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2-27
这是壶口瀑布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抓住关键句,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特点。
3.学习作者从声响、形状、态势等不同角度来描写壶口瀑布的特点的方法。
4.领会文章蕴含的深刻意义——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民族精神。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最能体现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莫过于黄河壶口瀑布了,教师简单介绍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形成。出示3张有关瀑布的照片,请学生判断哪张为“壶口瀑布”。请学生用一个词语,描绘一下3张中最喜欢的那幅照片,或在看到照片时的感觉。
今天我们学习著名的“文化散文”家梁衡笔下的壶口瀑布,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
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一边听一边画出描写壶口瀑布的语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及壶口瀑布的气势。
学生自由朗读,根据刚刚听读的体会,带着感情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壶口瀑布的意境美。并说说文章两次写到壶口瀑布的情景,分别是什么季节。在文中标出两次所在的段落。
明确:第一次是雨季,在第二自然段;第二次是枯水季节,在第三、四自然段。
目标导学二:分析壶口瀑布的特点
1.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雨季和枯水季壶口瀑布的语句。思考:雨季的瀑布有什么特点?枯水季的瀑布又有何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明确:(1)雨季壶口瀑布特点: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②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③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们吞没。
(2)枯水季瀑布的特点:气势磅礴、雄伟壮大、坚韧不拔、刚中带柔的特点。
从下面句子可以看出来:
①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目标导学三:体会黄河象征的民族精神。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课文“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小组讨论: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这段文字?
明确:语气应该由平缓渐渐提速,带着惊叹、赞美的语气朗读。
2.看到这黄河之水使作者想到什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明确:由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想到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想到了博大包容的胸怀。正因为如此,在作者笔下黄河之水也被赋予人的情感,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正是寄予在对黄河之水的描写之中。这种写法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请继续朗读第六自然段,作者由黄河之水想到人之外,还想到了什么?
明确:想到民族的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借对黄河的赞美,表达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歌颂。
小结:作者描写了黄河之水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忍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通过议论和抒情,抒发了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赞美之情。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感受了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不同的美,并体会了黄河之水象征的民族精神,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黄河之水有哪些精神(请学生发言)。这节课我们将从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方面继续感受壶口瀑布的气势和精神。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体会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
1.在写雨季的壶口时,作者写“只急慌慌地扫了几眼,我便匆匆逃离,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这一感受,有何用意?
明确:侧面描写,从“我”的感受出发,间接写出了在雨季瀑布令人畏惧的气势,使人感受较深,省略更是令人遐想无穷。
2.你还能找到运用侧面描写的例子吗?
明确:第三自然段,“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引用当地人讲的“猪毛被拔光”的事,侧面体现壶口瀑布的迅疾。
3.作者在写了壶口瀑布的水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呢?
明确:写脚下的石被水凿得窟窟窍窍,旋出光溜溜的大坑,侧面表现出河水遇强则抗,坚韧的特点,表明水的刚强和抗争精神。
4.作者的重点是要写枯水季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明确: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壶口瀑布波澜壮阔的气势起到铺垫和渲染的作用。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目标导学二:品味本文语言特色及效果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绘雨季瀑布的特点的?
明确:①听觉角度:在半山腰“涛声隐隐如雷”,近处涛声“震耳欲聋”。
②视觉角度:“河谷里雾气弥漫”“像一锅正沸着的水”“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
2.作者描绘雨季壶口瀑布时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找出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一句具体分析。
(1)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明确:本句运用比喻,将涛声比作雷声,把汹涌澎湃的河水比作沸水,突出壶口瀑布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的特点。
