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6
这是初中审题立意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本课的教学背景:
随着中考复习工作的进一步深入,作为教师就是要适应目前考试改革需要,课堂教学必须要有新的改进和提高。目前我们初三政治的教学已到了第一轮复习阶段的尾声,我们前面完成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熟知各个知识点,掌握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题型。这为提高学生解答实践探究题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本堂课是本轮复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为此我设计了这一课题:“如何解答实践探究题”。
题型特点 :
实践探究题是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这种题型的出现是为了适应中考改革、发展形势的需要,按照新的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而产生的。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评价原则,“实践探究题”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知识水平和学科能力的三个层次中,属于C级(运用层次)——指学生在相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在真实的情景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做法。这个类型的题目都是出现在试卷的最后一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复习,学生能综合运用各课知识点,提高解答实践探究题的能力,争取在考试中,对试卷上最难的这部分内容,能作出有效解答,取得理想的成绩。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面对不同的试题,能确定用到的课文的知识点,并与《能力训练》中的题目联系起来。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在具体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所运用的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法和学法主要采用了我校的“三我六步”教学法。开卷考试的试题源于课本,但又高于课本,考查的重点也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渐转变为考查能力。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基础知识这一载体,知识与能力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运用知识,首先要能够理解知识并在记忆中随时再现知识,只有在记忆中能随时再现的知识,才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学生掌握的知识较少或在记忆中再现出来的知识似是而非,那就谈不到正确地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
在学法中,通过让学生课前的预习,课堂上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要求他们迅速而准确地找到该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切实掌握好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并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其含义,能复述其主要内容,总之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一必须“牢记”,二必须“会用”。我们初三政治的中考复习中,学生熟练掌握《能力训练》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抓住这条主线,让学生能贴近考试。
学生特点:
我所上的三(6)班,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班级。该班女同学较多,课堂上总体表现的比较沉稳。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很牢固,对教材很熟悉,对各知识点能熟练地说出它在课文中的位置。
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因此,我在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来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一)课前预习、预习检测:
安排意图:我们政治课,一周只有两节,这在复习阶段时间是非常紧张的,所以抓好这个环节,能有效减轻课堂上对时间的压力。考虑到这是堂复习课,学生对教学内容,无论在以前的新课讲授中,还是考试中,都是接触过的。所以我安排的“预习检测”也很难说完全就是学校的“三我六步”教学法中的要求,应该兼有作业的检查功能。也因此,在完成本环节时,我所用的.时间多了点。对要求他们完成的内容,我作了充分的思考,虽然只有涉及到5个知识点,但它们是我精选的,我对书本上可能用到“实践探究题”中去的知识点作了一一排查,并且注意避免重复,尽量做到不与“练一练”和“检测、补充练习”这几个环节中的知识点、题目重复。这样设计,使学生能在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里,尽量多的接触到不同的知识点。从这一环节的教学实效看,学生的表现良好,所设计的主题、口号等,符合题意,基本达到我的预定目标。
(二)深入学习、引领提升
安排意图:在这两个环节的教学上,我是主要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根据所发的复习材料自主学习,我作适当的点拨。要求学生把材料上的内容与《能力训练》上的题目进行对照,思考如何参考《能力训练》上的题目,进行知识点的提炼,来回答材料上的题目。只有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课文的知识点是如何具体落实到《能力训练》的题目中去的,他们才可能会在今后的考试中真正地用好、用活课本和《能力训练》。
我在学生学习了两个题型“主题班会”和“活动设计”后,安排了两个“练一练”的题目,“调查报告”题型后面设置了一个题目(因为考虑到这种题型在试卷上出现的几率并不高),以期能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达到“引领提升”的效果。我让学生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来完成“练一练”,目的是让他们“兵教兵、兵帮兵”,充分地集思广益,也让题目的答案能尽量做到多元化。这也是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根本所在。从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将课本的知识点放到具体的试题中后,学生还不易从《能力训练》上找到相应的试题,因此,将课文的知识点变为带材料的问题后,如何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这一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也正因为如此,我在引领提升上,可能我给学生讲解的时间上用的多了些。尤其是在复习实践探究题的课上,我一直认为让学生做的题目尽量留到课后解决。否则,要求学生在课后不是做题,而是进行看书看材料的复习是很难的,看来今后这个观念要适当的改变。
(三)课堂检测、补充练习
