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观察记录

小班建构观察记录20篇

日期:2021-02-09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小班建构观察记录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观察记录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建构观察记录20篇

小班建构观察记录第1篇

全国幼儿教师专业风采大赛--观察记录

参赛作品名称:建构区观察记录

参赛作者:陈庆香

单位名称:杭州市滨江区钱塘春晓幼儿园

观察目标:能否用多种材料搭建出建构作品

观察对象:小班幼儿

年龄段/班:小班

观察时间:2014.12

观察分析

观察记录:

今天郭益呈,周思怡,周辰皓,王韵含,朱浩,陆忆萱选择了建构区,进了建构区,郭益呈小朋友就拿了大型的积木围着垫子开始拼搭,不一会儿其他小朋友也学着郭益呈小朋友的样子围着垫子搭起来,看他们不动声响的搭起来,我便问:“你们在搭什么?”有人不做声,有人默默想了好久回答我:“在搭城堡”。不一会儿城堡的墙壁都搭好了,朱浩提议:“城堡要有个门的”,于是,他们又开始给城堡建门,用两块积木做门吧,可以打开,可以关上。接着有小朋友将小的插塑积木(小人)放在城堡的墙壁上,我便问:“这些人站在上面干什么呢?”有小朋友回答:“城堡是需要有人站岗的”,“哦,原来,他们是保护城堡的人啊”,大型积木数量有限,他们全部用来做城堡的墙壁了,只剩下了小型的插塑积木,他们在摆弄的同时若有所思,不一会儿,陆忆萱小朋友似乎想到了好方法,便将小的积木一块一块的拼起来,拼成了个大圆盘,我便介入问:你准备做什么呢?她说:“要做个大舞台放在城堡里。”我肯定了她的想法,是的,城堡里有舞台可以表演的,于是,其他小朋友便来帮助陆忆萱,还有小朋友用小插塑(小人)拼成舞台上跳舞的人群。舞台完成之后,剩下的少许积木和插塑便成了孩子们假扮的工具了,周思怡小朋友用一块积木装在城堡的墙壁上,说城堡里要有个滑滑梯的。有小朋友把其他的插塑(小人)一排排平躺在地垫上,说:“他们是好朋友,一起在睡觉”,有的说要开始做好吃的了,便将大的积木和小的插塑想象成做蛋糕的工具、材料以及已做好的蛋糕,并一起品尝。不一会儿,郭益呈小朋友又将刚刚的蛋糕想象成椅子,并说:累了可以做下来休息。周思怡小朋友站在城堡中央开始转动自己的纱裙,大概是觉得自己是城堡里的公主。游戏时间快要到了,材料也用完了,但小朋友们游戏的劲头还在。

观察分析:

一、游戏的目的性不强

幼儿的建构游戏行为表现出从最初的无意识摆弄到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意愿这样一个发展过程,即循着“先做后想——边想边做——先想后做”的次序发展。所谓“先做后想”,是指幼儿在初期接触结构游戏材料时对材料进行探索,一旦无意中搭建的作品引发了幼儿的想象,幼儿便会为其形象命名;所谓“边想边做”,是指幼儿开始有想要搭建某作品的意图,但限于搭建水平,在搭建过程中常常因为搭不好而不断改变意图,直至最后搭成什么算什么;所谓“先想后搭”,是指幼儿自始至终为实现自己的意图而有计划地搭建,虽然因受制于搭建技能常常搭得不满意,需不断完善甚至推翻重来,但其意图基本不变。要了解幼儿的建构行为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看幼儿搭建之前的计划和搭建以后的作品是否一致。该案例中,由于没有提前与幼儿沟通及讨论他们的想法,所以无法判断幼儿搭建的作品是否与搭建计划相一致,但在过程中,一开始幼儿显得较盲目,在操作和摆弄这些大型积木的过程中,才有小朋友告诉老师:在搭城堡。城堡搭建好之后,幼儿的行为较零散,基本都是边想边做,边做边想,大部分幼儿都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表现的毫无目的性。

