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宇宙的未来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5-18

这是宇宙的未来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宇宙的未来一等奖教案

宇宙的未来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史蒂芬·霍金;

  2、了解有关宇宙学的一些知识;

  3、扣住文中的重要语句,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粗读文本,筛选信息,提炼观点

  2、抓住作者的主要观点,带动全文的理解

  (三)情感与价值

  1、品读课文,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3、感受演讲语言的幽默生动带来的亲和力和轻松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提炼文段的信息,培养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理解能力。

  三、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长而难课文,且是略读课文,找切入点引导阅读

  2、引导学生提炼主要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掌握课文内容。

  3、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同学们,15日,“神八”与“天宫一号”第二次顺利对接,揭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新纪元!探索宇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已不是遥不可攀的事了。今天,我们跟随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一起走进茫茫宇宙来一次思想上的遨游与探索吧!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霍金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释①,抓信息点。教师补充。

  在当今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更是因为他在人生、事业上的坚强的意志与品质。

  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宇宙学1977年,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他担任着剑桥大学最尊高的教授职务——卢卡逊数学教授。他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长达30年之久,但他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级巨人。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虽然无助地坐在轮椅上,用仅能活动的三个手指敲击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但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在广袤的时空,探索着宇宙之谜。他最著名的著作是《时间简史》。(课件展示)

  (三)、简介课文

  请同学们翻阅课文。

  文章有6页的文字,篇幅长。而且文章涉及到许多陌生的内容。尤其是其中一些宇宙学的术语,像“混沌”、“非常大的尺度”、“微波背景辐射”、“黑洞”、“奇性”、“奇点”等,让人费解、难解。但学习没有退路,我们只能知难而上。因此,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也只能从语文的角度来读,抓关键句关键词,提炼信息,初步了解一些宇宙方面的知识,掌握作者的一些基本观点,,体会演讲的艺术,感受作者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

  请同学们为《宇宙的未来》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找出作者对演讲内容进行总结的段落。

  讨论明确:

  共有26段。

  第26段是作者对前面演讲内容的总结。我们就把这段作为读这篇课文的切入点。

  (四)、研读第26段

  1、第26段有几句话?说了几层意思?

  讨论明确:

  有10句话,说了五层意思:

  第一层是①②③④句:由于定律的混沌性,很难预言遥远的未来;

  第二层是⑤⑥句: 由于宇宙大尺度的行为简单,可以预言它是膨胀还是坍缩;

  第三层是⑦句: 宇宙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它的现有密度;

  第四层是⑧⑨: 宇宙实际上处在刀锋上;

  第五层是⑩句: 我继承传统,两方下赌注。

  由此看来,全文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要求同学们在课文上标出来)

  第一部分(1-6):

  第二部分(7-13):

  第三部分(14-16):

  第四部分(17-21):

  第五部分(22-25):

  第六部分(26):

  2、看了第26段,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

  讨论明确:

  扣关键词概括归纳。

  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或膨胀或坍缩。 ( 板书“膨胀”、“坍缩” )

  3、“宇宙的未来”是膨胀还是坍缩由什么决定的呢?用语段中的话回答。

  讨论明确:

  第7句话:“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

  4、全文讨论宇宙密度的内容在演讲的哪些段落呢?

  教师明确:

  在文章的14-25段,即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下面我们就来研读这三个部分。

  (五)、研读第三至第五部分

  下面我们把班上同学分为三组来研读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每组在研读时要思考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

  ①、每一部分中有哪些关键句或关键词,在文中找出来、划出来。

  ②、根据关键句或关键词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观点。

  (1)、第一组汇报研读第三部分(14-16)的成果

  讨论明确: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核心。

宇宙的未来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教材分析:

《宇宙的未来》教学设计及反思

  本文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霍金运用天体物理理论,对宇宙的未来作了科学的预测,得出宇宙或膨胀或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的结论。文章涉及很多关于宇宙学的知识,但演讲者却从巫师和宗教预言谈起,通过严密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等,将深奥的科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这是教学中应重点关注的。

