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相见欢李煜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2-05-22

这是相见欢李煜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相见欢李煜教案一等奖

相见欢李煜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相关时代背景,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把握节奏,有感情朗读作品,提高诵读能力;

3.学习通过赏析关键词语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4.积累作者其它作品。

2学情分析

1.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是需要进一步指导和提高,特别是通过关键词语体会情感的方法;

2.学生有了一定的朗读技巧,但需要进一步提高。

3.所教班级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能力较为一般,需要不厌其烦耐心指导。

3重点难点

1.重点是通过赏析关键词语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师示范,学生小组交流来完成);

2.难点是有感情朗读作品(通过简介作者情况来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并加以朗读指导。)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欲入境:

1. 听老师说四句话,看图片,猜一个人: (幻灯片)

(1)他,作为南唐国主,对宋称臣,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国家因此得以偏安十五年;

(2)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乐曲《念家山》及《振金铃曲》;

(3)他,工书善画;

(4)他,能诗擅词,尤以词的成就最大,留下很多传世之作。

(这个人就是 李煜。)

2.明确课题,欣赏歌曲《无言独上西楼》 (音频)

活动2【测试】二、自学检测:

检查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情况: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理解词语;把握大意

1.朗读作品,正字音;

2.把握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3.理解词语:一般

4.翻译作品

小组内:师傅帮扶徒弟; 徒弟汇报学习结果(口头翻译作品)

活动3【讲授】三、朗读感悟:

1.简介李煜和南唐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南唐:五代十国时十国之一,历史共39年,历三帝,最强盛时版图包括现在江西全省和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福建的一部分,李煜继位前一年领土只剩下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公元975年被北宋所灭。

2.结合作者简介 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自由朗读作品;

3.学生朗读作品,教师适当指导。

活动4【活动】四、理解情感:

1.在表情朗读,感知体会的基础上概括作品:

2.上片:写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作用:渲染凄清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下片:写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3.抓住词句,理解内容和情感:

(1) 教师示例:

无言:默默无语,作者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无人可说,没有人可以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体现了作者内心 的无比孤独和寂寞。

(2)学生自主思考; 小组内合作交流,然后汇报展示对词语的理解。

参考词句:独、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强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句,是比喻,以“丝线”喻“离愁”,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 愁的纷繁复杂。

回忆:积累的写愁的诗词: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小结作者思想感情:

亡国之痛 离家之苦 思亲之愁 种种情感真实、复杂而又难以言说

活动5【活动】五、拓展积累:

欣赏李煜其它作品:

1.《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朗读欣赏)

活动6【讲授】六、小结:

古诗词的百花园中,有很多娇艳的花朵,让我们去撷取芬芳,带着花香一路健康成长。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激欲入境:

1. 听老师说四句话,看图片,猜一个人: (幻灯片)

(1)他,作为南唐国主,对宋称臣,不畏卑屈;内轻徭役、以实民力,国家因此得以偏安十五年;

(2)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乐曲《念家山》及《振金铃曲》;

(3)他,工书善画;

(4)他,能诗擅词,尤以词的成就最大,留下很多传世之作。

(这个人就是 李煜。)

2.明确课题,欣赏歌曲《无言独上西楼》 (音频)

活动2【测试】二、自学检测:

检查学生根据导学案自学情况: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理解词语;把握大意

1.朗读作品,正字音;

2.把握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3.理解词语:一般

4.翻译作品

小组内:师傅帮扶徒弟; 徒弟汇报学习结果(口头翻译作品)

活动3【讲授】三、朗读感悟:

1.简介李煜和南唐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南唐:五代十国时十国之一,历史共39年,历三帝,最强盛时版图包括现在江西全省和湖南、湖北、安徽、江苏、福建的一部分,李煜继位前一年领土只剩下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公元975年被北宋所灭。

2.结合作者简介 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自由朗读作品;

3.学生朗读作品,教师适当指导。

活动4【活动】四、理解情感:

1.在表情朗读,感知体会的基础上概括作品:

2.上片:写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作用:渲染凄清气氛;为下文抒情作铺垫)

下片:写作者复杂难言的情感。

3.抓住词句,理解内容和情感:

(1) 教师示例:

无言:默默无语,作者不是无话可说,而是无人可说,没有人可以作为自己的倾诉对象,体现了作者内心 的无比孤独和寂寞。

(2)学生自主思考; 小组内合作交流,然后汇报展示对词语的理解。

参考词句:独、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离愁、别是一般滋味

强调:“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句,是比喻,以“丝线”喻“离愁”,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离 愁的纷繁复杂。

