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安塞腰鼓》教学实录

日期:2022-06-01

这是《安塞腰鼓》教学实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有意思的开场白

  师:刚才有同学问我叫什么名字?我把它写在黑板上,一起读——

  生:王中意。

  师:在后面加两个字——

  生:王中意老师。

  师:再加两个字——

  生:王中意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好!

  [点评:王特的开场白很有意思,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暗示法,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在风趣幽默的独特问候中达成某种默契。]

  二、有策略的审题

  师:我上课有个规矩,你们能做到的事,就不要叫我做。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找小组合作解决。现在,每组商量一下,所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题目和作者各是什么,然后派一个代表写在黑板上。

  生:商量,上台板书。

  师:大家比一比,哪个同学写得最端正最美观?

  生:第一个,第一个。

  师:相比之下,第一个同学写的字工整又美观,学语文一定要把字写好。

  师:下面谁能上来给题目的旁边加一条横线。

  生:腰鼓

  (听课教师笑)

  师:请问你为什么在腰鼓下加横线?

  生:课文写的是腰鼓。

  师:噢,我明白了,腰鼓是个关键词。谁能在题目的旁边加横线?

  生:安塞

  (听课老师又笑。)

  师:你是要说明这腰鼓是哪里的?谁能在其他地方加横线呢?

  生:安塞——腰鼓

  (听课老师大笑。)

  师:你想表示一种声音的停顿。谁能在题目的旁边加横线?

  生: 安塞腰鼓

  师:加在前面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第14课安塞腰鼓。

  (大家捧腹大笑。)

  生:(顿悟)这是什么样的安塞腰鼓?

  师:当然还可以怎么加?

  生:安塞腰鼓

  师:加在后面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生:安塞腰鼓有什么特色呢?

  师:其实,我是教大家审题的方法。给题目加横线或各种符号是有助于我们审题的。

  [点评:给题目加横线是一种审题策略,这是王特的教学经验,在我们小学语文公开课上从来没有哪位名师采用过,真是开了我们的眼界!学生起先不理解,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所以这个环节颇费了一番周折,但我们的王特很有耐心,一点不心急,放手让学生多次试误,终于等来了学生的顿悟。看来任何时候我们做教师的都不要操之过急,“浪费”一点时间,让学生体验,看似不讲效率,实质上对学生来讲有意义的。]

  三、有情趣的诵读

  师:课文读过了么?

  生:读过了。

  师:请大家把课文浏览一下,看看哪些地方最容易读?哪些地方最难读?哪些地方读起来与别的课文不一样?

  生:浏览课文。

  师:我们先从最容易读的开始。

  生:我觉得第18至20自然段很容易读。

  师:为什么?

  生:这几段比较安静,读时不用费很多力气。

  师:这里是讲鼓声停下来了,作者用了3个自然段的文字让其舒缓下来。我们欢迎他读一读。

  生:读。

  师:满意吗?

  生:感觉没有停顿好。

  师:你举个例子。

  生:比如第19至20自然段的停顿要长一点。

  师:你来示范一下呢?

  生:读。

  师:听老师读是怎么停顿的?

  师: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还有哪些地方容易读?

  生:第5自然段容易读。

  师:为什么

  生:因为字少,只有3个字。

  师:那你来读吧。

  生:读。

  师:满意吗?

  生:不满意。

  师:老师再请同学来读。

  生:读。

  师:看来,要一起来。

  生:齐读。

  师:哪个字读轻了?

  生:“但是”。

  师:哪个字读重了?

  生:“看”

  师:为什么?“但是”读轻了,“看”,读重了?这个问题很难,难度系数0.7。

  生:但是,是对1至4自然段来说,鼓还没捶起来。

  师:也就是1至4自然段写得很静。(板书:静)真的静吗?你读读试试看。

  生:读。

  师:1至4自然段写得很静,结尾3个自然段鼓声停了,又恢复了平静,(板书:静)中间捶鼓很热闹(板书:动),看来这一课有什么特点?

  生:动静结合。

  [点评:显然,王特先抓容易读的,目的为了引出课文的写作特色——动静结合,并梳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

  师:哪些地方你觉得最难读?

  生:好一个安塞腰鼓!读起来要有感情。

  师:“好一个安塞腰鼓!”(扳指头数)只有7个字,也这么难?你想请谁来帮忙?

  生:读。

  师:满意吗?

  生:不太满意。我感觉要读得响亮。

  师:看我的名字——王中意。怎么读?

  生:好一个王中意!

  师:王中意三个字要声调拖长,语气上扬。再读。

  生:齐读。

  师:第一个这样读,下一个该怎么读?

  生:比第一个声音要响。齐读。

  师:第3个怎么读?两个“好一个”,商量一下,怎么读?

  生:前面轻,后面重。因为强调的是后一个。

  师:如果课文用“黄土高原”作题目,那你们就重读“黄土高原”了,轻读安塞腰鼓了吗?

  师:黄土高原,安塞腰鼓,两者是什么关系?课文里有吗?找找看,我眼睛不太好。

  生:第13自然段。

  生:读。

  师:为什么江南水乡敲不出这样的腰鼓?看来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个地方的艺术风格都和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有关。江南人干什么?(做拉拉二胡的样子)

  生:二胡。

  师:而西北地域的人那种粗犷,“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教师唱)

  师:看来,黄土高坡,安塞腰鼓,都要重读,但要有变化。

  生:读。

  师:最后一个怎么读?自己试一下。

  生:读。

  师:文章4个地方写了“好一个”,这是一种修辞手法,好像叫什么来着?我忘了(思考状)。你们商量一下,也可问后面的老师。他们都是专家呀。

  生:排比。

  师:(板书:排比)(又摇头)好像不是。

  生:反复。

  师:(板书:反复)好的,就是反复。谁真的不知道?

  生:我不知道。

  师:那好,你就叫他一声小老师。

  生:小老师。(笑)

  师:有时我们某个方面知识比别人多一点,就可以当他的小老师。

  师:反复有什么作用

  生:表现了安塞腰鼓的豪放、壮阔、火烈,

  师:还有作者对安塞腰鼓的——

  生:赞美。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排比,此课,排比较多,由于时间关系,暂时不讲。

  [点评:王特抓难读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作者语言表达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反复。如何引导学生读好这些难读的句子,王特煞费苦心,独具艺术匠心。时而装呆愚化自我,时而举自己的名字为例来示范,时而引导学生联系重点段落帮助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幽默风趣,笑声不断,王特的确是一位艺术的大师,丝毫不逊色于支玉恒、于永正的教学艺术。]

  四、有示范的朗读

  师:老师下载了课文的朗读视频,由中央台著名播音员朗读,我们一起来听,好吗?

  生:好。

  师:不过有条件:待会选一段练习,要练习得和播音员差不多。

  (播放视频。)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妨选第六自然段来读。

  生: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读。(读得很有味)

  师:至于排比等,下节课继续随课文学习。下课。

  [点评:显然,这里是回归到整体,而且必须这么做,否则整堂课就变得过散,缺失了整体的美。再选择朗读资源的时候,王特先后听了三个版本的录音,最后敲定读得最好的一个版本,诵读与背景音乐、画面都很匹配,效果确实不错。王特把录音放在最后也是基于他独特的考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体验,给教师的指导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否则先入为主,发挥的余地就狭窄了。]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