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04
这是过零丁洋技巧,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张溢
地区: 河南省 - 巩义市 -
学校:巩义市孝义第一初级中学
共1课时
过零丁洋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这是一首律诗。对于律诗八年级学生不陌生,律诗的特点,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中间两联一定的对偶的,学生都可以说出来。但本诗的作者和写作背景学生根本不了解。所以讲课前一定要把这个内容补充上去,才能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3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熟读并背诵诗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过零丁洋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例如我们上学期就学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子游。今天我们再认识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学习他的悲壮佳作《过零丁洋》,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检测预习
1、作者:
2、重点字词: 一经: 干戈: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写作背景
这是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不幸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所写。当时元军元军统帅劝他写信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并写下此诗经死明志。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诗写感悟一下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一首诗歌只有朗读才能充分领悟它的内涵。我来挑一名同学试读诗歌。
我们来听读范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体会一下与自己刚才读的有何不同。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我们在朗读上感悟诗歌有了很大进步。第二次我们结合课本注释,从内容上理解诗歌感悟诗歌。(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一组讨论学习两联,翻译大意,解释重点字词。然后提问学生,老师补充。)
首联大意是什么?写了哪两件大事?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明确:一是熟读经书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急勤王抗元
颔联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明确: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比喻,对偶)也写了两个意思:国家分裂,命运艰辛。也暗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颈联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明确:我们来体会这两句诗意。可以看出“惶恐,零丁”两个词词真的很特别。同一个词在一句诗中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这是用了“双关”的修辞。那么颈联两句写了: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尾联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
明确:那么尾联就是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愿意以死明志。有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放在文天祥身上的再合适不过了。这是何等的民族气节?这也正是他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格魅力!
品味探究:《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前三联将危急的情况和悲愤、孤苦的心情渲泻到了极致,尾联却笔锋一转,感情变得慷慨激昂,表明了自己为国抠躯的自豪和无畏。所以,尾联是主旨的话,前三联就是为此的铺垫。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或人物。
明确: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刘胡兰等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小结: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过零丁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过零丁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过零丁洋
导入新课:在我国历史上的南宋时期,也是一个中华民族饱受耻辱的朝代——皇帝被掳,都城被侵,国人被屠。耻辱的历史让我们痛心,但却也造就了一个个爱国志士。例如我们上学期就学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陆子游。今天我们再认识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学习他的悲壮佳作《过零丁洋》,感受他的崇高人格。(出示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检测预习
1、作者:
2、重点字词: 一经: 干戈: 寥落: 零丁:
丹心: 汗青:
写作背景
这是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不幸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所写。当时元军元军统帅劝他写信招降南宋将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并写下此诗经死明志。接下来我们学习这首诗写感悟一下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
一首诗歌只有朗读才能充分领悟它的内涵。我来挑一名同学试读诗歌。
我们来听读范读录音,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体会一下与自己刚才读的有何不同。
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感知诗文主要内容。
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学生齐读诗作,增强对诗歌内容的感知。
我们在朗读上感悟诗歌有了很大进步。第二次我们结合课本注释,从内容上理解诗歌感悟诗歌。(全班分为两大组,每一组讨论学习两联,翻译大意,解释重点字词。然后提问学生,老师补充。)
首联大意是什么?写了哪两件大事?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明确:一是熟读经书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急勤王抗元
颔联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明确: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比喻,对偶)也写了两个意思:国家分裂,命运艰辛。也暗示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是紧密相联的。
颈联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明确:我们来体会这两句诗意。可以看出“惶恐,零丁”两个词词真的很特别。同一个词在一句诗中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这是用了“双关”的修辞。那么颈联两句写了: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尾联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
明确:那么尾联就是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舍生取义的决心,愿意以死明志。有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放在文天祥身上的再合适不过了。这是何等的民族气节?这也正是他惊天地、泣鬼神的人格魅力!
品味探究:《过零丁洋》前三联与尾联在感情格调上有何区别?
前三联将危急的情况和悲愤、孤苦的心情渲泻到了极致,尾联却笔锋一转,感情变得慷慨激昂,表明了自己为国抠躯的自豪和无畏。所以,尾联是主旨的话,前三联就是为此的铺垫。
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或人物。
明确: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刘胡兰等等。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小结: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一首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诗篇,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的尾联“正气凛然,掷地有声,它一直在感召着后代的仁人志土为祖国、为民族、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献身。全诗慷慨悲壮,气贯长虹,通篇洋溢着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千古不朽的壮歌
一、导入
(课件展示)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师:有同学读过这首诗吗?朗诵一下。
师: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齐读)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师:自由是作者的信仰或说是理想,诗人为了追求信仰和理想,宁愿牺牲一切——包括爱情和生命,可见信仰、理想之崇高,那么,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又是如何为理想而奋斗的呢?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他的诗歌《过零丁洋》,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
二、作者、背景简介
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了与作者、作品、背景相关的资料,接下来,请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你了解的文天祥?