安排意图:这两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我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所花时间最多的环节。因为我深知,复习课要高效,所以复习课中出现的题目,包括类型等都必须更有典型性、针对性、实效性。因此,我对每个题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都反复地进行了权衡利弊,做到每个放在复习材料上的题目,都是能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能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只有让学生多接触、多练这样的题目,他们在考试中,才会遇到不同的试题,懂得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决,才会真正使他们具有解答“实践探究”的应变能力了。
在备这节课时,我把在这两年政治中考中,已经出现到“实践探究”题的知识点都一一进行了筛选。因为在我们初三政治的中考试卷上,是不会把最近两年考到的知识点,再放到今年的中考试卷的最后一部分“实践探究题”上去的,出卷老师肯定会对这些知识作出回避。那我们在进行复习时,当然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免让学生花时间去做无效的复习。本节课上复习材料所涉及到的7个大题目(包含19个小题目),都是在我作了精心选择、修改后,拿出来的。复习时间很紧张,我要力争给学生的材料在学生的开卷考试中,作用要最大化。本节课的7个大题目,4个在课堂上完成了,3个留到了课后作为作业。
我在设计题目时,还注意做到题目的材料大都采用当今的社会热点,三次用了关于“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一次采用了“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有关内容作为材料,这与我们政治中考拟定“实践探究题”的一贯思路是相吻合的。通过学生对这些题目的练习,让他们对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到的社会热点先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样解题时就不会有陌生感从而无从下手,能立即看懂相关材料,能知道跟书本上哪一课有联系,《能力训练》上什么题目能作参考,提高学生应试的能力。
在学生做检测题时,我作了一个尝试,让一个在历次考试中表现较好的同学,在学习了本课的内容后,到讲台上来给全班同学讲述她做此试题时的解题思路。我想通过这个方式,既能让我及时了解学生在认知时,有没有能达到我设置的教学目标(她具有代表性),也能起到激励作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尝试,学生课前也只知道要上去讲,其它一样都不知道。所以,该学生在走上讲台进行讲解时,还是反映出有一定的紧张,但她对题目的解题思路还是基本掌握了,对其他学生还是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回顾本节课的全过程,从备课到上课,我没有刻意去追求“三我六步”的教学方法,但我尽量向这个方法靠拢,向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方向努力。在教学中,我肯定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节前两框的内容。主要是讲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掌握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特别要搞清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课题是对第一节“矛盾的普遍性”的继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教学内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同时,本课内容还是高考常考考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解决热点社会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组比赛,在合作中探讨在竞争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围绕社会热点,师生共同讨论。引导学生重基础、重能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的体系的哲思之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成就之美。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本课的教学重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本课的教学难点: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确立的理由是:关于矛盾的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学习这一理论,就要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说教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能力的辩证统一”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使学生会学。因此,创设情景,通过教师巧妙的设问,学生分析、归纳等环节,去探究新知,这些都是通过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来完成。例如,讲解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时,通过学生观察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中国福娃和超女黄雅丽”的图片,去分析“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提出矛盾,解决矛盾的`反复过程才得以完成的。我组织学生分成学习组,通过竞赛、讨论、总结等步骤、得出结论,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在师生、生生间多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
3、坚持“发展为本”。教法的使用,首先要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在本节课,我力求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能力解决每一个问题,各抒己见,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认同。
4、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我在设计运用环节时,特别注意了这一点。例如“比一比”活动中,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说出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理的成语、俗语、古诗词,让学生感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说学法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路。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分析、思考、讨论、比较、释疑、练习等活动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让我猜猜你是谁”导入复习课。通过“你的依据是什么?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设疑,引导学生体会到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既可以引出授课的内容,也为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2、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前,我先介绍近5年高考情况,向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学习的任务,整体感知主要脉络,做到从有疑到质疑,再到释疑。
