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29
这是端午粽教学反思简短,是优秀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内容:《端午粽》
教学目标:
l.认识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 个偏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7 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在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外婆粽子里所蕴含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l.认识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 个偏旁,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能按笔顺正确书写7 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在朗读中想象画面,体会外婆粽子里所蕴含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构想: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的散文集《哪哪糖和小雪灯》。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通过讲述传统节日风俗,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粽子,盼我们回去。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了粽子的色、形、香、味。第三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外婆的粽子花样多。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吃粽子的由来。全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语言浅显,描述生动,字里行间蕴含了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端午的文化情怀。文中词语富有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韵昧十足。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词语搭配的准确形象,积累此类词语,可以丰富表达。
课文的插图是一幅粽子图,青青的箬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子,与文中的描绘一致,配合课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直观感受,形象记忆。本文长句子较多,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读好长句子的方法。积累富有特色的含叠词的偏正短语、数量短语等。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导入,回顾前文
1.还记得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吗?
师引读:粽子是用……
2.师小结:竹叶香,糯米黏,红枣甜,难怪说外婆包的粽子--出示词语“十分好吃”。
“十分好吃”还可以怎么说? (很好吃、特别好吃、非常好吃)
过渡: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别的?
板块二 深入文本,品味特点
l.出示第一句: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
指名读,师相机评价,指导朗读。
师评价:粽子到底有什么特别的,没有听出来,有人会读吗?
师评价:这回我听出来了,外婆包的粽子特别好吃,你们听出来了吗? 看来他哪个词读得好?会像他那样读吗? 齐读句子。
师评价:我还听出了你们赞扬、自豪的语气,夸什么? (好吃、花样多)
2.谁来奇夸外婆包的粽子?
第一、二句一起出示: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
借助红豆粽图:
你肯定很喜欢吃吧? 它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和红红的豆子。
还有谁也喜欢红豆粽? 也像这样说说:它是用 ,里面裹着 。
②出示“豆”字和有关图片:你们认识这些和豆有关的东西吗?
师边说边范写“豆”,学生书空。
3.外婆包了这么多的粽子,只给我们吃吗? 还会给谁吃呢?
出示句子: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1) 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读好长句子。
(2) 小组内合作检查朗读的停顿。
(3) 邻居吃了外婆包的粽子,他们会说些什么? 他们心里也会--(出示词,美滋滋)
引导学生体会外婆与邻居之间的乡情。
4. 让我们捧起书,美滋滋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板块三 再读课文,深入传统
1.自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
出示句子: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读读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预设:为什么要吃粽子来纪念屈原呢? 屈原到底是什么人?
师:有人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指名说,师点评和适当补充)
3.学习词语“纪念、据说”。
(1) 现在我们知道,屈原是--(指名说)是的,他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那么久那么久,但我们的心里还想着他,用一个词来说--出示词语“纪念”。
你看“念”的字形, 上面是个“今”,下面有个“心”,直到今天我们心里还想念着。
(2) 我们知道屈原的这些事情都是听别人说的,听大家说的,这就叫--出示词语“据说”。
板块四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
1.学习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2.了解端午节的风俗。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你知道还有哪些习俗?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3.你还了解我国哪些传统节日的习俗?
板块五 指导书写,连写生字
1.“豆”课堂上已经写过了,还记得书写诀窍吗?
师提示:上横短,口字扁,点撇藏,下横长。
2.“米”和“分”结构不同,共同的笔画撇捺,都要写舒展。
“分”的撇捺像把伞,遮住“刀”字别外伸。
3.学生练写。
4.展示评价,再修改,练写。
课案设计与执行评价表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