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8
这是幼儿园国学特色环境创设文案,是优秀的幼儿园计划总结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布置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来自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则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讯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东西产生刺激。"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是否有益于幼儿在"做"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等等。所以说,环境绝不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与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幼儿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即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二、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定位
(一)、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它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
(二)环境是最佳的"记录"之一
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三)、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首先,环境应具有教育的功能。其次,环境具有相关性。它能把引起幼儿相互经验的各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新知识。再次,环境还具有弹性。它应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四)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儿童心理学表明,学龄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正是社会化的起步,急需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摆脱自我中心。
三、环境创设原则
(一)、文化折射原则
学校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大班幼儿教师利用我们的家乡--嘉善,她所具有的独特水乡韵味,进行了主题教育活动"美丽的嘉善,我爱你"。幼儿园内每一件具有嘉善文化特色的东西都源自于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八珍糕、状元糕、熏毛豆、汾湖蟹、大云鲜切花、西塘黄酒······这些幼儿和家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二)、年龄和发展原则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就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如在小班教室里放置相对较多的无结构玩具;还有扮演娃娃家的空间。在年龄大一些的幼儿的班级里,放置较多的能进行探索和实验的器材。
(三)、时间和空间原则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不急促的活动步调,一种安全、自尊和解决问题的环境,正如马拉古奇说的"我们必须尊重成熟的时间、发展空间、使用工具的时间和了解工具的时间,以及幼儿能以全面的、或缓慢的、或丰富的、或明亮的发展······这些时间是文化智慧与生物智慧的一种测量方式。
(四)、尊重使用者原则
环境的创设应透露出对使用者--幼儿、教师、家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尊重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使应不断地询问自己:幼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便于幼儿的探索活动吗?我们教师在怎样的环境里更能有效地倾听
幼儿、帮助幼儿、记录幼儿?家长对环境又有什么要求呢?等等。
(五)、评估更新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需要定期评估和修改。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及结合幼儿园课程进展不断更新环境布置,让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具体创设
(一)物质环境创设
生态学家巴克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总是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而环境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线索,但我们还应提出,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又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提升的作用。
物质环境建设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1、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参与设计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我的家"这一教学活动来源于大班一名孩子对同伴谈论自己家那座刚建成的别墅,孩子们在观看他带来的照片及利用双休日到他家参观,这些都会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教师若能从与幼儿的交谈中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关于"自己的家"的教育活动。又如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准备创设《绿色家园》的主题环境。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下,决定通过画和剪贴的形成以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完成,主题的内容也是由孩子们自己确定的,说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家可带劲了,开始讨论什么是垃圾,应该如何处置这些垃圾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到后来,有些孩子建议要让幼儿园里的所有小朋友都知道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于是就有了以下两张大副的宣传报。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更了解了,对我们的环境更热爱了。又如中班的孩子在参与设计自然角的环境时,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说白白的萝卜像个小猪,细细弯弯的茄子像条小蛇,红红的苹果像小娃娃的脸,胡萝卜上的线痕像老公公脸上的皱纹……根据
幼儿的想象,老师把这些蔬菜、水果进行了艺术加工。可爱的蔬菜、小动物和水果宝宝让孩子们产生了亲切感,很快和它们成了朋友。
·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
有幼儿提供材料与作品,是他们参与物质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在我们每个教室内,都置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也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物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了高楼、汽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娃娃,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孩子们可真开心,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在幼儿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大班孩子创设的《美丽的花》、《我爱大自然》的主题,中班孩子创设的《风筝》、《恐龙》等主题,都是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按照幼儿的想法、看法,再同他们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组合在一个整体中的。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的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利用环境进行主动活动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物质环境的建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物质环境的再建设提供了依据。
在我们各班所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
>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参与物质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建设便是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不仅在物质形态上,更为生动、丰富、更充满童趣,而且升华为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形态,即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建设,能使物质环境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与注意,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布置对其发展起到的作用
·智能的启发性
环境建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故事主题……。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
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小班"亲亲小动物"这一墙饰中,所选用的图片和图画是儿童常见的小鸡、小兔等。当幼儿参与布置这幅墙饰时,也就能大致明白这些小动物的大致外形特征了。
