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多种形式喜迎“中秋”,是优秀的大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中秋将至,为了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我们传统的文化习俗,春蕾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通过品尝月饼、学习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形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
活动分级部进行:小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了歌曲《我为爷爷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等歌曲,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表达了他们的快乐和感恩的心情。
中班的孩子则用橡皮泥和模具做出了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月饼”:园的、方的、三角的,都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的栩栩如生。
大班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强,老师为他们设计的活动是制作水果拼盘:利用苹果、香蕉、桔子等各种水果,通过清洗、削皮、切片、造型等工序,一盘盘诱人的果盘便在他们合作中新鲜出炉了,圆圆的拼盘造型体现的孩子们渴望团圆的愿望。
最后,全体孩子品尝了月饼,更将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体验了节日的快乐,感受到了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大班第一学期,我们班先后迎来了两位新疆老师。孩子们对于新疆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特色美食等方面都有了初步的了解。
进入大班第二学期,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成为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要面对的重大挑战。同时,我们发现,大班第二学期的孩子们在语言方面发展迅速。阅读方面,很多孩子都认识不少汉字;书写方面,每个孩子都会用汉字写自己的名字。孩子们对于自己、同伴的名字以及更多的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字作为一种记录信息的图像符号,它的起源包含了结绳记事、甲骨文、象形文字的演变等很多有趣的内容。于是,结合这些内容,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汉字的起源》。孩子们通过搜集资料,找到仓颉的传说,了解了古人通过结绳记事进行记录,知道了甲骨文是刻在骨头上的文字,还通过对比观察篆书、隶书、楷书,发现同一个字的不同字形,感受到了文字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激发了对文字的兴趣。
我们的名字用维族文字怎么写
大班第一学期,孩子们就注意到,新疆老师的普通话发音和我们并不一样。问了新疆老师,孩子们知道了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文字。在新疆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维族文字。坤坤说:“好像一只只小鸟呀!”很多孩子发现,维吾尔族和汉族的文字明显不同。
得知又将有新疆老师来到我们班,六六若有所思地问:“那我们的名字用维族文字怎么写呢?”“对啊!”“冬冬用维族文字怎么写呢?”“那牛牛呢?”全班小朋友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孩子们的共同期待中,我们生成了这次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尽情表达自己对维族文字的猜想,我们设计了记录表格。表格分为三部分:汉字姓名、猜想和维吾尔族文字书写的姓名。
孩子们在表格中书写了自己的汉字姓名。在猜想部分,孩子们的想象力得到了尽情发挥。豆豆写了一行各种拐弯的“文字”。“啊?你怎么写得像蛇一样啊!”果果嘴巴张得老大。东东一边写还一边说:“我得哆嗦着写!”“哈哈!你怎么这么写啊!”东东的动作逗得第三组小朋友都笑出了声。泡泡用手支着脑袋思考,突然一抬头:“我觉得要有直线和弯线才对。”“是吗?你写一个我看看。”安安满眼期待。
在孩子们的猜想中,我们能看出,孩子们对于文字的组成元素是有一定的前期经验的。例如,孩子们知道文字是一种符号,他们头脑中的维族文字就是一串串符号;孩子们还知道文字是由笔划组成的,他们猜想的维族文字也有点、横、撇等笔画;孩子们还知道笔画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有了这样的联系才能组成文字,所以在猜想中不管用什么线条表示笔画,这些线条都是交织在一起的。
孩子们的这些经验也许来源于我们开展过的主题活动《汉字的起源》。在活动中,孩子们了解了从绳结符号到甲骨文再到如今的简体汉字的汉字演进过程。这样的前期经验与当下的活动产生了关联,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深入探究文字奥秘的兴趣。
听听新疆老师怎么说
在猜想部分完成后,我们请来了新来的新疆老师。她对孩子们说:“维吾尔族文字由32个字母组成。”“啊?字母?那不是英文么?”诺诺十分惊奇。
新疆老师带着大家读了32个字母,其中有一个字母要从嗓子眼发音。爽爽读了几遍就不停地咳嗽起来,边咳嗽还边说:“老师,当新疆人有点儿难!”
