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3
这是诗经二首名师教案,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课时 关雎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
一、导入新课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位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诗经》,体验诗歌之美
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做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
鸠(jiū)
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
荇(xìng) 芼(mào)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
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明确: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明确: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明确: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明确:这首诗很短很完整,写主人公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2.既然大家都认为这首诗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
明确:首章四句写一个年轻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希望她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目标导学三:总结归纳,分析写作手法
《关雎》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明确:(1)非常生动地运用“兴”的手法。诗歌以河中沙洲上相互和鸣的水鸟开头,是《诗经》“比兴”手法中“兴”的表现手法,兴的表现手法只是一种自由联想,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因而不同于后世诗歌的景物描写,但是河水沙洲上的和谐的鸟鸣,仍可以引起读者的遐想,把人带到一片平旷辽远的境地之中,诗因此也显得分外质朴自然。
(2)重章叠唱的形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3)语言富于表现力,运用双声叠韵。“窈窕淑女”“辗转反侧”等语句,善用双声叠韵,既富于表现力,又朗朗上口,至今活跃在人们的语言中。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蒹 葭
1.学习生字词,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比兴的艺术手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3.感知“伊人”的形象,解读文章的主题。
4.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一、导入新课
(先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依不同的画面和需要低声循环播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现实主义的源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蒹葭》,吟诵优美的文字,传唱这首古老的歌谣。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走进作品,品读诗歌之美
1.走进作品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芦苇,生于水边。
2.识记字音。
溯洄(sù huí)
道阻且跻(jī)
水中坻(chí)
水中沚(zhǐ)
3.以小组为单位朗读,并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为什么《蒹葭》读起来这么美?(小组讨论)
这不仅是因为大家朗读时十分投入,也因为诗歌独特的形式。
(1)韵脚
苍、霜、方、长、央
萋、晞、跻、坻
已、涘、沚
(2)叠词
苍苍、萋萋、采采
还有“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重章叠句,反复吟唱,是《诗经》的特点。
总结:该诗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音绕梁的效果。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品味诗歌意境
古人云:“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说诗歌因其丰富的情感而精妙华丽。那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大家是怎么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明确:(1)思念向往。通过诗人的上下求索。(2)执着、坚贞不渝。(提示:诗人追寻伊人的道路一帆风顺吗?)“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通过重章叠句反复的吟唱来突出道路的艰难,这么艰难的道路,诗人仍然一次又一次“溯游”“溯洄”地去寻找,足见其执着、坚贞不渝。(3)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提示:诗人寻觅伊人寻觅了多长时间?他寻到了没有?)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又是通过反复的吟唱来说明诗人寻觅时间之长。他应该是从黎明时分就来到岸边寻觅伊人,直到旭日东升仍未找到。“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说明伊人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与诗人始终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诗人独自一人面对茫茫秋水久久徘徊,该是多么惆怅啊。
目标导学三:感知形象,深入解读主题
1.诗人苦苦追寻的“伊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呢?大家是如何感受到这种形象的?诗中并没有描写伊人的面貌,甚至连她的大致轮廓都没有,你们为什么觉得她就是如此的形象呢?
明确:通过诗人热切执着的追求,可见“伊人”必然是个美丽高洁的人。蒹葭的修长柔韧也可视为“伊人”的形象:柔美修长而坚贞高洁。这种美尽管没有直接描写,却留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其实,不单伊人的面目是模糊的,诗人的面貌、身份同样是模糊的,还有,他究竟是怎样追求的?运用了什么手段?走了多少路程?诗中都没有交代,只是反复吟唱“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这也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空间。这种距离美再次体现了《蒹葭》的含蓄朦胧的特点。
2.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对伊人的不同理解也导致了主题的多义性。那么,大家是怎么理解“伊人”的?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1)“爱情说”:近代学者余冠英认为“这篇似是情诗,男或女词”。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就将这首诗译成a love song,伊人是the lover。
(2)“明志说”:“伊人”象征高洁品质,代表自己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3)“人生哲理说”: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遇:情人难得、知音难觅的怅惘,仕途坎坷、功业未遂的忧思,理想幻灭、前途渺茫的失望。“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借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比如曹植的《洛神赋》、戴望舒的《雨巷》等。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
《蒹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这么优美的诗篇,是百读不厌的,让我们再朗读一回吧。男女生分部分朗读。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重点讲解了比兴和反复咏叹的手法,注重了朗诵。诗歌教学就应该以朗诵为主,不能作烦琐的分析,不能上成练习课。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过不断地朗诵,让学生细细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诗歌的艺术之美。在教学时我努力使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先人的情感美,来领略华夏民族文化。
不足之处:诗歌文字较为古奥,教学中准备还不够充分,所以对诗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时课堂也略显散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过程与方法
理清体会《氓》的情节和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二、教学重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清体会《氓》的情节和主题。
四、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匪:fēi 愆:qiān 将:qiāng 载:zài 于:xū 说:tuō
徂:cú 汤:shāng 裳:cháng 靡:mǐ 隰:xí 角:jiǎo
(二)、播放录音,同学梳理字词
(三)齐读,请四位同学分别讲述本首诗的内容
全诗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感情基调?
