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大班教育随笔大全《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日期:2022-05-1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教育随笔大全《永远别说“不要你了”》,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大班教育随笔大全《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1、大班教育随笔大全《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会让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同时,当他们遇到危险,感觉到恐惧的时候,父母的怀抱又会带给他们抚慰和保护,为他们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在与父母或抚养者的接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当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只是想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讲,是无法区分家长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得不偿失。

2、大班教育随笔大全《别站着不动》

  一、情景描述:

  12月的风吹在身上总让我们不禁寒颤,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们每天早上和孩子们一起走到户外,一起运动。

  今天,我们依旧迎着风来到操场上,短暂的热身活动后,我们进行了分散活动。部分孩子在长凳上练平衡,一些在用单杠运水,还有的在跳绳。一个个玩的可起劲了。

  王纪林对我说:“赵老师,我们要玩跷跷板。”我点点头。他又说:“我要和他们比赛,看谁能坚持的时间最长。”

  说完他便和几个朋友去一个空地方开始进行比赛。过了一会,我走过去时,林林骄傲的对我说:“老师,我到现在还没有摔下来哦。”

  听了他的话语,我一想,对啊,他这样一个姿势已经停留了很久了,我连忙说:“你真厉害,不过你这样一直站着会不会冷啊。可以去找找别的玩啊。”

  林林听了我的话后对我说:“我不冷,我要站到最后,这样我就胜利了。”

  就这样他又开始和其他的朋友一起比赛谁站的时间最长了。我摸了摸他们的小手,似乎还不是很冷,我便没有再阻止下去。

  又过了一会,我一看他们还一个个站在那里,我又走过去说:“我看你们今天这样站下去是分不出胜负了,都站的不动的是很难失去平衡的。这样,我提个建议,你们一边站着,小手动起来试试看谁能站的时间最长。再分不出胜负,你们就小脚也试试看跳跳或者踏步,加大点难度呀。”孩子们听我一说,似乎觉得有点道理。

  林林说:“我们把手甩起来,看谁先‘摔’下来。”

  在林林的规则下,孩子们开始动起了小手,后来我又发现他们小脚也动了起来,这样一来,他们不再站着不动了,一会上一会下,一会蹲一会站,可忙活了,不再冷了。

  二、分析反思:

  众所周知,生活是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在运动中,同样也有或多或少的生活内容在其中,关注个别儿童也是其中之一。我们知道个别儿童不仅是那些体弱或肥胖儿童,在运动中,我们同样需要关注的是运动量没有达到或者运动密度过高的个别儿童。

  在这个案例中,我关注到的是几个选择安静游戏的孩子,他们在0度的天气里,站在同个地方而没有走动,这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面对这个教育契机时,我进行了随机教育,从旁观者的角度用询问建议的方法告诉孩子这样站会冷,并建议他们选择其他的运动器械,但孩子的一句回答“我们不冷”让我没有办法再对他们要求什么。但当时我也观察了场地,由于这几位孩子选择的是有阳光的地方,并摸过他们的手后老师便确定他们还不太冷,便走开了。但又过了一会后,我发现他们还是这样站着,便以一个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出谋画策的给了他们一个能迅速决定胜负的方法,但又在情理之中,孩子们听了这个方法后一些子动了起来,虽然没有剧烈运动,但在上上下来、甩手、跳跃的过程中,逐渐使自己暖和。

  从今天的案例中,我觉得在场地的摆放上还需要自己斟酌,比如这样比较静态的器械可以找个没有风但阳光充足的场地进行。其次,在活动前应该给孩子们规则,玩一会激烈运动后可以选择静点的运动器械,相反亦然。最后,一直比较喜欢静态游戏的孩子督促他衣服暂时不要脱,以免着凉。

  三、贴心提示:

  1、根据冬天气候特征,运动前需要老师组织运动量相对大一点的准备活动:如慢跑、跳、尽量让大部分孩子的身体舒展、暖和起来。

  2、根据季节特点能运用原有的运动器具进行组合创造,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来加大孩子在运动时的运动量。老师如果缺乏意识,孩子们只会按照惯例来摆放,也就达不到相应的运动量。

  3、活动中,老师是孩子的玩伴,许多运动方法也是在共同的游戏中产生,老师要根据季节特点有意识创造有难度的游戏,以此加大幼儿的运动量。

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大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教育随笔记录200篇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上学期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下学期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教育随笔大全200篇

3、大班教育随笔大全《“打”的含义》

情况描述:

  午睡起床的音乐从耳边传来,这一熟悉的音乐提醒着孩子们可以起床了。大家起身穿裤又叠被的,可是瑶瑶还在熟睡中。不一会儿,午睡室中传来阵阵的哭声:“瑶瑶,你怎么了?做噩梦了吗?”老师问。几个孩子说是涛涛打了瑶瑶的头,想叫她起床了。在安慰了瑶瑶以后,我告诉涛涛以后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叫醒朋友,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引导,同时对他的心意进行了表扬。当孩子们吃完点心进行盥洗的时候,周子俊跑来对我说:“老师,涛涛他要打我屁股的。”刚等周子俊走开,亮亮过来也说:“老师,涛涛他要打我屁股,而且要用手拧我的屁股。”这时我走近涛涛的身边,问:“涛涛,你这样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总打别人?”他说:“我妈妈在家也经常这样打我的呀!”他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随即我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个别教育。