只见新疆老师拿起白板笔,从白板的右侧落笔,从右向左写出了自己的维吾尔族名字。“写反了吧?”六六问新疆老师。新疆老师摆摆手:“没有反,没有反,维族文字就是从右向左写的!”“啊?”几个小朋友都张大了嘴巴,“从右向左写?”新疆老师点点头,说:“你们想不想试试?”“想!”全班小朋友异口同声。
于是,新疆老师用维吾尔族文字写出了全班小朋友的名字,作为示范。乐乐在模仿新疆老师的时候,习惯性地要从左侧落笔。“不对!”啾啾大吼一声:“应该从写字这只手这边写!写完了就用手盖住了!”乐乐看了看汉字姓名,又看了半天维吾尔族姓名,才缓缓落笔。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丰富了维吾尔族文字的经验,包括维吾尔族文字是什么样的、怎么写出文字。牛牛说:“维吾尔族文字是用发音拼出来的!”在观察完新疆老师书写自己的名字后,龙龙说:“维吾尔族文字是从右往左写的,我写的时候有点别扭。”
大宝说:“维吾尔族文字没有横,都是弯弯的(笔画)。”子航说:“我觉得维吾尔族文字像群鸽子。”“我觉得像蜗牛壳上的螺旋纹,一圈一圈的。”这是冬冬的看法。接下来,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反复书写,体会维吾尔族文字中的奥秘。
承睿说:“我的‘睿’字在汉字中比较难写,但是在维吾尔族文字中这个字很简单。”
嘉仪说:“我的名字用维吾尔族文字写比写汉字简单多啦!”
这一活动激起了孩子们对文字的极大热情。在区域游戏时间,孩子们也热衷书写自己的维吾尔族名字。康康忽然抬起头,说:“我不仅会写汉字和维吾尔族文字,我还会写韩文呢!因为我是朝鲜族!”他扬了扬下巴,特别自豪。“啊?不会吧?”孩子们都难以置信。一博也兴奋了:“我会写日文,因为我在日本待过一年。”他一边说,一边在纸上写了一个日文符号。“哇塞!好厉害!”孩子们都投来崇拜的目光。在区域小结时,我展示了康康和一博写的另外两种文字,全班小朋友都惊叹了,都想让这两位小朋友当小老师来教教他们。
于是,为了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请孩子们搜寻到了很多他们眼中“奇怪”的文字。他们发现有英文、韩文、日文、西班牙文、蒙古文等等很多国家和民族的特有文字。
通过书写和比较,孩子们有了自己的新发现。瑞瑞说:“有的文字很好写,有的文字有点难。”啾啾说:“韩文里老有圆圈,那个圈不就像我们(汉字)的‘口’吗?”“对!还真是呢!”几个孩子似乎恍然大悟。
大帅在书写中也有发现:“我发现,有的日文的笔画和汉字比较像。”“好像日文的很多字都和我们的汉字一样!”哞哞也有相似发现。涵涵对英语最感兴趣:“英语和西班牙语差不多嘛!”孩子们在书写中发现了不同文字的差异和联系,同时也了解到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文字和汉字一样,都是记录的符号。
每个孩子都是有能力的学习者。从汉字、维族文字延伸出的系列活动源于孩子,最终又回归孩子,作用于孩子身上。活动中,孩子们在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字的海洋中感受着多元文化,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观察探究能力等都获得了相应的发展。
小班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孩子们从刚入园时的陌生、不适应,慢慢过渡到愿意主动跟老师、同伴交流,喜欢上幼儿园,并积极地参加幼儿园各种有趣的活动。但悦悦却一直显得非常胆小,她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呢?