二、游戏中的合作行为少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比在结构游戏中更早也更多出现合作行为。这是因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一旦产生对应性角色,如医生和病人,营业员和顾客,角色互动时的情景性语言和动作就很容易使同伴之间相互理解,产生默契,形成合作。在结构游戏中,同伴之间尽管可以事先协商将要共同建构的作品主题,但如何搭建、建成什么样子,则取决于每个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内在构思。由于建构是一个不断调整想法和做法的过程,每个幼儿的经验、想法和建构水平不同,加上语言表达的限制,合作起来就比较困难。因此,一些幼儿即使在角色游戏中已能较好地进行合作,在结构游戏中也仍然只能处于独自或平行建构的水平。最初,幼儿只能分别搭建各自的单体作品,随着建构水平的提高,才会产生搭建者和辅助者的初步合作,即以一个幼儿为主搭建,其他幼儿只是帮忙取送材料。直到幼儿能够事先计划和构思一个相对复杂的多体作品或者能看图搭建时,他们才会协商分工建构一个复杂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比如案例中,有的搭城堡的左边墙壁,有的搭城堡的右边墙壁,有的搭门,有的将已搭好的再调整,最终联合形成一个相对复杂的多体作品。虽然在后面的游戏中,有一些相互帮助的迹象,但更多的是一种从众状态,这也是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表现。因此,从合作水平上来看,同伴中缺少建构能力较强的幼儿来组织和协调同伴之间的搭建行为,由于他们构思的作品比较简单,所以参与搭建的实际人数多于完成该作品所需要的人数,于是多余的幼儿便会无所事事,或者利用正在建构的作品想象出一些简单的装扮动作(比如装扮公主等),或者给正在建构中的作品添加一些装饰等。

三、建构游戏中的角色装扮行为

1.想象是幼儿游戏的核心要素

所谓“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运动性游戏”等,是研究人员根据幼儿游戏行为的特征而对游戏进行的分类,目的是研究不同类型的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这种分类研究也为教师创设各种游戏环境以及有目的的观察和引导幼儿的发展提供了依据。于是,这种游戏分类便转化为幼儿园的分类游戏了。但有研究证明,角色游戏是2-6岁幼儿的典型游戏。幼儿在游戏时并不会有意识的区分各类游戏行为,一旦想象性情景在头脑中出现,他们的行为就立即具有了象征意义,如,积木变成了滑滑梯,自己变成了公主等,因此,无论教师如何分类地来组织游戏,处于表征思维阶段的幼儿在任何一类游戏中,其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带有角色装扮的特征。

2.游戏中建构行为与装扮行为会交替出现

角色游戏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情景化环境、形象性材料的诱导有关,幼儿年龄越小越明显。而建构游戏搭建出来的作品就是一种形象,能诱导幼儿进入想象性情景。所以,幼儿的结构游戏往往伴随着装扮行为。最初,幼儿主要是用搭建的作品进行装扮活动,比如,积木变成了滑滑梯,自己变成了公主等,将积木当做做蛋糕的工具,自己变成蛋糕师傅,把积木当做快递,自己变成快递员。这时候搭建的作品往往比较简单,装扮行为也比较简单且持续时间比较短,他们不断更换作品主题,同时也变换装扮行为。随着搭建目的性增强和搭建水平的提高,幼儿开始越来越多地为装扮而搭建。这时候的作品幵始复杂起来,幼儿往往花较长时间来搭建.建好以后就玩相应的装扮游戏,玩的过裎中如果对作品感到不满意就会通过搭建来完善作品,这时装扮行为和建构行为仍是交替出现的,但两种游戏行为始终围绕同一主题并保持关联性。

四、幼儿的搭建技能有待提高

结构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最终会产生一个有形的成果,即建构作品,所以,幼儿建构游戏的建构水平可借助于作品分析来判断。分析积木游戏的作品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搭建技能,包括延长、垒高、架空、平铺、围合等,二是这搭建技能中蕴含的认知发展。同样是架空,有的体现出了对称性,有的则没有,有的在形状、颜色或者数量上出现了多维对称,有的则只有形状对称而颜色不对称;同样是围合,有的选择同一种形状或颜色的积木,表现出根据形状和颜色分类的水平,有的甚至已经出现有规律的排列方式,但也有的可能还处于无意择形择色阶段。在案例中,幼儿只是进行了城堡的围墙的搭建,然后根据所提供材料进行了一些场景装饰,因此,我认为在此案例中,幼儿表现出的建构水平有待提高,当然教师所提供的材料也有很大的影响。