·情感的感染性
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在教室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其次,物质环境建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趣。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比如在创设"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环境时,可以先让儿童自己去寻找春天的特征: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树叶发芽了,……小班幼儿在搜集"春天"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春天。当他们带着花瓣、照片、图画等材料回到教室后,由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用这些材料布置"美丽的春天"这一环境,在布置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想,同样,当夏天、秋天、冬天来临时,也可以通过让幼儿收集、交流、布置环境,随着不同季节的来临,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手中不停地"说话",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
新年的时候幼儿园里到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大红的中国结、各种形状的灯
笼、高高燃放的焰火、玻璃窗上的中国民间剪纸······幼儿园的每一处都体现出小朋友们对我们的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的美好祝福。
在教室的向阳处,专辟了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芋艿、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教室,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的物质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从而,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此外,物质环境建设还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如,我们布置的生日栏,就营造了教室内温馨友爱的氛围。生日栏内,孩子们把自己的像片或自画像贴在自己生日的相应月份内,平时孩子们会经常去关心生日栏,互相告诉这个月该谁过生日的消息。在每月下旬的时候,我们会为当月的小寿星过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小朋友们轮流向小寿星们祝贺,提出希望,并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大家一起吃着蛋糕,唱着生日快乐欲,一起分享这快乐的时光。
·行为的激励性
物质环境建设应形成鼓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把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孩子们增加了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尊重与鼓励。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建设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向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室内的作品栏上,有我们每个孩子的作品,如果谁到我们的教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幅画,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
(二)、精神环境的创设
人,都生活在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周围现实的各种要素,在形成人的心理品质上都起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只有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才能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环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
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建立师生互动式环境
·热爱幼儿、尊重并了解幼儿。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础。这种爱是原则的、公正的、有理智的和有分寸的。它应以教学法规为指导,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一个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谁都喜欢,而对难看的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里所说的"漂亮"与"难看"的孩子,不仅是长相上的美丑,也包括德才上的优劣。在幼儿园里,确实有一些比较"难看"的孩子,他们淘气、不听话、破坏纪律、成绩不良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更需要格外关心和帮助。可是,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她们喜欢的只是个别几个孩子,而表现一般的孩子只能"广种薄收",至于那些进不了教师视野的孩子则更是"朽木不可雕也"。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偏见,这种偏见说明,这样的教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持有这种偏见的
教师,不仅影响其工作情绪,而且人为地造成了"幸运儿"和"不幸儿",形成少数与多数的隔阂、分化和对立。其后果就在于丧失了幼儿发展的最佳环境。因此,幼儿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幼儿,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每个幼儿。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则使幼儿产生倦怠、烦闷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要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呵斥、指责幼儿。因为,虽然
幼儿年龄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不喜欢老师"赤裸裸"、直截了当、当众揭短的教育方式,他们愿意教师与之关系融洽,承认并鼓励他们。这样,在各种环境和形式的教学中,幼儿不是紧张、恐惧、对抗和压抑,而是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接受学习。所以,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
2、建立同伴互动式环境
·教师参与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群体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幼儿也不例外,所以,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师初建班集体时,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教育态度,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表现,逐渐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师应注意引导、鼓励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并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这将会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如果对儿童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心灵,使他们自卑、失去信心,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生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或自身产生羞怯感,进而影响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教师和幼儿都有喜欢教师交往的倾向,通过交往活动,他们都能使各自的心理愿望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通过富有感情色彩、充满友情的交往方式,消除教师和幼儿之间人际交往的冷漠与紧张,避免"孤独世界"所导致的恶果,无疑对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教师应掌握和认识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方式和活动规律,以便针对幼儿的差异,有效地训练他们的社交活动能力。同时,教师应成为幼儿人际交往的榜样,因为,在缺乏人际交往互动的环境里,幼儿无法获得人际交往所需相互性和意向能力,无法获得意义感,不能认识关系。所以教师要运用集体的力量纠正幼儿交往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品质。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正处于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既要考虑它的教育性,又要充分起到其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并要适时的给予幼儿展示的平台,留给孩子一份属于自己的天空。本学期,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为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欲望,特决定将本班的教室空间充分利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同时,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幼儿参与为主线的前提条件下,特创设了符合本班特色的环境布置方案。在创设墙壁文化中,我们要注重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并适时的渗入一些亲子活动的开展。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主题墙面布置:
