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0
这是商山早行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的感情和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感情的理解
教学方法:诵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二、评讲:
朗读诗文
1.注音:
铎 槲 枳 凫
2.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3.列出结构: 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
起 承 转 合
4.指导赏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1.请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晨起的场景”。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2.“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的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分析两句的结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其中“鸡声”“茅店”“人迹”“板桥”四个词皆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语,“月”和“霜”也是名词。两句共写了6种典型景物,中间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等名词以外的词。
2.补充类似诗句:“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
“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张至秘校庄》欧阳修
“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总结:
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
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3.意象赏读:
A.6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何用现代汉语顺畅组合。
出行在外,荒村野店宜眠早,往往清早起早赶路补回来,俗语云“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听到鸡鸣声,起身看天,只见一轮残月斜挂茅店上空。板桥上下了一层厚厚的霜,已有早行的人在上面留下了足迹。
B.解说意境特点:
凄清、悲凉。
C.言外之意:
道路辛苦、羁愁旅思,见于言外。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1.能从诗中看出早行的季节吗?
槲树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新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子的白花也已开放。因此应写的是早春季节。他在《送洛南李主薄》里有“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可为证。
2.赏析“明”字。枳花为什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
因为天色还早,残月不明,所以白色的枳花才能明驿墙。路上景色仍扣住早行来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凫雁满回塘”写早春家乡之景有何特点?
美好、温馨、生机勃勃。“春江水暖鸭先知”可为证。另外,雁即思乡之意象,客行之人,梦雁即梦乡,两种理解均属有理。
2.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3.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出思乡之情。
三、课堂小结:
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
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四、布置作业
1.赏析“明”字。枳花为什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
因为天色还早,残月不明,所以白色的枳花才能明驿墙。路上景色仍扣住早行来写。
2“凫雁满回塘”写早春家乡之景有何特点?
美好、温馨、生机勃勃。“春江水暖鸭先知”可为证。另外,雁即思乡之意象,客行之人,梦雁即梦乡,两种理解均属有理。
五、板书设计:
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 整体感知诗作内容。
3.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意象,领会意境,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晚唐有这么一位文人,有评论说他文不如诗,诗不如词,但他确实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诗词名家,他就是“花间派”词风的鼻祖温庭筠。今天我们学他诗歌的一篇代表作《商山早行》。
二、作者和背景
1. 了解作者
温庭筠(约801---866),本名岐,字飞卿,山西祁县人,晚唐诗人、词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恃才不羁,又好讽刺权贵,多犯忌讳,屡举进士不第,终生不得志。精通音律。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2. 了解背景
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些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出外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里跋涉的时候,他念念不忘“故乡”;晚上住在茅店里,也在做着“杜陵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扫除读音障碍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请读准以下字的音:
铎(duó) 槲(h?) 枳(zh?) 驿(y?)
3. 再读,读懂诗意
四、文本解读,问题探究
问题一:题目中“早行”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提醒:4处)
答:(1)直接表现:
晨起动征铎(清晨起床,车马铃声叮叮当当,旅客套马、驾车活动已暗含其中)
(2)间接表现:
鸡声茅店月(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人迹板桥霜(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枳花明驿墙(“明”反衬天暗,说明“早”)
问题二:首联“悲”可否换成“思”?为什么?