采取措施

一、调整教师指导策略

结合案例分析,今后教师在指导幼儿的建构游戏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游戏前,可以和幼儿讨论搭建的内容,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明确要搭建的东西。

2.搭建过程中,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搭建情况,是否围绕之前的讨论展开。如果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这一搭建中遇到问题给予建议,引导幼儿如何更好地继续下去;如果不是,教师可以先了解原因,并让幼儿知道在新的搭建任务中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此时的随机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可以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如案例中老师可以提问:城堡里会有什么?会发生什么事情等?等。

3.游戏后,鼓励幼儿大胆说说自己今天搭了什么,是怎么搭的?通过介绍交流让其他幼儿对此也有更多了解,同时,教师再给予梳理、小结,这会让幼儿在接下来的搭建中减少盲目性,同时要展示幼儿的作品,一方面增加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促进孩子有意识地学习,同时也给予了孩子语言表达的机会。

二、 提供充足的材料

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们由目的不明确到较明确,发挥自己的想象,各自为城堡“添色”,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获得了新的经验。但通过后面的操作,我发现了建构区在材料投放中存在一些问题,所提供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已经开始自己去寻找新的素材、创造需要的材料;幼儿的搭建水平很大程度上受材料的限制,而且搭建水平也存在着个体差异,要充分利用材料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自信心,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获取成效

幼儿搭建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目的性逐渐增强,搭建前会一起商量搭什么作品,搭建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合作和分工,搭建的水平也有所提升,会运用多种材料搭建出较复杂的作品,比如高楼、公园等。

小小班建构区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8年12月14日

观察地点:小小班

观察对象:建构区小朋友

观察者:杨晓莉

小小的雪花片颜色鲜艳。玩法多变。平时我们班幼儿主要将雪花片进行简单的“一字形”以及由“一字形”延伸出的拼插,还有按颜色简单的ABAB排序,以及经典的搭高玩法。

发生了什么?

著名的教育家斯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今天有幼儿看到老师手里的塑料棍,就向老师要来玩。我们开始还担心幼儿会不小心戳着自己或者别人,但我们发现幼儿把桌子上的雪花片串在了塑料棍上。其他幼儿也看到这种玩法后也要来了塑料棍串起来了雪花片。关键是幼儿玩的很投入。

分析:幼儿喜欢自己探究对玩具的新玩法,如果总是用一成不变的玩法玩玩具是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的。

又发现了什么:天恩是个活泼的小朋友,他率先串好了雪花片,然后双手拿起来张开嘴巴“啊呜啊呜”的“吃起来”,我问他,“你吃的什么”,天恩说是羊肉串!这句话把我们都逗笑了!其他小朋友听到后也模仿他吃起了“肉串”。

分析:我觉得天恩是把串雪花片活动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了,想起了平时见到的吃羊肉串的情景。这很不错。我及时鼓励了他,同时,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发散幼儿思维的好时机。我问其他幼儿,“我们串的雪花片还能用来做什么?党梦泽说“可以当成车,轱辘轱辘转。”说完给大家演示了起来。天恩又说“还可以做成两个轮胎”,我一看,原来他又加了几个夹子放在了雪花片中。

分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玩具混合在一起能更好的刺激幼儿的大脑,帮助幼儿发现新的玩法。

我以后还可以怎么做:

在区域里不限制幼儿玩玩具的种类,给幼儿提供一个发散思维的平台。及时鼓励幼儿,支持幼儿的做法,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小班建构观察记录第2篇

小班建构区自主游戏区域观察记录

观察区域:建构区  

观察幼儿:雨翰、浩竹

观察目的:

1、提高幼儿的探究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遇到困难要和其他幼儿商量,协商解决。

3、培养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交流增进彼此的合作能力。

观察实录一:

区域活动开始了,孩子们纷纷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游戏,雨翰和浩竹还有其他三位小朋友选择在了一组,开始探究了他们的积木之旅。这时候我听见雨翰在一边大喊:“你干什么?这是我造的玩具,我的城堡。”扭脸一看,原来是雨翰和浩竹在抢一个三角形的积木。我坐在他们的身边,询问是什么原因吵闹,雨翰说:是浩竹抢了我的玩具,我在做城堡。随后浩竹也是一脸委屈的意思,他也想用这个。然后他们两个就互不想让了。