  学情分析:

  学生高一时学过《宇宙的边疆》一文,对顺利学习本文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尤其是孩子们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教学时可资开发的宝贵资源。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理解文中重要信息的内涵。

  2、学习、欣赏本文严密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能够加以灵活运用。

  3、了解关于宇宙学的基本知识,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点拨引导为辅,配合适当练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投影幻灯1:

  尸佼《尸子》:上下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屈原《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行,何由考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板书课题:宇宙的未来

  学生简介霍金,老师适当补充、强调:人类自古而今对宇宙的不断追问与求索。

  问题1:如果选择注释①霍金简介中的两个词或短语来描述你所知道的霍金你会选择哪两个?

  投影幻灯2:

  当代的爱因斯坦

  身残志坚

  要点:霍金辉煌的科学成就与坚强的意志品质。

  设计意图:激趣,培养准确整合信息能力。

  二、自主学习。学生速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1、 投影幻灯3:

  根据课文有关内容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

  本文是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讲演录。这篇演讲从 和

  的预言说起,然后过渡到自己对 的科学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预测宇宙或将 ,或将 ,这取决于

  ,而现在 ,所以两种结果都可能发生。

  2、投影幻灯4:

  思考:

  (1)作者认为“科学预言也许并不比那些巫师或预言家更可靠些”,又说“我们

  认为可以做可靠的预言”,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2)作者最后说“两方下注,以确保万无一失”,这和巫师、宗教预言有何

  不同?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不同理解可以讨论。老师点拨思路、方法,对“微波背景”“平均密度”“暗物质”“黑洞”“人择原理”等重要信息可以发动学生明确或给以提示,帮助理解,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要妥善处理。

  投影幻灯5:

  微波背景(相同)→平均密度(相同) →(可以预言)

  暗物质(引力) → (小)→膨胀(大)坍缩

  设计意图: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培养独立思考精神。

  三、合作探究。

  投影幻灯6:

  说说加点词语的作用,体会作者严密的语言,探究怎样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

  1、 它会是一部对未来预言的历史,几乎所有这些预言都是大错特错的。

  2、 那些定律在理解宇宙如何起始方面很重要,但是它不影响宇宙的未来演化,除非直到宇宙坍缩成一种高密度的状态。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探究怎样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严密。老师指导,明确方法:加个限制或加个条件等。

  板书:严密

  投影幻灯7:

  试给下列词语加上适当的内容,使表达更加严密。

  1、 一个好教练就是一支好球队。

  2、 没有打不好的比赛,只有不合格的教练。

  3、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设计意图:体会科学语言的严密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投影幻灯8:

  赏析下列语句,说说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的相同点,探究其在表达上的作用。

  1、 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2、 对我们而言,时空是显得四维的,而在M理论是十维或者十一维的,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们不能观察到另外的六或七维呢?这个问题的传统的,也是迄今仍被普遍接受的答案是,额外维全部被卷曲到一个小尺度的空间中,余下四维几乎是平坦的。它就像人的一根头发,如果你从远处看它,它就显得像是一维的线。但是如果你在放大镜下看它,你就看到了它的粗细,头发的的确确是三维的。在时空的情形下,足够高倍数的放大镜应能揭示出弯卷的额外维数,如果它存在的话。

  (霍金《膜的新奇世界》)

  学生思考讨论上述语句的含义,探究比喻的重要作用。老师点拨,明确,适当参与讨论,指导学生了解并体会霍金科学语言的形象性特点。鼓励学生在文中找出其他的例子加以赏析。板书:生动

  设计意图:体会生动形象的语言在科普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激发阅读霍金、走近霍金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投影幻灯9:

  1、 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我站立在茫茫无边神秘莫测的汪洋中的一个小岛上,继续开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英·赫胥黎)

