么会发出嘿嘿哟、嘿嘿哟的声音?
  3.远足去要带些什么东西?
  4.你们觉得远足去开心吗,很开心我们用一个词“乐悠悠”,一起说说。

  四.老师带你们一起去远足。(放音乐,带领幼儿模仿小乌龟的动作)
  幼儿扮演小乌龟角色随着音乐做游戏

  五.音游:找朋友
  幼儿仍然模仿小乌龟做找朋友的游戏。

第6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火车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现在的孩子们,大多很钟情于小汽车、小火车,尤其是男孩儿们。在幼儿园里,平时就看到孩子们特别喜欢摆弄小汽车、小火车,在教室、在操场上拉着小朋友开火车玩,也有小朋友骄傲的向伙伴们炫耀爸爸妈妈带他坐火车。看到孩子们对火车如此感兴趣,我就选择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目的是一方面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另一方面能满足我班幼儿活泼好动、模仿性强、自制力差的特点,通过本次活动,让孩子认识和了解火车的特点,提高幼儿的肢体模仿能力,体验与同伴共同分享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识和了解火车的特点。
  2、提高幼儿肢体模仿能力。
  3、体验运动游戏的快乐,有积极、乐观的态度。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提高幼儿肢体模仿能力。
  难点:让幼儿进行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纱巾、呼拉圈、音乐《火车》
  2、知识准备:火车的有关知识,课程之前反复把音乐听熟,创意各种好玩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带幼儿进入场地
  2、提出问题,直接引入主题。
  3、观看动画,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了解火车。
  4、听音乐,做游戏。
  1) 播放音乐,师幼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感受音乐。
  2) 请幼儿创编开小火车的动作。
  3) 师幼听音乐,使用呼拉圈,玩游戏。
  4) 擦火车
  5) 列车员开着小火车离场

  教学反思
  根据《纲要》中指出:
  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鉴于此,根据这一指导要点,再结合《纲要》在中班音乐领域的目标要求:“愿意参加各种音乐活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美感;在体验和操作中感知并比较各种乐器音色的不同,初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的习惯;在韵律活动中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表达自己的感觉。” 我设计了音乐游戏《火车》这一课,在活动中,幼儿充分获得了音乐活动带来的愉悦和美感,玩的非常开心。只是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上,我过渡的不够好,不能很好的串联在一起,而且在游戏过程中,没有设计说明一个完整的游戏规则。导致幼儿在活动中没有规矩,肆意玩耍。而且在知识上,本次活动应该有所延伸,带有幼儿更多的知识,而不单单是玩,应该让幼儿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自己的很多不足,需要修改教案,延伸内容。

第6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水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通过音乐活动,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喜欢科学活动。
  3.学习歌曲《会变的水》,巩固医学以学的简单乐理知识,学习了解3/4拍的节奏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已冻好的冰块及冰花、热水、矿泉水瓶、小饭盆及洗手盆3--4个、节奏卡、音符卡、音乐磁带(水之韵、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活动过程
  1.小手变魔术。
  2.谜语:手抓不住,刀切不开。做饭洗衣,洗脸刷牙,都需要它。(水)
  3.对了,是水。听是什么声音?(放水流声的磁带)。
  哦,它在告诉我们,看到小朋友们用小手变魔术,它也想变。
  4.水变魔术。
  A请出冰块。幼儿讨论,冰块是什么变成的?是怎么变成冰块的?
  小结:水遇冷会结成冰。
  B请出一杯热水。
  讨论:为什么会有气?
  小结:水遇热会变成气。
  C请出矿泉水瓶。观察:我把水倒出来。小朋友看到,水会怎么样?(水会流动)水流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哗啦、叮咚……)
  小结:水刚才变的这三个魔术,正是水的三种形态:冰块是水的固态,水蒸气是水的气态,流动的水是水的液态。
  5.老师把水变的这三个魔术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叫《会变得水》。教师范唱一遍。
  6.好听吗?要想学会这首好听的歌得先过三关。a发声 b节奏 c音阶
  7.听歌曲,说出关键词。
  8.学唱歌曲。
  9.边唱边表演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分成三桌--电磁炉加热、水盆、冰块。下面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a一起操作,看看水是不是会流动的,听一听水流动的声音。b再想一想,冰块怎样能变成水。C观察一下,水蒸气遇冷会变成什么?

第6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摘苹果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秋天到了,叶子由绿而黄,由黄而枯,由枯而落。 秋天也是苹果成熟的季节。果实褪去了青涩,不在乍狂和张扬,在枝头显出了沉甸甸的丰满和成熟。中班音乐活动《摘苹果》符合中班年龄特点。音乐是一种艺术形象,通过音乐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听觉辨别能力和敏感性。激发出他们巨大的创新思维潜能。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摘苹果》,初步掌握踵趾步的动作要领,能跟音乐较合拍地做摘果子及踵趾步的动作。
  2、在唱唱跳跳中表现秋收的愉快心情。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摘果子》的音乐。
  2、前期经验准备:熟悉歌曲《摘苹果》。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听音乐排座、练声。
  2、听音乐《摘苹果》,体验歌曲旋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听一听,拍一拍。这段音乐听上去感觉怎样?(欢快)
  这段音乐告诉我们一件高兴的事情,秋天到了,小朋友在果园里欢快地摘果子呢!谁知道果子是怎么摘的呢?

  二、学习摘果子的动作。
  1、幼儿交流。(幼儿边说边做摘果子的动作,师幼一起学一学动作)
  2、学习摘果子的动作,教师哼唱。
  A、提示:手指张开并稍稍弯曲作握苹果状,手臂向上手腕转动一次“大果子,摘下来。”
  B、引导幼儿不同方位摘一摘。
  C、这里的果子摘完了,前面还有的果子可以怎么摘呢?
  3、学习踵趾步的动作。
  “可以跑过去摘,怎么跑呢?”教师示范。
  提问:老师是怎样去的?让幼儿说出脚的动作。
  (脚跟,脚尖,跑跑跑。)
  教师小结:像这种脚跟、脚尖、跑跑跑的动作叫踵趾小跑步,它是舞蹈动作里的舞步的一种 。
  4、分步练习踵趾步。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脚跟、脚尖、跑跑跑。
  5、幼儿听音乐手脚配合练习摘苹果动作。
  6、完整学跳:《摘苹果》
  1、教师边唱边示范跳一遍。
  2、幼儿边唱边学。
  3、师生共同跳《摘苹果》。
  A、创设情境:现在背起我们的小竹篓,去摘果子吧!
  B、教师:让我们听着欢快的音乐去摘苹果好吗?
  放松活动:竹篓里的果子摘得满满的,心里觉得怎么样?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吧果子送到仓库里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题材选择恰当。该乐曲旋律欢快活泼,节奏鲜明,动作感较强,符合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欣赏需要。活动的整体感觉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整个活动我营造了一个有情、有趣的音乐“情境”,让孩子们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在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还发展了音乐的智慧和素养。整个活动环节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总体来说目标清晰,层次分明,孩子们能在游戏中感受歌曲轻松、活泼的情绪,并运用肢体动作表现。在活动中,我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情景游戏中进行活动,活动开展的较顺利,大部分幼儿还是能跟着老师的思路来走的。

  不足之处:
  音乐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让音乐游戏开展的更加有效呢?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尽可能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特色的教学之路。一个有趣又有吸引力的音乐素材可以成为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提升一个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第6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提高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对音乐的感知,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2、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难点: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音乐磁带、老鼠图片一个、图谱、幼儿已有玩橡皮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将幼儿带入活动室,向客人老师问好。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调皮可爱的小客人,你们猜他是谁?他在做什么?”教师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后提问:“小客人是谁?他在做什么?”然后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二、 请幼儿先整首欣赏音乐.
  然后分段欣赏,尝试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小老鼠玩得真高兴啊!听,小老鼠来了”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就表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有趣的故事,你知道乐曲什么地方表现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什么地方表现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吗?我们先来听乐曲的第一段听听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
  2、欣赏A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教师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能合拍的模仿小老鼠走及左右观望的动作。
  等幼儿掌握后,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动作两遍。“呀,小老鼠踩到泡泡糖了,快听一听第二段乐曲小老鼠在做什么?
  3、欣赏B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幼儿音乐表现力。”教师带领幼儿跟乐曲完整表演。
  4、自由想象,发散思维:“泡泡糖除了粘在脚上,还能黏在哪里?”并让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学一学小老鼠怎样拽泡泡糖。

  三、“小老鼠问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于没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课堂内容不够绘声绘色,感染力不足,今后在这方便还得加强研究,实践。

第7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猪小弟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反复欣赏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表情演唱歌曲,懂得做个讲卫生的孩子。
  2、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出与他人不同的动作表现同伴间的亲热。
  3、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录音磁带;动物头饰(小猪头饰,猪妈妈,小羊;小兔)。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
  1、猜谜引出:肥头大耳一身膘,每天吃饱睡大觉,走路摇着小尾巴,唱起歌来哼哼叫。
  2、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表演,感知歌曲中的角色、事件。
  3、再次欣赏表演,感知歌曲中的对白等。

  (二)学唱新歌
  1、带领幼儿学唱新歌,提醒间奏、尾奏处的等待。
  2、理解歌词,启发幼儿用不同的表情和方式演唱歌曲。
  3、引导幼儿用跳跃和连贯的方法表现小猪高兴、伤心的样子。

  (三)交流表现
  1、幼儿自由表现歌曲,自由创造出与同伴亲切的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自由协商角色,鼓励幼儿创编与别人不同的动作。
  2、个别组合表现,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好看的动作。

  (四)延伸活动
  在区角活动中自由组合表现。  
  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
  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第7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金鱼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幼儿对动物了解较为缺乏,所以制作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1、幼儿会读儿歌。
  2、幼儿理解并会认:金鱼 美丽这两个字宝宝。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会读,难点是理解儿歌含义。