回忆:积累的写愁的诗词: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3.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4.小结作者思想感情:

亡国之痛 离家之苦 思亲之愁 种种情感真实、复杂而又难以言说

活动5【活动】五、拓展积累:

欣赏李煜其它作品:

1.《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朗读欣赏)

活动6【讲授】六、小结:

古诗词的百花园中,有很多娇艳的花朵,让我们去撷取芬芳,带着花香一路健康成长。

封秀然教研员 评论

优点:

导课巧妙,水到渠成,重视朗读方法的指导,能从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感情三个方面指导学生朗读。注重古诗词语言的品味与赏析,能让学生细细品味,反复揣摩,能带着学生领悟古诗词语言的精妙,感受古诗词语言的魅力,触摸作者丰富的内心,领悟作者表达的方法和艺术,培养了学生锤炼语言的能力。

缺点:

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体现的不够。

相见欢李煜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及词人的情况

  2、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3、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心境

  教学难点

  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词

  教学方法

  朗读赏析,合作探究。

  (教)学习过程

  旁注与纠错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人,只要经历了世事,就不可能没有愁绪。在我们刚刚学过的唐诗中,就有李白寄托与明月的“愁心”;有韦应物因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淡淡的忧伤;更有陈子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极度苦闷——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另一类愁绪——亡国之愁。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常识填空

  词兴起于()流行于()是一种和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起初时称“()”“()”和“()”,后来也称作“()”。其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如“()”就()。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以字数分为()、

  ()和()。宋代词坛上形成了()和()两大流派。

  三、朗读理解,整体感知:

  (一)朗读练习

  1、师范读,生注意:字音、停顿、语气、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生练读后指名读,师生共同予以点评,然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

  这首词所传递的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应该以怎样的语调去读?

  四、深入赏析,合作探究

  1、读上片思考下列问题:

  (1)词人为什么会“无言”?“独上”写出了怎样的步履和神情?

  (2)与大多数词作一样,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仔细品读上片,说说词人是借助哪些景致描写渲染这份离愁的?

  2、品读词的下片,关注名句。词的下片直接抒情,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能说说这三句的妙处吗?

  五、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品读李煜的《虞美人》,然后说说它与《相见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各是什么?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点拨: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共同点:

  不同点:

  六、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开篇渲染愁苦气氛,并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

  2、采用白描手法,道出当时“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复杂、微妙的真实感受的伤心语的句子:

  3、既点明季节,又写出作者俯视地面所见景象,同时暗写出词人心头凄凉之情的句子:

  4、诗中仿佛使人看到一个“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身影的句子:

  5、道出内心复杂感受,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

  6、化抽象为形象,以有形喻无形的句子:

  7、以丝暗喻愁思的句子:

  8、仰望天空,写使人愁上添愁之景。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见欢李煜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知人论诗法、意象助读法、画面描述法、比较赏读法来把握词境。

  2、体会作者的愁苦情绪。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意象助读法、比较赏读法2、体会词作中将抽象的情感写得具体、生动、形象的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准备

  印发资料和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背诗导课。

  下面我们来一次背词比赛,请放开声音读这首词。(检查背诵情况:齐背1次,抽背1人。)

  背完词,有一个人从词里走出来,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愁)

  2、读出情感。[知人论世法]

  ①师:从词中我们读出一个充满愁绪的李煜,谁能讲讲历史中的李煜?

  明确: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五代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他25岁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975年南唐为宋灭之后,39岁的他被俘到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幻示)

  ②朗读指导,要用慢速、低沉、哀痛的语气来读词。

  师:联系作者生平,走近词人理解词意,这叫知人论世法(板书)。我们该用怎样的语速、语气、语调来读这首词呢?

  明确:这是深重的亡国之痛,而非轻烟似的闲愁。该用哀痛低沉的语气来读。慢些,再慢些。

  ③配乐(《二泉映月》读。(荐读1人,齐读1次。)

  3、个性化品读,借助经典意象来理解词意。【意象助读法]

  过渡语: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示),那么李煜他选择哪些景(板书)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请选择最有能触动你的一个景,说出它与词人的“愁”如何对上号?(板书→)

  明确: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板书)。

  品读方向:

  (1)西楼——表达一种离别之愁。(幻示)

  ①以下3个诗句均写到“西楼”,你认为西楼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总是和人什么样的情联在一起?

