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敬业乐业一等奖说课稿

日期:2022-06-11

这是敬业乐业一等奖说课稿,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敬业乐业一等奖说课稿

敬业乐业一等奖说课稿第 1 篇

  教学内容:

  本课在第22-29页,‘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这是一篇演讲词,作者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引用古典格言,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是责任感,乐业就是兴趣。"

  教学目标:

  1.掌握旁鹜、亵渎、强聒不舍、断章取义、不二法门等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2.掌握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能够记忆文中引用的古典格言,并理解其意义。

  教学方法:

  1.通过概括归纳作者引用的格言和故事,学习两种基本的论证方法: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

  2.针对文章观点,结合时代发展和自身体会,展开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全面掌握文章引用的古典格言,了解文中提到的典籍和历史人物。

  2.结合文章题目,掌握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以及每个分论点的论证过程。

  3.领会演讲词的语言特点。

  ◆难点

  1.理解作者所阐释的"敬业、乐业"的`观念。

  2.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审视这个观念。

  教学流程设计:

  一、开门见山,直入课文(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调动学生,共同走近梁启超。

  1.结合预习,互相交流,了解作者。

  2.点明这是一篇演讲稿,提问学生:演

  讲的对象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

  提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演讲词

  的语言特点。

  3.解题:"敬业与乐业"是什么短语?

  4.点明题目已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敬业、乐业,以及二者之间的关

  系,也表明作者的态度:敬、乐。

  2.回答:演讲的对象是学生,节5.点明: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

  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现身

  说法"。

  3.回答:是由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

  短语。

  4.认真听讲,并且随时就自己预习时所

  遇到的疑难点向教师请教。

  二、理清结构。整体把握(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组织学生讨论:作者如何展开他的演

  讲?在听完学生发言之后,总结文章。

  是总一分一总的结构。

  2.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概括出全文所列

  举的格言、故事,与学生归纳所论证

  的观点,教案《‘教案’敬业与乐业(教案)》。

  a.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

  门:《礼记》中的"敬业乐群"和《老子》

  中的"安其居,乐其业"。

  b.有业的必要性:孔子的"饱食终日,

  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

  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以及唐朝

  名僧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事,一日

  不吃饭"及其故事。

  c.敬业: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庄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

  惟吾蜩翼之知"、曾国藩的"坐这山,

  望那山,一事无成"、庄子的"用志不

  分,乃凝于神"、孔子的"素其位而行,

  不愿乎其外"。

  1.在预习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文

  章脉络:题目的出处--"有业"的必

  要--敬业--乐业--总结。

  2.积极讨论,合作回答:一共列举了十

  二条格言和一个故事。

  a.《礼记》中的"敬业乐群"。

  b.《老子》中的"安其居,乐其业"。

  c.孔子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

  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

  慧,难矣哉"。

  d.唐朝名僧百丈禅师的"一日不做

  事,一日不吃饭"及其故事。

  e.朱熹的"主一无适便是敬"。

  f.《庄子》中"随天地之大,万物之多,

  而惟吾蜩翼之知"。

  g.曾国藩的"坐这山,望那山,一事

  无成"。

  h.庄子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i,孔子时"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j.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d.乐业: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者不如乐之者"、"其为人也,发愤忘

  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三、组织学生,分析"敬业"(约分钟)

  师生活动

  1.组织学生泛读节6和节7,回答:作者是怎样阐述"敬业"的?

  2.引用朱熹的话,表明自己对敬业的理

  解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鹜。"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 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请学生发言。

  3.提问:"业有什么可敬的?为什么该敬呢?"是哪一类问句?

  4.结合课文,体会"为生活而劳动"与"为劳动而生活"有什么区别?可以借此提升学生的认识: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使生活充满意义的途径。

  5.作者提出"职业的神圣",他是如何论述的?补充讲解:在作者眼中,职业

  的本质,是劳作,"劳作便是公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6.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够做到敬业?

  7。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四个事例,形成两组对比,从正面论证"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将日常事例和名人格言自然结合,强调敬业的重要。

  1.边读课文,边做标记:作者先解释"敬业"的意义,然后分析敬业的原因,接着论述敬业的途径。

  2.认真听讲,同时结合自身的学习体会,谈自己对于敬业的理解。

  3.回答:这句话是设问句--自问自答。

  4.独立思考,敢于说出自己的理解:为生活而劳动,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为劳动而生活,是出于生活的意义。

  5.作者运用事实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式,列举大总统和拉黄包车两种职业,论述职业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从事何种职业,是每个人不同的选择。

  6.作者认为,敬业"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作者列举了四个事例:木匠做成好桌子和政治家建设共和国家、挑粪公把马桶洗干净和军队打胜侵略的敌军。

敬业乐业一等奖说课稿第 2 篇

学习目标: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梳理出作者的论证层次。

  2、辨别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

  3、用制作资料卡片的方法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和格言。

  4、朗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演讲和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

  1、本文论证层次的梳理和论证方法的辨别。

  2、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领悟和文中某些观点的质疑。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介绍演讲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

  1、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2、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3、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4、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四、介绍议论文常识

  五、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先后谈也哪些问题?(有业、敬业、乐业)

  (2)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乐业敬业人生法门)

  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敬业乐业

  第二部分(2~8)论证中心论点。

  第一层(第2~5段)提出有业之必要。

  第二层(第6~7段)论述“要敬业”。

  第三层(第8段)论述“要乐业”。

  第三部分(9)归结全文

  七、总结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

  思考: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二、学习新课

  一)默读课文2至3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的?举了哪些例子?

  1、先谈有业的原因有业是敬业的基础。

  2、无业的害处(反面论证)用孔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3、有业的重要(正面论证)用百丈禅师做事实论据。

  二)默读课文4至5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2、为什么工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三)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四)请整理作者的行文脉络

  五)探究活动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的是哪一点?你有没有不同意见?说说你持这种意见的理由。

  1、"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3、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

  4、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5、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6、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7、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8、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在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9、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10、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10、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12、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13、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14、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15、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三、总结

  四、作业

敬业乐业一等奖说课稿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

  ⑴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

  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概括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⑴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⑵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⑶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四、归纳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结构条理清晰:

  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五、课堂训练

  1、精读6、7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文段中引用了谁得名言?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就是敬业。名言有权威性。语言简洁而深刻,指导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⑵文中举了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项职业进行对比,指出职业无高下贵贱之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论据能充实议论内容,有力地证明观点。

  2、文中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读后的感悟,应结合文中主要观点,讨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敬业乐业一等奖说课稿第 4 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分析本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一、解题,介绍作者,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重点是疏通生字词,了解文言句子大意。。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

  (2)总结议论文文体知识。议论文三要素。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分析本文结构,学习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由看图选择职业导入“敬业与乐业”。

  二、复习议论文知识点。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

  2、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三、温故知新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怎样?

  四、教师小结各知识点。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