明确:作家经历、作品风格、写作背景等
师:看来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认真的预习,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浏览一下。
(课件展示)
《过零丁洋》作于1279年,即文天祥被元军所俘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当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绝,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并写了这首诗作为回答。这首诗为作者誓死明志而作,是一首大义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激情。张弘范读后深受感动,不再强逼文天祥。
师: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是怎样的一首诗,竟然能够打动战场上兵戈相见的敌人?有时怎样的一首诗,让千百年来无数国人为之动容?
三、初读诗歌 朗读、诗译
师: 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
(1、正音,2、押韵,3、韵脚“经”、“星”、“萍”、“丁”、“青”,4、节奏223,七言律师的特点)
师:同学们是否能读懂这首诗呢?(关键字词的解释)
起一经:四周星:寥落:荒凉冷落。指战争造成的残破景象。惶恐:惊慌恐惧。汗青:指史册。
师:你们是如何翻译的呢?老师给大家一些建议:(课件展示。)
1.正确释字,诗意扩充。
2.语言凝练、尽量押韵。
师:请看老师给大家的示例。 (课件展示。)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起兵抗元战火频繁四年未尽。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解,翻译后三联诗,先做到疏通诗意,再在此基础上,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说后三联诗的内容。
1: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2: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胆战心惊,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3: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齐读)
师:我们在正确解释字词的基础上,学着用诗化的语言翻译了诗歌。这对我们理解诗歌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诗歌,在通过深入分析字词的深意来鉴赏诗歌。
四、研读诗歌
1、师:请同学读首联,然后思考: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哪两件事?
生:写了作者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做官、国家起兵抗元这样两件事。(这其中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文天祥19岁时获庐陵乡校考试第一名,第二年在殿试中,被宋理宗亲拔为第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状元。
(1275)正月,因元军大举进攻,文天祥立即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抗元,次年与元军讲和时被扣留。元方多次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只好将他押解北方。
师:首联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
生:“辛苦”、“寥落”。
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
生: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
师:是啊,起兵抗元之后,文天祥竭尽全力,苦苦支撑,可是国家却危在旦夕,自己也身陷敌手。想到这些,作者不禁悲从中来!
师: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读得感情充沛,读出了一种凄楚的味道。)
2、师:诗歌的哪一联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联。
颔联、它用哪些意象来进行抒情?(饱含情感的物象,一般是自然景物)
生:“柳絮”、“浮萍”。
师:柳絮,大家非常熟悉,微风一起,四处飘零,落在地上,任人踩踏。诗人为什么说山河破碎像柳絮呢?
生:因为国土遭到元军的蹂躏,山河破碎,南宋王朝覆亡在即,所以像风中柳絮。已经无可挽回了!
师:浮萍是什么?它与柳絮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方向。
师: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漂泊浮萍本无根”。何况这又是风雨中的浮萍,文天祥起兵抗元之后,多次兵败,两次被俘,数次欲自杀尽节而不死。如今国家将亡,自己身陷敌手,孤零一人,,岂不就像风雨吹打的浮萍,无所依托!
师:这两句诗句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师:以比喻的方式(对偶)写国势和身世,作用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势和身世的惨淡,那么它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国破家亡的悲哀。
师: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种情感呢?
生:语调低沉,语速要慢。
师:你来试试。
3、师:哪一联可以看出国家当时的形势险恶,个人境况危苦?找学生读颈联
师:有谁听出来了,这里出现了两处地名,分别是什么?
生:惶恐滩、零丁洋。
师: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
生:兵败后从惶恐滩头撤退。(1277年兵败后途经此地,可见诗人在追忆往事)
生:被押解到零丁洋。(1279年,作为俘虏被押解途径此处,写现状)
师:“说惶恐”、“叹零丁” 里面的“惶恐”和“零丁”只指地名吗?
生:不是。
师:那还指什么?
生:“说惶恐” 表示自己当时,对国家举步维艰的忧惧不安。
生:“叹零丁” 是诗人慨叹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深感孤苦零丁。
师: 看来同学真正读懂了作者这两句中,往日的体验与今日的体验交错在一起, 回首当初的 “惶恐”,还看今日的“零丁”,而这一切又都是由于国家的危亡引起的。诗人忠贞报国,却眼看大好河
山沦入敌手,心中的悲愤自然是难以名状的。
师:请大家朗读,读出这种“悲愤”!
