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这是《坐井观天》第一课时说课稿,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比喻有的人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培智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2、13岁左右,由于他们智力有障碍,使他们的逻辑思维、理解能力等方面发展迟缓,针对他们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谈话、提出疑问,激发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走进课文,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的寓意。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掌握7个生字,重点掌握“坐井观天”和“无边无际”两个词语。
2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的寓意,懂得青蛙为什么弄错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多听、多看,不要目光狭小,自以为是。
四、教学方法:读课文—分析课文—归纳总结段意,抓重点词语进行讲解。强调朗读,在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知道文章的寓意。
2、难点:理解课文的寓意。
六、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法
首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天有多大吗?(可能会说天很大很大等)你能到前面用手比划一下吗?(我想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到前面来。有的同学说:这么大,还有的说:不对,是这么大等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这时,我适时的抛出第二个问题:有两个小动物,它们也为这件事争吵了起来,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争吵的结果呢?这时我顺其自然的将学生带入到课文中。
(二)新授部分
1、 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逐段的进行讲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讲解过程中,先读课文-分析课文-挑重点词的讲解-最后总结段意。强调朗读特别是小鸟与青蛙的对话。)
第一自然段
交代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青蛙——井里,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这段虽很浅显易懂,,但是我重点的讲清青蛙和小鸟的位置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下面的内容(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做了一个铺垫。青蛙之所以目光短浅的原因就是因为青蛙一直在井里。
第二自然段
交代了小鸟落在井沿上的原因和它与小鸟的对话。重点的是:小鸟从哪里来?(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引起了青蛙的怀疑,青蛙相信小鸟的话吗?自然地过渡到下一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这时候,向学生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说小鸟说的是大话?(学生会答,天只有井口那么小,哪有小鸟说得那么大。)这时,我会问学生,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在井里,只看到井口那么大的天。)那我们所看到的天和他一样吗?(不一样,很大等等说法)这时我将难点逐渐的渗透,因为青蛙只在一个角度看天,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我们在生活中要多看、多听,不要像青蛙一样从一个角度看问题。
过渡句:那小鸟是怎么说的呢?
第四自然段
这里我重点强调“无边无际”就是:很大,没有边际。
过渡句:青蛙对小鸟的话相信吗?赞同吗?还是继续坚持己见呢?
第五自然段
这里我强调了“青蛙笑了笑”“笑”说明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对小鸟的话表示轻蔑。表示了青蛙的自以为是。(在这里,强调朗读,要让学生理解句意后,读出青蛙那种自以为是,轻蔑的语气。)读完后,我出示准备好的教具(井口的模型)让学生在井口内看天,形容一下从井口内看天,天是什么样的?拿走井口的模型后看天,天又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学生很轻松的就会理解。我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再次的使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告诉学生:不要目光狭小,要多看、多听。不要像青蛙一样自以为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课文的最后自然段
讲的是小鸟劝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这也是小鸟希望青蛙改正错误的一种方法。
小结:
在这篇课文中。以青蛙为反面,以小鸟为正面,一反一正进行分析。教育学生要多听、多看多实践,懂得登高望远、见多识广的道理。
在整篇课文全部分析完后,再次的通读全文。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 巩固练习
1、 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特别是青蛙对小鸟表示轻蔑时的语气。
2、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戴头饰表演。再次的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 板书设计:
9 坐井观天
青蛙——井里青蛙:井口那么大
争论
小鸟——井沿上(天有多大)小鸟:无边无际
道理:看问题要全面
八、教学效果预设:
本文从交代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入手,通过分析青蛙与小鸟的对话,到学生用井口模型的亲身体会。以青蛙为正面,小鸟为反面。一正一反的讲解,使学生很轻松的理解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