观察实录二:

我在孩子们的身边告诉他们,今天呀要来小客人,可是你们两个的城堡都太小了,装不下我们这么多人,有什么办法呢?他们几个都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大的啊!雨翰说:“城堡要高高的、大大的,有很多的房间。”浩竹说:“城堡院子里有很多的树和花。”这时,旁边的小朋友也参与进来讨论,讨论一会儿后,他们两个想了想都说:“要不我们一起来做吧!做个大的就可以了,说完他们和建构区的小朋友们一起,把所有的积木堆在了一起,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搭起了大的城堡,随后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评价分析:

小班孩子对搭积木的游戏很感兴趣,搭积木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于玩具的占有欲在这个年龄段还是有的,但是他们也在和其他朋友接触的过程中慢慢的学会了分享,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懂得和其他人一起,可以获取更大的收获,并且懂得了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的。

思考与对策:

孩子们对见过的,体验过的,喜欢的事物印象特别深刻,而且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也真的很好。积木虽然是孩子们自己选的,不代表他们能对积木的玩法很熟练,教师可以适当给予帮助。在引导幼儿的同时要尊重幼儿的创意,让幼儿说说自己做的是什么,帮助幼儿理顺思路。教师适当给幼儿在创作中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完成得更好。我想在下次的活动中,让孩子们之间有更进一步的交流,孩子们在交流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合作能力。

效果反思:

孩子们不仅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遇到问题和其他的小朋友商量,不能靠哭泣或者动手进行解决,还懂得了好多事情其实分享更快乐,把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自己也会快乐。

小班建构观察记录第3篇

第一篇:小班建构区游戏观察记录

片段一:(小班幼儿第一周的建构区游戏片段)

区域活动前,我先向幼儿介绍了建构区中提供的材料:原木积木、胶粒积木、雪花插片、长方形的牛奶纸盒、幼儿奶粉罐、长放形的纸板(用于架高)。幼儿当时兴趣很高涨,也一同认识了材料的颜色、形状,以及如何拼搭。五位幼儿进入了建构区:

师:“今天,我们来试试用这些积木拼搭好看的房子,好吗?”

全体幼儿:“好的。”

师:“你打算造幢什么样的房子?”

幼:“造大润发:”“造城市客厅;”“造幼儿园;”“造房子。”

师:“好的,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试试,记得玩好之后将玩具整理好哦。”

一开始,他们各自从积木中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积木开始拼搭。徐辰睿先选择了长方体的纸盒积木,并将积木横着放在地上。又去拿了一块相似的纸盒,很快他将手上的纸盒也堆在了之前纸盒上,并高兴的对我说:“郁老师,你看,我房子造好了。”我追问:“你搭的是什么房子呢?”他说:“是大润发。”然而,一旁的孙璟怡手里拿着圆形的罐子,并将两块罐子叠起来。当我问道:“你搭的是什么?”她低着头没有回答。

而另外三人则是坐在一旁很开心的玩着雪花插片。旁边的几种玩具完全被他们忽略了。

区角游戏结束后,五位孩子在堆放玩具没有方法,放的非常凌乱。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完成。在区角交流时,我将积木再一次介绍给孩子,这次,我介绍了这些材料的玩法。我先拿了两块长方形的盒子说:“老师先要造房子的柱子,然后要造个屋顶,谁来帮老师选块积木做屋顶呢?”大部分幼儿都举手了,我请了个别幼儿尝试用纸板架高。并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造了一幢类似的房子,并给与了鼓励。

我的思考:

孩子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其实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起初他们并不了解这些积木该如何的组合、拼搭,只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在玩。并没有在区域活动中学到什么。同时,孩子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子拼搭的启发也不多。幼儿完全在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建构。

经过这次观察与思考,我在环境的创设上做了一次调整。 我的调整措施:

在区域中我在区域的墙壁上设计张贴一些常见的建筑物图片,激发孩子构建的兴趣;而玩具摆放的位置贴上标志帮助幼儿可以独立的整理好各种建构材料。并且在区域活动开展前介绍了这些内容。

片段二:(环境调整后的区域活动开展的一个片段)

有五位幼儿进入了建构区,有三位幼儿先看了看屏风上的设计图,然后再选择了积木尝试拼搭。而有两位幼儿是先尝试自己拼搭,没有参考设计图,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在尝试。