1、主题墙是我们每学期制定活动的主题,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了许多有趣、奇妙的图片提供在主题墙上,通过展示和共同参与家长和幼儿对活动目标,教师意图一目了然,图片色彩丰富多样。主要以亲子操作为主。幼儿说、画,家长记录。从该阶段的幼儿年龄特征来看,幼儿生性活泼好动,动手操作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项活动。为了让幼儿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成长,特为幼儿收集了很多的可阅读资料、可操作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与幼儿参与大胆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奇怪的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显得尤为重要。
2、大班全家福 主要的创设背景是以收集废旧纸板为辅、即幼儿画为主,同时让每位幼儿准备了一张照片,仔细观察自己的样子,创设意图在于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突出幼儿的自画像,以达到"群星闪烁"的效果,并达到激励幼儿成长的效果。这样利于培养幼儿的自我认识能力和竞争能力。
3、冬天的童话 由动物怎样过冬、过冬办法多组成。
二、环境创设
家园栏:
1、家园栏"家园之家" 家园栏我们分为温馨语记、周计划、月计划、育儿分享。用简单明了的几个板块配合简单的装饰让家长一目了然,更好地进行关注孩子在园表现,以及老师需要配合的一些要求。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外环境的装饰,给家长和孩子美的感受。
2、画展区"快乐笔拼" 我们以线条画为主,每周开展一到两次绘画或手工活动。每次幼儿的美术作品都在这面墙上展示,而且地处特殊是每天家长接幼儿的必经之路,这样以来,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和教师教授内容,自己回家怎样辅导孩子有思想准备。由于班上孩子画画整体水平较好,所以就用简单的造型来烘托孩子的画面,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活动区:
可将当前的主题活动延伸到活动区,以帮组幼儿巩固、拓展相关的内容、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图书角、科学家、结构角、美工角、语言角、体育角、自然角。都与主题活动相结合。
1、 书香驿站(图书角)
2、 果然精彩(科学角)
3、 创意空间(结构角) 游戏的各类积木,让幼儿在轻松、开放的状态下充分、自由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4、 Diy制作坊(美工角)
5、 文墨轩(语言角) 培养幼儿看书认字的兴趣,在布置相关区域时,要尽量选用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图文并茂的图书,如卡通画报、童话故事、幽默笑话等,让幼儿轻松愉快的看书。
6、 探索城(数学角)
7、 健身中心(体育角)
8、 自然创意(自然角)
总之,环境作为隐形的课程,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环境互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它的功效,所以是十分重视和认真负责的完成环境的创设,只要孩子高兴、家长喜欢,我们教师就欣慰。
一、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 当瑞吉欧的教育思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本园也努力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研究,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孩子们要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将贯穿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班级的主题活动内容,对班级的环境进行新的创设,下面是就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些整体的设想:
1.主题墙1根据主题活动
2.主题墙2根据主题活动
3.主题墙3围绕主题活动
4.主题墙4围绕主题活动
二、环境创设
1.区域游戏创意天地:投放材料(包花纸、塑料袋、报纸、彩带、皱纹纸、剪刀、双面胶等),让幼儿制作帽子、裙子、项链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形象沙龙:投放材料(头饰、丝巾、裙子、吹风机、梳子、剪刀、镜子等),幼儿扮演理发师和造型师。
3.Show 吧:投放材料(小舞台的背景、麦克风、铃鼓、沙锤、铃铛、毛毛刺、音乐磁带、录音机等),让幼儿伴随音乐节奏走秀或是唱歌,增强幼儿的表演力。
4.美丽瞬间:投放材料(拍照的背景一幅、各类相册、照相机、相架、宣传单、洗片区等),幼儿扮演摄影师、教幼儿摆各种姿势。
5.展示墙将作为孩子们平时的作品展示墙,如:绘画、手工作品等。
6.吊饰及窗饰用废旧光碟、各色卡纸、毛线,制作五颜六色的花,用宽胶带将花朵粘贴在墙顶。幼儿用皱纹纸卷成柳条,挂在窗上,玻璃上贴有各种图案的小鱼和海草等。
三、家园联系栏将分为我会的本领、育儿知识、周计划三大块,收集各类资料定期展出。
平时,班级还会定期结合教育内容进行环境更换,让孩子也在环境的影响下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提高、发展。
一、指导思想:
大班幼儿正处在身体、智力迅速发展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有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教师要有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意识,让环境动起来,成为"活教材",真正成为幼儿园的课程,发展孩子的各项能力。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节日的机会,为幼儿介绍我们的民族传统,以及各个地域的风俗习惯,让幼儿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抓住这一契机,教育幼儿关爱老人,帮助父母做家务等。
1、 主题墙墙面布置为了更好的烘托节日的气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我设计了以下主题:《快乐》
子主题一:《中秋习俗》
带领幼儿搜集各个地域不同的中秋习俗,感受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或者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在家搜集各类资料,然后和同伴交流分享。
子主题二:《好吃的月饼》
展示幼儿在美工区的作品。(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各种各样的月饼)子主题三:《嫦娥奔月》
搜集关于"嫦娥奔月"的资料,分享和交流。也可以先给幼儿讲故事,然后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来创作一幅"嫦娥奔月"的画面。
2、 户外环境户外的环境也是整个班级的门面。优美的户外环境,可以让幼儿和家长在来幼儿园的第一瞬间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气氛。
创意一:老师扮成"嫦娥"的模样,晨间接待时,为幼儿分发月饼,相信效果会非常好。
创意二:悬挂灯笼。
创意三:制作一个月亮。
3、 廊道门厅创意一:在门厅悬挂中秋节的大幅壁画。
创意二:悬挂孩子亲手制作的灯笼,营造气氛。
创意三:在走廊创设"中秋美食街",摆放各种美味的月饼、水果,供大家品尝。
创意四:下午家长来园接孩子时,拉上窗帘,营造黑天的感觉,然后再门厅悬挂一个大大的满月,并在空中呈现出嫦娥奔月的美景。
5、区域创设美工区:投放彩泥、画纸、彩笔、废旧瓶子、盒子等,让幼儿可以自由发挥制作月饼、月亮、灯笼,并大胆绘画。
表演区:投放头饰、小兔子玩偶等,幼儿可以自由表演"嫦娥奔月"。
建构区:用积木摆月饼,或者为嫦娥姐姐建一个温暖的月宫。
英语角:投放各类图片、实物,引导幼儿输出moonmoon cakerabbit等单词。
6、家长园地活动一: 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有条件的话,带领孩子搜集中秋节的资料,带回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
活动二:与幼儿一起准备一个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活动三:生活中留心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在新《纲要》的学习及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领悟到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 当瑞吉欧的教育思想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时,本园也努力开展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研究,推进幼儿的素质教育,力求发挥好教科研的先导作用,深入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求使整体教育教学水平上一个新台阶。新的学期,新的开始,孩子们要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将贯穿孩子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班级的主题活动内容,对班级的环境进行新的创设,下面是就班级环境创设的一些整体的设想:
主题墙1根据主题活动"春天来了"进行创设:让幼儿喜欢观察、寻找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并能大胆描述;帮助幼儿记录春天的变化;收集春天来了的图片;幼儿绘画春天来了的自然现象。
主题墙2根据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进行创设:收集春天的花的图片;文字介绍春天的花有哪些;让幼儿欣赏美丽的花,知道春天的花有哪些;还能大胆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象;幼儿通过画、剪、折、卷的方法,制作柳树、柳枝、柳条。
主题墙3围绕主题活动"我长大了做什么"进行创设:收集各行各业的工作图片展示出来,让幼儿了解不同行业的人们的工作环境及其装束;帮幼儿记录孩子长大后的理想及愿望,配上孩子的照片进行装饰;幼儿绘画长大后的理想,并与家长一起制作我的理想卡片。
主题墙4围绕主题活动"我要上小学了"进行创设:收集各小学的环境图片,让幼儿了解;收集有关小学生活的的资料及学习用品进行展示,引导幼儿更早的了解小学生活;带领幼儿参观小学的环境,包括操场、教室、图书室、厕所等地方,边看边比较与幼儿园的不同。
