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1
这是《核舟记》导案,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初步感受我国高超的的雕刻艺术。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懂文意。 积累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点:朗读、积累
教学过程: 导入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文学故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核舟记》。 简介作者 学生齐读课文注脚。 板块一:读一读 读准字音(12分钟) 学生活动:a标示段落序号 b把课文注脚里的重点字词的读音移进文中
c把课文读一遍 教师活动:a板书需要掌握的重点字词的读音 罔(wǎnɡ) 膝(xī) 褶(zhě) 髻(jì) 倚(yǐ)
戌(xū) 篆(zhuàn)八分有(yòu) 奇(jī) 诎右臂支船(qū)
b选2名学生完成填写
c选1名学生领读 读顺句子(12分钟) 学生活动:a每组试读,划分节奏(1-4段分别由1-4组攻破,5-6段分别有男女组攻破) b选6名学生分段朗读,并由6名学生点评、纠正 教师活动:a板书需要掌握的重点句子的节奏处理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b选4名学生完成划分
c全班学生齐读这几个句子 板块二:译一译(16分钟) 学生活动:a学生根据注脚提示对译课文 b学生发现难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提出
c学生处理这些难点 教师活动:点出几处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 苏、黄共阅一手卷
舟尾横卧一楫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又用篆章一 板块三:说一说(5分钟) 用一句话说一说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如:我觉得 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写的内容。如:这篇文章介绍了 结课与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并进行巩固。
2、读背文章2-4段。
教学重点:积累、背诵
教学过程: 导入(略) 出示教学目标 板块一:积累与整理 通假字 诎右臂之船: 通“屈”,弯曲
手倚一衡木: 通“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A.尝贻余核舟一 (赠送) B.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C.右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D.其船背稍夷(平)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通“拣”,挑选)F.神情与苏、黄不属(相类似)
G.八分有奇(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零数) 一词多义 (1)为: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是 )
为宫室 ( 雕刻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雕刻 )
为字共三十有四 ( 刻 )
中轩敞者为舱 (是 )
(2)之:
篛篷覆之 ( 代词,船舱 )
左臂挂念珠倚之 ( 代词,左膝 )
闭之 ( 代词,窗 )
能以径寸之木 (助词,的 )
(3)者:
中轩敞者为舱 ( ------的地方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的人 )
其两膝相比者 ( 不译 )
居右者椎髻仰面 ( ------的人 )
(4)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奇异的,不寻常)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零头 )
(5)可
高可二黍许 ( 大约 )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
(6)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有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 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7)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 (一头,一方,名词)
其人视端容寂 (正,端正,形容词)
(8)其
其两膝相比者 (他们的 )
其船背稍夷 (那 )
其人视端容寂 (那 )
(9)曰
文曰“出平山人” (写的是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 )
(10)绝
佛印绝类弥勒 (极,非常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 )
(11)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表并列,并且、而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表转折,却、但是 )
启窗而观 (表承接,不译 )
(12)之
径寸之木 (助词,的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代词,这 )
(13)并
对联、题名并篆文 (和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都 ) 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用箬蓬 )
石青糁之。 (用石青 )
(2)名词作动词
中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 )
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发髻 )
石青糁之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板块二:译读与背诵 学生译读2-4段 学生背诵2-4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析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结构、写作顺序
2、品读课文,领会传神的细节描写,感受我国古代高超的雕刻艺术
教学重点:析读与品读
教学过程:
一、学情检测
齐背2-4段
二、简介教学目标
三、析读课文
1、寻雕刻作品的主题
(1)文中哪一句交代了雕刻作品的主题?
明确: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泛”指“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文中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舟”呢?
明确:至少有三个地方说明是“泛舟”。第一,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
2、析文本结构
(1)教师简介常见的结构方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层层递进
(2)学生说说本文的结构方式是什么?并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3)试着概括各部分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雕刻品“核舟”主题。
第二部分(第2—5段)详细介绍“核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
第三部分(第6段)总计核舟的人、物、文字数目,写作者对雕刻家技艺的赞美。
3、辩说明顺序
(1)在课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背面。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船舱,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小结:空间顺序(整体到局部)
(船的正面 船的背面)
正面:中 头 尾
(2)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
明确: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像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使读者初步感受这个环境中的特殊氛围。
四、品读细节
1、寻读:找出能概括全文,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奇巧)
2、细读:结合课文,说说“奇巧”体现在哪里?
如:
(1)核舟的体积小而雕刻的人、物、字数量多---------
(2)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衣褶 、念珠逼真形象-------
(3)题字、篆文的笔画细、清楚-------
(4)核舟的构思精妙-----------
五、课堂小结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第四课时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器皿(mǐng)轩敞(chǎng)箬篷(ruò)糁之(sǎn)
B.贻余(yí)二黍(shǔ)峨冠(é)两膝(qī)
C.多髯(rán)衣褶(zhě)倚之(yǐ)椎髻(zhuī)
D.虞山(yú)壬戌(rèn)篆章(zhuàn)甫刻(fǔ)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左手倚一衡木
D.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3.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4.下列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一致的一项是( )
A.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B.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C.苏、黄共阅一手卷
D.孔子云:何陋之有?
5.翻译下列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④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⑤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准确划分下列句子中的停顿节奏
(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7.《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_ __》。作者是______,字__ __,
____嘉善人。
8.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_______》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_____》中的句子。
阅读下文,然后回答问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