  2、 2061年,76年公转一圈的哈雷彗星再次如约回归,它看到的人类社会将是一个更加崇尚科学的世界。(美·《为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达到科学、数学和技术脱盲的2061计划报告书》)

  学生交流学习本课的感受。老师适当补充:科学的传承与创新。若时间紧可以略。

  投影幻灯10:

  1、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第42章)

  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道德经》第25章)

  要点:人类若要真正了解宇宙,除了靠自然科学的发展,还应从2500年前中国的老子那里寻找智慧。

  设计意图:培养科学精神,使本课教学主旨得以升华。

  2、 作业安排。

  见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附:板书设计

  宇宙的未来

  霍金

  严密的语言 生动的比喻

  科学精神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以尸子屈子始,至老子终,中间不断穿插着人类对自身和宇宙的追问与求索以及霍金的坚强意志与乐观心态,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一以贯之,是个不错的思路,这一点对于上课的一个文科班而言尤其重要,效果很好。另外,教学本文不是去进行科学研究,而是作为一节语文课来上,重视了信息获取与整合以及语言表达,这一点自己也较为满意。但内容还是有些“满”,若能再精简一些效果会更好,如提高筛选和整合信息能力或语言表达能力,宜重点突出其中一个,而另一个可以抓住几个重点语段,以练习(选择题)形式以练代讲。

宇宙的未来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3.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解说:本文虽说是演讲录,但其实就是一篇科技论文,加上语言的欧化风格,要读懂全文并不容易,所以设置了第一个要求;生动、幽默是霍金的演讲风格,是其演讲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因此设置了第二个要求;本文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演讲录,需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因此设置了第三个要求。)

  自读重难点

  1.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能力。

  (解说:这两点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设计,顺应编辑的教材编排意图。)

  【自读程序】

  总的原则是:多次自读,逐层领悟,逐个落实学习重点。具体如下:

  1.初读,总体感知。

  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总体感知。

  读后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再读,提炼要点。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细一些,边读边给课文分段,明确作者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组织。

  明确:

  要点依次为:①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②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③物理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④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⑤宇宙现在的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点上,所以两种可能都会发生。

  3.三读,探究内涵。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更深入,能对某些语句的内涵进行分析,也能对作者的某个观点进行评析,或者对作者的整个科学思想进行阐述分析。

  4.交流讨论。

  交流讨论可以在前三步之后综合进行,也可以在每一步(初读、再读、三读)之后分别进行。对总体感知的情况、提炼要点的情况、探究内涵的情况依次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前后桌为一组)内进行,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人参与全班交流。

  (解说:本自读程序力图体现学生的自读、自得、互动。让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提高。)

  【自读点拨】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本文专业性强,欧化语言明显,阅读起来非常吃力,难读、难懂。高考试卷上的科技说明文、科技论文只有三四段,考生读起来已经非常吃力,而这里却有整整26段,是前者的六七倍。所以教学本文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但同时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导下去。

  在引导过程中,可以将以下问题灵活地插入上面的“自读程序”中。(特别是发现学生在“探究内涵”不够深入时。)

  1.作者在第8段中为什么说“即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10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

  明确:“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2.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明确: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3.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其实,从上面的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4.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什么问题?

  明确:“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

  5.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明确: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解说:设计这些题目旨在让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由表及里,将自读引向深入、准确。)

  【自读思考】

  1.根据作者的论述,我们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物质最多是“临界值”的百分之一,似乎不足以使宇宙坍缩。然而作者又指出,“也许存在足够的暗物质,使宇宙最终坍缩”。宇宙中存在暗物质的证据是什么?作者又举了哪两种假说,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

  明确:宇宙中存在暗物质“一个证据来自于螺旋星系”,“必须存在某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引力吸引足以把这些旋转的星系牢牢抓住”;“另一个证据来自于星系团”,“要不是引力吸引把星系抓到一起,这些星系团就会飞散开去……所以,在星系团中我们观测到的星系以外必须存在额外的暗物质”。

