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诵

日期:2021-04-20

这是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诵,是优秀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朗诵

苏轼卜算子教案第1篇

  他,千古才子,花甲之年,被贬之身;她,花容月貌,二八佳人,大家闺秀。而她却在心底爱上了他,也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

  每夜他在窗下独吟,排遣心中愁绪,抒发内心感受,或讽或咏,或怒或笑,或赞或忧,都不离他一腔爱国情怀;他热爱生活,感谢生活,享受生活;他也许孤寂,也许愁闷,也许忧郁,每一句诗都成为千古名句,无论时人与今人,谁人不钦佩?而每夜她在窗外独自徘徊,听他的吟咏,感受他的喜怒哀乐,因他而喜怒哀乐,不敢敲窗,怕惊忧了他,只默默地听着他。每当他来,她多快乐啊,可以和他仅一窗之隔,感受他的一切,悄悄的来,悄悄的走。

  今天他又来到了这儿,她多想推开那扇窗,倾诉内心的情愫,可当手轻碰窗棂,她犹豫了:他会怎么看我?一个女子在夜里到一男子窗外定非良人!正踌躇间,他听到了窗外的声音:“是谁?”她急忙收起衣袂,越墙而去,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慌张,见不如不见。他却已然看见如惊鸿的女子飘然而去,绝世聪明的他怎能不懂她身影里的心扉?他自思:我已年迈,且身不能自由,如水中浮萍,沧海一粟,仅会写画,怎可误佳人年华?定要为她寻一如意郎君,才不负她一生!

  是日,她被父母定于王郎之子为妻,而媒人正是他。那是她最后一次见他,亦是第一次见他,远远地一望已心碎一地:他清瘦飘逸,胡须飘洒,目光炯炯,是自己日思夜想的那个人;他依旧健谈,谈笑风生,出口成章,是自己最崇拜的那个人;他是自己心中的理想,是自己每夜在窗外听吟的那个人,而此时,他只是促成婚事的媒人。不能再去他的窗外听他的声音,不能对谁表白心中的情意,她能做的只有听父母之命,等待吉日和王家少年成婚;只有默默品味这份孤独,把相思深埋心头。她想:那就这样吧,只要他愿意,只要是他要我做的,就听他的吧!他远远地看着她的影子,心底暗想:终于为她找到了一个好归宿,她会幸福的!

  一纸圣令,莫须有的罪名,他再也不能呆在此处,天涯海角,蛮荒夷族之地是他的下一站。他仓促起程,她没能再听他最后一次吟咏,他也未能看到她身穿嫁衣,就这样别离了。她后悔自己为什么没能再远远地看他一眼,没有能再鼓起勇气到他的窗外听他的心声,无限寂寞相思上心头,她再不能忍受这份孤独,只有默默地吞咽着泪水吃尽相思。泪水见证了她的深情,坟茔是她最后的归宿。

  待他再次回故地,窗外再没了她的身影。夜半他推窗追寻,伊人何曾还在?孤鸿已经飞逝,徒留他落寞身影,孤单对月。他找到她,却是阴阳两隔,沙滩寒冷,凄雨微风,他问:你为何让我愧疚一生?风吹动他长袍飘飘,背影却如此孤独,尝尽人间冷暖,历过宦海沉浮,几番风雨,几番忧愁,唯有此时最明白此生何所求。孤鸿影已缥缈,幽人已消逝,他仰天长啸:天地之间何处才是我真正的归宿?

  附: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苏轼卜算子教案第2篇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孤鸿”的命运,也是东坡的命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梅花的坚守,也是放翁的心声。抓住意象,在比较中理解苏轼与陆游,则是菲菲老师的妙意。

——辽宁省庄河市第十初级中学 王桂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第五中学 张菲菲

教材分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词二首是部编版教材八下第六单元诗词“诵读欣赏”四首中的后两首。作者分别是北宋词人苏轼和南宋词人陆游。两首词均是咏物词,苏轼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词人的心境和志意。陆游借梅花言志,抒发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这两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宋代文人,才华横溢,情怀高远,却郁郁不得志。然而他们又都善于借诗文排解情绪,尤其是这两首咏物词将自身的困顿与物合一,借咏物明志,深沉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了解词的格律。

2.学习咏物词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写法之妙。

3.体会词人不与俗流的人生追求,培养高洁的志趣和情操。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两首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咏物词借物抒怀、托物言志的不同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谈话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园圃里的一朵幽香的奇葩,让我们领略了那个时代骚客文人的无尽风流。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词,比比看谁记的词牌名多。(沁园春,一剪梅,念奴娇,清平乐,相见欢,渔家傲……)

词牌有什么作用?

(规定词的格式——句数,字数,平仄。)

二、初读

词牌《卜算子》就是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看幻灯片,根据平仄提示自读,齐读。

三、求同

1、这两首词除了在形式上相同之外,还有哪些地方有相同之处?

内容上——(写景?人?事?物?)咏物词

情感上——

2、找关键词,两首词有两个一样的关键词

“寂寞”“独”。 你还能从词中哪些地方读出这种“孤独”的情感?

