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语文必修教案

一剪梅教学设计

日期:2021-05-08

这是一剪梅教学设计,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剪梅教学设计

一剪梅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自主探究法来品味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从美文中获得美感。 教学重点: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把握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词中意境的把握品味,及对作者的理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二、诵读指导:

  指导呤诵并背诵全词。

  1.听朗诵,体会词的基调。

  2.请一学生朗读,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明确:把握节奏。《一剪梅》是双调,每段有四个乐句,每句四拍,形式上与七律相近,节奏整齐。所不同的是,它的双数句被分解成两小句,每小句四字。这两小句有时意思直贯而下,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有时意思或相仿或并列,如“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甚至可用叠韵,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前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要短一些;读后一种四字句,两句间停顿稍长,以造成悬念,突出下句内容的重要性。从整首词来看,单数句应读得缓慢、悠长,双数句可以读得轻快短促,这就有了对比。

  3.全班齐读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词的思想内涵,品味词的音韵美。

  问题设计: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老师体味到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体会到了这种美?

  明确:音韵美的形成,一是因为本词的押韵,一韵到底并且都押平声韵,造成舒缓委婉的艺术效果;二是因为词人擅用对仗,使节奏明快、和谐、上口。

  三、品评鉴赏

  1、整体感知:概括词的上下两片所写的内容。

  2、本词写的是哪一季节的景物,其中有没有明确点明时令的词句?

  明确:秋,初秋的景物;“残”,可解为残留意;“秋”,非为秋天,而为

  凉意。“花自飘零”,为秋景;“轻解罗裳”,乃为着秋装。

  注意:“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为秋景,但在本词中属虚写,乃是作者

  想象之景,故不为证据。

  3、本词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在初秋的一个中午,“我”独自一人为排解忧愁而去泛舟,在这之中

  的所见所感,孤独、秋闷之情。

  4、作者如何表现自己的这种感情?

  明确:(1)、间接抒情——借用景物营造气氛,烘托人物内心情感。

  (2)、直抒胸臆——直接抒发自己的相思、闲愁。

  5、精彩词句赏析,品读意境美

  步骤:由学生自找自赏,教师补充。

  (1)《白雨斋词话》中说:“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绝伦,真不食人间烟火者”,你能说出它好在哪里吗?(引导学生从词的主旨和意境角度分析)

  明确: “红藕香残是以点带面的写法,点明了时节,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视觉、嗅觉)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触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把客观和主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引导学生揣摩关键字)

  明确:从一个“独”字可看出,词人想借泛舟来消愁,结果是“举杯消愁愁更愁”啊。过去和夫君一起双双击楫,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却独自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愁呢?“独”字是“背面敷粉”的写法,其实她想说的是:如果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快乐啊。

  “兰舟”情结。(梁元帝《采莲赋》)

  (3)为了稍减闲愁,词人又臆想鸿雁能传书信,哪位同学能描述一下“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句词是一幅怎样的优美意境呢? (引导学生运用联想法)

  教学总结:

  自”字的魅力

  ——由“花自飘零水自流”说起

  这堂课流程比较完整,生成的东西也很多,比我预期的结果要好,很可能是因为学生听过《一剪梅》这首词的'流行歌曲版,比较熟悉歌词。如果一定要说自己的功劳的话,就在于点拨恰到好处;这堂的不足之处在于,时间太短,有些地方(如对词中“红藕香残”“月满西楼”等意象)没能充分展开。

  下课以后,我仍觉得意犹未尽,放下电脑,打开书,重读了这首词,又回顾了学生的发言。学生一眼就喜欢上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除了整首词的意境很美之外,我也很喜欢这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在办公室来回走了几步,打开门和窗,觉得整个楼道空荡荡的,整座教学楼空荡荡的,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占据整个教学楼。思及此,灵光一现,“自”字让我心头一动,从脑海中飘然而出。于是我写下如下文字。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 ,“花自飘零水自流”这句话的魅力不仅在于“飘零”,更在于两个“自”字。花随水流,本来是自然现象,“飘零”二字融愁情入自然之景,两个“自”字更加明晰和深化了愁情。“花之飘零”与“水之流动”似乎两不相干,实则彼此一体,无法分开。两个“自”字拉开了花和水的距离,即景抒情,又兼比兴,和“一种相思,两处乡愁”具有相同的结构,意蕴可互相生发。分离之苦,如同无形的上帝,亚当夏娃本应互相扶持,共同消解上帝的惩罚,而事实是,李清照和赵明诚人在两地,各自漂泊,唯有分流水落花于两方以喻相思之苦。“自”字有孤独之情,有分离之意,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无独有偶,喜欢用“自”字的人不止易安居士一人。

