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日期:2022-05-23

这是五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

  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

  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准备:1.了解诗人的生平。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3、课件

  四、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3. 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

  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解题:安仁

  2.自学诗歌:

  (1)自由读通诗歌。

  (2)思考:两名儿童在船上干什么有趣的事?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名读诗(重点指导“篙”“棹”的朗读)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品读诗句,入情入理。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张”“使风”等动作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你们一定也曾做过调皮的事,那么你和小伙伴在做的时候会说什么呢?想象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5.汇报展示

  6. 交流: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首小短文。

  3.结合想象:两名儿童在船上说些什么?他们会有什么感受?

  第三课时

  一、背诵古词,感知古词。

  1、课前背诵词:《忆江南》、《渔歌子》、《长相思》

  2、同学们背诵了很多词,对词也应该不陌生吧!说说吧,你都了解哪些词

  的知识?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聊了那么长的时间的词,咱们今天也来学习一首词,它的词牌名叫清平乐

  出示课件清平乐指名读。

  2、除了有词牌名之外,这首词还有一个题目,叫村居。

  出示课件:清平乐·村居

  3、谁来念一念。如果词牌与词的题目之间,稍稍停顿了一下,念起来会更好听,再次读课题。

  4、那么,词人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画面?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辛弃疾的脚步走进这“村居”。

  出示整首诗。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词,注意把词里的每个字音读正确。

  5、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他有没有把字音读正确了。

  6、重点解决词里的两个字的读音。

  亡剥

  7、再指名读整首词,要求读准词里的每一个字音。

  8、同学们,读词光读正确,这还远远不够,还得读出词的味道和节奏来,师范读,生总结读词的经验。

  9、再指名读,读出词的节奏和韵味来。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感悟词境

  1、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有滋有味地读,你的眼前出现了哪些画面?请对照插图,选择其中的一幅来说一说,

  2、从哪儿看出这是两个老人?(白发)

  这两个老人一个是老奶奶,一个是老爷爷。

  词中哪个字是老奶奶(媪)、老爷爷(翁)你怎么知道?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同学们多么了不起,透过这些简洁的文字,发现了这么多画面,那么,将我们刚才所描绘的这一幅幅小画面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村居生活的大画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幅画面,走进画中的人,好吗?

  2、来,咱们先来看看画中的小儿子,词中怎么说的,

  指名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①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在这个“卧”字上,看图,这里的“卧”是什么意思?

  (趴、躺)把“趴或躺”送进词句中,说感受,

  ②还是“卧”好,一放进不仅读起来有韵味,而且还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③请大家看图,看那小儿子趴在那里,两只小脚丫翘起来,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让这画面动起来吗?

  这是小儿子动的时候,可是“卧”有时还指很安静的样子,例如:休息、睡觉就卧,那么再仔细看图,小儿子“卧”在溪头剥莲蓬时的神情,也许是一动不动,双眼盯着那莲蓬,剥得是那样的专注,再送小儿子一个词,(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④哇,这个“卧”可真是神来之笔,透过它,一个怎样的小儿子跃然在我们眼前,(天真活泼、活泼可爱、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悠然自得……)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吧!

  ⑤“无赖”听起来好像在责备,怎么这么称呼?

  这话听着好似责备,实则更喜欢你,喜欢到极点。难怪这对翁媪会最喜……

  再读这句话。

  ⑥难道中儿、大儿就不喜欢吗?那为什么说最喜小儿无赖?

  3、学习“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①能拥有这样天真、懂事、孝顺的三个儿子,真是三生有幸,作为他们的父母,一定会感到欣慰、幸福的是吗?

  ②读一读词中描写他们父母的句子。

  ③这句话哪个词意思不懂?理解“醉、吴音、相媚好”

  ④是啊!你们看,老俩口三两杯酒下肚,微带着醉意,话就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什么呢?

  ⑤大家想象真美妙,也许翁媪坐在一起,什么也没说,你的眼睛看着我,我的眼睛望着你,不管怎么样,他们老两口给我们的感觉真是___________。

  (恩恩爱爱、亲密无间、幸福美满、甜蜜和谐……)

  ⑥用词章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___________板书:相媚好

  ⑦这一“媚”让我们陶醉了其中,就让我们美美地读词的上半阙吧!

  4、学习“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①指名读,这句在写什么?青青草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来小草茂盛的样子?板书:青青草

  ②除了看到溪边的小草,你还会看到什么?联系插图

  ③哇,好美的画面啊!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能送给这样的乡村一个词吗?

  ④同学们,居住在如此清新秀丽,风景如画的乡村,真是一种享受,难怪醉里的翁媪会如此的相媚好,让我们在美美地读词上半阙。

  四、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1、同学们,此时,你觉得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

  ——他们都陶醉了。

  2、探讨,是啊!陶醉了,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到了什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

  3、是啊!生活并不富裕,可为什么老两口还那么乐乎乎的,还陶醉了呢?老两口到底“醉”在哪儿?

  ——为三个可爱、懂事、孝顺的儿子而醉

  ——为他们之间如此相亲相爱而醉

  ——为他们能生活在清新秀丽的环境里而醉

  ——为他们一家人能和谐、温馨、幸福、美满地生活在一起而醉。

  ……

  4、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古人说得好“心安茅屋稳,性淡菜根香”,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

  5、那么陶醉的只是翁媪一家人吗?还有谁?词人辛弃疾也深深地陶醉了,连我们也醉在其中了,这真是“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送到词里美美地读出来吧,齐读全词。

  五、介绍背景,感概词情。

  1、同学们,学习了这首词后,我们被这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深深陶醉了,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板书:辛弃疾你们一定很想了解这位了不起的词人吧!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的隧道,回到宋朝去看看词人波澜壮阔的一生。

  2、出示课件,简介词人

  3、读了这段资料,你了解到了什么?

  4、那么《清平乐·村居》是词人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出来的,课件出示“宋金时期的形势图”师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5、在这样的背景下,词人辛弃疾怎么能写下“相媚好”的词章呢?他想借这首词表达什么呢?

  6、是啊!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辛弃疾一生都为抗金不懈努力,他希望以匹夫之责,精忠报国,让大宗江山,永远这样如诗如画,人民生活永远安康,虽然被罢官免职,隐居度日,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让我们把词人的这份心声融入到我们的朗读在中去吧!齐读全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