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案

详细小班音乐教案大全30篇

日期:2021-02-02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详细小班音乐教案大全3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详细小班音乐教案大全30篇

第1篇、小班音乐活动大鼓咚咚小铃叮叮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歌曲旋律,感受大鼓的声音是重重的、小铃的声音是轻轻的。
  2、尝试用较有力的声音和较轻的声音分别表现大鼓和小铃。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鼓一面、小铃一对。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走步》。
  幼儿听进行曲音乐走步或拍手。
  2、教师出示大鼓,引导幼儿观察大鼓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大鼓的声音的怎样的?
  师敲击大鼓,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3、教师出示小铃,引导幼儿观察小铃并聆听其声音特点。
  ——这是什么?小铃的声音又是在怎样的呢? 师敲击小铃,引导幼儿用声音模仿。
  4、欣赏歌曲《大鼓和小铃》,并理解歌词内容。
  师范唱歌曲《大鼓和小铃》。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并感受大鼓和小铃不同的声音特点。
  师再次演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大小不同的声音、不同幅度的动作表现大鼓和小铃。
  5、学唱歌曲,重点练习其中“咚咚”、“叮叮叮”的部分。
  6、分组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幼儿注意力的养成,对其形成具有专注品质的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有集中的注意力,促其感知更清晰,理解更深刻,记忆更牢固,在求学做事方面,成功就更有保障。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尝试在幼儿喜爱的音乐教育活动中,从打击乐活动入手,培养幼儿的注意力。

第2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苹果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名称,熟悉歌曲旋律。
  2、愿意和同伴一起参与歌唱活动,对歌曲活动感兴趣。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苹果树实物图、苹果实物及图片。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师幼互相问好。
  1、发声练习:《我爱我的小动物》、《我爱我的幼儿园》
  2、律动练习:《小鸡叫、小猫叫、小鸭叫》、《我们大家做的好》《日常生活模仿动作》。

  二、导入活动。
  1、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出示苹果树图)小朋友们看这是苹果?(这是苹果树)苹果树上长着什么?(苹果树上长着大大的苹果)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苹果歌》。(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2、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小朋友们看树上的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苹果熟了吗?(熟了)那老师把苹果摘下来好吗?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2)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乐,”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小朋友们,然后鼓励幼儿做出吃苹果的样了。

  三、教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一遍。
  2、幼儿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幼儿跟着录音一起唱。

  四、结束。
  全班幼儿一起表演《找个朋友》

  活动反思:
  《苹果歌》是小班的一个音乐活动,歌词形象生动,旋律简单上口,表演性很强。在活动中充分挖掘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学得生动有趣,并获得更多的发展。我参照课程教案结合小三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一些活动环节和细节进行了修改,活动开展的很顺利,但是在此我还是要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整个活动层次递进,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个音乐活动也能让幼儿很快了的进入情境当中,让教学活动富于很强的生命力,发现很多乐趣,并不是一味的唱歌,而是韵律与歌唱结合,歌声与创编融合,创编与生活一体的快乐音乐课堂。

第3篇、小班音乐活动小手拍拍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新《纲要》对艺术教育的目标中提到“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同时,内容与要求中说到“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我的个人专项小课题《优化小班音乐活动中“互动式”教学形式的实践研究》就是想通过音乐活动的各个环节,从“激发互动――乐于互动――全体互动――全面互动”,使学习更有效、更有趣,让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体现。歌曲《小手拍拍》旋律轻快、活泼,歌词琅琅上口、富有童趣,是指导小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一个好教材。歌曲通过手、手指的游戏来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五官,在玩中感受歌曲的旋律、学习歌词、演唱歌曲并以快乐的情绪表现出来。活动中我利用“游戏法”,在感受节奏、歌词、旋律中帮助幼儿学好歌曲,为每位幼儿更好地参与“互动”交流服务。

  活动目标:
  1.用快乐的情绪参与音乐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培养幼儿表演的兴趣。
  3.巩固认识五官的名称和位置。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的准备――日常活动中玩过手指游戏
  物质材料的准备――《小手拍拍》音乐;图示;

  活动过程:
  一、快乐游戏感受音乐
  1.随音乐,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就坐。
  2.游戏(一) 教师运用歌词,以儿歌为形式有节奏地朗诵,引导幼儿一起参与手指游戏,初步感知歌词内容。 采用集体、个别等游戏形式。
  3.游戏(二) 教师引导幼儿用歌声来参与游戏,感受歌曲的节奏、旋律。
 
  二、运用图谱学习歌曲
  1.出示图谱,和幼儿一起进一步熟悉歌词,并在歌声中感受旋律。
  2.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幼儿学习歌曲,演唱歌曲。

  三、互动游戏快乐无限
  1.教师请一位幼儿合作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2.教师请个别幼儿参与游戏。
  3.引导幼儿自主寻找伙伴参与游戏。

  四、延伸活动
  1、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互动,和好朋友一起分享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音乐快乐活跃的节奏中游戏,能够充分的抓住幼儿的眼球,边玩边学习更加容易被幼儿接纳。在一开始就表明呆会儿会请最棒的小朋友上台来给大家表演,那么在学的时候无疑又给了幼儿们一种心理动力,启发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欲望,培养努力向上、竞争的意识。而且从这一环节中还可以让老师去了解每个幼儿们的个性特征、学习特点。这堂课师生互动贯穿全堂,但是在课后感觉缺乏了一定的延伸性,在游戏的基础上还应该适当的加入一些拓展训练。

第4篇、小班音乐活动玩具进行曲教案反思

   设计理念:
  《玩具进行曲》是小班上学期主题四教学活动二中的教学活动,我在原来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开发,设计了一节音乐活动。意图让孩子听音乐做模仿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并能根据音乐节奏的快、慢做出不同的反应。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快慢做模仿动作,感受律动活动带来的快乐。
  2、体验歌曲表现出的轻松愉快的情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玩具进行曲》音乐、铃鼓一个、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音乐快慢做模仿动作,感受律动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策略: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活动主要运用观察法、模仿法、情景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景和游戏中达成教学目标。

  活动过程:
  导入环节:创设意境,引导幼儿入场
  观看课件,欣赏歌曲,并观察吹喇叭和开汽车的动作,引导幼儿尝试模仿吹喇叭和开汽车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各种动作和表情,体会模仿的快乐。
  运用乐器练习不同的快慢变化,培养幼儿听节奏快慢反应的能力,初步完成了听音乐快慢节奏的不同做不同的动作。
  幼儿听音乐感受节奏快慢,用拍手、拍腿等动作随音乐拍出快慢节奏,进一步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突破活动的难点。
  玩《迎新娘》的游戏,运用游戏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继续根据节奏的快慢变化做模仿动作,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强化幼儿模仿经验,达成活动目标。
  结束:师幼随音乐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次的音乐课 我首先是把乐曲里的歌词用动作和图片表示出来之后再让幼儿倾听歌曲的,因为事先幼儿在小班学习过,而且开始的图片也引起了孩子的兴趣,所以大部分的幼儿都乐意大胆演唱歌曲,在引导下也能尝试用坚定、神气的演唱方式表现歌曲。
  在我们学唱歌曲《玩具进行曲》时,我准备了小猫、小狗、小娃娃的图片等等来进行演唱表演,让孩子们始终沉浸在玩具音乐会的氛围之中,不但感受了歌曲活泼、快乐、幽默的情绪,而且在欣赏和活动中牢牢地记住了歌词。这样的安排自始至终都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第5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找小猫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按音乐节奏合拍地做猫走路的动作,并根据歌词内容变换动作。
  2.幼儿通过讨论、交流、迁移经验探索游戏玩法,并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自控能力。
  3.能情绪愉快地参与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找小猫的游戏。
  活动难点:
  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唱歌曲《找小猫》;玩过躲猫猫的游戏。
  物质准备:猫妈妈的头饰若干,小猫胸贴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猫走》进场
  师:咦,你们看我是谁呀?我是猫妈妈。你们是——(猫宝宝),宝宝们——,我的宝宝在哪里?全体幼儿随音乐学小猫走。