“老师,我不会……”
活动中悦悦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不会……”看着她畏缩的眼神,听着她犹疑的话音,我总是鼓励她:“没关系,试一试吧!”可她仍然半低着头,拒绝参与任何活动。
一次,在老师的陪伴下,悦悦终于拿起画笔,画了一幅画。虽然笔触很轻,但对她来说已经是不小的进步。我准备利用这次进步,在家长接孩子的时候,跟悦悦的家人聊聊。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奶奶劈头就是一句:“看你画的这是什么东西啊?哪有人家小朋友画的好……”悦悦的脸色变了,又低下了头。我连忙朝奶奶使眼色,并大声夸奖悦悦的进步。奶奶不吱声了,但看得出来,她的心里并不认同。
悦悦为什么会极度不自信?她生长在怎样的一个家庭环境里?在家里也是这样吗?带着疑问,我电话约了她的妈妈来幼儿园交流。
“妹妹不如姐姐……”
悦悦的妈妈是老师,平时工作非常忙。在与她的交流中,我发现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妹妹不如姐姐”。原来,悦悦在家中是老二,大她6岁的姐姐正在上小学,成绩优异。而妈妈下班后也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姐姐的陪伴和辅导上。奶奶和外婆则轮流帮忙照顾悦悦、做家务。悦悦小的时候不如姐姐长得壮实,吃得也没姐姐多;悦悦平时不吭声,话比较少,用妈妈的话来说就是“不烦人、蛮好带的”;悦悦认的字也不如姐姐小时候多,妈妈辅导姐姐做作业时,她就一个人捧着一本书坐在旁边,如妈妈所说:“经常拿倒,其实什么也看不懂”;悦悦爱哭,没有姐姐性格开朗……
我发现,无论在妈妈还是奶奶、外婆的眼中,总是拿悦悦跟姐姐比较,而比较的结果,就是“妹妹不如姐姐”。因此,悦悦也就一直在姐姐的阴影之下,饱受打击。慢慢地,她似乎被大家遗忘了,越来越安静。
发现悦悦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总是拿悦悦跟比她大的姐姐比较,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即使是拿姐姐小时候跟现在的悦悦比,也是如此。要知道,留在记忆中的印象往往是经过筛选的,并不客观,而家长的这种态度对悦悦来说,只
意味着一次次的打击。”我的话让妈妈震惊,她这才发现,原来悦悦平时的“安静”“看书”,其实正是对妈妈的爱的期待。孩子通过模仿妈妈和姐姐在一起做的事情,表达着融入这个世界的愿望。
其实,悦悦有很多优点,我把平时对悦悦的点滴观察一点一点地向妈妈做了介绍:她很有爱心,能够主动地与同伴分享玩具;她很守规则,观察力也很强;她的反应很快,虽然个子小,跑起来却很快……她缺少的,只是他人的关注,尤其是家人对她的肯定。“多花一点时间,让妹妹也享受到你们的陪伴,你一定会发现更多属于悦悦的个性……”
在这之后,悦悦的妈妈开始调整自己的节奏,每天安排一段时间给悦悦讲故事,陪她在户外活动;姐姐需要妈妈辅导的时候,再让悦悦做其他的事情;我又适时地召开了“祖辈家长会”,让爷爷奶奶们夸夸自己的小宝贝。在热烈的交流中,悦悦的奶奶和外婆也打开了心结,发现悦悦与别的孩子不同,甚至超出其他孩子的地方。
渐渐地,悦悦变了。她在幼儿园的笑声越来越多,朋友也越来越多;在自主表演活动中,动作优美的舞蹈赢得了同伴的掌声;在亲子讲故事比赛中,和妈妈双双获奖。到了中班,已经成为一个活泼、自信、自主的孩子了。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多”和“少”
一个自信的孩子,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会更有勇气,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耐受力会更强,在同伴交往中也会更受欢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建议家长做到下面的几“多”几“少”。
多一些纵向比较,少一些横向对比