  第一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

  第二句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第三句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唐』许浑《谢停送别》)

  明确:第一句是“遥望爱人的伤心地”,第二、三句都是“排遣忧伤的伤心地”。那么李煜的西楼呢,他为什么要上“西楼”?(“遥望故国的伤心地”)。

  师补充:以上诗句均含有“西楼”,它已是古人登高抒发悲怀的“楼”,一处伤心地,一处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地,并非“位于西面的楼”。就像我们在《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白蘋洲专指情人离别之地。西楼又会使人联想到飒飒西风、夕阳西下,这些景象都是人产生悲情愁绪。

  ②如果你是李煜,你会怎样独上西楼?想象李煜登楼时的步履和神情。

  (2)残月——表达人事的缺憾。略

  ①明月也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生分说,点到即可)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②这里是残月。换成“月如盘”,行吗?

  明确:残月就是他自己,亡了国家,也没有家人团聚,孤零零地呆在那里,心中十分空虚、痛苦。就像那月亮,一个人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而满月是代表团圆的,不符合这里的意境。

  (3)梧桐——隐含家国之悲。详

  ①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物象。齐读(幻示例句)。

  第一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

  第二句“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

  第三句“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第四句“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

  ②换成“杨柳”,怎么样?(伤春悲秋,杨柳常与春天有关,有诗句:“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用在此处,显然与诗境不吻合。梧桐与悲秋常连在一起,一叶知秋。)

  ③李煜今晚在清秋之夜,登上西楼,见到的梧桐树该是什么模样?(指生描述)

  (4)深院——体现寂寞、孤单之身世。

  这该是怎样的庭院?它会建在什么地方?它的围墙有多高?

  (5)把自己想成李煜,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上阕四种景物所构成的意境,爱画画的可以简笔勾勒。

  ①在纸上写和画,荐生在黑板上画。(限字50-100字)[画面描述法]

  生:深秋的晚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到后院的小楼上,天空中那钩残月冷冷地散着清辉,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院中梧桐的叶子早就掉尽了,和我一样被锁在这小楼深院里。我想说说话,没有人,想回到从前,又不可能。苦啊--)

  师:你的描述再现了诗中情景,表达了层层推进的愁苦。漂亮!是呀,远山似黛,残月如钩,秋虫呢喃。深深庭院里,落叶满地,高大的梧桐树上,摇曳着最后一片颤栗的黄叶,西楼上,那位寂寞憔悴的亡国君王步履蹒跚,神情凝重,东望故园,心中充满着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②齐读上片。

  4、用比较赏读法来进入词人的心境[比较赏读法]

  (1)师:齐读下片,比较与上片写愁的最大不同?

  明确:上片是借助意象来写愁,下片是直接写愁。

  (2)比较下片直接写愁有两句,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更好?并说出理由。

  (3)赏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①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呢?

  明确:以丝喻愁,新颖别致,前人以“丝”谐音“思”,如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就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离愁”却是“剪不断,理还乱”。用“剪”和“理”两字来让大家体会“离愁”的特点,那就是多且乱,繁且杂。

  ②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比较与李煜写愁的异和同。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有了长度。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有了重量。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愁可以游走。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愁多而可视。(幻示)

  师:他们的愁是个人壮志难酬之愁,是感叹身世悲凉的哀愁,也有思念丈夫的春愁,或是薄如轻烟,绵绵不绝的闲愁。比起他们来,李煜的愁要浓得多,深得多,重得多……

  ③那么,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涌动的怎样的离愁别绪呢?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的深愁长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三千里山河”,“雕栏玉砌”的怀念;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国破家亡的悔恨;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昔日春光熔融,莺歌燕舞的追忆;

  这离愁,饱含的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彷徨……(幻示齐读)

  (4)赏析“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①“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

  明确:不好。他没人可以说。他也不能说,他不敢说。他无话可说。

  ②如果可以让他说,他会说什么?

  明确: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

  师:欲哭无泪,欲言又止,大悲无言,当你某一种情绪到达极点时,你会发觉语言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无语也许最好的表达。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这种难以说破、又无法说破的情感正说明了作者愁情之深。

  无怪乎明代人沈际飞说道:“七情所至,浅尝者说破,深尝者说不破。破之浅,不破之深,‘别是’一句妙绝。”(幻示)

  5、拓展阅读

  师:李煜无法说,语言太苍白了,李煜无法说,说了会惹祸上身。这留白艺术的处理非常到位。引导我们去思索那36个字背后所隐藏着无限的悲怆。可后来,他还是忍不住说了,说在词作《虞美人》中。

  (幻示诗《虞美人》和赐死资料)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哪一句?划线处。),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时年42岁。一首《虞美人》的春花秋月葬送了一代伟大的'词人,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这个悲剧词帝的万古流传。