  二、学习音乐游戏《找小猫》
  1.复习歌曲《找小猫》
  师:听——这是什么歌吗?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
  2.讨论游戏玩法。
  (1)引导幼儿探索小猫躲的游戏规则
  师:歌曲里有谁呀?(老猫、小猫)它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呢?怎么躲?那我们一起来躲一躲?
  (2)玩游戏第一段,再次巩固游戏规则。(幼儿坐在小椅子上玩一遍)
  幼儿尝试在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时躲起来,知道摸到头的宝宝,就是被妈妈找到了。

  三、完整游戏《找小猫》
  1.幼儿、教师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找不同的地方躲。
  当妈妈问:我的小猫在哪里?时引导幼儿学说:喵喵,在这里。
  幼儿说短句:我躲在××××
  2.再次玩游戏,引导幼儿找空地方游戏。
  要求:小猫们去躲的时候,不推不挤,要注意安全。
  3.请个别幼儿扮老猫进行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找小猫》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作为教师的我,自始至终是以猫妈妈的身份进入游戏的,是以游戏的情景贯穿整个活动的。从活动目标上看:大多数幼儿能按音乐节奏合拍地做猫走路的动作,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遵守游戏规则,有一定自控能力,体验到了集体游戏的快乐。但是,第二个目标达成度还不够高。主要原因是在活动中过早的进入集体游戏的环节,部分孩子对规则的掌握还不够清晰,导致一些孩子在游戏中过于关注“躲的”情节,忽略了规则的倾听,遵守规则的意识不够。整节活动各个环节幼儿的参与性也很强,并且能快乐地做动作,孩子们的音乐的节奏感和动作协调性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在玩中乐,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发展。但在一些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巧妙,在一些细节上(如语言不够精炼、小猫胸贴的利用等)把握的还不够,对幼儿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

第6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打电话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能用自己的嗓音进行简单歌唱《打电话》,并根据图片和教师的指导,替换部分歌词。
  2.能够记忆歌词,感受歌曲节奏。
  3.能够大胆地歌唱,享受并乐于参加集体歌唱活动。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两个小朋友通话的音频
  2.PPT图片4张,分别为幼儿园图片、动物园图片、游乐园图片、家的图片各一张
  3.教师熟练唱好歌曲《打电话》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播放音频,请回答"他们在干什么?"教师提问,"你们平时经常大电话吗?,你们喜欢打电话吗?,你们打电话时都是怎么打招呼的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打电话的好吗?"
  2、熟悉歌曲并学唱歌曲
  (1)教师有感情地配合动作表演泛唱歌曲《打电话》一遍,提问幼儿他们在哪里。
  (2)验证幼儿的答案,再唱一遍,并出示幼儿园PPT图片。
  (3)教师领唱,幼儿跟唱一遍后,教师带领幼儿加上动作表演,一齐歌唱一遍。
  (4)把幼儿分成两个部分,"两个小娃娃呀,正在打电话呀"这一部分大家一起合唱,后面一个部分部分幼儿分别唱"喂,喂,喂,你在哪里呀",后一部分唱"喂,喂,喂,我在幼儿园",然后交换进行。
  3.改编歌词
  (1)放映动物园PPT图片,提问幼儿,"这是哪里呀?","如果小娃娃在动物园,那他们会怎么打电话呢?","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教师示范后,带领幼儿歌词一遍。
  (2)出示游乐园和家的PPT图片,请幼儿根据图片自己改编歌词,并大声歌唱。
  4.延伸活动
  提问幼儿,"小娃娃还有可能在哪里呢?"请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改编歌唱。
  鼓励幼儿回家与家人一起歌唱。

第7篇、小班音乐开汽车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的特点,并能随音乐表现小汽车的开始和停止。
  2、体验音乐游戏和合作游戏的快乐。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开始和停止》,纸箱小汽车若干,软飞盘若干、PPT、红灯和绿灯指示牌。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 律动进场,师:“春游去喽!”幼儿自由地开小汽车,教师随机的出示红灯和绿灯。
  2、师:“休息站到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汽车加点油吧!”

  二、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
  (1)询问游戏中看到红灯停下来的幼儿,师:“刚刚你为什么会停下来,看到了什么?”
  (2)师:“我为大家请了一位小导游,我们来看看是谁?和她找个招呼吧!”
  (3)小导游朵拉,为我们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红绿灯就藏在这一段音乐中,我们一起听一听,找一找把!(完整欣赏,幼儿自由回答)
  2、分段欣赏音乐,感知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的停止
  (1)师:“哪里表示红灯,哪里表示绿灯?”
  (2)幼儿上前示范,其余幼儿跟着音乐变换动作。
  3、尝试用开汽车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中反复的开始和突然停止。
  师:“欢乐城堡可好玩了!咱们跟着朵拉一起出发吧!”

  三、游戏《开汽车》
  1、到达城堡,小导游朵拉:车太多了,开不进开了城堡,怎么办?(换成大巴车)
  2、大巴车来啦!幼儿有序上车,出发游览欢乐城。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生动、有趣的开汽车情景串联而成。随音乐大胆创编肢体动作以表现开汽车的乐趣,是本次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自主创编等一系列动作,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提炼、整理,形成完整的律动。

第8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鸡小鸡在哪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初步尝试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并想象自己是不同动物形象时的动作,并模仿动物的叫声。
  3.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
  尝试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打招呼
  用《小幼儿鸡小鸡在哪里》的音乐和幼儿互相问好。

  二、学唱歌曲
  1.玩捉迷藏的游戏。师出示母鸡图片:母鸡可着急了,这边找,那边找,你们知道它在找什么吗?母鸡编找边喊“小鸡小鸡在哪里”,我们帮母鸡一起来找,好吗?
  2.幼儿模仿母鸡边喊边找。师出示小鸡:叽叽叽叽在这里。小鸡找到了。
  3.幼儿扮小鸡,老师扮母鸡,一起说歌词。
  4.交换角色。
  5.在琴声伴奏下,教师演唱歌曲,幼儿跟唱。
  6.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演唱。
  7.尝试用对唱的形式演唱。师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小鸡,边唱边模仿小鸡的动作。(注意前后衔接)
  8.交换角色。
  9.用不同的方式练习对唱。分小组、男女组对唱。

  三、创编歌词。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启发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填入歌曲中,唱出来。
  2.创编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边做边唱。
  3.请一幼儿看图片来问,其余幼儿回答。用对唱的方式演唱。

  活动应变与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第9篇、小班音乐活动小老鼠搔痒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体验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角色表演游戏的欢愉。
  2、 能感受不同音乐的气氛,并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创造性地做出相应的动物模仿动作,进行游戏。
  3、 提高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并逐步发展自控能力。
  4、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猫和老鼠的头饰、纸门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室

  (二)复习歌曲《小猫敲门》,并创造性地创编猫和老鼠的动作,
  1、指导幼儿用分角色对唱的形式学唱歌曲。
  2、在老师的鼓励启发下,能用声音表现出"猫司令"的恶作剧和小老鼠吓得叫救命的不同角色特征。
  3、创编小猫走路、敲门的动作,创编小老鼠搔痒、偷吃东西以及吓坏了的神态和动作。

  (三)、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做游戏
  1、要求音乐一开始时小老鼠可自由做各种动作,但当小猫的音乐开始时老鼠们要立即控制不动,等第三段音乐响,听到小猫敲门时才开始与猫司令对话表演
  2、在幼儿熟悉游戏的玩法后,老师提出控制的要求,让幼儿论换完整地游戏。

  活动反思:
  此次音乐活动是创新的,给予孩子的是全新的体验,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师精心设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设计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主动学习。

第10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上学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会致使他们的情绪变得不稳定,甚至于哭闹,设计本活动就是为了稳定孩子们的入园情绪。

