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17
这是军神第一课时优秀教案,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精神自由交流碰撞过程,也是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产生自己的读书感受、情感体验的过程。而实现这一对话过程,全在不同目标、不同层次、不同情味的朗读中点滴积累、感悟而成!学生亦在读中搜集处理文字信息并把握了意义(即读懂了什么),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获得思想启迪、人生感悟,同时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军神》取自苏教版第五册,课文写了年轻军人liu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致残后,坚持坚持不用医学专用药、忍受巨大疼痛接受72刀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称为“军神”,表现了liu伯承坚韧不拔的钢铁意志。文章叙事清晰,虽不复杂,但生动感人:前来求治,liu伯承伤势虽重,但十分镇定;手术之前,不用医学专用药的意志非常坚定;手术中,承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虽忍受折磨,但清楚地数下了72刀手术!读着这些文字,我们仿佛和沃克医生和作者一起强烈感受着liu伯承的钢铁般意志,并产生了由衷的深深敬意!由于文字朴实凝练,敬仰之情并未处处显山露水,所以反复朗读回味之后,这种敬意更真切更深刻!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与教材简析,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多层次地朗读感悟第一、二自然段,感受体验liu伯承求治的镇定与手术前的坚定,产生敬佩之情。
2、读中悟法:回读感受、联系生活是朗读产生体验的好方法。
三、设计特色:
营造积极主动、用心投入的读书氛围,在由浅入深的朗读实践中自主解疑、探究、发现、感悟,在读中实现与作者、与文中沃克医生和军神liu伯承、与师生多维的对话过程,对liu伯承的钢铁意志受到强烈的内心震撼,并在回顾读书过程中.总结方法。整个设计,感性的读书探究中享受着无穷的读书乐趣,理性的读书解疑中体验着成功的无限快乐!
四、设计流程及意图:
(一)读题质疑,导情导标。
1、揭题:今天王老师和同学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指名生读题。(也许较平淡)
2、交流:刚看到课题时,你不禁产生了哪些问题?如
⑴军神指谁?随机引导: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吗?(板书:liu伯承)
⑵军神是什么意思?
⑶liu伯承是一位军人,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⑷“人”怎会成为“神”呢?
3、师激发兴趣,导入研读:同学们很会动脑筋,其实,问题答案都藏在书中,藏在同学们的心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朗读课文,用心去想,就一定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学习之前,王老师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16年,24岁的liu伯承参加了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在一次战斗中,敌人的炮火、子弹疯狂的轰射过来,为了救一位战士,liu伯承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liu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当他苏醒过来,用手摸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被打坏,眼珠掉出了眼窝!为了让战士们安心作战,他一狠心抓起了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的纂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4、师:听着故事,很多同学产生了自己的感受,谁再来读读课题?指读后齐读(孩子们的心也许有些动了)
过渡:刚才有很多同学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liu伯承是一位军人,为什么称他是军神呢?(师在“军神”和“liu伯承”之间打上?)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书探究这一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题,是文眼,是文章的灵魂。读题后的质疑为进行研究性学习、读书实践活动找到了切入口。老师的激励性、导向性评价语也起到了营造积极投入的读书探究氛围和导情导标的点睛之效。介绍liu伯承右眼致残,也将课外信息资料搜集有机纳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对liu伯承的坚定意志也可见一斑,此处初感其“神”!)
(二)研读第一自然段,读中对话,读中感悟。
1、初读感知第一自然段文字内容:
⑴过渡:轻轻打开课本,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读准确流畅了,可举手示意。师巡视聆听
⑵读书点评:读书很用心很投入!这段话共有5句,第一句是个长句子,读时可稍作停顿,谁能读流畅了?指读后师激励性点评
⑶第二句,谁也能这样读准确流畅?
⑷师:年轻人找著名的外科医生沃克先生治眼睛,沃克医生怎么说?(男女生竞赛读)
2、师过渡:年轻人说:“我是邮局的职员。”沃克医生是怎样说的?
⑴出示句段:沃克医生摇了摇头,说,“不,你是军人。这样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如此镇定。”
学生自由朗读,再轻读感悟:沃克医生的这段话该怎么来读?
⑵指名朗读,引导其余学生静静倾听,交流:沃克医生说话时态度十分果断的。并朗读表现其果断。
⑶过渡:从医生果断的话语中,你知道了什么?
组织交流:医生断定这是位军人,而且他虽然伤势很重,但依然十分镇定。(师板书:伤虽重,但镇定)
3、过渡: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语言也能感受到军人“伤势虽重,但很镇定”?请同学们再回过去读读第一句话,你还会有新的发现呢!
生读后交流:
⑴“头缠绷带”:可引导学生联系刚才故事介绍和生活所见,感受伤势很重。
⑵“走进”:伤势这么重,可不是别人担架抬进来的,而是自己走进来的,表现十分镇定、勇敢!
交流后,随机读好这句。
4、过渡:再读读年轻人对沃克医生的对话,这番话该是怎么说呢?
学生自读感受,读后交流,师引导平时你若生病时着急找医生的忙乱与紧张,体会这位军人的镇定与平静。交流后再朗读感悟。
5、师:读到这儿,你想对这位军人说些什么呢?
