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引入

日期:2021-04-24

这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引入,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引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引入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录音

  教学过程 :

  一、 导入:同学们,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照片)准确来说,这是一张毕业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经常被引用到各种毕业照、留念册上。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这句诗出自何处呢?其实,它就出自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简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一生短暂坎坷。有《王子安集》传世。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三、讲析诗歌:

  (一)教师范读,学生解决以下问题: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五言律诗。继续问律诗的四联分别称什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诗歌中写的是什么事情?从哪里看出?

  学生回答。明确: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二)题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动词,到的意思。回忆《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字词学习:以学生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阙(què):皇宫前面的望楼。辅:护卫。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个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无为:不要,不须。

  ( 四)分析诗句:

  1、经过同学们的预习和刚才老师的朗读,诗中的哪句诗给同学们的感觉最直接?

  学生回答。明确: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同学们是如何理解这句诗的?

  学生回答。明确:1、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这个知己,纵然我们分隔天涯海角仍像在一起一样。2、四海之内都有知己,纵然……

  对“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们对这句诗有不同理解,“诗无达沽”。两种理解都提到了一个关键词,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原因,那是什么? (离别)

  3、诗歌中的颔联直接提到了“离别”,“同是宦游人”是离别的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离别的原因。

  联系我们生活中的实际,与朋友离别时我们通常会说什么?(无非都是嘱咐朋友要保重身体,询问归期等等)但是,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对朋友的离开有只言片语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离别的原因,这表明诗人是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与朋友的离别的?(坦然)

  诗人的这种坦然地心态影响了他笔下的景物,首联。

  4、 首联点明了哪两个地方?

  学生回答。明确:长安、四川

  5、 请同学们再认真读一下首联,看看哪位有心人能发现问题? 学生提问。明确:诗人在长安送别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这里诗人却用“望”字连接这两个地方?为什么?

  6、 组织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明确:1、诗人把两个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连接,使诗歌营造出开阔的意境。2、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今后生活的关心。

  7、 在学习了诗歌的首联和颔联的基础上,我们再回到诗歌的颈联,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学们,现在大家对这句诗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明确:与友互勉、超越时空、乐观豁达。

  8、 尾联中诗人宽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样呢?那就是说这里除了对友人的宽慰还要?(微笑)表明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态度?(积极进取)

  (五)小结:掌握诗歌中字词的解释;理解和感悟诗人乐观豁达、积极进取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六)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学生朗读。评价,同学们,天下无不散之筵席,面对离别,年少刚强的王勃表现出他的乐观和豁达,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与之不同的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以及“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等等的离别诗句?我们自己又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离别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习完这首诗后应该思考的。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显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一年来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课堂驾驭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仍有欠缺,但是也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1、 本课按照大三段的模式设计,重点突出检测过程。检测导入、边自学边检测、最后总结性检测。检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落实。

  2、 注重了相邻知识的整合,从上一首诗的学习引出本首诗的学习,发掘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3、 自学、互动目标明确,注重实效性。

  4、 半开放式的问题引领。能否采取全开放式更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引入第2篇

  一、 导入:

  同学们,应该说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离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王勃在与自己的好友分别时的赠言。前面我要求大家作了预习,改写了这首诗,要求有人物的描写,下面我们就请一位同学来读他的作品。(一学生读)这位同学仿佛已经把我们带入了那种情景之中,使大家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这首诗了,下面我们就进入对此诗的学习。

  二、 整体感知:

  1、 本诗属于哪种体裁?

  五言律诗。

  2、 回顾关于律诗的知识。

  律诗有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以数字来判断是几言。

  三、 正课:

  1、 师范读本诗,学生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感情基调。

  2、 学生齐读,注意把握诗的节奏。

  3、 学生自由朗读,在把握节奏的基础上揣摩诗歌的感情。

  4、 抽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大家在朗读上共同进步。

  5、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的情谊,感情比较达观。

  6、 你从诗中的哪句话理解到作者的这种感情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 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用自己的话来说。

  “只要四海之内知心的朋友时刻关心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这句话可以说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心声。

  8、 分析其他三联

  (1) 我们来看一下首联。它是在写景吗?或是写什么?

  看似写景,实则劝慰友人。这里出现了两个地点,“我”在长安城可以看到杜少府上任之地“五津”,此番离别并非远别,何必伤感呢?因此,“三秦”是送别地点,“五津”是上任地点。

  (2) 颔联中的“宦游人”指的是什么人?这句话怎样理解?