  活动准备
  1、制作小金鱼的头饰
  2、 金鱼以及美丽这两个字宝宝的字卡

  活动过程
  (一)幼儿跟着老师随着音乐进入教室,并做课前律动。

  (二) 引入课堂(括号里是小朋友说的话)
  1、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魔术箱,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魔术箱里有什么啊?(想)好,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魔术箱里到底有什么。老师就从魔术箱里变出一张图片。
  2、 让小朋友们观察图片。(引出教学挂图)
  教师:小朋友们看看,图上面有什么啊?(金鱼)金鱼长什么样子啊?(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肚皮)金鱼生活在哪里啊?(水里)那小朋友再想想图上的小金鱼在做什么啊?(玩,做游戏)
  3、引入儿歌
  (1) 教师示范读
  (2) 幼儿跟读
  (3) 幼儿跟着老师边做动作边读儿歌
  4、认识字宝宝
  (1) 今天小金鱼跟我们玩得很开心,它们还送了礼物给我们,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啊?(想)出示字卡,幼儿跟读。
  (2) 游戏一(摸摸字卡)
  教师手里拿着字卡,走到幼儿面前,请小朋友摸摸字卡并读出字卡上的字宝宝,读的对的小朋友就用字卡亲亲他。并把字卡送给读得棒的小朋友。
  游戏二(送字宝宝回家)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字卡,并在黑板两边贴出金鱼、美丽两个字宝宝。让幼儿跟着音乐把字宝宝送回家,并贴在相应的位置。

  (三)课后总结
  今天小朋友真棒!小朋友们学习了小金鱼这首儿歌,并且还学会了儿歌里的:金鱼、美丽两个字宝宝,还知道了金鱼的样子,那请小朋友们回去把这首儿歌读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四)现在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去外面做游戏

  教学反思
  1、幼儿对本节课内容掌握还可以,字宝宝掌握得较好,基本上理解儿歌的含义。
  2、教具做得不够好,幼儿不是很感兴趣。
  3、与幼儿的互动较少,应该要多一点。

第7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猫和狮子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一定时间内,注意力比较集中地倾听乐曲作品。
  2、在对比欣赏乐曲的情况下,辨听乐曲中高低、快慢、强弱特征和音色的变化,感受小猫弱小与狮子威武的不同乐曲形象。
  3、乐意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小猫与狮子的图片及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听乐曲(小猫和狮子的乐曲)做律动入活动室。
  1、听猫的乐曲时,边做律动边走到座位上,先不要坐下。
  2、再听狮子的乐曲,原地做律动。乐曲结束后,坐下。

  二、再次听乐曲,引出小猫和狮子。
  1、引导第二次听乐曲
  师:今天,森林里来了两位小动物客人。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仔细听听再介绍给我。
  2、幼儿介绍出两位动物客人。

  三、第三次欣赏乐曲,感受小猫和狮子的不同乐曲形象。
  1、师:再听一次,谁告诉我,两段乐曲一样吗?
  第一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轻柔)
  第二段乐曲听起来感觉怎么样?(低沉)
  2、师:哪一段乐曲像小猫?哪一段乐曲像狮子?为什么?

  四、教师出示小猫和狮子的形态图片,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模仿小猫和狮子。
  1、师:这两段乐曲分别表现的是小猫和狮子。你觉得在乐曲中小猫是什么样的?它在干什么?
  2、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小猫形态。
  3、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小猫形态。
  师小结:小猫是活泼可爱的,还喜欢蹦蹦跳跳的。
  4、请个别幼儿跟乐曲,看图模仿狮子形态。
  5、引导个别幼儿带领其他幼儿,跟乐曲模仿狮子形态。
  师小结:狮子很威武的,它认为自己是狮子王,所以走起路来头都是抬得高高的。

  五、听乐曲,玩游戏。
  1、教师介绍玩法。
  选一名或两名幼儿头戴狮子头饰,扮演狮子。其他幼儿头戴小猫头饰,扮演小猫。
  当听到小猫乐曲时,“小猫们”尽情地做小猫各种有趣的动作。当听到狮子乐曲时,“小猫们”马上停止动作并造型。“小狮子”开始模仿狮子,大摇大摆地巡视一周,若发现有“小猫”在动了,将她抓出来。
  2、幼儿游戏。狮子的角色可视情况而定,先由教师扮演,再有幼儿扮演。

  活动反思:
  本课《小猫和狮子》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狮子。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同时,还需要多注重“整个儿童” 的发展,而不是某个方 面的发展。幼儿在听辨音时,能基本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和 情感,会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在《小猫和狮子》的下 半节课中,设计请幼儿模仿表演、做游戏这一环节本身,就是 增加幼儿对小猫和狮子的情感体验,充分发挥创造性和对乐曲 的理解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同时也让幼儿在 尝试多种不同方式,表现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这也是本单元 主题的目标之一。

第7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打蚊子教案

   夏天就要到了,讨厌的蚊子又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虽然我们都不喜欢蚊子,但蚊子飞舞时发出的忽响忽轻的声音,似乎就像蚊子在用高低不同的声音“唱歌”,而我们有时拍打蚊子所发出的声音又类似于某种节奏,这些让我们联想到了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一些元素,如长音与重音,音乐活动“打蚊子”由此产生。
  在中班上学期,我们已经开展了多次音乐作品的欣赏活动,幼儿已经能够感知音乐中出现的有规则的重音,但是他们对音乐中无规则的长音与重音还是很陌生,本次活动着重于长音与重音的听辨,以及对幼儿有意倾听以及记忆音乐能力的挑战。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的长音与重音,并能在听辨中手眼协调地游戏。
  2.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捕蚊拍”、蚊子图谱若干;音乐《七式音阶》、童谣《小蚊子》的DVD:铃鼓、打棒、小鼓、串铃等乐器。

  活动过程
  一、利用不同方式感受蚊子“唱歌”的特征
  师:森林里要举行一场很大的音乐会,为了防止坏家伙捣乱,青蛙兄弟担当起卫士的责任。就在大家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中时,突然飞来了一群捣蛋的家伙,你们看它们是谁?它们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教师出示图谱(高低不同的曲线,见下图),让幼儿直观感受音的高低与连贯的特征。
  2.幼儿模仿蚊子“唱歌”,根据图谱发出“嗡”的声音,曲线的高处声音响,曲线的低处声音轻。
  3.选择恰当的乐器(串铃、铃鼓、雪铃等),用乐器发出声响,模仿蚊子“唱歌”,重复表现高处声音响、低处声音轻。
  4.播放童谣《小蚊子》,感受童谣的语言节奏,并配合肢体动作表现蚊子飞舞时的样子,在童谣结尾处加上一句“啪!蚊子死光光啦”,让幼儿用拍蚊子的动作强化对重音的感受。

  二、在游戏中进一步听辨长音与重音
  1.播放音乐《七式进阶》,再次感受音乐中的长音(蚊子飞)和重音(拍蚊子),并用各种肢体动作(拍手、跺脚等)表现打蚊子的动作。
  2.幼儿在音乐图谱上用笔来“打蚊子”。
  幼儿人手一份图谱,上面画有和音乐中重音出现次数相等数量的蚊子,当幼儿听到音乐中的一个重音时,就画去一个蚊子,依此类推。
  3.师生合作,共同游戏。
  幼儿扮演“蚊子”,教师持“捕蚊拍”扮演“打蚊人”,在《七式进阶》的音乐中,当幼儿听到长音后做“蚊子飞”的动作,听到重音时,教师做“拍蚊子”的动作,“蚊子”要尽力逃开。
  4.小组合作完成游戏。
  幼儿分组游戏,一组幼儿持铃鼓摇出“蚊子飞”的声音,一组幼儿扮演“蚊子”,还有一组幼儿扮演“打蚊人”,在音乐中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活动中,幼儿在“打蚊子”的游戏中,不仅强化了对于长音与重音的感知,更重要的是,幼儿体会到了音乐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在设计和组织本次活动的过程中,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其一,注重教学手段的关联性
  多感官参与、多通道感受似乎已成为幼儿学习音乐的基本方法,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但是多种教学手段之间应该相互关联且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在本次活动中,我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感受和表现长音与重音,如活动之初我先利用图谱中有规律的曲线来表现蚊子“唱歌”时高低不同的声音,给幼儿最直观的视觉感受;其次,我提供了多种乐器,让幼儿直接用乐器表现声音的轻响,打开了听觉通道;最后,在童谣声中用肢体动作表现蚊子飞舞,用动作帮助幼儿强化对于重音的感受。此外,我还通过多种游戏样式的设计,如幼儿个别游戏、师幼共同游戏、小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较为复杂的音乐学习。
  其二,注重音乐活动中的规则
  音乐活动中的规则似乎一直是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我们曾经将幼儿是否遵守规则视为评课的标准之一,但有的教师又感到太多的规则会限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于是规则渐渐地“让位”于幼儿的自由。缺少规则的音乐活动的确能够让幼儿更自由自在地表现,但音乐技能的缺失却成为必然的结果。由此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是保障音乐活动有效性的前提。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们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空间,但规则却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的。
  在本次活动中,也有一些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第一,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教师该怎么做?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示听到的重音,但幼儿的实际表现总是慢半拍,我们认为如果过于强调表现结果,可能会削弱幼儿学习的热情,所以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我并未加以干预,这使幼儿在音乐表现上显得过于随意。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并不一定要刻意回避,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如果及时将这一问题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反而有利于强化幼儿的有意倾听和记忆音乐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儿初次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合作吗?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常常会设计满足交往需要的合作游戏环节。在本次活动中,当幼儿之间开始合作玩游戏“打蚊子”时,之前的有序状态完全被打乱,“蚊子”在教室里乱飞,“打蚊人”奋力追打着,音乐反而被他们远远抛在脑后。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合作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宜。针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学会辨识体重秤指针(顺时针方向)越向前表示体重越重的常识。此举既让幼儿熟悉了故事内容,又为最后大象产生的疑问奠定了“合理”的基础。
  再如,尝试让幼儿人人参与称重活动。在体验称重前要求幼儿看清楚此时体重秤指针的位置;站上体重秤观察指针的变化;走下体重秤时再一次观察指针的位置。如此启发幼儿关注称重时体重秤指针变化的全过程,目的在于让幼儿建立离开体重秤后,体重秤指针归“0”的经验。这是绘本中省略的画面,也是幼儿经历中缺乏的经验,更是解决大象疑问的关键问题。
  最后,组织幼儿展开交流和讨论。针对幼儿获得的新的认知体验,启发幼儿用清晰的语言来回答大象的疑问,变常态的教师小结为幼儿的自主小结。
  此外,课件制作也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的作用。
  我们力图尊重原作的绘画风格,整个课件采用了原作的黑白单色,这样有利于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体重秤上,特别是用动画的方法来表现每个动物称重时体重秤指针的变化及位置,引发幼儿关注。在幼儿解释大象的疑问时,仍旧采用动画的方法来表现体重秤指针前进和倒退的动态变化过程,强化幼儿在观察、思考以及自身体验后找寻问题的正确答案。
调整教学方案后,再次开展教学活动时,有80%以上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称体重的经验来理解体重秤指针转动与体重的关系,都愿意帮助故事中的大象来解决疑问。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执教教师,自身的整合意识和把控教学节奏的能力,尤其是教师对幼儿提要求时所运用的语言是否清晰和富有条理,对完成教学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7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摇篮曲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体会摇篮曲安静、祥和、温馨的意境禾口氛围。
  2.学习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脑以及自制的与歌曲内容有关的ppt。
  2.男孩和女孩结对盘腿坐在地毯上,面前放一张小床,小床上睡着一个布娃娃,教师面前也如此。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情景中产生学习的欲望1.情景导入。
  师:我是妈妈,(手指面前小床上的布娃娃)这是我的宝宝。
  师:(放婴儿的啼哭声录音)我的宝宝怎么哭了?你们知道原因吗?
  师:(俯下头贴近布娃娃)哦,妈妈知道你想睡觉了。不哭,妈妈给你唱歌,哄你睡觉。
  2.清唱《小宝宝睡着了》。
  (教师慈爱地清唱摇篮曲,边唱边根据节奏轻拍娃娃,并播放宝宝哭声渐弱的伴奏。)师:(手指轻压嘴唇,轻声地说)我的宝宝睡着了。我刚才哄宝宝睡觉唱的是什么歌?
  师:对,我唱的是摇篮曲,宝宝听着它就慢慢睡着了。为什么宝宝听着摇篮曲就能很快入睡呢?
  师:你听过摇篮曲吗?谁来说说、学学你妈妈唱的摇篮曲?