  作者为了说明现在的宇宙密度可能就在临界状态,列举了两种假说,“一种是所谓的人择原理”,另一种是“极早期宇宙的暴涨理论”。

  (解说:此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内涵。同样是探究文章的内涵,上面五个问题是宏观的,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这一个则是微观、细碎的,所以单独列在“自读思考”中。)

宇宙的未来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自读要求

  1.能读懂本演讲录的内容。

  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演讲风格。

  3.感受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

  课时:1课时

  (解说:本文虽说是演讲录,但其实就是一篇科技论文,加上语言的欧化风格,要读懂全文并不容易,所以设置了第一个要求;生动、幽默是霍金的演讲风格,是其演讲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因此设置了第二个要求;本文是传播科学知识的演讲录,需要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精神,增进科学素养,因此设置了第三个要求。)

  自读重难点

  1.提炼本文的要点,增强概括能力。

  2.探究本文的内涵,增强分析能力。

  (解说:这两点按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设计,顺应编辑的教材编排意图。)

  【自读程序】

  总的原则是:多次自读 ,逐层领悟,逐个落实学习重点。具体如下:

  1.初读,总体感知。

  结合注释,通读全文,总体感知。

  读后能用一句话简要地说出本文讲了什么。

  明确:本文讲的是宇宙的未来问题,预测了两种结局:或膨胀,或收缩。

  2.再读,提炼要点。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细一些,边读边给课文分段,明确作者讲了几层意思,并提炼出要点。提炼要点的方法是:或者摘录文中的语句,或者用 自己的语言组织。

  明确:

  要点依次为:①科学家有信心预言未来。②巫师的预言模棱两可,宗教的预言屡测屡败。③ 物理 方程、制约大脑的方程具有混沌性,因此我们不能预言人类;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却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④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⑤宇宙现在的密度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点上,所以两种可能都会发生。

  3.三读,探究内涵。

  要求比上一次读得更深入,能对某些语句的内涵进行分析,也能对作者的某个观点进行评析,或者对作者的整个科学思想进行阐述分析。

  4.交流讨论。

  交流 讨论可以在前三步之后综合进行,也可以在每一步(初读、再读、三读)之后分别进行。 对总体感知的情况、提炼要点的情况、探究内涵的情况依次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先在小组(前后桌为一组)内进行,然后每个小组选一人参与全班 交流 。

  (解说:本自读程序力图体现学生的自读、自得、互动。让学生自主发展,自我提高。)

  【自读点拨】

  本文是史蒂芬·霍金1991年1月在剑桥大学的一次演讲录。

  这篇演讲,从古代巫师的预言,谈到近代宗教的预言,然后过渡到自己对宇宙未来的预言,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作者运用天体物理学理 论,对宇宙未来作出了两种预测,一是继续膨胀下去;二是收缩以至坍缩成一个点。是膨胀还是收缩,取决于宇宙的平均密度。“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而时间就会在大挤压处终结。”可“现在密度似乎非常接近于把坍缩和无限膨胀区分开来的临界密度”,所以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本文专业性强,欧化语言明显, 阅读 起来非常吃力,难读、难懂。高考试卷上的科技说明文、科技论文只有三四段,考生读起来已经非常吃力,而这里却有整整26段,是前者的六七倍。所以教学本文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但同时也要积极发挥 教师 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由浅入深地引导下去。

  在引导过程中,可以将以下问题灵活地插入上面的“自读程序”中。(特别是发现学生在“探究内涵”不够深入时。)

  1.作者在第8段中为什么说“即使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为什么第10段又说“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

  明确:“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同样,“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2.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明确: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3.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有何不同?

  明确:前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 物理 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而后者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其实,从上面的 题目就可知道,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4.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什么问题?

  明确:“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其关键问题在于:平均密度是多少。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