3、自主探索,构建知识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采用“创设情景一自主探索一教师引导一效果测评”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情景—问题—探索一引导一讨论—结论—升华”。最大限度地活跃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4、归纳小结,结束讲课
通过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性,使认识进一步深化。
5、竞争合作,运用探讨,提升能力
我组织学生分成学习组,通过竞赛、讨论、探讨等活动检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技能、提升能力。特别突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对社会热点观察、分析能力。
第4篇审题教学设计一等奖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本教学内容属于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第一个活动主题《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中的第一个话题《餐桌上引出的话题》。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话题教学是基于学生大多是“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对“盘中餐”、“身上衣”及生活中的日用品从何而来了解甚少而设计编排的。本教学内容旨在落实课标中的“我是中国人”的第9条“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种农产品,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和智慧。教材安排照从学生熟悉的“餐桌”引出“粮食”,进而说明“粮食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然后由粮食引出了“农业”,让学生了解“大农业”和“农产品”的基本含义,最后回归学生生活,找一找生活中与农业有关的日常生活用品。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看,当今物质生活的相对富足,让更多的城镇孩子不知道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艰难。因此虽然本课的教学对象已是四年级的孩子,但由于他们从不用为吃穿操心,也就不会去关心它的来源,所以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很少了解与关注,更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也不仅仅停留在表象上。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针对本班学生学情及本单元教学目标,结合本课教学内容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别是:
1、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农民和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习惯。
能力目标:探究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知识目标:了解大农业的五大类,理解“民以食为天”的内涵。
2、教学重难点
探究农业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
为了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四、教法学法
情境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猜一猜中知道农业,在算一算中了解粮食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在认一认中理解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农产品,在找一找中感受到农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流程:
活动一:猜一猜 食物从哪里来(8分钟)
上课伊始,我开门见山,(老师在了课题“餐桌上”下面画上横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同学们,猜猜看,这个餐桌上可能引出的是个什么话题?”学生自然会想到许多话题,老师便直接揭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餐桌上的美食,好不好?”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围绕“你最难忘的那餐美食是什么?”“猜猜看,这些丰富的食物又来自哪里呢?”两个问题的提出,其目的是引出“粮食”。对于农作物的认识,我没有讲解,通过“图片欣赏”,让学生感悟、理解。
活动二:算一算 民以食为天(8分钟)
想到了粮食,同学们自然就想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为了让学生懂得粮食的重要性,我便设计了“算一算”这一活动,学生通过计算,老师再适度点拨,一年要吃这么多粮食,粮食当然重要哇!此时,自学教材第60页—61页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就比较简单了。作为品德课程,学生读书学习后,如何交流呢?这里,我借助“课件”辅助教学,既引导学生懂得了“民以食为天”“它比金子还宝贵”等内容的含义,又进一步理解了粮食的重要性在哪里?教学过程简洁明了,花时不多,效果较好。
活动三认一认 农业的种类(10分钟)
了解了粮食的重要性,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农业”这个学生比较陌生的概念。这里,我一句讲解也没有,直接让学生自学教材第62页,了解农业的五大类。针对“副业”,我认为学生最不容易理解,是个教学难点,我便搜集了大量的表示“副业”的图片,学生边看,老师适时讲解。了解了农业包括五大类后,但怎么区别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农产品,这里既不能拔高要求,但又要学生能大致了解,怎么办呢?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通过“找家”的游戏,借助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给农产品找家,让学生比较生动地理解了农产品和农业的区别,学生参与度高,兴趣深厚!
活动四找一找 生活中的农业(14分钟)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农业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了落实这一教学重点,我又设计了“小组探究”这一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探究“哪些吃的、穿的、用的产品和农业有关?”通过抽签、小组探究、小组展示竞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过程,把课堂推向了高潮。此时,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课堂,而是追问同学们“刚才我们介绍了这么多的产品,都与我们吃的、穿的、用的有关,这说明了农业……?”从而小结本节课的主题“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板书),老师又接着追问“农业这么重要,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谁呀?”学生自然想到了农民伯伯,有一个学生还说是“农民爷爷”呢!此时此刻,要同学们写几句祝福农民伯伯的话,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尊重与感谢,学生要说的话可真是太感人了!