交流中,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板书:敬佩)
6、小结:读书时,有时还要回过去再读读想想,这样会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感受会一次比一次强烈。(板书:回读感受)
(设计意图:由疑导入,读中有悟。读,不是漫无目的,而是层层递进,一步步让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进行感悟。这一板块,先进入准确、流畅的朗读,初步感知文字内容。由于这段文字对liu伯承的镇定之举并未作描述性渲染,而短末沃克医生的果断话语更能让人直接捕捉感受到liu伯承负伤后仍然镇定自若的神态。故以此为切入口,进行朗读感悟,通过文本,似在和沃克医生进行穿越时空的传神的交流对话,感受着沃克医生的那分敬意与赞叹。然后,带着朗读对话产生的这种感受,再回到前段文字,去细细体察、去感受、去发现年轻军人的那份镇定与坦然,心中产生更真更浓的敬意!整个板块处理,读贯穿始终,读中感受、读中思索、读中碰撞、读中顿悟,并随机以说促读,读悟对话过程得以升华,枯燥的文字,在学生心中变成了流淌着的浓浓的情意!)
(三)研读第二自然段,角色体验,以评促读,读中得法。
1、过渡:即将要面临手术,这位年轻军人又是怎样做的?
自由朗读,之后组织交流:这段话是写年轻人和沃克医生为了什么而在争论?
2、角色体验:同桌分角色朗读,一个读有关军人的语句,一个扮演沃克医生,互相听听评评,同桌的朗读像不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
3、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感受年轻军人态度很坚决,话语诚恳又有些担心;感受沃克医生的劝说语重心长,评后再读。
4、师:听了沃克医生的话,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可引导联系生活中如果眼中有了沙砾灰尘的感受,来体会如果不打医学专用药,这种疼痛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板书:联系生活)
5、出示句段:年轻人坚定地说:“能,我一定能!”说着,他自个儿爬上了手术台。
指读评议:语气坚定,态度坚决。评中读悟。
6、师引导深入体验:从他坚定的话语和果敢的行动中,你知道此时年轻人是怎样想的?
7、小结:你佩服这位年轻军人吗?佩服他什么?
交流后板书:忍痛苦,意志坚
8、整体回读第二自然段。
(设计意图:角色转移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走进教材,积极进行角色体验,随后,将体验所得通过表情朗读显现出来,在评议中,学生敏锐捕捉文中语言文字,调动起听、辩、评的多种实践方式,主动去感受发现,以评促读。此时的读,已不是简单地朗读文字符号,而是一种内心的独白,情感的抒发,如同作者的文字叙述、情感描摹,又远比这些文字丰富、真切、有灵气!读中学习方法的出示也是水到渠成,只是教师对于学生已在运用的方法的.总结与提炼,丝毫不显“教”、“塞”的痕迹。)
(四)学习小结,体验收获与成功。
1、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作业设计:运用学习所得自己读读悟悟第三、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习反馈,不只是对文字内容的掌握回顾,还有学习情感态度方面的反思,更有学习技能、读书方法的.总结,三个纬度的整体协调发展在这里得到提升。)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2.学习运用对话描写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衬托、对比的写作方法。
4.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坚强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人物对话、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解读“军神”内涵。
军神
第 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揭题导入 :
1、出示课题,齐读。
2、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如:课文中“军神”指谁?谁称他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3、检查预习情况:
课文中“军神”指谁?谁称他是“军神”?
板书:刘伯承 沃克医生
4、简介刘伯承
刘伯承 四川开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指挥过无数次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二、揭示自读要求:
自读要求
1、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3、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三、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读后检查,指导读准字音:
①一类字:
德 沃 势 职 药 担 损 承 抖 刀 汉
②二类字:
绷 匪 坚 醉 恳 吭 垫 崭 晕
③多音字:
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了不起 查看了伤势
④朗读下列词语,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军神 损坏 伤势 职员 承受 结束 镇定 崭新 注视
2、再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读后检查:
担心 承受 损坏 外科 镇定 职员 崭新 伤势 了不起 男子汉
3、反复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读后检查: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参与评点。
4、快速朗读(或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后检查:
①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描写了年轻军人刘伯承负伤后到医院求治,坚决不用麻醉药,忍受巨痛接受手术的故事。)
【教学思考】
《军神》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并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情绪变化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本篇课文的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因此感受人物品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时,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并引入影视资料,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了解军神、感悟军神、致敬军神。本文宜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前先学,会读本课7个生字。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审视”“勉强一笑”“一声不吭”等词语,并理解包含这些词语的句子。会正确书写“沃”“匪”等字。
2.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读懂描写人物对话、动作和神态的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3.通过观看影视、做批注的方法,理解描写“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知道沃克医生称刘伯承将军为“军神”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受人物
(一)揭示课题
1.板书“神”。“神”是什么?