区域游戏创意天地:投放材料(包花纸、塑料袋、报纸、彩带、皱纹纸、剪刀、双面胶等),让幼儿制作帽子、裙子、项链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靓衣坊:投放材料(制作好的裙子、帽子、项链、耳环、头饰等),幼儿扮演售货员,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学会模仿。
形象沙龙:投放材料(头饰、丝巾、裙子、吹风机、梳子、剪刀、镜子等),幼儿扮演理发师和造型师。
Show 吧:投放材料(小舞台的背景、麦克风、铃鼓、沙锤、铃铛、毛毛刺、音乐磁带、录音机等),让幼儿伴随音乐节奏走秀或是唱歌,增强幼儿的表演力。
美丽瞬间:投放材料(拍照的背景一幅、各类相册、照相机、相架、宣传单、洗片区等),幼儿扮演摄影师、教幼儿摆各种姿势。
展示墙将作为孩子们平时的作品展示墙,如:绘画、手工作品等。
自由墙为幼儿提供各色颜料、不同大小的画笔,不限制时间和内容,请幼儿自由作画。
吊饰及窗饰用废旧光碟、各色卡纸、毛线,制作五颜六色的花,用宽胶带将花朵粘贴在墙顶。幼儿用皱纹纸卷成柳条,挂在窗上,玻璃上贴有各种图案的小鱼和海草等。
家园联系栏将分为保健小医生、育儿心得、周计划三大块,收集各类资料定期展出。
平时,班级还会定期结合教育内容进行环境更换,让孩子也在环境的影响下获得各方面的知识,取得更大的提高、发展。
我将从三方面来阐述中班环境创设。1.分区活动环境创设。2.自主性游戏环境创设。3.自然角环境创设。而本次分享的重点则为第一条分区活动环境创设。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区活动。我们将活动区分为了五大区域,分别是益智区、棋类区、美工区、建构区、语言区。考虑到活动区不同于自主性游戏,需要游戏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它更多的是独立的,安静的思考与操作,完成本次的活动任务。所以对于各区域的空间划分则要求更高,各区域之间需要相对独立,动静分离。所以我利用桌子和椅子围合,起到独立、安静、分离的作用,并在各区放上指示牌让幼儿对区域更加清晰明了。如语言区,利用教室前面一排柜子和一张桌子围成一个拐角,幼儿可以在桌子上拼拼摆摆,也可以在拐角内故事表演,空间较大,有利于幼儿的自由发挥。同样,益智区也是利用三张桌子和益智区放材料的柜子围合而成,幼儿可以选择所需材料独立操作。棋类区利用了两张桌子进行桌面棋操作,并在旁边铺设了大型地面棋供幼儿自主选择。美工区将两张桌子拼成一个正方形,幼儿围坐在四周便于材料的放取。建构区利用午睡室的空间,放上垫子,一名或两名幼儿一大块垫子,便于独立操作或两人合作,不受干扰。
空间划分合理固然重要,构起了活动区的整体框架,然而活动区的操作材料确是分区活动得以进行且活动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活动区投放丰富而适宜的操作材料,分区活动方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教师将投放一些与课程和话题相匹配的高结构材料,如益智区的连一连,这是与本次话题中科学领域动物的尾巴相匹配的材料,将动物的身体与它的尾巴连起来,答案是确定的,此操作材料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唯一性。一般情况下,益智区的搞结构材料居多。(列举各区域的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对于幼儿来说自主的空间比较大,所以我班在美工区提供了毛根和珠子,幼儿可以利用它们编出各种不同的东西。(列举列举各区域的低结构材料)。在提供材料的时候,我们注重了材料的层次性,针对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有利于每个幼儿都能实现操作目的,完成活动目标,进而增强自信。如在语言区提供的摆摆说说,分成了三个层次。最简单的第一层次,是在幼儿不太熟练儿歌的情况下,看看说说。第二层次是出示一部分儿歌,还有小部分需要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填充。第三部分是只出示文字,所有图片都由幼儿摆完,这是需要幼儿对儿歌十分熟悉的情况下才能成功操作的。再如美工区的制作康乃馨,有教师准备好的半成品花朵,幼儿只需包一下包装纸即可。还有就是提供皱纹纸、毛线、吸管和包装纸,完全由幼儿独立完成,这对幼儿的手工制作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幼儿可以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方式达到活动目标。
接下来我简单交流一下自主性游戏的环境创设和自然角环境创设。首先自主性游戏的环境创设需要浓厚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如娃娃家,娃娃家算是一个永恒的游戏区,从小班一直玩到大班,中班幼儿对于娃娃家已非常熟悉,为了保持幼儿游戏的兴趣,我们提供了衣柜,洗衣机,晾衣架,使幼儿更好地进入情境,有事可做。自然角的环境创设颇具特色,将水果蔬菜装饰成各种各样的娃娃,具有观赏价值。
希望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能创造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本学期,为了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理念的认识,使之更深地意识到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使幼儿园的环境更好地起到教育的作用,让幼儿真正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成长,让环境与幼儿对话、与家长对话,发挥环境"第三位教师"的作用。同时,提供机会和平台,让教师通过互相参观学习,加强交流,寻找差距,从而提高自己对环境创设的能力。我园决定于11月中旬开展班级环境创设评比活动。具体评选要求如下:
一、内容1.家长园地创设 2.主题环境创设 3.区域环境创设 4.自然角创设 5. 走廊过道的创设 6. 盥洗室环境创设 7.午睡室环境 8.悬挂吊饰
二、具体要求如下
……未完,完整版请点击下方按钮下载
附班级环境创设评比表
完整方案WORD下载
下载地址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为了加深教师对《纲要》的理解,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理念的认识以及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大家通过互相参观学习,加强交流,寻找差距,从而提高自己对环境创设的能力。经研究,决定举办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一、评比时间:2014年11月21日(第十二周星期五)注:每日上午10:40----11:30,各班开放区域活动,教师互相观摩评价。
二、领导小组:
组长:吴正梅副组长:何小义评委:张新驰 李念 张皓 张秀珊三、参评对象:全园各年龄段班级四、评比内容及要求1、区角设置符合各班幼儿年龄特点,场地分布合理美观,大小适中,动静分开,室内外兼容。
2、区角活动设置凸显主题,内容丰富,体现平衡。
3、区角操作材料丰富、实用并易于经常翻新更换,数量足够本班幼儿使用,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区角架、玩具架上的操作材料,要方便幼儿取放、使用。
4、操作材料:科学卫生、安全耐用、美观,有学习价值,具多样性、可操作性、一物多用,能引起幼儿操作探究兴趣,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具创新精神或本地特色。
5、幼儿有一定的区角活动常规,幼儿认识区角名称,掌握活动常规,幼儿参与活动时精神投入、兴趣高。
四、评比方式1、公共区角评出前两名。
2、班级区角同级评比,评出第一名。
国学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国学幼儿园环境创设,就到武汉至德国学。武汉至德国学为您出谋划策,武汉至德国学欢迎您!俗话说:"一个好的环境才会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那么,"一个好的国学幼儿园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环境"。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的发展。
国学幼儿园环境创设总结。环境布置还可以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就是幼儿园环境。
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环境不是装饰品,也不是花美图案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相互影响的。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武汉至德国学,为您策划最适合您自己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为了加深教师对《纲要》的理解,提升教师对环境创设理念的认识以及区域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大家通过互相参观学习,加强交流,寻找差距,从而提高自己对环境创设的能力。经研究,决定举办幼儿园区角环境创设评比活动。
一、评比时间:2011年4月18日--2011年4月22日(第十周)
注:每日下午15:00,各班开放区域活动,教师互相观摩评价。
二、参评对象:全园各年龄段班级
三、评比内容及要求
1、区角设置符合各班幼儿年龄特点,场地分布合理美观,大小适中,动静分开,室内外兼容。
2、区角活动设置凸显主题,内容丰富,体现平衡。
3、区角操作材料丰富、实用并易于经常翻新更换,数量足够本班幼儿使用,突出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区角架、玩具架上的操作材料,要方便幼儿取放、使用。
4、操作材料:科学卫生、安全耐用、美观,有学习价值,具多样性、可操作性、一物多用,能引起幼儿操作探究兴趣,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具创新精神或本地特色。
5、幼儿有一定的区角活动常规,幼儿认识区角名称,掌握活动常规,幼儿参与活动时精神投入、兴趣高。
四、评比方式
评比设A、B、C三个等次,A等2名,B等4名,C等6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布置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来自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则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讯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东西产生刺激。"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的成分、是否有益于幼儿在"做"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等等。所以说,环境绝不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与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幼儿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即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二、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定位
