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案例

《“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反思

日期:2022-06-25

这是《“三颗纽扣”的房子》教学反思,是优秀的教学案例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上课了,先齐读课题。可是,最近发现孩子们老是连课题都读不好,究其原因,应该是不好好的读,“读自然一点,再读。”不停的强调、重复。

  “从题目中你可以发现什么?”我抛出了第一个问题。

  有的学生站起来直接从课文内容说起。“他们怎么就不能听清问题再回答呢?要会倾听、会思考啊。”

  “老师,题目中有引号。”

  总算是说到我心中所想了,内心窃喜。老师每一次抛出的问题,有学生的回答正中老师下怀的话,应该都会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感觉吧。教师课堂预设的成功,是否真的意味着教师教学水平的高超呢?这一点,我觉得值得斟酌。

  课堂上,教师每抛出一个问题,其实都会不自觉的有所预设。课堂上的最具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这样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不过,开放式的问题自然会给老师的预设提升难度。如若教师处心积虑的把孩子引向自己所设定的问题陷阱里,势必形成“伪问题”,局限学生的思维。由此看来,课堂上的问题设计不单单是技术,更是门艺术。

  书回正传。当有学生说到引号时,我问:“这里为什么加引号呢?”孩子们一时语塞,我说引号有以下作用:“一、表示引用的部分。二、表示特定的称谓。三、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你们觉得是哪一种呢?”三选一,这就难不住他们了。把引号的作用记在书上吧,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不能只是说说。这时课堂用时7分钟。

  “这篇文章特别长,有两千多字,我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默读速度。”话音还没落,孩子们一个个的已经低下头开始读了。一分钟多一点时,小苏就举起了手,他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三四分钟的时候有7、8位同学举起了手,6分钟时还剩下几位同学没有读完。我不时的提醒同学们,读完的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并提醒学生回忆以前我们所掌握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在课堂上,特别是读书时,要给孩子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可是在课堂上,我总是觉得有话要说,要提醒,这是对学生学习的干扰。如果说有什么要求的话,要自学前就应该明确,而不是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醒。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于平时的训练,这一点,我需要有所改善。

  7、8分钟后,还是没有人举手,看来面对如此长文,可能学生已心存怯意。失望之余,看到小苏举着手。

  小苏说:“三颗纽扣帮助前来避雨的人。这间小房子只能容下他一个人,他为了帮助前来避雨的人,三颗纽扣就叫十三个人都住进了房子里。”

  我拿起小苏的书,给同学们看,“我们应该把掌声送给苏汪涌,不仅善于思考,还勤于动笔,我们应该像他学习。”我说着,“我再来读一读这他写的主要内容,看看有什么地方不妥吗?”

  “就叫可以改为让。”陈浩源说。

  这一点可以看出陈浩源很细心哦。

  反复给孩子们又读了几遍,他们还是没有发现“帮助前来避雨的人”是重复的。只好由我来告诉他们了。

  “这间房子里都住了什么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书,圈划出相关人物。”

  接着,我让学生把圈出的人物板书在黑板上:孤老头子,可怜的女人和三个孩子、两个小伙子、一个老头子、国王的仆人、国王、还有一匹马。

  “作者描写每一个人所用的文字都一样吗?”

  “不一样”

  “谁的多”

  “孤老头子、可怜的女人和三个孩子、国王。”

  “其它的那么多人,只用了一段。”我边说边比划着,“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

  “详略得当”

  “有详有略”

  “三颗纽扣的房子有多大呀?居然装得下十三个人?”

  “一间很小很小的房子,仅仅搁得下他一个人,外加一把锤子和一个刨子。至于锯子,那还得敲个钉子挂在房子外面。”

  “这么小的房子怎么容纳得下十三个人,而且还有一匹马?”

  那是因为……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德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