  活动目标
  1、认知:幼儿能够跟着老师或音乐哼唱。
  2、情感:激发幼儿上学的积极性。
  3、技能:能随着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稳定幼儿的情绪。

  活动准备
  《上学歌》光盘

  活动过程
  一、 开始环节
  播放歌曲《上学歌》,教师伴随歌曲做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

  二、 基本环节
  1、 教师给幼儿读歌词。
  2、 根据歌词提问:
  “歌曲里面有谁?要去干什么?”
  “高兴么?为什么高兴?”
  3、 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学唱歌曲。
  4、 鼓励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做简单的动作。
  5、 对于情绪不稳定的幼儿,教师要走近并带动他一起唱。
  6、 幼儿熟悉歌曲后,跟着光盘唱。

  三、结束环节
  让小朋友集体边唱边做动作表演。

  三、 延伸环节
  提高:“小朋友我们上幼儿园该怎么办?”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设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幼儿的入园情绪,但对于极个别的幼儿没有调动起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刚入园的幼儿认识上存在不足,孩子并不能完全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和环节进行,活动进行到一半,开始我行我素地到处乱跑,以致教学秩序非常乱。

第11篇、小班音乐活动下雨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碰铃,掌握碰铃的使用方法。
  2、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两种不同雨声的感受。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响铃。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1、练声。《国旗多美丽》《讲卫生》《庆祝节日咚咚锵》
  2、律动。
  《生活模仿动作》、《我们大家做的好》

  二、进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师弹奏乐曲旋律,引导幼儿回忆歌曲名称。
  教师:小朋友仔细听听刘老师弹奏的是什么歌曲?歌曲叫什么名字?
  教师小结:歌曲的名字叫《下雨了》。
  2、请幼儿根据歌曲歌词来唱歌。
  教师:大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请小朋友唱着歌回答老师。小雨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也请你们唱着歌告诉我!
  3、教师和幼儿一同演唱歌曲。
  教师:大雨和小雨谁的声音更大一些,我们要怎么样唱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4、引导幼儿分别用大声和小声演唱大雨和小雨。

  三、根据歌曲内容,表演歌曲
  1、幼儿自由表演后教师引导幼儿集中学习一、两种比较好的动作。
  教师:如果请你来表演下雨,你会怎么表演?下雨可以这样表演,下大雨可以怎么表演,下小雨又可以怎么表演呢?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表演歌曲。
  教师:刚才我们用声音和动作表演了大雨和小雨,老师还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些乐器,用他们来表演歌曲也非常好听。
  3、教师出示铃鼓和碰铃,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学习这两种乐器的演奏方法。
  4、教师分别演奏两种乐器,引导幼儿倾听哪种乐器演奏大雨,哪种乐器演奏小雨。(哗啦啦处连续摇铃鼓,滴滴滴滴嗒处用碰铃,一字一次。)
  5、将乐曲分配给孩子们,教师组织幼儿演奏歌曲。(引导幼儿看手势指挥演奏,明确自己的演奏任务。没有乐器的小朋友拍手唱歌)
  6、请另外一些孩子用乐曲演奏歌曲。

  四、复习歌曲《讲卫生》
  小结活动情况,对一些表现好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孩子提要求,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第12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雨沙沙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雨沙沙的歌词生动,形象。歌词以拟人的手法向孩子们渗透了种子离不开雨露的科学知识,富有寓意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我还准备充分利用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理想情操的教育。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感受曲调,歌词来欣赏给并能学唱。
  2.带领幼儿用最自然的声音来唱歌,并且让幼儿明白万物的生长离不开雨露。
  3.启发幼儿理解歌词,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的学唱和歌词的创编。

  活动准备
  1.与歌词相适应的图一幅及歌词。
  2.“小雨”“种子”的手饰若干。
  3.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里一副美丽的图画,想看看图上画的什么吗?”
  “谁会用声音来学习下小雨的声音”
  “谁能用动作吧 来表现下雨的样子”
  “让我们来一起唱唱小雨” (学习小雨的声音,用动作表现小雨)
  “哪位小朋友喜欢下雨?为什么?
  (让小朋友知道万物都需要雨露的滋润)
  2.学习歌曲
  (1)出示图,引出歌词,教师带领学习歌词。
  (2)教师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3)教师试唱小朋友们欣赏。
  (4)听录音小声与小朋友一起试唱。
  (5)在欣赏歌曲录音的基础上,能用正确的方法和情绪演唱,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
  3.小朋友带上手饰,唱歌进行表演。
  4.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创编歌词。

  教学反思
  1.我应该穿插了一个小游戏,让几个视唱比较好的学生上台来唱视唱,然后我在学生后面摸孩子们的头,只当弹琴,学生感觉很新奇,很有意思,上面的学生唱视唱,有如老师在给大家弹琴一样,下面的小朋友要看着歌词来在心里默唱歌词.
  2.小朋友上课的积极性是很好的,尤其是在我们互动添加律动时。

第13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萤火虫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肢体律动和使用道具,感受短短长的乐句。
  2、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3、初步了解萤火虫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初步了解萤火虫的特征。
  2、萤火虫指偶、纱巾、场地布置(包括花、树、草地)。
  3、音乐CD、CD播放机、卡片、黑板、粉笔。活动队形:半圆形。

  活动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2、难点:能边唱歌边通过肢体律动、运用道具等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播放《波浪鼓》,做各种动作进场。师:“现在,我们要去野营了!一起出发吧!”播放《波浪鼓》,做各种动作进场。(语词和动作:一起去野营、我们开车去,开车去野营、一起搬木头、一起搭帐篷、一起钉钉子、用力钉钉子、大家都努力、帐篷搭好了等。)

  二、介绍萤火虫师:
  “萤火虫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生活,最喜欢夏天出来玩游戏。你们看,它的身体一闪一闪的,真漂亮!谁知道萤火虫身体的什么部位会发光呢?谁能来指一指?”

  三、通过肢体律动、道具等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一)手指飞舞,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1、探索手指飞舞的动作。师:“萤火虫真漂亮,我变一只萤火虫出来跟你们玩游戏好吗?变变变!跟它打招呼吧!小朋友们快看,萤火虫跟着老师的歌声一起跳舞啦!”(教师一边清唱,一边做动作。) 2、用钢琴演奏音乐,做手指飞舞动作,感应短短长的乐句。师:“萤火虫跳舞真好看!我们一起边萤火虫吧!变变变!一起来飞,飞,飞到脸上。”(老师用钢琴演奏一遍音乐,边唱歌做一个手指飞舞的动作。) 3、播放音乐,做两个手指飞舞的动作,感应短短长的乐句。师:“萤火虫玩得真开心!它还想变出一个伙伴跳舞。一起来,变变变,两只萤火虫变出来了,打个招呼吧!”(播放前半部分音乐,教师带领幼儿练习做手指飞舞的动作,感应短短长的乐句。)

  (二)用脚丫模仿萤火虫,感应短短长的乐句幼儿起立,用脚丫学萤火虫飞舞(把脚后跟踮起来,飞一会,休息一下),把小手当做萤火虫的翅膀,练习飞舞。教师完整的示范一遍。(播放前半部分音乐,学萤火虫飞舞。)

  (三)纱巾萤火虫游戏 1、单人纱巾。(1)、出示纱巾,幼儿探索飞的动作。(2)、教师和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单人纱巾萤火虫游戏。(3)、幼儿听音乐,做单人纱巾萤火虫游戏。 2、双人纱巾。(1)、教师示范双人纱巾萤火虫游戏。(2)、找朋友做纱巾萤火虫游戏。(3)、听音乐,做双人纱巾萤火虫游戏。(四)、通过画画感应短短长的乐句教师画线条,幼儿伸出小手来画线,并播放前部分歌曲幼儿学唱。师:“我们一起来飞一飞,哪一条线长?哪一条线短?这首歌曲的乐句是短短长。”