六、板书设计
为了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我板书了“农业五大类的名称”和“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意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农业与农产品,知道农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教学目的:
一、搞清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和特点。
二、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规律和方法。帮助学生写好新材料作文。
教学重难点:
新材料作文的概念;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特点及方法;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与指导结合;运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写好考场作文的好的开始是什么呢?(审题和立意)如果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那么写好考场作文的“王”是什么呢?(还是审题立意)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就是:(出示幻灯题目)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写作
二、进入学习: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命题形式,审题的侧重点、立意的范围以及对文体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出示第二张幻灯):
几种不同命题形式的比较
比较项
命题形式审题重点立意范围文体
标题作文标题狭窄已定
材料作文材料较狭窄已定
话题作文话题很宽泛不定
新材料作文材料较宽泛不定
对于标题作文和材料作文这两种命题形式,极易造成考生作文的内容千篇一律、假大空的不良文风;对于话题作文这种命题形式,又因太过宽泛极易造成猜题押题,套做、宿构以及重辞藻轻内容等的弊端,不利于公平公正的检测。而新材料作文既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以上命题形式的弊端,又糅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势,既有限制性又有较大的开放性,因此,在特定情境下的考生作文就有了更大程度的真实性和检测性。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什么是新材料作文?提问学生。
新材料作文是什么,请看看我下的定义。请看第三、第四张幻灯片。请大家齐声朗读一遍。
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去年全国卷高考语文采用的、审题立意的范围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既强调限制性又突出开放性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又称为“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的特点
一、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开放性与限制性统一。
二、新材料作文的功能主要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的;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不得脱离原材料。
三、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提炼话题的能力。
请看具体的命题样式。看五、六张幻灯。请一女生朗读着重标出的部分:20xx年全国卷Ⅰ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Ⅱ20xx年全国卷Ⅱ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xx年为54.2%,20xx年为51.7%,而20xx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xx年为18.3%,20xx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提问:这两则材料作文要求的共同点是什么?与话题作文的不同点和相似点有哪些?(学生回答)
小结(略)
2、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既然不同的命题形式,审题立意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侧重审材料本身,即不能脱离材料本身,对于新作文材料的审题立意有哪些具体实用的方法呢?
看第七张幻灯。请一生读材料:材料一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提问:这则材料可以从哪几个角度立意?我们从哪里入手的?
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从分析因果关系入手,即可准确立意。请看第八张幻灯:探本求缘
从分析原因入手。因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们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通往成功的路不止一条。请看第九张幻灯(请一生朗读材料):
材料二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问:这个材料的关键句是什么?
强调从抓关键句入手可以准确立意(看第十张幻灯):
顺蔓摸瓜
从抓住材料的关键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的。如果我们能从分析材料中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也能够为准确立意找到依据。比如:“奉献与索取”,是什么关系(主次关系)?“继承与创新”是什么关系(条件关系)?“学与问”是什么关系(依存关系)?“自卑与自强”是什么关系(取舍关系)?只有辨明这些关系,才能有利于作文的构思。
现在请同学们看下一张幻灯片(看第十一张幻灯)。请某某同学为我们读一遍:材料三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提问:这则材料有几个事物关系?是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看第十二张幻灯——从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可以正确立意:拨云见日
从辨明关系入手。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阅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诸事物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
关系的种类主要有:
1、依存关系(如学与问)
2、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
3、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
4、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
请看第十三张幻灯:材料四
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
吸引了无数好事之
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
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
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
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
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
遍的赞赏。
我们来做这个小练习。
判断下列立意的是否正确。
请判断以下立意是否正确.
