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7
这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实录记录,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课前准备: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谁能很快给这三句诗的每个字标声调,告诉学生,在古诗中第一、二声读的时候要长,第三、四两声朗读的时候要短,学生比较惊讶,我随即请他们再读。
上课了。
接着,读完以后,我请他们谈谈发现的共同点,他们很快说出三句诗的主题是雨。
唤醒经验
师:你最喜欢什么季节的雨呢?
生:夏天的雨。
师:有没有还喜欢夏天的雨的?
我见很多人举手,接着问:“在你的印象中,夏天的雨是怎样的?请用一句话来说说。”
生:非常得清脆,淅沥沥,淅沥沥的。
生:啊?
师:这像春天的雨。
生:夏天的雨哗啦啦,哗啦啦的,很大的。
生:夏天的雨还会有雷声。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夏天的雷阵雨。
(录音放起,教室里雷声骤起,同时,伴随着很大的雨声)
师:夏天的雨常常是这样的,除了雷声,雨声,我们还会看到什么?
生:还会看到风。
生:天上全部都是乌云。
师:可谓乌云密布。
生:还有闪电。
师:那夏天的雨常常是这样的,这让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呀?
生:爽!
生:跟他一样的感受。
师:我们对夏天的雨是这样的感受,而苏轼在六月二十七日遇到了一常大雨,不知道他的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找一找。
生:(读)读得非常好。
师:再请一位来读,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有哪些景物?
一生再读。
师:敢不敢一起读?
生齐读。
师:苏轼在下雨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
生:天上的乌云。
师在“黑云”下打了三角。
接着又标出了白雨、卷地风、水。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苏轼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
生读,并体会。
“黑云翻墨未遮山”的教学实况:
我问孩子:“雨前,你看到什么样的景物呢?读一读……”
“黑云翻墨未遮山。”
“你看到了什么了吗?”我问。
“我仿佛看到天空中缕缕乌云。”
“你看到天空中乌云缕缕?”
“我仿佛看到了一层层的乌云遮住了头顶的天空。”
“仿佛是天上的人翻了墨汁,将天空染得乌黑乌黑的,还没有将山给遮盖住。”
“啊,你看到的乌云可真是——?”
“奇特”孩子接着说。
“满天的乌云向着山涌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
孩子说不出来,就读了两次。
我接着开始进一步启发:“在从你的朗读中,你特别突出“未”字,你怎么想的?”
“还没有把天空给遮住了。”
“黑云像用黑色染过的棉花糖一样。”
“黑云向山涌去,就想一支浩浩荡荡的军队,千军万马一般。”
我接着问孩子们看了这样的黑云感觉怎样。
“气势磅礴。”孩子说,然后我请他读。
“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教学实况:
我启发道:“这无数个雨滴不停地往下冲,冲到了船上,在这样的时刻,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听一听这个雨声,你又看到了什么?”(播放录音,录音中雨滴拍打窗台,拍打木板的声音清脆而又响亮……)
“你仿佛看见了怎样的雨滴?”
“我看到了雨滴慢慢地一弹一弹的。”学生说完,我请他读,他读得较慢。
“我仿佛看到了雨从天上落下来,落到了地上,溅起了水花。”我听他这么说,就追问:“雨滴落在船上,溅起了什么?”
“雨滴落在船上,溅起了一个个跳珠。”
“这雨珠是怎样跳的?你现在仿佛就是一个跳珠。你往哪跳?”我试图打开学生的想象。
“船中。”学生的回答干脆。
“你这个跳珠抢着往船里跳,你那个跳珠也争着往船里挤,此刻,跳珠们,你们感觉怎样?”
“我很开心。”(朗读让人听来真是开心)
“活跃。”(他朗读让人觉得跳珠活泼可爱,众鼓掌)
“激烈的。”(读得一般)
孩子们读得不错,我请每位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好好地读一读。
我也读了,并追问:“跳珠,恩,这个珠像什么?”
“珍珠。”
“你的感受怎样?”
“犹如一串断线的珍珠从天空中洒下来。”
“就像晶莹剔透的水珠,让人觉得非常美妙。”
“同时,这样美的水珠从天而降给你的感觉你如何形容?”
“接二连三,不断涌入,跳到船上,进入船里,那气势多么磅礴,请读。”
生读得不错。
“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教学实况:
“苏轼看到了这么美妙、如此磅礴的水珠,他看得很起劲,正当此时,他的眼前突然再也看不到这风景了。这是为什么呀?”
“卷地风来忽吹散。”
“苏轼眼前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忽然来了一阵狂风。”
“这阵狂风叫——”
“卷地风。”
“你想让自己活动活动,让自己变成一个卷地风?”
两三位学生演示卷地风。
我针对学生为什么那样演引导深入交流。
请两位学生读。
“你见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然后我再引读。
“这风真不是一般的风,正如刚才那位同学说的,这风吹散了布满天空的黑云。”
板书:
卷地风,它吹散了,吹走了,吹来了,这真让我。
“卷地风忽然地吹来了,它吹散了乌云,吹停了大雨,吹来了望湖楼下的水如天。这真让我欣喜啊。”
“卷地风咆哮而来,吹散了天边的乌云,吹停了滂沱大雨,吹来了美丽的景色,这真让我心旷神怡呀。”
接着请这两位同学来朗读,读得很有韵味。
“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教学实况:
“同学们,这卷地风,吹来了望湖楼下的——水如天。”
“你看到那景象了吗?”