一剪梅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3、利用开放性原则培养学生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鉴赏作品的意象美、意境美、韵律美、音乐美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补充空缺意象、再造意境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原则:开放性原则

  教学方法:联想法 比较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反馈(3分钟)

  二、导语设计(2分钟):

  从今人对李清照的评价入手导入新课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让学生回忆接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介绍自己所熟悉的李清照的生平及故事,教师小结(见背投),引出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明确李清照的诗词内容。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40分钟)

  1. 听视频朗诵《一剪梅》,同时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找出体现作者心理状态的字眼以及主旨句。

  明确:“闲愁”二字最能体现作者心情,是全词的词眼,主旨句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词人的丈夫新婚后不久就外出求学后,李清照填词《一剪梅》送给丈夫。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全词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4.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之后教师作小结。各句的分析总结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

  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

  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5.研读下阕。这部分词人直抒胸臆,按捺不住的愁绪尽显于字里行间。

  (1).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

  提问: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

  明确: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

  (四).诵读并背诵全词。对比赏析《一剪梅》与《声声慢》,小结李清照词作的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

  总结:清新典雅,温婉细腻,婉约词的代表,世人称之为“易安体”。

  (五).欣赏歌曲《月满西楼》的flash,加强审美印象。

  课后习题

  布置作业:

  搜集李清照的有关作品,进一步体会“易安体”的艺术风格。

  教学反思:

  本首词是高中年级选修课本里面李清照的一首词,在教授本首词的同时,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经行了有效鉴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同时,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比如说,这首词运用的是知人论世,联系词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在反复吟咏的过程中经行赏析。首先我应该从时间段上,对李清照的词分为早中晚期。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如《一剪梅》,这首词以清新,愉悦的笔调,可以很好的反应早期生活,或是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家庭环境的优越等等,可以看出女词人是快乐的;再如,她的中期作品,如本首词《声声慢》,结合背景来看,这首词写于女词人在嫁为人夫以后,丈夫小别,对丈夫的思念等等。从中可以看出生活的甜蜜与幸福。再看看,晚期的作品,如《声声慢》,这是她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以表达她的爱国思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通过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经行分析赏析,自然而然,学生在这样的体味中更能很好的理解。

一剪梅教学设计第3篇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一剪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它很好地体现了被称为“易安体”的李清照作品的艺术风格,即清丽典雅,温婉细腻。鉴赏这首词应该让学生用情感去参与、用心灵去体会,力争能够切实把握住作者内心那种缠绵悱恻的情怀。那么仅仅一首词是不够的,也难以达到鉴赏的目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李清照的其他作品,作为拓展阅读材料,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李清照的词风,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2.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诗歌鉴赏的基本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作出过多地讲解说明,让学生讨论发言更能提高鉴赏的积极性,同时辅以多媒体手段,用优美的歌声和画面营造氛围,效果要比传统的讲解方式好得多。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人论世,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培养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理解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采用诵读法,自主探究法来品味词的意境,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审美情趣,让学生从诗词中获得美的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词中的意象解读文句,品味意境,通过诵读传达出词人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理解词人深婉细腻的相思之情。

四、教学媒体设计

学生接触的古典诗词其实并不少,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还小,没有什么人生经历,对古诗词中所体现的作者的心绪,难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所以鉴赏往往只停留在浅层次。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解决这个问题能起到相当重要作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整个过程。课堂的第一阶段,显示李清照的画像,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比较亲切的印象。第二阶段,教师演唱《月满西楼》,小组讨论词句,逐句显示作品内容,以渲染气氛,在朗诵中要求学生思考相关问题。第三阶段,对比鉴赏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愁”的不同,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词句。第四阶段,利用数影仪展示学生改写作品,更为直观。多媒体的运用将音乐、画面、文字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教学内容明确具体,又营造了一种诗歌鉴赏所必需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对诗词意境的把握。

五、教学过程: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一*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学习活动,安排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通过看课文注释和查阅现代汉语词典,读准全词,掌握“玉簟”“兰舟”等词语读音和意义。

任务二:结合导学案知识链接,以及通过其它阅读途径查找、阅读、整和李清照的历史资料,完成导学案相应题目,准备小组展示分享。

任务三:观看《百家讲坛》中讲解李清照少年才女的内容,深入此人的成长环境。

【教学活动设计一】(一)导入

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尽情歌颂,“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让我们看这样一幅图画,猜一下这幅画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生答牛郎织女)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县的织女洞也是全国公认的以牛郎织女传说为题材的古建筑遗址。我们知道牛郎织女每年七夕才能相会,其余时间则是处在无尽亦无休的相思之中。那么当新婚不久的李清照面对夫妻的分离她是如何表达这份相思之情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李清照的《一剪梅》看看她是怎样表达这份感情的。(板书题目)