  二、学习歌曲,感受三拍子的节奏1.引导幼儿学习拍哄宝宝的动作,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妈妈唱摇篮曲时有没有一边唱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你?是怎么拍的?(请幼儿示范妈妈拍自己的动作。)老师刚才唱摇篮曲时是怎么拍宝宝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边唱边拍,一开始手抬得高,后面手抬得低;一开始拍得重,后面拍得轻。)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怎么拍宝宝。(教师边数三拍子节拍,边带幼儿一起学拍。)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学习、记忆歌词。
  刚才你们说自己妈妈唱的摇篮曲跟老师唱的不一样。是的,摇篮曲有好多。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摇篮曲名叫《小宝宝睡着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出示第一幅图)这上面有谁?它在干什么?
  轻轻告诉你旁边的小朋友"星星睡了"。
  (教师引导幼儿依次观察图片并学习歌词。)让我们看着图把歌词从头到尾说一遍。
  3.完整范唱,引导幼儿体会歌曲安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
  4.幼儿唱歌曲。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优美的摇篮曲。(唱两遍,边唱边按三拍子节奏轻拍。)我们在唱摇篮曲时跟唱其他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唱得轻,特别是最后一句唱得很轻。)对,为什么这首歌曲要轻轻地唱,而且最后一句要唱得更轻一点呢?
  (因为怕I吵醒宝宝。/因为星星、月亮睡着了,不能吵醒它们。/声音太响,宝宝会睡不着,等等。)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轻轻地来唱一遍歌曲,特别要把最后一句唱得轻一点。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摇篮曲宁静、祥和的意境和氛围1.请一部分幼儿当宝宝,一部分幼儿当妈妈(或爸爸)。妈妈抱着宝宝,边唱边拍哄宝宝睡觉。可互换角色游戏。
  你们想不想做爸爸做妈妈哄宝宝睡觉呢?
  好,现在我们先让女孩子做妈妈,男孩子做宝宝,妈妈抱着宝宝一起唱《小宝宝睡着了》,哄宝宝睡觉好吗?(可交换角色再演唱一遍)2.请幼儿做布娃娃的爸爸、妈妈,哄布娃娃睡觉(爸爸轻拍宝宝,妈妈唱歌哄宝宝睡觉)。
  (轻轻地)你们的宝宝睡着了吗?现在让我们轻轻地离开,让宝宝甜甜地睡一觉吧。

  延伸活动:
  1.搜集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摇篮曲。
  2.选择一些好听的摇篮曲在孩子午睡时播放,让孩子们在摇篮曲的乐曲声中、在充满爱意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第7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柳树姑娘教案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连贯优美和轻快活泼的歌声表现歌曲的不同意境。
  2、引导幼儿表演歌曲,用肢体动作表现柳树形象。
  3、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幼儿对柳树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歌曲《柳树姑娘》情景图片3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律动《布谷鸟》,师幼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美丽的春色。

  二、新授
  1、师:美丽的春天悄悄地到来了,那我们有没有发现春天有哪些漂亮的春色呢?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春天有柳树这一物体。
  那你们知道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是在摆动的吗?
  2、师:那现在我们也来做一次柳枝,跟着音乐,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好不好啊?
  师幼随着音乐律动。(以《柳树姑娘》的弹奏乐为背景音乐)
  师:刚才的背景音乐,小朋友有没有听清楚是几拍子节奏的啊?
  引导幼儿是3拍子节奏的音乐。让幼儿与教师一起用打拍子的方法来把《柳树姑娘》这首歌曲的节奏打一遍。
  再次打拍子,感受这首歌曲的节奏感。
  3、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与柳树有关的歌曲,叫《柳树姑娘》。那我们先一起来听听好不好啊?
  教师清唱《柳树姑娘》,幼儿欣赏歌曲。
  师:你刚才听见歌曲里唱了些什么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谱,便于幼儿歌词的记忆。
  师:很好。那我们一起来跟着音乐学唱一遍好不好?
  学唱歌曲:幼儿跟老师完整演唱,教师可以利用图谱,来帮助幼儿掌握歌舞内容。
  练习歌曲,分男、女小朋友,集体演唱。
  4、师:歌词的开头两句是表现柳树姑娘拖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轻轻地摆动,那小朋友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唱呢?
  幼:优美快乐的唱。
  师:柳树姑娘甩进了池塘,她在池塘里高兴地洗头发,那我们应该怎么唱呢?
  (活泼轻快)用优美及活泼轻快的唱法表现歌曲。
  5、师:春天来了,柳树姑娘会越来越美丽,我们也来做做美丽的柳树姑娘吧。
  (引导:前面和后面的感情是不一样的,小朋友要用动作把它做出来。)
  小朋友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可以一个人跳舞,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表演。
  6、师:接下来,老师要请小朋友一起来做《猜拳游戏》了。
  师幼在游戏中结束教学活动。

第76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月亮婆婆喜欢我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温柔、优美的旋律,学习用连贯和跳跃的方法唱歌。
  2.会看懂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唱歌曲。
  3.感受歌曲内容带给我们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月亮婆婆头饰。
  2.幼儿用书:《月亮婆婆喜欢我》。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教师头戴月亮婆婆头饰,与幼儿共同做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歌曲和歌词)
  1.教师:晚上,天上有什么呀?
  2.教师:月亮婆婆会洒下月光,和小朋友玩游戏。现在,我来当月亮婆婆,我们一起来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吧!
  3.教师:这个好玩的游戏老师还把它变成了一首很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吧!
  4.教师:好听的儿歌如果能唱出来就更好听了,你们听!(教师清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5.教师:歌曲里的月亮婆婆喜欢谁呀?她是怎么喜欢小朋友的?
  6.教师一边带幼儿学唱前两句歌词,一边带幼儿做与歌词相应的动作。
  7.教师完整地范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幼儿欣赏,再一次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歌词内容。

  (二)幼儿完整地学唱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1.教师带领幼儿随歌曲伴奏唱歌。
  教师:演唱歌曲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听前奏。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脚印图谱。根据图谱的暗示,选择不同的演唱方法。
  教师:小朋友看,图谱上有什么?这些脚印一样吗?代表什么意思?
  3.在教师帮助下,个别幼儿指图,集体演唱。
  4.学习用连贯和跳跃两种方法学唱歌曲。
  5.游戏:月亮走我也走。

  (三)幼儿欣赏视频傣族舞。
  教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月亮婆婆喜欢我》,是一首有着傣族风格的歌曲。傣族人能歌善舞。现在请小朋友欣赏傣族舞。

  活动延伸:
  1.家园共育: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玩“月亮走我也走”的游戏,即家长跟着音乐的节奏向某个方向走,幼儿向同一个方向走,前后左右都可以,步伐也可以变化。
  2.日常渗透:迁移在其他领域的活动中观察图示、标志的经验,提高幼儿理解、应用图示和标志的能力。在健康活动中,可以带幼儿玩“踩影子”体育游戏。
 

第77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毛毛虫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探索用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的动作表现音乐的情趣。
  2、在图片及语言表述的帮助下创编相应的动作。
  3、初步体验参与探索学习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探索音乐表现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让幼儿自由猜想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猜猜今天谁到我们教室来做客了?
  2、出示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3、教师边指图,边引导幼儿倾听音乐,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

  二、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并大胆进行表演。
  1、引导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如毛毛虫吃东西、蠕动、蜕皮等动作。
  重点学习蜕皮的动作。
  2、听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表演。