恋爱(第一、二章) —— 热情、幸福
婚变(第三、四、五章)—— 怨恨、沉痛
决绝(第六章) —— 清醒、刚烈
(四)、提问教读
1、在第一节中,诗作的叙事节奏颇似电影蒙太奇手法,选取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来表现。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三个场景。
明确: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2、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蚩蚩”,忠厚老实
3、氓是如何来提亲的?女主人公怎样对待他,是否马上答应了他?
明确:男主人公:“抱布贸丝”,假借物物交换的买卖来和我谈婚事。
女主人公:深情远送“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婉言拒绝“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4、男主人公是如何回复女主人公的话?婚事是否谈成?
明确:男主人公:(想象)生气
女主人公:“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5、提问:在这些场景中表现了两人什么性格?姑娘与心上人约定了婚期,在漫长的等待中,姑娘是什么样的表现?
明确:男青年表里不一、急躁、任性
姑娘则温柔、体贴、情深意重、 传统 、 善解人意。
“乘彼”等六句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热恋中的少女的心理及表现。
“复关”大概是男青年的居住地。姑娘一会“泣涕涟涟”一会儿“载笑载言”,足见对男青年的思念及深情。恋爱中的姑娘是那样的天真、活泼、热烈。
6、结婚前氓做了什么?结果如何?
明确:“尔卜尔蓍,体无咎言”
7、.结婚前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男:对婚姻很郑重其事,认真
女主人公:痴情
8、女主人公为什么突然写到“桑树”叶落前和叶落后的变化,这是什么手法?
明确:看到桑树想到其荣枯前后,如同自身命运比兴
9、女主人公对女子发出什么感慨?你如何看待她的观点?
明确:无与士耽
10、.女主人公婚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认为婚姻悲剧的过错在哪里?
明确:三岁食贫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1、周围的人是如何看待女主人公?
明确:咥其笑矣
12、婚后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明确:男:不体谅人 暴躁 三心二意
女:勤劳肯吃苦 任劳任怨 专情柔弱
13、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男女主人公表现出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五.深化探讨
1、 从文化视角体会当时的风土人情。进行今昔对比,体会人物的特点。
明确:“抱布贸丝”原始的物物交换,造成了人与人之间交流范围的狭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精神领域的道德方面,尤其爱情观方面,少了更宽泛的选择范围,他和她上演了悲剧。她:温柔体贴,情意绵绵,嫁作他妇,任劳任怨,遭受暴虐,失望决绝。他:喜请良媒,娶她为妇,感情变换,虐待其妻。
2、你如何看待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
明确: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政治上都处于附属地位,她们的生活天地狭小,生活的幸福与否全寄托在丈夫身上。如果遇上一个对感情、对家庭不负责任的丈夫,那她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3、赋比兴手法在本文中的应用
明确:
全文用赋,“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比兴:“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孔子“过犹不及”)
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六、讨论题:
1、他们的婚姻失败除了氓的变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
2、女主人公婚变后还有没有可能获得幸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体会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朗读成诵,体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2、难点:诗歌的鉴赏和对诗歌内容的正确理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现在的流行音乐当中,有很多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时候人们表达爱情所吟咏的歌谣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关雎》。首先请同学们把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诗经》的常识作以简单介绍。
(教师提示:《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表现了民歌的特色。《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二、听范读,正字音。
1、播放配乐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和自己课前预习相对照,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睢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寤寐(wù mèi)
3、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练习朗读,要求能根据意思和音节,有节奏的朗读。
三、读课文,悟大意。
1、男生齐读、女声齐读、全班合读,教师不断进行朗诵指导,学生便读边思,便读边悟。
2、读后,让学生们讨论,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美妙的境地。
(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不安,使他难以忘却。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听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四、品手法,诵文章。
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2、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文章是如何运用“兴”这一表现手法。
(教师提示:如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
3、除了“兴”的手法的运用,学生讨论文章还有什么特点?
(文章大量的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方式,表达了细腻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检测背诵 全班一起背诵《关雎》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诗经》两首中的另一首,《蒹葭》。
三、听范读,正字音。
1、学生朗读课文,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蒹葭 jiān jiā 溯洄 sù huí 唏xī 湄 méi 跻 jī 坻 chí 浚 sì
三、读课文,悟大意。
1、男生齐读、女声齐读、全班合读, 2、读后,让学生们讨论,用白话文复述一下文章大意,在复述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创设一个和原文一样的境地。
四、品手法,诵文章。
1 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
教师为同学们出示自学指导题:
2、.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来概括作品的美? 明确: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1.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文字简约。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和《关雎》相比较,《蒹葭》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学生们先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提示:《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主人公跟“伊人”并无交往,甚至还不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只要能够远望,便心满意足。“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诗经两首》原文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