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据库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18

这是数据库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数据库教学设计一等奖

数据库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一)初步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学会把一些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填写完成简单的统计表。

(二)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培养学生观察、整理、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统计表。

教学用具

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上课时学生报数据,教师填到表格上。(表1)

(二)学习新课

教师:

1.根据这张身高记录单能不能很快看出我们班同学的身高大多数在什么范围内?

2.这张记录单上的数据也是原始数据,要想看出同学身高分布情况,就要对它进行分类整理。

3.如何进行分类整理呢,学生分组讨论并试分类。

在学生讨论分类的基础上,总结出整理数据的方法:

①先从记录单上找出所有数据的分布范围。(最矮的,最高的。)

②边教学边画出统计表。先确定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再根据找出的数据范围,按5厘米一段,分成五段;然后,用直尺画出表格,填写栏名,并把身高起止的厘米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填入“身高”一栏内;最后在表格的上面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③统计各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统计时可以按照原始数据记录单上的顺序,用划“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然后依次擦去“正”字,填上数目;最后核对一下各段人数有没有错误。(表2)

教师:这个统计表除了横着设计,还可以怎样设计?

介绍另一种制表方法:(表3)

出示思考题,学生分组讨论:

①这个班同学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

②这个班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③你还能从这个统计表中观察出哪些内容?

④整理后的统计表和原始数据记录单相比,有哪些优点?

教师:①既然整理后的统计表比原始数据记录单有优越*,那么原始数据经过整理以后原始数据是不是就可以丢弃不要了呢?

②如果要计算这个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应该怎样计算?需要根据哪个表计算?(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工作中原始数据非常重要,不能随便丢失。)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见表4):

请你把这次考试的成绩按分数高低整理填入下表。(表5)

要求学生*完成,完成后回答下面思考题:

①在哪个分数段的人数最多?优以上的有多少人?

②要想从表中反映出总人数应加哪一项统计内容?

2.音乐老师记录下来五年级二班的音乐成绩,请同学们帮助音乐老师统计一下这个班的优、良、达标、待达标的人数,看哪个同学统计得快?(表6)

根据上面的原始数据填写下表,然后说一说每个等级的学生各有多少人。(表7)

(四)课堂总结(由学生总结)

教师: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大、最小各是多少。

2.根据统计的需要和数据范围的具体情况,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制成表。

3.统计各组中的原始数据的数目,填写统计表。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练习一,4,5,7,8。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习例1简单的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教学的,又是复式统计表的前奏。力求从生活实际出发,课前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课上汇报数据,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统计表的制表步骤和统计表的优越*都是由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归纳总结得出的,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观察概括的能力。

本节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汇报自己的身高,老师填表,并提出为什么要进行分类整理制作统计表。

第二部分:学生分组讨论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最高、最矮的;

第二层:确定统计表的栏目、数据段,并填好,写明统计表的名称和日期;

第三层:统计名段中原始数据的数目并填写。

第三部分: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回答问题进行强化练习,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层:根据整理后的统计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问题;

第二层:从如何求平均数引出原始数据的重要*;

第三层:由学生归纳制作统计表的一般步骤,并通过两个练习进行强化。

板书设计

数据库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按需要对数据进行简单的整理.

2.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提高学生看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数出有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请你帮助她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把题中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相应的栏目里,再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种车辆数的多少.从题目的条件中可以看出,要统计的有几种数量?(几种车,每种多少辆.)

教师:制成的统计表有几栏,每栏多少格?

教师提问:看一看条形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

二、学习新课.

(一)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教师:上面复习题中,统计停车场里面的车辆时,由于车辆是静止不动的,我们可以分类数出各种车的辆数,是用逐项数出数目的方法收集的数据.如果我们要统计一个路口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的各种机动车的数量,还能用逐项数出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吗?

教师:收集数据时,根据具体条件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今天就来学习一种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师:请同学们作好准备,你们收集过路口的各种机动车数量.

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

教师提问:为什么你们收集的数据不统一;有什么方法可以改进?

学生讨论:小组内分工,每人记一种车的数;先把各种车的名称写出来排列好,过车时分别作出“正”字的记录……

学生汇报后教师板书:

摩托车:正

小汽车:正正正正正正一

大客车:正正

载重车:正正正正

(二)填统计表和统计图.

1、教师:上面收集的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出来,要把这些数据整理,制成统计表.

机动车种类

辆数

合计

摩托车

小汽车

大客车

载重车

教师提问:请看条形统计图,每格表示多少?这个数能不能改变?

