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9
这是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自读教学准备:
新教材中在自读课文的要求上出现了与以往教材很大的不同,不仅在旁边的批注以启发式提问为主,课后的练习也被阅读提示取代。这说明在新教材中,真正要求老师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那么,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成为什么样的角色呢?记得多年前,曾经流行过师生翻转课堂,让学生当老师给同学们上课。不过,就我听课的感受而言,学生虽然准备得很认真,但毕竟囿于知识与思考的局限,只能做到把文章介绍一下,其中的值得品读之处几乎无法涉及。也有的学生能够说到几点,但是因为不懂得方法,显得支离破碎。因此,这种上课的形式最后都流于形式。近年来,也看见有的公开课上,老师试图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自己充当指导者的形象,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方法指导,结果一堂课上学生反复地读成了主要内容,老师的讲解到成为了点缀。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实质上也没有什么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自读教学才是有效的呢?我们区的何欣老师在上学期开设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初二的新教材《带上她的眼睛》。何欣老师的教学步骤如下:
0-3分钟,讨论阅读一篇文章需要掌握的要点。
3-5分钟,补充科幻小说的要点。
6-15分钟,对照要点,学生第一遍自读小说。
16-20分钟,小组讨论梳理需要掌握的要点,教师巡视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21-22分钟,确认各小组均已完成要点梳理。
23-30分钟,布置第二次自读任务,寻找小说中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提供范例:为什么以“带上她的眼睛”为题?那只悬浮在空中的笔为什么在文中反复出现?)
31-35分钟,小组讨论交流疑难。
36-40分钟,各小组板书推荐全班讨论的问题。
41-44分钟,小组分享最受关注的疑难问题。
45分钟,推荐阅读《带上她的眼睛》原文(8600字)、《地球大炮》(20000余字)、发布课后讨论二维码及网址。
因为没有到现场听课,无法准确批判何老师的课。但是,他所采用的教学思路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那就是将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依照方法梳理文本。这一思路虽然简单,但却是自读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归纳出什么样的方法,如何依照这些方法来梳理文字,恰恰是老师指导的关键所在。同时,基本于刘慈欣作品的熟悉,他能够在课上准确地指导并提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这同样是课堂的一个亮点。这说明,自读课文老师并非不要备课,而是要对文本有着更深的理解,从而才能够熟练地驾驭学生思考的方向。
可见,教学自读课文可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相关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让学生依方法自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启发他们围绕文中的要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后提问,给学生明确提问的范围及方向,然后老师在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时,帮助他们有条理地梳理文本并能够归纳出学习的方法。当然,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第一种方法按部就班,还是比较扎实的。
再来看本文,经过《春》《济南的冬天》的学习,学生应当明确学习此类文章,应当从文章的结构、描写(主要是修辞及语言)入手进行赏析,课文旁边的批注问题也大都围绕这两点。当然,如果要进一步延伸,还包括如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体现作者的情感,以及作者在设计结构与构思描写时如何将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等内容,这就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理解了。
二、教学目标:
通过自读文本,赏析文章语句,感受作者情感。
三、自读过程:
(一)归纳方法:学习了两篇经典的写景散文之后,大家可以总结出哪些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学生自由归纳,但总结时要突出描写(包括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者情感的表达)及结构(理清基本结构,开头、结尾及描写时不同内容及形象之间如何呼应、对照)两个方面。
(二)整体把握文本、理清结构(朗读全文,将文章的结构理清,并明确感情基调)
1(1)喜欢雨
2(2-5)描绘四季的雨
3(6-7)爱恋雨、呼唤雨
(三)品析文本:
