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一等奖

日期:2022-05-07

这是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一等奖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

  (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

  教学重点:

  重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

  一、重力G(gravity):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二、重力的三要素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重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猜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方案与表格:

  钩码的质量m/kg;钩码受到的重力G/N;重力与质量之比(N/kg)。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g=9.8牛/千克。

  3、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

  4、重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

  (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几个现象。

  (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地

  (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解。)

  (6)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字母G表示(英文gravity的首字母)。

  (7)师:大家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师: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8)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点:落回地面。

  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问题。

  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飞机失事坠毁等)。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观讲解:重力的方向

  (1)演示:让粉笔由静止自由下落。

  (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竖直悬挂静止。(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

  (3)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猜想出重力的方向吗?(学生容易回答:垂直向下。)

  (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况。(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

  (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直水平面的方向。)

  (6)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

  (7)介绍水平仪和重垂线的应用。观察粉笔自由下落的方向。

  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时的方向。

  猜想重力的方向。

  观察铁架台倾斜过程中细线的悬挂方向,思考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

  掌握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不能简单的说“向下”也不是“垂直向下”。

  知识迁移能力强的同学应能想到利用铁架台实验的思路。

  积极发现并了解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

  3、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

  (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一个钩码(50克)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约0.49N)。

  (2)师:你的体重(质量)是多少千克呢?你觉得你的重力大还是一个钩码的重力大?

  (3)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看学生情况也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

  (4)组织学生猜想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和制定表格

  (6)请各小组交流方案和表格,帮助总结出实验方案和表格。

  (指出应多测几组数据)

  (7)请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提出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发现规律。

  (8)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发现的规律。

  根据情况可提醒学生计算G与m的比值,在表格中补充一列,如: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

  0.1 0.98 9.8

  0.2 1.96 9.8

  0.3 2.94 9.8

  0.4 3.92 9.8

  (9)由实验可总结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9.8牛/千克(用g表示)。(对有的同学得出的比值不正好等于9.8可稍作解释。)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mg。

  强调:①在公式中,m的单位需用千克,计算出的G的单位才是牛。

  ②g=9.8 N/ 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③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是一种力。在近地面范围内,重力是质量的9.8倍左右,但比如在月球上,物体所受引力约为地球上的1/6。(举例:宇航员的称重图片;播放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图片。)

  (10)师:请同学们计算自己的`重力?(指出平时所说的体重其实是质量。)

  (11)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要是地球对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将会是什么样子?

  播放宇航员在失重状况下的生活场景。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重力的办法。

  根据日常经验应能回答自己重力比一个钩码的重力大。

  积极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提出:物体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

  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以及所需记录的物理量,并且根据方案制定实验表格。

  积极交流实验方案和表格,如:钩码的质量m/kg,钩码受到的重力G/N。

  认真实验并记录数据。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数据,总结发现规律。

  通过计算G与m的比值发现规律:G与m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定的,即G与m成正比。

  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计算关系。

  理解质量和重力的区别。

  掌握用公式计算重力的方法。

  充分想象重力消失后的各种场景。体会重力作用的重要性。

  4、简单介绍:重力的作用点

  (1)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2)举例(课件):找出正方体、球、直尺的重心。

  (3)请学生想办法用一个手指托住一把直尺(图),观察手指所在刻度。

  (4)(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可放在扩展资料中)重心的应用: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如不倒翁。掌握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的作用点。

  用一个手指托住直尺,观察手指所在刻度可知重心在尺子中央,从而体会重心的概念。

  5、重力的图示:举例:试作出静止在一斜面上的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木块所受重力的图示。

  (目的在于通过作重力的图示总结所学内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通过作重力的图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与回顾。

  6、总结:探究生活中运用重力的事例: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从中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情况。)积极思考重力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能从重力的存在、大小、方向、重心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体会重力与世界的息息相关。

  课后作业:练习册相应内容;小论文:“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或“重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馈

  (1)由于学生已知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所以对重力的存在直接能接受。

  (2)在没有进行辨析前,很多学生确实会把质量与重力划等号。

  (3)学生参与思考和动手的部分较多;学生展示自己平时课外知识的机会较多,比如关于失重、不倒翁等的讨论。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一等奖第 2 篇

教案示例:

  教学课题 第三节 重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重力,及其方向和作用点.

  (2)能用G=mg计算重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培养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2)在发现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规律时,指导学生学会用比值来处理数据的方法.

  (3)在重力的运用上,教多的采用学生讨论,给学生展示课外知识的机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重力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与人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比较简单的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让大多数同学体会到探究的乐趣、熟悉探究的过程方法.