“西湖的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一般明净。”
“这水就像——,就像——”
“天空。”
“此时,你分得清哪是水吗?(分不清)你分得清哪是天吗?”(生摇头)
“你的感受是?”
“水和天融会为一体。”
“水天一色。”
“水和天一样的辽阔。”
“水和天一样的明洁。”
我请学生来读一读,他读得很好。
读出自己的“诗眼”
师:(设置冲突)为什么这么平常普通的雨滴呀、黑云呀等,在苏轼眼中却是别有一番情趣的。请你找出最能体现苏轼的感情的那个字,把它划出来,好好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划,并写写批注。
生:从“忽”中,苏轼肯定很惊奇。因为苏轼看跳珠的时候看得正入迷的时候,一阵风把这个雨滴给吹散了,所以他很惊奇。
师:苏轼惊奇,惊奇,惊叹。
生:卷地风来得很快。
生:雨滴走了,乌云散了,留下了如天空般纯洁的西湖水。这也让他惊奇。
生:我从“翻”字感受到了壮观的场面。
生:我从“跳”这个字看出黑云也很可爱、调皮。
师:跳珠会和刚刚还是黑黑的云朵说什么?
生:报告长官,我们已经着落。
生:让我的其它兄弟姐妹们慢点下来,让我请他们穿上雨衣再下来。
师:真是善良的雨滴啊。
生:多下一些雨滴下来吧,我们现在只有我们几个,多孤单呀。
师:所以,黑云派下来许许多多的雨珠。
师:总结。
师:这首诗很有意思。我们来做个对“对子”练习。
师:“黑云”对—
生:(白雨),
师:“翻墨”对—
生:(跳珠),
师:“未遮山”对—
生:(乱入船)
师:黑云翻魔未遮山,
生:白雨跳珠乱入船。
师:以前还见过这样的诗句吗?谁来说两句!
生: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大渡桥横铁索寒。
……
师:这样的句子就叫做
生:对仗句
师:古诗中的对仗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以后要多多积累。
师:这首诗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生:(动词多、比喻多、景物多)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么特别的一首诗,作者是在怎样的生活背景里写出来的呢?
简介写作背景。了解了这个,这首诗里的雨还仅仅是雨吗?还指什么?
生:(生活里的挫折)
师:诗人被挫折打败了吗?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生:望湖楼下水如天。
师:“诗言志,歌咏言”诗人常常把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通过寥寥几笔的文字含蓄地表达出来。再想一想,全诗除了流露出诗人对西湖雨景的喜爱之情外,还有什么情感隐藏在其中?
生:(豁达、乐观)
师:对,就是这样一位豁达、开朗、淡然的诗人,将杭州西湖的这场雨写得有远有近、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让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诗。
(齐读)
师:中国有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园林精致秀气,蜚声海内外;杭州的西湖则如一幅舒展的画卷,任意泼墨,淋漓潇洒,苏轼在杭州任了五年的知州,他疏浚西湖,成就了“苏公堤”的美名。“苏堤春晓”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一。(课件出示苏堤春晓)。他热爱西湖,他的名字是西湖最好的名片,他与西湖有着不解的缘分。苏轼对杭州西湖可谓偏爱,这种喜爱之情可以从这首诗中窥见一斑。(出示:《饮湖上先晴后雨》)
生: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指名读)
师:这首新诗也许同学们还不太懂。老师把一些深奥的词语解释注在下面,同学们借助解释,一边读一边想像苏轼描绘的西湖风景。(点击,出示词语解释)
师大致讲解诗意后让学生朗读。(齐读)
师:说一说,这首诗跟刚才学的这首诗有什么不一样?(交流)
生:这个雨是蒙蒙细雨,今天学习的古诗是磅礴的。
师:苏轼真不愧是大文学家,在他的笔下,西湖的景色变换着各种不同的风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陶醉在苏轼为我们描绘的美丽的西湖风光之中吧。
作业:
如果让你给这首诗归类,你会把它归到描写哪类景色的诗中?(指名说)
主题作业:第一组收集描写雨的古诗句
第二组收集描写西湖景色的诗句
第三组收集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
反思:《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夏日西湖雨前乌云翻滚,雨中大雨磅礴,雨后风卷天晴的自然景观。
有老师说: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让学生明白诗人苏轼的创作背景,突出强调那是诗人被贬杭州后所作,且当时苏轼正值壮年,所谓壮心不已。因此,诗人描写夏日西湖上那场急来急去的暴雨,恐怕不是简单地要告诉读者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诗人是想借此希冀自己也能像眼前的那场疾雨,尽快得到朝廷的赦免,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重返仕途,改变当时积贫积弱的局面。
而我在教学中却认为,不必让小学生去理解那么复杂的问题。长大之后,经过学习,他们会慢慢明白的。如果在课堂上强要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心境,恐怕会陷入到一种僵局中。因此,我只通过“雷雨”的视频课件,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受到震撼。接着引导学生读诗,想象诗中的画面,获得深刻的形象感染。再通过让学生理解:如从“翻”字想象雷阵雨前乌云翻滚的动态画面;由“跳”“乱”体会雨势之大之急,雨珠飞溅的动态场景;从“卷”“忽”感受风速快;由“水如天”看出雷阵雨来去匆匆,天气快速转晴。几个诗眼的理解,引领学生亲历古诗境内,让画面在他们眼前展现,让旋律在他们耳畔响起,让意境在他们心中产生。让学生感悟自然界的神奇,不也很好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