  四、结束师:
  “小萤火虫一起到外边玩游戏吧!(学萤火虫飞舞出场。)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萤火虫》,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感应歌曲短短长的乐句,幼儿通过纱巾的摆动以及其他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此曲的优美意境。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来满足孩子各种情感需要和发展。如:小手指变成萤火虫跟着音乐到处飞等。在整个游戏中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各种肢体动作来进行创造性表演。在这节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材方面适合我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萤火虫的形象孩子都很愿意去模仿。活动中孩子的参与性较以往积极,能大胆表演。在活动的设计上思路清晰,过渡自然、大方、亲切,与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使幼儿学得轻松、愉快。

第14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雨和小雨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班幼儿虽然对雨很熟悉,但没有真正认真的观察和了解过大雨和小雨,我设计的这次音乐教学活动,先让幼儿倾听雨的声音,让他们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大雨和小雨的不同。为学歌曲作基础,最后在游戏版块中熟悉歌曲的旋律。

  活动目标
  1、在倾听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
  2、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
  3、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在倾听雨声时感受到大雨和小雨的美妙。
  难点: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活动准备
  雨的声音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入声音,使幼儿产生兴趣
  1、教师播放“大雨和小雨”录音,引导幼儿自由倾听。
  2、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打雷和小雨的声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二、初步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声音怎么样的呀?我们用能干的小手来表示一下,谁来做一做?我们再来用能干的小手边念边做吧!(出示大雨图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变小了!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小雨录音。
  3、小雨下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呀?小手也来表示一下吧!我们也来一起来念一念。(出示小雨图片)

  三、熟悉歌曲、大胆地表现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强弱力度
  1、大雨落下来时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来,我们来唱一唱吧!让幼儿尝试唱歌。
  2、让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听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声音一样吗?欣赏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声和小雨声的不同。
  3、大雨唱的时候是响响的,小雨唱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教师带领幼儿完整唱两遍,引导幼儿唱出强弱力度)
  4、现在让我们来学一学大雨和小雨,一边唱一边从天上落下来吧!(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大雨和小雨)

  四、大雨和小雨
  1现在老师来做大雨,请小朋友来做小雨,我们一起来做游戏吧!但是有一个规则:唱大雨的时候用小丝巾用力挥,唱小雨的时候轻轻地挥。明白吗?
  2、教师先示范完整唱一遍。
  3、全体幼儿一起边舞边唱。(两遍)

  教学反思
  《大雨和小雨》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歌词模仿了大雨哗啦啦和小雨淅沥沥的声音。歌曲旋律流畅、节奏简单,音乐形象鲜明,富有儿童特点。声音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常感受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幼儿对声音大小的感觉有许多生活经历,其中下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雨声有大有小,不同的变化形成了强弱的节奏。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会了歌曲,并从中感受到了大雨和小雨的区别。所以,只要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我想他们一定会学的更好!

第15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理发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学唱歌曲《理发》。
  2、大胆尝试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
  3、感受与同伴一起表演歌曲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双响筒、黑板、节奏卡、记号笔,电子琴。
  2、木梳、剪刀、电吹风玩具各一个,
  3、音乐《看朋友》、《理发》P167、《别吵,小宝宝睡了》,娃娃两个。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看朋友》
  要求:唱准敲门的节奏。

  二、幼儿学习歌曲《理发》
  1、出示娃娃引出歌名《理发》
  2、以提问形式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A、理发需要哪些工具?(梳子、剪刀、吹风机)
  B、这些工具分别是用来做什么的?(剪刀剪头发)
  小结:剪刀是剪头发,梳子是梳理头发的,电吹风是把头发吹干的。
  C、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谁来试试?
  小结:原来剪刀剪头发的时候会发出"嚓嚓嚓",梳子梳头发的时候发出"唰唰唰",电吹风工作的时候发出"呼呼呼"的声音。
  3、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欣赏歌曲一遍。
  4、请幼儿说说唱唱听到了什么。
  5、教师清唱让幼儿再次欣赏歌曲。
  6、再次请幼儿说说唱唱听到的歌曲内容。
  7、幼儿跟着教师的琴声一起学唱歌曲。
  8、重点、难点指导
  (1)木梳、剪刀发出的声音。
  (2)"小吹风,呼呼呼~~~"这一句歌词,演唱时注意音准。
  9、幼儿继续学唱歌,教师关注个别幼儿,并进行个别指导。
  10、幼儿边唱边用肢体动作和声音来表现歌曲。
  11、请个别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给他伴唱。

  三、复习歌曲《别吵,小宝宝睡了》、

  活动反思
  本歌曲形象、具体的描述理发师理发的过程,赞美了理发师劳动时的美好形象,表达劳动是一件可贵的事迹。歌曲歌词口语化、形象、生动,便于幼儿理解。每个幼儿都有理发的经历,源于“生活即教育”,因此幼儿对理发过程中的基本步骤:洗头、剪头及理发时用到的工具:剪刀、刷子都有所了解。
  以上都是幼儿课前所具备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理解歌词,便于幼儿记歌词。基于以上因素为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创造有利的先发条件。但歌曲中出现了几处跳音,考虑到以往班级幼儿没有真正认识和试唱跳音,因此学唱跳音是本节课的难点。

第16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漱口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歌曲学会漱口的方法。
  2、通过歌唱活动,幼儿能跟着钢琴唱歌。
  3、幼儿能从歌唱活动中感受到歌唱的快乐。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钢琴、小杯子一个、幼儿漱口等表示歌词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生活经验导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问孩子:"小朋友们,你们平时吃完点心后要干什么呀?那你们知道我们要怎样漱口才是正确的呢?"教师总结孩子的回答:小朋友们说的真对,我们漱口呀就是要手拿小杯子,喝口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今天,新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漱口歌。"

  二、学习歌词
  1、教师跟着钢琴唱并提出问题,孩子回答并出示图片
  问题:刚刚老师在歌里唱了什么?
  2、教师指着图再唱一遍并让孩子记住歌词
  :"下面老师再唱一遍,小朋友们仔细听,然后告诉老师这首歌是怎么教你们漱口的?"
  3、老师指图让孩子跟着唱
  :"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来唱一下吧。"
  4、老师收图片让孩子唱
  :"下面,图宝宝要和小朋友们玩迷藏,我们来一起唱一下,看看小朋友们可不可以记得他们。"
  5、老师带上动作唱歌
  :"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带了一个花花杯,现在老师再唱一遍,你们边听边看老师是怎么漱口的。"
  5、老师让孩子们唱并带上动作
  :"下面,请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做,小嘴和老师一起唱。"
  6、男女生分开唱

  活动反思:
  通过儿歌的形式形象地帮助幼儿梳理了漱口的方法,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从而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漱口的作用,并学会了正确的漱口方法。在整个活动中,教学目标得到了真正的落实,儿童的生活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不能通过今天一个活动达成,而需要我们老师、家长持之以恒地去引导与培养,因此在后续活动中我还将进一步把生活课堂和家庭生活有效链接,形成教育合力,逐渐把这种认识变成孩子自觉的行动。

第17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花狗》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与练习四拍的节奏。
  2、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3、通过音乐游戏与表演加强拍子之间的连贯性及体验 音乐带来的快乐。
  4、在感受歌曲《小花狗》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1、骨头卡片、小猫、小鸭图片、手铃
  2、歌曲《小花狗》、《小狗圆舞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生问好,以说唱打节奏的形式进行
  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好。(变换不同的形式进行问好,让幼儿熟悉节奏的形式)