(一)、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它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
(二)环境是最佳的"记录"之一
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三)、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首先,环境应具有教育的功能。其次,环境具有相关性。它能把引起幼儿相互经验的各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新知识。再次,环境还具有弹性。它应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四)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儿童心理学表明,学龄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正是社会化的起步,急需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摆脱自我中心。
三、环境创设原则
(一)、文化折射原则
学校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大班幼儿教师利用我们的家乡--嘉善,她所具有的独特水乡韵味,进行了主题教育活动"美丽的嘉善,我爱你"。幼儿园内每一件具有嘉善文化特色的东西都源自于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八珍糕、状元糕、熏毛豆、汾湖蟹、大云鲜切花、西塘黄酒······这些幼儿和家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二)、年龄和发展原则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就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如在小班教室里放置相对较多的无结构玩具;还有扮演娃娃家的空间。在年龄大一些的幼儿的班级里,放置较多的能进行探索和实验的器材。
(三)、时间和空间原则
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不急促的活动步调,一种安全、自尊和解决问题的环境,正如马拉古奇说的"我们必须尊重成熟的时间、发展空间、使用工具的时间和了解工具的时间,以及幼儿能以全面的、或缓慢的、或丰富的、或明亮的发展······这些时间是文化智慧与生物智慧的一种测量方式。
(四)、尊重使用者原则
环境的创设应透露出对使用者--幼儿、教师、家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尊重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使应不断地询问自己:幼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便于幼儿的探索活动吗?我们教师在怎样的环境里更能有效地倾听
幼儿、帮助幼儿、记录幼儿?家长对环境又有什么要求呢?等等。
(五)、评估更新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需要定期评估和修改。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及结合幼儿园课程进展不断更新环境布置,让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具体创设
(一)物质环境创设
生态学家巴克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总是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而环境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线索,但我们还应提出,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又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提升的作用。
物质环境建设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1、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参与设计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我的家"这一教学活动来源于大班一名孩子对同伴谈论自己家那座刚建成的别墅,孩子们在观看他带来的照片及利用双休日到他家参观,这些都会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教师若能从与幼儿的交谈中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关于"自己的家"的教育活动。又如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准备创设《绿色家园》的主题环境。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下,决定通过画和剪贴的形成以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完成,主题的内容也是由孩子们自己确定的,说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家可带劲了,开始讨论什么是垃圾,应该如何处置这些垃圾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到后来,有些孩子建议要让幼儿园里的所有小朋友都知道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于是就有了以下两张大副的宣传报。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更了解了,对我们的环境更热爱了。又如中班的孩子在参与设计自然角的环境时,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说白白的萝卜像个小猪,细细弯弯的茄子像条小蛇,红红的苹果像小娃娃的脸,胡萝卜上的线痕像老公公脸上的皱纹……根据
幼儿的想象,老师把这些蔬菜、水果进行了艺术加工。可爱的蔬菜、小动物和水果宝宝让孩子们产生了亲切感,很快和它们成了朋友。
·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
有幼儿提供材料与作品,是他们参与物质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在我们每个教室内,都置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也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物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了高楼、汽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娃娃,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孩子们可真开心,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在幼儿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大班孩子创设的《美丽的花》、《我爱大自然》的主题,中班孩子创设的《风筝》、《恐龙》等主题,都是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按照幼儿的想法、看法,再同他们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组合在一个整体中的。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的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利用环境进行主动活动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物质环境的建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物质环境的再建设提供了依据。
在我们各班所创设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
>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幼儿参与物质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建设便是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不仅在物质形态上,更为生动、丰富、更充满童趣,而且升华为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形态,即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建设,能使物质环境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与注意,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布置对其发展起到的作用
·智能的启发性
环境建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故事主题……。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
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小班"亲亲小动物"这一墙饰中,所选用的图片和图画是儿童常见的小鸡、小兔等。当幼儿参与布置这幅墙饰时,也就能大致明白这些小动物的大致外形特征了。
·情感的感染性
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在教室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其次,物质环境建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趣。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比如在创设"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环境时,可以先让儿童自己去寻找春天的特征: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树叶发芽了,……小班幼儿在搜集"春天"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春天。当他们带着花瓣、照片、图画等材料回到教室后,由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用这些材料布置"美丽的春天"这一环境,在布置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想,同样,当夏天、秋天、冬天来临时,也可以通过让幼儿收集、交流、布置环境,随着不同季节的来临,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手中不停地"说话",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
