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6
这是落日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三亚落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短文。作者运用活泼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执教本课的过程中,我存在以下的得失。
首先,在朗读中感受落日的美。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执教本课过程中,我大量地让学生齐读,虽然读的整齐,流利,但没有体现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面对这样一篇短小,文情兼备的文章,更应有层次地训练学生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出画面,读出意境,读出情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文中的每一句语言都很精妙,只有反复地读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作者用词的巧妙。道德课堂一直在强调语文意识的渗透,因此也应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养成积累优美句子、语段的好习惯,让学生在每节课堂中都能增加语文知识,培养语言能力。
其次,在重点词语中领略落日美。文中有好多词语既形象又生动,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语句的内涵。如“红扑扑、赤朱丹彤、金红一片”等绘色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那最后的绚烂、热烈。又如“快乐、抖落、悬在、顽皮地蹦跳”等描摹形态的词语,能让人感受到落日的顽皮、可爱。从而油然而生一种喜爱、赞美的情感。执教本课后,在引导学生理解内涵方面,我以后应该强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内涵,站在作者角度理解用词的准确,跳出文章理解其内涵。
第三,在画面中欣赏落日的美。文中在描写落日的经过时,我通过幻灯片大量地向学展现了日落的画面,并且运用配乐朗读,让学生充分地领略落日的美。通过图文声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深了落日的整个过程:落日像孩童时的顽皮;像大红灯笼时的柔和;像跳水员时的优美。这样可以使学生欣赏和感受美好的事物,也是对学生情感的一种熏陶,同时也为他们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是很有益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时,对学生了解不够,任务不够明确,学生合作起来比较费力,而且效率也不够高,以后在小组合作方面的指导是我要完成的目标。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备课备学生的重要性。
1、对教材的挖掘
这堂课教材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于色彩的讲解,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作品的构图上,想尝试一下新的教学视角,当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只是介绍了构图的一小部分,没有很全面的讲解讲透,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更全面的介绍自己总结的一般的构图形式。整节课下来效果还不错,学生对教学目标的掌握得都比较理想,首先第一个关于落日形成的原因教学上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简单易懂;在构图环节讲的比较多,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了构图的'的重要性,在作品中的运用。欠缺的地方就是在最后作业完成方面由于自己示范的时候过于匆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出现一些小毛病,不过也及时作出了纠正,整体上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准确的用相应的色彩来表现。
2、对教材的解构
我觉得这一课编写很要意义。以前,在美术课上从来没有这样明了地提出用眼睛发现美、寻找美,一直都在通过各种技法、通过回忆画、创作画为手段间接地去想实现这个目的,而以前我们可能也是尽可能地去临摹,以期得到画面好的效果和老师的一个好的评价。孩子的审美眼光、心理状态、想象力、创造力的提高远远要比技法的提高重要很多,以前顾虑孩子技法不会、方法不得当,没法表现出来看到的、想到的。后来才发现技法掌握了,却没有要表现的东西更可怕。而聪明的孩子们一旦有了想法,眼睛会发光,心灵更宽阔,并且千方百计会用各种手段表现出来,不用到老师讲过的技法都能表现的质朴可爱,如果学会运用可观赏性就更是大增,更何况因为可以找到用处,他们在技法的学习上会更主动,更有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学生的感受,尽可能地通过欣赏、回忆、讨论、发言等方法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的表达。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可能更注重情商的培养。情商高的人比智商高的人更能热爱生活、用美创造生活。
教学目标:
品味人们把握和认识历史的不同方式和情感态度,着重认识新闻类作品的特征和主要表现方式。
了解记者朱启平所写的通讯风格
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领略作者对胜利后前景的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了解现场的真实感,着重认识新闻类作品的特征和主要表现方式。
教学难点:
体会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领略作者对胜利后前景的认识,增强历史责任感
品味人们把握和认识历史的不同方式和情感态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导入新课:自然界的落日,大家都曾目睹过、观赏过、感叹过,但是二战历史上的落日大家都不曾见过,今天我们就着朱启平来目睹这次意义非同寻常的落日。
一、作者简介:
朱启平: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被派往昆明,采访滇缅路通车新闻。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自荐到美国太平洋舰队当随军记者。获悉1945年9月2日,,朱启平马上乘美国军舰到达东京湾,目睹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发回的长篇通讯《落日》传诵一时,被公认为是“状元之作”,后来还被收入了大学新闻教材。他后来在谈这篇通讯的写作时说:“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
二、速读全文,整体感悟
思考:
1、《落日》这篇通讯报道了什么新闻事件?(用一句话概括)生: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日本签字投降仪式,向联合国投降。
2、通讯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每段材料各自侧重写了什么内容?