  二、基本部分
  1、已变魔术的形式出示卡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眼睛看老师,仔细看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看看老师变出什么来了?(骨头)
  师:谁最喜欢吃骨头?(小狗)对啦,小朋友们真聪明!
  师:小狗看见骨头会怎么样呢?(把它吃掉、会叫)那小狗怎样叫?(汪汪汪)
  教师小结:继续出示卡片,小狗看见骨头就叫“汪”,两个骨头就叫“汪汪”,如果没有骨头就不出声。
  2、出示四张骨头卡片组成一个节拍,进行交换练习节奏(此环节重复进行)
  3、以小狗唱歌为由引出歌曲
  师:小狗玩累了听到有人在唱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欣赏)唱的好不好听?(好听)
  师:小狗也想唱歌,可是小狗怎样唱?(引导幼儿学习在结尾处唱汪汪)
  师:教师领唱,幼儿在最后一个拍子处唱
  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除了小狗会唱歌还有哪些小动物会唱歌?(小鸭子、小兔)那我们请他们出来唱唱吧!(出示小猫、小鸭子图片)
  4、运用身体动作代替“汪”的节拍
  师:小朋友唱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听音乐跟着音乐休息休息好不好?(好)(放音乐带领幼儿做动作)
  5、听音乐用乐器演唱
  师:小朋友表现的真棒,看老师请谁来和小朋友做游戏!(出示手铃)
  师:每个小朋友两个小手铃,拿到的小朋友使劲摇一摇你手里的小手铃,看老师的手一收,看谁的小手铃收的最快没有声音。(幼儿玩手铃)

  三、结束部分
  1、音乐欣赏《小狗圆舞曲》
  师:小朋友的小手铃真听话,现在把小手铃放好,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个故事,故事里也有只小狗,看看这只小狗在干什么,好不好?(好)(教师讲故事,带领幼儿放音乐跟随音乐玩游戏)
  2、以说唱的形式结束整节课
  师:小朋友玩的开不开心(开心)我们下节课再一起玩好不好?(好)
  小朋友再见,老师再见。(以打节奏的形式结束)

  活动反思:
  1、教师指导:音乐戏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在上课之前让幼儿对打击乐器有所了解,带领幼儿玩手铃,以多种形式了解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以小花狗唱歌的形式让幼儿熟悉歌曲,整节课以幼儿为主,教师引导,让幼儿多唱、多听、多玩。在熟悉歌曲后让幼儿创编歌词,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兴趣。
  2、幼儿反应:以骨头卡片的形式体现乐句,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个别幼儿精神不集中,拿到手铃后秩序有些混乱,精力集中到手铃乱敲乱玩的现象。欣赏《小狗圆舞曲》时随音乐不太熟悉但是都可以跟随老师做动作。
  3、反思:整节课比较顺利,幼儿挺感兴趣也很配合,但是时间过长,中间衔接不是很好,最后音乐欣赏可以作为另一节课单独进行,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这节课重点难点不突出,没有明确的目标,再加上幼儿对歌曲本身已经熟悉,所以在学唱部分很轻松。在玩手铃的部分有些混乱,需要课后让幼儿多接触多练习。

  小百科:狗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食肉目、裂脚亚目、犬科动物。中文亦称“犬”,狗分布于世界各地。狗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

第18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小蛋儿把门开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幼儿知道鸡蛋是鸡妈妈生出来的,然后由鸡妈妈孵出小鸡来的。
  2、幼儿能初步掌握音乐旋律,并随着音乐做出相关的动作。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图谱一张、制作蛋壳一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培养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幼儿能基本掌握音乐游戏的玩法及表演动作。
  教学难点:
  1、幼儿知道小鸡是由鸡妈妈生下鸡蛋后孵出来的。
  2、幼儿能大胆地到前面来表演动作。

  教学过程:
  1、语言游戏,拉开故事帷幕。
  教师带领幼儿扮做鸡妈妈和鸡宝宝一起念“小鸡”的儿歌,一边捉虫子吃。幼儿自由走动,再走到椅子上休息。
  2、出示图谱,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第一张图谱,引导幼儿观看图谱上的是谁?它在干什么?幼儿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
  (1)教师告诉幼儿鸡妈妈今天要下蛋了,一边模仿母鸡下蛋时的叫声“咕咕哒”,一边将蛋宝宝从母鸡妈妈身后抽出,到第三个时,让幼儿一起模仿叫声帮助母鸡妈妈一起下蛋。逐个出示鸡蛋里的鸡宝宝,并引用歌词。
  (2)教师告诉幼儿鸡蛋里的小鸡宝宝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带领幼儿一边学习歌曲歌词“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
  3、出示第二张图谱。
  (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图谱上的小鸡(全身长满了毛,胖胖的),学习词语“毛茸茸”、“胖乎乎”。
  (2)教师带领幼儿边做动作边讲歌词“毛茸茸啊,胖乎乎”。
  4、出示第三张图谱。
  (1)幼儿观察图谱上的小鸡在做什么?(唱歌)(2)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模仿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唱起来”。
  (3)幼儿重复歌词内容。
  5、重复学习图谱,增强幼儿对歌词的记忆。
  (1)教师告诉幼儿这里还有小鸡宝宝也很想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然后出示第二只鸡蛋里的鸡宝宝,继续学习歌词,并跟音乐演唱。
  (2)出示大鸡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鸡妈妈还生了一个这么大的鸡蛋,我们也一起来和蛋宝宝唱歌、做游戏吧。
  教师带领幼儿做音乐游戏《小小蛋儿把门开》。
  6、小结。
  师:鸡妈妈和小鸡们真开心,我们也和它们一起出去捉虫子吃吧。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活动幼儿知道鸡蛋是鸡妈妈生出来的,然后由鸡妈妈孵出小鸡来的。能初步掌握音乐旋律,并随着音乐做出相关的动作。提高了幼儿的音乐水平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第19篇、小班音乐活动橘子船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想象“一瓣橘子像什么”,并乐意欣赏歌曲。
  2、在吃吃、玩玩中体验开“橘子船的”的乐趣。
  3、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观察过橘子的特点;
  教师:将若干橘子剥好。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闭上眼睛,我要请你们猜猜一个东西是什么!(拿出橘子,请几个有儿闻一闻,然后说出水果名字。)对,是橘子。你们喜欢吃橘子吗?怎么吃呢?(剥开来吃)剥开后,橘子里面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的)一瓣橘子像什么呢?
  2、交流:一瓣橘子像什么?
  幼儿先自由交流,然后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地用完整的语句讲述),最后教师引导幼儿想象橘子像船。
  3、欣赏歌曲
  1)第一次欣赏,交流:橘子船开到了谁的嘴巴里?
  2)一边开橘子船来吃橘子,一边再次欣赏歌曲。
  3)律动。
  4、游戏:橘子船找朋友。
  教师与幼儿一起唱歌,并将橘子船开到乖宝宝嘴巴里。吃到橘子的乖宝宝要到集体前表演一个节目。并轮流进行。

  活动反思
  小朋友很喜欢吃橘子这样的活动。他们的想象力真是很丰富,有的说:“一瓣橘子像玩玩的月牙”;有的说:“一瓣橘子像树叶”;有的说:“橘子像香蕉”;有的说:“橘子像玩具”;有的说:“一瓣橘子像小船”……请幼儿一边欣赏歌曲,一边吃橘子,他们很开、心。把橘子当船一样开到嘴巴里这样的吃法,对于他们来说更是觉得惊喜。所以他们在活动时特别积极,对音乐地欣赏效果比较好。这次活动不足的地方就是整合性不够强。

第20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兔跳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帮助幼儿熟悉音乐的旋律,初步理解、记忆歌词。
  2. 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小兔跳的形象。
  3. 体验音乐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4.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兔妈妈头饰、拔萝卜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1.师:兔宝宝们早上好,我是你们的兔妈妈,你们都长大了,学了好多的本领,跳的也越来越好越来越高了,今天呀,妈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看看你们谁的本领最大!
  2.让兔宝宝们起来随便跳跳, 兔妈妈反馈部分宝宝跳的动作,并互相模仿、学习。
  师:恩,这个兔宝宝的本领很大,跳的很好看、很高,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一边跳一边把歌词内容整句的说出来,让小朋友提前熟悉歌词内容。(小小兔子跳跳跳)

