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设计

日期:2022-04-27

这是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教学目标

  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教学重难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一、)熔化和凝固现象

  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

  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注意事项:

  (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三)凝固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下面我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实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对浮力的认识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压力,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现象,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疑,引导

  学法: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

  课件投影:水里游泳情景、海上轮船、热气球等图片

  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进行

  1、浮力概念的建立

  (1)让学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

  在盛水的水桶中放一个球,找一名学生按球,谈感受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思想。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师设疑)同学们知道那么多关于浮力的例子,那么像铝块石块这样的物体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如何来验证?

  ?学生小组讨论并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案

  ?根据学生说出的方案,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为学生准备的实验仪器有弹簧测力计、石块、杯子、水)

  在学生说和做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挂着石块放入水中时示数比在空气中是减小的,那减小的那部分就是浮力,指出这种方法即称重法测浮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且浮力的大小为F浮=G—F′

  ④对于浮力的方向,可让学生回答。一般学生会说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这时可采用用手托一托和出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关于气体对物体有浮力的验证,我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小组讨论:杠杆不平衡的原因

  教师讲解课本中物体在气体中受到浮力的实验。

  通过以上的实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强调浮力的方向和称重法测浮力。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浮力及称重法测浮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演示实验)把乒乓球放在一个去掉底的、不盖盖子的瓶子中,向瓶中倒水,球会受到浮力而浮起来吗?将瓶子盖上盖子,球会怎么样?为什么?

  (2)在进行实验时引导学生猜想,仔细观察,对比两次实验操作的不同之处。

  (3)对于该实验不需要学生做出准确的解释,只要意识到不盖盖子时球的下表面没有液体即可。

  这一步的设计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注意观察,积极动脑思考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为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打下基础。

  (4)教师从理论上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并用桥墩的例子加强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的了解。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四)反馈和巩固:课堂检测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一二题

  (2)拓展延伸:由本节课我们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上—F下,你能从中发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课前感知}

  1.经典力学认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而狭义相对沦认为,物体的质量随着它的速度的增大而 ,若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 ,则当它以速度 运动时,共质量m= 。

  2.每一个天体都有一个引力半径,半径的大小由 决定;只要天体实际半径 它们的引力半径,那么由爱因斯坦和牛顿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的差异 。但当天体的实际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时,这种差异 。

  {即讲即练}

  【典题例释】 【我行我秀】

  【例1】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 问题,不能用来处理 运动问题,只适用于 物体,一般不适用于 粒子。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 的,人们应当 。

  【思路分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要受到他所处的时代客观条件和科学水平的制约,所以人们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认识,才能掌握更广阔领域内的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答案】低速运动 高速 宏观 微观 局限性

  不断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类题总结】历史的科学成就不会被新的科学成就所否定,它只能是新的科学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例2】继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三定律后,牛顿站在世人的肩膀上,创立了经典力学,揭示了包括行星在内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爱因斯坦既批判了牛顿力学的不足,又进一步发展了牛顿的经典力学,创立了相对论,这说明 ( )

  A.世界无限扩大,人不可能认识世界,只能认识世界的一部分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

  C.人对世界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有局限性,需要发展和深化

  D.每一个认识都可能被后人推翻,人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思路分析】发现总是来自于认识过程,观点总是为解释发现而提出的,主动认识世界,积极思考问题,追求解决(解释)问题,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轨迹。爱因斯坦的相对理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理论的发展和深化,但也有人正在向爱因斯坦理论挑战

  【答案】BC

  【类题总结】一切科学的发现都是人们主动认识世界的结果,而每个人的研究又都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展和提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并没有否定牛顿力学的理论,而是把它看成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例3】一个原来静止的电子,经电压加速后,获得的速度为 .问电子的质量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改变了百分之几?

  【思路分析】根据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 得运动后质量增大了。

  所以改变的百分比为 .

  【答案】增大了 0.02%

  【类题总结】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质量改变很小,可以忽略质量的改变,经典力学理论仍然适用,而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一般都很小(相比于光速),所以经典力学解决宏观物体的动力学问题是适用的。 1. 19世纪末和20世纪以来,物理学的研究深入到 ,发现 等微观粒子不仅有 ,而且有 ,它们的运动规律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经典力学能够说明微观粒子的规律性

  B.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的问题

  C.相对论与量了力学的出现,表示经典力学已失去意义

  D.对于宏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经典力学仍能适用

  3.对于公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式中的 是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

  B.当物体的运动速度 时,物体的质量为 0,即物体质量改变了,故经典力学不适用,是不正确的

  C.当物体以较小的速度运动时,质量变化十分微弱,经典力学理论仍然适用,只有当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质量变化才明显,故经典力学适用于低速运动,而不适用于高速运动

  D.通常由于物体的运动速度太小,故质量的变化引不起我们的感觉,在分析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时,不必考虑质量的变化

  {超越课堂}

  〖基础巩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也不随运动状态而改变

  B.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随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C.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牛顿定律就是经典力学

  B.经典力学的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

  C.牛顿运动定律可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问题

  D.经典力学可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问题

  3.20世纪初,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 ,阐述物体 时所遵从的规律,改变了经典力学的一些结论.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 的.

  而且具有 ,它们的运动规律不能用经典力学来说明.

  4. 与 都没有否定过去的`科学,而认为过去的科学是自己在一定条件下的特殊情形.