【教学活动设计二】(二)学习目标

我们先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两个,请大家齐读一下: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二* 齐读学习目标

1.采用诵读法、自主探究法来抓意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2.通过改写,体会词人寂寞相思之情,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三】 (三)整体感知

明确学习目标之后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词,初步品味全词,读的时候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读准字音,第二将不理解的词义画出来,第三把握一下这首词的感情基调。读完后,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一起研究学习。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三* 自由朗读这首词 (学生读词)

学生展示,学生读词,纠正字音,逐渐读出感情,先由个别学生读,然后再齐读。

随后思考 “本词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一题,找人作答。需要明确:上阕写人物行动,下阕侧重抒情,全词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教学活动设计四】(四)寻微探幽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有人说品一首好词,应当烹上一壶好茶,老师已经为大家烹上了好茶,在这缕缕的茶香之中,伴着动人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品品这首词。学生自由讨论,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作简要分析,最后教师作小结。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四*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并尝试着进行自主赏析。

教师给予方法指导:(1)发挥联想和想象,找出词中的意象进而分析词的意境。(2)结合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品读句子。(3)抓取句子中的关键字或关键词进行赏析。

全词各句的分析大体围绕以下方面进行: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入手写秋景秋意,渲染环境的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入手描写秋意的冷落萧条,不仅刻画了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现象,又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作品首句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環境气氛和感情色彩。

(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而过去有夫君相伴,现在却是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

(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词句中的“谁”显然是指自己的丈夫赵明诚,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所以有“谁寄”之叹,实际是无人寄书,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西楼应该是建在主体建筑西边而楼梯向东的小楼.在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

(4)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

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看到女词人与丈夫之间什么样的爱情?

明确:旧时文人所描述的思妇诗中,大多表述的是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的情结,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却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他俩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善于为对方着想,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

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直接点明了夫妻二人的两相恩爱,足见双方情爱之笃以及彼此信任之深。

(5)“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词的主旨句的落实。词人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中总是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词人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体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才……,却……”句式表現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给人以无止境的遐想。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使人仿佛看见词人眉头的若舒若蹙,而愁从眉间藏到心间,更使人领略到词人的万千愁绪,引发无限的遐想。

通过同学们小组合作探讨,我欣喜的看到大家的情感体验在不断提高,通过大家的讲解,我们透过琐碎和平淡,一起走进了一个多彩的境界,仿佛有那么一瞬间触摸到了词人的内心情怀,让我们再次一起诵读一下这首词。

(生齐读全词)

【教学活动设计五】(五)对比阅读:

通过诵读,我们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理解,那么请大家看一下这首词《声声慢》,这两首词都有“愁”请你简要赏析一下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可以通过分析两首词相同意象表达的不同情感进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五* 小组合作学习,深入探究两首词“愁”的不同

小组探究。

通过探究学生明确《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当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淡,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声声慢》之愁绪却是融合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这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是一种浓浓的哀愁、悲愁。

【教学活动设计六】(六)妙笔生花,诗中有画。

诗歌有音韵美、建筑美、绘画美一说,我们通过读理解了它的音韵美,通过探讨领略了它的建筑美。通过分析和体悟,我们领会到了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深深的相思之情。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用优美的语言将《一剪梅》改写成一篇小散文,字数200-300字。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六*手写诗中画

(学生展开描写,小组交流展示)

你们的投入和进步鼓舞了老师,我也写了一篇跟大家一起分享,我们齐读一下。

依稀记得,那年夏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你我驾舟出游。然而,此时此刻的我只能与兰舟为伴,飘荡在这无人的湖面。荷叶已残,莲蓬孤零零的立在水中,仿佛昨日的香气还在。缕缕清风袭来,吹乱了我的头发,也吹乱了我的思绪。可我单薄的身子却再也经受不住竹席阵阵的凉意。我抬头凝望着远方,多么希望你能托鸿雁捎来问候……

思君不见倍思君,江山未老红颜旧。我也多想托鸿雁告诉你:哪怕斗转星移,哪怕海枯石烂,此情依旧。不经意间,月亮已照亮了西楼。都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的心早已随着远去的大雁飞向你。而此时的你,是否也在思念我呢?飘着飘着,绵延的愁绪涌上眉梢,如这小舟激起的层层水波,一圈一圈荡漾而去。惟愿你一切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教学活动设计七】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由残藕、玉簟、兰舟、鸿雁、锦书等意向走进了她的内心,领会了她那真挚感人相思之情。让我们爱上诗词,趁大好青春年华,去阅读美好人生!(教师板书)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