  三、师生共同进行游戏
  1、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分散进行游戏。
  2、创编蝴蝶造型,再次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毛毛虫最后会变成什么吗?
  那请你们变成一只漂亮的小蝴蝶!
  (请幼儿做出蝴蝶造型)
  3、完整进行游戏,比一比哪只蝴蝶最漂亮。

第78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马蹄声声教案(附教学反思)

  设计背景
  此次活动是在幼儿通过观察马、认识马、了解马蹄的特殊作用和它的特殊声响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在音乐的背景下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来表现马蹄声并逐步感知节奏的过程。

  活动目标
  1、感受《赛马》乐曲明朗、欢快的性质,探索用各种身体节奏来表现马蹄声。
  2、乐意用身体各个部位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马蹄声。
  3、在情景中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初步使用双响筒和响板来演奏马蹄声。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用身体各部分拍打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难点:用双响筒和响板来演奏。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会唱《在农场里》。
  2、 材料准备:挂图《马蹄声声》、音乐CD《马蹄声声》、小马的头饰若干、双响筒、响板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歌表演《在农场里》进入活动室,要求幼儿踏准节奏表现出不同动物的姿态,愉快的演唱。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放音乐,让幼儿听音乐,猜猜什么动物来了,为什么?
  2、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边听边看,教师介绍这首曲子叫《赛马》。
  3、幼儿戴小马的头饰,模仿小马的动作,感受音乐的欢快。
  4、幼儿讨论探索用身体的部位模仿马蹄声。让幼儿表演讨论结果。
  <幼儿用拍腿、跺脚、舌音来表现马蹄声>
  5、教师出示节奏图谱,让幼儿用拍腿、跺脚、舌音来拍打节奏型。
  (1) X XX ︳ X XX ︳ (2) XX XX ︳ XX XX︳
  6、教师引导幼儿用响板来演奏马蹄声。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四分音。符。
  7、教师引导幼儿听声音辨别乐器,用双响筒来演奏马蹄声,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八分音符。
  8、教师播放音乐,幼儿使用双响筒和响板来演奏马蹄声。

  三、结束部分:
  幼儿听音乐,学小马跑步的动作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1、本课教师运用让幼儿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有极大的自由和空间来尝试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来模仿马蹄声。教师提供的头饰及打击乐器都极大的调动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课前的了解让幼儿提前了解了马、观察了马、了解了马蹄的作用,这样就给这节课奠定了基础。让幼儿不仅学会了几种节奏也让幼儿掌握的更多的知识,真是由于这种知识的积累幼儿才会尝试用身体的个部位模仿马蹄声。
  3、在课堂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果较好。
  4、不足之处教师因在双响筒上标注不同颜色的小记号,提醒幼儿区分高音筒和低音筒。

第79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再见吧冬天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和表情表现歌曲的不同内容。
  2、迁移生活经验替换与冬天相关的词语,尝试仿编歌词。
  3、体验两种方法演唱歌曲的不同心理感受。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CD和CD机。
  2、将幼儿的座位排成一个半圆。
  3、幼儿用书一册,幼儿会念儿歌《冬天到》,实物展示仪一台。
  4、幼儿对一年四季循环变化有一些经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感受音乐旋律,学习用不同的速度和表情表现歌曲的不同内容。
  难点
  迁移生活经验替换与冬天相关的词语,尝试仿编歌词。

  活动过程
  1、复习儿歌《冬天到》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用书,引导幼儿看图朗诵儿歌《冬天到》。
  教师:冬天有什么?
  教师:冬天真好玩!可冬天会过去吗?那我们跟冬天说些什么呢?
  2、欣赏歌曲《再见吧,冬天》
  感知歌曲内容教师清唱歌曲《再见吧,冬天》
  教师、;刚才,老师跟哪些冬天里的事物说再见?你还听见什么?
  引导幼儿用较慢的速度,有些依恋的表情演唱歌曲"再见吧,冬天"。
  3、迁移幼儿生活经验,仿编歌词演唱
  教师:想一想,冬天里还有哪些事物?我们也跟它说再见好吗?
  教师整理幼儿的讲述经验,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或文字的方式记录,并带领幼儿演唱仿编的歌曲《再见吧,冬天》。例如:再见吧,棉袄!再见吧,手套!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连贯地歌唱《再见吧,冬天》。
  4、音乐游戏
  堆雪人教师:《再见吧,冬天》,可冬天留给了我们许多快乐,我们非常怀念这个有趣的季节,让幼儿再一次回到冬天和同伴们在一起,玩一玩《堆雪人》游戏好吗?
  教师带领幼儿快乐地表演唱歌曲。

第80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蚂蚁小小兵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小朋友对于蚂蚁非常感兴趣,经常可以看见小朋友蹲在地上观察蚂蚁,因此开展了此次活动。通过儿歌培养孩子们口语表达力,体验模仿蚂蚁的快乐。懂得团结的力量。

  活动目标:
  1、游戏中完整朗诵儿歌,懂得团的结力量。
  2、学习“碰“快快”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蚂蚁图片、基本了解蚂蚁外形特征。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回顾蚂蚁搬豆的情景,哼唱歌曲《蚂蚁搬豆》。
  2、细观察蚂蚁的外型特征(触角)。

  二、学习儿歌
  幼儿讨论
  (1)一只蚂蚁能搬动豆吗?为什么?怎样才能搬动?
  (2)为什么许多蚂蚁把豆抬起来?
  (3)听儿歌。
  听到了什么?
  你觉得蚂蚁的速度怎样?(根据儿歌学蚂蚁动作)
  (4)分句学念儿歌做相应动作,丰富词汇“碰”“快快”。
  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巩固词汇)
  (5)为儿歌取个题目。
  老师觉得蚂蚁的这种快快的的动作像小小兵一样,而且很团结,就叫《蚂蚁小小兵》

  三、表演
  1、分组或单独表演。
  2、以问答方式表演。
  儿歌:蚂蚁小小兵
  蚂蚁小小兵,
  行动听指挥。
  触搅碰一下,
  快快排好队。
  触角碰两下,
  快快运米粒。
  触角碰三下,
  快快翻个身。
  触角碰四下,
  快快回洞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玩的兴致很高,玩起来都很起劲。孩子们扮演小蚂蚁听儿歌做相应动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从中体会表演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以及团结的力量。

第81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公鸡教案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听辩敲锣、打鼓、放鞭炮的音乐。
  2、引导幼儿学习模仿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初步跟上音乐节拍。
  3、复习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人人参与游戏,体验参与游戏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图片敲锣打鼓放鞭炮、大公鸡;
  2、电视机、录音机、磁带各一;
  3、实物锣、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律动:高人走、矮人走。师生一起跟随音乐的高低变化模仿高人、矮人走,自由进入活动室。
  师:老师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大家跟随音乐学高人走矮人走到座位上,听一听什么地方是高人走、什么地方是矮人走的音乐?
  2、复习歌曲:大公鸡。请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演唱两遍,并提醒幼儿唱出大公鸡洗澡时的高兴心情。
  师:看,电视里来了谁?对,是大公鸡,谁知道大公鸡用什么洗澡?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告诉大家。
  师小结: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小朋友也要象大公鸡一样,要经常洗澡,做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

  二、基本部分:学习律动《敲锣打鼓放鞭炮》
  1、看一看,想一想
  (1)逐一出示小朋友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师:电视里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看她手里拿的什么?
  幼a:有个小女孩在打鼓。
  幼b:小朋友在敲锣。
  幼c:在放鞭炮,声音很响很响的,她把耳朵都捂起来了。
  幼d:有个人在放鞭炮,小朋友高兴的跳起来了。
  师:锣、鼓敲了以后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谁愿意来试一试,大家仔细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幼a:哐哐哐哐
  幼b:咚咚咚咚
  幼c:嘭啪嘭啪
  (2)集体徒手模仿动作。
  2、听一听,做一做
  (1)欣赏音乐敲锣打鼓放鞭炮。
  幼儿自由讨论后教师提问,引导幼儿听辩慢慢的敲锣、快快的打鼓、“嘭”、“啪”放鞭炮的音乐。(二遍)
  师: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大家仔细听,哪里是敲锣的音乐,哪里是打鼓的音乐,放鞭炮的音乐你听出来在什么地方了吗?
  幼a:我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了。
  幼b:放鞭炮的声音在最后,很响的。
  幼c:敲锣的声音在一开始的地方,敲的很慢。
  幼d:在敲锣后面的是打鼓的音乐,打的很快的,我喜欢听。
  (2)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模仿敲锣打鼓放鞭炮的动作。
  a.集体练习(二遍)师:来,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敲锣打鼓放鞭炮。
  b.弟弟妹妹分组练习(二遍)
  c.一边模仿声音一边模仿动作表演(二遍)
  3、想一想,找一找
  (1)请幼儿找出敲锣打鼓的图片
  (2)两张图哪一张象慢慢敲锣的声音,哪一张象快快打鼓的声音。(请幼儿找出)
  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4张图片,等会儿就找一找,哪张是打鼓的图片,哪张是敲锣的图片,这里还有两张,看一看哪张象慢慢的敲锣的声音,哪张象快快的打鼓的声音?
  (3)集体听音乐表演(二遍)

  三、结束部分
  1、复习游戏《找朋友》。鼓励幼儿能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游戏,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师:敲锣打鼓放鞭炮真呀真开心,让我们把电视机关掉,来跳个舞吧,赵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来到北珊湾幼儿园,来到小三班,认识了好多新好朋友,想不想找你的朋友一起做游戏、跳舞?好,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去找你的朋友跳起来吧。
  2、随此音乐边拍手边出活动室。

第82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动物教案

  教学目的:
  1、注意聆听描写小动物的音乐,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和睦相处。
  2、够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动物说话》。
  3、音乐中感受动物的可爱形象,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作,在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
  大象头饰、小鸡、老鼠、小猫、小狗、小蜜蜂、小兔、狮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教师模仿大象的动作)小朋友们,你们猜我是谁呀?  (咳)对了,我就是大象伯伯,今天我们动物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邀请你们参加,愿意吗?