  5.一条河流中的水以相对于河岸的速度v水岸流动,河中的船以相对于河水的速度V船水顺流而下,在经典力学中的速度为:V船岸= .

  6.在粒子对撞机中,有一个电子经过高压加速,速度达到光速的0.5倍,试求此时电子的质量变为静止时的多少倍?

  〖能力提升

  7.〖概念理解题20世纪以来,人们发现了一些新的事实,而经典力学却无法解释.经典力学只适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不能用来处理高速运动问题,只适用于宏观物体,一般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这说明 ( )

  A.随着认识的发展,经典力学已成了过时的理论

  B.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是有局限性的

  C.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

  D.人们应当不断扩展认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8.〖概念理解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研究的是物体在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

  ②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研究的是物体在高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

  ③牛顿力学的运动定律研究的是物体在低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

  ④牛顿力学的运动定律研究的是物体在高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应用题关于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论是对客观物体,还是微观粒子,经典力学和量子力学都是适用的

  B.量子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经典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C.经典力学适用于宏观物体的运动,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

  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10. 〖概念理解题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知道,当星球质量不变,半径变为原来的一半时,表面上的引力将变为原来的4倍

  B.按照广义相对论可以知道,当星球质量不变,半径变为原来的一半时,表面上的引力将大于原来的4倍

  C.在球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引力半径时,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差异很大

  D.在天体的实际半径接近引力半径时,根据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计算出的力差异不大

  11.〖应用题丹麦天文学家第谷连续20年详细记录了行星的运动过程中的位置的变化。这些资料既丰富又准确,达到了肉眼所能及的限度。但他并没有发现行星运动规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占有大量感性材料是毫无意义的

  B.第谷的工作为发现行星运动规律创造了前提

  C.说明第谷没有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

  D.第谷缺少的是对感性材料的加工、制作

  〖思维拓展

  12.〖应用题当物体的速度v=0.8c(c为光速)时,质量增大到原质量的 倍。

  13. 〖应用题两台升降机甲、乙同时自由下落,甲上的人看到乙是静止的,也就是说,在甲看来,乙的运动状态并没有改变,但是乙确实受到向下的地球引力,根据牛顿定律,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这不是有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

  第六节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课前感知】

  1.无关;增大;

  2.天体的质量;远大于;并不很大;将急剧增大

  【我行我秀】

  1.(1)微观世界 电子 质子 中子 粒子性 波动性

  2.(1)B 【思路分析】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是宏观、低速运动的物体,对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可用量子力学与相对论观点解释,两者研究问题的对象不一样,是相互补充的。

  3.(1)C、D 【思路分析】公式中m0是静止质量,m是物体以速度v运动时的质量,A不对。由公式可知,只不当v接近光速时,物体的质量变化才明显,一般情况下物体的质量变化十分微小,故经典力学仍然适用,故B不对,C、D正确。

  【超越课堂】

  1.C【思路分析】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变,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随物体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是统一的。

  2.B【思路分析】经典力学并不等于牛顿定律,牛顿运动定律只是经典力学的基础;经典力学并非万能,也有其适用范围,并不能解决自然界中所有的问题 ,没有哪个理论可以解决自然界中所有问题。因此只有搞清牛顿运动定律和经典力学的隶属关系,明确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解决此类问题。

  3.狭义相对论 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 不变

  4.相对论 量子力学

  5.v船水+v水岸

  6.1.155倍

  7.BCD

  8.D

  9.C

  10.AB 【思路分析】在球体的实际半径远大于引力半径时,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和牛顿的引力理论计算出力差异并不很大。

  11.BD【思路分析】开普勒是通过对第谷的资料研究才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的,如果第谷对自己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相信他也能够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

  12.1.7倍 【思路分析】根据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将v=0.8c代入求得 m= = =1.7m0.

初中物理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设计: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2.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并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学工具

  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二支、海波、石蜡、水、火柴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走进生活,观察图片,思考物质有哪几种状态?

  固态、液态、气态

  二、进行新课

  观察滴水成冰与冰雪消融两张图片,思考水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举例: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3、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和温度计

  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探究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记录数据,绘制图象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试管、

  搅拌器、温度计、火柴、秒表

  (4)总结实验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晶 体 例:海波、冰、石英、萘、食盐、明矾、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固体 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 例:松香、玻璃、石蜡、沥青、橡胶

  熔化特点:继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

  通过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吸热,以及它们在图像上的区别。

  晶体熔化分为三个阶段:固态、固液共存、液态。

  5、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凝固的图像,知道凝固放热,以及它们在图像上的区别。

  6、熔化和凝固的应用

  7、练习巩固

  课后小结

  提问学生你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了吗?

  1、基本概念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6)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2、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要达到熔点;

  (2)要继续吸热。

  3、晶体凝固的条件:

  (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

  (2)要继续放热。

  4、细节提示:

  1、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2、无论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过程都要不断吸热,凝固过程都要不断放热.

  3、热量总是在存在温度差时由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4、对比

  练习题:

  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 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

  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一同学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当这种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42℃、45℃、48℃、48℃、48℃、51℃、54℃、57℃这种物质是______体,这种物质是________。

  4、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

  7、纯净的48℃的海波是:( )

  A、液态 B、固态 C、固液混合 D、以上状态都可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