新年的时候幼儿园里到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大红的中国结、各种形状的灯
笼、高高燃放的焰火、玻璃窗上的中国民间剪纸······幼儿园的每一处都体现出小朋友们对我们的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的美好祝福。
在教室的向阳处,专辟了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芋艿、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教室,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的物质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从而,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
此外,物质环境建设还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如,我们布置的生日栏,就营造了教室内温馨友爱的氛围。生日栏内,孩子们把自己的像片或自画像贴在自己生日的相应月份内,平时孩子们会经常去关心生日栏,互相告诉这个月该谁过生日的消息。在每月下旬的时候,我们会为当月的小寿星过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小朋友们轮流向小寿星们祝贺,提出希望,并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大家一起吃着蛋糕,唱着生日快乐欲,一起分享这快乐的时光。
·行为的激励性
物质环境建设应形成鼓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把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孩子们增加了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尊重与鼓励。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建设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向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室内的作品栏上,有我们每个孩子的作品,如果谁到我们的教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幅画,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
(二)、精神环境的创设
人,都生活在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周围现实的各种要素,在形成人的心理品质上都起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只有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才能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环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
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建立师生互动式环境
·热爱幼儿、尊重并了解幼儿。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础。这种爱是原则的、公正的、有理智的和有分寸的。它应以教学法规为指导,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厚此薄彼。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作为一个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谁都喜欢,而对难看的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里所说的"漂亮"与"难看"的孩子,不仅是长相上的美丑,也包括德才上的优劣。在幼儿园里,确实有一些比较"难看"的孩子,他们淘气、不听话、破坏纪律、成绩不良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更需要格外关心和帮助。可是,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她们喜欢的只是个别几个孩子,而表现一般的孩子只能"广种薄收",至于那些进不了教师视野的孩子则更是"朽木不可雕也"。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偏见,这种偏见说明,这样的教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持有这种偏见的
教师,不仅影响其工作情绪,而且人为地造成了"幸运儿"和"不幸儿",形成少数与多数的隔阂、分化和对立。其后果就在于丧失了幼儿发展的最佳环境。因此,幼儿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幼儿,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每个幼儿。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则使幼儿产生倦怠、烦闷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要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呵斥、指责幼儿。因为,虽然
幼儿年龄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不喜欢老师"赤裸裸"、直截了当、当众揭短的教育方式,他们愿意教师与之关系融洽,承认并鼓励他们。这样,在各种环境和形式的教学中,幼儿不是紧张、恐惧、对抗和压抑,而是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接受学习。所以,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
2、建立同伴互动式环境
·教师参与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群体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幼儿也不例外,所以,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师初建班集体时,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教育态度,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表现,逐渐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师应注意引导、鼓励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并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这将会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如果对儿童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心灵,使他们自卑、失去信心,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生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或自身产生羞怯感,进而影响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教师和幼儿都有喜欢教师交往的倾向,通过交往活动,他们都能使各自的心理愿望和精神需要得到满足。通过富有感情色彩、充满友情的交往方式,消除教师和幼儿之间人际交往的冷漠与紧张,避免"孤独世界"所导致的恶果,无疑对教师和幼儿的心理健康都是有益的。教师应掌握和认识幼儿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各种方式和活动规律,以便针对幼儿的差异,有效地训练他们的社交活动能力。同时,教师应成为幼儿人际交往的榜样,因为,在缺乏人际交往互动的环境里,幼儿无法获得人际交往所需相互性和意向能力,无法获得意义感,不能认识关系。所以教师要运用集体的力量纠正幼儿交往过程中的不良倾向,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品质。
《纲要》指出:"儿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教师应善于利用人、物、时空等各种要素,综合显现课程与隐性课程的效应,以促进幼儿发展"。同样,《课程指南》在总纲中也指出:"当前教育课程设计应从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出发,考虑每一种教育活动的定位与开展。要充分注意每一种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以及不同活动之间的互动与渗透。要增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信息和各种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下,我们投入到"农村幼儿园室内环境的实践中,努力尝试将各种资源转化为整合的环境,通过更多蕴藏于环境中的指导来促进孩子的发展。
(一) 利用农村资源,创设互动的墙面环境。
幼儿园墙面环境的创设是幼儿在幼儿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时期班级墙面环境创设随着教师观念的不断转变而悄然变化着。墙面环境创设在内容上不象以前过多重视作品的漂亮、完整;也不象以前那样使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而今,墙面环境从内容来源、材料的选择、主题的产生等多方面生动直观地再现了师幼间近距离的对话,幼儿与教师之间亲密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情感互动。
1、 环境与教学互动。
新课程的学习活动的内容都是以主题的形式出现的。在新理念的支持下,活动环境应按幼儿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主题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是喜欢的、满足的环境。在"我们的城镇"主题中,有"家乡的春天"这个来自幼儿生成的小主题,并产生了"剪贴迎春花"、"美丽的桃花"、"柳树发芽了""美丽的竹林"等富有农村特色的系列活动,在"剪贴迎春花"活动中,孩子带来了家乡的一种有韧性的枝条,插在水里可以成活一二个月,孩子们对自己制作的迎春花特别感兴趣,每天都会去看看:"又长叶了,叶片越来越多了,黄花伴着绿叶使迎春花在活动室里更显得娇艳美丽"。"柳树发芽了",老师为孩子准备了一些还没长叶的柳条,让孩子自己剪贴上柳叶,悬挂在空中,再画了几只穿梭着飞的燕子,使孩子感受到春天的气息。"美丽的桃树"的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桃树枯枝,让幼儿用不同的材料粘贴美丽的桃花,于是,一棵棵活生生的桃树便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孩子们一有空时就会去看看迎春花、摸摸桃树、和柳树中的小燕子说说话,他们完全沉浸在这种富有农村气息的环境中。