在面对家中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常常对他的纵向发展进行比较,便容易发现孩子的进步和变化。但当这一个孩子处于幼儿园的群体之中,或者家中有两个孩子时,纵向比较就会被横向对比取而代之。而在横向对比中,被比较的孩子往往处于劣势:家长往往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而夸大自己孩子的缺点。实际上,各个孩子的发展并不一致,一个孩子的各方面发展也不均衡,所以横向对比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作为家长,要理智地看待孩子之间的差别,当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存在的差距时,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同时创造条件帮助孩子在相应的方面进行锻炼。比如,发现孩子的动作灵活性不够,就多陪孩子进行户外活动,而不是批评他“怎么没有别人跑得快”;发现孩子自理能力不强,就多提供机会让孩子参与,而不是一边嫌弃他“懒”,一边又包办代替。家长可以经常性地和孩子回顾一周前、一个月前、一年前的发展情况,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获得良好的自我认知,变得自信。
多几句细节评价,少几句空洞表扬
“你真棒!”“你很聪明!”“你是个乖孩子!”这样的话常常是家长赞扬孩子时脱口而出的“习惯性语言”,但对孩子并不具有指导性意义,有时反而会让孩子盲目自信,而遇到问题时却束手无策。
实际上,细节性的评价能带给孩子更大的能量,具有鼓励的价值。例如,当孩子读书读得很认真时,家长可以这样说:“你今天看书的时间超过了10分钟,真有耐心!”“你在书里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细节,观察得真仔细!”“你看完的书都摆得很整齐,看起来真舒服。”即使只是一点点进步,在这样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描述性的评价中,孩子能够发现自己好在哪里、哪方面是家人最为看重的,便会更主动地往这些方面努力。而这些具体的评价,也会让孩子的自信建立在坚实的土壤之上,更为长效。
多几处温暖关怀,少几处训斥嘲笑
家庭、幼儿园中的气氛对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也非常重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温暖的心理氛围,能修复自信心。在绘本《克丽桑丝美美菊花》中,我们看到每当小主人公在学校遭遇挫折、垂头丧气地回家之后,家人温暖的怀抱、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她修复创伤,增加勇气;而最后教师的理解和认同更让她获得了自信。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
所以,当发现孩子在哪些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家长要努力地克制自己,不发火、不训斥,而是和孩子一起坦然面对现实,耐心想办法解决问题,积极增强孩子的能力。能力是自信的源泉,当孩子的能力增强之后,自信心也会随之发展起来。
步步平时比较胆小、被动,但他一直有一个“英雄梦”,想成为战斗英雄,所以他很喜欢玩“打仗”游戏。今天是我跟踪观察步步游戏的第三天。前两天他当小士兵,跟在队长皋皋的后面跑来跑去,皋皋趴下他就趴下,皋皋射击他就射击。
今天,他又选择了“打仗”游戏。游戏一开始,步步拼搭了一把简单的枪等待皋皋的到来。皋皋来了以后步步就跟在皋皋后面跑来跑去。我想,照这样下去,步步什么时候才能实现“英雄梦”呢?
这时,看着空旷的走廊,我拿来两只大纸箱放在走廊上。步步看到纸箱后,便离开皋皋快速抢占了其中一个纸箱,就像躲在“隧道”里那样做着开枪射击的动作。发现步步占领了“隧道”,其他孩子也都动了起来,大家都把纸箱当作“隧道”,时而隐蔽,时而射击。两只纸箱让孩子们的游戏情节丰富了起来,也吸引了另外几个男孩的加入。
过了十来分钟,孩子们玩热了。于是,我就请他们脱下外套休息一下,趁机问:“谁是与你们打仗的敌人呢?”他们各自指着不同的人说:“他是!他是!”“我不是,他是!”谁都不愿做敌人。我接着说:“解放军演习的时候是分红队和绿队的。”皋皋说要红队,步步也说要红队,大家都抢着要红队。我说:“黑白配吧!”结果步步和小康、乐乐分在一队——绿队,皋皋、小壮、天天分在一队——红队。皋皋说:“打仗还应该有大本营的!”于是,大家商量定好各自的大本营,准备游戏了。我很想知道步步没有和皋皋在一队会怎样表现。