  二、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小兔跳的形象,并初步理解歌词。
  1.师:小兔子除了这样跳,还喜欢怎么跳呢?看看它的耳朵长得怎么样?(长长的)出示长长的耳朵,哦,原来小兔子还可以竖起耳朵跳,我们一起也来学!耳朵要竖的长长的。(竖起耳朵跳跳跳)那有哪只小兔子想出了新花样呢?谁来说说、学学。(向前、向后跳),小兔子跳的真开心!小手都拍起来了!让我们一起和小兔拍手跳吧!(拍拍小手跳跳跳)
  2.利用舞蹈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师:小兔子们跳的都很好了,现在我们把我们会的动作连起来跳跳,它会变成一段好看的舞蹈。我们来试一试吧!(小小兔子跳跳跳——双脚跳起来,竖起耳朵跳跳跳——双手V字型放在头上并双脚跳起来,向前跳、向后跳,拍拍小手跳跳跳。)

  三、学唱歌曲《小兔跳》。
  1.我们学会了这么好看的舞蹈,我们要去草地上参加舞会拉!参加舞会要有音乐才能跳舞呀,妈妈给你们找了一首很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吗?
  教师示范歌唱。
  2.师:兔宝宝们,妈妈给你们找的舞会音乐好听吗?
  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
  师:兔宝宝们学的真快,我们现在都会唱好听的歌了,可以一起去参加舞会了,来!我们一起去草地上跳舞吧!
  3.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一起去草地上边唱歌边跳舞。

  四、结束活动:拔萝卜。
  师:舞会结束了,唱了这么久、跳了这么久,妈妈的肚子有点饿了,宝宝你们呢?那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呀,这里,有一个大萝卜,一起来帮妈妈拔萝卜吧!哇!这么大的萝卜,宝宝们,跟好妈妈我们一起回家吃萝卜拉!

  活动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是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表演小兔跳的多种跳法,在跳的过程中渗透了歌词,加深了幼儿对歌词的记忆。把小朋友想出来的动作连成一个舞蹈,这是激发小朋友的自信心,让每个小朋友都能参与到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我又通过参加舞会的方式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孩子们的积极性是完全的调动起来了,但是我却忽略了幼儿可能会脱离课堂的状态。一方面在第一环节上给孩子跳的太多了,使得幼儿情绪上过于活跃。可以请几个幼儿跟着我的念词来做做动作,这样不至于个别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失控的现象了。

第21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摇篮曲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意图:
  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于是借助音乐活动《摇篮曲》。实现这一原则。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在反复欣赏摇篮曲的过程中,再创编出抱娃娃的不同动作;同时也使幼儿在哄娃娃、抱娃娃的过程中,体验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学会将关爱他人的情感迁移到各自的娃娃身上。了解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爱和长辈的呵护、知道娃娃哭了、困了,妈妈有好多哄娃娃的方法——抱一抱、拍一拍、亲一亲等等。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在欣赏活动中感受摇篮曲的安静、优美,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和习惯。
  2、学习表演歌曲,鼓励幼儿创编抱娃娃的简单动作。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录音磁带、娃娃人手一个、小床一张。
  2、设置一个娃娃睡在摇篮里的情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感受两首乐曲的不同性质。

  教学过程:
  一、幼儿抱娃娃进活动室。
  1、师:天黑了,星星眨着眼睛出来了,月亮也升上了天,娃娃也困了,宝宝,你们有什么办法哄娃娃睡觉呀?
  2、幼儿讨论交流,请出个别幼儿来回答。

  二、欣赏“摇篮曲”。
  1、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好呀,可是除了这些办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给娃娃听音乐哄她睡觉呢,你们听..….
  2、播放“摇篮曲”(第一遍),幼儿欣赏、感受。
  3、师:我的娃娃听着音乐睡着了,你们的娃娃睡着了吗?(睡着了)那我们一起把娃娃放到摇篮里好吗?
  4、师小结:娃娃睡觉的时候听的音乐轻轻的,柔柔的,很好听,这样娃娃很快就能睡着了,这种音乐我们叫它“摇篮曲”。
  5、再次欣赏(第二遍),我们来听听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
  6、师提问:你们听到摇篮曲里唱了些什么?鼓励幼儿跟着一起哼唱。幼儿学习完整演唱“摇篮曲”,引导幼儿用轻柔、优美的歌声演唱,表现“摇篮曲”的安静、优美。

  三、表演“摇篮曲”。
  1、师播放“娃娃哭声”:哎呀!娃娃哭了,快把娃娃抱起来,我们一起哼着“摇篮曲”,摇着娃娃睡觉吧。
  2、师:xxx的娃娃不哭了,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抱娃娃睡觉的。请出不同的抱娃娃姿势的幼儿来表演一下,鼓励其他幼儿模仿他们的抱娃娃动作。
  3、集体完整地表演“摇篮曲”,娃娃睡着后(即歌曲结束后)提示幼儿把娃娃轻轻地放到小床上,盖好小被子,让娃娃安睡!

  四、复习歌曲“不要妈妈抱”。
  师:你们的娃娃还小,需要别人抱。我们小班的朋友们已经长大了,不要妈妈抱了对吗?
  1、复习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一起跟着音乐自己创编简单的动作,边唱边做。
  2、师:哦,我们小班的朋友们真的长大喽!(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幼儿每人抱一个娃娃,边欣赏乐曲边摇娃娃睡觉,风起了,会给娃娃盖被子,体验父母的辛苦。教学活动在舒缓、优美的乐曲中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不足之处: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第22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蓝鸟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蓝鸟》,学生能带着美好的祝福,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富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蓝鸟》
  2、音符mi——do’音程的音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音乐实践活动
  1.律动,听音乐《蓝鸟》伴奏,跟老师做动作
  2.做手势猜谜语

  (三)学唱歌曲。
  1.引出歌曲,学生聆听《蓝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内容。(师:蓝鸟高兴地笑了,哎,它来这里干什么呢……?哦,原来是美国的小朋友让蓝鸟把他们新年祝福带过来送给我们呢,听,是怎样祝福?)
  2.出示课题和拍号
  3.提问:情绪如何?
  4.出示歌词,跟师有节奏朗读歌词
  5.难点:音符mi——do’音程的音准把握。
  解决方法:老师可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模唱的形式来解决。
  6.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7.多种形式演唱,巩固歌曲
  8.听老师唱某一句,学生找出老师唱的“很”不一样的地方,引出连线
  连线:标记在音符的上面,它有两种用法:(1)延音线:如果是同一个音,则按照拍节弹奏完成即可,不用再弹奏。(2)连接两个以上不同的音,也称圆滑线。要求唱(奏)得连贯、圆滑。

  (四)处理歌曲
  1.给歌曲加上音乐记号,从声音上表现歌曲情绪
  2.用“拉”哼唱旋律
  3.引导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师:我们的歌声很美,为了更好地表达我们此刻愉快的心情,能否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我们的歌声伴奏,让我们的祝福更美?)
  4.创编动作
  5.合作展示

  (五)总结
  师总结:我们的生活是快乐的,让我们和歌曲中的蓝鸟一样,把祝福送给更多的亲朋好友吧,老师在此也把祝福送给大家:愿小朋友们天天快乐、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教学反思
  幼儿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能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从教学以来,我在实践中经常反思、观摩、实践,但在自己的音乐教学中总感觉缺少了什么,整个活动下来觉得不论是孩子还是自己都觉得这个活动没有意思。但同样一个活动、同样的环节在其他老师那却能收到幼儿积极的反映。问题出在哪?作为教师的我肯定逃脱不了,是自己的积极性不够、激情没有,还是准备工作没做好……