(2)(瀑布)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
明确:句中用了“跌”“吸”“灌”“冲”一系列动词来描写河水,突出河水险急、汹涌澎湃的气势,使河水的形象更加立体可感。
3.作者描写了壶口上游的河水和脚下的深沟,找出相应的语段,仔细品味其语言特色,体会其意境。
(1)上游:“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明确: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枯水季仍然气势磅礴、汹涌无比的瀑布水流快、水密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回味无穷。
(2)龙槽壶口:
①“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
明确:运用“吸”“拢”“冲”“跌”“碎”“升”“跨”“穿”一连串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奔腾至此由于地理环境的改变,一下从河床跌入深谷,碎成点,碎成雾,充满灵性与生命力量。
备课笔记
【学法指导】
分析描写壶口瀑布的语言特点,应该从多种角度入手,修辞手法、用词角度、句式特点等。
②“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中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明确: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时奔腾的黄河之水已变成了飞流而下的瀑布——浑厚、壮阔、猛烈、凝重。
③“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明确: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和长短句结合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在遇到阻碍后寻找其他的出路,成为泉、溪,突出其柔的一面。
目标导学三:学习本文写景的语言特点
作者调动多种感官,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运用一系列具有表现力的动词,结合自身的感受,描写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性格特点及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请你选取生活中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结合内心感受,写一个描写景物的片段。不少于200字。
示例:站在湖岸的观景台上,我激奋的心情几乎跃出胸腔。试想,面对这一湖蓝得“晕”人的碧水,扑面的芳香水汽,哪有生命不振奋呢?哪有意兴不飞扬呢?我尽全力把身子往前倾,脖子向前伸,瞪大眼睛向湖中望去。湖中间的水域,似乎有一台一刻不停运转着的机器,生产出粼粼清波,后头的清波驱赶着前面的,一齐向四面递进,奔向湖岸;阳光照在清波上,粼粼闪动,有些晃眼,像薄薄的金片铺于太阳底下;清波一波连着一波,波波相依,蔚为壮观,就像天上掉下来的一块布满无数皱褶的绿色大布;蓝色的湖面映托着湛蓝的天空,天空高远,朵朵白云如只只绵羊,悠闲自得,似乎是不愿意离开这人间美景;湖面上水雾氤氲,缭绕着弯扭着盘旋着往天空升腾,但到了一定高度就不见了踪影。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课堂的主人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教学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有层次性。另一方面,注重让学生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特点。注重教师指引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思考。真正满足学生对语文的需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由于按照知识点来划分课时内容,导致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把握不够。将语言特点分析和景物特征分开,不利于学生掌握通过分析语言来总结景物特点的能力。
去年*,我有幸看到世界上唯一的黄*大瀑布——壶口瀑布,有幸领略了他别样的风采。
先声夺人,领略涛声。离景区很远时,听到涛声隐隐如雷,车上激动无比、忐忑不安的人都逐渐安静下来,静听着,感受着,仿佛在接受涛声的洗礼。到了景点,看到数条黄褐*的支流汇集在一处,滚滚涛声越来越大,直至震耳欲聋。浪,一个接着一个地翻滚过来,溅出了一层层的白*泡沫,一层泡沫碎了,露出原本的黄褐*,但紧接着,又一浪打了过来,重新又为黄河抹上了一笔白。不远处的前方,出现了一层白雾,朦朦胧胧地,掩住了后面的黄褐*。
近观瀑布,一切诗词统统被我抛至脑后。条条支流从层层岩石上跌落下来,汇集到主流中。而主流,从几十米的岩石上奔腾而下,撞击在突兀的岩石上,碎成茫茫的雾。落在身上,没有半丝寒冷,而是温吞吞的。那些没有碎成雾的水滴,便溅起白白的浪,继续自己的旅程。
岩石被冲出了一道道深深浅浅的沟壑,涓涓细水,汇入滚滚水流,滚滚水流,注入几十米峡谷内的滔滔黄河。它们吟着,唱着,号着,声势越来越浩大,规模越来越宏伟。这岩石,这峡谷,这瀑布,绝非一滴水所能成就的。多少水滴为此残缺不全,又有多少水滴为此粉身碎骨?然而,水滴们并没有停歇,它们要把突兀的岩石磨平,要为子孙后代造福。为此,它们前赴后继……
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吗?这不也是壶口瀑布是黄河的心脏,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原因吗?正因如此,黄河和炎黄子孙百折不挠,勇敢前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2、了解游记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3、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
理清思路,明确写景方法及角度,并且能够在赏析句子的同时抓住景物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西北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5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今天我们就通过梁衡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一同去领略“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奇特景观吧.(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新授课文:
单元导读: 首先,翻到第五单元的单元导读,仔细阅读,然后说一说,你从中有什么发现?
从单元导读中我们知道,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游记,那么什么是游记?
游记是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等,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游记最大的特点,先游后记,亲见真闻. 学游记,首要的是要抓住景和情. 二、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其代表作品有《没有新闻的角落》《新闻绿叶的脉络》《新闻原理的思考》等. 三、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词.