红队开始向绿队进攻,绿队只能跑到大本营躲避。红队队员就围在帐篷外持续地攻击,绿队队员根本无法出来反击。为了打破这个僵局,我在走廊旁边的洗衣间里拿了一些空纯净水桶放在走廊上,孩子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水桶,把水桶当作炮弹玩了起来。
为了安全起见,我问他们:“为了保证安全,我们应该怎么玩呢?”孩子们经过讨论制定了游戏规则:水桶只能滚,碰到谁谁就算被炸到。但水桶绝对不能扔、不能砸,谁违反规则就立即停止游戏。这样一来,孩子们就开始试着向对方滚水桶。这时,步步没有在滚水桶的行列,而是躲在帐篷里不出来。我想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过了几分钟,其他人都跑到红队大本营里去了,走廊上异常安静。这时步步出现了!他快速地把走廊上的几个水桶收入自己的大本营中。这时我才明白,步步不是胆怯,而是改“主动出击”为“伺机而动”。他躲在帐篷里观察战斗情况,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步步趁机储存了好多个“炮弹”,他把这些“炮弹”放到大本营里,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
过了一会儿,红队的小壮看到绿队拿走了许多“炮弹”,就来轰炸绿队的大本营,结果“炮弹”滚歪了,没有碰到帐篷。步步立马跑出帐篷把“炮弹”抢回,小壮想要来抢回“炮弹”,快靠近绿队大本营时,步步滚出一个“炮弹”炸到他,他就只能回自己大本营去了。红队不甘落败,轮番前来进攻。步步就用刚才“以守为攻”的办法阻止他们的进攻。绿队有足够的“炮弹”,又有足够的耐心等着“敌人”上门,所以被动挨打的局面已经完全改变。绿队的战略让红队有力无处使……
游戏结束的音乐响起,步步跑到我面前问:“谁赢了?”我说:“今天你很会动脑筋,帮助队里运‘炮弹’,保护‘炮弹’,你们队的‘炮弹’比红队多,所以你们绿队赢了!”步步听后欢呼着:“我是战斗英雄了!”在我的隐性帮助下,步步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量,终于实现了“英雄梦”。
在幼儿园,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听听孩子们怎么说:“张老师爱笑;赵老师喜欢和我们玩游戏;李老师关心我”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刚刚踏上幼师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不知道怎样和小孩相处。上班也有些日子了,小朋友就是和自己不亲、没那么热情。
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传授给你们一些秘诀吧。
用各种方法记忆幼儿姓名
记住幼儿的名字,是打通你和幼儿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通道。当你喊出幼儿的名字时,幼儿也就对你有了印象。那么幼儿才会更听你的话。
我们可以这样做:1、利用每天早上的晨检时间,和幼儿拥抱一下,顺便记忆幼儿的名字。利用早点前的点名时机,重复点名,刻意记忆。2、利用每个和幼儿聊天的机会记忆幼儿的名字。聊天的内容最好是关乎幼儿本身的。3、利用活动课幼儿回答问题的机会,加强对幼儿名字的记忆。4、先记住班里几个调皮幼儿的名字和几个能力最强的幼儿的名字,这样既有利于你管理好幼儿,又能帮你快速记住其他幼儿的名字。
掌握幼儿的基本情况
幼儿的基本情况,你要做到心里有数。比如:哪个幼儿比较调皮,哪个幼儿家里有特殊情况,哪个幼儿有哪方面的障碍等等。
如果是小班幼儿,那就要和他们的父母多交流了。如果是中、大班幼儿,可以去问问他们原来的老师。多了解一些幼儿的发展状况及特殊表现。
这样,你就可以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选择合适幼儿的管理方式,更好的适应他们的特点。让每个幼儿都能从心里喜欢你,信任你,认可你!