师生谈话,分析两首词中意象的含义。

(缺月,疏桐,漏断,沙洲冷,寒枝——环境萧条,冷清

无人省——无人理解

驿外,断桥,黄昏,风雨——环境荒僻,凄苦

群芳妒,碾作尘——被排挤,遭遇不幸)

3、在凄苦的环境、不幸的遭遇里寂寞孤独地坚守的仅仅是鸿和梅吗?

(还有诗人自己。诗人的境遇、诗人的品格与鸿、与梅何其相似。咏物之作,在于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其最高境界,就是物我交融。两首词,写尽了孤独寂寞,也写尽了诗人的高洁和坚守!)

生朗读:他们——

都才华横溢,心怀家国

都遭逢凄苦,命运坎坷

都孤独寂寞,愁苦幽怨

都志趣高洁,坚守理想

四、比异

1、咏物词的特点之一是以物为象,择其特性,但物各有性,两首词所咏之物,鸿,梅,也各有其特性。

板书:

鸿 梅

鸿:志向高远,高尚豪迈

梅:清香高洁,坚贞不屈

2、知人论世。

苏轼,从飞鸿、孤鸿、到归鸿,他的精神在不断地成长和自我突围,林语堂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所以,孤鸿并不能代表他一生的写照,而只是他刚贬到黄州时孤寂悲凉的情感载体

(一时一境,托物抒怀)

陆游爱梅如痴如狂,写梅的品格,始终如一。陆游一生力主抗金,曾亲赴抗金前线南郑,投身于火热的战斗生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至死也不忘收复中原,正如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依旧香如故。

(一生志向 托物言志)

五、入画

不管是鸿,还是梅,它们所象征的诗人不与俗流的精神品格,值得后世永远景仰和学习;他们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是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很多诗词都可以入画,接下来,请同学们分别为这两首词配上一幅画,从背景、主体、构图、色彩来说说你的设计意图。

1、林语堂《苏东坡传》

2、朱东润《陆游传》

板书设计: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咏梅

环境 凄 苦(烘托)

心境 寂寞孤独 —— (坚守)

鸿 梅

一时一境 一生之志

托物抒怀 托物言志

苏轼卜算子教案第3篇

与苏轼一起体验孤独,学会成长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青水九年制学校 赵晨晨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词作,初步感知内容。

2、通过品词炼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3、联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品词炼字,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联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心境的变化,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胸怀。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通过朗读感知内容,以读带品,以读促品。

2、讲授法。在学生不理解或偏颇处,进行讲解或纠偏。

3、讨论法。在充分的自足学习基础上合作探究,体会词作的情感及其变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却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今天,我们走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起去感受旷达词人苏轼的孤独。

(二)解题

结合注释一,看看题目,你能从中读出哪些信息?

【预设】“黄州”“定慧院”交代地点;

“寓居”此处意为“寄居他乡的官员”

词牌名——卜算子

题目——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三)感知

朗读词作,请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看到的画面描述出来。请用“通过这幅画,我看到了 ”的句式回答。

【预设】通过这幅画,我们看到了夜色苍茫,冷月残辉,幽人独行,孤鸿缥缈;通过这幅画,我们看到了孤鸿惊悸起飞,频频回头,心怀幽恨,捡尽寒枝却又独宿荒冷沙洲。

(四)品读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两次,你还能读出什么感情?要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提示:

读上阙,读出凄清、孤寂的感觉。

第三句要读出问句的语气“谁见幽人独往来?”;幽人在月夜独自徘徊,词人在慢慢地走,我们也要慢慢地读,再读第四句“缥缈孤鸿影”

【预设】

下阙:词语:惊起—害怕;恨—幽恨;不肯—坚守;

无人省—无奈、孤独;寒枝、沙洲

情感:幽恨孤独、孤高自许

【小结】通过品析词句,我们体会了词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这首词对月夜景物的描写,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词人以幽人自称,以孤鸿为喻,表现出幽恨孤独而又孤高自许的情感。

(五)联读

苏轼惨遭贬谪,他是否就此沉沦?回顾《记承天寺夜游》,依旧在被贬之地黄州,苏轼的心境有何变化?你是如何看待?

(请同学们浏览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兴—自嘲。齐读。)

【背景链接】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的友朋故旧被连累处罚的达二十二人。苏轼在狱时自度必死,曾作诗与苏辙诀别。

被贬黄州。元丰三年,苏轼被贬黄州,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讯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元丰五年,他写下《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初至黄州,一家二十多口人生活有问题,内心深处幽独与寂寞借物(孤鸿)来表达。

(请同学们浏览这篇短文,注意情感起伏。欣喜—失望—高兴—自嘲)

【小结】没有谁的人生能一帆风顺,每一场暴风雨都是一种修炼,一种成长。多少次艰辛的求索,多少次噙泪的跌倒与爬起,都如同花开花落一般,为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础。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轮熠熠生辉的圆月,不惧孤独,追梦前行。

推荐阅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附:板书设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孤独幽恨——乐观豁达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