(学生读)“说惶恐”、“叹零丁” 应重读。
4、师:虽然国家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但面对敌人的逼迫,文天祥宁死也不屈服,报定了必死的决心。同学们,我们一起读尾联! (师生齐读尾联。)
师:你从尾联里读出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生:誓死报国的精神。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
五、补充故事:
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梦炎劝降。文天祥一见留梦炎便怒不可遏,留梦炎只好悻悻而去。
元世祖又让降元的宋恭帝赵显来劝降。文天祥北跪于地,痛哭流涕,对赵显说:“圣驾请回!”赵显无话可说,怏怏而去。
从此,文天祥在监狱中度过了三年。在狱中,他曾收到女儿柳娘的来信,得知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在宫中为奴,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在写给自己妹妹的信中说:“人谁无妻儿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这里,于义当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环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泪下哽咽。”
狱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强忍痛苦,写出了不少诗篇。《指南后录》第三卷、《正气歌》等气壮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狱中写出的。
后来,元世祖敬佩文天祥,自亲劝降,打算授予他高官显位,但遭到文天祥的拒绝。元世祖十分气恼,于是下令立即处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市刑场。监斩官问:“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于是引颈就刑,从容就义。
死后在他的带中发现一首诗:“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师:看着文天祥的诗,听着文天祥的故事,你的心中有何感受?
生:敬意
师:这是作者激情慷慨的绝唱,应该用怎样的语调来朗读?
生: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出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感。
(生读)
师:人固有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 一片爱国的丹心将永垂史册!这慷慨激昂的两句诗激励了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全诗也因有此两句收尾而成为一代名作,千古壮歌。
师:根据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刚才的朗读提示,来自由吟诵这首诗!
师:让我们听朗读录音,用心聆听诗人的爱国心曲。 (播放朗读录音。)
师:朗读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课件展示)
1.深刻理解作品。
2.酝酿情感。
3.把握节奏。
师:让我们跟着朗读录音一起吟诵! (生跟随朗读录音投入地吟诵。)
师:通过我们的'反复朗读,大家能把这首诗背下来 (一生试背)
六、赏析
师:这首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你最欣赏哪一联?并说说欣赏的理由。
师:浏览一遍,然后思考,这些诗句赏析是从哪些角度来赏析的?
师:写诗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写。
(课件展示。)
1.诗意解析。
2.字词品味。
3.情感体会。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
5.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
师:现在请同学们任选角度,给《过零丁洋》这首诗写一句诗句赏析。
生:首联,仅用14个字,就写出了作者一生的主要经历,语言凝练概括。
生:颔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国势和身世,生动形象,极有艺术感染力。
生:颈联,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表现过去的惶恐和眼前的零丁,对仗工整。
生:尾联,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合生取义的生死观,震撼人心,感天动地。
师:《过零丁洋》这首诗是文天祥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人生壮歌,因此,它慷慨悲壮、气吞山歌。纵观历史长河,英雄辈出,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吗?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透着铮铮骨气的诗句?请同学们搜集整理。
以这样的句式表达:
读“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我读到了(你) 在亡国悲愤中的不息崛起 。
啊, 顾炎武,
你身处逆境而终无颓唐之想,这份坚定的民族气节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品质令后世为之景仰 。
(谭嗣同 李清照、陈毅)
师:对于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会读。读英雄的书,记住英雄的名,感动英雄的事,理解英雄的精神。不仅能够识英雄,敬英雄,更要及早立志做英雄。
作业:扩展赏析(300字)
题目:《读你》(你——可以是人名,也可以是作品。)
结束今天的这节课。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关于作者,作品的文学知识。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过程和方法目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理解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熟读并背诵诗作。
教学难点:
1、对诗中警策语句的理解与鉴赏。
2、理解并鉴赏诗的精练概括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历史出现过哪些民族英雄?同学们知道吗,知道的可以说一下,比如汉朝抗击匈奴的卫青,霍去病。还有明朝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清朝的林则徐。今天我们来学习南宋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首诗歌《过零丁洋》。
二、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写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学生掌握生字生词。
遭逢(zao feng) 干戈(gan ge)
寥落(liao luo) 絮(xu)
惶恐(huang kong)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五、学生朗读诗文,强调学生注意朗读节奏、重音及感情基调。感知诗文的主要内容。
六、指名个别学生朗读,师生对其朗读进行适当点评。
七、组织学生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引导、帮助学生说说诗文的大意。
1、 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明确: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
参考译文:我这一生辛辛苦苦,靠着精通一种经书,并通过考试才进入了政界,可是却在兵荒马乱中渡过了四个年头。
2、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参考译文:祖国的大好河山被敌人践踏得支离破碎,象被狂风吹散的柳絮一样;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象被风吹雨打的浮萍一样浮沉不定。
3、 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表达对抗战局势的`忧恐不安和对自身处境的自怜、哀怨。
参考译文:兵败撤退渡过惶恐滩时,与部下谈起那些危难经历,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敌手,将士们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过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民族气节。
参考译文:人生自古谁无死,我宁愿让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永照史册,也决不屈服于敌人的刀下。
小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八、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
九、拓展延伸:推荐学生课外阅读《正气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节操。
十、作业
1、 熟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课外积累与“人生自古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表达“爱国”、“壮志”的诗词名句。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