多和幼儿聊天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间隙时间,和幼儿聊天。在聊天的同时,你既了解了幼儿的基本情况,又了解了幼儿的喜好。
而幼儿会因为你对他的特别关注,而对你有更好的印象,把你当成他的朋友,从而更愿意亲近你,更乐意和你在一起。
用爱关注幼儿的衣、食、住、行
你做了一名幼儿教师,就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你既是一名老师,又是幼儿的全职保姆。幼儿的父母把幼儿交给了你,那么你就要对幼儿负起责任。
你要演好幼儿“父母”的角色,用最深的爱来爱护幼儿,照顾好幼儿的衣、食、住、行。你付出了深深的爱,幼儿一定会回报你浓浓的情。
游戏——带你快速打入幼儿群体
幼儿都比较喜欢做游戏,所以利用做游戏来拉拢幼儿的心,也是最有效的和幼儿成为一体的好方法。你只要和他玩,他就会喜欢你,进而也就会在其它活动时,给你最好的支持。很多传统的游戏,不需要做多少准备,就可以开展。在做游戏的同时,幼儿就会在喜欢你的分数值上加上几分。
讲故事——让幼儿崇拜你
不管是小班还是中、大班幼儿,他们都很喜欢听故事。如果你做好了准备,记住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他们听,那么他们会非常崇拜你,而且会在心里记住你这个会讲很多故事的老师。
这样,就能和幼儿尽快拉近距离,从而更好的开展你的其它活动。
中秋将至,为了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我们传统的文化习俗,春蕾幼儿园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通过品尝月饼、学习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形式度过了一个愉快的节日。
活动分级部进行:小班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唱了歌曲《我为爷爷打月饼》、《月亮婆婆喜欢我》等歌曲,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表达了他们的快乐和感恩的心情。
中班的孩子则用橡皮泥和模具做出了各式各样、色彩鲜艳的“月饼”:园的、方的、三角的,都在孩子们的巧手下变的栩栩如生。
大班的幼儿动手能力较强,老师为他们设计的活动是制作水果拼盘:利用苹果、香蕉、桔子等各种水果,通过清洗、削皮、切片、造型等工序,一盘盘诱人的果盘便在他们合作中新鲜出炉了,圆圆的拼盘造型体现的孩子们渴望团圆的愿望。
最后,全体孩子品尝了月饼,更将活动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体验了节日的快乐,感受到了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作为一个学前教育领域的从业人员,我经过4年本科、3年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毕业后当老师,又给学生讲过7年的儿童心理学课;再后来,便一直从事学前教育的编辑工作。各种儿童发展理论,不敢说精通,也略知一二。但是,当我面对一个具体的孩子时,他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我只觉得可爱,却常常有看不懂的困惑:他在玩什么?为什么对这个游戏感兴趣?他的学习是什么?他的发展是什么?他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要怎么样支持他呢? 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韩寒导演的电影《后会无期》里的那句经典台词: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用这个句式描述我的惶恐则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读不懂一个孩子。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开始重读与儿童有关的书,学习的时候很兴奋,跃跃欲试;可是当我面对儿童时,却又变得生涩,就像个新手。 我很挫败,却又束手无策。 2016年最后一天,看罗辑思维掌门人罗振宇的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他关于人工智能学习方式的解释,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还记得人工智能有多厉害吗?2016年3月,谷歌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与韩国世界冠军李世石九段进行人机大战,最后A1phaG04比1狂胜李世石。20l7年一开年,AlphaGo的升级版MaSter,又以60胜O负l平的战绩横扫人类。 人工智能何以如此厉害?罗振宇解释说,这是因为机器思维与人类思维完全不同:“人因为能力有限,思维方式是尽量简化……这样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传递知识。但是机器的能力足够强,它不需要把世界简化了之后再去理解。人工智能其实是让世界恢复了原本的复杂性。于是,在人工智能逻辑里,它不关心人类对一件事情的定义,但是它可以输出你要的答案。只要有大量的数据,它就能用跟人完全不同的思路,达到同样的结果。”比如,人工智能认识猫,不是依靠有关猫的定义,而是通过看一百万张图片“认识”猫。最后,它能精准地在一千万张图片中找出那些有小猫的图片。 我一直对大数据似懂非懂,但是,当我脑补一百万张小猫的图片时,那一刻,我明白了大数据的意义,也明白了我的知识短板:对于儿童的认识,我缺乏“大数据”的支撑。 未来人工智能哪家强?罗振宇说,谁的数据更多,更精准,谁的技术怪兽就会被喂养得更强。 仔细想来,这个道理并不新,也不神秘。就好比优秀的医生和律师,都是由大量的病例、案例“喂”出来的一样。