教师说明: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代表多少数量,要根据统计的数据大小而定.

2、学生练习.

把课本第2页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补填完整.

3、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从1992年到1996年,全国每年增加的人口数依次是1348万、1346万、1333万、1271万和1268万.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教师:统计表要分几栏?为什么?要分几格?为什么?

年份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增加人口数(万)

三、巩固练习.

拿一枚1角硬*,从桌面上约30厘米的高度自由落下,共做20次,边做边记录落下后的情况,然后填入下面的统计表.

四、课堂总结.

我们收集数据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的数据,并进行整理填入下表.

六、板书设计.

数据库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教学目的:

网络数据库的优秀教案

  1、加深对文件类型的认识和下载工具的使用

  2、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

  3、加深对合法利用网络信息的认识

  4、记住几个常用的网络数据库的网址和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

  1、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检索

  2、记住几个常用的网络数据库的`网址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课堂讲学和机房实践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利用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信息的获取分常规信息获取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获取。我们先复习常规网络文件信息的获取,再学习和体验网络数据库信息的获取。

  二、复习

  集体复习一下怎样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和flashget下载工具来通过网络完成我们需要的文件。

  三、新课堂知识点讲解

  1、 什么是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数据和资源共享这两种技术结合在一起即成为在今天广泛应用的网络数据库(也叫WEB数据库)。它以后台数据库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前台程序,通过浏览器完成数据存储、查询等操作的系统。

  2、 网络数据库信息检索的一般过程

  以检索义务教育法为例.cn

  重点突出:明确目标——提炼关键字——输入执行——评价调整 这个过程

  3、 体验多样的网络数据库(演示)

  a、 教育资源库:

  教客教育资源网站

  查找学习资料

  ,牛顿运动定律

  b、 学术类网络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cn

  c、 在线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易趣:.cn

  e、 数字城市

  数字北京:

  4、 网络数据库的评价

  从我们目前的实际出发,一般我们建议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内容准确无误

  2、范围广深适度

  3、来源权威可信

  4、更新及时规律

  5、检索方便高效

  6、系统稳定可靠

  四、 课堂小结

  从知识点、课堂秩序、学生反应进行小结

  实践:

  1.参考书P34页的网站,查找学习资料,如:三角函数的内容;

  2.利用在线图书馆,查找某本书的情况,将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开本,页数,定价,内容简介等保存。

  3.利用数字城市网站,查找从苏州火车站到苏州乐园的公交路线。

  教学反思:一些网路数据库如数字城市网站()打开后,查找地名或公交换乘,行车线路速度比较慢。导致部分同学未完成实践任务,下次要注意网速问题,尽量在容易打开的网站上查找信息,节约时间。

数据库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一、 教材分析:

  《数据分析》青岛出版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计算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分析的一节新授课。“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是用Excel管理数据中的基础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本册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几个重点之一,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学习用图表表示数据的重要基础。教材中以学生身边经常见到的“图书统计表”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数据排序及筛选的操作。以“加油站、一点通”作为排序、筛选知识点的补充,以“练一练”作为操作技能的巩固。以“实践与创新”作为知识的延伸,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和管理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的基本操作,并经过第一课数据计算的学习,对Excel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来自:WwW.smhaida.Com 海达 范文 网:数据的分析教学设计),初步掌握了Excel的学习方法,并能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数据的输入,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等知识学习兴致非常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分层教学。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数据清单、数据的排序、筛选的概念和作用。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分析、判断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学会与他人分享信息资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熟练掌握数据的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策略: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用Excel对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操作。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自主、合用、探究”的学习模式,老师仅起以引导启示的作用,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效果比较好。 六、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

  篇三:《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本P39统计表,观察分析:从统计表上,你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1)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3)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4)师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引出新课,板书课题,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二、探究体验

  1、学看统计图。

  (1)引导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2)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3)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4)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使用这种统计图?它的优点是什么?

  2、尝试画统计图。

  (1)观察体重统计图: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格呢?

  (2)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3)集体汇报交流。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3)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4)师引导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

  三、实践应用

  生独立完成P40—41的练习十第2、3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销量开始下降。生4:我认为一月份的销售量是600瓶、5月份销售200瓶、8月份销售700瓶。我认为一月份这种饮料刚上市大家都想尝一尝,可是这种饮料不好喝,因此销量开始下降。于是生产厂家开始调整产品,味道好了销量又上升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