2、 环境与活动延伸。
环境是幼儿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有时是活动的起始,有时是活动的延伸。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幼儿进一步得到发展,让学力不足的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知识的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了。如:在《种子的秘密》活动中,目的是让幼儿分辨不同的种子,学会按不同方式为种子分类,可一次活动下来,孩子们并不满足对种子探究的兴趣,说要种植种子,于是我便让孩子们在花盆里种了一些种子,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看是否有什么变化,刚开始几天孩子们都有些耐不住了:"老师,怎么没有变化呀?"我告诉他们这需要时间,只要你们等待、坚持,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从此以后,观察花盆里的变化成了孩子们每天的必修课。果然,有一天,孩子们终于发现了"它们冒出来了!"孩子们兴奋地跳了起来。我想是种子的秘密让孩子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我们为孩子创设了一个会说话的环境,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探究后成功的喜悦。
(二) 利用农村资源,创设自由活动的环境。
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将幼儿活动的空间从教室内挪到走廊,在走廊里提供了幼儿喜欢的竹筒、柳条、稻草、橡皮泥等废旧材料,引发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游戏。有的孩子用柳条跳起了秧歌舞,有的用稻草制作了许多稻草制品,还有的用大竹筒玩起了穿竹林的游戏。走廊里的表演区和建构区也是孩子们爱玩的地方,这里为他们创设了大胆交往的平台,让他们自由地想象,自主地表达和表现。
在新课程的引领下,我们教师的观念也有了极大的改变,由以往单一的墙面环境转化为立体的空间环境。除了墙面上有幼儿收集的资料、幼儿制作的作品外,地面上、墙顶上,或吊或垂,也融合着许多与主题有关的环境创设,给幼儿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震撼。例如:在"家乡的春天"的环境设计中,我们利用家乡本土材料垂吊了'杨柳青青'、'桃花盛开',利用柳条做了许多美丽的花环。孩子们将自己折、剪的蝴蝶、画的蝴蝶、燕子等,让其飞进了桃花丛中,穿于柳条之间,真是'春意昂然'、'桃红柳绿'、'春色满园'啊!孩子们惊叹地说:"好美啊!真漂亮!"从这些实例中,我们认识到了农村资源的魅力,看到了孩子身上的潜力,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有着丰富的情感,只有当教师利用一切空间为孩子创设丰富的环境,并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来刺激孩子的主动学习时,环境便成了一把开启幼儿各种潜能的金钥匙,使幼儿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三) 利用农村资源,为孩子提供开发的环境。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求异创造表现离不开物质材料,所以作为老师在材料及其使用上就必须加以开放,以来支持和提高幼儿求异创造表现的能力,促进孩子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我们的'结构玩具超市'和'娃娃超市'就设置的是两种开放式的材料环境,其中大部分是师生一起收集的各种农村材料,玩具超市里有许多种材料,有瓶盖、羽毛、树叶、纽扣、果壳、豆类、稻草、芦花、芦苇、纸盒、竹筒等。每天孩子们变废为宝的利用这些材料,做做玩玩活动是他们创造的乐园,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精心制作,新颖、独特的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
在春天里,有蚕豆制作的小猫、小狗等迷你小动物;没有成熟的小毛桃成了孩子们手中变化无穷的好材料。特别新鲜的芦苇成了孩子手中的宝贝,一会儿是芦叶风车,一会儿又是芦叶龙、芦叶小船、芦叶粽子,小小的芦叶在孩子们的手中是千变万化,高深莫测,使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炎热的夏天,成熟的果实又在孩子的手中展现。玉米粒成了装饰的好材料;玉米须变成了娃娃的辫子;茄子成了小船;丝瓜成了鳄鱼。
丰收的秋天带给孩子是无穷的喜悦。黄澄澄的桔子既可以练习剥分的技能,又能榨汁。而桔皮又能剪成盛开的桔花。农村的老丝瓜茎经过染色、装饰后,可以变成小鱼、鳄鱼;稻草经过加工后又可以变成许多东西。如:稻草房、稻草人、稻草相框、稻草席子等。
寒冷的冬天,在我们开放的材料中也不缺乏农村材料,质地轻轻的棉花既可以捻线,又可以创造图案,如:小鸡、白云、心爱的靠垫等等。
正是利用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开放材料,孩子们利用它们不同的特点,在精心的装饰加工下,成了一件件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的作品。他们在这其中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也正是这样开放式的提供材料,才能支持孩子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 利用农村资源,创设探索的环境。
幼儿获得经验的途径、方法是多种的,要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一定要创始有利于幼儿探索的环境和提供探索的材料。农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安全的自然资源正是幼儿探索的好材料。那么,在实践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农村资源、创设探索的环境,从而促进孩子的发展呢?
首先,要提供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兴趣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不能简单地教孩子怎么做,而应多让孩子自己去考虑怎么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如"让蛋宝宝站起来"的探索活动,老师在区角中提供了许多富有农村特色的材料,如:稻草、麦杆、大米、木屑、黄豆、芝麻、瓶盖、黄沙、湿泥土等一些低结构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索,幼儿在活动中能力差的孩子尝试了一种又一种的材料,最后发现沙子能让蛋宝宝站住。而能力强的孩子一下子就想到了用湿泥土让蛋宝宝站起来,并对不同材料的站立情况做不同的记录,这样既满足了不同水平的幼儿需要,又使他们逐步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蛋宝宝站起来就必须不断去尝试、去动手操作,而且又使幼儿了解了圆的特点,促进了孩子更好的发展。
其次,提供的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便于幼儿探索。如教师可在区角活动中提供各类不同的水果让幼儿去探索,幼儿不但可以进行观察形状、颜色、大小的不同,还可以制作水果拼盘,发挥想象和创造,在制作过程中又可以观察其横切面、纵切面,及里面的各类种子,从而引发探索兴趣。还有可以用榨汁机榨汁,观察不同水果汁的颜色,使幼儿对水果的探索更全面。
皮亚杰的认知法中说:"幼儿是通过主动探索操作而获得知识的,最有效的学习发生在幼儿与他人与材料的相互过程中,作为老师提供的材料一定要贴近幼儿、贴近生活。又如:农村的竹子,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这种农村资源也是幼儿探索的好材料。把竹子分成一段一段做成小竹筒,让幼儿探索大小不同的小竹筒容量的大小,使幼儿在探索时知道了不同的容器,里面的容量是不一样的,在第一阶段探索后,教师又提供了其他不同的容器,给幼儿探索,使幼儿的科学知识在玩中得到了掌握。
最后,教师应善于利用家庭、社区的探索材料,为幼儿创设探索的环境。因为幼儿生活的家庭与社区环境是引发产生问题、观察问题最直接的场所,也是为幼儿探索活动提供材料的天然"大仓库"。农村有许多动植物,可以放在自然角中种植和饲养。作为教师应利用农村家庭中特有资源为教室环境服务,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如农村的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芋艿、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黄鳝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看、观察,孩子们在自己的观察探索中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同时,农村的玉米粒、瓜子壳、豆类、红辣椒等这些自然成了操作装饰画的好材料,孩子在与这些材料的互动中,得到了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挖掘和收集这些农村特有的资源为孩子探索服务。
总之,走进新课程,我们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要改变观念的任务还很重,特别是我们农村幼儿园教师。我们知道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尤其是我们农村幼儿园如何"立足本土,开创特色"真正挖掘自身特有的资源优势,开发和综合利用农村的多种教育资源,为农村实施"二期课改"的基本策略,真正做到物有其用的价值观,创设幼儿喜欢的、与幼儿互动的环境,我们将有待于进一步的实践。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尝试中,我们定会借助崭新的课程为幼儿构建一个民主和谐、可以自主探究、平等对话的大环境。