我认识的许多优秀幼儿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大脑中储存着“大数据”——许许多多鲜活的、各个不同的孩子。每每说起来,都如数家珍。你说到任何一个问题,他们都能给你讲出一个相关的孩子的故事。 相比理论培训,幼儿园老师都喜欢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最喜欢参观幼儿园和观摩活动。我们杂志社每年举办的南北精品活动展示非常受欢迎,我想,这也是老师们在建立自己的大数据库。 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曾指出,关于人是怎样学习的系列研究发现,情境性是深度学习的特点,也是它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简单地说,指的是在要学习的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中进行的学习,即,“在哪里用,就在哪里学”。 儿童学习如此,成人学习亦如此。如果要真正了解儿童、读懂儿童,就要从观察一个个儿童开始,建立我们自己的儿童大数据,支撑那些大道理。摘自:《学前教育》2017.02
班里的建构区摆放着许多孩子们爱玩的积木。开始,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之一,可后来我发现去建构区玩的孩子并不多,很多孩子进了建构区,不久又走了,偶尔有几个留下来的,搭建的作品也都很简单,并且大家各玩各的,没有合作,连交流也基本没有。 于是,我在建构区投放了关于桥、路、船等图片,希望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搭建的线索。可是两个星期过去了,建构区的状况没有多大的改变,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我想听听孩子的想法,孩子们告诉我,他们想搭大大的桥、轮船、坦克等,需要几个人合作,但建构区容不下那么多人,搭好的作品也无法保留。我恍然大悟,决定对建构区来一次“大装修”。我和孩子一起把午睡的床的位置作了调整,使建构区的空间大了不少。我们还把薄薄的小地垫换成了又大又厚的地垫。这样一来,建构区又大又舒服,既解决了拥挤问题,又便于孩子们保留和分享作品。接着,我们又投放了一些新的建构材料,以保证孩子们进行各种建构活动。 考虑到大班幼儿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已逐渐提高,我希望孩子们在建构活动中能够很好地合作和交流,于是我别出心裁地让孩子们以团队形式开展搭建活动,希望孩子们能与同伴共同商讨搭建内容,合作完成搭建工作,感受分工合作的乐趣。 但好景不长,有几个团队出现了问题,首先碰到的问题是搭建什么内容统一不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想搭的东西,谁也不肯迁就,即便有些孩子勉强统一了意见,一起搭了一个东西,也是不快乐的。 于是,我又一次和孩子们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彼此的真实想法。有的孩子统计了一下一共有飞机、坦克、恐龙、船等七种孩子们喜欢并且想搭的东西。由此,原来的团队形式变成了“恐龙团队”“坦克团队”等。这样一来,既保证团队有了一致的计划和目标,又激发了孩子们搭建的兴趣及合作的愿望。 自从团队的形式改变后,孩子们搭建的兴趣提高了,探索的欲望也逐渐增强。我经常能够看到他们在一起就如何搭建飞机的身体或者坦克的发射炮筒而认真地讨论和探索,也经常能够看到团队中有的负责搭建飞机的身体,有的负责搭建飞机的翅膀……孩子们学会了分工与合作。建构区空间扩大后,孩子们的作品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保留,其间孩子们会互相交流,或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分享自己的搭建经验。在分享与交流中孩子们积累了经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提高了搭建水平。 在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中,我看到了每个团队制定、讨论、实施计划的过程,他们与同伴协商、交流、讨论的过程,包括借鉴彼此的经验以及互帮互助、分工合作,这些都反映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共同学习的方式。放手给孩子们实践的机会和自我挑战的空间,支持孩子们自主、自发的游戏,支持孩子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的专业能力。摘自:《幼儿教育》2016.12
《大班毕业教育随笔3篇》:大班毕业教育随笔第1篇那日午休起床后,外面下起来小雨,孩子们趴在窗口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快乐地谈论着关于雨的话题。看到他们兴奋不已的样子,我怎忍心强制性地让他们坐到小椅
《教育随笔大班3篇》:教育随笔大班第1篇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小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乐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游戏情节发展到高潮的时候,
《托班教师随笔13篇》:第1篇托班教师随笔 已经上课几分钟了,可是祥祥小朋友还是沉浸在玩橡皮泥中。在上课之前我已经吩咐孩子们收好橡皮泥,洗好小手等待上课了。可是祥祥回到座位后,还是拿出橡皮泥继续玩。虽然我的目光和他交流了几次,可他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