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3
这是《社戏》公开课观后感,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支教学校让我讲一次公开课,由于这两天忙着期中考试,根据所上课的进度,五一开学后,应该讲第四单元了,我选择了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
之所以选择《社戏》,客观上讲,上课进度到了第四单元,应该讲《社戏》了;主观上讲,我比较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觉得有看头,也有讲头。
但毕竟个人能力有限,为了讲好这课,我认真的看了大量关于《社戏》的教案、教学设计、视频公开课……等看完了,发现有点思路了,但还是没形成清晰的路线。先把听《社戏》公开课视频的感受说一下吧。
最先听的是名师王曜君的公开课,感受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1、字词基本功了得。
在进行字词学习时,有个词“渔父”我想当然的读作yú fù,王老师的学生读作fǔ,王老师也没纠正,我还以为他读错了呢,赶紧查词典,结果吃惊的发现,作为老年人的意思时, “父”字确实是读fǔ,真长见识啊!读错了这么多年,才发现,原来是这个读音!
在此基础上,我想起了初一上学期的《智子疑邻》,其中的“父”字也是读fǔ的。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所以,这个三声的读音学生们是学过的,这里再强调一下,也不错。
2、构思新颖、板书漂亮
首先讲故事,板书时,左边是讲故事:看社戏,其中四个情节是重点详写的:戏前波折、夜航美景、赵庄看戏、归省偷豆。这4个故事围绕这“社戏”展开。
然后抒发情感。右边板书:好。豆好,戏好。怎么个好法?通过美丽景物的描写、乡村人的淳朴善良、一起吃豆的开心趣事、小伙伴们的优待和热情四个角度,人、景、事、情都好,所以是好戏、好豆。
两者有一个连接点,那就是“乐土”。极偏僻的小村庄——平桥村是 “我”的乐土。
3、重点段落讲解精彩
首先是学生领悟力强,合作小组一组的学生讲出了夜航美景的写法,非常精彩,老师就没有再重复,关于社戏是否精彩,老师则重点展示了第21段关于老旦出场的那段描写,本来是极其枯燥无聊的一段看戏感受,鲁迅先生写的是一波三折、惟妙惟肖,大家的手笔确实了得。
体会心得:自己在讲课时也可以把这段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一下,尤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包括连词、副词和动词:然而、终于、本来、尤其、都、竟、不料、立刻、踊跃、骂……并尽量背诵中模仿体会。
虽说名家的讲课让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总觉得不能照搬,一是老师个人风格不同,二是面对的学生也不同。研究学情比模仿名师更重要,我们支教学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这个讲法,肯定要冷场。尤其是这个合作探究,在这里根本实行不了。凑在一块就是说笑打闹,哪有认真合作讨论之理!
然后,我又听了金华老师汪旭升的讲课,也是有所触动,收获不小。
先说一点小不足,学生读课文:拔了篙,学生读作“gāo”,老师居然纠正说读“hāo”,估计老师把这个“篙”字看作是“蒿”了。竹字头和草字头的高不是一种读音,老师居然再公开课上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这样说明了当老师的真是教到老、学到老啊,不讲课不人认真做研究,你真不知道你的知识死穴在哪里!
虽说有小小的不足,汪老师的课还是可圈可点的。从好豆,好戏,那夜的人、景,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夜似的好豆、好戏、那一方乐土,今生不再有。汪老师还把自己曾经发表的一篇文章《那一方乐土》展示给大家,作为课结小语。学生感触估计也很深。
我还看了很多的教案,很多教案都是大同小异,找不到亮点,有个老师的教案比较有特点,老师名字我忘了,大概的风格是上课时让孩子们围绕“究竟是好戏还是不好的戏”展开辩论,双方各自从文中找出有利于自己的证据,这个比较有意思;还有个老师是用欣赏鲁迅如何写作他开始的“急”和最后能看戏的“高兴”,其中的写法非常独特,这个点我也以前也没有特别关注,经该老师分析,发现确实比较有分析头,学习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各位大家身上学到的葵花宝典,不能完全照搬,但也会给自己许多有益的启迪。虽说仍没有清晰的思路,起码,我不是很茫然了。继续学习、继续思考,期待我对该课讲解的突破和创新!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