章哲鸣先选择了两块长方形的积木做了柱子,他一边很认真的在搭建,一边仔细的看着设计图纸,还说着:“再拿个长的。”于是,搭了两层后,他选择了一块三角形的积木作为屋顶。不一会儿,他按照设计图纸搭建了三幢房子,基本上是以组合、排列的方式搭建的。而其他幼儿仍然是自己管着自己搭

建,其他三个幼儿分别都搭建出了设计图上的造型,而另一个幼儿搭建的房子基本上是一层楼高的房屋,以长方形纸板为屋顶,是我上一次区角交流时搭建的方式。

我暗示三位幼儿:“怎么样能把你们的房子连起来呢?房子和房子之间还有什么呢?”此时,沈为源说:“有路的。”王馨怡说:“还有树。”这时,我追问:“请你们再选一种积木来铺路,把你们三个人造的房子都合起来,像我们的江滨新村一样。”幼儿很快就动手了,三个人分别找了圆形的罐子作为马路,而一位幼儿则是选择了块圆形的小罐子作为树。很快,孩子们的兴趣又开始很高涨,区域内的建筑物也没有原先的那么独立、凌乱。

我的思考:

通过环境上的调整后,我发现幼儿对建构的兴趣又开始膨胀了。他们渐渐的关注到了设计图,也能完成设计图上的内容。但是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来说这些设计图上的内容过于的简单,他们一会儿就完成了,但是能力较弱的幼儿仍然只是停留在原地。于是,幼儿现有的建构经验以及材料的层次性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的调整措施:

1、区域环境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拼搭好的作品的照片供幼儿参考。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可以先看着这些拼搭好的实物图进行拼搭。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的照片。比如:大润发、幼儿园、滑滑梯、医院等。这些照片在提供前,事先通过谈话活动、实地参观等方式,先带孩子去认识了这些建筑,然后再投放进区域活动中,也随着孩子建构经验的丰富不断的做调整。

2、材料的调整:增加了一些树木、花草等,比较形象生动的材料,使整个建筑区更像是一个整体。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废旧材料,如:瓶子、旺仔罐、汽车玩具、人行道等。这些材料都来自幼儿与家长们共同收集的,也有部分材料是孩子经常在家中玩的建构材料。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拼搭”的经验,因而有选择的将这些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同时也不断的更新。

3、幼儿经验的积累:带领幼儿参观中大班哥哥姐姐们搭建的房子,参观他们的建构角。以及带领孩子参观一些常见的房屋建筑,如:我们的幼儿园,欣赏、讨论幼儿园的房子,不断的丰富幼儿的经验。

片段三:(第三次调整后的某个片段)

幼儿进入区域后,先是选择了买来的积木搭建了几幢房子,并且用长条的硬板纸铺了条马路。很快建构区内的房子一幢幢的呈现出来了,孩子们也利用了废旧的易拉罐做了房子的柱子。

凌若轩问沈安琪:“你搭的是什么啊?”沈安琪说:“幼儿园呀,你呢?”凌若轩:“医院啊。”但是他们的建筑物并没有显现出这些建筑物的特征。

于是我问道:“看看我们上次拍的照片,幼儿园里有些什么东西?你没有造出来。”凌若轩幼儿看了下说:“有滑滑梯的。”沈安琪:“还有游泳池的地方。”我又问道:“怎么造滑滑梯呢?大家都一起来试试看。”

沈安琪幼儿先是拿了块圆柱形的积木作为柱子,再选择了一块长方形的积木,然后很开心的说:“我的滑滑梯好了,老师你看。”周圣易幼儿也模仿沈安琪造了一座滑滑梯。

于是我暗示他们:“看看,这些易拉罐和纸板可不可以用来做滑滑梯呢?”