  二、学习新歌《动物说话》
  (一)带领学生朗读歌词下面我们就请出第一只小动物,你们看他是谁呀?(小鸡)小鸡是怎么说话的呀?(叽叽叽)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说:小鸡怎样叫?叽叽叽叽叽
  (二)听范唱大家知道吗?小鸡不仅会说话,它还会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听范唱)
  (三)试着演唱歌曲
  1、刚才,小朋友们听的特别认真,我们试着唱一唱好吗?
  2、谁知道小鸡是长什么样的?(毛茸茸,尖尖的嘴)那好大家边唱边把小鸡可爱的样子表现出来。(教师伴奏)
  3、幼儿创编歌词。
  师:你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会唱歌呀?

  三、想象小动物的形象,理解音乐。
  (一)森林那么大,一点都不热闹,再请出一些小动物行吗?
  师:听森林里来了谁?教师范唱。请大家轻轻的把眼睛闭上感觉又出现了什么动物?表演本段音乐。
  (二)听作品辨别小动物老师发现大家特别有想象力,还特别喜爱动物,有很多伟大的作曲家也特别的喜爱小动物,他们写了很多描写小动物的曲子,都有什么呀?我们来听听谁第一个出场啦!
  1、放小蜜蜂音乐,音乐里呀用小提琴的演奏模仿了小蜜蜂抖动翅膀的样子听出来了吗?
  2、听小狗音乐。你们听又有谁来了?怎么听出来的?谁能学学小狗的动作?
  3、咱们再请出一个动物,听?是谁呀?小老鼠、小花猫

  四、看动物软件刚才,我们唱的听的特别认真,森林里的动物们真的来参加我们的联欢会了。

  五、扮演小动物开动物联欢会老师表演兔子妈妈并担任解说。
  动物联欢会就要开始了,今天就由森林之王主持大会。
  小狗第一个来表演节目,他迫不及待的手舞足蹈起来了(放音乐小狗乖乖)森林里乌龟大哥和小兔子商议比赛呢?你看他们来了。
  小蜜蜂们来到大森林里准备收集花粉采蜜呢!(放音乐)动物联欢回快要结束了小动物门全体起立站到台前一起联欢,最后动物们高高兴兴的回了家。

第83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风儿和云儿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中的美感。
  2、引导幼儿按照诗歌提供的线索,创造性地想象和仿编。
  3、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感受理解、仿编诗歌。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到户外观察云的变化,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2、教师用棉花制成表现各种云形象的教具。

  活动流程:
  启发提问--感受理解--想象仿编。
  一、启发提问:
  1、你见过云儿吗?你见过的云儿象什么呢?
  2、天上的云儿怎么会这么有趣的?它是靠谁帮助忙的?
  天上的云儿是怎么帮助云儿的忙的?
  (老师用诗歌的句子小结)

  二、感受、于是解诗歌:
  1、第一遍欣赏:吹呀吹,云儿变成了什么?
  2、第二遍(第三遍)欣赏:
  云儿变成了胖娃娃(大狮子,小白船),怎么样?
  3、第四遍欣赏:你最喜欢诗歌里的哪一句?讲给小朋友听好吗?
  4、幼儿集体念诗歌。

  三、想象仿编诗歌:
  1、吹呀吹,你的云儿会变成什么?它会怎么样呢?(幼儿讨论)
  2、幼儿仿编诗歌

  四、给诗歌起名字。

第84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打电话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请求,能唱准附点音符、休止符处的歌词。
  2、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大胆表现歌曲。
  3、体验与同伴共同表现、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老鼠、小花猫的头饰;CD《小老鼠打电话》;图谱一幅;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
  (1)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打过电话吗?怎么样打电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打电话的经验,比如要翻电话号码等。
  (2)练习有节奏地打电话和接电话。
  (3)引导语:小朋友会打电话,那你知道小老鼠会不会打电话呢,今天啊,有一只老鼠自己在家,感觉好无聊啊,他也想打电话邀他的朋友到家里玩,它会请谁来到它家呢?小朋友们猜猜看。(幼儿猜想)下面,认真听老师唱首歌你们就知道了。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幼儿跟念)
  2、学习唱歌。
  (1)老师边弹边有感情地唱歌。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谁打电话?小老鼠请了的朋友是谁?你们说小老鼠本来是像邀请猫吗?为什么它会把猫叫来呢?
  (2)帮幼儿理解"电话本"、"过家家"等。
  (3)幼儿再次听一遍音乐,边看着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问:①小老鼠为什么会打错电话?它打的是什么号码?②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它眼睛看哪儿?小老鼠打电话时是怎么样的心情?③当它看到来的朋友是猫时,小老鼠又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吧。④小朋友帮小老鼠想想:怎么样打电话才能叫来自己的朋友?
  (4)教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念好对白部分。
  引导幼儿唱好小老鼠和猫的音色的不同。增强趣味性。
  (5)教幼儿唱一遍歌曲。
  (6)看着图谱念歌词。
  (7)放CD,让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在唱歌时,注意用诙谐的声音来唱,并唱好角色的对话。
  3、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有节奏地演唱,并在演唱时要有适当的语气、表情。
  4、品德教育: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

  活动延伸:
  下次音乐活动玩《小老鼠打电话》的音乐游戏。
 

第85篇、中班音乐活动教案:理发教案

  活动设计意图:
  “教育源于生活:理发师每个小朋友都经历过且有一定的理发经验。结合中班幼儿的生活实际,特设计音乐活动“理发”,使幼儿初步感知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中,让幼儿在音乐中学会生活,在生活中更加热爱音乐。

  活动目标:
  1、有学做小小理发师的兴趣,在做做玩玩中学会歌曲。
  2、学习节奏律动,掌握“O×︱O× ×∣的节奏型。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小木梳、小剪刀、小吹风等理发用具
  歌曲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出示理发用具,问:这些东西你们在哪里见过?
  幼儿谈谈自己去理发店的经验:
  ——“你去过理发店吗?理发师是怎样为你理发的?”
  1、师播放理发师为顾客理发的录像,巩固幼儿经验
  2、引导幼儿说说理发的顺序
  意图:导入的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二、节奏律动,学做小小理发师
  1、感受旋律“边听边想这位理发师是怎样为顾客理发的?
  2、学习节奏O×︱O××︱
  ——“请你跟着音乐拍一拍,把理发师高兴地心情告诉大家”
  ——节奏律动,用动作表现理发师的情景。、
  ——“如果你是理发师,你会怎样为顾客理发呢?”

  三、学唱歌曲,结伴玩理发游戏
  ——师随节奏律动扮演理发师。
  ——再次欣赏表演,并示范演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
  其他活动:表演区:小小理发师     
  美工区:制作理发用具

第86篇、中班音乐教案:包饺子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包饺子

动作建议:
    1、音乐结构为ABA:A段音乐表现擀饺皮和饺子沸腾,B段音乐表现包饺子。
    2、擀饺皮动作:A段音乐有四个乐句,每个乐句的前一小节在小圆圈队形上做擀面的动作,后一小节双臂自然打开,小碎步向后表示面皮变小,反复四次。
    3、包饺子动作:B段音乐有四个乐句,每个乐句的前6拍,手臂自然打开表示等着装馅,原地做小碎步,最后2拍双手胸前拍一次手表示捏饺子,反复四次。在幼儿动作熟练后,教师可以扮演发饺子馅的人,增加游戏气氛,提高幼儿的兴趣。
    4、游戏玩法:在幼儿表现饺子沸腾时,教师扮演大厨师,手持大漏勺捞饺子。幼儿扮演饺子,凡被大漏勺碰到的幼儿,要安安静静地呆在教师事先贴示的“大盘子”里。

活动目标: 
    1、随音乐,基本合拍地做擀饺皮、包饺子的动作,并学习从小圆到大圆的队形。
    2、创编饺子沸腾的动作,表现音乐欢快的情绪。
    3、在表现饺子沸腾的过程中找空的地方,不与别人碰撞。

活动准备:
    1、生活经验准备:熟悉包饺子的过程,注意观察饺子沸腾时的样子或观看包饺子的录像。
    2、教具准备:
    (1)在场地上贴一个能容纳全体幼儿的椭圆形(轮廊线)表示“大盘子”。
    (2)游戏时用的“大漏勺”一个。
    (3)录音机、音乐磁带、教学挂图(饺子在锅里“跳舞”情景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你们吃过饺子吗?”“饺子怎么包?”(引导幼儿说出包饺子的过程。)“饺子包好,怎么样才能吃?”   

2、创编饺子沸腾部分。
    (1)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创编小饺子在锅里跳舞的样子。
    (2)幼儿创编饺子跳舞的动作。
    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并结合图片创编出“自转”、“四处游动”、“向上跳”及“自由舞蹈”等动作。
    (3)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学习小饺子跳舞。
    (4)幼儿听音乐自由表现。

3、学习擀饺皮部分。(见动作建议2)
    (1)创编擀饺皮的基本动作:单手擀饺皮、双手擀饺皮。
    (2)动作迁移:幼儿在自己身体上做擀饺皮的动作,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3)学习由小圆到大圆队形上的擀饺皮。
    幼儿站成小圆圈,像一个“小面团”,教师边哼唱音乐旋律,边带领幼儿擀饺皮向后退,共重复四次,逐渐变成大圆圈,即“小面团”变成“大饺皮”。

    4、学习包饺子部分。(见动作建议3)
    (1)学习包小饺子。
    (2)学习两个结伴包饺子。
    (3)听音乐包饺子。

    5、将动作连起来,完整练习一遍。
    6、完整地做“煮、捞饺子”游戏一遍。
    教师出示大漏勺,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见动作建议4),听音乐与幼儿一起游戏。

第87篇、中班音乐教案:两只小小鸭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两只小小鸭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乐的旋律,学会用各种体态动作来表现两只小鸭的形态。
2、体验和同伴配合说悄悄话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鸭的手偶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悄悄话"游戏引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引导语:我要请一位好朋友上来,和他说句悄悄话。

二、出示小鸭的手偶,边清唱歌曲边演示,引导幼儿欣赏。
提问:两只小鸭在做什么?

