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5-29
这是苦斋记写作特色,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作者
刘基(1311——1375),元朝末年进士,明初大臣、政治家、文学家。朱元璋称帝,把他比为诸葛亮。
二、解题
“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写的。而且写得比较出色。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记,记载事物的文章。此文名为“苦斋记”,顾名思义,可看出它“记”的是“斋”之“苦”——苦况与苦义。
补充(书斋雅趣):
老学庵:
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饮冰室: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绿林书屋: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意思要和他们抗争到底。 (名号志趣:)
词人辛弃疾,重视农业,做官时提倡力田,奖励耕战,晚年退居农村,“更从老农以学稼”,自号“稼轩”;
爱国诗人陆游,忧世愤俗,被权贵讥为不守礼法,他就自号“放翁”,以抒发对他们的蔑视; 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是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来取号,表达了典型的文人情趣;
明朝风流才子唐伯虎,自号“六如居士”,“六如”,按他自己的说法即人生如幻、如梦、如泡、如影、如露、如电,正好是失意文人消极情绪的抒发;
三、读课文正音
四、翻译课文
五、梳理课文
第一段:起笔交代苦斋之所属,并从其环境、气候与植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
第二段: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之苦,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第三段:承前段补述建苦斋的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的概况与乐趣。前段写“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此段就有点“人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的意味了。
第四段:深入一层,在前面叙事的基础上发表议论,从事理方面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此为全文的重点之所在。
最后一段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
六、文章主旨
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
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七、写作特点
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
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
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
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
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八、拓展作文欣赏
话题:谈“苦与乐”
例文一:
学习的苦与乐
驾一叶扁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时何等的苦啊,以此比学海之苦真是形象而深刻。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程门立雪在知识的海洋上自古以来就是以苦作舟,苦不堪言。 同学们常说:“学生时期是一生最苦的阶段。确实在理。清晨,闻鸡起舞,迎着晨风操练,伴着晨曦涌读的是学生,晚上,更深静夜,挑灯苦战的也是学生。
随着一年年的升级,一次次的升学,同学中患近视眼的人在逐渐增长,近视度也不断加大,同时,这是何等的苦啊!
自在安静的课堂上,大脑随着老师的讲解不停的转,眼看,耳听,受些,心记,全神贯注,不得松懈。
为了一道没解出的题,急的抓耳挠腮,下了课还在思考着难点,疑点,甚至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考试成绩上不去,各方面的压力便随之而来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一堂的人憔悴”苦不胜言。
学习中的苦难以尽言。然而,学习中的乐却更多。
当你经过艰难的思索,推理,最后解出一道难题时,会喜形于色,当你在学习中取得优良成绩时。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当你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了实际问题时,会乐在其中,当你中学,大学毕业,运用所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做出贡献时,更会感到无限的幸福和欢乐,学习本身包含着权大的乐趣。凡是爱学习,刻苦攻读的人,都会乐在其中。
俗话说:“没有苦中苦,那有甜上甜。”学习中的苦与乐就是这样的,要想掌握真知识,真本领,不吃苦中苦,是不行的。对于学习来说,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苦与乐是对立的统一,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苦,不被暂时的困难打倒,从而信心百倍,持之以恒,为获得学习中的“甜上甜”而艰苦奋斗。只有这样苦中寻乐,以苦求乐,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奋斗拼搏,才能享受到胜利者无限的幸福与欢乐。
例文二:
学习的苦与乐
提起学习,有的同学说“很苦”,有的同学说“很乐”,我认为:“学习有苦也有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我之所以认为学习苦,苦就苦在:学习有时很枯燥,当你接受或学习新知识时,面对不懂得知识,看到一筹莫展的难题,体会到的是苦。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考试,面对一张张成绩不佳的试卷,面对爸爸妈妈的责怪和老师的叹息,我体会到的是苦。此时我又想起同学们常
说的那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正是我们当代学生心理的“写照”。也是要为我们学生减负的原因所在吧!可是面对一次次期中、期末考试和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我体会到的仍是苦,有时甚至苦极了!
那么,学习又怎么是苦中有乐呢?每当我想起,从咿呀学语的娃娃到现在的初中生,从什么都不懂到现在已经基本掌握了初中生所具备的知识时,心中又不觉得苦。当我从刚入学的小学生,逐步成长为少先队员,在到现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一名共青团员,我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学习,当然也有老师、父母的教育和帮助,此时我感到的是乐。当我面对一道道难题,通过老师的指导和教诲,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得出正确答案时,我体会到的首先是快乐,而且是由衷的无限的快乐。每当我设想将来要上高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在大学里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学到将来为社会、为祖国作贡献的知识和本领,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此时我感到的更是快乐,而且无穷的。
学习的确实有苦也有乐。只有当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此时学习自然不只是枯燥无味,不再是无穷的苦,而是无限的快乐。所以,我认为:“学习是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常识。
2、品“苦乐观”悟“劝勉意”。
3、体会“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
重点难点:
品“苦乐观” 悟“劝勉意”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诵读法 点拨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语:我喜欢文科班的学生,你们热情洋溢,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现在我想请你们猜一个人: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精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最大的特点是神机妙算。(学生答:诸葛亮)PPT显示“北有诸葛亮”话说“北有乔峰,南有慕容”那么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是谁呢?PPT显示:“南有刘伯温”同学们看过电影“刘伯温传奇”吗,如果让二人穿越,相遇在一起,谁厉害?(学生笑)PPT显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个人之见,我认为刘伯温厉害,他让天下统一,那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刘伯温。
刘伯温名刘基,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创开国之基业,立不朽之文学。著有《诚意伯文集》,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他的《卖柑者言》 “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告诉我们——(学生答: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外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苦斋记》,看看他将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一、朗读文本,扫清障碍: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正音。抽两名学生上黑板,一位板书标题,并解题;另一名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一生板书《苦斋记》 苦斋:章溢先生的书斋名。未能解出“记”
一生板书 “有” 通“又” “ 茆 ”通 “ 茅” “ 楛”通 “苦”
“荼”通“茶” “燕”通“宴” “籍”通“藉”
二、分析标题,补充知识:
教师补充:“记”一种文体。我们以前就学过很多这样的课文,如《桃花源记》等
PPT显示:文人书斋雅趣
师:古人很有雅趣,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
归有光的“项脊轩”有追踪怀远之意。那么本文的“苦斋”有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真相。
三、分析课文,探究文本。
师问:古人说本文“一字而立骨”,全文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呢?