  教学重点 重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掌握公式G=mg

  第三节 重力

  一、重力G(gravity):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二、重力的三要素

  1.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 重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

  猜想: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方案与表格: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

  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

  (2)公式:G=mg g=9.8牛/千克

  3. 重力的作用点:

  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作用点在几何中心,重力的作用点也叫做物体的重心.

  4.重力的图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得出:什么是重力

  (1)师:请大家观看自然和生活中的几个现象.

  (2)播放视频:瀑布、投篮、苹果落地

  (3)师:“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向上抛出的球为什么总落回地面?”、“大家知道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吗?”

  (4)请学生简要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5)由前面故事指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地球的吸引力作用.”“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gravity).”(在这里,针对善于思考的同学可指出:重力并不等同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但不作深入讲解)

  (6)在物理学中,重力用大写的英文字母G表示(英文gravity的首字母).

  (7)师:大家是否能例举一些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呢?(强调:地面上以及地面附近所有物体都受重力作用.)

  师:重力作为一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受力物体是谁?

  (8)指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重力) 观看视频,思考其共同特点:落回地面.

  回忆小学自然课所知的物体受地球吸引的概念回答问题.

  积极举例(跳水、滑滑梯、飞机失事坠毁等).

  思考重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直观讲解:重力的方向

  (1)演示:让粉笔由静止自由下落.

  (2)演示:把一物体用细线悬挂在水平铁架台上,把物体抬高后放手,最后竖直悬挂静止.(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

  (3)师:从这些现象中,你能猜想出重力的方向吗?(学生容易回答:垂直向下)

  (4)演示:如上实验中,把铁架台放在一斜面上,演示此时细线悬挂情况.(演示完后点击相应图片)

  (5)比较两图片,得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方向即为垂直水平面的方向)

  (6)师:大家能不能想个办法检测一下你的桌子是否水平?

  (7)介绍水平仪和重垂线的应用.(图片) 观察粉笔自由下落的方向.

  观察悬挂重物的细线静止时的方向.

  猜想重力的方向.

  观察铁架台倾斜过程中细线的悬挂方向,思考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

  掌握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不能简单的说“向下”也不是“垂直向下”.

  知识迁移能力强的同学应能想到利用铁架台实验的思路.

  积极发现并了解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巧妙应用.

  3.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

  (1)演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把一个钩码(50克)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钩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约0.49N).

  (2)师:你的体重(质量)是多少千克呢?你觉得你的重力大还是一个钩码的重力大?

  (3)提出问题:物体的重力大小和它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吗?(看学生情况也可启发学生自己提出)

  (4)组织学生猜想

  (5)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和制定表格

  (6)请各小组交流方案和表格,帮助总结出实验方案和表格.

  (指出应多测几组数据)

  (7)请学生分组实验并收集数据.提出要求: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尝试发现规律.

  (8)请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和所发现的规律.

  根据情况可提醒学生计算G与m的比值,在表格中补充一列,如: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重力与质量之比(N/ kg)

  0.1 0.98 9.8

  0.2 1.96 9.8

  0.3 2.94 9.8

  0.4 3.92 9.8

  (9)由实验可总结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比值是9.8牛/千克(用g表示).(对有的同学得出的比值不正好等于9.8可稍作解释)

  重力跟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mg

  强调:①在公式中,m的单位需用千克,计算出的G的单位才是牛.

  ②g=9.8 N/ kg,表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

  ③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属性,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作用,是一种力.在近地面范围内,重力是质量的9.8倍左右,但比如在月球上,物体所受引力约为地球上的1/6.(举例:宇航员的称重图片;播放宇航员月球行走的图片.)

  (10)师:请同学们计算自己的重力?(指出平时所说的体重其实是质量)

  (11)师:请大家想象一下,要是地球对物体没有重力作用将会是什么样子?

  播放宇航员在失重状况下的生活场景. 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重力的办法.

  根据日常经验应能回答自己重力比一个钩码的重力大.

  积极猜想物体的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提出:物体质量越大,所受重力越大.

  分组讨论实验设计方案,以及所需记录的物理量,并且根据方案制定实验表格.

  积极交流实验方案和表格,如:

  钩码的质量m/kg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认真实验并记录数据.认真分析研究实验数据,总结发现规律.

  通过计算G与m的比值发现规律:G与m的比值基本上是一定的,即G与m成正比.

  理解和掌握重力和质量的计算关系.

  理解质量和重力的区别.

  掌握用公式计算重力的方法.

  充分想象重力消失后的各种场景.体会重力作用的重要性.