1、分组讨论,在文中找出可以概括这个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在文中找出作者描写这一特征的语句,指出其修辞手法并围绕这些手法提出问题。
2、品析字句(学生概括相关特征,除春之外,文中均有两个词语概括。学生讲解时可以不必过于拘泥于两个词语的区别,能够讲通并且说明修辞手法就可以。此时提示学生,文中描写时,如何一一对应,由此让学生去关注文中如此描写的目的。)
春:
美丽:树叶开始闪出黄青——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起伏着绿茵茵的波浪——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从冬天的昏黄中折射出绚丽的色彩)
滋润: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通过春雨的滋润,世界改变了)
描写手法:比喻、拟人、对比结合使用,并调动了视觉、听觉、嗅觉,全方位感受到了雨给世界带来了变化,雨的美丽与动人。
夏:
热烈而粗犷:
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怒放、鼓着、争先恐后地成长、迫切地等待(世界以饱满的热情来迎接夏天的雨)
描写手法:以拟人为主,先写人的感受,再写大地的等待,以视觉为主,结合听觉,表现夏雨的热烈,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更加热烈生命的期待。
秋:
端庄而沉静
沉静:这时候,雨不大出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
端庄(端正庄重):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端庄的雨让人平静,纯净)
描写手法:主要以人的感受来写雨,运用排比等手法表现雨对人的启迪。
冬:
自然、平静:
自然: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那种清冷是柔和的——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甚至忘记了严冬(在冬季中带给人们严寒之外的温柔)
平静:特殊的温暖——柔软的雪被(雨把特殊的蜜情带给人们,让人们在严寒中感受到了雨的情意)
描写手法:以比喻为主,结合对比、拟人,表现雨让人们在这个严寒的季节感受到的不一样的温情。
(每品析一段,便开始朗读,引导学生弄清停连,节奏以什么为主)
3、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季节的雨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改变,给“我”带来了什么改变)
春——生命(给原本还沉浸在“冬天的昏黄”中的世界渲染上一层绿色,让我们看到生命的复苏)
夏——热情(人们、大地上的一切都充满热情,等待着雨水透彻的浇灌,以便绽放出更加热烈的生命)
秋——思考(当生命经过了热情的洗礼时,人们需要冷静地思考,不被眼前的财富迷惑,才能收获真正的幸福)
冬——蜜意(在冬日的严寒中感受温暖,感受到四季不再那么严酷)
“我”——活跃、滋润、流动(让生命充满了活力,并且去追求活力)
描写手法:作者直接与雨对话,更加强烈地表现自己对雨的爱恋,这种以第二人称来称呼描写对象,突出情感的修辞方法称为“呼告”。
(朗读,注意不同季节之间节奏的变化,以及作者对于雨的情感如何在最后部分体现)
4、总结:作者描写雨,在四个季节中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改变着世界。其实,作者是借助雨来描写生命,表现对生命的赞美——生命需要改变,需要沉思,需要温暖。
四、教后记:
学生第一次进行自读学习,必须有明确的任务与目标,因此开头让他们进行归纳反思,再通过这些方法来学习。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对于前两课的学习还是非常清楚的,他们的归纳基本上都围绕主题、结构、修辞等方面进行,并且都强调了如何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
在学生讨论阶段,我也有意地介入了学生的讨论,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描写之间的联系,描写的对象的特征是如何突出的。在这里,我特别指出,散文中的每一个段落都是围绕主题的,我们可以先从每一个段落入手,再来看不同段落之间的关系,就能够发现他们与主题之间的联系。其实,任何修辞手法都是为了主题服务,唯有确立这一意识,方能真正地用好它们。
在品析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问题是可以引导的。学生往往只注重枝叶,例如一处描写,老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去关注与之相关的描写,从而将视野展开,并能够发现描写的主旨所在。例如,学生在讲述春雨时,举出了阳光的彩棱镜这一比喻,说这个比喻将雨中大地的绚丽写了出来。我提示他们,彩棱镜可以把单一的色彩折射出许多颜色,那么雨又折射出哪些颜色,或者说带来了哪些颜色呢?他们开始在段落的前面去寻找,从而发现了雨给大地带来的美丽。此外,也可以从学生的提问中延伸出一些问题来。例如,学生在讲述冬雨时,说雨带给人们“异常的蜜情”,因为它让人们在冬天感受到了严寒之外的温柔。我进一步指出,文中说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那么在前三个季节中,它又把什么礼物给给人们呢?学生开始思考不同季节的雨除了自身的特点之外,还带给了这个世界什么,从而开始思考段落的中心,进而去把握全文的主题。
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当然与前面的课一样,我尽量把朗读的技巧减化——让他们思考节奏的快慢、语调的高低而已。前面所说的停连重读,让学生将自己的品析与之联系就可以了。例如,他们分析出的可以相互联系的印象是需要突出的,语调与语气也是需要一致的。技巧不宜过多,能够读出变化就可以了。