生答:苦
师问:那苦在什么地方,你看到那些苦的东西?(锁定目标,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答:文章第二段。
师:找关键字。
生答:木、草、菜、果、蜜、茶、鱼
师补充PPT显示:木之苦
草之苦
菜之苦
果之苦
蜜之苦 (师补充:人说生活比蜜甜,这里的蜜都是苦的,其他的可想而知)
茶之苦
鱼之苦
师问:为什么这里的动植物都是苦的呢?
生答:因为它们长在高山之巅,四面峭壁
师:那就告诉我们,书斋的环境之苦,那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答:刮北风
师说:这是气候之苦
师问:如此苦的地方,你愿意去吗?
生答:不愿意。
师(笑):你们都很聪明,这样苦的.地方,你们不愿意去,可是有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本文有人愿意常住。他是——
生答:章先生
师:找出章先生愿意在此居住的句子。
生答:先生乐游之
师:先生再此感到了怎样的乐?(锁定目标,用原文回答)
生:携童儿数人,启陨箨tuò以蓺yì粟菽,茹rú啖其草木之荑tí实。间jiàn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líng。樵歌出林,则拊fǔ石而和之。
齐读此处,请同学翻译这几句话什么意思。
PPT显示翻译:扫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粮食和豆类,还吃一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闲暇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
师问:此处写出了人怎样的乐趣?请同学总结归纳出来。
一生:种植的乐趣。
师:很好,种植之乐,陶渊明先生的“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也不过如此。
一生:吃东西的乐趣。
师:这里主要吃什么?薯片么?
生笑:不是,吃果实。
师:很好,总结为吃实之乐。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也许和他相同吧
一生:还有,游山玩水。
师:很好,为了照应前面的板书,可以总结为山水之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生:还有,唱歌。
师:唱歌?流行歌?
生:樵歌
师:不是他自娱自乐,是与樵夫应答唱和,总结为应答之乐。
PPT显示:
种植之乐
饮食之乐
登山之乐
游水之乐
应答之乐
师问:如此苦的地方先生是怎样做到“苦中作乐”的呢?答案在何处?
生答:第四段
齐读第四段,小组合作探究翻译,并找出中心句,并说出,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的。
生读:中心句—————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PPT显示:第四段的重点内容。翻译重点句子。(略)
师:本段就像一篇小的议论文,看作者用了那些方法来证明观点?
一生:例证法
师:谁得例子
生:膏梁之子
一生: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师问:注意“苦”“劳”“饿”怎么解释?
生:使动用法
一生补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引用。
一生:对比论证。井甘以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勾践以尝胆兴。
师:同学们分析到位,这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结构清晰。
学完课文我们明白了章溢先生的书斋为何叫“苦斋”,更要学习文中“以苦作乐”的精神。本文的主旨就在第四段,从文中你觉得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生:学习苦,不畏苦
师:我小学的大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把这幅对联送给你们。
生:把苦学当乐事
师:是呀,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要想出人头地,你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
那有哪些吃苦从而成功的人物?
生:爱迪生、姚明……
师: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世间的事往往是一分为二的。贫困虽是人人不愿意要的,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是人不愿接受的,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失败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面对的,但有时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以苦为乐,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困境,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PPT显示:
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冬雪冰封大地,
春雷定会滚滚而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希望绿洲依然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一切,
太阳还会重新回来!同学们再见!
苦斋记
(明)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刘子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率不能甘而善苦率:全,都。
B.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中:中间。
C.故遂择其窊而室焉室:筑舍定居。
D.间则蹑屐登崖间:闲暇。
16.下列各组句子里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剑溪之水出焉积水成山,风雨兴焉
B.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燕坐于华堂之上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D.彼之苦,吾之乐句读之不知
1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一篇书斋记,起笔交代苦斋方位,第二段写苦斋环境,之后写苦斋生活概况和苦乐志趣,最后点明作记由来,“苦”字成为全文的脉络,贯穿始终。
B.文章情缘景生、由物及人,前一部分的景、物与后一部分人事、情理浑然一体,既刻画了风物,阐明了哲理,也洋溢着章溢先生及其从者与自然亲近的“苦生活”中的无限乐趣。
C.文中举膏粱子弟以及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事例,阐明了苦与乐互相倚伏转化的道理,也抒发了祸福相依、人世无常的感慨,耐人寻味,启人深思。
D.作者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苦之为乐”和“苦生于乐”的道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18.用“/”给文中第二段划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19..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