预设:法力无边、长生不老、腾云驾雾、本领高强、神通广大、无所不能。
2.板书“军”。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一位特别的神。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军神”。
(二)感受人物
1.课文中的“军神”,叫什么名字?(板书:刘伯承)
2.谁称刘伯承将军为“军神”?(板书:沃克医生)
(1)出示田字格词卡,指名读“沃”。
(2)字形指导要点:右边是“夭”,不是“天”。
3.刘伯承将军是一位凡人,没有神话传说里的通天本领,沃克医生为什么会称他为“军神”呢?
【设计意图 抓住题眼“神”,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课题质疑,意在抓住“神”字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为学习下文埋下伏笔。】
二、链接先学,以学定教
(一)自由读课文
1.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沃克医生两次评论刘伯承将军的句子。
(二)反馈先学,读准生字词
出示:“1.土匪、绷带、一声不吭、由衷、堪称。2.晕(yun)过去。”要求学生读一读,要求读正确。
(三)再读课文,读通难读的语段
1.再次朗读课文,把难读的语段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自己认为难读的语段,随机理解。(根据课前先学预设)
语段一:沃克医生站起身……冷冷地问:“你是干什么的?”
聚焦“审视”一词,让学生说说“审视”的近义词,并联系“愣住、冷冷”理解“审视”一词的含义。
语段二: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抓住“有些颤抖”进行朗读,初步感受沃克医生此时的心情与状态。
语段三: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强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围绕“勉强一笑”进行朗读,初步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表现与意志。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课前先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这是基于学生认知的起点,以学定教的体现。词语教学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课文,顺学而导
(一)感悟军人特质——从容镇定
1.读了几遍课文,你觉得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坚强、勇敢、从容镇定……
2.快速默读前11自然段,体悟军人特质。
(1)关注三个身份——刘大川、邮局职员、军人。
(2)突出一个身份——军人。
设疑:沃克医生怎么一眼看出刘伯承是个军人?
围绕“一针见血”“从容镇定”体悟军人的特质。
(3)师生讨论刘伯承将军隐瞒身份的原因。教师出示资料。
3.分角色朗读前11自然段的人物对话,小结语言特点:“这是一个军医和一个军人之间的对话,他們的语言简短、干脆、有力,充分体现了人物的特点。看来,写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突出人物的特点。”
(二)感悟军神特质——意志如钢
过渡:“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刘伯承不是一般人,而是一位军人。沃克医生后来为什么又称赞他为‘军神’呢?”(板书:军神)
1.预设:拒绝麻醉。
(1)指名读12~15段,了解刘伯承将军拒绝使用麻醉剂的情形与原因。
(2)补充资料:“1916年,在一次战斗中,刘伯承为了救一位战士,猛扑过去,敌人的一颗飞弹射中了他的右太阳穴,又从右眼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一”
(3)刘伯承将军为什么不用麻醉剂呢?(板书:拒绝麻醉)
根据讨论出示:“病人平静地回答:‘……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4)角色朗读,体会内心。
过渡:“这是一个怎样的军人?他竟然为了保持清醒的大脑而情愿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剧痛,摘除坏死的眼珠,割掉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他除了不打麻药和一般军人不同,还有哪些地方是一般的军人做不到,他却做到了呢?”
2.预设:一声不吭、一刀不漏。
边读边思边议:“‘一声不吭’是什么意思?刘伯承将军一声不吭,是不会叫出声音来还是叫不出声音来?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从‘一直在数你的刀数’和‘七十二刀’你体会到什么?”
3.预设:忍受剧痛。
俗话说,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眼睛里有任何东西,都会痛得流出眼泪来。刘伯承将军痛吗?课文中有“痛”字吗?哪些地方没有出现“痛”字,却让人感觉到非常痛?
(1)“汗如雨下”——引导学生感受“热得汗如雨下”和“痛得汗如雨下”的截然不同。
(2)“抓破床单”——联系生活,體悟疼痛的强度,感受军神的意志。
4.预设:脸色苍白、勉强一笑。
通过朗读、批注、理解,感受人物的意志品质和内心世界。
5.观看视频,深入体悟。
(1)凸显画面——紧紧抓住床单,手背青筋暴起,额头汗如雨下,床单被抓破。
(2)聚焦声音——刀割肉的声音,抓床单的声音。
(3)体验内心——紧张、害怕、担心。
(4)朗读升华——致敬军神。
(三)情感升华,赞叹军人如神
1.看着板书,说说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将军为“军神”。
2.指导朗读:“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引读生情:刘伯承将军这么大的疼痛他都能忍受,这是一般军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所以沃克医生说——(学生齐读句子)
(2)讨论悟情:为什么把刘伯承比作一块钢板?(板书:意志如钢)
(3)感叹激情:两个感叹号表达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怎样的感情?
(4)朗读抒情:带着敬佩赞美的语气再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谈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教学中,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交流、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使学生的体验更深入、理解更深刻。】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一)阅读《丰碑》,出示自学提示:
1.快速浏览教材的“阅读链接”,画出描写老战士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2.从这些动作和神态中,揣摩老战士当时的心里想法,在旁边做批注。
(二)《军神》和《丰碑》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点?完成下面表格。
1.小组交流表格,反馈。
2.从沃克医生的语言、动作和神态中,我们又能体会到他内心是如何变化的?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教学的最后,根据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