答:(1)因思乡念亲而悲,但“悲”字分量很重,意蕴深沉,它所表现的情感远远超越了“思”,更为厚重,更为浓烈。
(2)悲旅途不便,山险路陡,人情浇薄。
(3)悲生不逢时,仕途失意,前途未卜。
(4)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点明诗歌主旨。
问题三:赏析“鸡声茅店月,人际板桥霜”
点拨:这两句历来脍炙人口,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巧妙地排列组合,构成生动可感的画面,用以表达情感。这种“意象叠加”的写法,我们还学过《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问题三:(1)这首诗展现了两幅不同的画面,一幅是异乡的画面,一幅是故乡的画面,找出相应的诗句。
(3)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点拨:虚实结合,实写异乡,虚写故乡,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主题归纳
这首诗选取了一些富有意味的意象,运用意象叠加、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手法,表现了作者旅途中的孤独寂寞,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仕途失意的落寞情怀。
六、板书设计
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收集四、五句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并背诵下来。
八、教学反思
在公开课上这首诗觉得有一点难度,课上学生的表现很让我失望,可能是我没有调动好,问题设计也有些难的原因吧。今后要在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方面多下些功夫。
作者简介:
宋海秋,丽江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热爱生活,热爱文学,愿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成长。
一、自学
1.注释 ① 征铎(duó):征,远行。铎,远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② 槲(hú):一种落叶乔木。“槲寄生”(《〈物种起源〉导言》)(补充: 斛hú,容器;檞jie,一种木质像松的树。)③枳(zh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驿墙:驿站的墙壁。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明”使…明艳。这句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④ 凫(fú):野鸭。回塘:岸边弯曲的湖塘。这句写的就是“杜陵梦”的梦境。
2、作者简介
温庭筠(yún)(812-870),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出生在京兆鄠(hù)县(今陕西户县)。才思敏捷,诗与李商隐齐名,时号“温李”。又擅长填词,与韦庄并称“温韦”。是最早大量写词的作家。花间派鼻祖。
二、翻译
清早起来出行,马车上的铃铛响声不断,出门人想念家乡倍感悲伤。 雄鸡唱茅草店外残月当空,布满寒霜的板桥上已留有人迹。 槲树叶纷纷凋落,铺满山路;月光下驿站墙边的枳树花开得正鲜艳。于是,想到我昨夜梦会杜陵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凫和雁布满了曲折的池塘,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
三、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在家千日好,出外时时难”。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浇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最好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进一步分析说:“‘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人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之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不是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吗?“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名词组合也叫意象叠加,如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就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商县、洛南一带,枳树、槲树很多。槲树的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存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嫩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树的白花已在开放。因为天还没有大亮,驿墙旁边的白色枳花,就比较显眼,所以用了个“明”字。可以看出,诗人始终没有忘记“早行”二字。
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凫雁满回塘”。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自得其乐;而自己,却离家日远,在茅店里歇脚,在山路上奔波呢!“杜陵梦”,补出了夜间在茅店里思家的心情,与“客行悲故乡”首尾照应,互相补充;而梦中的故乡景色与旅途上的景色又形成鲜明的对照。眼里看的是“槲叶落山路”,心里想的是“凫雁满回塘”。“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到了完美的表现。
末联点出主题:行旅中思念着长安。但这里不用通常的写法:直抒感情或发议论,而是同样在景物的描写中托寓对长安的怀念。“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杜陵是长安城南的地名,凫、雁都是水鸟。梦想中的杜陵,鸟雁在曲折的池塘里到处游转,这正是诗人对长安的怀念。诗人写怀念长安,一般都是用以表现政治上的进取心,希望能在京城长安有所作为。温庭筠在诗中表现的,也是这个意思。