  指的是出外做官的人。直接劝勉友人,我们都是外出做官的人,此别为别中之别,不必伤感。

  (3) 颈联则推开一层,转述别后思绪,所以1—6句诗意似悲而作者旷达的胸襟可以显见,怎样理解最后两句呢?

  尾联由前三联层层逼出——既非远别,又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比邻,自当与分别之时不要效仿小儿女的情态,哭泣悲伤。

  9、 背诵

  要求学生默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味,检查背诵效果。

  四、 拓展:

  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分析诗的方法来看下面几首诗,首先请大家用两分钟时间快速阅读,找出你最喜欢的一首,分析诗人的感情,最后比较诗人之间相同或不同之处。

  五、 作业:

  以杜少府的'口吻,以你们自己的感情,回赠王勃一首现代诗。

  六、 板书:

  三秦(送别地点)

  望 并非远别

  五津(上任地点)

  同 宦游(身份)

  知己 豁达、乐观、坦然

  意 心愿

  比邻

  无为 共沾巾

  七、 附:

  送元二使安西 芙蓉楼送辛渐 别董大

  王维 王昌龄 高适

  渭城朝雨邑轻尘, 寒雨连江夜入吴,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清清柳色新。 平明送客楚山孤。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洛阳亲友如相问,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片冰心在玉壶。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教学设计: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明显感觉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在一年来的实际教学工作中,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课堂驾驭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虽然在一些细节的把握和处理上仍有欠缺,但是也我对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更大的信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引入第3篇

教学目标:

1. 提高朗读能力,背诵累积诗歌。

2. 以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3. 理 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导入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 为古 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歌吟不绝。

二、作者及相关知识介绍

王勃(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人,与当时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样著名,被称为 “初唐四 杰”。他是著名学者王通的孙 子,很小的时候就写 得一手好文辞,有“神童”之称,可惜不到三十岁就在渡海时落水而死了。他做过几任小官,却两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过的。留传下来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较多,诗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

这首诗点明送别的地点是长安。他曾几次到过长安。这首诗有少年进取的精神,没有消极颓唐的情绪,可能是诗人二十岁以前在长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时所作。少府,是当时对县尉的通称。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庆县。“本文题目应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为“蜀州”,当时王勃已故10年。“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带。

三、朗读诗歌

1.听范读,仿读。

2.指读,指导朗读。(从节奏、咬字、感情、重音等方面来评价)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全班齐读。

四、翻译诗歌

1.解题

送杜少府到蜀州上任:之:动词,到的意思。

2.结合注释,翻译诗句。

3.交流难点,翻译全诗。

少府:官名。

城阙:皇宫门前的望楼,往往被用来代表京都。这里指唐朝都城长安。

辅:以……为辅,这里是拱卫的意思。

三秦:这里泛指秦岭以北、 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本指长安周围的关中地区。

风烟: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的处所

五津:指岷江的五个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泛指蜀川。

宦游:出外做官。

海内:四海之内,即全国各地。古人认为陆地的四周都为大海所包围,所以称天下为四海之内。

天涯:天边,这里比喻极远的地方。

比邻:并邻,近邻。

无为 :不要效仿。

歧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处告别。

参考:

长安的城阙高踞三秦中枢,遥望岷江的五津,隔着无尽风烟。

你我之间有难忘的离愁别绪, 因为彼此都是漂泊流离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若有知心存在,再远的天涯也仿佛近邻。

不要在我们挥手作别的路口,像小儿女那样情难自禁哭湿佩巾。

五、诗歌赏析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律诗的四 联分别称什么?

明确:五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 .诗 歌中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诗人与送别友人,从题目中看出。

3.诗的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能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两地,为诗歌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4.点明分别之意的是哪一联,写出了诗人和友人的哪些共同点?

明确:颔联。同为不得志游宦在外的知识分子。相同的境遇使他们具有相通的感情——怀才不遇的悲凉之情。

5.如何理解颈联中的知己与比邻?

明确: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对友人的激励。表现了诗人广阔博大的胸襟。

6.如何理解诗歌的最后一联?这一联中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这是对朋友的叮 咛和鼓舞,也表明了自己坚强乐观的情怀。

六、拓展

王勃的其他送别诗:

江亭夜月送别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查找两首你喜欢的送别诗,并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首联——点明地点

颔联——离别原因

颈联——与友互勉

尾联——宽慰勉励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