三、再次演唱歌曲,并引导幼儿在第4小节合拍地发出"咂"的亲嘴声。

四、引导幼儿跟随教师学习用不同的动作来表现两只小鸭亲嘴、说悄悄话。

1、动作提示第一遍1-2小节,双手的食指左右摇摆,3-4小节,食指对碰,指头对钩,
5-8小节,做说悄悄话状。

2、第二遍1-4小节,两只手分别变成小鸭的样子,摇摆对碰,5-8小节做说悄悄话状。
第三遍双手配合做成鸭嘴状,与同伴一起两两结对,尝试随着音乐边唱边完整地表演。

活动延伸
可以将小鸭变成其他不同的动物,引导幼儿随音乐创编简单的动作来表演。

第88篇、中班音乐教案;过新年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过新年

活动目标:
    1、体验民族风情,感受迎新春热闹欢快的气氛。
    2、大胆尝试用手势指挥和小乐器合奏等方法表演歌曲,体会合作演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略多于幼儿人数的小乐器,如:小铃、圆舞板、铃鼓等。
    2、大鼓和镲各一。

活动过程:
    一、谈论迎新春主题

    1、刚过了元旦,再过几天就要过一个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这是什么节?
    2、在中国的新年(春节)里人们做些什么?

    二、演唱歌曲《过新年》
    1、演唱歌曲。
    随着歌声想象人们是怎样过年的,如何表现热闹的欢庆场面。
    2、再次演唱,想象新年敲锣打鼓的情境,教师运用情景语言纠正幼儿的口型,做到吐字清晰。如:
    师:锣鼓敲起来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幼:咚咚咚、呛呛呛。
    师:这是一只新鼓,敲出来的声音真精神,新的锣亮闪闪,很明亮。(边演示边请幼儿注意教师发“咚”和“呛”时的口形)
    引导幼儿以找新的小鼓和小锣的方式,互相倾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三、尝试用不同的节奏伴奏
    1、敲锣。听琴声,按照拍律拍节奏,表现模仿敲锣的动作。
    2、打鼓。听琴声,按照拍律拍节奏,表现模仿打鼓的动作。
    3、小朋友听了真高兴。听琴声,用拍手转动手腕表现小朋友欢天喜地的动作。
    每一次尝试轮换着请一位幼儿按大家商定的节奏,用自己的手势来指挥。

    四、合作表演
    幼儿在以上三种表现方法中,按自己的意愿任选一种,分成三组,由三位幼儿分别当指挥,合作进行表演。

    五、打击乐演奏
    1、选取小铃、圆舞板、铃鼓小乐器,分别模仿敲锣、打鼓、拍拍手,共同表演。
    2、增加大鼓和镲,共同商量何时介入,怎样介入。
    3、尝试介入大鼓和镲,与小乐器合作演奏乐曲。

第89篇、中班音乐教案:炒豆子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炒豆子

活动背景:
  去年8月份我园开展了“我跟奶奶说童谣”活动,孩子们对其中的民谣“炒豆子”特感兴趣,经常会自发地组织在一起玩这个游戏。现代家庭中大部分孩子存在着能说上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会说一句地道的靖江话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我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结合《纲要》艺术领域的总目标及幼儿实际情况,选择了节奏分明,能突显劳动场景的乐曲“加油干”,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获得情感、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活动目标:
  1、在说说、唱唱、玩玩的过程中感受靖江方言歌唱的情趣。
  2、学会用靖江方言唱歌,并能随音乐节拍做炒豆子、翻豆子的游戏。
  3、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促进目标的达成,我做了以下准备:
  1、场景布置(在地面上画有一个“大锅”寓游戏于情境中)
  2、幼儿会说靖江民谣“炒豆子”
  3、自制图谱、鼓、游戏用“铲子”一个、围裙(口袋内有“红豆、绿豆、扁豆、毛豆”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以“抬豆子”的形式,进行节奏练习。

  教师:孩子们,快把豆子抬进来罗。(来罗)
  (通过老师的语言提示,幼儿“抬豆子”状三三两两随着鼓声的强弱、快慢打着号子“嘿哟、嘿哟”进入室内,巧妙地将音乐节奏练习融入在语言情境中)

(二)在边说边玩的氛围中感受靖江民间游戏的快乐。
  1、教师随机互动:“哇,抬了这么多的豆子呀。”“你抬的是什么豆子呀。”“头上都冒汗了,我帮你擦擦吧。”
  2、教师带领幼儿两两结伴边说民谣边玩游戏。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奶奶小时侯有趣的游戏“炒豆子”。
  幼儿:炒蚕豆,炒豇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我们再来炒炒“红豆”、“绿豆”。
  幼儿:炒红豆、炒绿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教师:还有扁豆、毛豆没炒呢。
  幼儿:炒扁豆、炒毛豆,噼里啪啦翻跟头。
  (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为下面幼儿区分歌与歌曲内容的不同埋下了伏笔)

三、借助图谱,自主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
  “你们是边说儿歌边玩游戏的,我呀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玩这个游戏呢,你们听?”(请一个幼儿配合)
  2、幼儿说说歌曲与民谣的不同之处
  “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和小朋友说的民谣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3、 根据幼儿的回答揭开相应图案,形成图谱。
  (1)用拳头表示“嗬嘿”
  “歌曲中有嗬嘿,伸出我们的小拳头来试一试。”
  (2)区分4个“翻跟头”
  “前面两个翻跟头跟后面两个翻跟头有什么地方不一样?”

第90篇、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钟表店

幼儿园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钟表店

作品分析:
   这是一首A B A c A回旋曲结构的乐曲,乐句较工整。A段跳跃,B段欢快,c段柔和,三段旋律有明显不同,易于幼儿听辨。为了让幼儿较快熟悉乐曲,我设计了下面的游戏情节。
   A段:钟表摆出各种造型,随音乐一下一下动。
   B段:小学徒在店里打扫卫生。
   A段:小学徒为钟表上发条。
   c段:小学徒干活累了在休息,钟表悄悄地离开货架跳起优美的舞蹈。
   A段:钟表摆出各种造型,迎接顾客。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通过钟表造型和小学徒劳动、休息的情节,初步感受A B A c A的结构特点,了解A段跳动,B段欢快和C段的柔和的性质以及钟摆一下一下按照均匀节奏摆动的特点。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造型动作表现钟表,用不同的优美动作表现钟表跳的舞蹈。
   3、引导“钟表”用表情动作表达对小学徒感谢,乐于与朋友交往的愉悦心情。

活动准备:
   1、参观过钟表店。
   2、听过“钟表店”的故事,并玩过有关游戏。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帮助幼儿回忆听过的有关故事和玩过的游戏。
   2、听音乐,重点帮助幼儿分辨小学徒劳动和休息的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的结构,感受B段的欢快和C段的柔和。
   3、分段欣赏音乐。听听做做,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
   4、分解练习。听琴练习有关动作,以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音乐。
   (1)引导幼儿创编各种钟表的形象,如鸡钟、猫头鹰钟、鱼钟等。要求幼儿能够跟随A段音乐的节奏,一拍一拍地表现出钟摆走动时活泼、调皮的样子。
   (2)引导幼儿做出小学徒打扫卫生时的各种不同的劳动动作,能尽力按节奏一下一下地做,并能表现出小学徒劳动时轻松、快乐的心情。
   (3)在练习为钟表上发条的动作时,要求幼儿注意做到一个乐句为一座钟上发条。
   (4)引导幼儿想出各种休息的动作,并能随c段音乐,表演安详、悠闲的舞蹈。

   5、完整地跟随音乐做游戏
   (1)教师扮演小学徒参与游戏,全体幼儿扮演钟表。
   (2)幼儿轮流扮演小学徒和钟表,听音乐完整地做游戏。



 

第91篇、中班音乐教案:马路上的灯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马路上的灯

活动目标:
    1、在音乐游戏情境中感受乐曲,尝试学唱歌曲“马路上的灯”。
    2、理解马路上各种信号灯的提示意义,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马路的背景,路上的各种标记、设施等。
    2、红绿灯、贝贝电话吧、书吧等照片。

活动过程:

一、看手势开汽车
    “警察”指挥交通,“司机”开车。
    幼儿边唱歌曲边开车。马路上的汽车真呀真正多,小朋友们快来看这是什么车:轿车、卡车、面包车、洒水车、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嘀嘀吧吧汽车开来了。

二、在游戏情景中感受乐曲,尝试配唱歌词,理解各种信号灯的意义

    1、情景一:我开××车
    马路上的汽车真多,你喜欢开什么车?怎么开?(引导幼儿运用形象、夸张的动作表现所开的车。教师与幼儿互动,学做幼儿的动作。)
    用歌曲来回应:嘀嘀、嘀嘀,你开什么车?嘀嘀、嘀嘀,我开××车,我们开着××车,来呀来到马路上。
    (根据不同的车,改变“嘀嘀”这类象声词)

    2、情景二:信号灯告诉我
    (1)观看照片,红绿灯、汽车的尾灯、警灯。
    讨论:这是什么灯?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
    红绿灯告诉我们红灯停、绿灯行;各种汽车的尾灯有的告诉我们要转弯,有的告诉我们要注意别碰到我;警灯请我们快快让行。
    (2)将各种信号灯与音乐形象建立联系。
    讨论:从3种音乐的不同节奏分辨什么灯亮了。
    (3)听音乐做游戏:“信号灯亮了”。
    幼儿边开车,边唱歌,听到音乐信号,作出相应的回应。

    3、情景三:开车去游玩
    (1)出示禁止行驶的标志,什么地方不能开车?
    (2)开车去南京路(市中心),听音乐信号开车,听错了则进场修理一次。
    (3)乘着游览车去步行街观光。