三、重点解说
1、关于“故乡”: 作者的故乡本在山西太原,但曾在陕西西安东南即“杜陵”住过,所以末句把“杜陵”称为故乡。
2、“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手法上意象叠加;内容上深化主题,把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的“言外意”扩大到更广泛的人群,让思想更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表达感情上通过清冷的环境烘托了人物内心的悲凉。
3、凫雁满回塘:对比,反映自己的孤单、愁苦。
四、背诵、默写
课后习题选解(参考)
1、(P47,3题)比较杜牧《长安晚秋》与杜甫的《登高》思想和意境的差异。
——杜牧:抒发抱负难以施展的愁闷思想,意境上缺乏雄浑阔大的气象,凄恻低回。杜甫:表达长年漂泊、老病愁苦,沉郁顿挫,慷慨激越。
2、(P49,1题)《长安晚秋》写景的层次感。
——景物有广狭、远近、高低的区别,层次感强。首联总览长安全景,是广;接着写星、雁、笛、楼、菊、莲,是狭;同时星、雁、笛、楼是远,菊、莲是近。星、雁、笛、楼又是仰观,是高,菊、莲又是俯察,是低。体现着时间转移,天色由暗而明的变化。传达了思乡之情,烘托了凄凉气氛。特别是颔颈两联的写景,将典型景物与特定的心情结合起来,景语即是情语。雁阵和菊花,本是深秋季节的寻常事物,南归之雁、东篱之菊又和思乡归隐的情绪,形影相随,诗人将这些形象入诗,意在给人以丰富的暗示;加之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3、(P49,2题)《商山早行》“目前景”是鸡声茅店,残月当空,人迹板桥,微霜初降,槲叶山路,枳花驿墙。“言外意”是道路辛苦,羁旅愁思。
4、(P50,3题)“李商隐的无题诗”
情感基调:深沉感伤,浓烈(深而专)凄清; 成因:衰退的时代,不幸的个人遭遇;意象特征:通过闪烁不定的意象组合来传达感情,有两大常见的意象群,一是神仙世界、历史传说,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等;二是现实生活(多为女子),如凤尾罗、碧文帐、绣芙蓉等。这些意象有多种解释,可为仙境,可为道观,可象征宫廷。也是诗题隐约的原因之一。
一.作者及背景简介:
1.作者简介:
温庭筠或作“廷筠”“庭云”,本名岐,字飞卿,行十六,太原祁人。相貌奇丑,人称“温钟馗”。才思敏捷,作诗凡八叉手而八韵成,时号“温八叉”“温八吟”。为人放荡不羁,性格倨傲,好讥刺权贵,为执政者所恶。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又与李商隐、段成式以骈文绮丽著称,三人皆排行十六,时号“三十六体”;词以隐约迷离之境,写怅惘悱恻之情,是“花间词派”的鼻祖。
2.写作背景:
温庭筠本是太原祁县人,但由于在长安南郊安了个家,所以在他的一引起诗歌里,是把长安南郊说成他的故乡的。唐宣宗大中末年,他离开长安,外出宦游。当他在商洛一带的山区跋涉的时候,还念念不忘颇有江南风光的“故乡”。
二.朗读诗文
1.注音:
铎 槲 枳 凫
2.结合诗题、注解和背景知识,通读全诗。
3.列出结构图:
早行思乡→早行图景→路上图景→昨夜梦乡
起 承 转 合
三.指导赏析: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
1.请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晨起的场景”。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叮叮当当,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2.“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的作用。“悲故乡”在全诗中的作用。
“悲”字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悲故乡”点明了题旨。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1.分析两句的结构: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其中“鸡声”“茅店”“人迹”“板桥”四个词皆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语,“月”和“霜”也是名词。两句共写了6种典型景物,中间没有一个动词或形容词等名词以外的词。
2.补充类似诗句: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秋怀》欧阳修
“鸟声梅店雨,野色板桥春”——《过张至秘校庄》欧阳修
“楼船夜雪瓜洲度,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陆游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总结:
A.“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李东阳
B.“状难状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语。
C.音韵铿锵(指音乐美),意象具足(形象鲜明,内涵丰富)。
3.意象赏读:
A.6个意象组合在一起,如何用现代汉语顺畅组合。
出行在外,荒村野店宜眠早,往往清早起早赶路补回来,俗语云“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诗人听到鸡鸣声,起身看天,只见一轮残月斜挂茅店上空。板桥上下了一层厚厚的霜,已有早行的人在上面留下了足迹。
B.解说意境特点:
凄清、悲凉。
C.言外之意:
道路辛苦、羁愁旅思,见于言外。
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1.能从诗中看出早行的季节吗?
槲树叶片很大,冬天虽干枯却仍留枝上,直到第二年早春树枝将发新芽的时候,才纷纷脱落。而这时候枳子的白花也已开放。因此应写的是早春季节。他在《送洛南李主薄》里有“槲叶晓迷路,枳花春满庭”可为证。
2.赏析“明”字。枳花为什么能映明驿站的墙壁?
因为天色还早,残月不明,所以白色的枳花才能明驿墙。路上景色仍扣住早行来写。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1.“凫雁满回塘”写早春家乡之景有何特点?
美好、温馨、生机勃勃。“春江水暖鸭先知”可为证。另外,雁即思乡之意象,客行之人,梦雁即梦乡,两种理解均属有理。
2.昨夜之梦本应时间在前,本应先写,为何倒装?
先写早行羁旅之苦之凄凉,后写梦中家乡早春之美好之温馨,以凄凉冷清反衬家乡的美好温馨,写透思乡。如先写,则情感上本末倒置,效果不好。
3.此为虚写,以想象之景传达家乡之美好,传达出思乡之情。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