  4.简单介绍:重力的作用点

  (1)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2)举例(课件):找出正方体、球、直尺的重心.

  (3)请学生想办法用一个手指托住一把直尺(图),观察手指所在刻度.

  (4)(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可放在扩展资料中)重心的应用:重心越低,物体越稳,如不倒翁. 掌握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几何体的重力的作用点.

  用一个手指托住直尺,观察手指所在刻度可知重心在尺子中央,从而体会重心的概念.

  5.重力的图示 举例:试作出静止在一斜面上的质量为2千克的正方体木块所受重力的图示.

  (目的在于通过作重力的图示总结所学内容: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通过作重力的图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小结与回顾.

  6.总结:探究生活中运用重力的事例 组织学生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从中获得及时的教学反馈情况.) 积极思考重力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能从重力的存在、大小、方向、重心等各个角度展开讨论,体会重力与世界的息息相关.

  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应内容;小论文:“假如重力突然消失”或“重力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反馈

  (1)由于学生已知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所以对重力的存在直接能接受.

  (2)在没有进行辨析前,很多学生确实会把质量与重力划等号.

  (3)学生参与思考和动手的部分较多;学生展示自己平时课外知识的机会较多,比如关于失重、不倒翁等的讨论.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重力的产生

  (2)知道重力的大小、方向、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尝试根据已有经验提出科学的猜想

  (3)体会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象研究实验结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对重力的存在及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重力的现象

  (2)通过对用重垂线校准的操作产生提高自己能力和应用知识的愿望

  (3)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科学实践的情感,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重力的方向、大小

  教学难点

  重力的方向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用具

  弹簧测力计、钩码若干、重垂线、制作的不倒翁、乒乓球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看课件中的两幅图片,这是神七成功发射的图片,一幅是宇航员在太空出舱时的情景,另一幅是宇航员返回时出舱时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二、新授:

  (一)重力的来由

  1、指导学生做课件中所示的实验: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橡皮为什么不会跑掉?

  天上的月亮能绕地球转动也不会跑掉,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再看课件,宇宙中的各个星体的运动都有一定的轨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这些力都是万有引力。

  2、看课件,思考:图中的水、水滴、苹果、铅球的运动状态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是谁给了它一个向下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上的物体是否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呢?

  3、假如重力突然消失,会出现哪些合理的场景呢?请讨论。

  (二)、重力的方向

  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个要素有关。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首先,我们来研究重力的方向。

  1、方向:用手提起系有橡皮的线的顶部,当它静止时,线的方向就跟橡皮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我们就叫做竖直方向。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的线称之为重垂线。再看课件,图中物体的放置方式改变后,重力的方向变了吗?说明重力的方向是不是一定要与物体的表面垂直呢?看课件,斜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哪个是正确的?

  2、重垂线的应用:我们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性质,常用重垂线来做什么?看课件。

  3、同学们都知道,地球是个椭圆形,看课件,那么地球上几个地方的苹果都可以向“下”落到地面,但从地球外面看,几个苹果下落的方向显然不同,那么我们所说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三)、重力的作用点

  知道了重力的方向,下面我们来学习重力的作用点,请看书,了解重力的作用点在是哪里?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呢?看课件。

  2、如何找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请大家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3、再看前面的不倒翁,不倒翁被扳倒后又会自动立起来,为什么呢?看课件。

  (四)、重力的`大小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重力的方向、作用点有了初步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

  ①物体的体积;

  ②物体的质量;

  ③物体的形状;

  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

  ⑤物体的密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说明: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只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可。其它的以后再去探讨。)

  2、设计实验

  要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如何来做实验呢?

  3、进行实验

  4、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的表格、数据

  5、展示:

  6、结论

  看课件,根据表中的数据与图象,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7、用公式表示为:出示课件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 = mg G——重力——单位(N)

  m——质量——单位(kg)

  g=9.8N/kg 质量为一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三、课堂小结

  看课件。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评价:

  1、推出去的铅球仍能在空中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 ,在空中飞行时,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则铅球受到 的作用,这个力是由 施加的。

  2、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万有引力;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3、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的奥妙是( )

  A、重力太小,可以忽略

  B、重心较低,不易倾倒

  C、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4、下面关于重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B、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4、宇航员从月球取回一块质量为2千克的矿石标本,拿到地球上,这块矿石的质量是多少?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板书设计参考

  1、重力(G):因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

  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

  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组内讨论)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锤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四)、重心。

  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指点纠正。

  四、小结。

  学生畅谈收获,梳理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1、动手动脑学物理59页1、2、4.

  2、目标检测题

  【板书设计】

  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g=9.8N/Kg

  3、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物体重心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