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感知各种“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2.进一步训练朗读,指导学生运用重音和停连,读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和层次变化。
3.感受作者对于雨的热爱,对于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
―、轻松导入,带入“雨”境
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刘湛秋先生的一篇美文《雨的四季》。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细心地观察过雨,老师今天特地带来了4幅雨景图,请每个同学说说喜欢哪一幅,并且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选择图片并阐释理由之后,教师总结:原来,雨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是如此的美丽,雨就像是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一点一滴,奏出动听的旋律。在文学家的笔下,雨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刘湛秋先生的美文《雨的四季》,去感受春、夏、秋、冬不同的雨趣。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重在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为了尽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赏“雨”的情景,我们特地选择了图片导入。这4 幅图片内容有雨中的,也有雨后的;有全景的,也有特写的;有人物的,也有动物的,这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在引导学生说喜欢的理由的同时,也为后面的语言赏析和写作环节作好了铺垫。
二、整体感知,初感“雨”趣
1.快速默读文章,完成两个任务。
(1)找出你不认识的字词和你认为有必要积累的字词。
(2)理清文章的思路。
预设:
(1)文章需要积累的字词:
粗犷、浇灌、静谧、高邈、莅临、吝啬、冷冽、干涩、咄咄逼人、草垛、池畦
(2)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表达作者对雨的喜欢之情。
第二部分(第2—5段):描写四个季节雨的不同形象和特点。
第三部分(第6—7段):表达对于四季雨的赞美和喜爱。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
要求:一边朗读,一边在文章空白处做好旁批或者在原文中做好圈点笔记,用几个形容词概括四季雨不同的形象和特点。
(1)学生一边朗读,一边做笔记;教师巡视。
(2)在黑板上分出四块区域:春、夏、秋、冬,一个小组负责一个季节,小组组员上讲台板书某个季节雨的形象和特点,并说明理由。当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其他小组可以适当补充。
明确:春雨特点——清新、润泽、甜美。
夏雨特点——热烈、粗犷、奔放。
秋雨特点——沉静、端庄、深情。
冬雨特点——自然、平静、纯洁。
(学生如果有另外的词语概括,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强调了字词的积累;二是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这既训练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也为下一个环节的品读打好基础。
三、赏析朗读,交流“雨”声
导入:刚刚我们已经初步领略到刘湛秋笔下的雨在四季中不同的魅力,这种魅力的呈现离不开作者诗意的语言。接下来,我们要好好品味一下这篇文章的语言,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文字生动地表达出来。
1.给例子,学方法。
例子: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思考:怎样读才能很好地演绎这句话?
明确:明确句子的内容和其中的情感;恰当地运用朗读的技巧:重音、停连。
屏幕显示:
朗读技巧:
停连——在句子之间、词组或词之间,为了强调某个句子、词组或词,就在前边或者后边,以至前后同时进行停顿,使所强调的词句凸显出来。其他不强调的词句,有停顿处也相对缩短一些时间。
重音——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在朗读时加以特别强调的字、词或短语。
解读:这句话描写的是春雨到来给大地带来的生机,大地变美了,小草苏醒了,句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和象声词,写出了作者对于春雨到来的喜悦,所以我们朗读时要做这样的朗读处理:
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2.选句子,用方法。
(1)要求每个学生选择四个季节中的一个进行朗读,按照学生的选择分好小组(四组)。
(2)以同桌为单位,从已选的段落中选择一个句子进行朗读处理,要求用到朗读技巧:重音和停连。按照所给例子中用到的停连和重音符号,在文章中做好标记。
(3)同桌演绎自己选择的句子,其他组的组员对其朗读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向:有没有读出情感?朗读重音和停连处理是否到位?