不久,大伙儿开始利用这些废旧的材料造了很多个滑滑梯。我说:“那游泳池要怎么做呢?”C幼儿点了点照片,然后直接选用了一个圆形镂空的积木说:“这个可以做的。”

我说:“这个游泳池好小哦,大概只能一个小朋友在里面玩,能不能用这些材料造个更大的呢?” 孩子们再次开始尝试探索,凌若轩幼儿马上拿了张长长的硬板纸把他折了下围成个圈做了游泳池。而章彦哲则是用很多块正方形的积木围成了个圈做了游泳池,很不错。

我的思考:

通过前几次的调整,我发现孩子们对建构区兴趣一直是很高涨。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经常会参考设计图、照片等,拼搭时更有了目的性,而不是盲目的搭建。但是孩子们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却是我最为关注的地方。这些材料很丰富,但是孩子们似乎还不是很会玩。原先我认为,这些材料孩子们都是共同收集的,他们应该会将这些材料都运用到拼搭中,但现象表现出孩子们对这些材料的使用情况还是不尽人意的。

我的调整措施:

1、提供了一本小册子,上面将一些废旧材料的使用方法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废旧的易拉罐与积木组合成房子的图片、纸板与柱子的组合等。能力较弱的幼儿可以参考这些单一建筑物的组合方式,其中包括了排列、平铺、合围等技能的运用。而能力较强的孩子有自己的独特想法时,老师可以继续用绘画的方式添加进去。

2、设计图纸更新,结合主题活动。如这个主题是《我爱我家》就添加一些“我的家”的设计图。设计图的内容包括:卧室、厨房(小床、电视机等)、客厅(沙发、电视机、空调)、大门、阳台等。

我的点滴思考汇总:

1、建构区环境的创设:环境是首先吸引孩子的地方,也是激发孩子兴趣的关键。因而,经过几次调整后,在区域的间隔上我选择了一些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的雕刻作品作为屏风。在屏风的反面则贴上了幼儿常见的建筑物照片、设计图纸等。也随着主题的更新,改进设计图纸及照片内容。

2、材料的投放:更注重层次性,有容易拼搭的易拉罐也有比较难的纸板等。同时,也可以用漂亮的包装将这些材料重新的装饰了一下。

3、家园的配合:部分建筑物材料由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

4、幼儿的经验:带领孩子参观中大班孩子的建构区,积累幼儿的经验,拓宽他们的视野。同时,带孩子有目的性的参观身边常见的建筑物:医院、超市、幼儿园等。

5、下一步的思考:幼儿之间的配合及孩子与材料的互动是我下一步要思考的地方。

小班建构游戏活动观察记录

观察时间:2014.03.12

观察内容:建构游戏

班级:小三班

记录老师:周玲

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回应过程:

天还在下着雨,户外活动又不能进行了,于是我决定请孩子们玩区角游戏。这时子玮、丞萱、嘉奕、邱瑜几个小朋友来到了建构区进入游戏,只见邱瑜快步冲向玩具柜,选择自己造房子的材料:积木、杯子等准备给小兔子造房子。过了一会儿,又看到她把旁边各种形状的积木拿了很多出来,顿时柜子里的积木被她拿得所剩无几了,可是房子没搭出来。而在一旁的子玮,却帮她用很多积木搭出了漂亮的城堡、小花园等,还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这是我的城堡,这是我搭的小花园,好看吗?”

评析与反思:从子玮、丞萱、嘉奕、邱瑜几个孩子玩游戏过程中不难看出,有的孩子就“很会玩”,利用一些材料出色地完成工作。有的孩子经验和行为只是停留在纯粹的摆弄区域中所投放的各种材料上,没有游戏情节可言。像邱瑜的行为一下搬了很多材料不仅房子没造好,只顾自己将更多的材料占为已有,看到这么多的材料她就乱了套,甚至还乱扔积木。我想:是否可以考虑指导孩子们在垒高的基础上搭建一些具有形状的房子,从而满足她们的需求呢?

相关文章

《大班幼儿观察记录3篇》:大班幼儿观察记录第1篇  大班观察记录: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观察状况记录与分析:午睡时间又到了,这天我把想想对床的涵涵调到了别的床位上,并对他们都进行了教育,承诺到&ld

《观察记录幼儿3篇》:观察记录幼儿第1篇  幼儿观察记录:幼儿处理的方法不恰当  观察时间:20xx年12月28日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对象:恒恒和寒寒  观察记录:  本学期,幼儿升入中班后,比原先

《中班家访记录100篇》:中班家访记录第1篇  幼儿园中班家访记录范文1  家访时间  5月24日  家访对象  李思桦  家访教师  李老师.刘老师.黄老师  幼儿在园情况  思桦小朋友是一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