一直以来, 我们总是提倡"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创设", 但是孩子仍然只是一个参与者, 而并非是环境的"主人"。随着瑞吉欧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的日益影响,"把环境还给孩子"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认同。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可以给孩子刺激的都是他的环境……""教育上的环境,在教育的过程中, 起着一定的作用。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艾米利亚则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他们赋予了环境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内涵,把环境的教育价值摆在了整个教育取向的重要位置。可见环境不再只是一种背景、支持,而是课程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结合实践,对幼儿园环境在课程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丰富的、多元的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直观的,这就决定了幼儿园课程不能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为主要内容。对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学习内容就是他们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的、能激发兴趣的内容。这种学习内容主要源自幼儿周围的现实环境。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化发展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1) 环境生成课程。如果将幼儿所学的知识,有意在环境布置中露出"冰山一角",就会激发幼儿对将要学习内容的关注、期待。如"我们的地球"环境布置中,我们将污染的湖泊和枯萎的树木等图片挂在墙面上,活动间隙会有孩子在图片前争论不休。此时教师趁机就可顺势生成主题教育活动:"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2)环境激发幼儿互动。环境为幼儿的合作探究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
(3) 环境增进师幼互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或改变环境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从而使教育效果更加显着。
二、开放的、多方位的环境是幼儿的需要幼儿最初的认识,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的,可以说幼儿对环境有极强的依赖性。因此,环境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东西,而是一种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环境不仅能激发幼儿思考,还能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在研究中,我们不断探索,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1)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在幼儿生活中渗透科学。
在我们幼儿园种植了各种树木、花卉,在户外活动时,孩子常常被这些花草树木所吸引。一次饭后散步时,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林荫道上,孩子们一个个嗅着鼻子:"哇!好香啊!老师,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孩子们惊奇地问我。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知道,这是桂花的香味。" "对!是桂花的香味。"我肯定了她的回答,"那我们来找找桂花在哪儿,好吗?"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很快,他们顺着香味找到了桂花树,欣喜地指着树上的汉字牌告诉我:"老师,你看!桂花树,是它发出的香味!"在这次不经意的散步中,孩子们通过幼儿园丰富的环境,体验了自然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同时,他们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植物的热情。
(2) 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科技操作材料。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主要依赖于具体的动作和表象,从而形成他们的认识结构。所以,幼儿需要通过各种具体的活动来认识事物,学习科学。而丰富的物质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探索行为,因此,在教育活动中, 我为幼儿创设了适合其发展水平, 满足其内在需要和兴趣的物质环境,诱发幼儿自主活动,自发探索,以使幼儿自由选择,独立操作,自动练习和自我发展。
在组织科技活动《种子变变变》时,我在活动区提供了干湿各半的黄豆、花生、稻谷以及各种操作工具:石磨、石臼、积木等,让幼儿探索:如何把黄豆磨成豆浆,是用干的黄豆, 还是用浸泡过的黄豆;如何把花生变成花生奶;如何把稻谷分开;选择哪种工具最好等等。孩子们在活动区玩得津津有味,并主动探索到了问题的最佳答案。在孩子们动手操作、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最容易得到满足,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极大的发挥。
(3) 创造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使幼儿敢于探索。
心理环境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前提。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气氛中,在心理上有安全感的环境中,能集中精力去尝试和探索。
首先,学会谅解幼儿的错误与过失。孩子正处在认识的初级阶段,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在一次课间活动时,有位小朋友拿着金鱼缸匆匆跑到水池边,抓着金鱼就用肥皂洗。我问他:"为什么用肥皂洗金鱼?"他看着我说:"老师,在家我身上脏了都是我妈妈帮我洗澡的,你看,这金鱼好长时间都没有洗澡了,身上肯定脏了,我来帮它洗洗澡。"结果没过多长时间那条金鱼就死了。经过这一过程,他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不是吗?我们应该接受孩子们的"胡思乱想",容忍他们的"胡作非为"。想想,如果爱迪生的妈妈怒吼着把小小的爱迪生从孵着的鸡蛋上拎起来,或者笑他的"愚蠢", 那么,我们现在可能还不知道灯泡是什么呢!其次,在幼儿的生活中会有很多的疑问,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直升飞机为什么能直升直降?""月亮为什么会发光?"……幼儿急切地想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生活中为什么有这些现象。作为教师,要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所提问题的重视和由衷的赞赏。在活动"沉与浮"中,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哪些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 哪些物体是沉在水底的。而有位小朋友提出:铁是沉在水底的,但船是铁做的,为什么不沉在水底呢?就他提出的问题,我鼓励孩子们回家通过调查、找资料等多种形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从而使这次科技教育活动的内容得到了落实。
三、家长积极参与的环境是课程深入开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创设幼儿园环境的过程中, 家长也是一个关键的"合作者"。《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实践证明,家长的参与能带动孩子积极热情地与环境产生互动,不断推进课程的开展,同时也能加强家园合作,同步、同向营造适宜幼儿不断发展的环境。
(1) 家长的积极参与为活动提供了动力。
在每次布置环境前,我们都会真诚地邀请家长加入收集资料的行列。很多家长从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提供给幼儿园。有的家长还说:"通过参与环境布置, 自己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过去,我们在环境创设中,以幼儿为唯一对象,呈现的手法多是图象。但在如今的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图象与文字说明相结合的方式,并真诚地邀请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指导活动中来。由于家长的介入,有效地解决了在园内个性化学习的问题。另外,我们在环境创设中还设立了"智力问答"小版块,并在活动室门口设立了答题箱,鼓励每一位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我们的活动, 一起来学习。在每一期的答题信中, 家长还给我们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为我们更好地开展活动提供了依据和动力。
(2) 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创设的环境促进了家园间的沟通。
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环境创设,不仅与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也使家长了解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老师教育工作的过程。在全园"桥的模型展"活动中,家长所表现出的智慧和创造令我们教师咂舌,他们用彩泥、吸管、硬纸板、铜管等材料和孩子一起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桥"。在展览会上,不少家长还在一起讨论、交流孩子的反映和制作的体会。通过环境这一媒介,把家长和孩子的个别经验转化为了共享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多元互动和多元表达。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创设的环境有效地增进了家园间的沟通, 促进了家园间的互动。
我们在整个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中,始终坚持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把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的建构性要素。我们提倡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 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研究、探索, 努力为幼儿创设支持性的环境,不断探索环境在课程中的重要价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