预设(每段一句):
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前恐后地/成长,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成熟的庄稼/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
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3.共合作,共朗读。
整个小组以朗读者的身份,演绎自己小组所选的段落。朗读可以全组共同朗读一段,也可以分句子合作朗读或以其他方式呈现,力求有自己的特色,做到朗读精彩。
设计意图:本文是第一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自读课重在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自读的方法,在熟悉方法的过程中,慢慢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环节给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同时也发挥出小组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朗读,相互促进,主动感悟语言、亲近文本。
四、比较朗读,感悟“雨”情
教师总结过渡:我们每个小组都用自己的声音演绎了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也感悟到作者对于雨的热爱。我们重点研读了文本的第二部分,接下来,我们读一读文本的第一部分第三部分。
1.自由朗读。
每个学生大声、自由地朗读文本的第一和第三部分,要求继续运用朗读的技巧。
2.个性朗读。
邀请学生上台朗读,读出重音和停连。
3.研读分析。
(1)这两个部分的抒情和文本第二部分的抒情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2)上文写雨,多用“她”或者“它”指称,为何到结尾部分改成“你”?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采用了直接抒情,表达的是作者热情而奔放的情感;文章第二部分表达的情感亲切而深厚,虽含蓄,但饱满。两种不同的方式抒发的情感都很充沛。运用第二人称“你”更加亲切,把雨看作是一个喜欢的对象,将雨拟人化,仿佛面对面地称赞,是作者情绪饱满到一定程度的宣泄,情感流露更直接。
(3)在上面两个问题的基础上,研读:为何文章的题目是“雨的四季”,而不是“四季的雨”?
明确:“雨的四季”将雨人格化,变得更鲜活,就像一个人经历了春秋逐渐丰盈的生命历程。
设计意图:文章的首尾部分和中间部分的抒情方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朗读去体会两种不同的情感流露方式,进而体会作者对雨的情感的升华。从第一段的“喜欢”到最后一段的“爱恋”,从一开始称呼雨“她”或“它”到最后称呼雨为“你”,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雨的情感越来越深,越来越强烈。最后分析文章的题目,进一步体会作者对于雨的热爱。
五、布置作业,积累“雨”句
总结:今天我们运用朗读的方式,感受到了刘湛秋先生对于雨的那份深情,也初步感受了文本诗歌一样灵动的语言。
作业:请选择《雨的四季》中你喜欢的描写雨的句子,课后进行背诵积累。
设计意图:课后巩固,积累语言,同时为下节课的语言赏析打好基础。
《雨的四季》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充满诗意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
3.指导学生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的风格,借鉴并运用于自己的写作。
◎教学过程:
―、精读文本,品味语言
1.检查作业,背诵美文。
要求学生上台背诵自己积累的《雨的四季》中描写雨的句子。
2.激发想象,赏析美文。
其他学生在欣赏同学背诵的同时,展开想象,赏析同学背诵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同学背诵的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示例:
(1)句子: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过后,树从寒冬苏醒过来,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
(2)句子: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了春雨到来后,小草复苏、空气清新、一切都变得生机勃勃的景象,营造出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想象。抒发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
(3)句子: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淫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
赏析:这里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冬天带给人们“冷冽”“刺激” “干涩而苦的气息”,冬雨却带来了 “温暖”和“湿润”,“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给人以希望。表达了作者对于冬雨的喜爱。
3.总结方法,指导写作。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什么作者可以写出如此诗意的画面?除了细心地观察之外,大家发现还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观察的角度(不同角度,正面侧面)
景物的特征(不同时间,不同特征)
具体的描绘(善用修辞,推敲字词)
思维的拓展(展开联想,丰富想象)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赏析语句入手,引导学生感悟文章语言之妙,进而学习本文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下个环节的模仿写作打好基础。
二、学习方法,模仿创作
刘湛秋在《愉快的自白》中说:“把自己的眼睛投向天空和大地,又去寻找更美好、欢乐、更富有创造性的生活。”在《雨的四季》中有很多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和表达,请参照示例,展开想象和联想,运用修辞,选择我们初学本文时老师展示的4幅画中的其中一幅,写一句话。
示例:小草——蚯蚓: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 沙沙声。
学生仿照示例,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修辞,描写画面,师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在上环节句子赏析和方法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写作,为了降低难度,用了课文中的示例,同时继续沿用导入时候用过的图片,动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师生点评,提升写作的质量。
三、想象情景,续写段落
1.引导学生继续采用上面学过的写作方法,以“雨季”为题,想象情景,为未完成的一段文字续写一个完整的片段。