第23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蚂蚁搬豆教案

   活动目标
   1. 学习歌曲《蚂蚁搬豆》。
   2. 愿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3. 感受本歌曲的欢快气氛,初步学着用动作来表示歌曲中的意思。
   4. 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 贴绒:蚂蚁、豆 背景图一幅
   2. 场地布置:蚂蚁的家、大球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蚂蚁,提问;"这是谁呀?”(蚂蚁)引入课题。
   2.引导幼儿回忆上次课对蚂蚁的观察。
   3.教师用故事的形式引起幼儿对歌曲内容的回忆:小朋友,它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 么?  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给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只蚂蚁一起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搬进了洞里。
   4.老师亲切为幼儿表演唱歌曲《蚂蚁搬豆》,并引起幼儿表演歌曲的兴趣。
   5.教师运用整体教唱教会幼儿。
   6.听歌曲《蚂蚁搬豆》的音乐伴奏,幼儿边唱歌曲,并随歌声自己自由表演歌曲。
   7.教师采纳幼儿的动作进行加工,教幼儿表演。
   8.音乐游戏《蚂蚁搬豆》
   (1).  以游戏方式表演唱增进幼儿唱歌的兴趣及理解记忆歌词。请一位小朋友扮演“豆子”做在椅子上,另一位幼儿扮演找豆子的小蚂蚁,一边唱一边做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个小朋友赶快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
   (2).结伴歌表演。一个大球扮演大豆。一位小朋友听音乐出场,唱歌,老师启发幼儿用着急的表情唱歌。学会互相配合抬豆子,一起合唱“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
   9.幼儿学蚂蚁走路出活动室结束。

第24篇、小班音乐活动Hello,你好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喜欢唱歌,了解歌曲的主要内容。
  2. 能主动与人打招呼,培养主动与别人交往的态度。
  3. 熟练地用“我是……”介绍自己的名字,能大胆清晰地表达。
  4.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提问:
  1. 小元在幼儿园认识了许多小朋友,你认识了哪些小朋友?
  2. 怎么样和好朋友打招呼?

  二.请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的打招呼
  1.教师与幼儿用不同方法打招呼

  三.歌曲(Hello)
  1.教师边唱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2.师友一起唱歌边做相应动作
  3.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边唱歌边做相应动作,唱完歌曲好朋友相互拥抱。(交换好朋友)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通过肢体动作让孩子更快地熟悉歌曲,孩子们很积极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我通过跟好朋友挥挥手、握握手、拥抱等,增加孩子们之间的情感。

第25篇、小班音乐活动《小鸡在哪里》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跟着音乐的节奏唱歌并尝试进行对唱问答。
  2、掌握几种常见小动物的叫声,并尝试把叫声仿编在歌曲中。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鸡、小鸭、小猫等几种小动物的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通过“XX在哪里?我在这里!”这样的问答形式进行点名。
  2、演示多媒体课件,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出示几种小动物的形象,小动物们也和我们一起游戏,他们也要点名了。指向小鸡形象提问:小鸡怎样叫?点击小鸡形象,出现小鸡的叫声
  3、教师通过清唱,让孩子感知歌曲,并尝试跟着老师学唱。
  4、教师继续提问:老师点名其他小动物,他们该怎样回答呢?引导孩子进行歌曲仿编。
  根据孩子的意愿,教师点击多媒体中的各个小动物,根据出现的叫声进行仿编歌曲。
  5、根据仿编的歌曲完整进行练习。
  6、游戏:小动物在哪里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头饰扮演小动物,与教师进行对唱问答,唱到的小动物可以跑到老师的身边来。进行游戏若干次。
  游戏中唱儿歌
  “小鸡小鸡在哪里?”
  “叽叽叽叽在这里!”
  “小狗小狗在哪里?”
  “汪汪汪汪在这里!”
  “小猫小猫在哪里?”
  “喵喵喵喵在这里!”
  “小鸭小鸭在哪里?”
  “呷呷呷呷在这里!”......
  还可以这样,老师点学生的名字:
  “王珊王珊在哪里?”
  王珊蹦出来唱道:“王珊王珊在这里!”
  “李培李培在哪里?”
  “李培李培在这里!”
  “叶明珠叶明珠在哪里?”
  “叶明珠叶明珠在这里!”
  7、小动物们跟着老师快活地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第26篇、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身体动作,理解区分大象和小鸟两种音乐性质的不同。                    
  2.在音乐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象和小鸟的图片和头饰、森林图片、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大象和小鸟。有一天早晨,森林里的空气可真好呀,谁先醒了呢?原来是长鼻子的大象,大象摆着长长的鼻子踩着沉重的步伐,大象出来了,他说“新的一天开始了,小动物们该起床了”。       
  师:大象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是怎样的?        
  幼:。。。。。。       
  大象说话的声音被一只小动物听到了,天上飞的小鸟,小鸟也醒了,他拍着轻快的翅膀在天上高兴地飞起来了。“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也起来了,大象你好”?       
  师:小鸟说话的声音是怎样的?       
  幼:。。。。。。      
  大象和小鸟两个好朋友手拉着手在森林里高兴地唱歌,跳舞。      
  1、出示大象:问大象长什么样?      
  2、出示小鸟:问小鸟长什么样?      
  3、教师小结:大象长得大大的、胖胖的,走起路来慢慢地,说话声音粗粗的。              
  小鸟长得小小的、轻轻的,飞起来特别轻快,说话声音细细的。    
 
  二、欣赏音乐:      
  1、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名字叫大象和小鸟。在听音乐时,请大家仔细听,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大象,哪段音乐听起来像小鸟。
  提问:你听到音乐里有谁? 是粗的还是细的? 粗的听起来像谁?细的听起来像谁?           
  音乐里谁先出来的?然后是谁出来的?最后他们在干什么?           
  想想大象和小鸟的动作可以怎样做?      
  2、再次欣赏,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3、教师小结幼儿编动作的情况。     

  三、角色表演:      
  1、交代表演的方法:仔细听音乐,大象的音乐小鸟站着不动,小鸟的音乐大象站着不动,最后一起跳舞。      
  2、幼儿分角色表演,教师指导。    
 
  四、结束部分:       
  今天大象和小鸟玩得高兴吗?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朋友,小朋友们也要像他们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就会有好多小朋友跟你们交朋友。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传统的图片观察和音乐欣赏让幼儿区分这两段音乐,幼儿在音乐中尽情游戏。从活动过程看,本节课特别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回答,表演时能大胆的展现自我,体验着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充分体现了活动的游戏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点。在编动作这一环节,幼儿受我的影响,幼儿的动作较单一,而我又没有及时的加以引导,导致这一环节完成情况欠佳,作为教师今后应在课堂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第27篇、小班音乐活动我是棉花糖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唱出快乐、开心的情绪。
  2、学习创编部分歌词和“变变变”的动作。
  3、体验音乐游戏、创编表演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棉花糖2个,棉花糖若干。

  活动过程:  
  一、摸摸说说,感知特征激发兴趣。  
  1、“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礼物,你们看,是什么?”(教师出示棉花糖。)
  2、幼儿通过摸、闻、看来了解棉花糖的特征。(幼儿充分表达后,教师小结:棉花糖摸上去是软软的,象橡皮泥一样。)
  3、“变变变,我变成了一颗大大的棉花糖,小朋友,你们想变成一颗小小的棉花糖吗?快来变一变吧!”