  6、欣赏歌曲《相见欢》

  师:诗歌,诗歌,是诗就可以歌唱,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位现代歌手演绎的一曲《相见欢》,再次感受后主那份浓重的离愁。

  李煜其人可以说是个失败的政治家,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词这片天地中挥洒他的才情、绽放他的光芒。也许正因为他政治上的无能,令他沦陷囹圄,从而激发他深藏的呐喊与情感;也许后主词所取得的成就是他也未预料到的。在他的后半生,词可能只是他排遣寂寞、悲苦的唯一手段,而就他这不经意间,让他得以在漫长历史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诸作……”(王国维语),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他的忧,他的伤,他的恨与无奈,仍历久弥新,依旧是那么清晰,而且,这些饱含他血泪的忧,伤,恨与无奈将会到达更为遥远的前方!(幻示结课语)

  7、作业:默写《相见欢》

  板书

  相见欢

  李煜

  西楼知人论世

  残月丝(思)意象助读

  梧桐景→愁滋味画面描述

  深院比较赏读

  (意象)(比喻)

相见欢李煜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词人所抒发的亡国之怨、故国之思。

   2.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和鉴赏。

   3.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词人在作品中流露的忧时、怀旧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意境。

   2.难点: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对词作进行阅读与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虞美人》导入

  2.李煜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精通书法、绘画、音律、诗文,词的成就为最高。在中国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被称为“千古词帝”。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集体自由朗读。

   2.学生听配乐诗朗诵。

  3. 学生单独吟诵诗词。

  三.理解赏析

  1. 本词的词眼是什么?(愁)

  2. 词一般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议论。请同学们看看上阕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3. 研讨与赏析

  (1)上阙研讨、赏析。

  第一句:无言独上西楼。

   问:为什么会“无言”?你会在什么时候 “无言”?

  苏轼有“相对无言,唯有泪千行”的伤感,柳永也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离恨,而李煜呢?更与何人说?要说什么?(先不要交代词的背景,以免影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问:一个“独”字除了写出了孤独之外,还让你产生怎样的联系?(神情,步履等)

  问:古人有登高的习惯,尤其在忧愁、相思、无奈等情形下。如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再如白居易的“每登高处长相忆,何况兹楼属庾家”。那么作者是因什么而登高呢?想家了?失恋了?还是……(依然不交代背景,引导继续分析)

  第二句:月如钩。

  问: 明月本是惹人愁思之物,那么明月到底勾起了诗人什么情绪?

  第三句: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问:“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意象,如温庭筠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此多的愁绪,到底是什么呢?(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问:“寂寞梧桐”怎样理解?“清秋”是怎样的一个季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一下。(可联系杜甫的《春望》里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讲解此句。)

  问:“锁”字是什么意思?(笼罩)什么不用“笼”?有何不同?

   小结: 仰视天空,缺月如钩。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今夜又怎能不勾起李煜的愁绪呢?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怎能不“寂寞”情生。然而“寂寞”的何止是梧桐?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还有什么?还有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西楼、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份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为下片抒情做好铺垫。那么,此情此景,一个亡国之君,一个苟延残喘的囚徒会有怎样一种心境呢?请看下阕。

   (2)下阙研讨、赏析。

  第一句: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问:运用了什么修辞?你还知道那些运用比喻写愁的诗句?

  问:“离愁”是什么愁? 是如李清照前期作品的“人比黄花瘦”的儿女情长,还是后期作品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国破人亡?李煜的作品也同李清照的一样,因国家命运的改变而分为前后期,他的前期作品希望同学们课下了解一下,并与之比较阅读。

  第二句: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到底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是李煜,将祖宗打下的江山丢了,自己也成为阶下囚,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小结: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岂又是常人所能体会到的呢?若是常人,倒可以嚎啕倾诉,而李煜不能。他是亡国之君,即使有满腹愁苦,也只能“无言独上西楼”,眼望残月如钩、梧桐清秋,将心头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强压在心底。这种无言的哀伤更胜过痛哭流涕之悲。

  四、巩固练习

  1.学生齐读或背诵。

  2.学生小结。

  五、教师总结

   1. 本词用以表达愁的意象(楼,月,梧桐,清秋)及表达的中心内容。

  2.这首词既然是写“愁”的,为什么要用“相见欢”的词牌?

  [相见欢],南唐后主作此调时已在归宋之后。故宫禾黍,感事怀人,诚有不堪回首之悲,因此又名[忆真妃]。又因为此调中有「上西楼」、「秋月」之句,故又名[上西楼]、[西楼子]、[秋夜月]。宋人则又名之为[乌夜啼]。

  3. 请学生读板书(略)。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文。

   2.课外阅读李煜诗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