未完成文字:雨季来时,石头上面长了些绿绒似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在一片未干枯的苔上正开着小小的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河水在石缝间流出——
方法:
(1)四人小组合作,先讨论省略的画面景物(可以采用思维导图)。
(2)小组成员分景物描写。
(3)将小组成员各自描写的内容组合成一篇短文。
(4)组员讨论修改,升格短文。
2.各小组展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进一步加大写作的难度,从写一句话,提升到续写一段话;从看图写话,提升到续写段落。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小组共同讨论省略的画面景物,小组共同创作,小组共同修改,小组共同展示成果,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四、总结提升,余钟磬音
《雨的四季》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不同的角度,运用多种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出了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写出了雨无穷的魅力,寄托了作者对雨的赞美和喜爱,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我们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感受了作者诗意的语言,学习了作者写景的方法,还尝试了写作。在我们看似寻常的生活中,珍藏着许多美丽。让我们学会用我们的眼睛发现生活之美,用我们的笔去描绘生活,让我们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
作业:
1.课后阅读刘湛秋的诗歌,进一步学习他诗意的语言。
2.课后捜集其他作者描写雨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3. 尝试写自己看到的雨,以“_______ (地点)的雨”为题,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意图:课后巩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刘湛秋写作的语言风格。比较阅读其他作家笔下的雨,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积累写作方法。再尝试运用学过的方法,写写自己看到的雨,让学生学会用心去观察生活,用心去描绘生活。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丰富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4、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感悟作者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体味作者笔下四季雨的不同特点,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总——分——总”的结构,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写景散文中的运用。
【教学设想】
最突出的特点是画面美,教学中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共同分析文章的画面美,并领会作者抓住特征写景时用笔之细腻,同时领悟、体会作者外露的情感。
【教学方法】自读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僧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的“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
二、字词预习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预习的字词,弄清字词读音、字形以及含义。组内练写,互相检查。)
注①读准字音。
静谧(mì)莅临(lì)吝啬(lìn)(sè)
咄咄逼人(duō)粗犷(guǎng)干涩(sè)
②掌握下列词语
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
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
吝啬:过分爱惜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
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三、朗读训练
1、配乐欣赏,初步感知。
2、齐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重音和停连。
四、文本分析(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分析)
1、文章的写作思路。
2、用两三个词语概括每个季节的雨的特点。
春雨的特点:美丽而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思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3、作者的情感
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
4、请几位同学分别朗读2——5段。
五、难点分析(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自己小组讨论结果)
1、文章没有直接描写春雨,而是写万物经雨洗淋后的情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段文字写了春雨给万物带来的变化,是间接描写,展现了雨过天晴的春意盎然。间接抒发了对春雨的爱恋之情。
2、凄冷的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呢?
秋天的雨,端庄而又沉静。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的时节,给人安静与深思,秋雨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所以说可以纯净人的灵魂。
3、这种“特殊的温暖”,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冬雨给人以清冷和柔和的,万物经过冬天的洗涤,使人感觉到湿润、明亮与温暖,让人忘记冷冽的寒风,干涩而苦的气息,忘记了严冬。
4、上文写雨多用“她”或“它”指称,为何这一段改称“你”。
用第二人称称呼雨,显得更亲切感人,更能充分表达出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六、修辞分析
学生找出文中运用了修辞的语句,并选出一句自己喜欢的句子谈谈。
七、作业
1、有感情并准确的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到积累本上。
3、以“风的四季”为主题,运用比喻、拟人或者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几句话。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