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组合材料,每一个时间段,侧重表现某一方面的重点内容,作品都
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的中心内容。
第一部分,总起,交代新闻来源,揭示事件的意义,初步勾描了现场氛围,为全文定下基调。
第二部分.“签字场所”,着重写会场布置和人物,特别是记者们的活动状况。
第三部分,“代表到来”,写了受降仪式双方来到会场的情景。
第四部分,“仪式开始”,写了双方代表签字。
第五部分.“投降书脏了”,是全篇通讯的尾声。写了三个小插曲。
3、在这篇通讯中,你觉得印象异常深刻的细节内容是什么?如何来看待评价?
生: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来时的气氛庄严而热烈,日本代表团到来时则一无声息。对比突出正义的力量。
生:日本代表重光葵“挣扎卜前”,“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几乎一个动作一顿,表现他想用遵守外交礼节,保持外交家的风度的种种做作来掩盖精神崩溃的状态。“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这个细节生动地显示出,他作为战败国的代表在签字落笔以前装出的矜持,这有意装出来的舒缓之态,显得相当可笑。
梅津美治郎“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从相对明快的动作中似乎告诉人,他想赶快结束这使自己尴尬的场面。无怪乎引起军舰上层观看仪式的“毛头小伙子水兵”的轻笑。作者借水兵们抑制不住的轻笑,写出内心的欢愉和对敌人的蔑视。
生:第3段描写受降仪式举行之前会场的情景,乍看上去是闲笔,但是实际上起着渲染气氛,把各种人物调度开来的作用。突出上文中“简单、庄严、肃穆”的气氛。
生:“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签字的位置搞错了,作者借题发挥,把日本代表又嘲弄了一番。这里是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对日本毁坏人类文明的痛恨。
三、研习文本
1、第1段时间具体到分,“距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有何作用?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本通讯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精确到分,清楚地交代出新闻事实发生地与作者的距离,点出是亲眼“目睹”的,是事件的见证人和忠实的记录者,真实可靠。
2、第2段扼要点出新闻事件的意义的角度有何特点?
“70年的奇耻大辱”是指自从1874年5月日本发兵侵略台湾事件以来中国所遭受到的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被迫签订的种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文中“简单、庄严、肃穆”是写氛围的,这些是总的介绍,笼罩全篇,为后面的展开,伏下一笔。“永志不忘”,写出了作者的也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印象。作者更重要的是站在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说的,体现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3、文章多次写出时间精确到分,尤其是签字结束后的“9点18分”的描写有何意义?
把历史与现实对接起来,抒发感慨。用了“14年”三个“918”,写出了历史的无情和有情。仪
式结束9点18分,1931年日寇制造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车,到
站时间正好是9点18分,两个民族,三个历史片段.两种状态。“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用近于史家的凝练的笔致吐露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
四:表达交流
读完这篇通讯,涌动在你心中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为什么?
生:精神上倍受鼓舞,心中觉得异常痛快,报道表现出了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提醒人们展望前景,激起历史责任感和危机感。
生:抑制不住的想笑,内心充满欢愉和对敌人的蔑视。
生:大快人心,毁坏人类文明的毒瘤终于被产除了。
五:作业
1、查阅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资料。
2、观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电影。
我想每一位读《三亚落日》的人都会被三亚落日的“美”深深地陶醉。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运用活泼、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象,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这样的一篇美文,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三亚落日的.那份独特的如诗如画的美,是我教学的重点。
20xx年我有幸去到了三亚旅游,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课前,我和学生们讲述了我的旅游经历,并把我拍的旅游照片制作成课件,充分地展示了三亚独特的风光,把学生引领进辽阔、纯净、如仙境般的天地,真实的人物,真情的讲述,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接着我抓住“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一中心句统领全文,组织教学。通过抓住几个画面来品味、领悟三亚落日之美,例如:看落日环境之美:蓝天、碧海、白鸥、沙滩、椰子树,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怎能不让孩子感受到三亚的落日是如此的富有诗情画意呢!再如:落日的变化、神奇之美:先是像一个快乐的孩童,潇潇洒洒地抖落下赤朱丹彤,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颜感染了,金红一色,热烈一片。随着时光的悄悄溜走,它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变成了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最后,它突然颤动了两下,像跳水员一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一切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美妙,一幅幅画面的出现和交替,本身就是一首诗,再加上诗意的观赏环境,难怪作者说“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