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心理

为什么男孩恋母,女孩恋父

日期:2010-06-20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我有一个5岁的女儿,我发现女儿特别依恋她的爸爸。单位里的姐妹们说男孩喜欢妈妈,女孩喜欢爸爸是正常现象。真是这样的吗?”细心的李女士担心地向专家提出自己的疑问。

  面对李女士的问题,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马晓年表示:其实,李女士的问题很有代表性,不少人都认为女孩更爱爸爸,男孩更喜欢妈妈。于是,爸爸们也就更多地接近女儿,妈妈们则更多地溺爱儿子。弗洛伊德早就提出儿童性心理发育时具有所谓恋父恋母期(3~5岁)。事实上,这种看法是没有多少道理的,这种做法甚至是有害的。

培养孩子第三性征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青春期性教育,普遍是性生理讲得多,性心理调节讲得少。事实上,帮孩子调节性心理正是青春期性教育的难点。很多家长对孩子成长过程中过分亲近父母的现象不以为然,认为这都属正常现象,自然也不会加以疏导。专家认为,正确引导孩子的性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男女之别有三个层次上的含义:第一,生殖器官不同,这是第一性征上的区别。第二,体型体态不同,是第二性征上的区别。第三,举止、神态、性格等方面的不同,是第三性征上的区别,也就是男性化或女性化的问题。马晓年认为,第一、第二性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唯有第三性征是要靠父母从小有意识地正确培养,而第三性征对一个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男孩爱父亲引导女孩爱母亲

  马晓年谈道,从心理学家的调查发现,有些小伙子或“女性崇拜(妻子加母亲)”,或“女性恐惧”,情况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婚后的性生活;有的姑娘渴求一种“丈夫加父亲”式的对象。追根寻底都与他(她)们在成长过程中过分依恋异性家长有关。这便提示人们,如果对孩子与父母的依恋关系引导不当的话,可能影响到他(她)们的性心理发育,导致日后的性心理障碍,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形成了恋父恋母情结。

  孩子接触父母最早也最多,父母是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更多地让男孩子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使他把父亲当作本性别的典型代表,从父亲那里学到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等,从而使他将来成为一个被社会所认同的男人。同样,女孩应该更多地接近母亲,以学会如何做一个女人。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就容易形成“性身份障碍”,或其他性心理问题。

  另外,孩子对父母的依恋“不偏不倚”,也不是好现象,它表明孩子弄不清应该依恋谁、学习谁,同样容易导致孩子将来的“性身份障碍”。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与孩子的感情交流中,鼓励男孩爱父亲、崇敬父亲;引导女孩爱母亲、理解母亲。这种儿时的教育,对他们长大后进入正确的“性别角色”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