  二、熟悉歌词,感知旋律学习演唱。  
  1、“我不仅是一颗棉花糖,还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呢!会变出很多有趣的东西,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会变出什么?”
  2、“在棉花糖变魔术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念魔咒吧!”熟悉歌词:变变变,变变变。同时借助拍手,初步感知音乐的节奏。
  3、“变变变,变变变,变成什么呢?”(出示动物棉花糖,学说歌词。)
  “小鸭子又藏起来了,快让我们变出来吧!”(幼儿反复学说歌词:变变变,变变变,变出小鸭子。)
  4、“小棉花糖们,让我们一起来变一变吧!”(学第一段说歌词,用形象动作进行模仿、表演。)
  “让我们听着音乐来变一变,这次棉花糖变的时候要变回家哦!”(幼儿说第二段歌词并表演。)
  5、“棉花糖玩得这么开心,开心得都想唱歌了,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幼儿仔细倾听旋律,教师对口型无声范唱。)         
  6、幼儿学唱歌曲,教师在前奏时用动作提醒幼儿要变的动物。
  7、“小鸭子和小狗熊们总待在家里玩可不高兴了,快出来玩一玩,变一变吧!”(幼儿边唱歌边表演。)

  三、鼓励想象,尝试创编替换歌词。
  1、“棉花糖除了变成小白兔、小黄鸡,还可以变成什么呢?你是怎么变的?”(讨论、学习不同的“变变变”动作以及变成的小动物。)
  2、幼儿学唱创编的歌曲,在前奏的时候,教师用肢体动作提醒要变的动物形象。
  3、结伴进行歌唱游戏。

  四、品尝糖果,体验表演游戏乐趣。
  1、“小棉花糖,快让我们再变回来吧!”(变变变,变回原来的身份。)  
  2、“今天我们一起玩了个游戏《我是棉花糖》,这个游戏好玩吗?里面的棉花糖变出了好多的小动物,真神奇啊!棉花糖不仅很神奇而且还很好吃呢,小朋友们,快来尝一尝棉花糖吧!·”
  3、听音乐品尝棉花糖,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首乐曲旋律欢快,歌词浅显易懂,很有趣味性,适合小班进行歌唱活动。孩子可以自由做变变变的动作,可以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充分地发展了孩子的思维以及对活动的兴趣,本次活动我利用变魔术,念咒语的方式帮助幼儿熟悉、记忆歌词。在创编的过程中考虑到歌曲比较简单,所以让幼儿自由模仿各种动物,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变的东西,让孩子在一遍一遍的中体验到歌唱活动的快乐。

第28篇、小班音乐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中感知跳跃的音乐性。
  2、培养幼儿注意力、想象力、自控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
  3、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乐器若干、幼儿自制的乐器若干,节奏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感受歌曲的
  1、师:你们看谁来了?教师出示木偶——洋娃娃和小熊。
  2、复习歌曲,引导幼儿感受它们是怎么跳舞的。
  3、师:洋娃娃说“我有些累了,我想请小乐器帮我跳舞,好吗?”

  二、引导幼儿探索,为歌曲创编节奏
  1、教师请幼儿自由选择乐器,进行分组创编,请幼儿把创编 的节奏用节奏卡表示出来。
  2、师:“那个洋娃娃的舞姿最漂亮?”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个组的节奏谱,幼儿自由讨论。
  3、请全体幼儿敲“洋娃娃”的节奏谱,教师伴奏小熊跳舞的部分。
  4、师:“洋娃娃的舞姿真优美呀,小熊急的快哭出来了,你们,你们,能不能也帮我来跳舞呀?”   
  ① 要求幼儿讨论:小熊跳舞是什么声音?它会跳哪些舞?   
  ② 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分组创编。   
  ③ 教师巡回指导,请幼儿在小组中再分组,把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节奏进行合奏。
  5、请一组幼儿进行表演,提问:   
  ① 他们敲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 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在改一下?教师留意“小熊跳舞”的节奏谱的制定。   
  ③ 师“请你们觉得自己的节奏谱还有不完美的地方赶快修改,接下来我们‘洋娃娃和小熊’舞蹈专场就要开始啦”

  三、器乐表演。
  1、幼儿分别上来表演,
  2、教师讲评。
  3、师:“今天‘洋娃娃和小熊’开了舞蹈专场真高兴,他们要谢谢你们帮他们跳出了这么棒的舞蹈。”
  4、结束。

  活动反思:
  《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有趣的音乐。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故事情节。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我采用了为音乐编配生动有趣的节奏语和身体动作的策略。在最后完整的表演,我邀请孩子们自己表现,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了随后的两两结伴表演游戏活动中。

第29篇、小班音乐活动小鸟回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的快慢变化,做出相应的小鸟动作。  
  2、喜欢玩音乐游戏。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鸟妈妈的头饰。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路: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站立不动。  
  游戏反复数遍。  
  2、听音乐找座位:  
  幼儿听"走路"的音乐,按着节奏走路,音乐停止,幼儿迅速找到任意一个座位坐下。  
  游戏反复数遍。 
  3、幼儿学做音乐游戏:  
  教师戴头饰扮演鸟妈妈,幼儿扮演小鸟,妈妈带娃娃出去玩。  
  幼儿听"鸟飞"音乐,做鸟飞动作,音乐停止,提醒有热找到家(座位)。  
  教师变化音乐的快慢速度:  
  "音乐有什么变化?""音乐快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很快乐,自由自在地在飞翔)"音乐慢的时候,小鸟可以干什么?"(小鸟在捉虫、休息)"音乐停止了,小鸟就干什么?"(找家)游戏反复数遍。
  
  活动建议  
  在学会做"小鸟找家"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小动物的音乐,如小兔、小猫等,让幼儿听音乐做"小兔找家"、"小猫找家"的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让一个活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会唱一首歌,会做一个动作,是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斟酌的。

第30篇、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手爬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能边唱边合拍做“小手爬”的动作,初步表现歌曲旋律的上行与下行。
  2.乐意创编身体不同部位的歌词,体验创造、表演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手爬》,图谱。

  活动过程:
  一、 随音乐点头,拍手,感受歌曲旋律。
  “今天,老师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然后用点头来打节奏吗”“加上小手来拍一拍节奏”集体练习,教师与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

  二、学习律动,学唱歌曲
  1.出示图谱,集体学唱歌曲。“刚刚,歌曲说了一件什么事情,你看到图谱上有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2.教师根据图谱示范双手上行、下爬的游戏,幼儿仔细观察老师爬的动作,部位。
  3.集体看图谱练习小手爬。
  4.幼儿练习根据歌曲的节拍,显示双手从脚背开始,一拍一拍轮流紧贴退、身体、脸部往上“爬”,前半段拍到头顶,后半段双手从头顶开始,一拍一拍往下爬,
  一直爬到小脚脚背上。
  5.幼儿分组游戏。

  三、仿编律动,体验游戏的乐趣。
  1.学习创编其他身体部位的上行,下行动作。
  “小手向上爬,还能爬到什么地方?小手向下爬,又爬到了什么地方?”(爬到眼睛,鼻子,大腿。。。。。。。)
  2.创编出小手爬的不同动作,边唱便按合拍用新创编的动作贴着身体上行、下行。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音乐游戏贯穿始终,各环节衔接自然。而且由于采取边唱边和幼儿一起玩的形式,因此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和动作。通过与老师和同伴的玩耍与同伴有模仿地舞蹈等,都让孩子在反复感受中,轻松而兴趣地进行游戏。使孩子体会到了音乐的节奏和舞蹈的动作,从而完成了音乐教学的目的。也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玩耍”的热情。在活动中,孩子们都特别希望老师用手去他们身上爬一爬,所以当我提示孩子们找一个朋友爬一爬时,很多的孩子都围到我身边,显得很兴奋。所以活动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加者,能够真正做到师幼的有效互动。活动在**中结束,孩子们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最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十分投入,特别快乐。

相关文章

《中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中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供各位幼儿园教师参考学习,搜集最新最全的中班游戏活动教案40篇,欢迎收藏学习!

《大班安全教育教案10篇》:第1篇、大班安全活动教案:马路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马路上的一些交通设施和标志,如红绿灯、停车场、人行横道(斑马线)等。  2、能遵守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行人走人行道红灯停,绿灯行等交通规则,养成遵守交通规

《大班数学游戏20篇教案》: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扑克牌教案(附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有趣,通过大牌管小牌的游戏使幼儿区分数字的大小。  2、能根据牌面花色、颜色及数字等不同,将扑克牌进行分类、组队,并能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