第92篇、中班音乐教案:小手小脚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手小脚

活动由来及设计思路:
    歌唱是一种集语言、音乐、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艺术。《小手小脚》这首歌曲歌词内容和幼儿非常贴近,适合中班幼儿接受和理解;在旋律方面,音域在1~6之间,一字配一音,通过最后一小节的歌词创编,引导幼儿灵活地学习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愉快的情绪,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创编歌词及相应动作,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初步合作能力,感受音乐创编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初步学唱歌曲《小手小脚》,能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重点、难点:
    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和合作创编歌词和动作。

活动过程:

    1、发声练习:
    教师:请小朋友用最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吕老师。
    大拇指(中指、小拇指、无名指、食指)在哪里?
    幼儿:大拇指(中指、小拇指、无名指、食指)在这里。(展示出相应的手指)
    2、复习歌曲《小手小脚》,要求幼儿用欢快、自然的声音演唱。

第93篇、中班韵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幼儿园中班韵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

教学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教学准备:
    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松紧带一条。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3、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5、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6、增加“大花猫”角色,在韵律中玩游戏。

教学理论依据与实施策略:

作为美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正像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认为的那样:音乐是人的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修养,教育就不完整,离开了音乐就谈不上是全面发展的人。由于儿童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对鲜明、美丽、有声有色和富有动态的歌、舞等最容易感兴趣、最容易理解接受。因此,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儿童由于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渴望通过模仿学习到技能和本领。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通过音乐教育,为儿童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儿童能真正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由两段体组成,A段音乐欢快跳跃,B段音乐连贯流畅。为了使幼儿较好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喜欢动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它们那生动有趣的形象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所以我用小老鼠出去做游戏的情境贯穿始终,让孩子自然融入音乐情境,通过角色更加深刻地体验音乐。

    二、利用故事帮助理解音乐内容。为了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我创编了绘本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借助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达的丰富内容。

    三、图谱辅助了解音乐结构。借助形象的图谱,逐步引导幼儿了解乐曲的乐句分割及节奏特点,为学习提炼动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创造性游戏引发高潮。玩游戏可以说是幼儿的天性,实践表明: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游戏连续玩上若干遍,仍然兴趣盎然。因此将音乐和游戏融为一体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与想象。最后“猫先生”的加入,把原本比较平淡的游戏迅速推向高潮,使幼儿在紧张、有趣的音乐游戏中充分获得感官的愉悦和个性化的表现。

[NextPage]

活动目标:
    1、知道乱扔泡泡糖会污染环境,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课件、绘本故事、音乐、猫头饰

教学重点:
    学习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教学难点:
    能够合拍地做小老鼠走、左右看以及较形象夸张地拉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扮演小老鼠,一起出去做游戏好不好?(完整音乐)
    (小老鼠准备好了吗?我先出去看看有没有大花猫,你们也看看)

 2、展开部分
    完整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第一遍
    提问:小老鼠,你们真可爱,听到刚才的音乐了吗?
    这么好听的音乐,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听一听,音乐有什么变化?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再次欣赏音乐)

(2)观看课件,音乐配故事。
    提问:听完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指导语:在这首你们感觉前面欢快跳跃、后面连贯流畅的音乐里,还有一个好玩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

    故事:森林里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美食节,邀请猫先生参加,小老鼠听到这个好消息也想去,于是悄悄的跟在猫先生后面出发了他们爬上山坡、钻过山洞、游过池塘,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一块泡泡糖,泡泡糖可真粘,小老鼠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去拽,把泡泡糖拽的长长的。泡泡糖一会粘到手上、一会粘到腿上,一会粘到肚子上、胳膊上、屁股上,把小老鼠捆得结结实实,这时,猫发现了它,小老鼠一着急、一使劲挣脱了泡泡糖,叽里咕噜跑回家。

   (3)看图谱、理解乐句
    A段音乐
    ①提问:故事好听吗?故事里的小老鼠去美食节都经过了哪些地方?
    总结:(四幅图一起出示)小老鼠经过了山坡、山洞、池塘、草地这4个地方,它还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呢?

    ②欣赏课件
    指导语:看小老鼠还能跟音乐有节奏的走走、看看呢?提问:小老鼠每走几步就会停下来看看?
    我们一起数数看看?小老鼠每走六步会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
    ③模仿小老鼠走路的样子
    提问: 那你们能不能有节奏的走走看看呢?我们坐在椅子试试。
    ④听音乐练习动作
    师: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来表演动作呢?

    B段音乐
    ①欣赏B段音乐
    指导语:小老鼠来到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一块泡泡糖,泡泡糖可真粘。
    提问:刚才你们看见小老鼠拽了几次泡泡糖?(3次)
          你瞧小老鼠把泡泡糖拽的多长呀!
    ②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指导语:那你们能不能学着小老鼠的样子把泡泡糖拽的长长的?我们试试看
    ③不同部位拽泡泡糖
    ④练习挣脱跑回家
    师:泡泡糖把小老鼠捆的不能动了,这时,猫来了,小老鼠用尽全身力气,一使劲挣脱了泡泡糖。小老鼠是轻轻的跑回家钻进洞

    ⑤环保教育
    师:泡泡糖把小老鼠粘的一动也不能动了,难受吧?这是谁扔的泡泡糖这么不文明,我们可不能学他。那小朋友如果你们吃完泡泡糖会怎样做?(如果能用纸包起来扔到垃圾箱会更好)
    ⑥完整表演B段

完整欣赏,看图谱:
    指导语:你们做的可真好!我们看着图谱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吧!
    ①听音乐,扮演小老鼠表演
    师:我们听着音乐和小老鼠一起按着节奏去玩吧!
    第一遍做完处理问题。脚步轻、左右看
    师:刚才有只小老鼠,它的泡泡糖不仅粘到手上、脚上,还粘到肚子上、屁股上,那你们的泡泡糖能粘到不同的位置上吗?
    第二遍
    ②做游戏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吧!
    游戏规则:我来当猫先生,你们来当小老鼠,当猫回头看时,小老鼠要赶快停下,左右看看,看谁是机灵的小老鼠,能不被猫发现坐练回头看看→坐着完整表演→站起来表演:
    第一遍:你们要悄悄的跟在猫后面,听音乐有节奏的走,脚步不能乱,否则会被猫发现。
    第二遍:刚才小老鼠都能听音乐有节奏的走,没有一个被猫发现。当踩到泡泡糖时,要想办法尽快摆脱泡泡糖,在要猫发现你们之前,用尽全身力气使劲去拽,能不能做到。

教学理论依据:

根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念和“做中学”课程理论,所选活动内容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兴趣、需要、个性特点,在活动中学习,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培养兴趣。

实施策略:
    1、手偶表演      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2、绘画图谱      感知理解音乐结构
    3、以物代物      体验泡泡糖的弹性
    4、设计情节      启发幼儿创编游戏
    5、师幼互动      引导幼儿快乐游戏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讲卫生,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小老鼠手偶
    2、《小老鼠和泡泡糖》、《我爱洗澡》音乐
    3、彩色松紧带

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活动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1、重点:能根据乐曲的旋律,合拍地做动作,快乐地进行游戏。
    2、难点: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激发游戏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来了?(师出示老鼠的手偶)嗯,这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偷偷溜出去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欣赏音乐)
    提问:小老鼠偷偷溜出去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自由回答)

2、听故事,了解游戏情节
    师用布偶,边表演边讲故事。

3、画图谱,理解音乐结构
   (1)师随音乐画图谱
    看图谱,理解A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A段音乐。
   (2)随A段音乐,合拍做老鼠跑、左右张望的动作。
   (3)看图谱,理解B段音乐
    看图谱,欣赏B段音乐。
    随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
    玩松紧带,体验泡泡糖的弹性和玩泡泡糖的乐趣。

4、随音乐,快乐创编游戏
   (1)集体游戏
    请幼儿随音乐完整进行游戏,掌握游戏玩法。

   (2)创编游戏
    说说自己喜欢的小老鼠形象,创造性地玩游戏。

    5、讲卫生  增强环保意识
   (1)泡泡糖不乱扔
    提问:吃完的泡泡糖放哪里,引导幼儿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大家一起来洗澡
    随音乐幼儿自由表现洗澡的动作,并和同伴互动,感受洗澡的快乐。

附故事
    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小老鼠来到了草地上,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乎乎的东西上,什么呢?泡泡糖,它赶忙用手去拽,拽来拽去,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吓得飞快的跑回了家。

第94篇、中班音乐教案:开汽车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开汽车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形象的肢体节奏表现生活中不同的车辆。
    2、尝试与同伴协调动作,体验合开一辆小汽车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选取幼儿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各种车辆图片,供幼儿有目的地选择。
    2、开汽车的音乐磁带:一段8个小节中速的乐曲,便于幼儿在跑动中掌控动作。

活动过程:
    一、谈论观察车辆的经验

    1、结合图片,说说自己见过或知道的不同车辆(名称、显著特征、功能等)。
    2、引导幼儿尝试用形象的肢体动作表现不同车辆的特征,鼓励幼儿尽可能用不一样的动作。

    二、熟悉音乐游戏的玩法
    1、共同商定模仿某辆汽车的动作。
    2、一人担任司机(或队长),边做模仿动作边随音乐在圈内跑动。
    3、音乐停止时站到一位幼儿面前作邀请手势。
    4、第二位幼儿紧随其后重复进行。

    三、用贴切的语言节奏帮助,随音乐动作
    动作提示:五个手指打开,分别于身体的左(右)前下方转动一下,表示洒水车在洒水。
    随音乐做动作:第一遍:语言节奏的帮助;第二遍:加上音乐。

    四、开展游戏
    1、教师示范开警车的方法做游戏,使幼儿了解规则。
    2、学邀请儿歌:请上我的小汽车,请上我的小汽车,请你快上我的小汽车。
    3、幼儿游戏:请把握节奏能力较强的幼儿做车头,启发幼儿关注游戏规则。

    五、视幼儿游戏情况,请两辆或三辆警车或不同的汽车共同游戏游戏规则
    (1)音乐停止时必须及时站到一位幼儿面前。没有找到同伴则须在第二次音乐结束时再发出邀请,中途不得邀请。
    (2)被邀请者必须与司机做相同动作,表示同上一辆车,若与司机动作不一,则表示乘错车,必须下车。
    (3)随音乐一个跟着一个前进,中途不得掉队,若掉队则视为汽车需要加油,停止开车。
    (4)最后哪辆车的人数最多则获胜。      