1、应顺应自然,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与人。
(√)
2、残缺也是一种美。
(√)
3、坚持就是胜利。
(×)
4、攻书莫畏难。
(×)
由此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审题立意的.方法:
从把握材料的感情倾向入手。正确的判断应是——(点击幻灯显示):
实事求是
把握材料的情感倾向。一些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具有明显地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总结:请看大屏幕(看第十四张幻灯):
按图索骥
乌鸦学抓羊“下一个!”引狼逐鹿为维纳斯接断臂
从分析原因入手从抓关键句入手从辨明关系入手从感情倾向入手
新材料作文给了我们新的感觉,新的方法。但是我们必须牢记的是——(打开第十五张幻灯)请大家一齐朗读一遍:
点睛之言
1、根据所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不能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不能另搞一套。
2、上面的几中方法不是孤立运用,而是相互联系、综合使用的。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构思作文。
好,我们研究并总结了四条审题立意的方法,但是,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咱们要实战演练一下。请看大屏幕(点开第十六张幻灯,指一生读完后小组讨论):牛刀小试
3、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认真审题,写出两个以上的立意。
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他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或者局部,自主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小组讨论,推出代表发言。注意每组的立意至少有两条,发言不得重复前组同学的观点(老师巡视并参与)。
小结:请看大屏幕(点开第十七张幻灯):
肯綮之言:
(一)为人、做事要诚实、脚踏实地,不应弄虚作假,脚踏实地做好自己;外表不漂亮,但也可以追求心灵美(诚实才是真的美);美丽不需要伪装,可以用心去塑造。不必借外表美来提高自己;弄虚作假要不得。
(二)自己先天不足、条件比别人差不要紧,只要有进取之心,肯努力,善于博取众长改善提高自己,一样可以脱颖而出。
(三)对待那些借用自己的优点而提高甚至超越了自己的人,我们应该怀有宽容、大度之心,不应妒忌甚至损害对方。
(四)不应只凭表面现象去评判人。
4、课堂总结:今天我们研究学习了了新材料作文的的特点及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特点和方法,就等于掌握了高考作文之门的钥匙。我们只有运筹于平时训练之时,才能决胜于高考考场之内。
5、布置作业。(看第十八张幻灯)略
结束语:同学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在绿意盎然的六月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万树相
说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说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经历用比例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法:理解分析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迁移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我们班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3)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4)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水费和用水的吨数。
2.师:同学们,全社会都在节约用水,在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用水问题里也藏有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培养能力
1.教学例5
(1)出示挂图:观察画面,说出题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2)出示例5:张大妈家上个月用了8吨水,水费是12.8元,李奶奶家用了10吨水,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
(3)提出: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学生试着解答,并汇报解法。
可能出现两种情况:生1:12.8÷8×10 生2:10÷8×12.8
=1.6×10 =1.25×12.8
=16(元) =16(元)
(5)激励引新
师: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师指出:这样的问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引出课题,并板书:用比例解决问题
(6)探讨新知
提出问题,同桌讨论:题目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为什么?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7)引导生说出等量关系:水费∶吨数=水费∶吨数,然后尝试解答。
板书: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X元。板书计算过程略
(8)概括总结:象这样的题目,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均可,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用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变式练习。
师:刚才我们用归一法和比例法帮李奶奶解决了水费问题,同学们真不简单,瞧!王大爷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1)出示条件:王大爷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它们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
(2)让学生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改编后的题目。
(3)指名板演,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5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编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有改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用的水数为X吨,列出等式是:12.8∶8=19.2∶X
(5)想一想:怎样用比例解决问题?
小结:用比例解决问题,应先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再根据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
三、说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小黑板出示: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① “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是一定的。
②( )和( )成( )比例。
③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 )相等。
④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请你列出方程。
2.教科书第60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讨论并请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3.完成练习九第3题。师提醒: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身高和影长成正比例。
四、说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应用题,它的解答步骤是怎样的呢?
五、说课后延伸,深化拓展 。
一条公路全长1500米,一个工程队前3天修了600米,照这样计算,还需要多少天才能把这条公路修好?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