分析与反思:

  1、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项胜喜欢用“打“的行为来表达和解决问题,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对朋友友善的表现。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已经表现为攻击性行为。那么对于在家挨打的他,应该做些什么呢?第一要做的就是有正确立即的反应,比如说:“你不可以打我!”“我不喜欢你打我!”通过这些行动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感受,也让挨打的自己学习自我表达,自我保护。然后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错又错在哪儿?同时对自己的行为要进行改正。

  2、孩子的行为和家庭教育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孩子的一句话中,让我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由于孩子的顽皮,总会惹父母生气。而对于农村的家长来说,涛涛父母自身的文化比较低,对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的认识不到位,缺少教育的理念,因此对于孩子的不听话举止对会用打骂的暴力行为,从而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想让孩子做到不以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表达感情,家长也必须检点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平常也总习惯用“我要打你!”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在这里,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产生了事与愿违的后果。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做父母的,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因此,父母的行为习惯好坏与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作为家长应减少生活环境中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素。其次,孩子攻击他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表现的需要,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好好引导孩子,给他分析生活中的暴力行径的坏处,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同时家长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联系,摒弃以暴制暴的教育,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其次,对孩子与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家长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

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大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教育随笔记录200篇

  大班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上学期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下学期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幼儿教育随笔200篇

  大班教育随笔大全200篇

4、大班教育随笔大全《原谅孩子的“出格”》

  在进餐前,我组织幼儿听录音故事。没过多久,后面的孩子就坐不住了。有的嘻嘻哈哈,有的窃窃私语。我连喊了几遍“请安静”后,情况有所改变,但过不了两分钟.他们又开始闹腾起来了。 这时,我特别恼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听的配乐故事孩子们却不喜欢听,不明白为什么孩子们坐在一块儿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听故事,我决定教育一下几个比较“闹”的孩子,以起警示作用。我环视了一下,看见较远的那组孩子居然手拉手说说笑笑的,我便径直朝他们走了过去。当我走近时,孩子们的笑脸凝固了,呈现在我面前的是一张张惶恐、胆怯的脸.一副准备受罚的表情。突然,我很想知道孩子们究竟在玩什么玩得那么开心,便什么话都没说,在那组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一坐下来.我就明白了其中的缘由,原来我班的录音机有点小问题,播放时声音很轻,以至于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听不清楚录音机里讲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干脆自发玩起了“切西瓜”的游戏。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我释然了。我对孩子们说:“今天我们班的录音机有点问题,很多小朋友听不清故事.我们就改成手指游戏吧。”我关掉录音机,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手指游戏。 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多启发。一方面,行为是有原因的,如果教师仅凭主观判断,往往会误解孩子。当我们组织了自认为很有意思的活动而孩子参与率不高时,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走到孩子的位子上去耐心地观察和了解,并及时引导和调整;另一方面,教师平时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受.以便尽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5、大班教育随笔大全《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会让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同时,当他们遇到危险,感觉到恐惧的时候,父母的怀抱又会带给他们抚慰和保护,为他们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在与父母或抚养者的接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当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只是想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讲,是无法区分家长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得不偿失。

6、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永远别说“不要你了”》

  “你再调皮,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是很多家长在教育不懂事的孩子时经常说的一句话,甚至有的家长还故意藏起来,直到孩子停止了某种行为后,妈妈才出现在孩子面前。然而,这个被很多家长惯用的招数,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伤害,甚至不亚于对孩子体罚。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假装遗弃孩子的做法,大大破坏了孩子的安全感。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在很小的时候,会强烈地依恋父母或其他的养育者,这种依恋关系会让儿童的心理得到安全保障,他们在探索外部世界时,会有一种安全感做支持。同时,当他们遇到危险,感觉到恐惧的时候,父母的怀抱又会带给他们抚慰和保护,为他们再一次去探索外部世界提供支持。良好的依恋关系,是孩子在与父母或抚养者的接触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如果假装遗弃孩子,那孩子会认为,最值得信赖的人都不要自己了,保护自己的人没有了,这对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很大的伤害。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的儿童,均会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当然,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只是想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讲,是无法区分家长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两岁左右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

  因此心理学家建议,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得不偿失。

相关文章

《大班教养随笔3篇》:大班教养随笔第1篇点名新感悟早操活动结束了,小朋友象往常一样依旧很兴奋的说着话,在等着我叫“请坐好,老师要点名了”。这天我不想叫,用眼看看他们,孩子们让我看的莫

《幼儿园老师随笔大班50篇》:幼儿园老师随笔大班第1篇  大班教育笔记(一):  感受孩子们的变化  这天是星期一,孩子们早上来园时都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地向教师、阿姨问好,不象小班时需要大人提醒,几个新来

《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30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第1篇  大班教育笔记(一):  感受孩子们的变化  这天是星期一,孩子们早上来园时都能兴高采烈地,主动地向教师、阿姨问好,不象小班时需要大人提醒,几个新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