第95篇、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大黑猫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大黑猫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角色创编情节、动作、歌词,探索音乐游戏的玩法。
2、在游戏过程中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五只小老鼠和大黑猫的图片。
2、胸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创编歌词。
1、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拍拍手请它出来吧!(幼儿拍手)
2、从背后出示小老鼠,原来是“小老鼠”来了(加表情),
小老鼠它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眼睛小小的、圆圆的,还有个本领,会骨碌骨碌转;嘴巴尖尖的,幼儿学学,尾巴细细的、长长的)

3、教师:小老鼠还带来了几个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哦,一共有五只小老鼠,五只小老鼠在一起玩,他们会干些什么事情呢?
(偷吃米来偷吃油,咬破了许多小人书,偷吃饼干偷吃肉……教师加以整理)
4、你们喜欢小www.dieuthu.com老鼠吗?为什么?
(大家流露对小老鼠的憎恨)
5、老鼠玩得正开心的时候,谁来了?(出示大黑猫)教师叫:喵 喵 喵喵 喵。

6、你们想想,大黑猫看到小老鼠会怎么做呢?(教师情绪表现为紧张)
会把小老鼠吃掉(教师学猫吃:啊呜啊呜 啊呜啊呜 啊呜(幼儿学学)吃掉了五只小老鼠。
7、刚才发生的这个故事呀,我们一起把它编成简短的儿歌吧。(以问答的形式编)

二、配乐唱歌。
1、我们给这首儿歌配上了好听的音乐吧!(听一听)。
2、幼儿讲讲最喜欢歌曲中的句子?(根据幼儿的喜好师弹弹,幼儿唱唱。)
3、这首歌曲又有趣又好玩,我们一起来轻声地唱唱,也可以学学做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教师弹音乐,表扬个别小朋友)
4、赏识孩子,使其他小朋友也大胆地表现出来。

三、探索音乐游戏玩法,分角色(用胸饰)进行表演。

1、部分幼儿表演(探索表演规则)。
(1)大黑猫很厉害的,谁做大黑猫,该怎么表现厉害呢?
(2)小老鼠比较坏,谁会表演,打算怎么表演?
(3)根据幼儿讲述,师幼共同总结游戏玩法。
(如果小老鼠被吃掉了,就回到座位上。其他小朋友 就为他们演唱。)

2、集体表演。(及时捕捉信息进行评价)

延伸活动--大黑猫休息了。

1、大黑猫今天吃掉了五只小老鼠,肚子可饱了,接下来他要去干什么呀?(休息了,睡觉了)
2、放音乐天亮了,小猫要出去锻炼身体,练本领!

第96篇、中班音乐教案:小雨与小花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雨与小花

活动目标
1、感知乐曲A、B两段的旋律与结构。
2、学习两两合作游戏。
3、在结伴游戏中,体验眼神交流与身体接触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雨小花图片、箭头标示
2、录音机、磁带(全段、B段)

活动过程
1、随钢琴伴奏音乐节奏问好,熟悉A段音乐,
(1)教师向幼儿问好,幼儿向教师问好,指导幼儿听出每小节"你好"处。
(2)幼儿向客人老师问好,拍手、问好。

2、出示图片,熟悉全段音乐,分辨A、B两段,重点理解表现游戏A段音乐。

(1)出示花朵、小雨图片:看看、猜猜小雨和花在干什么?倾听整段音乐:听出了什么?
(2)随音乐在A段向小花朵问好,B段拍腿。
(3)引导幼儿用下雨、滴答的动作表现小雨问候小花。(小雨落在花的不同部位。)
自己手的动作作下小雨,身体作花。
(4)引导幼儿表现在小雨问好后小花改变造型。(小花接受问候后会怎样回报小雨)
(5)两位幼儿上来合作表现,(引导幼儿看图示表现小雨围着花转。)

3、理解并表现B段。
(1)听完整音乐,分辨A、B两段。
(2)倾听B段:听出小雨和花在一起快乐吗?请小朋友用表情和动作表现快乐的小花。
(要求随着老师www.dieuthu.com动作的方向摆动。)
(3)小花朵正想喝水呢,(引导小花抬头喝水)可是调皮的小雨却要逗逗小花朵。
老师做调皮的小雨,引导幼儿表现B段音乐(小雨和小花游戏)。
(4)出示箭头指示图片,引导幼儿理解图示并用动作表现。
(5)请个别幼儿做雨滴,大家随B段音乐表现小花喝水。
(6)幼儿两两合作表现B段音乐。

4、两两合作,听音乐完整游戏。

第97篇、中班音乐教案:沙啦沙啦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沙啦沙啦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物有节奏地模拟故事中的声响。
    2、与同伴一起表演故事,体验合作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图片。
    2、音块、蛙鸣筒(教师准备);盒子、布、塑料袋、玩具听诊器、玩具沙球、眼镜盒、黄豆罐子、望远镜、喜蛋(幼儿准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与幼儿一起回忆《沙啦沙啦》

    提问:故事里小熊遇到了几个小动物?
    第一个遇到了谁,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第二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第三个遇到了谁,听到了什么声音?

    二、幼儿和老师一起配合讲故事
    选择各种自然物学一学故事里出现的声响。

    三、幼儿为故事配音
    幼儿玩为故事配音的游戏。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尝试为一个动物配音,仔细听故事,适时请为故事里出现的声音配上相似的声响。

第98篇、中班音乐教案:玩灯咯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玩灯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尝试用问答、自念的方法来演唱。
2、学会看标记结伴游戏,感受与同伴结伴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花灯、蜡烛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表演,体验歌曲的情绪。
1、欣赏教师的歌表演《玩灯喽》。
2、了解歌曲名称,交流欣赏后的感受。
3、尝试用手轻轻地随乐拍打节奏。

二、学习歌曲,尝试用问答、自念的方法来演唱。
1、复习儿歌《玩灯喽》。
2、词曲匹配,学唱歌曲。
3、尝试用和歌曲情绪匹配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歌曲。
指导语:听了这首歌,你们想做什么?你想用哪些动作和表情来表现这首好听的歌呢?
4、用问答、自念的方法演唱歌曲。

三、看标记结伴游戏,感受与同伴结伴表演的快乐。
1、听音乐,自由结伴,有表情地表演。
2、根据花灯与蜡烛的颜色结伴表演。

第99篇、中班音乐教案:我好想好想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我好想好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倾听理解并排列歌词的图标,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的记住歌词。
2、培养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的集体观。
3、发展幼儿大胆的表达能力和创编能力。

活动准备:幼儿操作卡片四组,教具一组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自由发言
1、孩子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你知道什么叫梦想?
2、梦想就是好想好想做的事情,现在你好想做的是什么呢?

二、老师范唱,幼儿认真倾听 
1、老师的梦想都在歌曲里,我有几个梦想?
2、再听一遍,我的梦想都是什么?
3、出示操作板:请小朋友听着歌曲把老师的梦想找出来放在操作板上,四个小朋友一组,
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合作,看谁的小组最先成功。
4、看着自己排好的操作板,一起唱一唱歌曲。

三、创编歌词,述说梦想
1、老师的梦想在歌曲里了,我们把自己的梦想也唱到歌里去。
2、选择自己的梦想,一起唱一唱。
3、你最喜欢歌曲的那句话,唱给大家听听。

活动延伸
把操作板放区角活动中,孩子自己绘画自己的梦想,唱唱自己的梦想

第100篇、中班音乐教案:我这样表现

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我这样表现

课题生成: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节奏:声音的节奏、建筑的节奏……中班幼儿节奏感的发展较之小班已有了一定提高。但在音乐表现时,仍出现形式单一,甚至节奏不准究其原因是经验的缺乏和音乐节奏的敏感性较差。引导能们生活中已有的节奏与他们接触到的音乐节奏联系起来,用生活中的动作表现这些节奏,可以较好地提高他们音乐敏感性及表现力。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知识在幼儿学习经验的状态存在的,是幼儿主动建构的。这也正如皮亚茶理论:幼儿在活动中发展,在与客观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经验。因此,我试图提供较为丰富的材料,创设一个适宜幼儿现在的环境,从而提高他们创造性地表现节奏、表现自我。

活动目标:

    1、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和提供的材料,积极探索,尝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身对节奏的感知。
    2、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并在观察、模仿同学方式中丰富自身经验。
    3.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表现兴趣和表现自己的欲望。

活动准备:
    1、行过“找一找有节奏的声音和现象”的活动。几种常见二、四拍节奏型有初步的认识,熟悉《杨柳青》
    2、录音机、《杨柳青》等音乐磁带。
    3、创设供幼儿表现节奏用的环境。提供材料:扣若干,锅、碗、盆、筷若干、雪碧瓶、易拉罐若干,搓衣板,彩带装等。

活动过程:
    1、由谈话导人音乐游戏。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美丽的春天快要过去了,自己的舞蹈来表现春天吧!”
    播放ABA段式音乐,师幼随着音乐做游戏,老师告诉幼儿:
    “一粒一粒的种子,静静地躺在泥土中。春风吹,慢慢地慢慢地发芽了,长出叶子了,长成小苗了,开出一朵一朵的小花。”(A段)
    “小花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呀!这个世界好美它们高兴地跳起舞来。”(B段)
    “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小花们有些累了。它们慢慢地闭起了花叶,在温柔的月光中静静地休息了。”(A段)

    2、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现象。
    (1)师幼讨论:我们刚才听到的音乐好听吗?为什么幼儿认识到声音有节奏才好听。
    (2)引导幼儿回忆: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是有节奏的。
    教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节奏,谁能告诉: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现象是有节奏的?”

    3、教师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材料、多种方式去表现节奏。

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教案40篇》:《大班音乐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大班音乐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教案社会大全10篇》:第1篇、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少数民族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

《大班体育简单教案20篇》:大班体育简单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