铸(zhXXXXX) 告诫(jiXXXXX) 推搡(sXXXXXng) 霎时 (shXXXXX) 驰骋(chXXXXXng) 漩涡(xuXXXXXn) 寒噤 (jXXXXXn) 迂回(yXXXXX) 汩汩 (gXXXXX) 湿漉漉(lXXXXX) 震耳欲聋(zhXXXXXn) 潺潺 (chXXXXXn) 前呼后拥(yXXXXXng) 怒不可遏 (XXXXX) 2.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什么是“壶口”?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1)沟底的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
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2)黄河的河床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而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 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4.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何处?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三、朗读课文,感受不同之处
1.品读2―5自然段,思考:雨季的瀑布和枯水季节的瀑布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的? (1)品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雨季瀑布的特点:危险、惊心动魄、气势磅礴 从下面的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a.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b.那沟已被灌得浪沫横溢,但上面的水还是一股劲地冲进去,冲进去XXXXXXXXXX
c.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只有一个可怕的警觉:仿佛突然就要出现一个洪峰将我吞没. 2.朗读3-5自然段段,思考:
枯水季瀑布的特点:雄伟壮观、柔中带刚、勇往直前 ②从下面句子中看出来: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b.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XXXXXXXXXX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过渡:作者写的不仅仅是黄河之水,更是一种人生的姿态,一种意境,一种无坚不催,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
2.通观全文,作者只是向我们介绍壶口瀑布这一风景名胜吗?他在写景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由黄河之水联想到民族精神.他由黄河的“柔中带刚”“遇强则抗”“勇往直前”想到了中华民族的坚强不屈. 四、小结
作者描绘了壶口瀑布惊心动魄的场面、雄浑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之水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性格特点及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同时由黄河的性格想到中华民族虽历经艰难,但宁折不弯、坚韧刚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抒发了作者对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it计算机、资格考试、计划方案、旅游景点、办公文档、专业文献、教程攻略、出国留学、文档下载、外语学习、教学研究以及17、壶口瀑布优秀教学设计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2个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4.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过程与方法:
1.充分预习,搜集资料,积累感受和体验。
2.初读,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体味文中营造的壶口瀑布的形象和蕴涵的赞美与陶醉之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4.情味读,传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总结,回归整体,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和文化历史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对中华儿女的激励作用。
2.深入领会几处含义深刻而且有独特的表达方法与效果的句子和词语,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排比句的。
教学准备:
布置预习,搜集有关壶口瀑布的资料,积累感受与体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地图展示黄河的全貌图和壶口瀑布的位置,与学生一起交流相关的资料信息。)
2.同学们,“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感受,那么壶口瀑布是怎样的气势,又何以征服无数的心灵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壶口瀑布》。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学习生字词。
2.默读,思考:围绕“壶口瀑布”,课文写了些什么?
三、精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1.自读课文1-7自然段,勾画体现壶口瀑布特点的语句。
2.小组交流讨论,把你勾画的语句读给其他同学听一听,然后讨论这些语句体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
3.面对这样的瀑布,你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布置课堂作业
1.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承上启下,导入
1.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壶口瀑布有哪些特点?
2.面对先声夺人,气势壮观,构造独特的壶口瀑布,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由景悟情
1.带着上述问题,自由读8-10自然段。
2.交流反馈:
学习第8自然段:
①自读第8自然段,画出作者每次看到黄河时的不同感受的句子。
②读了这些迥然不同的描绘,你有怎样的感受?
③作者曾多次看到过黄河,为什么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呢?(让学生理解感受: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是激励我们,鞭策我们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壶口瀑布的雄壮磅礴正体现了这一力量,它让作者热血为之沸腾,所以,作者说“从今天起,我才称得上真正的黄河的子孙”。)
④哪一句表达了作者已读懂了壶口瀑布蕴含的丰富内涵?找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并谈谈此句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的威力在……鼓动,它的雄风在……呼啸,它的精神在……闪动;排比句内容上一层层深入,读起来有气势,有韵律美,使表达的情感抒发地酣畅淋漓)
⑤指导感情朗读:你从这母亲河的魂魄中汲取了什么营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学习9-10自然段:
①回想壶口瀑布的气势,回味它蕴含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再次面对壶口,你又有怎样的感受?(自由说)
②作者又是怎样的感受?读9-10自然段,说说“醉”字的含义。(因黄河丰富的内涵,使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倾慕、向往和崇尚,从中得到精神力量或灵感,因而陶醉倾倒或沉迷、沉浸在快乐的享受里)
③感情朗读9-10自然段,读出陶醉之情。
三、总结,回归整体,学习表达方法
1.回顾课文围绕“壶口瀑布”写了些什么?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达使你对壶口瀑布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结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布置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2.了解黄河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为这条母亲河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15壶口瀑布
先声夺人
气势壮观
构造独特陶醉
内涵丰富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